论凡高对后世艺术的影响1

论凡高对后世艺术的影响1
论凡高对后世艺术的影响1

论凡高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摘要】凡高既是一名伟的大画家,也是一名大作家和大哲学家。天赋使他具有最全面的理解力和表现力,然而,二者兼得,反而成了一个人的负担。凡高对后世的艺术影响,不光是他那色彩强烈、情感深刻的画作,还有他留给世人的精神内涵,通过他一份

份书信表露出来,供后人拜读感悟。

【关键词】后印象、向日葵、孤独、痛苦、绘画

一,文森特·凡高生平简介

文森特·凡高,荷兰画家,后印象主义画派重要代表人物。(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因为凡高继承了死去兄长的姓氏,所以便

有一个绰号—文森特第二,小时的凡高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但很快由于弟妹的相

继出生,凡高得到的爱越来越少,这是他时常感到压抑,而且脾气爆操,不喜欢与

人相处,喜欢独处。有一件事让凡高耿耿于怀,成为心灵深处挥之不去的阴影,很

小的时候,因为去上外地上课,每周至少一次他要来到大片麦田旁教堂墓地,并在

那里看到一块小小的刻有他名字的墓碑。之后无意知道了那个死去兄长的事。这是

他幼小的心灵和朦胧的意识中总觉得自己是别人的代替品。因此凡高一生都在自我

反省,总害怕他的所作所为不尽人意而时常缺乏自信。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

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

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

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

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

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1886年凡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

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t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

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他和高更这时已经同印象主义的观点发生分歧,却同时对表现主义或者象征主义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有过建立“南方印象主义”或者“印象主义分离派”

的打算。后来因为2人的关系恶化,高更离去,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

后精神逐渐分裂。因此,他们没有结成任何团体。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

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

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奥韦尔

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10月27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

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凡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直到去也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的精神支

配下跳跃和扭动。这样的艺术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

派画家,从凡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则。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但是,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一共只卖出过1幅画。

二,凡高绘画作品及艺术理念

凡高的作品按照主题可以分为:向日葵、星月夜、自画像。按照时间可以分为早期作品、纽南时期、安特维普时期、巴黎时期、阿尔时期、圣米雷时期和奥佛时期。凡高主张画家的主观感受的表现,反对忠实的描绘客观世界。他的作品是其真挚情感的强烈表露(天真偏执的、善良纯朴的),用色彩和笔触揭示了一种全新的热烈奔放、纯粹质朴的艺术语汇,用生命的全部热情谱写出了自我的艺术精神。

“ 向日葵”1888年2月,已35岁的凡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凡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他说:“向日葵称得上是我的东西。”这幅(见纪念凡高之一的向日葵)是其中最著名的,现

藏于伦敦国家画廊。在伦敦拍卖会上,凡高的一幅"向日葵"( 是这幅静物:瓶中的15

朵向日葵)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后来,1987年11月11日,"鸢尾花" 卖了5300万美元;1990年05月15日,"加歇医生像" 卖了8250万美元.这是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了! 1998年11月19日,凡高的一幅没

有胡子的自画像以7150万美元卖出。

“ 鸢尾花”于1889年5月完成。同向日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喜欢画这种植物。

1892年,唐基(凡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凡高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像许多其他的凡高的画一样,在他死后不断

地买卖。1987年11月11日,在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

“ 星月夜”1889年5月8日,凡高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精神病院治疗.

他是自愿的,那时,医生允许他白天外出写生.这幅画中的村庄就是圣雷米。6月,也就

是他住院一个月后,画了这幅画。据说这幅画是凡高凭记忆和想象所作。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

“ 奥维尔教堂”1890年6月,凡高在奥维尔一边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边进行创作,这幅画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他所描绘的是奥维尔当地最主要的教堂,建筑是

12,13世纪的,融合了罗马式与哥特式的风格.直到今天,他仍然矗立在那里,在它旁边

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印着的就是这幅“奥维尔教堂”。

“ 麦田上的乌鸦”“在瓦兹河上的奥维尔镇周围的乡下,农田一望无边,起伏不平,每逢收获时节便诱来大群乌鸦,这片农田迷住了凡高.他的精神状况尽管日益恶化,可

他仍然奋不顾身的工作……”

1890年5月17日,凡高来到离巴黎不远的奥维尔继续治疗.他结识了热爱艺术的医

生加歇.凡高住在一家咖啡馆楼上.开始时他的心情颇为不错,也与人关系融洽.可是

没多久,"忧伤和郁闷又重新占据了他那敏感的心"他画了"麦田上的乌鸦"...

几星期后,1890年7月27日,他如往常一样去麦田里作画."在距他住的地方数百米远的农家庭院的堆肥旁",他举起手枪向自己的胸口开枪,没打中心脏.他又"摇晃着

走回寝室".当天晚上,凡高叼着烟斗一言不发.第二天,凡高还与来看它的提奥谈起他

对艺术的见解.到了晚上,他开始虚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时30分,凡高停止了

呼吸......他只有37岁。

三,凡高与弟弟提奥的通信

文森特·凡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一生中,他大部分时间孑然一生,周围既无朋友也无伙伴,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理解凡高,鼓励他从事创作,想他提供使

他坚持绘画所需的生活用品及金钱,对他有着有着永不枯竭的亲爱之情。这种亲情

凡高比什么都迫切需要。这个人就是他的弟弟提奥。

每天晚上,长达14至16小时的绘画结束后,凡高便坐下来握笔蘸墨,向提奥倾吐心声。对这位世上唯一的把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份感情都看得无比珍贵的人,没有任何观点或想法太微不足道,没有任何一件太琐细,没有任何绘画技巧太无意

义,没有任何景致太不重要,以至于凡高觉得不必想他诉说。就这样,凡高写下了

自己的生平。凡高去世后仅六个月,提奥也相继离开人间。提奥年轻的妻子若安娜

成为凡高大部分绘画作品和满满一抽屉信件的主人,因为提奥生前将凡高做的每一

笔勾勒或写的每一行字都珍藏在身边。

下面是凡高于提奥通信的一些节选:

“如果一个人毫无责任感,那么,如何能够聚精会神呢?责任感是一切变得神圣,将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做许多小事也成为一大义务。”

“关于‘艺术’一词,我还有找不到有比以下述文字更好的阐释:艺术即自然、现实、真理;但是艺术家能以之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表现出一种观念,表现出一种特点;艺术家对这些内涵、观念、特点自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清晰明确。”

“我将尽力而为是自己不成为一个平庸的画家,但如果平庸意味着简单的话,我一点也不小看平庸。人们当然不可能对简单的东西不屑一顾,而获得很高的成就。”

“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以至于没到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是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我总是充满懊丧,特别是每当想起自己的工作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所起的作用是这么卑微时。我希望这种懊丧最终将把我导向更成熟。”

四,综上的个人观点

从本人的观点来看,凡高既是一名伟大画家,也是一名大作家和大哲学家。天赋使他具有最全最全面的理解力和表现力,然而,二者兼得于一身,反倒成了一个人的负担。我由衷的感到,凡高的书信会在读者的生活中产生美、想象力和丰富的感情,正如凡高的绘画作品汇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美、想象力和丰富的感情一样。有很多人过去从未见过画展,或者从未对绘画产生兴趣。然而,现在他们在色彩夺目的油画面前,他们停步立足,欣赏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一个崭新的、更美丽更富有意义的世界。

并且我相信,他们也会同样因为凡高的画而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去体会这样一个悲剧天才,他心中的矛盾、天真、热烈、美好及其最后的痛苦。我想他临死前最后说的“痛苦永存”,值得每一个看过他的画、文章的人去思考体会。

梵高作品赏析

梵高作品赏析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无数的画家和文人穷其一生致力于创作,他们在自由的艺术世界中寻求精神的借慰,在他们的作品中传达他们对社会的期望和未来的憧憬。艺术家是最纯洁最朴实的,他们能在最简陋的破房子中画上一整天,他们能在最单调的风景前思考许久,但他们拥有最宝贵的精神境界,最高尚的心灵。让我们走进梵高,走进他的绘画世界。 梵高的曲折人生 梵高的生平都充斥着一个词“孤独”,梵高小时并没有展现独特的绘画能力,在27岁时梵高正式成为职业画家,但梵高当时的作品并不被当时的买家所接受,梵高的粗犷的线条和颜色没有得到认同,他的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还是他的弟弟提奥瞒着他买的。艺术总是伴随着精神的至高追求,而越是困苦越是孤独,精神冲击越大,艺术家所能淋漓精致表现地也越充分。 梵高的一生始终执着于着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追求,梵高有过三次恋爱,他爱上了房东的女儿,求婚被拒;他爱上了自己守寡的表姐,没能被接受;他最后无奈地和作为自己绘画模特的妓女在了一起,后因为不和而分离。对于友情,梵高唯一的好友高更,也在与梵高相处了两个月之后,因为性格不和而离去。对于亲情,似乎是上天对梵高最后的眷顾,他的弟弟提奥是唯一真正对他好的人,由于他的作品不能卖出,日常的生活费用都是他的弟弟寄给他的,但这也不断刺激着梵高,他就像是个包袱一样一直挂在他弟弟家里,他悔恨自己的无能与弱小。梵高的一生都是自己一个人,他渴望别人的认可与接受,但是上天都拒绝了他,促成了他心里上的缺陷。但他有唯一的爱好,唯一支撑着他走下去的不会撒谎的追求——绘画,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放在了自己的画里,他的愤恨他的悲伤与难过。 1890年7月的一天,37岁的梵高悄然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从衣袋里掏出一把左轮手枪,笨拙地对准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梵高最后已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涯,他不想再给他的弟弟增加负担,也不想再一个人孤独地走下去,只留下了他的艺术他的灵魂,他充满梦想的创作。 梵高的作品风格 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他的创作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接触印象派以后造就了梵高独特的画风,他唯一深爱的东

浅谈梵高的艺术成就精编版

浅谈梵高的艺术成就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浅谈梵高的艺术成就 摘要:文森特·梵高是荷兰后印象画派代表画家,其作品极具个性特点,无论技法、抒发的情感以及表达的主旨都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文章先简要介绍文森特·梵高的生平,并通过对其代表作《星夜》的赏析来了解文森特·梵高的艺术特点,最后说明文森特·梵高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文森特·梵高,《星夜》,印象主义画派,西方美术史 一、引言 通过这学期西方美术史的学习,我系统地了解到了西方美术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轨迹,从原始绘画的岩洞壁画,到之后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印象主义画派,这些都使我对西方绘画史有了更为立体的认知。而在这学期的课程学习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以及他的艺术作品。 文森特·威廉·梵高生性善良,热爱生活,但在生活和情感上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追求艺术、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梵高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 梵高在中年时期与好友高更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阿尔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植物、建筑,都对梵高在作画时的色彩运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启发,这也使得梵高的艺术创作进入到高峰期。但后来因两人意见不合,梵高被迫离开,他的精神状况也开始逐渐恶化。不久梵高精神病发病后,病情时好时坏,时重时轻,一次次住进医院。而就在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梵高的绘画竟然突飞猛进,风格迅速形成。在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梵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像》、《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一次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梵高在麦田里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梵高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像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

浅析黄色在梵高绘画中的内容2400字

浅析黄色在梵高绘画中的内容2400字 摘要:绘画作品在传播和传递思想以及文化影响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类用形象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梵高作为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一生中绘画出大量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人类艺术史上不可估量的财富。 毕业 关键词:梵高;黄色;表现内容 “人与人之间对色彩和形状的反应是有差距的”。阿恩海姆发现学龄前儿童依据对视觉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判断,随着逐渐受到教育的熏陶和时间训练得到结论:色彩产生的是情感经验。的确,梵高在绘画中一直保持着对色彩的一份单纯,黄色是最受梵高喜欢的色彩。 1.黄色是旺盛生命力 在梵高的绘画中,对其色彩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他对色彩的主观性,这种对色彩的主观运用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也使艺术的命运发生了变化。黄色是所有色彩中波长最长,最能发光的颜色。它象征金色,秋季,秋收,丰收,黄色给人以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色彩印象。梵高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黄色的主色调,正如法国评论家所说,他追求世界上最简单和最平凡的事物――太阳与他所有的能量,他的作品总能给我们一种神圣的光芒,他把这种暖暖的黄色和闪耀的光线洒满他的作品每个角落,他的作品如同不断闪烁的光线的乐章,促使他去寻找圣洁的光芒,传达浓郁的宗教气息。不错,梵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崇拜法国丹枫白露画派的农民画家米勒,他总是能让人在他的画作面前驻足许久,以他独特的基督徒式的圣洁给人一种宁静与安详,梵高明显的受到了米勒这种精神追求的启发和影响,他曾经花了大量时间去临摹米勒的作品,他说:“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去发现美,创造美得东西”。梵高的黄色是非常典型的主观用色,他的色彩不仅充斥着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还表现出他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寂寞。他在描述1888 年创作的《丰收景象》时说:“我正在描绘一个新的题材,极目远眺,到处是黄绿相间的田园。我已经画了两张稿,现在开始画油画。它简直像那个描绘广阔田野的伦勃朗的学生所作”。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梵高对这一望无际的广阔美景心驰神往。梵高精准的用色和细致的构图,将我们的视觉引向了麦田的尽头,天地的尽头,画面的纵深感可见一斑。土黄和橘黄色的麦田,夹杂着几组绿色的矮树丛,金色的麦田将我们引向天地的尽头,露出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铁犁格外醒目,贡布里希曾说过:“艺术史学的基本技能:依据风格提供的证据确定年代、地点,如果可能的话,还有名称的能力。”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应着不同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时代印记。梵高的一生是短暂而富有激情的,虽然他的人生饱受苦难,但是他对人生和社会充满了热爱。他说:“尽管我又病又疯,却仍不失对人类的热爱”。 2.黄色是绝望和躁动 除了对生命的的渴望和热爱,梵高的黄色还表现躁动不安的内心。在艺术观上,弗洛伊德提倡无意识和幻想,他认为艺术家可以通过幻想来把被压抑的本能或是无意识通过隐晦的象征手法委婉的释放出来。弗洛伊德说:“艺术家的创作也同梦一样,是无意识欲望在想象中的满足。”并且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之所以得到认同是因为“享受我们的白日梦”,以伪装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欲望本身的快乐。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和人格有极大关系。 《麦田上的乌鸦》是梵高最后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是梵高自杀前几天所画的,这幅画还

梵高美术鉴赏论文

梵高——一个纯粹的自我 班级:金融1404 姓名:蒋雯学号:2120141051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美术课上总会有一个画家的名字频频出现,他就是梵高。一开始看他的画作,我感受到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癫狂,色彩明艳,表情夸张,尤其是那金灿灿的向日葵,似乎就像一个个闪耀的小太阳,硬是要把光亮深深刺进你的胸膛。但慢慢的我发现即便看过许多名家作品,梵高依然是心头最爱。不,应该是:越是对比,越是觉得梵高可贵,越是爱。 不可否认的,梵高是一个天才,是一个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他的画将情感和美感融入,偏偏特别动情,偏偏特别美。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要结合艺术家创作时的背景和心境。一个艺术家的成就,要看他对后人的启发。 梵高在1880年决定开始正式画画,那时候他27岁,他搬去乡下跟他的父母住。作为一个没有工作的单身狗,被爸妈嫌弃是必然的。那时候的梵高,虽然在画画,但是日子过的很压抑,这可以从当时给弟弟提奥的信里看出,他自嘲自己过的连条狗都不如。当时的作品普遍比较灰暗,颜色比较单一。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画出了《吃土豆的人》。准确地说,这幅画是1885年画的,但在那之前,画家已经开始构思练习了。吃土豆的人为什么是名作?蒋勋说,梵高当年画矿工画农民,是一种救赎,他想救赎自己,而他拿起画笔的时候是在画他无法救赎的人。而我最感动的是,梵高在自己被人嫌弃无法救赎的时候,居然还有怜悯之心去同情他人。吃土豆的人里,柔和的灯光,昏暗的房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 梵高在1886年去巴黎,可以说,这家伙终于踏上了艺术这条不归路。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莫奈,马奈,毕沙罗,罗丹等等艺术家在巴黎正以“先锋艺术”的形象大展头脚。梵高就像一个小粉丝一样,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住进巴黎

对梵高作品的鉴赏

对梵高的作品赏析 周昇1240109135 我是一个热爱美术的人,但是我从没有深入的理解过印象派的作品, 自从上了美术鉴赏这门课之后。我开始关注美术作品和印象派作品,尤其是梵高的作品我尤为的钟爱,我从他的作品看到生活的美。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七月29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拾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地向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台湾译名梵谷。 《拾土豆者》在现存的梵高的油画中,这幅是最早期(埃顿时期)的作品。在这以前,虽然也画过数幅习作,但都没有保存下来,因此这就成为他的作品目录中登记的第一张。1881年秋,他从使用调色板的方法开始学习水彩画的画法,时常从埃顿前往海牙,求教于当时的名画家莫夫。信上曾叙述说,在莫夫处画了两张静物油画与两张水彩画。信尾又附言:“两张油画的主题是毛皮制成的小孩帽子,旁边放些土豆及甘蓝。”这一幅画是其中的第二张,他在下一封信上说:“这不能算是杰作。但总比以前所画的完整些,至少我相信有更逼真的感觉。

《塞纳河滨》 在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文森特·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从小就活在妈妈对死去的哥哥的怀念中,或许这就注定了他的性格比别人抑郁和多愁。 文森特·威廉·梵高的一生的艺术之路 早期作品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1883年间。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就在这个时期他的第一幅在他的生命中的著名作品诞生了,《吃土豆的人》。 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2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 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向日葵》《收获景象》《夜间咖啡管- 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浅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全解

一、梵高的生平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北部一个名叫松特丹的小村,家中除了父母,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提奥。梵高家族中有很多人从事过与绘画相关的工作,童年的梵高曾跟随富裕的伯父们住在豪华的别墅,那里有丰富的绘画收藏,身处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相对良好的绘画环境,造就了他的善良和对自然界、对动物、对花鸟,甚至鸟巢的倾心关爱和敏感。这些品质影响了他注定为爱情、友谊、艺术而献身的一生。 当梵高遭遇了痛苦的感情世界、悲悯的传道士以及自虐式的基督情怀和种种不幸后,终于他在生命的最后10年伴随着痛苦的冲突和摇摆中彻底的发现了自我。 二、梵高的绘画风格 梵高27岁时依靠弟弟提奥的支持正式走上绘画道路。在梵高十年艺术生涯中,曾辗转于海牙、德莱塞、纽南、安特卫普、巴黎、阿尔、圣雷米精神病院、奥维尔等地,绘画始终是他的精神支撑。虽然有时不得不像流浪汉一样到处漂泊,但艰难的岁月里梵高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大自然,思考着对象身上本质的东西,在画布上深情地倾诉着其独特的美。 梵高绘画作品的许多特点中最有价值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未来的画家就是尚未有过的色彩家”是梵高的一句不朽名言,不仅概括了梵高的创作理念,而且揭示出色彩这一重要的绘画语言,当成为艺术家激情甚至生命的有机体时,便具有了一种艺术精神意义的深刻道理。在梵高之前,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有古典主义的固有色、印象主义的条件色,但没有一位像梵高那样将色彩提升到一种绝对的精神现象予以重视。印象派画家们把色彩提升到审美的重要地位,也仅仅是一种表层的自然再现,缺乏艺术感染的精神内涵。梵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创新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是在外部条件影响之下通过内在的动因而实现的。他接受了鲁本斯、德拉克洛瓦等画家那种以热情而奔放的性情抒发和饱满富丽的色彩表现的创作方法,并受印象派画家的启示,梵高调色板上的颜色变得干净而明亮起来,也学会了面对自然直接观察和感受的创作方法,当梵高结识了高更等一批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画家时,他意识到艺术创新是艺术家的根本出路。 一个不能得到直觉充分推动的人,会像是一只进入赤道无风带的船一样,很难达到艺术表现的核心或极至境地,而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种天生自然的推动力,一种直接的需要,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思想马上表现为艺术形象不可。梵高自身具备了这一点,也做到了这一点,在色彩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他的色彩冲破了前期印象派对自然色彩真实反映的束缚,并开始大胆地随心所欲地使用色彩。尽管是面对自然写生,画面色彩已经带有抽象因素:不重视立体、空间和阴影的表现,只强调色彩的对比效果,这种抽象是主观情绪的表达,从而产生了装饰效果,他是通过使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大色块的对比和绝对的黑白来实现这种装饰的。 梵高用最大的热情接受色彩鲜明、色阶丰富的印象主义绘画方法,并开始热衷于与这

论梵高艺术及其启示

河南理工大学 论 梵 高 艺 术 及 其 启 示 学院:电气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8--2班 姓名:郎文福 学号:310808020211

一、梵高的生平与艺术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生性善良,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家庭。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1886年梵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但后因两人意见不合,高更离去,梵高的精神也开始逐渐分裂,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割下一只耳朵,并在之后做了一副自画像。梵高于1888年12月23日发病后,病情时好时坏,时重时轻,一次次住进医院。1889年5月他被送进离阿尔一公里的圣雷米神经病院,成了彻头彻尾的精神病人。也正是在这段时间,梵高的绘画突飞猛进,风格迅速形成。然而这奇迹的代价却是一个灵魂的自焚。1890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梵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7月29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梵高在麦田里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逝年37岁。

论梵高绘画创作的风格演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5175369.html, 论梵高绘画创作的风格演变 作者:高天源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梵高是在现代艺术早期画家中最让世人瞩目的颇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梵高的作 品在西方艺术史中占有特殊地位,他喜欢明亮的色彩和极具表现力的厚涂笔触,梵高的创作生涯短暂,他先后受到了诸多画家和画派的艺术风格和思想的感染,本篇就是具体来讨论这位传奇画家创作演变历程。 关键词:梵高;表现主义;印象派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70-01 一、绪论 在古典时代的西方美术,画家们都很注重题材的表达,他们基本上都围绕着历史叙事和宗教人物展开创作线索,作品的叙述功能始终在绘画艺术中占据着第一位。印象派画家莫奈的鲁昂大教堂主题系列让人们看到了绘画语言形式的重要性,画家可以将内容叙事剥离开,把形式纯粹地放到绘画表现的高度上,印象派画家以直觉取代了对自然的缜密推敲,以色彩取代了素描造型,古典绘画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延续下来的依赖于明确线条的造型目的“轮廓”被生动的色彩和模糊形象替代了。形式服务于内容和主题表达的旧有秩序被颠覆,内容与题材成为了色彩表现的载体。 二、梵高早期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内容 梵高的早期创作思想深受他的画友和他所游历过的地方的影响,在巴黎的旅居生活也让梵高接触到了米勒和杜米埃的现实主义作品,深受他们的作品风格理念的影响,我们从他早期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如图1所示)一画中可以看出,梵高在他的初期创作阶段还是很注重作品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与表达,并且这种内容的表达基本都集中在现实主义的主题上,《吃土豆的人》描写了一个普通荷兰农民之家的穷苦生活场景,明暗光影对比手法让观众想到了17世纪荷兰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的艺术形式,真实的场景描写和朴实的人物塑造体现了梵高早期作品中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然而,在这幅梵高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已经能够从粗狂有力的笔触与扭曲夸张的形象等这些现代主义艺术表现元素中窥见到梵高即将在他后期艺术创作阶段爆发出来的强烈的表现主义力量。 三、日本版画和印象派绘画形式对梵高的影响 梵高的作品不同于之前的印象派和点彩派,因为他并不追求客观事物表象的再现,而是通过视觉艺术表达作品内在的情感意图,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他可以被看作是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驱,在现代艺术的短暂发展历程中,有无数的艺术家受到梵高绘画艺术理念的影响。梵高深

梵高 - 一个火的崇拜者

梵高- 一个火的崇拜者 他象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轰然倒下——每当我看见梵高的作品,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赫拉克特关于这个世界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一切转化为火,火又转化为一切。”梵高正是艺术世界的火崇拜者,他的身世经历,他的精神状态,他的绘画创作都闪耀着生命燃烧的熠熠光华,他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自焚者,一个古老而单纯的信仰,已为现代人所接受。 也许,梵高个人生活史是一部英雄史诗的最好题材,事实上欧文·斯通的纪实小说《渴望生活》正是在对其悲剧命运的描述中有力地证明了理想、道义和人格力量对于人生的价值。人们从梵高艰难惨烈的遭遇和对艺术执着以至狂热的追求中,树立了殉道者的榜样,这榜样一直在激励着那些处在社会底层,至今默默无闻的天才。 但这些远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画家,我们更需要直接研究他的艺术创造。 梵高30岁开始从事绘画。他有广博的文学知识,但并未成为一个文学性的画家。习画之初曾向荷兰绘画传统讨教,也曾对印象派有过一时冲动的兴趣,但他天性中那股地火一般的激情,使他必定要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因为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梵高在本质上属于浪漫主义,1888年他在书信中坦率承认自已深受德拉克瓦思想的陶冶:“因为我不是企图把我眼前的自然一丝不变地准确地描绘下来,而是通过更为强烈的色彩去表现自己。” 浪漫主义是现代艺术的序曲,它的基本精神是对个性和情感的解放。德拉克洛瓦在历史性绘画中发展了一种充满动感、活力、光暗强烈、色彩炽热的个人风格在他的画面上还偶尔地出现过不加调合的色彩并置。浪漫主义作为社会冲突和精神冲突的直接表达,突出地代表了现代精神的指向。但这种表达还局限在未曾改变的表现体系之中,而这个成形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体系出于群体规范和社会理想,对个人在自然面前的自决权是排斥的,德拉克洛瓦克服不了这一内在的矛盾。印象派尽管在光色研究中改变了传统绘画的面貌,但这还只是艺术体系的表层变化,因其真实观仍以人对自然的臣服为前提。这样,浪漫主义对个性的崇尚(也即是对社会规范的反叛)和对情感的尊重(也即是结理性主义的冲击),作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必然要在19世纪末叶的欧洲世界寻找自己的继承人。从这个意义上看,梵高是幸运的,他在被环境抛弃的时候能够和历史相遇。 梵高的时代是现代艺术诞生的时代,在塞尚以结构观念极为冷静地研究自然永恒性的时候,梵高更正以其对宗教和原始生活的热情与想象力在寻找超越绘画自身的精神性,而梵高则凭藉着沸腾的生命活力和对事物特征的敏感反应,孜孜不倦地创造属于心灵世界的艺术作品。正是他们各执一端的差异性和不相容性,开辟了现代艺术多向发展的可能。在他们中间,梵高是人道主义者,以全身心的激动和虔诚,护卫着个体生命的崇高和内在需要的价值。他是平民化的浪漫主义,这和他喜欢自然主义(左拉)不无关系。从他对普通事物——椅子、烟斗、旧皮鞋、简陋的小酒馆等等——的亲切关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人与物在上帝面前的平等。梵高是现代艺术“主观——表现”倾向的开创人,而这一倾向正是以对个体价值的全面认可为前提的。 人们很容易把梵高视为西方艺术自我表现的始作俑者,其作品突出的个人风格和强烈的主观表现都会给人以这种印象。但应该指出,自我表现并不等同于内

美术鉴赏论文关于梵高

美术鉴赏论文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 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提起梵高的经典作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向日葵》。它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画面上那种仿佛是从作者内心里流淌出来的金黄色肆意渲染,单纯的陶罐花瓶,粗糙的台布,层层叠叠的阳光交织成的背景,在台布上泛动着光晕;充满朝气的9朵向日葵正值盛开时节,花盘未尽显露出来,甚至带着娇嫩的绿色,而另外几朵向日葵则是苍老

杰出画家梵高作品中的色彩艺术

杰出画家梵高作品中的色彩艺术 色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使人产生兴奋、紧张、激动、沮丧等情绪变化,同时它也可以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在绘画艺术中,色彩始终是重要的艺术语言,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使艺术形象更加丰满、艺术意蕴更加深刻,使作品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呈现出鲜明的象征性。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无疑是色彩运用方面的大师,他在色彩的运用和创造上有着突出的成就。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造出一个绚丽多彩的色彩世界,并将之提到了绝对的精神高度,对色彩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梵高绘画中的色彩艺术形成原因探析 梵高有一句名言,未来的画家将是善于运用颜色的画家。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色彩在梵高艺术世界中的地位。在梵高之前,浪漫主义致力于用色彩表现形象,印象派也将色彩放到审美的重要位置,但是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梵高那样将色彩提升到绝对的精神高度。梵高之所以如此重视色彩的运用与创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外部艺术环境的影响 在梵高的艺术道路中,1886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来到了巴黎,并在这里接触到了日本版画与印象主义作品。这些给梵高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与震撼,特别是印象派画家莫奈、德加、毕沙罗和马奈等人的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影响了梵高的艺术创作。在印象派的熏陶和自己的努力下,梵高的画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色彩开始变亮,这在他的作品《有石膏像的静物》《塞纳河畔》中就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但是,梵高并没有被印象派的创造风格和表现手法所束缚,而是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反对印象派“注重客观主义、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的做法,主张“艺术应抒发自我感受、主观情感”,认为“艺术应是用主观情感改造客观物象,表现主观化的客观”。他的色彩运用冲破前期印象派的束缚后,变得随心所欲,他喜欢用鲜艳、亮丽的色彩表达情绪变化,用热情、奔放的艺术创作方式追求艺术上的突破和创新。 (二)独特的个性与生活的磨难 梵高是一个内向、孤僻、正直、单纯的人,为人敏感、易冲动,但是他聪敏过人,在绘画上拥有很高的艺术天赋。“梵高一生渴望爱、寻求爱、为爱付出,但却一直孤苦伶仃,从而也造就了他的一生孤独、忧郁,不懂得爱自己。”这种性格特点使他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很多挫折,在爱情、生活、事业等方面都屡遭失败,精神承受了很大的打击。在艺术创作的晚期,他的精神分裂症已经十分严重,经常处于癫痫和精神错乱的状态,心情时好时坏,这也使他的绘画具有骚乱与疯狂的感觉。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梵高的艺术创作,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由于一生始终处于极度贫困之中,所以梵高没有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但是种种磨难并没有击垮他,反而使他以更顽强的毅力,超越了肉体的局限,在绘画艺术特别是在色彩运用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用敏感的直觉体察艺术,用近乎病态的心灵去体会色彩的细微差别,他对明亮、鲜艳、温暖、高纯度的色彩有着超常的热爱,用这些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用之创作出了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色彩世界。

赏析梵高星空

梵高《星空》赏析 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海一样的蔚兰色,色调柔和宁静。但所画的星空和星空之下的人间却让人激情澎拜。也许是夏夜也许是秋夜,总之夜空的星星不再沉寂,却在涌流奔腾旋转。而人间呢,却显得出奇的静。村庄非常小,匍匐着,几乎要在视野里消失,而教堂的尖顶却非常高,直指天庭。画面一侧的树扭动着,扶摇直上,直插星空。凡高把整个天宇画成动态的,显得激情洋溢,热血沸腾。1889年,梵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此后,他被送入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间,他仍然勤奋作画,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他此时的绘画,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 梵高在这里,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像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并且,寻找某种方式,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看见,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产生强烈对比;那点点黄色灯光,均画成小块方形,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星空》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画有一种儿童画的特征,这幅画的基调以蓝、黑为主。凸显出画内的压抑、冷调,夜幕笼罩下的小村庄虽然一副静谧的模样,但天空中呈现的漩涡状气流让人有一种沉默即将爆发前的那种压抑与可怕的寂静。画面的星空。画家运用大量的明黄色来凸显星星,就好似那梦想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再次,这幅画的天空呈旋涡状,貌似有很多气流,再加上图画颜色的基调,就给人一种扭曲痛苦、冷漠的感觉,就好像得伤寒病病人的脸。此画虽然表达了画家长期压抑扭曲的心理,但是明黄色的大片繁星也正是衬托出画家心里的那一点希冀与梦想,明明灭灭,现实与梦想的冲突在这幅画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既有希望,又有绝望。还是那句话,远方星空中明亮美丽的繁星,看似很近,最终却遥不可及。 有人说: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恒。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

论梵高的艺术及其启示

论 梵 高 的 艺 术 及 其 启 示 姓名: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1梵高生平简介 通过美术鉴赏课堂以及课下的学习,我对梵高本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人,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不仅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而且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他的精神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种种原因为他后来罹病和悲剧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通过课堂上视频的学习,我了解到梵高的早期曾投身于艺术品商人的工作。后来又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随后他成了贫困的传教采矿工人。梵高是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也就是说直到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他的作品,如《夜晚的咖啡馆》、《向日葵》、《星夜》与《罗纳河上的星夜》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割耳事件:1888年2月,梵高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旅居。租赁房屋,10月高更来访。12月高更离去,随后梵高的左耳于1888年12月圣诞节左右被割去一大半。普遍认为,梵高由于与好友高更发生争执,高更愤怒之下离他而去。梵高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精神失常,于12月23日晚挥刀割掉自己的左耳。关于割耳事件的原委,学术界也有不同说法。两名德国的艺术史研究学者于2009年5月曾提出,梵高的左耳可能是在与高更一次争吵中,高更挥刀误伤而导致梵高左耳

梵高向日葵赏析

“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特点是强调艺术形象要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反对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片面追求客观表现及光和色彩。画面色彩浓烈,不拘一格,充斥着强烈的个性色彩,直接反映了画家的某种情绪。后印象主义最为卓 ·高和高更。 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主要生活在法国。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凡·高敏感易怒,聪敏过人,却一直贫穷潦倒,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他1881 年开 始绘画,1886 作为世界最名贵二十幅名画之一,梵高的油画《向日葵》, 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画的同一题材的系列作品.他画《向日葵》时, 精神异常激动, 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 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 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 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 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作为世界最名贵二十幅名画之一,梵高的油画《向日葵》也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倾心绘制的最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这幅作品在1990 年的艺术品拍卖行中创造了数千万美元的世界最高纪录, 然而在当时, 他的生活却是与一贫如洗的痛苦联系在一起的。这幅世界最名贵二十幅名画之一,梵高的《向日葵》,这幅油画却将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精神保留至今。后来的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 世纪初出现的抽象派,都曾经从梵·高的艺术中汲取了营养。他对西方20 世纪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 创作背景 1888年2月,已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梵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 20《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

浅析梵高的绘画风格汇总

一、梵高的生平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1853年3 月30 日出生于荷兰北部一个名叫松特丹的小村,家中除了父母,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提奥。梵高家族中有很多人从事过与绘画相关的工作,童年的梵高曾跟随富裕的伯父们住在豪华的别墅,那里有丰富的绘画收藏,身处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相对良好的绘画环境,造就了他的善良和对自然界、对动物、对花鸟,甚至鸟巢的倾心关爱和敏感。这些品质影响了他注定为爱情、友谊、艺术而献身的一生。 当梵高遭遇了痛苦的感情世界、悲悯的传道士以及自虐式的基督情怀和种种不幸后,终于他在生命的最后10 年伴随着痛苦的冲突和摇摆中彻底的发现了自我。二、梵高的绘画风格梵高27 岁时依靠弟弟提奥的支持正式走上绘画道路。在梵高十年艺术生涯中,曾辗转于海牙、德莱塞、纽南、安特卫普、巴黎、阿尔、圣雷米精神病院、奥维尔等地,绘画始终是他的精神支撑。虽然有时不得不像流浪汉一样到处漂泊,但艰难的岁月里梵高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大自然,思考着对象身上本质的东西,在画布上深情地倾诉着其独特的美。 梵高绘画作品的许多特点中最有价值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未来的画家就是尚未有过的色彩家”是梵高的一句不朽名言,不仅概括了梵高的创作理念,而且揭示出色彩这一重要的绘画语言,当成为艺术家激情甚至生命的有机体时,便具有了一种艺术精神意义的深刻道理。在梵高之前,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有古典主义的固有色、印象主义的条件色,但没有一位像梵高那样将色彩提升到一种绝对的精神现象予以重视。印象派画家们把色彩提升到审美的重要地位,也仅仅是一种表层的自然再现,缺乏艺术感染的精神内涵。梵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创新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是在外部条件影响之下通过内在的动因而实现的。他接受了鲁本斯、德拉克洛瓦等画家那种以热情而奔放的性情抒发和饱满富丽的色彩表现的创作方法,并受印象派画家的启示,梵高调色板上的颜色变得干净而明亮起来,也学会了面对自然直接观察和感受的创作方法,当梵高结识了高更等一批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画家时,他意识到艺术创新是艺术家的根本出路。一个不能得到直觉充分推动的人,会像是一只进入赤道无风带的船一样,很难达到艺术表现的核心或极至境地,而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种天生自然的推动力,一种直接的需要,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思想马上表现为艺术形象不可。梵高自身具备了这一点,也做到了这一点,在色彩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他的色彩冲破了前期印象派对自然色彩真实反映的束缚,并开始大胆地随心所欲地使用色彩。尽管是面对自然写生,画面色彩已经带有抽象因素:不重视立体、空间和阴影的表现,只强调色彩的对比效果,这种抽象是主观情绪的表达,从而产生了装饰效果,他是通过使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大色块的对比和绝对的黑白来实现这种装饰的。 梵高用最大的热情接受色彩鲜明、色阶丰富的印象主义绘画方法,并开始热衷于与这1种方法最相适应的自然风景的描写,画面开始鲜亮起来,他用高纯度的颜色作画,创作出一种极具现代感的色彩装饰效果。在梵高之前还没有画家能够像他那样,将原色红黄蓝和间色橙绿紫直接画到画布上,在一系列高纯度的色彩运用中,梵高更偏爱黄色,对他来说黄色就是太阳的颜色,是光和热的象征!他虽不喜欢日光,但却迷恋于太阳,黄色使他狂喜,黄色使他入迷。这已不是调色板上的一种普通颜料,已经成为刺激他快感的力

微考点: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考点: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及给我们的启示 1.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巨大成就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国家德国俄国荷兰 代表作《英雄交响曲》 《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向日葵》 风格(评价) 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 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 乐作品,标志着他在思 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 的镜子” 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 爱 名言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 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 屈服” “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 上,下面这句话是实在 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 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 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 哗众取宠” 体现的精神 自尊自强、热爱祖国、 富于正义感、不屈不挠。 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 努力改造不合理社会, 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 联系在一起 关心穷人、严谨治学、勤 于观察、善于思考、热爱 生活 取得巨大成 就的原因 (拓展点) ①在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都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人们的思想发生着重大的 变化,这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②他们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他们都关心社

会的变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 启示 正是近代社会的变革,才诞生了伟大的文化艺术,反过来,文化艺术的进步, 又促进了近代社会的飞跃,所以说世界近代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 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 易错微析 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与情感易错: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表达了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赞颂和对英雄的敬仰;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梵高的作品《向日葵》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例题1 列夫?托尔斯泰,梵高,贝多芬,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性是() A.都是批判现实主义者 B.都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C.都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 D.都具有反对社会黑暗主张和平的正义感 答案:D 解析:列夫?托尔斯泰,梵高,贝多芬,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性是,都具有反对社会黑暗主张和平的正义感,故选 D。 例题2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进步,文艺璀璨。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贝多芬——《向日葵》 B.梵高——《英雄交响曲》 C.爱因斯坦——《物种起源》 D.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别分析能力。四个选项中,A、B、C三项明显错误,因为《向日葵》是梵高的绘画作品,《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乐,《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作品,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相对论,故选D项。 1.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他们都曾让世界震惊,一个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一个是因为他的音乐作品,他们的作品都与拿破仑有关。他们分别是() A.列夫?托尔斯泰和贝多芬 B.列夫?托尔斯泰和梵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