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总课程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小学总课程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小学总课程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一、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全市中小学全部实行5天授课制。小学每天6课时,上午4节,下午2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0节,除此之外每天下午第二节后可增加一节活动课。每周5节活动课可安排班队(团)活动1节,科技文体活动4节。班队(团)活动一般安排在周一或周五,各班可组织班会或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可以搞科技、文艺、体育等课外活动,或学校传统活动。小学安排语文课表时,可考虑周三到周五的下午连续安排两节语文课,用于作文教学,课表中标志"语文",也可标志"作文",需要进行作文教学时,进行作文教学,不上作文时,可进行语文其他教学。为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可适当专门开设写字课。 初中每天7课时,上午4节,下午3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5节。除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外,每周保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开2节,富余课时适当安排班、团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初中各年级在安排语文课表时,可在下午的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机动课时(作文课一般安排在周3以后),便于作文教学,课表中可标志作文,也可在上一节标志语文,下一节自习。 二、部分课程设置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必开设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种。3--9年级加强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加强指导,每学期至少一个课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校很据实际,机动安排,保证每学期一周,不在课表显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每周可安排一至二节。书法是国家课程,3—6年级为必修课,每周一节,初中阶段是选修课。地方课程是指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民族教育等省教育厅要求开设的课程,学校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地域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优良传统、物产资源等特色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的学校课程资源。1-6年级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一节(3—4年级有富余课时可多安排一节地方课程),初中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安排2节。 三、中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及具体课时安排 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3节,语文8节,数学4节,科学1节,体育5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1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科学2节,语文7节,数学4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7节,数学4节,科学2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

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表1为义务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表2为对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的要求,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课程计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

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各地应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积极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表一: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4〕52号)、《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京教基二〔2014〕22号)精神,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各区县和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特制定《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 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要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区县和学校要认真按照《课程计划》,逐级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不得随意增加或削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各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和学时要求,确定整体课程安排。在保证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开展课程整合实验,提升课程质量。 二、课程结构 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全年39周的教学时间包括上课35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游学等)。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学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每学时平均为45分钟。进一步下放课程自主权到学校,鼓励学校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周总学时时长不得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学时总量。如:一年级不得超过1170分钟(26学时×45分钟)。 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时上可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使用,也可以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由区县、学校具体统筹安排,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一至六年级课程原则上分类集中安排,如:语文、数学、外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科等课程可集中安排在上午进行,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晨会、班队会、少先队活动等,由学校在学校自主学时内安排。 一至六年级要在课内留有作业时间,低年级作业要在课内完成,不得布置课外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形式课外作业一周布置一次,教师应全批全改。实践类课程中,鼓励小学各年级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 三、综合性课程的开设及选择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课程为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小学阶段的科学均为必修课程。历史与社会、初中阶段的科学、艺术为选择性课程。学生可以在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及分科的历史、地理之间选择,在综合性的科学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之间选择,在综合性的艺术及分科的音乐、美术之间选择。 选学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内容。选学历史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则应参照地理课程标

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

附件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

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六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0修订)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的有关说明 一、1至8年级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九年级第二学期上课减少2周,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上课按33周时间计算。 二、“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部分内容由于课程名称较长,不便于在课表上体现全称,所以,以下课程名称在相关年级课表上体现简称: 1. “劳动技术与技术教育”简称为“劳技”(3-9年级); 2.“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简称为“研学”(3-9年级); 3. “专题教育及地方、学校课程”简称为“专题”(1-9年级); 4. “班团、文体活动”简称为“班队”(1-6年级)和“班团”(7-9年级); 三、“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课程”部分课程包含内容: 1.“专题教育及地方、学校课程”包含写字书法(3-6年级每周1课时) 2.“班团、文体活动”包含环境教育(1至9年级每学期6课时)、健康教育(小学1-9年级每学期6课时,包含卫生保健、垃圾分类、艾滋病预防<7-9年级>每学期3课时、青春期教育含性健康教育<5-9年级>)、禁毒教育(5-9年级每学期2课时)等,课程表上须备注说明上述课程开设的相关要求。 四、小学1-6年级体育课每周4课时,包含常规体育课、足球课(1-6年级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课(1-6年级间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为便于区分授课内容,排课时须在课程表上根据体育课授课内容。如标注为体育1:即常规体育课;体育2:即足球课。同时在课程表上备注说明体育1、体育2的具体内容,并注明心理健康课放在双周体育1(即常规体育课)的第几节。 初中“体育与健康”每周3课时,包含常规体育课、足球课(7-9年级每周1课时)、心理健康课(7-9年级间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6课时),为便于区分授课内容,排课时须在课程表上添加备注,说明每周每一节体育课授课内容,如单周“体育与健康”第1节、第3节为常规体育课,第2节为足球课,双周“体育与健康”第1节为常规体育课,第2节为足球课,第3节为心理健康课。 五、为使小学阶段品德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1至6年级道德与法治2节用于教学,1节放在班团、文体活动课中,结合学生特点、时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 、课间(课外)活动包括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含大课间、第3套系列广播体操和学校安排的跳绳、啦啦操、校园足球、校园篮球等体育活动)主要用于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七、晨(夕)会每天20分钟,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可以安排晨(夕)会,也可以不安排晨(夕)会,严禁将晨(夕)会上成早自习(早读)。 八、中小学校每周按5天时间安排课程。每节课时,一至六年级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为45分钟。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从本校实际出发,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探索、试验长短课结合或适当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需要长短课结合或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的学校必须报当区教育局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需要长短课结合或调减每节课课时而增加每天上课节数的学校不得增加课时的总时间或改变各门课程时间的基本比例。 九、文件依据:黔教基发〔2009〕62号 《遵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贵州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教基[2001]28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现将供试验区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根据实验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进行组织实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到我部基础教育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附件: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

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德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2011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

表三: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 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根据我省实际分别制定的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各地选择。各地在制定本地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各市、州依据本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作出相应调整,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地方和学校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该部分课时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各地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各地依据当地实际选择开设。七至九年级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 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具体要求按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教基[2001]16号)执行。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最新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求聪小学贯彻执行“福建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实施,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

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各地应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积极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新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及课程设置

河北省课程实施方案以及课程设置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年级设道德与法治课,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教基[2001]28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现将供试验区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根据实验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进行组织实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到我部基础教育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附件: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教基[2001]28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现将供试验区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根据实验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进行组织实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到我部基础教育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附件: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

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德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仅供参考)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 (仅供参考) 一、课程设置 小学、初中课程设置安排建议表附后。 二、相关说明 1、学校要按照本课程设置安排建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课程。 2、严格遵守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年级26课时,三至六年级30课时,七至九年级34课时的周课时总数的规定。其中,小学一般每课时为40分钟,中学一般每课时为45分钟(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按学校实际予以适当调整)。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周课时数或课节用时,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睡眠时间小学不少于10小时,初中不少于9小时。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起床时间小学不早于7:00,初中不早于6:30;晚上熄灯时间小学不晚于8:30,初中不晚于9:00。走读生到校时间小学夏季不早于7:30,冬季不早于7:50,初中夏季不早于7:00,冬季不早于7:30。 4、寄宿制小学晚饭后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观看影视、参加兴趣小

组活动、做游戏、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电视、电脑、多媒体等设备设施,制定课外活动安排表,要求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时间、有人员、有责任、有考核,逐步形成晚饭后学生在校活动的长效机制。 5、学校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按照调整后的体育课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3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2课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同时将课间操、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6、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对现有教师任课进行调整。首先要加强体育、音乐、美术三个学科教师重点调整,在学科专任教师不足的情况下,鼓励有体育、音乐、美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师暂时兼职。初中及5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教师必须达到专职安排,3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三科至少有1—2科设专职教师。 7、学校要着眼于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务实高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严格控制学生每日课外作业量,提倡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切实加强作业批改和订正环节。原则上,非寄宿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 8、学校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惯、独立思考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抓好综合实践课

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2014

马村学校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从实验的初始阶段进入到推进深化和推广发 展阶段。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及我市《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推广工作的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思路和目标 推进思路: 在巩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抓住课改中的关键和难点问题,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不断提高课改实验的水平和实效,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基本目标: 1、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努力探索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我市实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新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从而构建具有清华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2、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机制,逐步明确地方、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职能,努力提高地方、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能力。 3、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完善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增强课程资源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 4、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

程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管理制度。 5、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6、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学科学习过程与正确价值观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不断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努力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7、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实验组织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有效的培训方式,促进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新课程实施队伍。 二、推进策略 1、统一规划,全面铺开,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在全面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改革切入,推动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师教育、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改革。鼓励学校根据各自实际选准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学科研究,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工作,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积累、整合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2、观念先导,重点突破,改革评价,构建制度。以转变教育观念为重点,以评价改革为核心,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大胆创新,突破难点。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计划方案

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实施计划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

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 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小学学校总课程表2015-2016学年

课 程 表(双语) 伊宁市达达木图乡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 午 下 午 上 午 下 午 上 午 下 午 上 午 下 午 上 午 下 午 早 读 1 2 3 4 5 6 7 早 读 1 2 3 4 5 6 7 早 读 1 2 3 4 5 6 7 早 读 1 2 3 4 5 6 7 早 读 1 2 3 4 5 6 7 一(3) 尼鲁 拜 汉语 数学 母语 体育 民团 美术 例会 穆妮拉 母语 数学 汉语 汉语 体育 品德 综 合 乃斯拜 数学 汉语 汉语 母语 体育 活动 活动 穆妮拉 母语 数学 汉语 品德 音乐 体育 汉复 穆妮拉 母语 数学 汉语 新疆 综合 美术 班会 一(4) 兰凤蕊 汉语 母语 数学 体育 品德 民团 例会 帕提古丽 母语 汉语 数学 汉语 体育 品德 综合 帕提古丽 母语 汉语 汉语 数学 体育 活动 活动 兰凤蕊 汉语 母语 数学 音乐 综合 体育 美术 乃斯拜 数学 汉语 母语 新疆 美术 母复 班会 二(3) 马骁途 汉语 数学 母语 汉语 体育 品德 例会 阿丽艳 母语 汉语 数学 体育 美术 新疆 综合 郭燕 数学 母语 汉语 汉语 品德 活动 活动 马骁途 汉语 数学 母语 体育 美术 数复 综合 郭燕 数 汉语 母语 民团 体育 音乐 班会 二(4) 李晓华 汉语 母语 数学 汉语 体育 音乐 例会 武晋 数学 母语 汉语 体育 品德 美术 综合 阿丽艳 母语 数学 汉语 汉语 民团 活动 活动 李晓华 汉语 母语 数学 体育 母语 美术 综合 武晋 数学 母语 汉语 新疆 体育 品德 班 会 三(3) 祖胡玛 数学 母语 汉语 综合 美术 体育 例会 刘新梅 汉语 汉语 数学 母语 品德 音乐 民团 玛尔哈巴 母语 数学 汉语 体育 美术 活动 活动 祖胡玛 数学 母语 汉语 汉语 体育 品德 母复 刘新梅 汉语 数学 母语 综合 新疆 数复 班会 三(4) 阿米娜 汉语 数学 母语 美术 品德 体育 例会 祖胡玛 数学 母语 汉语 汉语 音乐 综合 美术 阿米娜 汉语 母语 数学 体育 民团 活动 活动 玛尔哈巴 母语 数学 汉语 汉语 体育 品德 数复 祖胡玛 数学 母语 汉语 综合 新疆 语复 班会 四(3) 麦孜艳 语文 数学 母语 体育 信息 品德 例会 哈利比 母语 数学 语文 民团 综合 美术 科学 梁国胜 数学 语文 语文 母语 体育 新疆 活动 麦孜艳 语文 语文 母语 数学 体育 美术 音乐 梁国胜 数学 语文 母语 品德 科学 综合 班会 四(4) 帕提古丽 母语 语文 数学 体育 新疆 品德 例会 阿比旦 语文 母语 数学 美术 信息 综合 音乐 帕提古丽 母语 语文 语文 数学 体育 品德 活动 梁国胜 数学 语文 语文 母语 体育 美术 科学 阿比旦 语文 母语 数学 民团 科学 综合 班会 五(3) 阿不来提 语文 母语 数学 综合 科学 品德 例会 阿迪拉 数学 语文 母语 语文 体育 科学 新疆 阿不来提 语文 数学 母语 语文 音乐 体育 活动 乃孜拉 母语 数学 语文 信息 体育 综合 美术 乃孜拉 母语 语文 数学 民团 品德 美术 班会 五(4) 乃孜拉 母语 数学 语文 科学 民团 综合 例会 乃孜拉 母语 数学 语文 语文 体育 新疆 品德 阿迪拉 数学 母语 语文 语文 信息 体育 活动 阿迪拉 数学 语文 母语 品德 体育 美术 综合 阿迪拉 数学 母语 语文 科学 音乐 美术 班会 六(3) 海丽曼 语文 数学 母语 音乐 综合 体育 例会 布艾杰 母语 语文 数学 科学 语文 新疆 品德 海丽曼 语文 数学 母语 美术 体育 综合 活动 布艾杰 母语 语文 数学 语文 美术 科学 民团 海丽曼 语文 数学 母语 品德 信息 体育 班会 六(4) 孙佳伟 语文 母语 数学 综合 品德 体育 例会 沙比热木 母语 数学 语文 新疆 语文 科学 美术 孙佳伟 语文 母语 数学 信息 体育 综合 活动 沙比热木 母语 数学 语文 语文 科学 音乐 民团 孙佳伟 语文 母语 数学 美术 品德 体育 班会 星 期 午 别 节 次 班 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