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征人类学理论的突破与创新_评瞿明安等著_象征人类学理论_张桔

中国象征人类学理论的突破与创新_评瞿明安等著_象征人类学理论_张桔
中国象征人类学理论的突破与创新_评瞿明安等著_象征人类学理论_张桔

中国象征人类学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评瞿明安等著《象征人类学理论》

张桔

象征人类学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西方人类学领域一种举足轻重的理论思潮,通过研究象征符号以及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象征意义之间的紧密联系,把人类学的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继结构主义之后又一影响深远的人类学理论。

中国的象征人类学研究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众多学者不断的辛勤努力下,已经崭露头角,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经验教训,如对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缺乏系统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国象征人类学的发展在借鉴和运用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同时,仍需突围,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象征人类学理论体系和学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象征人类学的研究,但遗憾的是,未能有一部既融合西方象征人类学的理论精华,又适用于中国象征人类学研究特色的理论著作。而今,喜闻瞿明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象征人类学理论》专著问世,笔者亦有幸拜读。本书的面世成为首部中国象征人类学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必将成为致力于从事象征人类学的学者的入门之作,避免研究者在该领域少走弯路、少入误区,能够更清晰、全面、系统地掌握该领域的理论体系、发展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跨学科研究视角突破了既往的研究格局与范式,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研究广度与深度

综观人类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者不难发现象征人类学逐渐成为“文化”解释的另外一个标签,其理论和思想不乏在许多著作中体现,但是仔细研究,似乎提到象征人类学,无外乎以特纳和格尔茨为代表的经典人物,以及由此衍生的关注“文化精神”的格尔茨学派和关注“社会”整合和符号意义的特纳学派[1]621-623。因此,在进行象征人类学研究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了象征人类学的理论渊源以及其他学科对象征人类学形成过程的作用和影响,研究理论不免单一,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

而《象征人类学理论》一书正是站在系统的、历史的和跨学科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上来认识象征人类学,使得中国象征人类学的研究突破了既往的研究格局与范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本书对与象征符号研究相关的符号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书中高屋建瓴地指出:“象征人类学既是文化人类学诸多理论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同时又与符号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文艺学、修辞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许多重要的象征人类学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直接影响。”由此深入分析了“如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概念以及弗洛伊德的梦象征理论对特纳仪式象征理论的影响,韦伯的社会行为理论以及赖尔有关眨眼睛的体态行为对格尔茨文化解释理论的影响等等。”建立了象征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相关重要学派的理论联系与基础,如:“如皮尔斯的符号分类原则,巴尔特的符号观念,艾

柯的文化符号论;黑格尔的象征型艺术,卡西尔人是符号动物的理论,里克尔有关恶的象征理论;荣格的原始意象观念;波德里亚的象征交换理论,布迪厄的象征资本等等。”[2]43由此认为象征人类学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符号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中都有专门研究符号与象征的学者,他们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论学说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对象征人类学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此外,还关注到在宗教学、文艺学、修辞学等学科中也有不少学者开展过有关符号与象征的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如宗教学中的圣经解释学,文艺学中的象征主义、修辞学中的隐喻理论等等[2]80,这些学科都是在进行象征人类学研究值得关注的学科领域。因此,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也是中国象征人类学领域的首次尝试与拓展,融合不同学科,不同理论流派中的象征研究与方法,开阔了研究者的研究思路,能够找到相关的象征人类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形成学科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如果在象征人类学的研究中轻易将这些学科中的象征理论割裂开,研究必将是片面且缺乏深度的。因此,本书对于象征人类学的理论渊源的解读与分析,使得象征人类学的理论研究具有了思想上的厚度与深度,也必将使后来的学习者获益匪浅。

二、研究者叹为观止的治学态度与别具一格的学术洞察力

本书第一次将象征的研究放在文化人类学其他理论中进行考察与分析,使象征人类学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象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中一个异军突起的重要理论学派,正如有的学者提出:(象征人类学)的一些关键行动者,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崭露头角,提出了一些富有侵略性的观点,试图强化他们的导师以及前辈的理论范式[1]622。伴随着一系列著名的象征人类学家的经典著作问世,如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行为》,利奇《文化与交流》,格尔茨《文化的解释》、《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续集》等,由此也引发了以博厄斯为代表的美国历史学派《原始艺术》,涂尔干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派《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结构主义学派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结构人类学》等关于象征人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探讨与争论[3]386。因此,对于研究发端于文化人类学的不同学派之间对于象征的研究,多角度多侧面来考察分析象征人类学,也是本书系统和全局观的最好体现。

本书对文化人类学其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所涉及的关于“象征”的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考察后发现,除了象征人类学家主要研究象征符号以外,其他理论学派的文化人类学家在论述各自的理论学说时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象征符号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意义,并形成了与此相关的诸多重要研究成果,并选择了相关重要学派分章节进行分析阐释,如古典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美国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英国功能学派,新进化论学派和结构主义学派等,并开创性地指出:“文化人类学其他理论学派的绝大多数代表人物都对象征符号有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象征人类学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81

瞿明安教授是一位在中国文化人类学领域颇有建树和极具影响力的学者,在进行象征人类学理论的研究时,他仍然体现出细致入微而严谨的治学态度。瞿教授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原始文化》深入分析与细心统计后,提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结论:“(《原始文化》)一书中直接提到“象征”这个概念的地方就有73处,而且其表述方式之多非常令人吃惊,按照使用程度的数量多少来排列,分别是‘象征’、‘象征性’、‘象征意义’、‘象征物’、‘象征手法’、‘象征手段’、‘象征动作’、‘象征方式’、‘象征形象’、‘象征目的’、‘象征主义’、‘象征程度’等等。可以说,泰勒在该书中使用‘象征’一词的频率几乎可以同他本人经常用来表述人类早期文化进化程度的‘蒙昧’一词等量齐观。”[2]81因此,进一步得出:“从象征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泰勒可以说是文化人类学其他理论学派所有非象征人类学家中提到‘象征’这个概念最多的学者”这一开拓性的结论,提醒后来的研究者在进行象征人类学研究的同时,不能忽视泰勒象征理论的影响。

此外,其他学派在不同程度上也对象征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弗雷泽的交感巫术,韦斯特马克的婚礼象征;史密斯的血液、黄金和动物象征;博厄斯的原始艺术象征,萨丕尔的象征二分法;涂尔干的圣俗二元论和图腾象征,莫斯的社会象征起源思想,列维·布留尔的互渗律,赫尔兹的右手优先象征理论;马林诺夫斯基的库拉咒语象征,拉德克利夫·布朗的仪式和神话象征;怀特的象征分界理论;以及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巫术、图腾和面具象征等等。这一部分的研究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充满了独到见解与新颖的学术观点,开阔了读者的学术视野与思路。

三、首次全面系统阐释象征人类学概念与理论学说

由于象征是一个多学科关注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甚至同一学科不同的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象征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作出相应的解释。本书对“象征”概念和基本特征的界定,充分体现出了学术的包容与接纳。本书详细研究了从18世纪以来,符号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对于象征的解释,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当象征人类学占据重要的学术地位之时,象征的定义是怎样的,以及国内学者对象征的研究与理解。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了象征作为人类文化的信息传递方式所包含的各种构成要素及连接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要环节,首次对象征的概念、构成要素、思维方式和基本特征等理论问题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分析。同时,别具一格地提出象征具有“群体性、主体性、多重性、时空性和传承性”的基本特征,打破了对象征理论认识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国家的区域局限,高度凝练与阐释了象征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差异与共性。

在象征人类学研究史上,象征人类学的理论学派、代表性人物与学术著作是研究象征人类学学者最为耳熟能详的,本书开篇用大量笔墨对象征人类学理论的学术渊源与思想脉络进行铺垫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评述了象征人类学各个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论学说与研究方法,对象征人类学的理论学说与方法的分析更加清晰,理解得更为透彻。通过对特纳的仪式象征理论,利奇的新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道格拉斯的污染观与自然象征,格尔茨的文化解释理论和深描方法,科恩的政治象征,尼达姆的象征分类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象征人类学的新发展,推动了象征人类学理论的实践与发展。

本书在对以上著名象征人类学家的理论方法进行充分肯定的同时,还不断进行学术上的反思,辩证地来看这些经典象征人类学家的理论贡献与局限。例如,本书关注到了一些学者对于有关特纳仪式象征理论中涉及到的结构关系,特纳往往把这样的结构关系描述成完全实用主义的,缺少考虑象征论的作用。又如,在宗教与仪式方面,特纳忽视了世俗社会生活的非正式的和地方性的方面,既未重视对宗教与政权之间密切关系的解释,又忽略了宗教机构自身的思想和结构上的森严等级制度的本质的分析,以致没有认识到宗教象征主义的思想实质。再者,用格尔茨的解释人类学分析中国村落的仪式与象征,往往容易忽视中国文化对于分析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

此外,本书系统梳理与总结了中国学者对象征人类学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探究象征的定义、结构、特征、来源、思维方式、分类原则等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些学者对于中国民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对中国象征文化理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但由于这些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尚未跳出民族学与民俗学的学科局限,多数理论观点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尤其是还未形成中国象征

人类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因此

,《象征人类学理论》的面世,既是对中国象征人类学理论研究的全面的、系统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象征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的一次抛砖引玉。

四、开创了中国象征人类学发展的新局面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开创了中国象征人类学发展的新局面,指明了未来中国象征人类学的发展趋势,即运用西方象征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一些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象征人类学实证研究,并将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和总结,提出

·

171·学者与成果评介

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观点,以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本书介绍了目前在中国已经开展和正在进行的研究,其一,是以专题研究为主,也是中国象征人类学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成果最多的研究,这一类研究成果分别涉及服饰、饮食、吉祥物、钟铃、枕顶绣、祭祀、汉画像、吉祥图案等文化象征符号的诸多方面。其二,以个案研究为主,这一类的研究成果虽然没有专题研究丰富,但是这些成果大多是在长期田野调查基础上形成的,为象征人类学提供了丰富的个案和宝贵的田野资料。其三,是以中国象征文化为基础开展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研究,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像《中国象征文化》这一填补空白的创新之作。因此,这一类研究对中国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的象征意义,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等这些特定的象征符号和象征意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是象征人类学理论方法本土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象征人类学理论的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是由于相关研究良莠不齐,尚未形成体系,大多以采用西方象征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来对中国民族文化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成果,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所开展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象征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成果则少之又少,真正在象征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方面提出真知灼见的学者则更是凤毛麟角。

本书客观指出,目前中国的象征人类学研究不仅缺乏直接有关象征符号理论构建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部分中国学者借鉴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方法来开展中国民族文化象征符号的实证研究成果,也显现出理论分析不足的缺陷。也就是说,目前中国象征人类学研究的理论框架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这已成了目前中国象征人类学研究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如何真正实现象征人类学的中国化,产生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将是学者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和责任,本书也为未来如何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人类学研究提出了重要的方向。如作者指出,儒家文化是建立在礼学基础之上的一种理论体系,其本身的研究对象与西方象征人类学所关注的仪式象征、宗教象征以及整个文化象征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因此,要实现象征人类学理论方法的本土化或中国化,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从多维的角度开展儒家礼学的象征人类学研究,在广泛吸收中国传统理论和西方象征人类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并提出新的理论假设,以开创中国象征人类学理论研究的新局面。此外,还应关注中国文化中与儒家文化并存的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研究,探讨中国历史上并存的儒释道三大文化的象征符号等等,这些都为未来进行象征人类学研究打开了研究者的思路和视野,也提醒研究者不要忽视中国文化本身储存的巨大的文化资料和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庄孔韶.人类学经典导读[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瞿明安.象征人类学理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瞿明安.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M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作者系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讲师)

〔责任编辑:李妍〕·271·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第4期(总第118期)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王铭铭 在中国研究中,长期存在规范社会科学范式与中国文化独特范式之争。鉴于这一争论 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本文对在中国社会研究范式建构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诸种社会人类学理论逐一加以评介,并论述了中国学(汉学)社会科学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论与解释问题。 作者王铭铭,1962年生,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近年来,汉学界 出现了大量有关“范式”(paradig m )的讨论。这些讨论针对的是传统汉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汉学研究是否存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2)作为区域性研究类别的汉学与一般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探讨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那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本质上讲,社会人类学综合了两种探讨,即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知识的探讨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探讨。在这一社会人文学科中,一部分学者专攻中国社会研究,他们被称为“汉学人类学者”(sinolog ical anthro polo gists)。汉学人类学者一直面临如何使其在中国社会中发现的地方性事实与一般社会-文化理论形成对话的问题,向来十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鉴于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回答汉学研究的上述 参见W illiam Row e,1990,“T he public spher e in mo der n China ”,M oder n China ,16∶3∶ 16—19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鼓励教会、学者、探险家致力 于中国的研究,组成不同的“东方学”研究团体,使中国成为西欧学界的研究对象,于是产生了中国学。最早的中国学就是注重汉语研究的“汉学”。后来,它扩大成了一门关注一切中国事物如地理、风物、语言、哲学、社会、军事等等的区域研究学科。

文化人类学A卷答案

文化人类学A卷答案 一、选择题 BACBC 二、名词解释 1、涂尔干: 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主要致力于研究古代宗教和人类学的问题,他认为宗教不是要给人们一种对于物质世界的描述,而是服务于社会。图腾是民族的标志、旗帜,图腾原则就是民族本身。人们崇拜图腾实际上是崇拜他们所属的那个团体,图腾是团体的象征,犹如国旗之于近代国家。 2、图腾: 图腾(totem)一词最早见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英国商人、人类学家龙格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中,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3、文化圈: 文化圈是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描述文化分布的概念之一。它涉及的地域范围比文化区和文化区域更为广泛。文化圈概念最早由弗罗贝纽斯提出,但是对其做系统理论与论述的是德国民族学家格雷布纳尔。他在1911年出版的《民族学方法论》一书中使用文化圈概念作为研究民族学的方法论。他认为,文化圈是一个空间范围,在这个空间内分布着一些彼此相关的文化丛或文化群。从地理空间角度看,文化丛就是文化圈。 4、部落: 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它分为血缘部落和地缘部落两个阶段。 四、简答题 1、田野工作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本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概括起来如下: 一、社会性和多元性; 二、文化性和生活性; 三、历史性和现实性; 四、实践性和探索性; 五、艰苦性和变化性。 2、文化传播理论与进化论的观点是对立的,他们发对进化论,强调文化传播在文化发展

中国文化的英语介绍.

Chinese Dragon Dragon totem worship in China has been around for the last 8,000 years. The ancients in China considered the dragon (or loong) a fetish that combines animals including the fish, snake, horse and ox with cloud, thunder, lightning and other natural celestial phenomena. The Chinese dragon was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ulticultural fusion proc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the Chinese, the dragon signifies innovation and cohesion. 对龙图腾他的崇拜在中国大约已绵延了八千多年。中国龙是古人将鱼、蛇、马、牛等动物与云雾、雷电等自然天象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中国龙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过程同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振奋腾飞、开拓变化的寓意和团结凝聚的精神。Dumplings Dumplings are on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favorite traditional dishes. According to an ancient Chinese legend, dumplings were first made by the medical saint---Zhang Zhongjing. There are three steps involved in making dumplings: 1) make dumpling wrappers out of dumpling flour; 2) prepare the dumpling stuffing; 3) make dumplings and boil them. With thin and elastic dough skin, fresh and tender stuffing, delicious taste, and unique shapes, dumplings are worth eating hundreds of times. There’s an old saying that claims, “Nothing could be more delicious than dumpling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other holidays, or when treating relatives and friends, Chinese people like to follow the auspicious custom of eating dumplings. To Chinese people who show high reverence for family love, having dumplings at the moment the old year is replaced by the new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bidding farewell to the old and ushering in the new year. 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相传为古代医圣张仲景发明。饺子的制作是包括:1)擀皮、2)备馅、3)包馅水煮三个步骤。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中国人接亲待客、逢年过节都有包饺子吃的习俗,寓意吉利。对崇尚亲情的中国人来说,“更岁交子”吃饺子,更是欢度除夕、辞旧迎新必不可少的内容。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in and collateral channels”theory in TCM, the purpose of acupuncture is to dredge the channel and regulate qi and blood, so as to keep the body’s yin and yang balanced and achiev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l organs. It featur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at “internal diseases are to be treated with external therapy”. The main therapy of acupuncture involves using needles to pierce certain acupoints of the patient’s body, or adopting moxibustion to stimulate the patient’s acupoints so as to stimulate the channels and relieve pain.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acupuncture has been handed down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and has now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Nowadays, acupuncture, along with Chinese food, kung fu (otherwise known as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internationally hailed as one of the “four new national treasures.”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医的经络理论,针灸疗法主要是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来达到阴阳归于平衡,使脏腑趋于调和之目的。其特点是“内病外治”。主要疗法是用针刺入病人身体的一定穴位,或用艾火的温热刺激烧灼病人的穴位,以达到刺激经络。治疗病痛的目的。针灸以其独特的优势,流传至今并传播到了世界,与中餐、功夫、中药一起被海外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国粹”。 Chinese Kung Fu Chinese kung fu, or Chinese martial arts, carrie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abundance. It is a

文化人类学期末考试试题

文化人类学 ----------------------------------------------------------------------------------------------------------------------- 一、单选题(共10分) 1、文化唯物论的代表人物哈里斯的代表作是() A《文化唯物论》B 《原始文化》C 《洁净与危险》 D 《忧郁的热带》 2、《江村经济》的作者是() A 林耀华 B 费孝通 C 瞿同祖 D 吴文藻 3、基诺族属于() A 平等社会 B 阶层社会 C 阶级社会 D 开放的阶级体制 4、马埃男子社团属于() A 年龄社团 B 性别社团 C 区域社团 D 民族社团 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是() A 韦伯 B 涂尔干 C 斯旺森 D 马克思 6、“男耕女织”表达的是一种() A 年龄分工 B 性别分工 C 地域分工 D 阶层分工 7、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这是()的观点 A 韦伯 B 涂尔干 C 斯旺森 D 马克思 8、《癫狂与文明》的作者是() A 德里达 B 福柯 C 涂尔干 D 米德 9、年龄和性别分工() A 存在于狩猎社会 B 存在于采集社会 C 存在于工业社会D存在于一切社会 10、对“神圣”与“凡俗”的区分出自() A 布朗 B 涂尔干 C 马克思 D 韦伯 二、多选题(共20分) 1、狩猎与采集社会的一般特点() A小规模的社会群体B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分工C没有恒久稳定的领导者 D食物共享 2、下面关于形式主义流派说法正确的是() A以研究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为自己的基础 B以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作为自己的方法论指导 C形式主义流派是经济人类学中历时最久的、影响最大和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派。 D主张从社会、生态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互动、交换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经济问题。

中国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 一、人类学(Anthyopological)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1、人(man)——生物人organism、文化人cultrate[k?lt??'rɑ:ti]、社会人 2、文化——人所创造的文化(Culture)包括物质文化(包括受人活动影响的生态环境)、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3、广义具象——包括体质人类学(人体学)、考古学(史前学)、语言学、文化(社会)人类学 狭义具象——包括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4、各国的本土特征不同:(英美)(欧洲) 狭义具象: 北美:文化人类学 英国:社会人类学 欧洲:民族学 因此,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只是各国的称呼不同,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一样的。即: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人体学 史前学==史前考古学 中国——先后受到欧洲和北美的影响,学科名称和术语使用一直没能统一。各种划分出入较大。 1)学科分类上:一度将人类学划归生物学。1992年,人类学被划为民族学下,成为其七个二级学科之一。后经修订,人类学又被划归社会学之下,成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其中一些独立学科被打散在不同一级学科之下。不同称呼但内容相同的学科被划分在不同学科之下。如:民族学仍然为一级学科文化人类学放在民族学的括住内。 2)误解也比较多。如:民族学被等同为“民族研究”、少数民族研究。汉人社会研究则被拉入社会学之中。 3)公众形象与认知度非常低。 中国长期把人类学等同于“古人类学”。古人类学主要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个印象与我们中国50年来知识谱系的规定有关。人类学还给外界一种接近于“ 考古学”的形象。似乎只是对古物或原始的东西感兴趣,有一种好古主义的心态。这恐怕来自以前中国人类学的“南派”(蔡元培),他们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中研院为中心,做古语言、古文化、古民族研究。考古学家张光直在哈佛大学担任过人类学系主任,因而考古成了中国人类学的一种公众形象。人类学的第三种形象可能是“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研究”,这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学科依据。人类学的这三种形象,不能说是公众对于人类学的歪曲。可对行内人来说,我们所做的,与人们印象中的,还是有所不同。 对人类学的认知也比较低,不仅不被公众认知,也不为大学、学者认知。 4)学科内部缺乏共同学术语言和价值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大家公认的基本阅读书目,缺少共同关注的概念体系。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原因。学科命名实际上也是一种秩序构建。人类学被介绍进中国就形成了当时中国的学科秩序。以民族学(欧洲大陆)、文化人类学(美国)或社会人类学(英国)的名称进入中国的人类学,形成了不同学术特点的南派与北派。新中国建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人文研究 一、填表题 请填写以下人类学体系表格空白部分 二、填空题 1.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文化撰写的文本 形式就是。 2.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和。它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加深人 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3.1958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从而 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进化论代表人物泰勒著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1870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基础上,出版了 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又在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全面的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大致分了、、三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

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 1.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文化相对论B.文化中心论 C.种族主义D.文化普同论 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 梁”。 A.人类学B.社会学 C.民族学D.考古学 3.体质人类学包括(多选) A.人体形态学社会生物学B.生物进化论古人类学 C.考古人类学 四、名词解释 1.文化 2.进化学派 3.传播论 4.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 5.社会决定论 6.历史特殊论 7.濡化 8.文化模式、国民性 9.功能论& 新功能论 10.社会冲突论 11.普同论、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文化比较

五、简答与问答 1.人类学学科在广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支。 2.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 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几大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 5.文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叙述文化人类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 7.费孝通、林耀华等人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方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 8.试从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说明中国人类学的本土特点。 9.是论述人类学与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0.思考学习人类学有什么作用或者意义。 11.说明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及其前提条件 12.如何认识整体性的文化研究 13.如何认识文化相对主义 14.阐述你所知道的人类学的认识论主题 第二章田野民族志与人类学研究(3课时) 一、填空题 1.在其他社会科学家看来,人类学中的质性研究主要在于探讨文化现象、形成 民族志、和研究的学术传统。 2.在一书中已经提出了田野工作的具 体方法,并认为通过这些方法和一定程序有望获得可靠而有效的民族志资料。 3.从事田野民族志研究的人类学家的选题一般有两种选择,即: 和。

中国文化英文介绍

Confucius named Qiu styled Zhongni, a great thinker and educator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Confucius instructed more than 3000 disciples and some were from poor families. Confucius gradually changed the tradition that only nobilities had the right to receive education. In his later years , Confucius compiled many literary works of ancient times, including The Book of Songs ,The Book of Documents, and The Books of Changes. His saying and behaviors were compiled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by his disciples. His ideology has been absorbed and carried composing the essential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deology. It was also spread into the border regions and areas building up a circle of Confucianism. UNESCO labeled him one of the “Ten Culture Celebrities”.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史人。孔子一共教授了三千多个学生,其中不乏贫困家庭的孩子,改变了只有贵族子女才有资格上学的传统。孔子晚年还编订上古书籍,《诗经》《尚书》《周易》等。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们收集在《论语》中,他的思想也被后人吸收和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逐渐传播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影响范围很广的儒家文化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将孔子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Beijing Opera Beijing Opera is the most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opera in China with a history of almost 200 years. In development Beijing Opera has formed a number of fictitious props. For instance a pedal means a boat. Without any physical props involved , an actor may perform going upstairs or downstairs opening or closing a door by mere gestures. Though exaggerated those actions would give audience an impression with graceful movements. There are four main roles sheng dan jing and chou. A sheng or dan has the eyebrows painted and eyes circled. A jing and chou have their facial makeup ,for example, a red face depicts the loyalty and bravery and a white face symbolizes treachery and guile. 京剧 京剧是中国流行的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京剧形成了一套虚拟表演动作,如一条桨就可以代表一只船。不需要任何的道具,演员就能表现出上楼、下楼,开门、关门等动作,虽然经赤了夸张但这些动作能给观众既真实又优美的感觉。京剧演员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生和旦的化痕迹要描眉、吊眉、画眼圈,净丑面部需要化妆,比如,红脸表示忠诚勇猛,白脸表示奸险。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石建华 学号:2008241068 中国人类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介进来,至今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了。20世纪5年代之后我国出现的人类学研究机构中不少是从已有的社会学或者民族学研究机构中析分出来,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92年原北京大学社会学所改名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快改变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在费孝通等老一辈人类学学者的推动下,从90年代后期开始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先后独自或者与国内的厦门大学等其他几所高校的人类学研究机构联合,连续举办了五届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有力地推进了人类学的发展。 虽然90年代之后,随着80年代留学西方国家的新一代社会学年轻学者的陆续学成归国,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开始重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特别是SPSS、统计软件包)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但是与此同时,“运用西方人类学方法和其他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本土培养的年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他们似乎更能熟练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范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认识,部分学者不满足于单纯的理论学术研究,他们试图利用“人类学的知识、概念和策略来解决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性的问题”,

借以提高人类社会的福祉,这样就出现了应用人类学。而此时,人们也发现人类学在处理某些社会问题上有其独到的策略和方法,人类学家因之享有“解决麻烦的能手”的声誉。况且现在的人类学家也普遍意识到,人类学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可是以往的人类学所关注的只是小型的非西方社区,因此有必要重构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把整个人类社会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与此同时,其他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都发现人类学学科研究所具有的独特视角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些学科自身所意识不到的问题。人类学因之而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 遗憾的是,在中国目前的人类学界,真正从事“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学者还很少。这在客观上又限制了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个文化非常多元的社会,中国正在经历的急剧的现代化社会变迁为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研究场景。针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于社会学的事实,人类学应该主动积极地融入对社会主流的变迁趋势的研究,以扩大其学科影响力。由于人类学惯于应用定性研究方法来研究小规模的社区,而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的乡土社会和现代的城市社会相互并存的典型二元结构社会,事实证明,要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使用定性研究方式更为合适。实际上,人类学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不仅为农村社会学者,而且也被其他学科比如农村政治学者、历史人类学者所广泛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中国人类学者就完全停留在自己学科的领地里,陶醉于本学科的

复旦考研文化人类学真题2008-2016

文化人类学(2008年) 科目:文化人类学总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5分): 濡化(enculturation) 涵化(acculturation) 结构性暴力(structural violence) <<努尔人>> (The Nuer) 萨皮尔 - 沃尔夫假设 (Sapir-Whorf hypothesis) 泰勒(E. B. Tyler) 二、简答题(任选四题,每题10分): 1) 举例说明互惠(reciprocity) 关系的三种形式。 2) 简述人类学视野中文化的几个基本特征。 3) 以本尼迪克特 (Benedict) 的 <<菊与刀>>为例,谈谈你对人类学田野研究中伦理问题的看法。 4) 简述亲族(kinship)研究对于人类学学科的重要性。 5) 什么是特定语境中的“代码转换”(code-switching)? 田野工作者为何要关注这一现象? 6) 简述文化相对主义对于人类学田野研究的意义。 三、论述题(共二题,每题20分): A 请在下列二题中任选一题: 1) 以你对人类学学科的理解,阐述文化人类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研究的意义。可适当引用人类学理论和民族志(ethnography) 经典案例加以说明。 2) 在人类学家眼中,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是否比大学教授的“文化程度”要低?为什么?可适当引用人类学理论和民族志( ethnography) 经典案例加以说明。 B 请在下列二题中任选一题: 1) 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比,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有无独特之处?如有,请说明有那些独特之处?可适当引用人类学理论和民族志( ethnography) 经典案例加以说明。

中国文化的象征-英语作文

Five Famous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martial arts Chinese martial arts are a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martial arts include a number of areas: self-defense (fighting), health (medical), heart repair (philosophy). Combined, the three Chinese martial arts are. This is simply fighting with other big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and therefore can be said that unique. Chinese martial arts has over time become a formal branch of study in the performing arts by the Chinese. It is the most popular national sport in the country of China, and is practiced by people of all ages. It's emphasis has shifted from combat to performance, and it is practiced for its method of achieving heath, self-defense skills, mental discipline, recreational pursuit and competition. Chinese martial arts is characterized by it dynamic and fluid motions along with its Arial kicks and rolling techniques. Chinese martial arts is the Chinese word for all the styles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These arts can be Tai Chi, Shaolin Boxing, Wing Chun, and many other martial styles. Tea Tea is the nation's national drink. It first appears in Shennong period, now has become fashionable in the world's three major non-alcoholic drinks (tea, coffee and cocoa), and will be the king of the beverage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ir drinking of tea, place much significance on the act of "savoring." "Savoring tea" is not only a way to discern good tea from mediocre tea, but also how people take delight in their reverie and in tea-drinking itself. Snatching a bit of leisure from a busy schedule, making a kettle of strong tea, securing a serene space, and serving and drinking tea by yourself can help banish fatigue and frustration, improve your thinking ability and inspire you with enthusiasm. You may also imbibe it slowly in small sips to appreciate the subtle allure of tea-drinking, until your spirits soar up and up into a sublime aesthetic realm. Buildings, gardens, ornaments and tea sets are the elements that form the ambience for savoring tea. A tranquil, refreshing, comfortable and neat locale is certainly desirable for drinking tea. China is the birthplace of tea, known as "tea of the motherland." Tea is the pride of the Chinese nation!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was buil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hich lasted up to more than 2,000 year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more than 10,000,000 m 5. Today, we referred to the Great Wall, referr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Great Wall. It west China's Gansu Province, Jiayuguan in the western East, Northeast China Liaoning Province of the Yalu River, while 6,350,000 meters long as it is a powerful dragon through steep mountains and the more cross-desert grasslands through ups and downs in the top of mountain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Yellow Sea and Bohai all times and in all who have visited the Great Wall were all amazed that it's Bang Bo Momentum of the grand scale and difficulty of the project is a rare treasure of the Great Wall is an extraordinary artistic heritage symbolizes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world forever indestructible strength and the will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proud of is the pride of humanity as a whole.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黄泽 =提要>我国的人类学与民俗学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渗透,并在异文化、本文化的学术取向上有所交叉。民俗学以人类学为背景学科,人类学亦借鉴民俗学方法、材料与调查手段以把握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研究主体透视人类学的民俗学取向,并从学术史的视角描述两个相关学科的互动过程:渗透、交叉、融合。 =关键词>人类学民俗学渊源互动 =作者>黄泽,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昆明,650091 =中图分类号>C9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1)01-0017-06 人类学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三十年代后获得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民俗学自二十年代后,以歌谣运动肇始,应和着/五四0新文化运动,也在北京、广州、浙江等地传播。分析中国人类学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研究主体及其论著,其研究对象、方法、关注重点及研究兴趣体现出兼顾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旨趣。而民俗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人类学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两个学科平行发展,但可看到两条时而交错、时而分离的轨迹。 一、中国人类学研究主体兼顾民俗学的传统 11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的内外视野、前后视野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类学,亟需从学术史的角度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这就需要内外视野与前后视野相结合。何谓内外视野?内即学科理论建设,涉及对象、性质、结构、方法等。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构建规范的学理、术语及共同话语,这是立身之本。外即本学科与他学科的关系,与社会历史环境、人文传统的关系。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不能不因应社会发展、时代背景的需求,并在各个阶段有所转化、调适。人类学本土化的命题,就揭示了内外视野结合关系。从内视野来看,对象的本土性及中国多元文化、族群众多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来自西方的人类学理论框架、命题面临重构、转述而予以适应对象的变通。从外视野来看,研究中国、建设中国的社会使命感,中国作为几千年封建文明国家的悠久积淀和人文传统,研究本土文化业已成型的既有理念和分析范式也会对人类学研究主体产生或隐或显的影响。 何谓前后视野?前即前瞻学科发展,探索前沿问题、学科方向、新领域、边缘学科动态、国外最新成果等。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类及其群体文化普同性的学科,建立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是必要且可能的(当然必然存在国家、学派特色),与人类学本土化是相反相成的。后视野则强调回顾学术史,尤其是通过学科的确立,机构、人员建置、变动的分析,进而探求学术思想史。学术史研究应从机构、人员等表层深入到学术思想、思潮的层面,这是学术史的核心。学术思想史则需从学术思潮,代表性流派、学者,代表性论著,有价值的观点等方面着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具有学科本土化的意识,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术大众化、经世致用、重视民间文化成为人类学民俗学的社会思想背景,民俗学家普遍具有通过歌谣运动反封建礼教、面向民间文化的旨趣,

语言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

语言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 【摘要】语言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在人类学的学科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的语言人类学经历了田野工作、比较分析、理论概括几个阶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语言人类学的发展有其广阔的基础,加强语言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同时对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语言文化族群相互尊重以及和谐对话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言人类学;文化;学科建设 一、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发展 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人类学与语言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但由于世界各国的学科渊源不尽相同,语言人类学的学科界定以及学科归属不尽相同。在前苏联所体现的欧洲大陆体系中,人类学主要指体质人类学,它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构成关系密切但又相互平行的学科。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体系中,语言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考古人类学等一起构成人类学的学科体系。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语言人类学是人类学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个学科,有时也可当作人类语言学。不管是人类语言学还是语言人类学,都涉及到“传统的历史比较、亲属关系构拟,到‘认知语言学’(cognitiveanthropology)、‘说话民族志’(ethnographyofspeaking)、语用学和语言规划”。 ①语言人类学旨在通过语言的研究或借助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达到深化认识人类文化的目的,同时也使不同的语言族群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 语言人类学的学科渊源可以追溯至西方的“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的思想。18世纪末,德国学者海德尔(G.Herder,1744-1803)指出语言与民族之间存在着同一关系。他认为,一种民族的语言就是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他的语言。语言学家冯堡特(WilhelmvonHumboldt,1767-1835)进一步发展了海德尔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全部灵魂的总和,语言是按照精神的规律发展的。“语言的所有最为纤细的根茎生长在民族精神力量之中,民族精神力量对语言的影响越恰当,语言的发展也就越合乎规律,越丰富多彩。”②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有比较完善的和比较不完善的,但是“即使是最野蛮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受到谴责或轻视,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创造语言能力的表现。”海德尔和冯堡特都认为民族的语言是特殊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世界观和语言才能的体现。”③在这些观点中,语言作为“中间地位”的看法已基本式微,而语言作为特殊的民族文化,语言等同于民族精神这些思想,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这就是语言的文化性质;语言的文化价值主要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都会把自己的各种文化放在用语言作为标识的贮聚库里,通过语言可以来透视民族的文化以及民族的心理素质。 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是真正把人类学与语言学结合起来研究的第一人。为了回答语言对于人类学、民族学和史前史能否有所阐述,索绪尔从语言与种族、民族统一体、语言古生物学、语言的类型和社会集团的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索氏树立了从语言的角度来探索人类历史上文化现象的典范,为以后语言与民族,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开了先河。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索氏通过“回顾法(retrospectivemethod)”进行语言重建的方法为人类学开展史前史的研究提供了借鉴。20世纪初期,索绪尔的追随者即社会心理语言学派代表人物梅耶和房德里耶斯(J.Vendryes)也比较注重语言与民族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学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nowski1884-1942)早年从事人类学研究,出版大量的人类学著作,为功能学派的开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他晚年却转向语言学研究。马氏的学科转向加强了人类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强化了语言研究对于了解和揭示人类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文化人类学-谈中国文化类型中的民族性格

谈中国文化类型中的民族性格 ——读林语堂《中国人》有感政院思政0903 邹龙0120919630307 文化模式是一个民族文化或一种文化的各个文化特质丛(内容)相互联系整合成为协调一致的系统(整体)的结构状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来为世人所称道。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于其构筑了一个以人为中心,融自然、人文和科学为一体的文化模式,中国文化模式是一个综合、整体、系统地发展过程。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中国人具备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猾、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的性格特点。属于东亚文化区的中国文化,对中国的国民性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第一、在个人性格表现上,中国人的“个人”在整个社会所采取的态度是把自己看作全体的一小点。对整个环境的存在是采取协调、和谐的态度;个人在社会中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整个群体的存在。《中国人》中写到: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首先应该是通情达理的人。他通常富有庸常的见解,喜欢随和与克制,痛恨抽象理论与逻辑极端,庸见为所有普通人所具有。这是典型的‘中庸之道’,其无所不包,淡化了所有的理论,摧毁了所有的宗教信仰。其作用在生活与知识的各个方面都会体现出来。 第二、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人的行为颇受他人看法的影响。中国人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而“父子伦”模

型的扩大并经过儿童教养的过程,使得中国人具有较强的服从权威的性格。《中国人》中写到:中国的家庭制度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责任,相互调整的必要,自制、谦恭,明确的义务感,对父母感恩图报和对师长谦逊尊敬。这种家庭制度维系着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三、在对宇宙或自然的态度上,中国人表现的是“乐天知命”的观念;《中国人》中这样写到:中国人在低劣的环境中生活着居然颇感快乐和满足。即使像陕西那样闹着饥荒的省份,这咱自足精神也盐分普遍。从这点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知足常乐。在维持自然与人的和谐上,“天人和一”的观念是中国人宇宙观的最高境界;在时间观念上,中国人则一向采取延续性的想法。 林语堂先生的《中国人》中无进不透出对中国国民性的思考,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在林先生看来无疑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是需要改进的。我们应该从中国文化的语言、物质特质、美术、神话与科学知识、宗教习惯、家庭与社会体制、财产、政府及战争来综合选择,继承精华,去其糟粕。正如英格尔斯所言: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国民心理和行为向现代化转变,‘一旦现代性深入到大多数国民的性格中去时,现代的态度、舆论、行为就会变成一种巨大的内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