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热点专题1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时政热点】

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08年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在2008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2月31日发表了题为《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新年贺词。他在贺词中指出,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将坚定不移地高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继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努力使

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

【课本链接】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

国历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1987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中国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中考预测】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2008年中考的重点内容。考查题型将主要包括选择题、材料题、综合探究等。命题方式以十七大有关深化改革和开放的时政材料为命题的切入点,考查与之有关的中外历史改革和开放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复习过程中,注意搜集有关深化改革开放的时政材料,并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对照掌握。

【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同时期流行着不同的话语。请将下列政治词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①“多快好省”②“改革开放”③“打倒一切”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④②

2.2008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国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3.1979年6月初,凤阳县县委书记陈庭元向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汇报工作时,引用了当地农民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乡镇企业异军突 C.国有企业承包责任制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右面的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揭开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要参观这一纪念馆应该去()

A.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

5.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再是什么希奇的事情,这主要于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 A.加强民主建设 B.农村经济改革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6.观察下面两幅图,你认为深圳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7.下列哪一个城市,既是清政府第一

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城市()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8.这是在1984年举行国庆游行时的一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全国人民对邓小平的敬仰之情。你认为人民敬仰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领导老一辈革命家粉碎了“四人帮”B使中国开始人民走上了富裕道路 C.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9.有一首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歌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

A.“三步走”部署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建立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讲话

C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0.在刚结束不久的党十七大上,胡锦涛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那么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A.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 C.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1.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①马文革②刘援朝③张跃进④李开放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2.右面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会徽,这一组织的名称是

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13.2001年,对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主要是因为这一年A.中国上海举办了第九届APEC会议 B.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申办第29届奥运会取得成功

D.中国领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14. 小刚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画,请你判断一下其中哪一幅是表现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面貌的()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过去农村社员出工是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过去是安排生产靠队长,下地干活等队长,遇到困难找队长,牲口下田喊队长,收不到粮食怨队长。

──流行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顺口溜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的什么状况?

2)读罢材料二的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感触?

3)材料三中,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下列图片说出,1950-1956年,人民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生产?

(2)结合下面两幅图片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在农村工作中有什么失误?

(3)结合下面的图片,说一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哪些富民政策或措施?

(4)请你针对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提出不少于2点解决建议。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1)请举出材料种的“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史实各一例。

(2)请用实例说明“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3)以上史实能否说明“改革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

(4)通过解答上述问题,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热点专题2台湾问题

热点综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台独势力通过种种阴谋,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随着2008台湾大选的来临和“公投”活动再掀风浪,台湾问题更加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

课标链接:课程标准要求要“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命题方向:近年来历史中考力求改变传统陈旧的试题编制方式,创造性试题分量大大增加,且图文并茂。根据台湾问题引起的广泛关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2008年中考会继续加大对相关知识点的考察,使考生了解台湾的历史及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关系,牢固树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的思想。

创新试题:

1.早在1700年前的中国历史文献《临海水土志》中,就对台湾有所著述,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台湾的文字。中国政府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的主权国家。中国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是在()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列举列强从清政府手中强占台湾和中国人民收复台湾的事件。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材料二:厦门统一中国牌扁

材料三:“台独”主张伤害两岸人民情感,不利台湾与大陆发展正常的互利合作关系,更严重破坏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双方对任何推动“正名”、“公投制宪”等破坏台海现状的“台独”活动,均坚决反对。希望台湾当局领导人切实履行二月二十四日重申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和不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的承诺。只要台湾没有朝向“台独”发展的任何可能性,才能有效避免台海军事冲突。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谈公报》

材料四:图片: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国民党主席连战历史性的握手

材料一、二、三、四反映了中国人民怎样的愿望?

材料三、四中,台湾有关政党领导人访问大陆并与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会谈有何意

义?你还能列举大陆和台湾友好交往的事件吗?

热点专题3:嫦娥奔月,神话变现实

【热点综述】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进入绕月轨道,成为真正的“月球卫星”。11月22日,传回首张月面

图像。11月26日,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从月球轨道传回。首幅

月面图像正式对外公布,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12月12日,庆祝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讲话称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考点链接】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2.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1号”。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往返成功。

4.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向中央写信,建议中国应当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因为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称为八六三计划。

5.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命题方向】中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是我国2007年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因此在2008年的中考命题中必将体现。本时政热点联系的重点知识有:86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命题方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可能结合前两次科技革命进行综合性的命题。

【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成就中,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核垄断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爆炸成功

C.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2.“八六三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主要是为了()

A.发展特色农业,解决吃饭问题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

C.发展交通运输,提高运行速度D.发展军事工业,实现国防现代化

3.下列哪一事件最能说明邓小平对于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

A.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C.对“八六三计划”立即作出批示D.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4.下列我国的科技成就,哪一项科技成最能体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意识()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上天

C.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D.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5.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这是2007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赋予钱学森的颁奖辞。为我国两弹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除了钱学森,还有被称为“两弹元勋”的

A.邓稼先B.王进喜C.焦裕禄D.袁隆平

6.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与下列哪一航天成就有关

A.风云1号卫星发射成功B.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5号”发射成功D.“神舟1号”发射成功

7.为抓住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国科学家向党中央建议发展高新技术,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而制定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被称为() A.863计划B.星火计划C.火炬计划D.希望工程

8.下列成就在《863计划纲要》制定之后取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圆满成功

9.某校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品对联韵味,析国策战略”的主题活动。“科技繁荣千秋旺,教育发展百业兴”,这幅对联最适合的横批是()

A.依法治国B.科教兴国C.改革开放D.一国两制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学前教育B.职业教育C.九年义务教育D.高等教育

11.右面的图片展示的是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发射的情景,它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月球探测工程主要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技术直接有关

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技术C.克隆技术D.航天技术

12.“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以上名言与对人类哪一重大科技成果有关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C.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D.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启动了以跟踪国际科技发展、缩小国内外科技差距,力争在有优势的高技术领域有所突破的高科技计划。

材料二:2007年,中央财政已安排“两免一补”资金181亿元,免除了全国近1.5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同时,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计划指的是哪一计划?该计划是由哪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实施该计划的目的是什

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我国的哪一基本国策?并简要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3)读完以上两则材料,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应该如何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在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向闵恩泽、吴征镒两位获奖者每人颁发奖金500万元人民币。

(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行分别是哪一年发射成功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除了以上太空科技成果以外,请举出我国科技工作者依靠自主创新取得的一项科技成果?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取得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热点专题4春天,我们开启新的征程──两会

【热点综述】

1、2008年3月3日,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性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做了报告。贾庆林在报告中从巩固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咨政建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六个方面总结了十届政协的工作,并归纳了过去五年工作的六条主要经验,还对今后五年工作提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献计出力等六点建议。

2、2008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过去五年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2008年的主要任务。

2008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一)搞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四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做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九)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3、2008全国两会十大最受关注话题仍重在民生。这些话题是:物价、职工收入、个税、股市、房市、医疗、教育、灾害应急、大部制、环保。

【考点链接】

1.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决定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北京)举行。

2、1954年 9月15日-28日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中共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分别将它们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5、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的主张。

6、关系民生的土地问题:中国的土地改革。林肯政府的《宅地法》

7、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中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实现小康指日可待。

8、社会和谐思想:孔子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不阿贵”。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启蒙运动,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9、封建社会中和谐社会的典型: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10、促进和谐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代表:罗斯福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等措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11、中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法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11、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发扬民主的主要实践: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等。

12、近现代世界的民主法制文件:《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共产党宣言》苏联1936年新宪法。

13、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事物层出不穷。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命题方向】

迎着春天,一年一度的“两会”胜利开,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两会”,历来备受国人乃至世界的关注,它确立了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和策略,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大事。两会也是中考历史出题方向的指南。2008年两会涉及的热点很多,主要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民生问题、社会和谐、民主法制建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试题题型以选择题、分析材料为主,呈现多样化。出题角度主要以关联相关历史知识点为主,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能力。

【试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08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召开。在50多年前毛泽东在政协会上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里所讲的“目的”是()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B.把国民党反动派打到台湾去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成立并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2008年3月5日—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你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A.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分析国内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C.决定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2008年3月18日胡锦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右图所反映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孟子的“民本”思想的相似点是()

A.反对封建制度 B.突出现实社会中“人”的重要作用

C.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

5.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能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6.2008全国两会十大最受关注话题仍重在民生。提到“民生”,我们就会想到三民主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7.胡锦涛在两会中指出,我们要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共为争取民主政治所做出了巨大努力,下列属于此努力的是()

①重庆谈判②通过《共同纲领》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A.①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政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近代史上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有哪些?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五四运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当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时,人民群众展开了向资产阶级要求民主的斗争。下列革命或者斗争中,属于人民群众向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斗争的是()

①宪章运动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巴黎公社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外大批杰出的人物为民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下列人物与事件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①伏尔泰──启蒙运动②华盛顿──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拒绝连任第三届总统③孙中山──阐发了三民主义④陈独秀──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你知道,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分别是在中共什么会议上?()①十三大②十四大③十五大④十六大⑤十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12.温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2008年两会再次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实,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据此,请回答: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仁”,战国时期孟子主张“仁爱”。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2)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使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在各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其积极作用怎样?

14.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的第八项即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足见我国政府对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视。近代以来,重视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于1689年通过的法律性质的重要文献是什么?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法国资产阶级爆发后不久通过了哪一部重要文献?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3)列举两部l8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的重要法律。

(4)从上述国家的法制建设过程中,你认为我们中国可以获得哪些启示,从而加强法制建设?

四、探究题

14.200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中苏(俄)两国在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最终的结果却又不同,请列举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它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想法。

热点专题5

: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

【热点综述】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7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两国元首特别代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将共同主持为期一天半的对话。此次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话共包括6个议题:中美双方抓住经济全球化的益处,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强化贸易诚信;经济平衡发展;应对不同能源选择带来的经济影响;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促进中美双边投资。

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2008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考点链接】

一、坎坷曲折的中美关系

1.侵略中国: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2.中美合作: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互相援助。

3.扶蒋反共: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4.中美建交: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中美正式建交后,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二、世界大国的崛起──美国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推动作用。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称“1787年宪法”。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3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奴隶主借口挑起内战,战争期间,为了扭转北方的不利局面,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北方人民在林肯领导下取得胜利。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贡献。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1933年,罗斯福总统一上台就实行新政,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最终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

4.战后美国发展:经历了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三个阶段。

5.全球扩张阶段: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相继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6.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这一事件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出现的原因:20世纪80~90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

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重要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减少了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制定有效政策。

【命题分析】中美两国是世界舞台上两大国,两国关系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影响重大,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关中美关系、美国崛起、中美经济合作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将成为2008年中考的命题热点。由于本专题知识的综合性强,线索条理清晰,因此中考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出现综合性的材料题、探究性题目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对本专题的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按照中美关系、美国崛起、中美经济合作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三条线索,从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内在联系,以应对中考。同时还应注意与本专题相关的更多时政热点,如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等;2008年3月7日胡锦涛会见美前总统布什,积极评价中美关系进展。

【模拟训练】

一、选择题

1.冷战时期,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包括()

①发动侵朝、侵越战争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与苏联缓和关系③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④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经济封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尼克松访华

3.独立战争胜利后,人们在这个村镇的中心,铸造了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铜像(见右图)。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正是这个小小村庄的民兵。为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这个村镇是()A.费城B.约克镇C.萨拉托加D.来克星顿

4.美国自1976年诞生,至今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却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发展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你知道它诞生的标志吗?()

A.独立战争的爆发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萨拉托加大捷

D.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5.2007年11月18日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美国黑人民众在首都华盛顿街头参反对种族歧视的游行。这是哪一事件遗留的问题()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6.新华社北京2007年11月26日电: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法国总统萨科齐举行会谈。法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反对“入联公投”,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美国完成统一大业时通过了两部文件分别是() A.《独立宣言》《宅地法》 B.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法典》 D《人权宣言》《宅地法》

7.1947年,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指出:“很显然,美国对苏联政策必须是长期、耐心且坚定的,并对苏联的扩张趋势进行警惕性的遏制。”该建议最终公开提出的是美国总统()

8.这是一场恶魔导演的战争,不过恶魔的身躯上披着美丽的霓裳。这是一场让人警醒的战争,爱好和平的人们不得不睁大了眼睛。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科索沃战争

D .海湾战争

9.圣诞节期间,在美国纽约迪斯尼世界、梅西百货等名店,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右图)。欧盟一位高级官员不禁感慨道:“如果离开中国制造的玩具,那么,世界上的儿

童就会失去很多欢乐。以上材料充分说明了(

A.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B.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D.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 10.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

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下哪个事例不属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A.中国海尔集团北美总部在美国纽约启动

B.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

C.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约有六万多家

D.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 二、非选择题

11.以下两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读图后请回答:

1)图1中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分别是谁?他们的这一历史性握手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两国何时正式建交?

(2)图2中布什与胡锦涛会晤时表示: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那么,自两国建交以来美国的这一立场是什么?

(3)结合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12.在美国南达科他州黑山地区的拉什莫尔国家公园里有座山峰,山峰顶上雕刻四位已故美国总统的雕像,他们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位总统──华盛顿、杰弗逊(生卒年注:1743—1826)、林肯、罗斯福。(见右图)

(1)华盛顿被认为是“象征自由”。他得到这一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2)在罗斯福总统任期内,美国遭遇了历史上两次空前的困难时期,分别指什么时期?他应对第一次困难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称为什么?

(3)在谈到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时,有人说:是罗斯福,把孤立主义美国变成世界大联盟的领导者。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4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说说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低谷出现在哪段时期?造成这种状况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你根据一览表,制成一个统计示意图。

5)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此,中国做出了怎样的反应?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以后,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世界。80

年代东欧发生剧变以后,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同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两大集团军事对峙的局面结束。以东西方“冷战”为特征的旧的世界格局不复存在。

材料二: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材料三:至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如科索沃战争爆发后,由于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共同干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被迫终止对“南联盟”的空袭。

请回答:

(1)二战以后,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针对苏联提出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判断,导致旧的世界格局不复存在的事件是什么?

(3)美苏两大集团军事指的是什么?

(4)材料二表明世界仍不太平的原因是什么?

5)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分析,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6)根据材料和问题的回答,你认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热点专题6:红色的记忆 永远的“十月”──纪念十月革命爆发90周年 热点纵述:俄共产党员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0年

2007年11月7号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纪念日。90年前那场改变了这个国家命运的标志性事件,上万名俄罗斯共产党员举着“社会主义革命万岁”的标语,在莫斯科中部的特韦尔斯卡亚大街上行进。 从2007年4月份开始,俄罗斯共产党就已经展开了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活动的筹备

工作。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由俄共主导的纪念活动已首先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点燃。11月3日至5日,在明斯克举行的左翼党大型国际聚会上,全球各地80多个政党派人参加。与会者随后将前往莫斯科,参加拟于11月7日举行的游行和集会。按照计划,俄共还将举行学术大会、圆桌会议、展览会、党报节等活动,而穿插其中的还有包括标语、文学作品、学生作文和儿童绘画等在内的各种竞赛。同时,俄共宣布2007年为“号召入党年”,制作了俄共中央委员会“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纪念章,并倡议将十月革命纪念日作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一级的节日。俄共中央的网站也早早开辟了“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专栏,其中的一篇文章称,俄共将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宣传资源,来纪念和缅怀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真理报》和俄罗斯共产党的地区刊物上也纷纷开辟了相关的固定栏目。虽然那段历史逐渐久远,“十月革命节”也不再是法定假日,但在很多俄罗斯人心中,这是个“永远的节日”。

教材考点链接:中国历史:

新文化运动后期

十月革命后的新内容:宣传社会主义。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创办《每周评论》。

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意义: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世界历史:

(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和士兵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2、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2、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人民的革命斗争。

(四)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

1、新经济政策

⑴背景:苏俄进入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许多地区发生了农民暴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⑵内容:农民在向国家交纳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见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⑶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苏俄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农的热烈欢迎,到1927年国家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苏联的成立

1922年,俄罗斯联邦与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共同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到1940年,加入苏联的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

(五)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特点、评价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建成“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这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的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入、快速度,片面发展重工业。在政治上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里拿走的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斯大林”模式后来对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

(六)苏联的解体

1、过程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仓促转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增强。

B、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

C、同年底,叶利钦等人策划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的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3、历史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4、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各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制度,我们要充满信心。

命题方向:

1. 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创办《每周评论》宣传社会主义来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内容,或继续扩展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相关试题。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材料解析题。

2.结合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相似点,或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苏中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不同命运,考查改革开放相关内容,在二十一世纪,如何更好地面对未来,如何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3.以苏联解体,社会制度随之改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转入低潮为主题。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考查的题型以选择、材料分析、联系比较、综合归纳题为主。

4.联系90周年直接考查十月革命的时间、起义首先爆发的城市、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斯大林模式建立标志、特点、背景、评价等史实。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或材料分析中的某一小题。

5.应考策略:

对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0年复习以下几点:

1、对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0年不求其“全”而求其“精”;

2、不要只是关注周年事件本身,要注意与周年事件相关主题的知识;

3、注意周年事件与其他热点的联系,注重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

4、注重基础,回归课本。

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在90年前,在世界上发生的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到探索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B.十月革命胜利C.苏联建立D.新中国成立

2.右图是为纪念“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卓越功勋前苏联发行的纪念邮票。看到她的英姿时,你想到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巴黎公社运动

3.2007年11月7号米莎打算参加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0年游行活动,她应该准备的宣传图片应是()

A.列宁B.普京 C.斯大林 D.叶利钦

4.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

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报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

功的“实验”是()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建

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翻

5.1922年农民契可夫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

员的正确态度会是()A.增加税额 B.处以罚款C.限量交易 D.放任自由

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

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斯大林模式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赫鲁晓夫上台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7.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B.列宁──颁布1936年苏联新宪法

C.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8.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

在了()A.67年 B.69年 C.75年 D.74年

9.从苏联解体这个事件中,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得到的正确启示是( )

A.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只能进行经济体制改

革,不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D.不能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

10.某历史小组展开探究活动,其中就问题“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的传播是在什么时候”出现了分

歧,你认为应是()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新文化运动后期C.五四运动之后D.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11.对于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的作用,下面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B.为五四运动作了组织准备

C.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D.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读图简答题

12.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⑴列宁同志清扫的对象有那些?在俄国,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具体是指什么事件?

⑵列宁同志清扫地球,他扫到中国来了吗?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⑶请举一俄国以外的例子来说明列宁同志清扫地球,而不只是俄国。

三、分析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新时代的曙光”出现。

──摘自人教版九下《世界历史》

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

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时代的曙光”的“新”指什么?距今已有多少年?

(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材料三中,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后来苏联的模式”指什么?有人说

“是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热点专题7:2008年中国外交的“开年大戏

【背景材料】岁尾年初,中国首都北京异常繁忙,从日本首相福田、法国总统萨科齐,到印度总

理辛格、英国首相布朗,诸多大国政府首脑接踵访华,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08中国外交的大幕己

经拉开,名角登场,精彩热闹,上演了一场多彩的“开年大戏”,在中国和某些国家关系中出现了超越

历史“向前看”的积极态势。在中国外交“开年大戏”中,两个重要邻国──日本和印度的首相、总理

先后访华,均取得重要成果。中日、中印关系中都有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如日本首相表示要正确

对待历史问题,不参拜“靖国神社”。中印两国总理都表示要超越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发展双边关系。

【课本链接】

1.中日关系

(1)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他们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

行政治改革。唐朝去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是唐玄宗时应邀去日本的高僧鉴真。

(2)近代的日本参与和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年的局部侵华战争和1937

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英、中法关系

(1)16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2)1856年~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抢掠和火烧圆明园。(3)

1900年,英国和法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4)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1997年7月1日,中英顺利完成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

3.中印关系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贞观年间,高

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2)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既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以下最能表明中

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学习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2.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中日友好的是( )

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碑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3.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这次改革模仿的是中国的()

A.秦汉制度

B. 隋唐制度

C.宋元制度

D.明清制度

4.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由哪三个

国家倡导的()A.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B.中国、新加坡、印度C.中国、印度、缅甸 D.美国、

苏联、巴基斯坦

5.2007年9月21日,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购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御制12

生肖“水力钟”喷泉的马首铜像,并决定将其捐赠给国家。你知道马首铜像是何时流落海外的() A.鸦

片战争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6.右面这幅漫画深刻揭示了哪一次侵略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状况()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了一桩让世人震惊的侵华事件,随后侵

占东北三省。要了解该事件的详细情况,我们最好参观()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B.七七事变纪念馆

C.南京大屠杀纪念

馆 D.西安事变纪念馆

8.在我国一著名纪念馆的墙壁上写着“遇难者遭难

者 300000”的字样(见下图),这个纪念馆位于下列哪一个城市

()A.北京B.沈阳C.南京D.上海

9.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围绕宗教和领土问题纷争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这

一局面的形成和历史上哪一国家对该地区的统治有关?()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西班牙

10.某同学准备建一个“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专题网站,他选取了以下历史素材,不恰当的一

个是()

A.《南京条约》

B.火烧圆明园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卢沟桥事变

11.2007年7月7日,北京、西安、沈阳、桂林、南京等地社会各界举行各种活动,纪念某一历史

事件七十周年,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一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台儿庄战役

12.2007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七次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这是因为这一天是()A.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的日子 B.中华民族的中秋团圆节

C.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日子 D.中日两国友好建交的日子

13.四位同学在登陆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

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A.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14.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

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那么中日关系健

康发展的关键是()A.中日两国加强文化体育文化交流 B.中国人要彻底忘记那

段屈辱的历史 C.日本政府正视历史,放弃军国主义思想D.中国大力加强国防建设,以

武力震慑日本

15.近年来,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

B.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C. 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D.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

16.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的情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一地区的沦丧与回归?你看了图一和图二,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3)如今的中英贸易和清政府时的中英贸易有什么不同?

(4)温家宝对布朗说:中英关系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新的开端和更大的发展。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人民渴望和平、热爱和平,我们将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坚决反对战争暴力,反对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生命和财产的非正义行为。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南京和平宣言》材料二: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隈丸优次在本月10日、11日亲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纪念馆和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反复强调了日本人的残虐性。这样的展示让我们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希望中国方面能够调整展览的内容”。

──《朝日新闻》(1)南京是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请举中国近代的三个例子说明。

(2)材料中的“我们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是针对哪一重大事件而发出的感慨?

3)日本要求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览的内容作出修改,不要过分强调日本侵略“残虐性”的一面的做法对不对?请说明理由?

18.从2006年十月安倍的“破冰之旅”,到温家宝今春的“融冰之旅”,再到此次岁末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中日之间春的气息越来越浓。右面是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的路线图,2007年12月27日,福田开始访问北京,在北京大学发表了演讲,然后并前往天津和山东曲阜进行参观访问,30日回到日本东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请说出外国军队攻占北京的三次战争。北京大学是哪一重大事件的唯一产物?他的最初名称是什么?

(2)山东的曲阜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里。请说出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与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哪一建议有关?中国近代的哪一事件严重冲击了孔子的思想?

(3)日本迁都东京与日本近代的哪一次著名改革有关?1945年9月2日,发生在东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4)从2006年十月安倍的“破冰之旅”,到温家宝今春的“融冰之旅”,再到此次岁末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中日之间春的气息越来越浓。你认为中日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热点专题8:中共十七大

【热点综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考点链接】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

(1)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立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

(1)主要内容:制定革命纲领。重申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2)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

主要内容: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

主要内容: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等。

2.遵义会议(1935年月,贵州遵义)

(1)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选举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

(2)意义: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首的新的党中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年8月,陕北洛川)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还决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1)主要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西柏坡)

(1)主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时期;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五、新中国成立后

1.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

(1)主要内容: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等。

(2)意义: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

(1)主要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中共十二大(1982年,北京)

主要内容: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中共十三大(1987年,北京)

主要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中共十四大(1992年,北京)

(1)主要内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2)意义: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6.中共十五大(1997年,北京)

主要内容: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7.中共十六大(2002年,北京)

主要内容: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考前点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具体表现出来的。综观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结合,不断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做斗争,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本专题在历年中考中,以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为主,多以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问题为主。2008年中考热点仍是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党的历史上的转折性会议内容及意义等,复习时应注意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另外还应注意本专题所反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模拟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一大确定的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社会主义 C.领导工人运动 D.领导农民运动

2.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C.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D.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3.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是

①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贡献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③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成为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5.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对下列哪种路线的拨乱反正?A.政治路线 B.文化路线 C.思想路线 D.组织路线 6.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7.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分别是在中共

①十三大②十四大③十五大④十六大⑤十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8.中共哪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9.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0.下列对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注重纠正“左”倾错误 B.都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 C.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D.都确立了党的领导核心

1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C.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广大人民的要求

12.中共十三大上,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部署,我们今天(2008年)正处在哪一时期?

A.第一步即将结束 B.第二步开始 C.第二步即将结束 D.第三步开始

13.关于党的重要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八七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 B.洛川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七大”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的条件 D.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4.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他们应该去的城市是

A.北京 B.济南 C.上海 D.长沙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巨大成绩,其原因主要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B.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C.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这种深刻性集中表现在

A.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 B.认识到中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 C.认识到中国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17.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庆典应该是在公元

A.2011年 B.2021年 C. 2022年 D.2023年

二、识图题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人图像,请写出他们的姓名,并把四幅图片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好。

(1)(2)(3)(4)

三、改错题

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就召开了十一届三种全会。在会议上做出了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制

度,使中国重新焕发了青春。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

明了方向。

四、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

弱的农村进军。毛泽东领导工农军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材料二: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从现

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新时期。

材料三: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表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末期和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

生了哪三大转折

2)哪一次转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最大?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理由。

(3)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党的中心工作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热点专题9:谱写奥运史上最壮丽的篇章──北京2008年奥运

【时事背景】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将在北京这座文化名城如期举

行,那时的北京将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引人瞩目的城市。北京申奥成功,充

分说明了,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

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

我们相信,北京奥运会一定能办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一定会把中华文明古国的深厚底蕴和崭新气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一定

能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写下更加辉煌的篇章。

【考点链接】

一、历史悠久奥林匹克运动

古代的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赛会期间,要求希腊各城邦必须进行“神圣休战”。在希波战

争期间,为了纪念回来报信的希腊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长跑这个项目。

二、文化名城北京历史沿革

1.北京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金与南宋议和后,金把都城迁到北京。

2.1272年,忽必烈定都于北京,称为大都,元朝设立中书省,管辖北京及周围地区。

3.1421年,明成祖把明朝的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并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1644年,

清朝的顺治帝时,迁都北京。北京城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占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

京;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占领北京。

5.1895年,当《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

动的序幕。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6.1949年初,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战役,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得

以解放。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把北平改为北京,作为首都。

三、新中国辉煌的体育成就

1.群众体育: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学生提出了“健康第一”的要求,体育课被列为学校的重

点课程。20世纪90年代,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2.竞技体育:容国团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

射击运动员徐海峰获得了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2001年7月13日,中

国获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

【命题分析】

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因此有关北京奥运会的历史史实将成为2008年中

考的命题热点。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因此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中

国古代文化内容将成为命题的热点所在,考虑到中国古代史部分在各地中考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因

此关于文化部分的命题将以单项选择题为主;而另外与首都北京相关的重大史实,涉及中国近现代部分

相对较多,估计将成为综合性大题的命题热点。

【模拟训练】

1.为了保证圣火的尊严和火炬接力的纯洁性,火炬接力运行期间要保持圣火持续燃烧。这里的奥

运圣火来自于奥运会的故乡()A.埃及 B.希腊 C.罗马 D.印度

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舞动的中国印”,那么你知道印章上面的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 草书

D.楷书

3. 北京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最早把北京作为全国性政治中心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满族 C.契丹族D.蒙古族

4.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图案。你知道创造这

一图案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居民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敦煌

壁画反映了我国隋唐时期哪一宗教在我国盛行的情况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6.北京是中国历史屈辱与辉煌的承载者,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与北京无关的是

( )

7.北京奥运会期间,假如一个外国朋友想去参观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你应该推荐他去参观A.圆明园 B.天坛 C.八达岭长城D.故宫

8.1984年,在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给改写了中国奥运史金牌榜上“零的记录”的运动员颁奖。请问这位运动员是()

A.容国团 B.陈镜开 C.许海峰 D.郑凤荣

9.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整个神州大地沸腾。中国申奥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B.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C.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D.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

10.北京奥运会的宣传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下列我国的基本国策能够充分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改革开放 D.民族区域自治

二、非选择题

11.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

传播。“因为火炬传递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而纸是很好的载体,能够传递

文明。”

(1)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的设计理念是“渊源共生,和谐共融”。早

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倡导这一理念的思想家是哪几位,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什

么?

(2)对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贡献最大人物是谁?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3)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播影响最大是哪两个?并请写出相关的两个人物名字。

12.北京天安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请举出在天安门广场发生的、对中国历史具有划时代意义两件大事?并说出这两件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资产阶级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

──引自《中国共产党党纲》

材料二:(中共七大指出)新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旧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也不可能直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应该是一个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各革命阶级民主联盟的国家,即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引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引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依靠的力量、革命的目标认识上有什么进步?并分析取得这些进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理论创新上的突出成就。并简要说明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

(3)上述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问答题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你如何理解这一“新”字?

2.从建国前夕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召开了哪三次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为主要任务的会议?这三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化的成果,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试比较它们所具有的相似之处。(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热点专题10: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

[热点综述]热点一:2008年1月8日上午,由国际友谊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主办的“世界瑰宝──周恩

来国务礼品特展”

在天津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幕。该展览是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而专门举办的。120件周恩来国务礼品与天津市民见面。展出的礼品是周恩来在任职国务院总理期间,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代表中国接受来自五大洲各国人民赠予的大量珍贵礼品的一部分。展品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展示。这些展品异彩纷呈,代表了各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它们见证了一段历史,凝聚了一份友谊,生动地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

热点二: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学习周恩来的崇高精神,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筹办了《周恩来在上海──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图片史料展览》。

[考点链接]

1.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南昌起义: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吓倒、征服。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不久,革命军离开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革命军遭到失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3.西安事变: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围攻红军。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攻击陕北的红军。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2月12日,张、杨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接着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重庆谈判: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5.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3年在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双方一致同意,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通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万隆会议: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7.文革期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来与邓小平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的工作,扭转了经济的下滑,形势明显好转。

[命题方向]本专题考查的题型多种多样,一般以选择题、读图题、材料题为主,还可能出现综合性、开放性的探究题。中考的重点:黄埔军校、南昌起义、西安事变、重庆谈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万隆会议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国共两党的关系是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到今天交往进一步加强的过程,并且今天的祖国完全统一尚未完成,因此与国共关系相关的事件既是中考的重点又是中考的热点。本专题与国共关系有关的事件:黄埔军校、南昌起义、西安事变、重庆谈判,在复习中要高度重视。200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因此南昌起义也特别注意。

[模拟训练]

1.“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黄埔军校培养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建立革命军奠定了基础。“革命军”指的是()A.红军B.国民革命军 C.国民联军 D.中国工农革命军

2.周恩来在20世纪30-40年代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共谈判,在其中的一次谈判中,蒋介石提及周恩来是他的部下,这是源于他们曾经共事于()

A.北京大学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3.“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4.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右图),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内容应该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

5.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毛泽东说的是()A.西安事变 B.遵义会议 C.重庆谈判 D.南京解放

6.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说其失败的理由是()

A.是蒋介石欺骗人民的幌子B.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C.没有制止内战的爆发D.为中共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7.某中学组织参观(右图)纪念馆,同学们不可能看到的历史资料是

有关()的 A.中共一大B.黄埔军校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8.某校组织了历史课本剧表演,八年级六班的同学编排的是《西安事

变》。在他们的演出中,你不会看到谁出现在舞台上()

A.杨虎城B.蒋介石C.周恩来D.毛泽东

10.下列事变的性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

9.胡锦涛主席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初积极倡导这一原则的三个国家中没有()

A.中国

B.印度

C.苏联

D.缅甸

二、非选择题

11.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了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2)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及作用是什么?

3)APEC的全称及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4)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5)联系所给信息,谈谈你的感受。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

并为此而做出了种种努

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点出发。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钟情况下,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材料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材料一这一事件发动的目的是什么?

(3)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对此,中共作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4)在上述两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5)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热点专题11: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专题【时事热点】

2007年8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8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八一”这个光荣的日子,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盛大节日。8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高举党的旗帜,高举人民的旗帜,牢记使命,英勇奋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考点链接】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6.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7.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8.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9.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0.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11.1950-1953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最终中朝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命题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活动是2007年重大时政新闻之一,本热点内容几乎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而本部分内容又是中考的重点所在,因此需要高度关注。预计本热点内容中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读图题,考试的重点相对集中在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百团大战、三大战役等。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与下列所给图片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中共一大

D.北伐战争

2.某影视剧制作中心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一代伟人──毛泽东》,下列镜头不应该出现的是 A.毛泽东指挥军队进攻长沙城 B.毛泽东带领军队进军井冈山C.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紧紧握手 D.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

3.朱德元帅在1962年视察井冈山时,将井冈山称为“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第一农村革命根据地

C.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

4.在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军队名称与历史事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 B.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

C.三湾改编──工农革命军 D.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5.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以便使游客重温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光辉历程。你认为以下景点哪一个不应在设计路线之中()

A.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B.秋收起义纪念碑

C.南昌起义纪念塔

D.会宁会师纪念塔

6.在红军长征途中,红军进行下列行动的顺序是

①强渡大渡河②渡过金沙江③四渡赤水河④过草地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7.彭德怀因为功勋卓著,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下列历史史实与彭德怀有关的是

①井冈山会师②百团大战③转战陕北④抗美援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组织了多次大规模战役,下列哪两个战役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A.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B.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和辽沈战役 9.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就经受住了一次重要的考验,向世界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实力与战斗力。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两位英雄人物是

A.黄继光、邱少云B.王进喜、雷锋C.董存瑞、刘胡D.杨靖宇、赵一曼

10.右图为我国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组建一支新型部队的臂章,这支部队的名称是

A.海军部队 B.炮兵部队 C.导弹部队 D.武警部队

二、非选择题

11.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以上两幅油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以上两件事对于中国军队的创建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新时期我国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2.写出以下事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

(1)南昌起义2)秋收起义(3)四渡赤水

(4)百团大战:(5)淮海战役:(6)抗美援朝

热点专题12:两会

【热点综述】

1、2008年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正在对近日拉萨市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依法予以处置。目前,拉萨局势已基本平稳,社会秩序已恢复正常。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表示,拉萨市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危害。“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秦刚说。

2、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如果达赖放弃独立的主张,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同他对话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考点链接】

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遂“合同为一家”了。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地方行政区。清政府册封班禅、达赖并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

3、在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方面建成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5、反对分裂国家的行径,反对恐怖事件,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团结局面,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命题方向】

2008年3月拉萨极少数人打、砸、抢、烧破坏活动,使西藏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2008年这个特殊的年代的特殊时间里发生这样重大的事件,使得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关于西藏问题将会受到历史中考的青睐。试题设计可以联系西藏的历史、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和谐社会、恐怖行为、中国统一等知识点,策划。试题类型将以选择题为主,分值将占2%-10%。

【试题演练】

一、选择题

1.自古以来,汉藏有着美好的交往的历史,下列反映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C.文成公主入藏 D.“金瓶掣签”制度的制定

2.“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段话体现

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汉族与南诏

B.匈奴与回纥

C.彝族与突厥

D.汉族与吐蕃

3.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再次强调: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于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其职能是()

A.代表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西藏事务B.代表中央政府指导地方官员管理西藏事务

C.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D.代表中央政府协助达赖、班禅管理西藏事务4.温家宝再次重申:凡属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决定,任何人想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都是不会得逞的,也是注定会失败的。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新中国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回归

5.1951年与中央人民政府签署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是()

A.西藏宗教领袖B.西藏地方政府C.西藏自治政府D.西藏临时政府

6.下列关于西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D.西藏派出的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7.“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8.我国实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政策。支援西藏地区建设的杰出代表是()A.焦裕禄B.孔繁森C.袁隆平D.雷锋

二、非选择题

11.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材料一: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年度例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只要达赖喇嘛放弃分裂活动,协商和对话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请回答:

(1)用历史史实证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

(2)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3)在西藏有一些分裂分子妄图搞“西藏独立”,但西藏人民和西藏宗教领袖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很大贡献,请你说出一个为维护西藏统一做出贡献的藏族代表人物。

(4)温家宝总理的回答代表了中国政府怎样的决心和态度?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条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既是一条经济线,又是一条政治线。

材料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气象。全国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即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1965年成立)。

材料三:2008年3月中旬,拉萨极少数人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足够证据证明这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已引起西藏各族群众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分析这条铁路是什么铁路?于何时正式通车?在一五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运输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2)材料二的内容,体现了我国的哪些政策措施?

3)材料三的事件说明了什么?你怎样看待拉萨极少数人的行为?

4)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与材料三的事件相比较,谈谈你的感想?

专题复习13: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不同的方面有

①奋斗目标②指导思想③革命的任务④代表的阶级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图为中共“二大”的宣言,它与中共“一大”相比较,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A.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B.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

则 D.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3.中共“三大”最重要的成就和失误分别是

A.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没有发动群众B.确立了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忽略了领导权问题 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却没有提出革命任务 D.确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忽略了革命武装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解决农民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变革土地制度。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据此回答4-10题。

4.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根据地人民通过土地革命建立起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质上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农民集体所有制 C.农民个体私有制 D.社会主义国有制

5.中共制定的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是

A.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农民受到严重压迫和剥削

C.农民是工人阶级的革命同盟军 D.共产党是代表广大农民利益的政党

*6.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促进经济发展②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③实行精兵减政④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7.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改变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C.农民对中国革命态度的变化 D.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8.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有

①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②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③体现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归集体所有 B.归农民所有 C.归乡镇所有 D.归国家所有

*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A.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B.这种责任制符合中国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D.只要把农民积极性调动了,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实践相结合,先后实现了三次理论飞跃。据此回答11-12题。

*11.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是

①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贡献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③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分别是在中共

①十三大②十四大③十五大④十六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具体表现出来的。据此回答13-15题。

13.中共七大提出实现党的任务的具体方案是

A.打倒日本侵略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打倒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4.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农村革命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C.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D.中国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15.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实践和斗争,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据此回答16-17题。

16.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不是对“八七”会议的发展的是

A.武装斗争 B.中共的领导 C.土地革命 D.根据地建设

*17.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长征路,在贵州的遵义会议旧址,你会给游客介绍遵义会议哪些人文知识

①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②纠正了博古等人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④确定“八一宣言”,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据此回答18-20题。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风建设的最大贡献在于

A.实现了党在组织问题上的拨乱反正B.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作出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 19.党的十二大最大功绩在于

A.形成了第二代领导集体B.清算了“自由化”的错误C.确立了新时期的指导思想D.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20.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要突破是

A.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基本路线B.强调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C.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备用题2.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实现“三步走”的战略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1题24分,22题26分,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学知识回答问题。

*21.分析下列图片:

图一:中共“七大”会场图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图三:江泽民在十五大上做报告图四:江泽民、胡锦涛会见十六大代表

请回答:

(1)从中共七大到十六大,我党在理论建设方面取得的哪些成果?

(2)这些理论对我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怎样影响?

(3)它们的形成有什么共同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六条……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改变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全面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了八亿农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目前农村的改革还在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这种形势迫切要求疏通城乡流通渠道,为日益增多的农产品开拓市场,同时满足农民对工业品、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经过农村经济改革,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还应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国家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就将增加300亿元以上。目前农业收入偏低的原因之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规模不大,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平均已达3 :1,我国仅为0.6 :1;发达国家农产品精深加工达到全部农产品的80%以上,我国尚不足40%。──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解决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土地路线,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抓住了中国革命的关键,最终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实行产生什么样的作用?(8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当前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应采取什么措施?

中国古代史单选

1.(湖南常德)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湖北宜昌)我市的一中、夷陵中学分别在美国、德国和越南等国开设了“孔子课堂”,教授汉语。把在国外开设的教授汉语的课堂取名为“孔子课堂”是因为孔子

A.提出了“仁”的学说 B.有卓越的教育思想与成就 C.反对苛政 D.主张法治 3.(湖北宜昌)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

4.(湖南常德)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5.(湖南常德)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6.(湖北宜昌)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7.(湖北宜昌)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白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8.(江苏扬州)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山东泰州)秦国太守李冰为消除水患、灌溉农田、改善民生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大运河

10.(山东泰州)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11.(安徽)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A.孔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12.(湖北黄冈)“问鼎中原”的典故出自 A、越王勾践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13.(湖北黄冈)秦统一全国以后,规定通行全国的货币是

14.(四川内江)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中,管理监察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户部尚书

15.(广东汕头)某电视台举行“爱我家乡”知识竞赛,其中有道题是:“广东大部分地区在秦朝时属于下列哪一郡管辖?”正确答案应该是 A.象郡 B.桂林郡 C.辽东郡 D.南海郡 16.(四川宜宾)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咸阳东至鸭绿江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

17.(湖北黄冈)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8.(重庆)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 管仲

B 商鞅

C 张骞

D 董仲舒

19.(重庆)赠给日本委奴国王金印的皇帝是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汉光武帝 D 孝文帝

20.(重庆)东汉时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的是

A 蔡伦

B 华佗

C 张仲景

D 祖冲之

21.(陕西)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灭亡,它实际存在

A、211年

B、210年

C、212年

D、193年B

22.(安徽芜湖)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

A、①②④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C

23.(安徽芜湖)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24.(四川成都)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25.(四川成都)由于推行开明务实政策,唐初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局面?

A.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26.(湖北黄石)“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陶渊明

27.(湖北黄冈)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

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