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_王海燕

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_王海燕
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_王海燕

第37卷第11期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Vol.37 No.11 2009年6月1日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June 1,2009

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

王海燕,曾江,刘刚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在分析国外配网结构、配网自动化发展过程与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各国配网自动化发展模式的特点,其中包括几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和次发达国家:美、日、英、德、法、韩国、泰国和印度。国外配网建设对我国配网的改造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不同国家建设配网自动化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配网的特点,提出针对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的一些看法和意见,文章认为我国应因地制宜地进行配网建设,重点应是建设以遥测、遥信为主的配电自动化综合信息系统,通过减少停电时间、优化电网规划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对配网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 遥测; 遥信; 遥控

Enlightenment of DAS construction mode in foreign countries to China

WANG Hai-yan,ZENG Jiang, LIU Gang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aper, DAS construction modes in some countries are discussed. They are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USA, Japan, England, France, Germany, Korea, Thailand and India. As concerned to DAS in China, the opinion of DAS construction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is brought out. In China, the plan of DA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In the beginning, the objective should be stressed to realize remote detect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SCADA and GIS system ought to be set up to realize distribu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In a word, our 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to shorten the power-off time and improve the power system management. In this way, DAS will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effectively.

Key words: DAS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GIS; remote detecting; remote communications; remot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M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4-3415(2009)11-0125-05

0 引言

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应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进行安全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实现配电网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系统。意义在于监测配网故障或异常运行情况,迅速查出故障区段及异常情况,快速隔离故障区段,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用户的供电,缩短对用户的停电时间,减少停电面积;当配网正常运行时,通过监视配网的运行工况,优化配网运行方式,根据配网电压合理控制无功负荷和电压水平,改善供电质量,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合理控制用电负荷,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1]。

国外配网自动化发展的比较早,技术比较成熟,对其他国家配网自动化的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为更好地进行配网建设,有必要对国外配网自动化的建设模式进行研究,对各国配网建设的理念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其规律和特点,为我国配网建设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1 国外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建设内容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开始利用人工方式进行操作和控制配电变电所及线路开关设备。50年代初期,时限顺序送电装置得到应用,用于自动隔离故障区间,加快查找馈线故障地点;70~80年代,电子及自动控制技术得到发展,各种配网自动化设备相继被开发和应用,如智能化自动重合器,自动分段器及故障指示器等,实现了局部馈线自动化,但这一阶段的自动化因为没有远程实时监控功能,且仅限于局部馈线故障的自动处理,此阶段主要是结合配网的改造,进行配电

- 126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系统自动化的试点工作阶段,且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在发达国家,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非常有限,中压配网也仅在特别需要或不得不进行配电自动化的网络中实现配电自动化控制。

80年代,实现了包括远程监控,故障自动隔离及恢复供电,电压调控,负荷管理等实时功能在内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进入了系统监控自动化阶段。但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当时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多限于单项自动化系统。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应用于配电网的管理,形成了离线的自动绘图及设备管理(AM/FM)系统,停电管理系统等,并逐步解决了管理的离线信息与实时SCADA/DA系统的集成,进入了配电网监控与管理综合自动化发展阶段。此阶段,配电自动化受到广泛关注,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涉及配电自动化领域的系统设备厂家及其各具特色的配电网自动化产品[2]。

配电自动化系统分为配电管理系统(DMS)、配电自动化系统(DAS)和配电需求侧管理(DSM)三个部分。本文认为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建设内容上具体而言包括:配电网架规划、馈线自动化建设、配电自动化主站/子站系统建设、通信系统建设。

2 国外配网自动化的建设模式分析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国外配网自动化在建设理念、发展进程和建设模式上存在差异。发达国家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如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次发达国家主要根据国家对配网建设的现实需求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规划,如韩国、泰国、印度。

2.1 发达国家配网自动化的建设模式

英美国家配电线路以放射状为主,电压等级为14.4 kV,系统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配网自动化的重心在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改善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的满意度。

美国配电自动化发展较早,其主要的经验是:

配电自动化主要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原因是美国社会发展水平较高,配电网管理水平较好,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且效应十分明显。

设备水平较高,基本能实现免维护。

电池问题同样困扰美国配电自动化工程。

分布式智能应用于控制系统,减少了对中央处理系统的依赖。

美国配网长配电线路一般采用多级重合器进行配合,各级重合器之间利用重合次数与动作电流定值的差异实现配合,分支线路上采用分段器实现上下级之间的配合,变电站为无人值守,通过安装可靠的通讯和检测装置实现监测。馈线自动化是美国提高配网系统供电可靠性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3]。南加利福尼亚爱迪生公司(SCE) 的DA工程是美国几大配网自动化建设工程之一,始于1993年,是当时美国在建的最大DA工程之一,其通讯及控制终端遍及公司服务的5万平方英里区域[4]。SCE工程当时选定了1200条线路进行了配网自动化升级改造,线路通过分段开关确定并隔离故障,利用自动分断点的中心遥控闭合联络开关恢复非故障区的供电,摆脱了传统DA设备的束缚,降低了工程的投资费用,工程改造采用2万组光纤与无线电相结合的,由Metricom公司提供的无线电装置作为通讯系统,控制整个供电区域的设备联络。

英国电力公司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对配网自动化一直持积极态度。英国东方电力公司是英格兰和成尔士地区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运行和维护了大不列颠的最大电网。东方公司自1995年以来已经改造成为英国最可靠的电网之一,为了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1997年东方电网根据当时的二次配电网,进行工程“ARC”(自动化和遥控)建设。公司选择在电网关键点的电线杆上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并与选择电网的开断点一起实现监控(新型的地面安装式环网柜),通过使用远动系统解决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公司在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了施耐德提出的分步阶段实施的规划方案,较快的收回投资,产生效益,并有计划地选择多家设备厂家的产品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如施耐德电气公司的远动设备和环网柜,FKI Whipp公司和Bourne公司提供柱上自动重合闸装置,ABB提供户内开关装置等,经过两年的时间的改造,完成了东方电网名为“ARC”的项目,实现了两大目标:改善供电的安全性,减少用户停电15%(55次/100个用户);减少CML 30%(66 min)。

欧洲配网自动化发展较早,德国在20世纪中叶就开始了对配网自动化的研究。建设配网自动化过程中,德国的一些配电公司从实际需要出发,通常采用的建设方式:在网架结构成熟区域,经过站点优化和技术经济比较后,在网络关键站点实现自动化功能,以较少的投资来换取较大幅度减少的恢复供电时间;在电网结构相对稳定后,局部区域网络关键点实施应用自动化技术,这对德国配网而言是比较有利的[5,6]。

总体而言,德国配网有以下特点:

德国配网普遍采用环式供电。

德国低压电网一般不采用远动和自动装置。

王海燕,等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 - 127 -

德国电网结构相对稳定,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客观上对配电自动化的需求较少,诸如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优化网络结构所带来的效益对于德国电网而言并不明显,因此其配网建设的主要目标不在于电网的扩张,而是在网络关键点实现配网自动化,以减少投资换取较大幅度减小的恢复供电时间。

法国配网供电等级较高,经过全国范围的升压改造后,目前法国的中压配网等级基本为20 kV,显著降低了线损,但同时导致供电线路较长,故障率较高,对配电自动化有较迫切的需要。法国配网主要停留在SCADA水平,在SCADA的基础上,基本能实现故障区域的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但是法国通信线路仍采用电话通信,较为落后,限制了配电自动化功能的扩展[6]。

日本配电自动化经历了从自动重合断路器和自动配电开关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再到利用现代通讯及计算机技术,实现集中遥讯、遥控,并对配电网系统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及监控的发展过程。日本供电可靠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大量实施了配电自动化,并在6 kV和200 V的线路和设备上大力推进不停电作业技术,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日本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少而精,但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功能已经逐渐在日本配电自动化系统上大量应用。日本中压配网普遍采用电力载波通信技术[7]。

日本与欧美国家有所不同,其供电半径小,可靠性要求高,环网供电方式比较多,变电站多采用具有2、3次重合闸的重合断路器,并在变电站设有短路故障指示器,根据短路电流的大小,推算出故障距离的长度,实现故障隔离。

2.2 次发达国家建设模式

韩国配网网架结构为复杂的网络状链接结构,配电电压普遍升压为22.9 kV,配电线路较长,配电网中的开关设备主要采用户外SF6环网柜,负荷开关型为主。架空线路主要采用SF6负荷开关,并安装与之配套的FTU [8]。

韩国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特点:

在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投资回报,在投资时尽量不采用豪华配置,而采用低端配置。

注重发挥配电自动化系统作用,产生经济效益。韩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初衷也是提高供电可靠性,但建设后意外地发现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带来的最大收益并非是减少停电时间获得的经济收益,而是通过推迟配网投资和降低网损、扩大供电范围的方式得到的巨大收益,尽管通过提高供电可靠性带来的形象改善也带来一定的附加效益,但韩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自此走上了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建设模式。

整体上,韩国馈线自动化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三种模式。对于人口集中的大城市供电网络,主要采用大规模DAS和单服务器型大规模DAS相结合的配网模式,对于人口少的农村地区,采用小规模DAS。

韩国配电网比较注配电自动化的通信建设。

近年来,韩国的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开发和制造配电自动化系统正好利用这一有利趋势,利用以无线电和光缆为媒体的PCS系统,增强现有通讯网络的通量和传输能力。韩国的通讯方式逐渐向光纤、CDMA和TRS方式集中,但由于电话线通讯方式在农村地区采用太多,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全部更换。

泰国配网自动化工程实行统一外包,实现一步到位。泰国的电力供应主要由一家发电公司(EGAT)和两家供电公司(PEA和MEA)来承担,MEA负责首都曼谷和周边两省的供电,其他所有地方均由PEA负责。

泰国PEA公司配电自动化有如下几个特点:

规模大,投资较集中;工程全部外包,由一家公司统一负责,尽量减少各系统集成时的兼容性问题。

多数是乡村地区,因此用了不少的微波等无线通信手段,其优劣目前尚难下定论,效果尚待观察。

DMS中的CIS、GIS等集成度较高,并与馈线自动化几乎同步建设。

2000年7月,泰国PEA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SNC-Lavalin合作,共同建设的一个DMS系统,工程进展非常顺利,共建设了集计算机系统、SRTU、FRTU及MARS通信系统及六个调度中心大楼为一体的一揽子工程。使泰国配电自动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9]。

印度电网具有以下特点:

印度电力短缺状况严重,全国至今只有不到50%的家庭能用电,而且由于输变电设备落后,导致电力损耗率极高。

重视电力建设,大力建设火力、水力电站,改造老电站延长使用寿命,加快更新输变电设施。目前除了电站成套设备外,对变压器、高压电缆、继电器、导线、电容器、断路器以及电能管理控制系统等需求较大。

印度作为电力系统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配网建设时,虽然没有走西方发达国家开发馈

- 128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线自动化后逐步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老路,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提高配电管理系统水平上,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自动抄表系统(AMR),但是效益却非常明显,解决了当前告急的由于窃电带来的严重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回收电费困难、偷电普遍等影响电力公司正常运营的大问题,仅2年半时间就收回投资,这种建设理念值得我国借鉴。

印度的电力系统重视远方抄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印度配电网面临的配电网网损极大的问题。印度配电网网损官方统计为20%,事实上可能超过30%,这些网损中大量的网损是由于偷电、拒缴电费等原因造成。印度各电力局为了降低网损,对于安装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具有极为迫切的需要[9]。如印度孟买电力,建立了自动抄表系统(AMR),实现了自动抄表,账单发放,收集等功能,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回收电费困难、偷电普遍等大问题。AMR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易操作性,为了提高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系统精度,在建立系统的同时,公司同时致力于对其他电力公司在这方面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的研究,并对应采用技术及在实施过程中做技术上的调整等等[10]。经过研究者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2005年,系统刚刚建成的时候,投入最大,收益最小,但是,随着系统的投入运行,经济效益随之回升,2008年前,已经可以收回投资。可见,这一系统的投资收益是非常高的。事实上,在新德里的Vidut建成的AMR系统,仅在2000年,就通过AMR系统增加了11%的收入。

总之,国外配网自动化的发展模式上看,各国的建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美、英、日、法等发达国家对于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在相对经济的情况下提高供电可靠性,其中德国的态度相对谨慎。而次发达国家如韩国,其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模式在照搬发达国家经验后,很快就根据国情进行了调整。泰国和印度配网自动化水平有自己的特色,泰国的配电自动化水平较为落后,但完全外包且一步到位式的建设模式也有其优点。印度优先发展远方抄表系统,杜绝了本国偷电、窃电严重的现象,带来了巨大收益。

国外推行配电自动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但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快速变化,配电管理系统的效益逐渐显示出来。目前国外对配电自动化系统逐渐统一,认为实行配电自动化,主要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收益: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企业电网运行和规划水平。

在英美日等国,对供电可靠性比较重视,而德国电网由于本身供电可靠性已经较高,而德国电网非常稳定,通过优化规划等手段带来的投资效益很小,因此对配电自动化持谨慎态度。

在韩国,推行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与其说是为了得到供电可靠性带来的综合效益,不如说是为了优化电网建设,减少电网建设的投资。对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上的投资上,韩国电网相当节省,非必要的投资决不浪费。

因此,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上,必须特别注意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比如印度优先建设远方抄表系统的思路,就特别值得借鉴。

3 国外配网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配网

建设的启示

我国配电网的建设和运行具有以下特点:

(1)配电网建设不足,欠帐严重,导致全国性的配电网架相当薄弱。

(2)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较低,其中故障性停电所占比例较小,以计划停电(包括检修和限电等)为主。据电力可靠性中心简报数据表明,现阶段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不是配电网的故障停电,75%以上的问题出于按照固有传统周期例检方式导致的人为预安排停电。

(3)配电网建设发展较快,变化较大。由于国家电力需求增长较快,因此各个地方电网的配电网建设任务非常重,有些地方电网的配电网结构常常变化,运行人员常常不能全面掌握配电网的当前情况。

(4)配网系统分布广,分散性大,点多结构复杂。

(5)中性点接地方式多样化。

(6)我国目前还存在缺电、一次网架不合理、原始资料和数据不全等现象,基础管理工作不完善。

(7)配电网运行的员工人员素质尚不够高,总体的运行管理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

综合这些特点,结合国外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经验,本文认为,要赶上发达国家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必须大力进行配网自动化的建设。从长远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电网运行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发达国家的用户停电年平均时间一般在50 min以下,有的仅几分钟,而我们的年平均停电时间却在9个小时左右。较低的供电可靠性和社会日益提高的供电服务水平要求形成了很突出的矛盾。在我国配电网建设长期滞后,总体运行管理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要在较短时间

王海燕,等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 - 129 -

内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只能通过大力发展信息化、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实现配电网的跳跃式发展,而配电自动化系统正是最佳的选择。

当然,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重心尚不是全面推行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而是优先发展以实时监控为基础,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规划水平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从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出发,由于馈线自动化主要的作用是减少故障停电时间,对于计划停电无能为力,我国计划停电时间所占比例常常高达80%,馈线自动化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显著地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从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出发,目前我国配电网最大的问题是对10 kV配电网的状况一无所知,而改善这一点只需要建设信息收集系统;从优化电网规划出发,只需要提供配电网的详细信息(包括实时、非实时信息),就能改变目前配电网规划的落后状况。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必须高度重视配电自动化的系统建设中的免维护问题。由于目前配电网运行人员素质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尽可能小,设备质量要高,电池寿命要长。比较落后的电网,可采用就地控制方式,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又避免了复杂的维护工作量。

总之,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供电企业须积极创造条件,推广配电自动化技术,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借鉴各国根据不同国情发展不同模式的配电自动化的经验,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进行建设。我国许多经济发达城市,电网建设及基础管理比较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有必要上马包括馈线自动化在内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以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则可以根据地区对于电网的最切实的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既可选择重点建设以遥测、遥信为主包括远方抄表等方式的二遥系统,也可以干脆建设架空自动化系统,节省投资。

3.1 经济发达城市的配网自动化建设

对于有条件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配网自动化的建设理念,采用配网自动化系统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实现一步到位,如北京城区采用集中主站控制模式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基于地理背景一体化设计的配电SCADA功能、配电网故障检测分析处理功能(DA)、基于实时系统的配电网综合信息,管理和辅助分析功能、WEB浏览服务功能以及与其他自动化系统数据接口通信等功能,尽管如此,三遥水平的馈线自动化的建设仍然要慎重。

3.2 经济欠发达地区配网自动化建设

对经济欠发达、配电网较为落后的地区或小城市,小城市的配网自动化建设必须坚决杜绝求全求新,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大力促进以二遥(遥控和遥信)为主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并适当地参考泰国模式,实现一步到位。在功能设计上要统筹兼顾,避免盲目地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作为改造建设配网的目的,在设备选择上盲目求好求,缺乏通盘考虑,忽视自身基础,结果新设备上马、老设备犯卡,无法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

4 总结

国外的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存在不同的模式: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目的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主,三遥水平的馈线自动化较为发达;韩国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兼顾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效益,不追求一味的三遥,对主子站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建设均较为节省;印度等不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则常常仅根据急需的某项功能选择性地突击建设,或者一次性地完成主要部分的建设。总之,配电网的自身条件、需求和定位、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模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很难给出一种通用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各个供电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运行规模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构架找到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在电网发展期,适合采用运行费用相对较高但运行灵活、适应性较强的方案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而不是盲目地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电网逐渐稳定以后,可考虑采用一些首次投资较大的方案,降低运行费用。

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三遥水平的馈线自动化不应得到追捧,相反,重点应是建设以遥测、遥信为主,以配电SCADA和配电GIS的配电自动化综合信息系统,努力通过减少计划停电时间、优化电网规划、挖掘现有电网潜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真正发挥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配电网建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腊元. 国内配网自动化综述[J]. 农村电气化,2004,

(3): 5-6.

(下转第134页 continued on page 134)

- 134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ngineering, 2003,(6):7-8,11.

[5]Cruz J L,Diez A,Andres M V,et al. Fiber Bragg Gratings

Tuned and Chirped Using Magnetic Fields[J]. Electron

Lett,1997:33(3):235-236.

[6] Fabiny L,V ohra S T,Bucholtz F. High-resolution Fiber-

optic Low-frequency V oltage Sensor Based on the

Electrostrictive Effect[J].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1993,5(8):952-953.

[7] IEE Sang-shin,AHN Seh-won,OH Min-cheol,et al.Inte-

grated Optical High-voltage Sensor Based on a Polymeric Y-branch Digital Optical Switch[J].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1996,8(7):921-923.

[8] 罗苏南,叶妙元,徐雁.光纤电压互感器稳定性的分析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12):15-19.

LUO Su-nan, YE Miao-yuan, XU Yan. Stability Research

on Optical Fiber V oltage Transformer[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0,20(12):15-19.

[9] Cruden A,Richardson Z J,Mcdonald J R,et https://www.360docs.net/doc/5817242950.html,pact

132 kV Combined Optical V oltage and Current Measurement System[J].IEEE Tra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1998,47(1):219-223.

[10] 程云国,刘会金,李云霞,等.光学电压互感器的基本

原理与研究现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5):

87-90.

CHENG Yun-guo,LIU Hui-jin, LI Yun-xia,et al. Basic

Principle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of Optical V oltage

Transformer[J].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

2004,24(5):87-90.

[11]聂国星.浅谈电子式复费率电表设计[J].江西煤炭科技,

2004,(2):50-51.

NIE Guo-xing. Notes on Fesign of Time-sharing Electricity Meter[J]. Jiangxi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4,(2):50-51.

[12]杨莉.浅析预付费电能表的应用[J].云南电力技术,

2006,34(6):69-70.

YANG Li. Shallow the Applying of Prepaid Electric

Energy Meter[J]. Yunnan Electric Power, 2006,34(6):

69-70.

收稿日期:2008-06-29

作者简介:

李 静(198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与分析;E-mail:jing20052006@https://www.360docs.net/doc/5817242950.html, 杨以涵(192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等;

于文斌(1976-),男,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光电测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上接第129页 continued from page 129)

XU La-yuan. Summarization of Domestic Distribution

Automation[J].Rural Electrification, 2004, (3): 5-6.

[2] 李金安,崔爱国.城市配网综合自动化应用技术初探[J].

现代电力,2001,18(1):41-42.

LI Jin-an, CUI Ai-guo. To Probe into City Integrated

Automation Technology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J].Journal of Shandong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 2001,18(1):41-42.

[3]Markushevich N. V oltage and V AR Control in Automated

Distribution Systems[J].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A/DSM, 1993,(3): 478-485.

[4] 蔡运清.北美的配电自动化[J].中国电力, 1998,31(8):

58-59.

CAI Yun-qing.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in North America[J]. Electric Power,1998,31(8):58-59.

[5]孙晓韡,姜秋海. 对德国配电网的考察[J]. 供用电,

2006,23(3): 74-76.

SUN Xiao-hua, JIANG Qiu-hai. To Inspect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Germany[J].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

2006,23(3): 74-76.

[6]范明天,苗竹梅,王敏. 赴意大利、法国考察供电技

术管理的报告[J].电力设备,2004,5(6): 72-75.

FAN Ming-tian, MIAO Zhu-mei, WANG Min. Report on

Inspection of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Italy and France[J]. Electrical Equipment, 2004,5(6):

72-75.

[7] 刘恩德.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的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J].

国际电力,2003,7(1):33-35.

LIU En-de. An Advanced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in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mpany[J].

International Electric Power, 2003,7(1):33-35.

[8] 袁明军. 韩国的配网自动化系统[J]. 山东电力技术,

2003,(3): 80-82.

YUAN Ming-jun.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in

Korea[J].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2003,(3):

80-82.

[9] Hoffman R, Aouad P. Communications for a Large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Project in Thailand[A]. In: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IEEE[C].

2004. 1446- 1451.

[10] Krishna Rao M V, Reuven Peri Kay, Clinard N, et a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for an Indian Utility[J].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1995,10(1): 452-456.

收稿日期:2008-07-14; 修回日期:2008-08-12

作者简介:

王海燕(198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系

统防雷技术研究;E-mail: wanghaiyan09@https://www.360docs.net/doc/5817242950.html,

曾 江(1972-),男, 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电能质量、配网自动化;

刘 刚(196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过电压及其防护、输变电外

绝缘特性。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中文摘要:配网自动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电力企业中与配电系统有关的全部功能数据流和控制。从而保证对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减少运行费用的观点来看,配网自动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配电主站层、配电子站层、配电终端层。其系统内部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系统的作用大致分为九个方面:配网SCADA;对10kV馈线的快速故障诊断、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功能;无功/电压控制,配网潮流分析计算;网络拓扑分析及最优开关程序(网络重构);负荷控制与管理;远方抄表、电量电价分析、自动计费和管理的研究;GIS/AM/FM的联网、应用与开发;DMS与EMS的联网及数据共享;DMS与MIS的联网及数据共享。 日本语摘要:配網は大きな复雑なのは自动化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トの高い総合的な电力企业の中で、すべて配电システムに関するデータ流制御機能を備えている。ユーザーさんの供給を保証し、品质、サービス向上を减らす運行料金の観点からは、さらに網の自动化の全体の画一的。配网自动化システムを采用し配电主站构造になって、ファクトライズド?パワー?アーキテクチャ支援が立って、配电层、配電子機器だったという。そのシステム内部はハードウエアシステムやソフトウエアシステム。そのシステムの作用は大きく分けて九方面です。 前言 配电自动化系统,亦称配电管理系统(DMS)或配电自动化/需求方管理系统(DA/DSM),是包括110/10kV变电所的10kV馈线,开闭所、二次配电站和用户

在内的配电系统的整体数字自动化与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来完成对配电同一用户(尤其是城市电网—用户)的集中监视、优化运行控制与管理,达到高可靠性、高质量的供电,降低供电成本和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将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力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综合,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的智能化监测、保护和控制。 正文 1、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一般情况分为三层:配电主站层、配

电力配网自动化方案

电力配网自动化方案 一、 项目背景: 电力局拟对辖区内的配电网络进行自动化改造,并对其进行远程监控。要求远程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必须符合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行业终端监控管理系统与终端接口规范》。我公司经过分析以及与移动公司的沟通,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二、 移动数据通信方案的优化——WMMP平台解决方案 1、 传统通讯方案 传统方案只提供无线通信通道,存在以下问题: ? 无法准确判断通信,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 客户无法获知终端实时状态,缺少移动通信相关的管理手段 ? 针对不同规格的终端,客户须进行较大量的二次开发 ? 终端出现故障后,无法准确判断故障点:设备/网络/客户应用中心 ? 移动网络对于客户不透明,无法获知终端相关信息:终端ID与IP的对应关系、终端侧的网络状况、终端当前的配置信息等

2、优化的方案:WMMP平台 针对传统移动通信方案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提升业务服务质量,保障集团客户业务数据的可靠传输,中国移动专门建设通信管理平台,开发相关的管理协议,规范移动通信终端,对大客户业务进行有效保障: ? 对终端及无线传输通道进行监控和管理 ? 实现大客户对终端的远程管理和维护的需求 ? 终端规格统一,二次开发工作简单 ? 终端出现故障后,终端上报故障代码,移动公司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处理以下是行业终端监控管理系统结构图: 采用该种移动数据通信方案后,远程数据通信业务的网络数据拓扑如下:

采用这样的方案后,集团客户在进行移动数据业务时,可以获得如下的功能优化:● 远程参数配置 ? 终端初次上电通过统一的APN接入平台,通过服务器的鉴权后,取得用户定制的参数 ? 用户通过管理服务器开放的Web界面,实时远程修改终端配置 ● 在线状态监控 ? 显示终端在线信息,并提供详细统计报表 ● 故障报警 ? 终端与用户应用平台建立GPRS连接失败,可以通过短信通道上报故障告警信息● 终端远程激活 ? 用户通过管理服务器开放的Web界面,对指定某个或某类不在线终端进行激活,建立与企业应用系统的连接 ● 远程维护服务支撑 ? 支撑平台发现故障终端,并将相关信息告知终端生产厂商

中国配电网现状和配网自动化发展趋势

中国配电网现状和配网自动化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配电自动化在电力市场及城网 建设改造中被广泛应用。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对提 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加快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过去我国电力业经常会发 生轻供、重发与不管用现象,自动化的应用水平太低及配电设备严重落后。随着 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配电网的自动化的发展得到重视,对如何去提高配电网自动 化的水平是目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就我国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着重探讨一下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现状;发展 1我国配电网自动化进展 (1)在配电自动化的关键设备上,以前大多数主要是依赖进口购进,现在逐步已转向使用国产设备,并且FTU已有了本国的入网许可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价 格比上,对各供电部门来说是比较有利的。(2)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上,以前是 单一的配电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加上配电自动化,而现在使用的是具有DA、地 理信息系统(GIS)及配电管理系统(DMS)等相对比较完整的实时配电自动化以 及供电企业管理系统,(3)通信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目前,配电网通信已有 了光纤、无线、专用电缆及载波等多种通信途径,不过主通信线路还是更倾向于 使用光纤,在配电网中基于GPRS与CDMA的无线通信以及10kV配电线载波通信 的应用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关注。(4)在全网配电自动化上,逐渐实现由以前的 通过重合器时序整定配合方式到目前的通过馈线自动化终端(FTU)方式来对故 障进行检测,通过通信技术来对故障进行隔离及对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不过, 重合器的功能在变电站10kV出口及分之线上进行应用,能起到消除瞬时故障作用,这是仍然有意义的。(5)GIS则是以前通过孤独静态设备管理系统逐渐转向 动态实时的GIS、这是将SCADA和地理信息有机地联合起来。 2我国配电网经济运行现状 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人口众多、资源相 对短缺是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 战略方针。“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节约用电 又是节能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电力工业是重要的能源生产、输送和分配部门又是耗能大户。电力作为一种 优质二次能源,不仅方便使用且清洁环保,被广泛应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多领域。根据相关资料估算:从发电到供电再到用电的过程中,广义电力系统中的各 种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电动机等)的电能损耗之和约为发电 量的28%~33%,由图1可知电网各部分电能损失率。国家发改委公布:某年全 国发电量41413亿kWh,平均标煤耗335g/kWh,线损率6.5%。由此可计算 出电网供电线损电量约2691.9亿kWh,有11595亿~13666亿kWh电能损耗在 广义电力系统中,这相当于消耗约4.58亿吨标准燃煤,可见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节能潜力之大。10kV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距离用户最近的环节,电能损耗也相当大,故开展10kV配电网经济运行的研究对电力系统节能降损有着重要而积极的 作用。 电网经济运行技术是建立在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和供电质量良好的基础上,以电力线路和设备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或监测得到的它们在各种运行参数、工

配网自动化技术导则

配网自动化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网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配网自动化规划、设计、建设、改造、测试、验收和运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1配网自动化 以一次配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和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管理。 3.1.2配电自动化系统 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联等功能,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子站、配电终端盒通信通道等部分组成。 3.1.3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 主要实现配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础功能,以及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为配网调度和配电生产服务,简称配电主站。 3.1.4配电自动化子站 为优化系统结构层次、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便于配电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信息汇集和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根据需要,配电子站也可以实现区域配电网故障处理功能,简称配电子站。 3.1.5配电自动化终端 安装在配电网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完成数据采集、控制和通信等功能,主要包括馈线终端、站所终端、配变终端等,简称配电终端。 3.1.6馈线自动化 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配电网故障,进行故障定位、隔离,以及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 3.1.7信息交互 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服务共享 3.1.8信息交换总线 遵循IEC61968标准,基于消息机制的中间件平台,支持安全跨区信息传输和服务。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一遥,遥信 二遥,遥信、遥测 三遥,遥信、遥测、遥控 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 GIS:地理信息系统 PMS:生产管理系统 FA:馈线自动化 DTU:站所终端 FTU:馈线终端 TTU:配电终端 4总则

配网自动化建设探讨

配网自动化建设探讨 摘要:就近几年现代供电企业关注的热点:实现配网自动化的意义、系统基本构成以及主要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目的意义;结构功能 1、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配网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范围是中、低压电网及深入到其中的高压电网,分界点在高压/中压变压器的高压侧,但不包括高压侧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配网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安全可靠供电、分配好负荷、管理好电压/无功、提供高质量的电能等。配网自动化的运行功能是实现控制和监视配网网设备。其中包括:电网的控制功能、电网运行监控功能、故障管理功能、运行统计及报表功能。 配网自动化通常由安装于城网调度中心的主计算机系统(简称主站)、安装于配网变电站的变电站远程工作站(简称远程站)、安装于线路上的自动开关、控制自动开关及台变附近的控制终端(子站)及安装于各用户上的负荷控制终端几个部分组成。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含:变电站自动化;馈电线自动化;负荷管理以及控制;用户抄表计费自动化;配网的地理信息管理。 2、变电站站内自动化 由安装于变电站内的一台远程工作站及一套用于配网通信和数据采集的配网监控设备来实现。它完成变电站内部各项设备数据的采集和监控(SCADA)功能,将采集到的数据处理后的信息传送给城网控制中心的主站,将城网调度中心下发的数据和操作命令传递给子站,去完成其对应的操作任务。 变电站站内自动化系统功能有:数据采集处理、转发功能,控制开关操作,事件告警,记录,报表的制作打印,电网接线图的显示,对时功能。 3、馈线自动化 馈电线路自动化是配网系统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馈电线路自动化是指变电站馈线电路开关以后,用户表计以前,馈电线路网络上的各种测量控制装置,它是通过控制计算机、杆上遥控开关,远距离终端(子站)以及可靠的通讯系统来实现的,用以监视馈电线路运行工况。当馈电线路故障引起停电时,尽快判断、隔离故障区域,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是配网自动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站内馈线开关的数据采集及监控由站内RTU完成。线路上各环网开关、负荷开关、开关站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由安装在各自设备上的远方终端(FTU)来完成。 4、配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的定义: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和信息可归纳为以下两类:地理数据,包括地图以及其它地理信息;电力设备以及供电服务和用户信息。 电力设备信息主要有:配网馈线、地下电缆、变压器、变电站开关、闸刀、熔断器等设备情况,包括这些设备的编号、技术数据、检修记录、实时运行工况和数据。 5、用电抄表计费自动化 由营业所对大用户进行用电量检测,即远方自动抄表,它对节约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强负荷管理都很有好处,对用户实现日常的定期抄表和异常情况下的任意时刻的抄表。 随着以光纤为主的通信技术和电子式电力计量表计自动化子站为主的电子技术向配网领域的渗透,巡回自动抄表和计费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该功能主要由装设在营业所的主站、装设在变电所的变电所站、装在柱子上的子站以及装在用户侧的末端装置和电子式电力计量表计和连接这些设备的信号传输通道构成。 6、配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的定义: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和信息可归纳为以下两类:地理数据,包括地图以及其它地理信息;电力设备以及供电服务和用户信息。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现状及前景分析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目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用电量以及农业生产用 电量急剧增加,此外,对于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这些现象表明,现 代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远胜于从前。用电需求量的增加致使电力系统配电任务 加大,同时也给相关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自动化控制下的电力系统电网具有较 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且经济效益好,所以电力系统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自动化技 术的应用研究,不断进行改善与创新,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优良的条件。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现状;前景 1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原则 1.1适应性 首先,需要和城乡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虽然我国现今的经济状况得 到明显好转,但就实际来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农村经济发 展程度不高。设置自动化的配电网,应该和我国实际的国情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 进行结合,从而对配电网自动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提高供电可 靠性以及满足客户需求入手,将有效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需要 和配电网的发展情况相适应。最后,需要和定时限保护相适应。将定时限保护装 置与电流、时间阶梯保持重合,促使上下级保护装置更加协调全面。 1.2利用电流控制式的原则 在配电网中,重合断路器执行最多的操作就是合分操作,当出现瞬时性故障 的时候,就会出现自动重合,进而造成配电网的开关操作过于频繁,导致设备可 靠性发生降低,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自动开关上有设置合闸,合闸的作用是 延时时间。当故障发生时,配电网中的线路并联组数较多,这时要想合闸完成就 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合闸完成的时间要比故障判断的时间长得多,因而影响供 电连续性。另外,自动开关中一般不会设置计数,只可对一次合闸进行利用,之 后再进行判别动作。相比较来说,电流控制式中涉及的使用设备则不存在这些问题,且在进行电压控制的时候,所使用到的方式更为便捷。 2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2.1节点全网漫游技术 一般情况下,全网中的任何节点都存在与其他节点通信的可能性。在配电网 自动化系统中,各个节点都与所在馈线中的一个管理节点相对应,并进行通信工作。在通信过程中,会出现节点丢失的情况,这个时候节点和相应的管理节点之 间的通信是不能正常进行的,这时网络会对节点进行自动检索。相应的,该节点 的搜索该由管理节点来执行,系统变为中继。但是,如若改为中继后管理节点仍 无法检测到这个节点,那么系统会进行漫游申请,将情况汇报并反映给馈线子网,由其联络节点来执行。通信管理节点(侧变电站的)收到系统的漫游申请后,重 新注册漫游的新节点。最后,相关变电站接收配调中心发送的注册信息,实现节 点的全网漫游。 2.2自动设置中继技术 在设计软件时,除了能实现一般结点的功能之外,为了实现网络中节点间信 息的有效接收和转发功能,还要在NDLC中继节点设置相应的功能模块。设计中,为了使网络中的信号传输过程存在真实性,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这样不仅可 以降低信息的传输频率,还可以使信息变小,从而大大降低通信网络上的压力。 自动设置中继技术的使用,可实现整个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从而解决通信距离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817242950.html,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作者:刘志新赵长敬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10期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的两网改造结束以后,配电网的布局得到了优化,但要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还必须全面实现高水平的配网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就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需要结合电网改造在配电网中实现配电自动化,以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为广大电力用户不间断的提供优质电能。 [关键词]:建设必要性自动化研究配网故障 中图分类号:B0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0- 0295–01 1、新时期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面临的问题 (1)具有电能质量监测评价的功能。电力市场环境下对电能质量的广泛关注迫使配电公司建立有效的电能质量监测手段。但如果专门建立一套监测系统将花费很大的一次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势必加大供电企业的成本。因此,理想的办法是把电能质量监测作为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一项功能,开发出考虑电能质量监测的配电SCADA系统和相应的分析软件来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做到共用信息通道、共用数据库系统等,从而实现对电能质量的经济有效的实时在线监测和分析处理。供电公司可以通过所监测到的信息检验其电能质量的状况和决定应该采取的措施。 (2)必须对部分高级应用分析软件加以改进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并且真正实用化。负荷预测:市场环境下由于峰谷电价、分时电价及实时电价的推行,尤其是在实行需求侧竞价后,负荷的随机性增大,增加了负荷预测难度,负荷预测软件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无功优化与电压调整:传统的无功优化是在满足电压约束的条件下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无功优化及电压调整涉及到用户供电的质量问题,而不同的供电质量应该有不同配电电价,因此优化的目标将以收益最大为目标。故障恢复与网络重构: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故障恢复及网络重构目标也转变为收益最大。 (3)提高和加强信息系统集成化及应用功能综合化的力度。为降低供电成本,必须打破以往各单项自动化工程相互独立、功能重叠的弊端,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对其功能进行重组与综合。实现SCADA系统与CIS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融合现有的CIS系统、线损管理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及生产MIS系统,实现一体化的配电管理系统。 2 、用户自动化应面对的问题

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2021版)

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2021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20

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 (2021版) 1、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1)配网自动化的基本问题: 尽管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工作目前已进入试点实施阶段,但对于配电自动化的认识仍然众说纷纭,下面仅对配网自动化的概念、目标、范围阐述本文的观点: a.概念:配电网自动化首先表现为一种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它在在线(实时)状态下,能够监控、协调、管理配电网各环节设备与整个配电网优化运行。 b.目标: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和提高运行管理效率(经济运行)。 c.范围:以10kV干线馈线自动化为主,覆盖了400V低压配电

台区自动化,延伸到用户集中抄表系统。 (2)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配网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整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包含了四个主要环节:供电网络、远动系统、通信系统、主站网络。目前存在的误区之一:过分强调自动化及软件功能,忽略电网的根本需求。 (3)实施配网自动化的技术原则: a.可靠性原则: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实现高度可靠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可靠的电源点(双电源进线、备自投、变电所自动化)。②具有可靠的配电网网架(规划、布局、线路)。③具有可靠的设备(一次智能化开关、二次户外FTU、TTU)。④具有可靠的通信系统(通信介质、设备)。⑤具有可靠的主站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 b.分散性原则:①由于配电网的地域分布性特点,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希望功能分散、危险分散,采用具有智能的一次设备(如重合器),故障就地解决。对于县级规模的配电网,复杂性并不高,提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人们在利用电力从事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过程中,对于电力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日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有助于电力系统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提升,同时还可以降低电损,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文章从笔者实际工作出发,论述了我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现状并就如何优化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标签: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现状;对策 1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现状分析 1.1 功能设计单一。以往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进行功能设计时,通常是依靠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但是从相关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大部分的供电故障以及其他相关问题都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配电网自身运行的故障往往并不是停电事故产生的原因。所以,过去的设计观念单单是将增强电网供电可靠性作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设计的思路,这样就导致电网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过于单一。 1.2 设备盲目求新。某些供电企业在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所需各种设备的选择上往往存在盲目性,他们并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到购置回来的设备与旧设备的兼容性,盲目购置各种新型设备,因此导致新设备和旧设备出现冲突的问题,旧设备无法与新设备匹配运行,优化工作没有及时开展,从而导致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工作效率低下。 1.3 结构设计失衡。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结构设计阶段,很多供电企业经常会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做到从全局出发,常常造成主站和控制端的不匹配,各个电力设备之间产生矛盾,导致供电通道容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还有一部分供电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老化的配电网中运用自动化技术,导致电网结构失衡。 2 加强配电网自动化的措施 2.1 做好通信系统建设。一般而言,配电网的结构相对来说较为复杂而且具有很广的覆盖性,不同终端所形成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根据电网运行的实际状况来选择最佳的通信方式。通常在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内,其电力设备一般处于比较差的环境中运行,所以在对通信方式和通信设备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设备未来是否便于维护保养。当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所采用的通信方法一般有电话线、双绞线以及光纤等。光钎通信是稳定性和可靠性最高的,同时传输的内容也最多,但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是最高的,施工开展起来也相对复杂;通信电缆刚好相反,通信电缆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但缺点是线路损耗比较严重。因此在对通信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来选择最佳的方

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

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 发表时间:2017-10-26T12:41:49.0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作者:陈育峰[导读] 研究者对我国目前城市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根据现有的技术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指导。 (广东电网中山供电局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配点网络成为了支撑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之一,此时去探究城市电网的运行现状及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就成了具有前瞻性的话题。根据对我国目前城市电网运行现状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对我国目前城市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根据现有的技术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城市配电系统;安全性;可靠性 电力系统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城市的电网系统无法与现代化发展同步,那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甚至会被时代发展所淘汰。随着社会生活经济的深入发展,全市电力系统的要求逐渐提高,只有为城市电力系统提供超高的技术和钢尺量的供电设备才能够实现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发展。通过对目前全市电网系统的观察,可以明显的发现目前小中型的城市,在电力系统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若是不能给予这些问题充分的重视,那么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极有可能给城市的发展拖后腿。所以研究者根据对目前城市配网自动化系技术的探究,结合目前解决配电自动化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构建出更加适合目前城市发展的配电方式,希望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提供坚定的电力保障。 一、概述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 (一)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简介 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为城市配电网络提供技术支撑的你要基础设施,其中涵盖了电缆分配是负荷开关、小区配电室、开闭站和用户分界开关等。目前的城市电力系统中,由于每个小区有着不同的基础设施,所以,每个公司所采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也有着不一样的实施方案。但是每一个方案中都希望通过站内直流系统通信和保护管理机的有效连接来保证区域内通信的正常运行,由此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支撑。 (二)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功能 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涵盖内容广泛,因此该系统也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安全管理。报表生成与打印、信息处理、数据采集、事件顺序记录、画面编辑与显示等。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调度主站就相当于人脑,处在整个系统的核心位置,对整个系统起到一个支配、控制与监视的作用。因此对于调度主站的分析,就能够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对网络电力系统的有效监管来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良好。 在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往往采用双机热备用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与可靠。落实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其中的服务器就可以通过数据的切换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双机热备用系统能够保障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突发事件能够有着及时的防备。与此同时,权限管理功能的健全也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着重强调的功能,权限管理功能的运行也是为了更好的在遭遇突发事件之后,能够保证系统自身能够平稳的运行。配网自动化系统也能够通过WEB服务器,来获取更多的功能,如报表事项查询、静态数据、实时数据、曲线、图形等。 二、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目前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电力系统成了各个行业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在某些行业领域,对电力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因此城市配电自动化技术也成为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对我国现存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观察,可以明显的发现,各大城市的电网自动化技术无法达到统一的水准,并且各个区域之间的电网系统也很难实现互相的信息共享,问题也要舍得更多的电网系统资源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了浪费的现象。与此同时,也限制了我国城市电力系统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目前的电网系统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各界对电力的需求 三、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可靠性 随着配电技术的深入发展,自动化已经逐渐形成了集成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且逐渐在影响着全是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发展。观察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现状,目前的自动化系统大多采取分层集结策略。在分成集结策略上通长江电力系统分为四个层次,通过四个层次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各自职能的履行,来为社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高质的电力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全是对电力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只有不断的满足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对电力的要求,才能够真正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原有的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要不断更新原有的自动化技术来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力效率和质量的要求。城市的正常运行对电力系统有着较高的需求,电力系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社会各界提供更稳定的电力系统技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定在了数字化变电站和数字化电网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的城市电网自动化系统已经开始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数字化的方向必然成为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今后的数字化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中,不仅能够实现将各种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而且还能够形成信息共享和数据集成。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方向的城市电力系统能够在技术的深入发展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高效、高质的配电,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烨;顾晓峰;李景;配网自动化实施及常见问题分析[J];机电信息;2011年24期. [2]罗奕湘;关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及结构应用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0年08期. [3]张宇;城区公司配网自动化的建设与应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作者简介 陈育峰(1983-07),男,汉族,籍贯:广东台山,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电网调度。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曹光亮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曹光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与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带动着人们 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相关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先进 科技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的应用,以此来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电力系统的运转进行 保障,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进而推动我国电力企业与相关行业的 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配网运维;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1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经过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发现,所谓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利用现代 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相互结合,确保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离线与在线不同 情况下都可以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化的监管,对配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安 全性与可靠性等进行最有力的保护。同时,加强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行过程 中的应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强化配电网输送电能过程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 配电网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2配网系统的特点 动态监督、实时控制以及离线管理电网是配网系统的主要工作,能够最大程 度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配网系统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供电配网、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配网运行的环境比较复杂,使用了一定的年 限后,供电配网的故障几率会不断增加,且电力用户对电的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 越高。因此,负责配网系统的专业人员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运维技术,必须重视 优化配网运维管理内容,并以配网系统的安全运行为基础,保证稳定、高效、可 靠完成电能输送。安全性、开放性是以配网自动化技术为基础的配网运维的特点。首先,将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配网运维,能够充分利用网内数据资源,管理人 员应以此为参考,及时发现配网系统中的故障并加以解决,保证配网的安全性。 其次,随着电子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持续进步,配网 系统之间可以分享信息、互联互通,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通信,有利于提高 配网的适应能力。 3配网运维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3.1 电压问题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大量的电 力资源进行支持,这就需要相关的电力企业加强自身生产效率的提高,不过由于 企业内部的设备大多陈旧,无法充分高效运转,极易导致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压问 题的出现,因此,对电网运行的质量与效率造成了一定影响,进而对相关企业的 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3.2 闪络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电网系统在进行输送电能的过程中会在外界架设大量的输电 线路与相关的电力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大多是直接暴露在外界自然环境中的,由 此就增加了设备绝缘部位以及设备外层产生积污的现象,而这些积污在与一定的

配网自动化及其通信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配网自动化及其通信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8-11-13T17:02:52.1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作者:黄嘉豪 [导读] 摘要:配网自动化能够大幅度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为电网的运行安全提供保证,优化用户用电质量,加快配电网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建设进程。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配网自动化能够大幅度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为电网的运行安全提供保证,优化用户用电质量,加快配电网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建设进程。在配网自动化建设日益完善、智能电网工程有效推进以及通信技术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之下,怎样进行安全、可靠且投资回报效率高的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已发展为国家电网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就配网自动化及其通信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明确它们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EPON技术;国内外研究 1配网自动化研究现状 配网自动化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与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历程相结合,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受到的关注十分广泛。现阶段,配网自动化系统已在日本、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变电站自动化、馈线分段开关测控以及远程抄表等系统进行集成的配电网管理系统得以形成,功能共有140多种。在国外,配网自动化经历了由各种单项自动化林立,号称为“多岛自动化”的配电系统,向开放式、一体化以及集成化的综合自动化方向转变的发展历程,现已具备很大的发展规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非常可观,在优化配电网运行,提高其运行可靠性与效率,完善供电质量、减轻劳动强度、发挥现有设备能力、减小停电面积以及缩短停电时间等诸多方面均有体现。目前,国外正在加大力度研究配电自动化专家系统与配电网仿真培训系统,同时给予较多的关注于通过优化负荷分配来降低损耗、通过管理变压器负荷尽可能地利用变压器容量并减少系统有功损耗、按即时电价管理用户负荷等。 国内关于配网自动化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晚了20年。在以往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力工业一直存在重发电、轻供电、不管用电的问题,致使配电网网架较为薄弱,从整体层面进行的规划比较欠缺,很多线路都是树状网结构,主干线的截面不大,且以架空线为主,供电半径(特别是农网的供电半径)很大。此种供电模式存在着损耗大、电能质量差的弊端,配电网多以单电源为主,线路分段并不多,一旦有故障发生,会出现大面积的停电问题,加之配电设备大多陈旧且不具备遥控功能,配电网运行监控力度不够,信息搜集量小,没有足够高的故障处理水平,供电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近年来,在我国施行大规模城乡电网改造的背景下,配网自动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很多科研单位进行了配网系统自动化集成技术、应用软件以及一二次设备的研发,柱上真空开关、重合器、馈线开关远程终端、变压器检测终端单元、开闭所、远程监测终端、配网地理信息系统、负荷监控系统、配网管理信息计算机网络、智能电表与远方抄表计算机系统、各种数据传输设备得以问世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地方供电企业开始了层次与规模各不相同的试点工作,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供电企业的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劳动生产力以及现代化管理水平,在为我国配网自动化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2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作为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重要的信息传输方式,通信系统的规划设计乃至运行直接以配网系统的发展情况为支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终末端部分,其拓扑结构与业务特征复杂且多变,会受到配电当地用户情况的限制。从整体层面来看,配电网终端节点数量多,通信节点之间的分布并不集中,单个节点的数据通信量不大,施工环境非常复杂。分析国内外配电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无论是哪一种技术都有其优势与劣势,在具体的应用中应结合不同的需求进行科学的选择。 国外在选择配网自动化技术之时各有其侧重点。欧美应用较多的技术是光纤与无线通信技术,日本由于大多数无线频段被通信运营商与无线电台占用,而对电线载波通信技术予以采用;韩国正在由租赁公网转变为构建通信专网,力求在无线与光缆的媒介作用下,向码分多址、中继无线系统方式集中。 我国电力通信主干网络现已实现光纤的大范围全面覆盖,完成了稳定与可靠的业务承载网络的搭建,自动化运行、监控与管理方式得以实现。输电网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光纤通信技术予以使用,在其强大的自愈能力支持下,系统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国内很多城区已在66kV及以上的变电站之间完成了光纤覆盖任务,变电站到主站的信息传输得以实现。光纤通信技术可靠性与实时性特征突出,可有效满足配电数据传输的指标要求,在骨干通信网中的应用很广泛。在一些情况下,光纤通信技术会基于地区与经济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发挥作用,这时可用无线通信对其进行补充,此种方式较多应用于配电数据采集系统中。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在光缆铺设难度大的地域应用比较广泛。然而,从整体层面来看,我国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仍存在较多的不足:(1)配网自动化系统定位准确性欠佳,难以充分体现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2)配网通信系统虽然有较广的覆盖面,但可靠性并不高;(3)现有技术方案与应用系统难以科学配置与监控配网系统;(4)现有管理规程不能对工程实施以及系统维护工作的要求予以满足;(5)现有通信设备无法完全对配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的建设原则予以遵循。 3EPON技术及其在配网自动化中应用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新兴并逐渐成熟的技术,EPON技术在国家电网公司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正得到逐步的应用与推广,它具有点对多点、抗多点失效、天然吻合一次线路配电线缆铺设、组网方式灵活、业务质量高、升级扩容性佳等优势,能够实现分布式以太网功能,已成为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建设的首选。郑毅(2013)以EPON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为基础,与海盐县供电局配电网通信系统接入需求相结合,研究了一种基于EPON技术的配电网通信系统,重点对技术特征、系统设计以及适用方案进行了分析,现此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海盐县供电局。Cai Kaiyuan等(1991)设计了一种以EPON为基础的电力配电网通信方案,对配电网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配电网架构提出了差异化的EPON通信模式;为了对配电自动化等配电网业务系统的应用需要予以满足,Cai Kaiyuan等(1993)与配电网网架结构特征相结合,对配电通信网依存电力骨干通信网的情况进行了研究。Bai Huifeng(2012)提出了以主动故障报警为基础的预保护方案,允许提前实施预保护操作,该方案能够对智能配电网中10G-EPON系统方案的误报问题予以解决。Nima等(2014)通过融合EPON技术与无线网络技术,完成了对坚强智能电网的差异性监测,能够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最大化监测效益。国家电力公司安全运行与发输电部(1999)对智能电网中EPON网络的生存性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比较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指出手拉手的组网方式有最高的生存性。 综上可知,以自身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基础,在智能电网提供的发展契机下,EPON技术将会在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得到不

配网自动化建设总体方案设计

配网自动化建设总体方案设计 发表时间:2016-11-18T17:47:41.98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刘春刘卓 [导读] 【摘要】为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控”,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等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与服务水平,特开展配网自动化总体方案设计。针对配网自动化主站、终端、通讯网及一次设备提出建设原则、建设方案,并据此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 国网辽阳供电公司辽宁省 111000 【摘要】为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控”,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等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与服务水平,特开展配网自动化总体方案设计。针对配网自动化主站、终端、通讯网及一次设备提出建设原则、建设方案,并据此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方案设计 1建设目标 1.1整体建设目标 根据地区配电网及配电自动化建设实际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本次方案提出2017-2020年建设目标如下:2017城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50%;2018年城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城农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65%;2020年整体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 1.2配电线路自动化改造目标 对于新建配电线路和开关等设备,结合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同步实施配电自动化建设。对于电缆线路中新安装的开关站、环网箱等配电设备,按照“三遥”标准同步配置终端设备;对于架空线路,根据线路所处区域的终端和通信建设模式,选择“三遥”或“二遥”终端设备,确保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 对于既有配电线路,根据供电区域、目标网架和供电可靠性的差异,匹配不同的终端和通信建设模式开展建设改造。电缆线路:选择B、C类区域电缆线路开关站、联络环网箱及关键分段点环网箱进行“三遥”改造,其余点采用标准型“二遥”设备;架空线路:B、C类配电自动化改造,以新增“三遥”或“二遥”开关为主,原有开关原则可不拆除,用于实现架空线路多分段。 1.3主站建设目标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新建配电主站,适应地县一体化的配电自动化全覆盖建设需要,支撑配电网调控运行、生产运维管理、状态检修、缺陷及隐患分析等业务开展,并为配电网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建设中型主站,可接10-50万点。 2.技术方案 2.1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方案 配电主站从应用分布上主要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实时监控、安全接入区公网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大区信息共享与发布等3个部分,配电主站硬件可支持异地部署。 2.2配电终端建设改造方案 2.2.1一次设备改造基本原则 (1)环网箱 1)柜内开关设备选用有较好运行经验的断路器、负荷开关,采用气体绝缘方式,真空或SF6灭弧方式,应具备通用性、互换性,少维护或免维护。 2)环网箱柜内开关设备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不宜小于20kA,短时耐受时间不少于4S。 3)电缆线路用10千伏环网箱:采用气体绝缘,进线柜采用负荷开关柜,额定电流630A;馈线柜采用断路器柜,额定电流630A。不宜超过六单元。 4)断路器和负荷开关配三相CT,操作机构应采用电动储能弹簧机构,实现自动控制要求。 (2)柱上开关 1)10千伏柱上断路器额定电流63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25kA,气体绝缘,真空或SF6灭弧,永磁或弹簧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内置于封闭气箱内。 2)建设配电自动化的区域,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应内置三相CT,PT内外置均可,采用电动操作机构。 2.2.2设备改造方案 (1)环网箱一次设备改造方案 根据配电自动化改造需要,进行整体更换为进线负荷开关、出线断路器式环网箱,并配备电动操作机构及CT、PT。 (2)柱上开关改造方案 根据配电自动化改造需要,分段开关、联络开关更换为柱上负荷开关,电动操作,配CT、PT;分支开关更换为柱上断路器,电动操作,配CT、PT。 2.2.3配电自动化终端建设的设计原则 推进自动化覆盖与实用化建设,采用配电终端与光纤、无线公网的通信方式,逐年实现对各供电分公司所属范围10千伏线路配电自动化覆盖率的提高。每一个配电终端(故障指示器除外)均应实现同期线损管理要求,具备双向计量功能。 2.3通信系统建设与应用方案 2.3.1通信接入网建设原则 (1)配电通信网以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为基本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成熟通信资源,差异化采用无线公网、光纤、载波等通信方式。“二遥”终端以无线公网通信方式为主,并应选用兼容2G/3G/4G数据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模块;具备光纤敷设条件的站所终端可建设光纤通道。 (2)配电通信网所采用的光缆应与配电网一次网架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或预留相应位置和管道,满足配电自动化中、长期建设和业务发展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