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二战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全球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资本主义获得了又一次的迅猛发展,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电报电话的发明,各地之间的信息联系更为便捷迅速;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飞机、汽车、内燃机车和新的轮船,使各地之间的物质、人员流动大大加快和更为频繁;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划分势力范围,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确立。小国、半殖民地、殖民地纷纷纳入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和影响的体系之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在这个体系中,各国各地区联系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利益的彼此联系使战争一旦发生,波及的就是众多国家。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争夺的尖锐矛盾

?为争夺殖民地和重新瓜分世界,后起新秀和老牌列强矛盾尖锐。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法崛起,拥有强大的生产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势力范围。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崛起,并在工业生产方面超越英法,德国要求拥有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地区和世界霸权以及殖民范围,但是世界已被瓜分一空,英国维护其利益也不愿意放弃或让德国分享霸权。英德矛盾最为尖锐。矛盾的不可调和,使战争成为当时的必然选择。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它们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它们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或王朝战争的方式从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上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2、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不一样,它们所占的殖民地的多少也不同。英法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多,尤其是英国掌握了世界殖霸权,而德日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较少。

3、到了19世纪末,经过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超过了英法,他们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力量对比剧变)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霸权斗争更激烈

三对基本矛盾出现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3)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匈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协约国,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为了霸权和殖民地,纷纷扩军备战。列强之间,既有矛盾的尖锐,又有矛盾的调和,为了主要矛盾,调和次要矛盾,从而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例如英国,奉行大陆均衡政策,并与法国、俄国都有矛盾,但是面对德国的崛起与挑战,调和与法国、俄国的矛盾,建立三国协约,共同对付德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为世界规模的战争出现奠定基础。

(4)20世纪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生产力和科技的持续发展,各国的实力纷纷增强,战争一旦开始,规模必然很大,经济实力的强劲、现代武器的广泛应用,其所带来的战争必然破坏力惊人,从而使战争更为残酷。

(5)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泛滥

1、军国主义浪潮

2、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6)“巴尔干火药桶”——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巴尔干半岛成为了欧洲的火药桶的原因?

1.地理位置重要

2.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3.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4.列强争夺和插手——主要原因

通过本节的学习,

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

2.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承担战争义务

3.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4.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战争进程:

1914年

东西两线,德计破产

1915年

重心在东,战事僵持

1916年

重心转西,战事惨烈

1917年

阵营变化, 有入有退

1918年

盟国崩溃, 战争结束

一战中的重大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演变为一场持久战

?(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

?(2)大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

?(3)军队机动性不强,后勤保障能力不高

?……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

A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但其兵员分散,装备差,有利于长期作战。

B 同盟国则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战速决。

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

1.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不愿看到德国取得霸权

2.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

3.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4.俄国爆发革命,美国担心俄国退出战争可能会使协约国战败,美国给协约国的大量贷款将付诸东流

5.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筋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

俄国退出一战的原因?

①腐朽落后的俄国,各种矛盾更为突出

②②俄国的工业发展落后,完全没有经济实力来进行反对第一流工业强国的现代化战争

③战争的失败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引起了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④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同盟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⑴经济: 德奥集团的经济实力处于劣势(主要原因)

⑵军事:①低估了对手实力②军事战略失误

⑶国内: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⑷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破坏

2 .催生了新世界

(1)导致欧洲的衰退及国际地位下降

(2)美日迅速崛起

(3)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3 .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

③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④客观上有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考点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构成

①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色佛尔条约》。

②华盛顿体系:《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及《九国公约》。

(2)实质: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

(3)内在矛盾: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这一体系的不稳定性。

2.《非战公约》

(1)主要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2)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是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3)局限性:列强借助“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3.国际联盟

(1)成立:1920年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和裁军;

加强国际合作。

(3)历史地位

①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

②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考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的影响。

(3)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4)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联合成一个整体。

2.进程

(1)战争爆发和初期阶段:德军空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

(2)扩大:德军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3)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之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

3.胜利原因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2)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3)同盟国之间军事配合密切,协调作战。

4、影响

(1)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2)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进程;落后就要挨打;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5、教训

(1)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

(3)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6.历史意义

(1)引起了国际格局的变化,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2)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

(3)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一、两次世界大战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制

三、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2011年各地高考题汇编

1.(2011年天津卷,35)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 A .反法同盟战争 B .普法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2.(2011年上海历史,16)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

A .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 .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 .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 .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3.(2011年上海历史,19)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

A .《斯大林传》

B .《大独裁者》(电影)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 .《二次大战三巨头》

4. (2011年全国I 卷,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

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 .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 .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 .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四、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五、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D .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5.(2011年上海历史,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

A .结束越南战争

B .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 .撤出古巴导弹

D .签订《华沙条约》

6. (2011年全国I 卷,22)1964年到1982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A .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 .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 .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7.(2011年江苏历史,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 .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 .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 .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 8.(2011年四川卷,21)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

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怕别人

说我们是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A .民族自决

B .势力均衡

C .绥靖主义

D .严守中立 9.(2011年四川卷,2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

A .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 .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 .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 .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10.(2011年四川卷,23)图7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图7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2011年山东文综,35)(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

办法?分别说明理由。(6分)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答案】(1)不是“好心肠”: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2分)不是“安全的”办法:“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英国在二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4分)

(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4分,每点2分)

12.(2011年海南卷,31)(8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援,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

——摘自罗斯福《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1940年12月29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1939~1940年的史实,概括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主要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所带来的影响。(3分)

【答案】(1)绥靖政策失败;纳粹德国在欧洲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急需帮助和支援,“中立法”已不能满足英国的需要;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法西斯对世界的危害进一步加大;美国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5分)

(2)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取得最后胜利;保护了民主国家和西方民主制度;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实力,扩大了美国的政治影响。(3分)

13.(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47)(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1)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7分)

(2)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8分)

【答案】(1)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

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7分)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8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一、设计分析 选修课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形态战争与和平问题。 所谓战争是指国家之间,或同一国内的不同政治派别、民族间进行的公开武装冲突。前者是国际战争,后者是国内战争。和平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根据政治学的观点,通常是指未爆发战争的历史状态。 战争与和平始终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两种现象相互联结,彼此交替。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整体化的加强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战争的起因、性质、规模、手段、影响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上半期曾先后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虽未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层出不穷,连绵不断。当前虽无发生世界大战的迹象,但是战争的阴云、

核威胁仍困扰着世人。 战争的严峻性和残酷性使得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避免战争灾难,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但是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也为战后和平注入了新因素,如一战后产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出现了雅尔塔体系。这两次相对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未真正消除战争,但对和平问题提供了借鉴。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从残酷的战争中汲取了教训,寻求着消除战争与实现和平的种种途径。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的首要问题。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教学目标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当代各类局部战争等相关史实、过程、影响,重要人物的活动等。结合相关史实,提高认识、评价、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看问题的全面性。

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下载地址

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过程: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是其中的核心;1892年法俄结盟,英国于1904年、1907年分别与法、俄结盟,三国协约正式建立。)③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过程:①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三次陆战和一次海战,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大战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③第二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3、性质: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体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而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4、影响:①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③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 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丹尔赛体系”。其中最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③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演变均为丹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 2、华盛顿体系 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构筑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影响: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②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③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④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 经济: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 政治:《洛伽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外交:《非战公约》的签订,使20世纪出现了暂时的和平。 4、国际联盟 成立: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巴黎和会上起草了国联盟约,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 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宗旨: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操纵国:英法(美国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其不利,拒绝参加)。 解散: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 活动: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国联进行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②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与和平议论文

战争与和平议论文 【篇一:战争与和平300字】 随着硝烟逐渐消散,枪炮声停止了轰鸣,聚焦了全世界人们目光的伊拉克战争终于结束了。 厮杀中得胜的人们在喜悦中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伤口,而失败的人们已永远失去了他们过去的辉煌。爱好和平的人们,又一次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战争——这足以毁灭人类的最可怕的魔鬼,它什么时候才能消失呢? 那些掌握巨大权利、动辄对他国诉诸武力、也把本国拖入战火的人,很少能真正尝到战争带来的苦水,而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战争带给他们的永远是不幸。 19世纪,那些拥有大量殖民地、经济飞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崛起,到20世纪初,它们的矛盾愈加尖锐,终于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类也第一次经历了一场世界性的空前混战! 【篇二:战争与和平400字】 战争使国家衰亡,战争使无数人无家可归,战争让年幼的孩子失去父母;让无数的父母忍受着失去孩子的悲痛;让亿万妇女变成寡妇。可想而知,战争是全人类不愿看到的。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回首往事,中国

人民饱受了太多的战争之苦。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有多少美丽的家园被吹毁;多少无辜百姓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提起南京大屠杀,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在这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中国军民被集提射杀、火焚和活埋。全市房屋大部份被烧毁,整个南京城尸骨遍地,令人发指。 为了争取和平,制止战争,许多善良的人奋斗了一生,有的还献出了生命。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印度的柯华大夫为了反对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把生命献给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为了和平的事业,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抗日战场,用他们精湛的医术,拯救了一个个中国战士的生命。 可见的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反映了绝大多数的愿望。我过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的环境,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和平的环境。中国的少年儿童是热爱和平的,我们要为增进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篇三:战争与和平500字】 战争是每个年代都必不可少的,只要有欲在,有贪在,它就必不可少。和平当然就不一样了,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个完全和平的年代。 国防,这是一个铁证,防什么?防战呗!谁能料到哪一天闲着没事做的时候,会不会有谁惹起点动静。人们还是喜欢战争的,要不怎会有那么多人向国防事业倾注毕生。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公开课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⑵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2、能力目标: ⑴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敬重、赞美之情。 ⑵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⑶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在诵读中引导同学悉心揣测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联想法: 课文用文字描绘托尔斯泰肖像画,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这给读者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激活同学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测其含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诵读: 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2、品评语句: 深透理解课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奔驰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

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 (投影)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xx~xx),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徘徊沉溺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xx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他一生追求的事业。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他的主要成绩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燥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xx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本文是关于和平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当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谨的衣襟:当曹孟德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时:当刘备与诸葛亮稳坐荆州,遥望江畔人马厮杀时,众人不禁赞叹“千古风流人物”、“乱石豪杰”辈出。 一夜大火烧毁了几十里营寨,八十三万人马存活者有几?失败的固是曹操,可是遭罪的不仅仅是曹操,而是无数的生灵! 在三国“英雄”们的眼里,百姓-—草民,只是一块块奠基石。君不见,董卓率众“出征”无辜的草民,“男丁斩首,妇女充当官妓”,君不见徐州城里冲天的火光,而其目的仅为一座城池;君不见,战争起时,动辄“火烧连营”,“水淹七军”:君不见敌人追来,留下饥民殿后,而敌将军无一不是“趁势掩杀”一番。可是,那些为人主者,或者说渴望为人主者,却依然能够全身而退,能够“卷土重来”,有道是“江东弟子多才俊”,可这些才俊不是用来建设国家,发展生产的,而是那些“人主们”踏上帝王宝座的一块块垫脚石。 人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成就了“风流人物”,成就了一代代天之骄子”,可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所谓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是一时的感慨罢了,之后还不是年年征杀?坐拥天下后,还不是歌舞升平,声色犬马?而民众,不过是由战时的炮灰,演变成“太平盛世”的一只犬而已,在没有战争的年代继续发出“苛政猛于

虎”的喟叹罢了。 帝王的利剑在鞍上不停地抽响,兵士们箭在弦上。东方熹明,枕戈待旦的双方的士卒混战一片,还美名曰:捐躯疆场。其中又有多少人再见明日的朝阳,能再孝奉年迈的高堂,能抚慰孤苦的发妻与儿郎? 陈尸遍野的土地何时能再长出稻粮? 河流里的血色浪花何时再唱出欢乐的歌谣? 人们多么想弃剑从犁,多么想铸剑为犁,再造田园美丽的风光。 可贪婪的恶魔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战争,背弃了和平。 当“一战”的硝烟未落,“二战”的硝烟又起。 当“二战”的战犯审判还未结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敲起了战鼓。 1991年的海湾战争还未在人们的记忆中退色,1998年美英的飞机又再度飞临中东的上空。而今“二河流域”硝烟再起,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古巴比伦的上空。生灵涂炭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海晏河清,人们世世代代的追求。可是,何时才能够海不扬波?合时才能够海水清流?何时世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不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 那些拨动国家机器的穷兵黩武者,放下你们手中的屠刀,让和平鸽飞遍世界,让橄榄枝插遍世界,染绿世界! 让我们铸剑为犁,让世界洒满和平的阳光,让人间充满爱意! 未来,不要有战争 一提到战争,我们想到的就是炮火硝烟、枪淋弹雨。尽管中东战

群文阅读:《战争与和平》教案

群文阅读: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网站从文学作品、照片、音乐等各方面拓展战争与和平的内涵,激发学生呼唤和平的心声。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宽带网及网站的拓展链接,全方位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以及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 1:同学们,我们学完了第四单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板书主题:战争与和平)(出示课件)在这单元的四篇课文中,我们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夜莺的歌声》—机智勇敢《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呼唤和平《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呼唤和平 2.(指板书)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小英雄雨来;我们跟着小作者雷利一同呼唤和平,我们都祈盼全世界的孩子能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3.(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象征和平的橄榄树。相信通过我们的深入学习,让这棵橄榄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时,我们也

希望这棵橄榄树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拓展链接 1、战争中也涌现出许多为国家、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能简单介绍吗? 2、故事《黄继光》默读课后阅读材料《黄继光》谁来说说黄继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出示图片)战争给人来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特别是那些无辜的孩子。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成为难民。由于食物短缺孩子们大多营养不良;由于使用了违禁武器也使许多战后出生的儿童得了白血病或者其他怪病。, .(课件出示)这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分别代表本国的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 A默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同学们,此刻,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点什么吗? 4.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这段时间,孩子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课外书获取了许许多多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知识,老师也不甘示弱,收获多多。咱们来开一个成果发布会,我先来汇报。好吗?瞧,李老师带来了一些描写战争与和平的词语和诗句,一起来读一读。分组读词语:A全民皆兵严阵以待破釜沉舟 B 全军覆灭速战速决暗渡陈仓 C 纸上谈兵硝烟弥漫枪林弹雨 抽生读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0世纪战争与和平大事年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二战)大事年表 1879 德奥首先缔结“同盟协约”具有明显“反俄”性质 1882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1892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904 英法签订协约 1907 英俄签订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 “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和俄达成秘密协议 1912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1914.7.28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8-9 西线德——英法马恩河会战,实施施里芬计划,第一次大规模战役1914.8 东线俄——德奥东普鲁士战役减轻西线压力东线也转入持久 1915 西线德奥——俄 1916.2-12 西线德——法凡尔登战役企图消耗法主力,迫使法投降首次使用飞机、毒气战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1916.2 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1916.5底德——英日德兰海战企图打破英海上封锁,英仍控制海权 1916.6-11 西线英法——德索姆河战役减轻凡尔登压力,英首次使用坦克,规模最大 1917.4 美加入协约国,对德国宣战 1917 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1918.3 苏俄同协约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1918.10 德基尔港水兵起义 1918.11.9 德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9.1.18 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1919.4.28 国联盟约通过,被列入对德、奥、匈、保合约之中 1919.6.28《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1919.9 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 1919.11 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 1920.6 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 1920.8 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 1920 国联成立 1921.11 美英日法《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 1922.2 美英日法意《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 1922.2 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及其《附约》 1922.2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条约规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岳麓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全套教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课标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4)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6.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 展的总趋势。 (2)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性的战争成 为可能 :2、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原因、表现、后果) 4、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三 对矛盾日益尖锐(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 军事侵略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巴尔干成为火药桶。(原因) 意 (非洲突尼斯问题) 法 (普法战争后果) (年 德英 1892年 1879 1907年 奥匈俄 (直接原因、借口、偶然性):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比利时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参考教案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态度。 教学内容 通过对若干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历史中的战争,观念中的战争,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追问静态的美术如何呈现复杂而动态的战争,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或影视图像。 学生:教材,关于战争、和平的影视资料与文学著作。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哪些关于战争的影视或文学作品?它们是怎样表现战争的? 引入本课主题。 二、作品欣赏和重点讲解 欣赏不同作品对战争与和平的不同表现,并提出问题。 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2.兵马俑。这一组大型雕刻直接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它们的敌人是谁?完成第74页的“思考与交流”。3.《布雷达的投降》。胜利者与失败者是谁?怎么从画面上把他们区分开来?国王委托委拉斯贵支完成这件作品的动机是什么? 4.《免胄图》。这件传为李公麟的作品描绘的是历史中的哪一个事件?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表现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个场面来描绘? 5.比较这两件同样以“投降”为主题的作品,看作者分别突出了哪些细节和场景。 三、分组讨论: 第一组:《采桑攻战宴乐铜壶》; 第二组:《原子弹灾害图·水》; 第三组:《内战的预言》; 第四组:《地道战》。 对比分析: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形成意见,相互交流。 四、集体讨论 美术作品中的战争与影视、文学中的战争是一样的吗?如果不是,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描绘战争场面的美术作品往往需要花费艺术家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再现这一战争场景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呢? 战争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变化。身在和平中的艺术家对战争的描绘与身处战争之中的艺术家对战争的表现常常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哪里? 如果由你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如《布拉格的投降》,你会采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这个问题可以分组讨论,以求每个学生都能够向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创作与实践 欣赏教材第76页以“和平”为主题的两件作品,并适当比较二者的不同。以“和平”为主题进行创作,画出草图并附加设计思路即可。分组讨论,每组推选出一件最优秀作品,然后集体讨论,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给予点评,最好以鼓励为主。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诸多事例,让学生了解战争带来的种种灾难,感知战争的危害,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知道什么是正义与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3.知道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从小树立热爱和平的思想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调查一些战争中的伤亡数据;从环境、资源以及人们的精神几方面调查战争带来的具体灾害;了解中国的一些维和行动;调查近代史上的一些著名战争;了解二战中的著名战役。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我也特别喜欢画画,你们来看看我画的是什么?(在黑板上画一只白鸽)这是一只白鸽,那你们知道它象征什么吗?是的,它象征着和平,和平是我们大家美好的愿望,但是一些国家和一些人为了争夺土地、资源、财富和权力而不断发动战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战争与和平。(板书课题) 二、脆弱的生命 师:战争是残酷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争,来了解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播放课件,边放战争图片边介绍73页相关链接中的内容) 师:看着这残不忍睹的画面,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据,真让我们感觉到在战争中人的生命是那样脆弱,你们的心情也难以平静吧!那么现在就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也来说一说吧!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那就把你们的心情和感受说出来吧! (学生谈感受)

三、无尽的灾难 师:听我们聊了这么多,淘儿忍不住也想和我们一起聊聊战争,我们一起听听他想和我们说什么? (课件播放淘儿介绍74页中的实情回放) 师:原来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无情地践踏了人类的文化与文明,现在各小组也来说一说你们调查到的战争带来的具体灾害。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播放教材中背景资料“实情回放”和名人名言的内容) 四、呼唤和平 师:战争带给我们的灾害太多了,现在各小组讨论,用一句话来代表大家的心声,发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呐喊,呼唤和平、停止战争。 (小组讨论后发言) 师:真希望发动战争的人能听到我们大家的心声,让我们的世界远离销烟,远离战争,到处都充满祥和。 第二课时 一、续讲故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聊了战争与和平,我有一个有关战争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不过我只知道这个故事的一半,还需要你们帮忙把我的故事接着讲完行吗?在很早以前有个甲国,这个国家人强马壮,国力强盛,国王就打起了他们的领国乙国的主意,想把乙国的土地占为已有,于是甲国就向乙国发动了侵略战争,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现在就请大家按你们的想法把这个故事接着讲完吧! (学生续讲故事) 师:自古以来战争就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听了大家续讲的故事看来大家都站在正义的一方,的确,在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搏斗中,正义永远是胜利的。(板书:正义必胜) 二、调查汇报 师:课前各小组已经调查了近代史上一些著名的战争,现在就来讲解一下你们了解到的战争情况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 三、探讨研究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1.(2019·广东六校联考)材料一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苴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试对材料一中毛奇与司马穰苴不同的战争观做简要归纳与点评。(10分) (2)材料二中麦克纳马拉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产生的原因。(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二人的言论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毛奇的观点美化战争,有军国主义倾向;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为权宜之计,且主张以战止战,较为中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知,反对美国利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塑造别国,干涉别国内政,发动战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可知,二战后,美国意图独霸世界,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答案:(1)毛奇认为: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战争能消除人类的自私自利;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点评:这是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的错误观点。 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不是治国正途,只是权宜之举;“以战止战”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点评:这比较客观中肯地看清了战争的本质。 (2)观点:反对美国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改造别国,发动干涉战争(或人权干预战争)。原因:冷战后美国仍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2.材料一战争之初,中国政府宣布了中立的立场。但此后协约国在争取盟邦的斗争中,曾敦促中国参战,日本却竭力阻挠。日本阻挠的原因是,惧怕中国在战后的和会上,以战胜国资格收回山东的权利。1919年4月30日,威尔逊(美)、劳合·乔治(英)和克里孟梭(法)举行“三巨头”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山东问题,日本代表被邀出席,中国代表团被摒除在外。会议决定把日本继承在山东的权益的要求写入对德和约。 ——摘编自董继民、董俊霞《论一战外交与中国》

美术欣赏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美术欣赏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欣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 二、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必修美术鉴赏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历了近一年鉴赏课学习,已初步掌握了鉴赏美术作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美术鉴赏能力。 三、教材分析战争与和平在社会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美术鉴赏中有一定地位,本课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从不同层面看待战争与和平。从而对美术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认识,学会用一定的美术特性与表现力,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层面战争。培养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态度。学会一定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学会如何对战争与和平进行多角度鉴赏。 六、教学准备课前研读教材,收集相关图片资料、视频。在对教学加以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做多媒体课件,并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与引导欣赏。课前准备好资料。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收集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1.播放抗日《紫日》电影片段三到五分钟,进行情景设置,调动学生情绪,并导出课题进行引发学生思考。老师: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恶梦般伴随着人类,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学习。 2.战争与美术有无关联?通过直观图片对比赏析,让学生掌握观察。(展示图片:秦始皇兵马俑)老师:美术大师是如何通过不同角度表现的。 3.表现战争的产物。同学课前准备图片(如战甲、战车、战马、长城图片)。 4.表现观念中的战争。出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兵马俑是用来代替真人殉葬品。秦始皇花大量人力物力塑造这些地下军队希望死后能为他服务。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对比,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何差异?了解雕塑整体风格形式怎样?老师:艺术家塑造一个个武士,倾心灌注了他们对普通人家子弟的爱。在整体和个体统一变化和谐中,完成了巨大的艺术构思,它体现了统治者所要的军威,又表现了普通人的活力。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直观的图片对比赏析,通过鉴赏了解兵马俑雕塑艺术特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

⒎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 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 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⒑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⒒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 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2020版高考历史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对应学生用书第234页)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5)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 2.过程 (1)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 (2)第一阶段:1914年8月至1916年底。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 (3)第二阶段: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4)结束: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3.后果和影响 (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非战公约》 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3.国际联盟 (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 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 (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催化”作用。 (4)局部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5)英法等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过程 (1)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 (3)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战争与和平 美术教案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与和平的特点和形式;准确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珍惜和平、呼吁和平、反对战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并能准确了解作品创作的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变革中的战争因素与美术作品的密切关系。 三、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数字展台学生:彩笔、白纸、勾线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战争为主题的沙画创作导入,提问:这场沙画创作的主题是什么?最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是什么?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存储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生命的恒久的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在美术作品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1.美术作品中的战争 (1)建筑作品 长城 秦始皇当初为何要修建长城,它的作用是什么? 抵御匈奴入侵而修建的,是战争的产物。

(2)雕塑作品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那它最让人震撼的地方有哪些?宏伟的场面、造型的逼真 真正的军队是战争的机器,那么组建这样一支地下军队为的又是什么呢?代替真人殉葬。 (3)绘画作品 《内战的预感》达利 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触目惊心、离奇又恐怖 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画家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揭示战争的荒谬与残酷 2.呼唤和平 《免胄图》 小组讨论分析: (1)郭子仪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让回纥退兵?画中郭子仪和回纥统领分别是怎样的姿态? (2)为什么郭子仪要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回纥退兵? (3)这个方法好不好?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再看我们当今社会,中国面对领土主权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需要用战争来解决吗? 因为战争,产生了许多的美术作品,那我们是否需要战争呢? 生命可贵,我们宁可不要这些美术作品,也希望世界和平!

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作文片段精选

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作文片段精选 本文是关于和平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每个人都希望世界是和平的,世界是友爱的,谁也不喜欢战争的时代,苦难的时代。在炮火连天的战争时代里,花儿的芳香随着炮火消失,草儿被滚滚的浓烟染成黑色,蓝蓝的天空被染成了灰色,阳光是恶毒的,星星被炮火吓得失去了色彩,黑夜是喧嚷的,惊天动地的厮杀声,闹的人们心神不宁。不知道战争的灾难影响了多少人,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在无言地呐喊着,从那明亮的眼睛里看到了埋怨、悲哀;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奋力地挣扎着,在寻找自己的骨肉;还有失去亲人的朋友,在经历着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那一片广阔的天幕上又添了几丝哀愁。 和平年代,我们的生活是稳定的,不用风餐露宿,四海为家。和平的年代里,每个人都是快乐的,小孩子可以在宽阔而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而在战争年代里,和我们一般大的孩子,都在饱受着生活的磨难或失去亲人的痛苦。 “战争”是多么可怕有多么熟悉的字眼啊!人类仿佛是踏着战争走向文明的,不管在什么时代,人们从未在心里爱过它,人们渴望从战争走向和平。说啊!“和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是连接世界各国的黄丝带!可是,人们却时常忽略了战争的忠实仆人——野心和利益,所以,即使到了高度文明的时代,我们也躲不开战争。

和平,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心声,流露出在每个人脸上的甜美笑容;和平,是春天温婉的歌,萦绕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和平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绽放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 和平的世界是最美好的,在和平的世界里,花儿是香的,草儿是绿的,天空是蓝的,阳光是温柔的,星星是美丽的,黑夜是寂静的,人儿是可爱的。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和平鸽重新飞在蔚蓝的天空,我仿佛听到世界在说:“我爱和平,不要战争!” [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作文片段精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轴

1879德奥(匈)缔结“同盟条约” 1882德、奥匈、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1892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1904英法缔结军事协定 1907英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1908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1912巴尔干同盟发动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奥斯曼帝国战败丧失了在欧洲的的绝大部分领土 1913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为抢夺胜利果实保加利亚战败 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导火索) 7.28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英法相继投入战争,一战爆发 9.28马恩河战役法国霞飞结果:德国被迫撤退 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进攻重点:东线 1916.重点:西线 2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 2—10凡尔登战役飞机飞艇毒气弹(德)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最大的海战 6月下旬,索姆河战役坦克(英)一战中战争规模最大的战役 1917.贝尔福宣言 4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中国参战 11俄国十月革命 1918.3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苏俄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3-9德发动四次大规模进攻,失败 7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到马恩河一线 9月底10月初,协约国突破兴登堡防线 10月底,基尔港水兵叛乱,发动兵变 11.9柏林工人起义,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直接导致失败) 11.11签署停战协定 1919.1.18-6.28巴黎和会凡尔赛宫 4.28国联盟约通过 9.11协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废除普遍兵役制 11.27协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废除义务兵役制 1920.6.4协同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废除普遍兵役制 8.10协与土耳其签《色佛尔条约》、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 11.12英美日法签《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四国条约) 1922.2英美日法意签《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条约) 2中日会外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2与会九国签订《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九国公约) 10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在意大利上台执政,建立起第一个法西斯政权统治的国家1923.7.24协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 1929—1933经济危机(大萧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