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真题

201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真题
201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真题

201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真题

初试

一、选择题

1.清朝以后,被誉为四大谴责小说的书有、、、。2.《师说》讲的内容是( )。

A.求学 B.相师 C. 从师

3.八大样板戏包括、、、、、、、。

4.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包括:(人名),代表作品《》;(人名),代表作品《》;(人名),代表作品《》;(人名),代表作品《》。5.新中国前期的影视作品有哪些?、、(任选三部)。

6.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作品有哪些?、、(任选三部)。

7.新时期复出诗人的代表是( )。

A.孙犁和闻捷 B.艾青和公刘 C. 郭小川和北岛 D.舒婷和顾城

8.“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作者是。9.狄更斯的作品是表现法国大革命的。

1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意思是;第二种境界是,。意思是;第三种境界是:,,

。意思是。

11.舒婷的《双桅船》表现了:两种意象。

12.下列哪一部不是朱自清的作品?( )(A.《荷塘月色》 B.《背影》 C.《致橡树》 D.《春》)

13.下面哪一部作品是讲新文化运动前的事情?( )

A.《十月围城》 B.《风声》

14.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家是。

15.《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是。

16.《跑步穿过中关村》的作者是。

17.路遥的作品被拍成电视剧,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全篇以农村题材为主,通过对年轻人生活的描述,反映了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18.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赵树理是(派)的创始人。

19.鲁迅的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20.电影是格里菲斯的自我阐述。

二、材料分析

材料如下: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所有“现在的事态”,都是具有不同起源和节奏的运动复合体,今天的时间既始于昨天、前天,也始于遥远的过去。但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却任意挥霍社会资源,不仅屏蔽遥远的过去,还在拆除昨天与前天。

近几十年里,城市被当作可以随时撕毁的白纸。譬如出于商业利益拆毁过去幸存下来的建筑,代之以能够提供更多方便和更符合时代情趣的建筑。北京梁林故居“维修性拆除”以及蒋介石重庆行营“保护性拆除”,让人觉得这种针对“历史意识”的暴力冲动,其戾气已积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自19世纪以来,保护旧建筑和纪念建筑就是政府和个人的一项重要活动。那些与神圣事物、世俗权力、艺术和历史等有联系的建筑,是构筑社会与个人的历史意识的重要元素。历史意识是一种对过去事物的感受力。无论是对历史敬重、依恋,还是憎恨、厌恶,此种感受力传递绘了每个人,成就了人在精神活动里不可缺少的时间维度。作为单个人的历史意识,不会只满足于构造自己的生物世系来填补历史空白,它对自我的界定,一定关涉广泛的往昔事物。于是,在代代相传中,某种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社会制度,既延续共同之渊源、主题,也会发生变异,然后形成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

梁林故居所承载的正是建筑史和文学史某个阶段的重要价值,蒋介石行营作为抗战遗址则是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艰危时日的象征。它们的存在,虽未必保存在大众记忆之中,但经由历史学家等人的记载描绘之后,便会唤起大众对历史人物和文物、历史事件和信仰的回忆,从而加强人们的历史意识。历史建筑使过去延续至今,在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自我的文化密码,并给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

我们并非要重建过去的生活方式,也无法想象一个布满旧建筑的城市是什么样子。事实上,很少有人因热爱过去而愿意放弃当今世界所提供的一切便利。社会的迅速转型,会摧毁那些不再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旧传统。但正如霍布斯鲍姆在《传统的发明》中说的那样,“被发明的新传统”,必定是植根于旧传统,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没有历史的城市无法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拆除所有旧建筑之后再假装古老,只会像小丑一般可笑。当记忆不起作用时,想象力也会飞走;当遨游时间的翅膀被折断,人会变得急躁、幼稚、任性和愚蠢,人和城市一样,只是一件现代展品。

根据上述材料,写800字以上的分析。

201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初试

一、填空题

1.《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四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2.A

3.《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武山》《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4.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

5.《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华儿女》《赵一曼》

6.《病梅馆记》《少年中国说》《己亥杂诗》

7.B 8.卞之琳9.《双城记》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应该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种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而有所发现,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11.一是理想追求的“灯”,二是爱情向往的“岸”

12.C 13.A 14.印度15.大卫·塞林格

16.徐则臣

17.《平凡的世界》

18.山药蛋派

19.《呐喊》

20.《党同伐异》

二、材料分析(略)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

目录 《影视剧改编》073029 (1) 《中国古代文学》073037 (10) 《电影理论A》073046 (16) 《戏剧文本分析》073055 (17) 《影视剧作1》073057 (20) 《影视剧作2》073058 (22) 《影视剧作3》073059 (24) 《影视剧作4》073060 (26) 《影视剧作5》073061 (29) 《影视剧作6》073062 (30) 《电视文案1》073063 (32) 《电视文案2》073064 (35) 《非虚构类短片创作》073071 (37) 《虚构类短片创作1》073072 (38) 《虚构类短片创作2》073073 (40) 《电视剧原理》073075 (41) 《中国电视剧史》073076 (43) 《外国电视剧》073077 (46)

《影视剧改编》073029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3029 英文名称:Adaptation of film and teleplay 授课对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开课学期: 6 学分/学时:2/32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影视剧作 教学方式:讲授、读片(文学作品与影视剧对比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 课程简介:影视剧改编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结合中外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实例,讲授影视剧改编的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主要方法,对古今中外各种叙事性文体(如小说、戏剧、戏曲、叙事性散文和叙事诗)的影视剧改编个案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评析。另外还可根据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发展现状适当增加网络作品的改编和“红色经典”的改编等内容。本课程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影视编剧技巧和具备了古今中外文学的基本修养之后必修的一门关于影视剧再创作的实用方法论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再创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应通过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原著与其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对比剖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改编原则和一些实用有效的改编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指导学生的具体改编实践,使学生的影视剧改编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影视剧改编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教师对典型的影视剧改编作品进行精细独到的剖析和总结,要求学生结合课程需要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观摩相关的影视剧改编作品。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影视改编的挑战性、改编对象的选择(2学时) 重点内容:文学与影视剧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的差异 第二章影视改编的基本原则(2学时) 重点内容:相似性、整体性、典型化、影视化 第三章忠实与改造——影视改编尺度的把握(4学时) 重点内容:当代性、独创性 第四章影视改编的基本方式(4学时) 重点内容:移植式、近似式、注释式等

历年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试题

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创意与策划方向)招生考试试题 ■初试 选择题 1.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是( )。 A.月神B.太阳神C.火焰女神D.战神 2.古代诗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是( )的诗。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清照 3.“无事不登三宝殿”中的“三宝”是指( )。 A.佛宝法宝僧宝B.金银玉 C.书剑琴D.笔墨纸 4.李娜在澳网中击败运动员( )而夺得了冠军。 A.费德勒B.齐布尔科娃 C.克里斯特尔斯D.莎拉波娃 5.电影《搜索者》是( )类型的影片。 A.科幻片B.西部片C.喜剧片D.恐怖片 6. 2006年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美国电影《无间行者》翻拍自香港导演( )的《无间道》。 A.陈可辛B.刘伟强C.袁和平D.黄真真 7.大侦探波罗是( )的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A.福尔摩斯B.柯南·道尔 C.阿加莎·克里斯蒂D.井原西鹤 8.普洱茶属于( )。 A.红茶B.绿茶C.花茶D.黑茶 9.贾樟柯导演的“故乡三部曲”是指( )。 A.《家》《春》《秋》B.《小武》《站台》《任逍遥》 C.《三峡好人》《站台》《任逍遥》 D.《任逍遥》《小武》《三峡好人》 10.台湾电影《风柜来的人》的编剧是( )。

A.朱天文B.侯孝贤C.杨德昌D.蔡明亮 11.电影《悲情城市》的导演是( )。 A.贾樟柯B.杨德昌C.陈国富D.侯孝贤 12.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天注定》在( )上获得作家剧本奖。 A.戛纳国际电影节B.柏林国际电影节 C.东京国际电影节D.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13.最近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女主角的华人女星是( )。 A.赵薇B.章子怡C.巩俐D.马伊玮 14.与“金蝉脱壳”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 A.瓮中捉鳖B.瞒天过海C.脱胎换骨D.焕然一新 15.原铁道部部长( )因贪污受贿,被依法处理。 A.刘志军B.李森茂C.韩杼滨D.傅志寰 16.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美国电影导演约翰·福特的作品?( ) A.《关山飞渡》B.《愤怒的葡萄》C.《搜索者》D.《海上钢琴师》 17.《白毛女》属于( )时期的电影。 A.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18.《三国演义》当中“吕布戏貂蝉”的计谋是( )出的。 A.董卓B.诸葛亮C.司徒王允D.貂蝉 19.BBC是( )的机构。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20.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包括弗朗索瓦·特吕弗、让一吕克·戈达尔、埃里克·侯麦以及( )。 A.雅克·里维特B.吕克·贝松C.雅克·贝汗D.梅里爱 21.电影《白毛女》的导演是( )。 A.陈凯歌B.田壮壮C.谢晋D.水华 22. 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的作曲人是( )。 A.许镜清B.蒋大为C.张卫健D.崔京浩 23.下列影片中不是第六代导演的作品的是( )。 A.《北京杂种》B.《十七岁的单车》C.《头发乱了> D.《甲方乙方》

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年修订) 指导思想 根据艺术学学科的特点和国家对本学科人才的需要,确定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参照国际通行的在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兼顾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衔接,建构“塔型”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材施教,体现特色;追踪当代学术最新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硕士研究生 一、硕士生培养目标 1.具备戏剧与影视学方面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 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戏剧与影视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 科研,以及文化、传媒、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3.德才兼备,身体健康。 二、硕士生招生 1.统招生 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进入当年招生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可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及思想表现审查合格者,可录取为当年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统招生考试和录取均在一级学科进行,分初试、复试两段: 初试科目:(1)戏剧影视基础;(2)评论写作。 复试: 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成绩排序,差额复试。复试包括专业知识面试、外语口语听力面试、专业课程笔试。笔试科目为考生报考(二级学科)的专业课程。 考试科目: 戏剧戏曲学专题、电影学专题、电视艺术学专题。 2.免试生 “985”、“211”学校具有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免予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经审查并面试合格后直接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三、硕士生课程设置 为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硕士生课程设置淡化专业界限,鼓励学科交叉,增设前沿性学科,为学生在较为广阔的领域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及其个性的自由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硕士生须修满32学分(非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本科毕业及同等学力学生须补修4学分戏剧影视学专业本科段课程),并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全部硕士生课程由A、B、C、D四类组成: (1)A类必修课(校级公共课程,9学分); (2)B类选修课(以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程,学生选修不少于6--9学分,; (3)C类选修课(以二级学科为特色的专业学位课程); (4)D类选修课(其中跨一级学科选修不少于1门)。 为建立开放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选修外校(原则上限定为首批“985”学校)学科专业课程,选修暑期学校(本校和外校【界定同上】)课程,该课程作为D类课程,计入学分。 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中戏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文艺常识考题版

中戏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文艺常识考题版 导读:一、成语填空并解释 不()而走按部就() 顶礼膜() 大放()词 出言不() 草()人命附庸()雅安土()迁 学()天人怨天()人芳心未() ()名钓誉 纷至()来 ()之若鹜 ()步当车不()之论 ()紫嫣红 二、填空 《欧也尼葛朗台》是法国作家____的作品。 唐吉柯德的仆人叫____。 《墙上的斑点》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 荷马史诗分为_____和《伊利亚特》两部分。 歌德的代表作品为_____。 江南三大名楼分别为湖南岳阳楼;_______;湖北黄鹤楼。公元前13世纪,以色列人领袖_____带领人民走出埃及。八卦分为乾、坤、震、____、离、坎、艮、兑。 三姑分别是指____、道姑和尼姑。 繁漪是著名戏剧____中的角色。 《王子复仇记》中的王子名叫______。 话剧《风雪夜归人》的作者是_______。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剧作家______的作品。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是____时期的杰出人物。 元曲四大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左传》又名_____。 《三毛钱歌剧》的作者是______。 剧本《熙德》的作者是______。 话剧《芳草天涯》的作者是_____。 神话故事《特洛依之战》的主角是____。 庄子本名_____。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作者是____。 三、诗词鉴赏、解释词语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东风:(2)玉壶:(3)鱼龙:(4)盈盈:(5)阑珊:

北大戏剧与影视学两道真题答案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 世纪60 年代之前)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 电影心理学研究贯穿着电影理论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是,经典理论主要运用感知心理学和完 形心理学(格式塔)进行研究;现代理论则主要运用精神分析学进行研究。 1. 雨果?闵斯特堡: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于1916 年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是电影心理学的奠基之作,首次从电影心理学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观影机制入手,考察了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其中纵深感和运动感是影像感知的最基本层次,纵深感是指观众意识到银幕是个平面,但是“平面性质的知识绝不排斥深度的实际感知” ;而运动的暗示,我们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机制创造纵深和连续性的。还研究了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机械地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电影并不存在于银幕上,只存在于观众的头脑里。 闵斯特堡还用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了电影的心理根源和特征,从电影的经验的感知入手,论证电影是一门艺术。他对电影的似动现象和深度感按照格式塔的“整体构成” 原理进行了心理学的解释,认为影像的运动学和深度感不仅产生于观众的心理机制(如视觉暂留现象),还依赖于特殊的内心体验. 即把各个画面组织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心理过程。 2. 鲁道夫?阿恩海姆 作为重要的格式塔学派成员,于1932年在德国出版了关于电影理论的专著《电影作为艺术》。 阿恩海姆虽然对黑白无声电影的偏爱,使其排斥技术进步,反对有声和彩色电影。没有搞淸楚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不仅在于技术手段:不懂得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的辩证关系。但是瑕不掩瑜,他在视觉艺术的研究上堪称成绩卓著。他不仅从格式塔派心理学(或称完形心理学)的立场出发,十分周密地分析了无声电影的艺术手段的一系列特点,严厉驳斥了电影不是艺术的错误观点,详细论证了电影并不是机械地纪录和再现现实的工具而是一门崭新的艺术。而且通过电影与现实的差别来论证“电影作为艺术”的,提出“部分幻觉” 理论,影像的感知方式与现实的感知方式存在区别,正是这些差别才给电影提供了各 种艺术手法,创作者可以“艺术地运用”这些差异。另外,他对无声和黑白电影进行了十分精彩的论述和分析,虽是对苏联蒙太奇学派和卓别林等无声电影大师的作品进行了分析,但实际上是对无声电影的实践经验作了理论总结,而且往往从心理学角度阐释;阿恩海姆对电影视觉画而和视觉表现手段的研究十分精辟,对电影技巧的分类研究为后来的电影语法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电影文化学 贝拉?巴拉兹:匈牙利的一位社会学家,是第一位全面探讨电影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代表理论著作有《可见的人类:论电影文化》、《电影的精神》、《电影关学》(又译《电影文化》 );其屮《电影美学》最有影响。主要观点:①电影具有群

影视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影视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影视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影视文学教学方法革新探究 目前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堂上,学生大多都在执行一种创作模式,那就是将主人公置于一种极端的情境当中,从而使得人物动作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人物之间产生激烈的外在冲突,人物关系在情节发展中发生重大改变……戏剧性被强调为教学重点本无异议,但是戏剧性的内涵若仅仅局限于对戏剧性人格特征的呈现、外部的浮于表象的矛盾冲突与动作的组织、对情境危机的刻意营造等层面,会导致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关注作品的外在戏剧性,从而忽视中外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的抒情性,以及其中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关注,审美视野和创作范畴也会变得越来越狭小。戏剧的世界纷繁而多彩,仅仅强调外部矛盾冲突的戏剧性作品,只是戏剧世界之一隅,而非全部。在现实主义的作品队伍中,有着更多的更符合当下时代特征与心理特点的作品存在。这些作品以及其背后的创作方法,更应该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教学中被重视起来。 一、现实主义创作教学方法深度探索的原因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现实主义创作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深度探索与革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时代与观众审美的诉求。当下我们的生活环境日益平稳,那些重大的社会矛盾与问题、极端的情境已经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时代与生活的变化带来了观众审美诉求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逐渐被人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所取代,今天,走进剧场的观众更加渴望看到那些能够准确、深入地表达出现实日常生活中人们精神世界的优秀作品。 二是小剧场发展的要求。小剧场作为一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剧场形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我国已经有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小剧场戏剧已经拥有为数众多的观众群体,成为目前我国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小剧场戏剧无论其剧场特点、场内交流的多向度特征还是对演员的表演要求,都更适合于表现人们的当下生活与精神本质,要求剧作者从关注外部矛盾转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映。三是学生观察生活的需要。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今天人们的内心世界变化要远远大于外部生活。硬要学生学习那些外部矛盾冲突强烈的作品,只会导致他们脱离生活,生搬硬造,闭门造车。时代的发展以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都要求编剧能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当代人深层精神本质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对目前戏剧影视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现实主义创作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现实主义创作教学方法改革,主要体现和实施于理论界定、观察生活和创作实践这三个层面。 首先,从理论上对“戏剧性”内涵予以厘定和辨析。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的解释,“戏剧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思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真题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真题 一:解释题 1.宾白2.四大声腔3.家庭伦理剧4.影视艺术的逼真性5.剧诗6.脸谱 7.长镜头8.新媒体的特性 二:简答题 1.元杂剧 2.行当 3.新德国四大导演 4.新媒体接收环境的家庭性的特点 5.海明威的代表作与艺术风格。海明威是美国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其他小说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等。他那清澈流畅、朴实无华的散文体奠定了他作为那个时代最富有才华和艺术感染力的散文体作家的地位。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性、含蓄性等特点。他以简约、清新的文体净化了文风。 6.广播电视传播的特征。 1)对象广泛。不受文化程度、家庭教育的局限,适合于各类人群。 2)时效性强。制作周期短,不受场地的限制,甚至可以现场直播。 3)丰富直观。不仅包括各种新闻和艺术形式,还可以包括绘画和舞蹈等多种题材内容,直观地刺激人的感官视听。 4)接受随意。节日和频道的选择随人所愿,可以任意选择。 5)顺序接受。必须按照节目的播出顺序接听收看。 6)转瞬即逝。声音和图像无法保存。 7.景别与影片的关系或作用。;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8.第四代电影导演的艺术特征。;指70年代末才走上导演岗位的一批中年导演,如吴贻弓、吴天明、滕文骥、胡柄骝、张暖忻、郑洞天、黄蜀芹等。他们是新中国第一批“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熟悉电影规律,主张用新观念去改造电影,提出“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程式化,追求开放式结构、散文化风格。 9.正剧的审美特点 10.谈谈你对历史剧的看法 11.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和假定性 12.导演的基本素养有哪些 13.试述电影的叙事学批评方法 14.试述恐怖片的类型特征及其心理机制 15.从古典四大名著中选择一部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你认为哪一部最为合适?为什么?怎么改? 16.如何理解与评价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观点 17.试比较分析表演理论中的“斯坦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 18.试论苏联蒙太奇学派中维尔托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理论之间的异同 19.比较谢晋、李翰祥、李行三位导演之间的异同 20.试论述美国越战题材电影

[答案]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影视文学》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影视文学》期末考核题 一、简答题(30分) 1、为什么在分析影片的整体建构时,把握主题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 答:因为在进行影片分析的时候,主题只是一个方面,还包括结构、人物、场景、景别、空间、机位、光线、影调对话等等。 2、有意义的结构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电影结构是由不同的一些要素、方面、层次和形态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由于结构系统的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不管内部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作为电影的基本特性却一直保持住了。 3、什么是“悬念”? 答:电影悬念设置是各种类型的电影中普遍存在的,它既是电影叙事手段又与观影心理密切相关,承担着调动并维持观众观影兴趣的叙事功能。对电影悬念的理解是与其他虚构类叙事性艺术的悬念问题紧密相联的。悬念是创作者通过对某些特定信息(往往与生死攸关的危险、令人期待的欲望等有关)予以隐藏或强调的叙事技巧在虚构叙事性文本中所预设的,引发接受者产生期待(正向度情感)或恐惧(负向度情感)等不确定性情感反应的叙事活动。 二、论述题(40分) 1、为什么把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去欣赏时,应有一些心理、知识背景的准备?答:世界性规模的从文字语言文化向视听文化的转变已经开始,电影的发明为这种转变开启了先河。电影是一种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和艺术学、传播学、等多种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文化,电影是一扇开启智慧的门,一条通往陌生世界的路,一座由想象力和创造力编织的迷宫。 电影院看电影观众的主体意识暂时消失,而身心两个方面都不由地交给了银幕。所以看电影都会有一种失去自己的感觉。特别是当代电影的视听强剌激,用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就叫着“感觉剥夺”。美国学者宾克莱曾使用过一个概念叫“委身”,来形容艺术欣赏的这种状态。这是一种有如宗教仪式的艺术仪式。人们不仅要注意到电影故事的吸引人,而更应注意到进入电影院参与艺术仪式对一个观众心理的潜在影响。 2、通常,影片对现实生活采取了哪些概括方式?请结合具体的电影作品进行分 析。

影视文学欣赏论文

影视文学欣赏论文 姓名:吴义容 学号:20104274 专业:水利一班 院系:工学院 2011年10月19日

摘要电影与文学虽然不同,但二者渊源已久也是有原因的,即电影和文学都通过各自的媒介去表现生活,反映生活。在电影与文学纠缠不清的关系中,我们首先要清醒地意识到,电影和文学是各自独立的两种艺术形式,即使有共同点,但也绝不等同。 关键词电影,文学,电影的发展 影视文学欣赏 作者姓名:吴义容 与文学相比,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另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电影产生于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电影,这决定了电影必定不同于其它传统的艺术形式。电影被称为一门综合艺术,并不是指电影是其它艺术门类简单相加的产物,而是很好地利用技术手段并融合各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艺术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艺术形式。 一、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的艺术史可以追溯到几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艺术门类的雏形,都可以在人类文明时代之初找到印迹。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穿越数万年的时空隧道,在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上半叶,人类艺术之林中终于相继诞生了 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它的姊妹艺术——电视。这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科技史和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 在艺术的大家庭中,电影和电视是一对最年轻的成员。在所有

的艺术门类中,也唯有电影和电视是我们迄今知道其诞生日期的艺术品种。尤其是电影与电视共同组成的一种文化——影视文化,对20世纪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未来学家们预言,在21世纪,影视文化将与方兴未艾的计算机多媒体一道,对人类文化内容、生活方式等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影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作为20世纪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电影与电视是工业化社会的温床培育出的两朵艺术奇葩。电影与电视是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新兴艺术。19世纪后期,欧洲的工业革命,给欧美许多国家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繁荣,光学、电学、化学、声学、机械学以及相关的各门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是这种社会大背景,促成了电影艺术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人们记住的日子。在法国巴黎的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使用自己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公开售票放映由他俩拍摄制作的《火车进站》、《拆墙》等几部电影。尽管片子的内容十分简单,却使前来欣赏的观众大为惊叹,为之入迷。 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也叫“默片”。声音的引入,可以说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影史上引发的第一次革命。在长达30多年的默片时期,人们深感电影无声的缺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录音设备的完善,声音进入了电影,其标志是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1931年由明星影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编导)考试大纲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试大纲 1.考试内容及考试科目 (1)考试内容: 戏剧影视文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两个专业由于考试内容相同,因此合并编制大纲。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由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组成,满分200分,其中笔试满分150分,面试满分50分。 (2)考试科目: 笔试:①文学常识、影视常识(50分)、②写作(100分) 面试:命题编讲故事(满分50分) (3)考试时间 笔试:120分钟(如写作部分需播放40分钟影视作品,考试时间为160分钟)。 面试:3分钟,不得超时。 2.《文学常识、影视常识、写作》考试内容 (1)文学常识、影视常识部分: ①考试目的:考查考试对中学教材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历史、地理常识以及文学艺术常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今后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所应具备的广播电影电视基本知识。 ②考试形式:A.集中进行闭卷考试,满分50分。B.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③考试要求:A.对本专业需要的基本知识识记准确,对基本概念理解正确。B.文字通顺,表述准确,卷面整洁。 ④考核知识点: A.文学常识部分: *《诗经》中的民歌代表作与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 *屈原、《楚辞》与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源头 *《左传》与编年体史书 *司马迁、《史记》与纪传体史书 *“三曹七子”及“三曹”的代表作 *“唐诗宋词”的重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散文“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 *“三言二拍” *中国章回小说与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 *鲁迅小说和杂文的主要成就 *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作品 *茅盾、巴金的长篇小说 *老舍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作品 *曹禺和田汉的戏剧作品 *张爱玲、钱钟书、杨沫、赵树理、沈从文、丁玲、周立波的小说

历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真题试题整理汇总

历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真题/ 试题整理汇总 713 “戏剧影视基础”科目(2020 年) 一、名词解释 1、荒诞派戏剧 2、类型电影 3、意象 二、简答题 1、谈谈精神分析理论三位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谈谈广播剧的艺术特色。 3、谈谈戏曲表演中的虚拟性。 三、论述题(三选二) 1、举例分析科技创新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2、举例分析悬念在叙事中的作用。 “ 837 电影史论” 科目(2020 年) 一、名词解释 1、罗明佑 2、《电影的锣鼓》 3、奉俊昊 4、意大利西部片 二、简答题 1、分析蔡楚生电影的艺术特色。 2、谈谈乔治·梅里爱及其电影的意义。 3、“南北二谢”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的地位 三、论述题(二选一)结合具体影片,谈谈新时代中国电影如何传承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基础考研考试真题(2018 年) 一、名词解释 1. 新德国电影四杰 2. 法国诗意现实电影

3. 英美烟草公司 4. 《我们夫妇之间》 二、简答题 1. 简述美国独立电影传统。 2. 简述中国第一批短故事片(1910 年代)的历史意义。 3. 谈谈你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认识。 三、论述题 01 史论:从电影史和电影创作角度,谈王朔和冯小刚的合作。 02 创作:谈电影结构的作用。 03 制片:谈网络大电影的发展和前景。 电影学基础考研试题(2017 年) 一、名词解释 1、安洁伊瓦一达 2、《阿拉伯的劳伦斯》 3、长城画片公司 4、《盘丝洞》 一、简答题: 1、论述大中华百合公司历史地位、美国黑色电影、后殖民电影理论 2、论述: 史论: 请从当代中国电影史和美学角度,分析贾樟柯《山河故人》 二、创作题: 1、请分析贾樟柯《山河故人》, 2、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电影中摄影美学元素 电影学基础考研试题(2016 年) 一、填空题 1、《盘丝洞》导演是()。 2、新华影业的创始人是()。 3、《工业英国》的两位创作者是()(). 4、《少年时代》的导演是()。 5、《想象的能指》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 1、张骏祥 2、巴赞 3、《庄子试妻》 4、《雕刻时光》 三、简答 1、评价1930 年代的新兴电影理论和批评。 2、简要论述伯格曼极其电影。 四、论述影史方向:美国公路片(元素)对我国电影创作的影响。 创作方向:以007 电影为案例,谈谈系列电影的IP 价值。 电影学制片方向(2015 年)

影视文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22道试题,共44分。) 1.《飞越疯人院》对()作出了非常有意识,同时也是非常主观的选择。在影片中基本上只有黑和白两种基本色调,它被用来表现疯人院这个单调的非人的环境。 A.色彩 B.光调 C.布光的变化 D.构图方式 ------选择:A 2.最常见的镜头视点是(),它模拟摄影师或观众的眼睛。 A.主观镜头 B.客观镜头 C.正反打镜头 D.鬼视点 ------选择:B 3.环境设计的最基本要求是()。 A.灵活性 B.变通性 C.逼真性 D.多样性。 ------选择:C 4.()是一种从后面照亮演员的强光。这种光通常用来增强演员的立体感,把演员从背景上突出出来。 A.主光 B.辅助光 C.闪光 D.轮廓光 ------选择:D 5.()指采用非常人所能有的视点,如在地面滑行,在空中飞行等。 A.主观镜头

B.客观镜头 C.正反打镜头 D.鬼视点 ------选择:D 6.()主要是指光线相对集中的程度。 A.光的材料 B.光的质量 C.光的方向 D.光的强度 ------选择:B 7.()镜头把观众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向细节方面,是表现人物的强有力的手段。但也因为它几乎完全排除了环境,所以这种镜头也是最脱离环境的镜头。 A.特写 B.远景 C.中景 D.近景 ------选择:A 8.()主要用以表现环境的全貌。这样的镜头通常用来介绍环境,如果没有人物,就叫着“空镜头”。 A.全景 B.远景 C.中景 D.近景 ------选择:B 9.()也称短焦距镜头。它视角广、视野大,景深也大。 A.望远镜头 B.广角镜头 C.变焦镜头 D.运动镜头

戏剧影视类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试论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设置 关键词:希区柯克悬念观悬念机制 摘要: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电影悬念设置方面对世界影坛有着突出的贡献,作为悬念片的鼻祖,其在世界影史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本文将通过对希区柯克电影中悬念观的形成以及希区柯克在电影中如何设置悬念这两大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旨在通过其悬念观及悬念机制,具体阐释出希区柯克电影悬念设置的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其电影,对以后关于学习和运用希区柯克电影悬念设置方面也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论文写作提纲: 前言 一、希区柯克悬念观的形成 1.1童年经历 1.2戏剧滋养 1.3商业动机 二、希区柯克电影中的悬念机制 2.1跌宕起伏:悬念的情节设置 2.2压缩与延伸:悬念时间的设置 2.3高超技艺:悬念中的视觉语言

结语、希区柯克电影悬念设置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斯拉沃热·齐泽克主编,穆青译.《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王心语主编.《希区柯克与悬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 3. 【法】弗朗索瓦·特吕弗主编,郑克鲁译.《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4.【英】J.E.斯隆主编,顾峨,戴莹莹译.《希区柯克研究导读》[M].世界电影,2000年. 5.【英】约翰·泰勒主编.《希区柯克生平和创作》[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 6.【美】劳拉·穆尔维主编.《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7.王迪主编.《通向电影圣殿》[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 8.赵卫东,张桂清主编.《世界电影精品鉴赏:希区柯克特辑》[M].南方出版社,2004年. 9. 高大勇主编.《希区柯克悬念故事经典》[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

陕师大戏剧与影视学0711真题

2007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 6分/题 1.象征 2.陌生化 3.悲剧 4.文艺批评 5.作家电影 6.1.类型电影二,简述15分/每题 ( 任选4题) 1.文学作品文本层次的构成 2.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主要区别 3.审美意向及其分类 4.中国早期电影形态”影戏”的特点 5. 30年代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 6.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艺术主张与美学特征 7.法国”新浪潮”在创作中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30分/个(任选2) 1.陈述至少四种文学批评方法及其特点 2.结合作品,分析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特点与历史地位 2007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6分/题) 1.电视文艺节目 2.MTV 3.广播电视标题音乐 4.杂志型节目 5.有线电视 6.节目定位 7.窄播化 二、简述15分/题 ( 任选4题)

1.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演变的几个阶段 2.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3.电视艺术片的特征 4.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几个阶段 5.主持人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三、论述30分/个(任选2) 1.分析”焦点现象”与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崛起的原因,表现与本质特色 2.分析因特网的兴起对传统广播电视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3.电视体育节目的作用和意义 2008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6分/题) 1.意向 2.影戏 3.三突出 4.精神分析学 5.第五代导演 二.简述15分/题(任选4) 1 简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艺术方法 2 简述17年国产电影的主要局限性 3 简要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4 简要陈述现实主义及其历史演变 5 简要陈述对样板戏的看法 三.论述30分/个(任选2) 1 试评价一部你所熟悉的第五代导演的影片 2 试评一部今年来播出的战争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2011-2012 影视文学考试试卷(答案)

2011-2012 影视文学考试试卷 填空 1. _______年底,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 答案:2000年底通用语言文字法 2. 2010年,台湾领导人_______在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强调文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_______《典论.论文》:“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答案:马英九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3. 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就是传说中黄帝的陵墓,是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源头的象征。相传黄帝时中原有“万国”,夏朝时还有三千国,周初分封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1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古代共同语可追溯到这一时期,即“______”,与后世古代共同语统称为“_______”。 答案:夏言雅言 4. 秦统治的时间并不长久,直到汉王朝的建立,终于形成了强大而稳定的大一统局面。“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汉文化,取代了“____________”。 答案:汉族汉字汉语华夏文化 5. 戏曲道白,过去有“_________________”之说,戏曲中的“____ ____ ____ ____”四个功法中,____功被认为最难掌握。 答案:千斤白,四两唱唱、念、做、打念 6.对普通话的规范包括:一、__________: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二、__________: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三、_________: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蓝本。 答案: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 7. ___________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并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答案:全国人大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

戏剧影视文学毕业设计大纲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影视作品毕业设计教学大纲及评分标准 一、教学任务与目的: 1. 掌握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2. 掌握不同镜头的拍摄; 3. 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技巧; 4. 掌握分镜头稿本的编写; 5. 熟练操作Premiere,能够运用Premiere进行影视素材的组接、裁剪,制作高质量的动画特技,设计美观的字幕,熟练处理音频,完成高质量的声画同步; 6. 熟悉并掌握数字视频合成软件After Effects CS5; 编号教学项目名称 教学 学时 教学 类别 教学 类型 教学 要求 教学内容提要 1 摄像机的操作 3 专业验证必做 调整摄像机在自动和手动状态下各部件功能;手动白平衡调整;手动聚焦调整;摄像操作要领示范;固定镜头拍摄训练;回放镜头分析画面。 2 镜头拍摄训练 3 专业验证必做 固定镜头拍摄训练(二);运动镜头拍摄训练;模仿剧情拍摄训练。 3 摄像特技训练 3 专业验证必做 自己设计故事情节,巧妙应用以下特技:摄像操作特技——淡入淡出、虚出虚入、停机再拍、定时拍摄;镜前加工特技——遮挡拍摄、倒影拍摄、银镜接景、特殊效果镜拍摄;数码特技:频闪、拖影、棕褐色、镜像等效果。 4 电视采访 3 专业验证必做 常见的采访方式;采访中常用的运动镜头;常见的采访镜头;驱车采访;采访注意问题。 5 稿本的编写 4 专业综合必做 文字稿本的编写;分镜头稿本的编写。 6 用非线性编辑软件 Premiere进行影视节 目的编辑 20 专业验证必做 Premiere软件的基 本操作;Premiere软件转 场特效的应用;Premiere 软件视频特效的应用; Premiere软件字幕效果 的应用;运动、透明和抠 像;Premiere软件音频的 编辑和控制;影片的输

戏剧论文

浅谈中国曲艺、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之比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布莱希特的“表现派”、中国戏曲的“古典派”被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为了便于讨论,我想围绕着三个截然不同的戏剧观来谈一谈,那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观,梅兰芳戏剧观和布莱希特戏剧观。目的是想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根本差别,探索一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推陈出新的作用,以便打开我们目前话剧创作只认定一种戏剧观的狭隘局面。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说,在西方国家并不存在,因为每个国家也不仅三种表演体系。今天我们把中国的曲艺表演体系与所谓的“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做一对比,我们会发现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与中国曲艺表演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详细进行经比较。 两者本质特征对比 中国曲艺特征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中国曲艺表演讲究的是传神,靠演员生动的语言和传神的表演给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 曲艺表演不受舞台框架的限制,舞台布景以写意为主,甚至无需布景、舞台。演员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随时随地都可以为观众进行演出。尤其是解放前的曲艺艺人,基本是“撂地”演出,四周围全是观众,这种“撂地”演出虽然不受舞台框架束缚,但对“拴住观众”的技艺要求极高。山东快书大师高元均曾说过“撂地演出,脑瓜后都必须有戏”。可见,中国曲艺对演员的表演技艺的要求极高。

布莱希特把自己所追求的戏剧称为“叙事体戏剧”,他破除“第四堵墙”发挥戏剧激发观众思考的艺术功能,并让解说员、唱歌者、直接向观众说话,使演员与观众进行意识交流,引发他们理性的思考。 从以上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曲艺表演体系和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共同存在“叙事体”、“写意”、“视舞台为流动空间”、“自由”、“打破第四堵墙”的本质特征。 “跳入跳出”与“间离效果”对比 “一人多角”、“跳入跳出”是中国曲艺的最大特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自然跳换,来去自由,尤其用第三人称作为旁观者叙述的方式,使叙述人与叙述的事件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这种距离恰恰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因为以第三人称的评述往往是站在观众的角度代言,从而更能体会观众的此时此刻的心理反应,是曲艺表演更贴近观众,满足观众的内心需求。 曲艺表演讲究“分寸”,要求演员表演不能太满,要给观众留有想象空间。就算进入人物表演时表演也不能忘我的过分投入,中国曲艺表演讲究“像不像,三分样”。曲艺演员刻画人物往往是既形象又夸张,让观众有对形象的信服,也有对夸张的欣赏。在第三人称叙述时要求演员要有极高的艺术技巧和舞台魅力,在进入人物时要求表演分寸控制在演员与角色之间,角色又稍偏重一点的表演程度。当眼看观众被演员带入剧情时,曲艺演员会迅速的由第一人称跳到第三人称,把观众的情绪迅速由“共鸣”带到“欣赏”境地。 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讲究“控制”。他推崇“间离效果”“间离效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心得

一个梦想,一段回忆 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成都考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生李婧 考官是两位很和气的中年老师,问我“平时看了些什么书,喜欢哪一部?”这样的问题。我回答了几部小说,其中一啊是《海底两万里》。老师突然问:“船长是哪国人?”没想到会这样问,我记不太清了,这一点后来想来是比较遗憾的。关于《巴黎圣母院》,老师又问:“那个吉普赛女孩叫什么?”我平静下来,说出了拉·爱斯美拉达几个字。 这种文学作品的回答,可千万别说自己不熟的作品。要是问到一些很细节的问题,恐怕回答不好,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一点是在这其中我得到的一点小小收获。其实我认为写作之重点在于悟性和灵性。读了再多的书,没有写文章的感觉,看不到生活中平凡而闪烁的东西,缺乏想像力,那读多少书之于文学创作也或许只算是抄袭。不过书是不可不读的,这应该就是一种如油画般的积累:有了执着地堆积,才有了彩色的记忆。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所喜欢的。对中国古典戏剧,我比较感兴趣。于是这一关不难过,老师叫我叙述《墙头马上》的内容。我开始以为他们会问一些更深一点的问题呢。说完之后,又讲了讲《救风尘》,还有关于曲牌名和赋、比、兴的问题。 曲牌名是由曲中前几个字所得,不表示曲牌意思,只作曲牌相互区别之用,同后来的词牌名,它们一般不代表词曲的意思。而作为曲牌名,在古典戏曲戏剧中,是用来规定乐曲的旋律曲调。旧曲子经过社会筛选,基本固定下来。这些固定的曲子,例如大曲中的某些段落,就是曲牌。 赋是一种句式,是前后句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老师让我各举一例说明赋、比、兴。赋可以举学过的《木兰诗》: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爷娘去,墓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比就是比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兴呢,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个其实我当时有些记不清楚了,心里就慌了,老师叫我别紧张,让我再想想。其实是有一句可以说的: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两句是以白兔喻弃妇。 关于这个环节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平时学习好语文知识太重要! 在面试过程中,老师问道,如果我是制片人,会选择做什么样的节目。我只是本分地回答:做老百姓喜欢的。我想,中国老百姓中,普遍地有类似或相同的经历:孩子升学,社会保障,就业压力之系列问题,在文明社会步履匆匆的征程中,缓解百姓烦恼,为其寻找解决之路,是可以成为节目内容的。所以,文娱节目,大众化的电影电视剧,访谈并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些电视节目类型,我会去制作的。 几天以后,在复试榜上,我看见了自己的名字。当时很激动,很开心。 紧接着是复试:命题故事与影评写作。 命题故事有几个选择:《带摄像头的手机》、《中年男女》、《一辆山地自行车》和《手铐》。我选择了《带摄像头的手机》。写一个盲女,爷爷,陌生女人和带摄像头的手机的故事。女人因为手机,迷失在现代社会的楚楚衣冠之下,老人为了救赎她的灵魂而最终死去,盲女在与爷爷等待朝暾夕月的山头用手机照下了日出和她的纯洁的笑。结尾是女人和盲女还在木屋在床上沉沉地睡着,而人间的不可磨灭的干净,已在女人心里开出一缕新的色彩。 我想,这种写作把故事开端、经过、高潮、结局写好,有情节就好了。重要的一点是加上自己的主观色彩,要感动别人,首先得感动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