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一章教案(2015版)

思修第一章教案(2015版)
思修第一章教案(2015版)

思修第一章教案(2015版)

导读: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将理想的实现落实为自我完善的具体过程,并能正确地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特征和关系及其在个体人生价值中的地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涵;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请思考】有人把大学四年生活概括为“大一迷惘,大二彷徨,大三心慌,大四奔忙。”在你们的大学生活中,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现象?

【点评】一般来讲,在小学的时候你们的理想是上中学,到了中学,你们的理想就是一心想考上大学。由于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再苦再累也能忍受。然而,对于不少同学来说,大学梦的实现就意味着理想和目标的失落。有些同学一旦进了大学就好比船到码头车到站,感到天空似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面对这样的自由竟然不知如何度日,于是整天浑浑噩噩;还有一些同学不明白自己未来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被世俗社会的价值要求和目标浸润着,既感到无奈又不去思考自己究竟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高考这一所谓的“人生理想和志向”实现后,未来的路如何走?生命之舟将驶向何方?新的目标是什么?在哪儿?他们感到迷惘、困惑。

如果我让你向前走十米,或是向后走十米,你非常容易完成任务,因为目标很明确。可是假如我只是让你走、不停地走,你就会有一种焦虑的心情,你就会走得头晕。那是因为你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应该去哪。因此同学们要及早懂得确立人生目标,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懂得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引导。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由于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所以,这方面的精神真空将导致青年大学生人格素质的片面性。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杀人被判处死刑,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他还说“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这是马家爵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感悟。没有理想的,也许并不只是马加爵一个人。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比较多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开始有所动摇,对于我国能否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等等问题表示出一种担忧和怀疑。出现了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模糊的令人堪忧的倾向。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多元化甚至迷失的现象,价值观越来越功利化。

有一首打油诗,内容说的是关于猪的理想:“天上纷纷掉饲料,一天到晚睡大觉,天下人人都爱猪,所有屠夫都死掉。”这对猪来说,可真是一个完美的境界。这当然不是说猪真的会有什么理想,而是讽刺那些无所事事的懒汉。人和动物不同,人是有理想的,人生在世,既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更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富于理想,可以说是人和一般动物本质区别之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美好的归宿。

【思考】

1、你的理想是什么?

2、你怎样规划你的大学生活?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创造生活、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人的价值意识的最高形态,表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因此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二)理想的特征

1、现实可能性:理想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贺麟先生说过,“离开现实而言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离开理想而言现实,现实就会成盲目的命运和冷酷无情的力量??事实上有许多人埋没在现实之中,为现实所束缚,作现实的奴隶,更有许多人,沉溺于幻想中,不认识现实,极力逃避现实。”因此,理想的形成,不仅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情感,而且需要人

们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2、超前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而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事实与应当、“是怎样”与“应怎样”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将来如何如何??”。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同时,与现实相比,理想是更为美好的。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而与理想相比,现实则显露出其缺陷。正因如此,理想对人们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吸引着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不断地改造现实,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3、具体历史性(差异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理想进行各种调整。理想的差异性,或者说理想的多样性,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亲亲尊尊,依礼而行的差序社会。封建士大夫向往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劳动人民向往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小农生活理想。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则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其次,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的理想进行各种调整。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个人理想也许是做一个歌唱家,到了青年时期其理想则可能变成了做一个文学家,成年以后,其理想又可能会变成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想,这些都是正常的。

4、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三)理想的本质:客观必然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理想: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

空想:脱离实际,违背客观,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

幻想:(1)不切实际的空想。(2)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目前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幻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有些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些则是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

人生理想是一种主观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人的主动性、目的性的追求和行为特征表明:作为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应有理想。把安乐和快乐作为生活的目的和理想,这不过是猪栏里的理想。(爱因斯坦)

(四)理想的类型

1、从时间角度看,可分为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

近期理想:较短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

长远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

2、从理想的主体划分,人生理想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个人理想:指个体的人对自己未来种种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即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所制定的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下的决心。

个人理想包括——

生活理想: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即人的理想生活。生活理想并不就是对生活条件的期盼,更重要的是人们期望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设问:福彩中奖,人们的不同态度?表明其理想生活方式就是追求不劳而获,安逸平庸,饱食终日)。所以,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的向往追求。人都向往生活美好,但美好的标准却很不相同。有的人向往奢侈的生活,淫逸的生活(有条件时表现为放纵,无条件时就会刺激人走向罪恶,如偷、抢)而有的人却崇尚俭朴,即使生活富裕也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如很多富裕的港商)从我国古代道德传统来看,对待生活的态度一贯倡导“勤劳为本,俭以养德”,将劳动、勤俭、节约视为美德。这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安于贫穷,而是追求一种健康有为的生活方式。

职业理想: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生活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旅程中最长、最丰富的一段。如果25岁就业,60岁退休,职业生活就长达35年,几乎占人生命的一半。更宽一些说,就业前的学习生活,退休后的休闲生活,也都与职业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人生的理想追求、成败得失大部分都体现在职业生活当中。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由于各种职业客观上存在差异(条件的优劣、施展聪明才智范围的大小、获得利益的多少)这就必然会使人们产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设计和追求。人们对同一种职业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选择同一种职业的也可能怀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同样的职业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其实,都是受到人们的职业理想的影响和制约。

道德理想:指人们向往的理想人格、做人的楷模和标准,是人们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其实,道德理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二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的道德品质,人们往往把这种道德上的完善典型称之为理想人格。所以,用简单的话说,道德理想就是要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什么样的人,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的问题。理想+人生观=人生的精神动力。引导人们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境界、选择道德行为,从而成长为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五)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是核心,它规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寓于个人理想之中,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

二、信念的涵义和特征

1、信念的涵义: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或想法;在本质上,信念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信”是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信念强调的不只是认识的正确性,还有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因此,信念以认识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三者缺一不可。

〔小故事〕:

在一次追捕行动中,有一位年轻的警察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3个月后,当他从医院里出来时,完全变了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成为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鉴于他的功绩,纽约市政府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授予他许多勋章和锦旗。一位记者采访他,问道:“你以后将如何面对所遭受到的厄运呢?”这位警察说:“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从那以后,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欧洲。

许多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了,那个年轻的警察在抓捕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为英雄,许多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称赞他是最勇敢、最坚强的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之后不久,他却在卧室里割腕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关于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让我活下来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信念可以成为持久的人生动力?

2、信念的主要特征:

第一,信念具有复合性。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复合体或统一体。一个人的信念首先是在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认识和经验,可以是直接有关他所相信的对象的认识和经验,也可能只是与他所相信的对象有间接的关系。而且,这些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同时,信念又不是单纯的认识现象,它还与人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需要人的情感上的认同。特别是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另外,信念和意志也不能分开。人的信念不是仅仅藏于内心深处的东西,它最终是通过他的行为和实践意志表现出来的。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会更为坚强。

第二,信念具有稳定性。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人的信念的形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是在人的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人生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而且,如前所述,一个人的信念不仅基于他长期的认识和经验因素,而且受制于其稳定的情感认同,并与他的生命意志和人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个人的信念形成以后,不会因为某个个别事件就发生改变。斯大林曾说过,手帕都不是轻易更换的,更何况人的信念呢!当然,信念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经过时间和现实变迁的考验,一个人的信念会变得更为合理和坚定。

【教学案例】本世纪初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

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厦,原子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最小单位——宇宙之砖。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个理论。然而,科学上的一系列发现,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里夫妇的发现。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这些新的发现,用原子论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的,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彷徨、苦闷之中,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走了集体自杀的道路。

第三,信念具有执着性。具有坚定信念的人,对信念所要求的事业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能够产生饱满的热情,能够在行动上持之以恒。一个人执著于自己的信念,就能够超脱眼前的名利,成为精神振作、心胸通达的人。关键是信念的正确与否,坚持正确的信念就会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坚持错误的信念就会成为顽固不化。人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从个人来说,谁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都持坚决相信的态度,这使信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一个人如果以错误的信念作指导,那就肯定要出偏差。牛顿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但在他的后半生,竟用了25年的时间来研究神学,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结果当然是徒劳的,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这个教训非常深刻。我们认识了信念的这个执著性,必须正确地对待信念。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相矛盾,就要自觉地去校正自己的信念。抱住错误的信念不放,只会处处碰壁。

第四,信念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道德、审美、真理、事业、学业、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从而构成信念体系,由高到低。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高层次的信念。最高层次的信念就是信仰。

信仰――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真正的信仰是与崇高和神圣连在一起的,是对于崇高和神圣价值的信念。信仰的形成过程:外界信息――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信仰

信仰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废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3、信念与理想的关系: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

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三、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

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可是,真的是时间将我们分出层次来的吗?不是,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信念把人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的。不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不同的人生规划,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或碌碌无为,或铸就辉煌。这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的一个显著表现。

(一)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所以,人生的目标问题解决得如何,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理想即人生目标和志向的确立。许多事实证明,理想一经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少走弯路,不致盲目、迷惘和空虚。而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撞毁在礁石,便是被潮水搁浅在沙滩。

(二)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胸中燃烧着崇高的理想,受崇高理想所鼓舞、所激励。

高尔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坚信这是一个真理。

(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而且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纵然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而精神生活的充实,很重要就是表现在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些人仅从自然的生理需要出发,沉湎于物质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把人降低到了一般动物的水平。可见,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没有精神,有没有理想,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情操志趣、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就会大不相同。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

消极现象所迷惑,就不会被前进中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挫折所压倒;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奋勇向前;就能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

孟子:“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人的本质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人的精神性的彰显。“而人的精神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实现,其实质或核心乃是一个精神家园的寻找问题——所谓精神家园也便是人所确信不移的精神努力目标,是人的终极关怀,是被人认作自己生存之根本的精神理想。”可见,理想信念是人的价值生活或意义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就象是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就会产生一种“空无感、疏离和价值无根感”,精神上就会无所寄托,只能去寻求纯粹的物欲满足,因而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理性的人。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的人,就有了人生的航标和方向,能够不断地引领着自己一步步驶向人生的真谛。因此,加强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促成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大学生,要把自己的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强化自己的信念系统,使之成为自己奋斗的动力。

【作品欣赏】

理想〔诗〕作者: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古,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与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依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地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果;理想抽芽,榆扬必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先让学生讨论,概括出理想的人生意义,最后教师总结。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把理想的人生意义概括为(启发学生讨论概括):

1.定向作用(灯塔、罗盘)

2.动力作用(微笑地观察生活,倔强地反抗命运)

3.净化作用(闹钟,肥皂,还魂的仙草,慈爱的母亲)

4.升华作用(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5.支撑作用(忘记鬓发早白,头白仍然天真,寂寥里的欢笑)

阐释如下:

1.定向作用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目标!一个人无论现在年龄有多大,他真正的人生之旅,都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这就好似一个故事,说的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旅游胜地——比赛尔。

【教学案例】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在很久以前,比赛尔(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个只能进、不能出的贫瘠地方。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只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一直都没走出去过。后来,一位青年出现了,他发现比赛尔四处都是沙漠,一点可以参照的东西也没有,于是,他找到了北斗星,在北斗星的指引下,他成功地走出了大漠。这位青年人于是成了比赛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点评】的确,正是有了北斗星这样一个方向,比赛尔人才走出了沙漠。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个科学的道理:“理想”在人生的道路上犹如“北斗星”,人生实践中,如果没有科学的理想指引,没有科学的理想作参考,那么,人生就会走出“卷尺”的形状,—圈又一圈,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生命,最终又成不了大业。

2.动力作用

当我们看着霍金照片的时候,他所给我们的是一副病弱的身躯,然而我们却能透过如此病弱的身躯,找到使他永远坚强不倒的内在动力,那就是对人生理想追求的永不倦怠,对科学高峰追求的永不放弃,对病魔斗争的永不妥协。在人生的道路上,并不总是充满阳光、撒满鲜花,还有崎岖和坎坷。当我们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理想信念就会给我们提供前进的动力,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科学家爱迪生用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完成了两千多项发明;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但他从不言败,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为中国现代化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外国人称他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

3.净化作用

有理想的人,心中有个大目标,站得高看得远,视野开阔,胸怀广阔,这就容易摆脱眼前蝇头小利的诱惑,摆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狭隘心理,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

4.升华作用

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人具有理想信念。法国作家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没有理想,就没有人的生活。” 霍金正是依托理想和信念升华了自己的生命,实现了人生最大的价值。

5.支撑作用

大厦,之所以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如果这个支柱倒塌了,那人的精神就会崩溃。

报纸上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4岁的少年,身材高挑、相貌英俊,是学校的三好学生、班里的班长。有一天他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记者现场采访一个偏僻乡村的放牛娃。记者问他:“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放牛娃回答说:“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以后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也来放牛呗!”没有想到,这几句简单的问答,却诱发了这个少年的死亡念头。死前,他在日记中写道:“看了电视,我想到了自己——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样?找一个好老婆。然后呢?生孩子,让他也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没有价值。” ——这个14岁的少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夜里,在与父母一墙之隔的自己房间里,他服毒自杀了。

大学生可能或多或少有过这个少年的迷茫与困惑。大学梦是你们迈入大学之前心中最绚丽多彩的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你们的人生理想。仿佛一脚踏入大学的门槛,就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实现了高考这一“人生理想”

后,由于迷失了目标以致丧失了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时常感到空虚无聊,找不到寄托,哀叹生活没有意义,郁闷随之成为校园的流行语。中学生徐力、大学生马家爵杀人不纯粹是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而是人格问题,是意义世界的失落,是对生命的疑惑和淡漠,是道德的迷失与人的存在的迷失。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缺少支柱就会倒塌,而理想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支撑作用往往是在困难的时候,在严酷的考验中得到体现的。在现实人生中,当人们遇到特别的困难或重大打击,甚至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支撑着自己,就会垮下来。洪战辉等一大批大学生,当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靠的就是理想和信念的支撑。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课堂提问】是不是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认可马克思主义?

【教学案例】英国公布民意调查结果马克思成为本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英国广播公司1999年在国际互联网上以“谁是本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为题作了一项民意调查。这项调查的结果,共产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德国人卡尔·马克思在众多候选人中名列榜首。

1818年出生于德国的卡尔·马克思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曾先后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进行过革命活动。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阶级斗争的理论,并号召无产者行动起来与统治阶级作斗争,以实现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其他有影响的著作还有《资本论》。挪威网民托里森称马克思是现代政治学之父。美国网民卡

波尔认为,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同样有效。

【点评】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绝没有过时,而是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的主要原因是这一理论是科学的、崇高的,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因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具体来说: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导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西方社会家对马克思的评价是四海为家、才华横溢的天才,是思想最深刻最有创见的社会思想家。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境界和救世胸怀崇高而博大,包含着人类的终极关怀。因为它追求的不只是单个人的解放,也不只是无产阶级的解放,而是全人类解放;它追求的是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全人类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方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并没有停留在19世纪。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与建设为己任的开发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排除而且最能够吸收、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创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充分显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已任的基本特征。一种理论如果不以改造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己任,不关心现实,不用于指导实践,不造福人类,那它决不会长久。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

历史的走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着它的内容。所以,我们应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不可避免会出现价值观的多元化,这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有了这个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也许更关心自己的个人理想,这没有错,因为社会理想依赖于千千万万个个人理想的实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相信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才,成大才。成才有许多应该遵循的一般规律,顺势成才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现阶段的中国,这个“势”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现阶段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要成才,就应该认识到这一大“势”,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大学生的个人理想才能拥有正确方向的保证。为此必须做到:

1.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曾出现过的失误及目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历史也在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坚毅品格和博大胸怀,具有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能力,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能够率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

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列宁说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但现实是,资本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获得了新的发展。二战以后的50多年来,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超过了以往几百年历史发展的总和。表明它有继续存在、发展的生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种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的新情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挫折)呢?

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有其内在的原因:①在与社会主义的较量过程中,不断自觉地进行了自我调节和调整,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有效作法。②借助于科学技术的推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③在经济发展上,将计划因素(社会统一计划)引入市场,实行政府调控,将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就是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使经济危机趋于缓和;④借鉴福利政策和保障制度,工人运动逐渐走入低潮;⑤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开拓了国际贸易空间。但其本质依然没有改变。

从历史看,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形态,都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生产力越落后,转变所需时间越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过渡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国经历了16个世纪,西方是32个世纪);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经历了22个世纪,西方是12个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到200年)。

社会主义至今只有不到200年时间,其间虽然取得的成就让世人瞩目。但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的不完善,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发展的前途,不能由此而否定社会主义。因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中国人不是没有尝试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事实表明走不通。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前途。(这个问题下个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会重点讲)。

承认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不等于我们放弃这个理想的追求,更不意味着我们不再对人类发展的未来做科学的预见。如果只纠缠于共产主义理想“何时才能实现”的具体问题,不但会忽视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而且也会导致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否定。

3.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十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斗争,

许多志士仁人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没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得利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同奋斗。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

这里的“志”就是理想,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时期。《吕氏春秋》提出:“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让我们抚今往昔,看今朝,追溯历史,放眼周遭,用心的找一找,那些或叱咤风云,或流芳百世的人是否都是立志做大事者。

陈胜:小时候当长工时“苟富贵,毋相忘”,“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成为了彪炳千秋的农民起义的英雄人物。

法国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强调:“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所谓志,乃是理想、决心、毅力。立志,首先是解决理想问题。可以说,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理想并不专属于青年,但对青年尤为重要。人生进入青年时期,生活之路刚刚开始,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生活课题。需要人生的指路灯,这就是理想。青年时期是理想的形成时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远大的理想像太阳,惟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量;远大的志向像灯塔,惟其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

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无数的英雄人物和革命领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伟大的志向和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人类幸福献身的崇高志向。毛泽东15岁就“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立志让祖国“富强、独立起来”,他把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壮志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终于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结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也成就了世界公认的一代伟人。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志向并不懈奋斗是分不开的。有志者,事竟成。

2、立志做大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当今中国的大事,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确立理想时,不能局限于对自我个人的前途命运的关心,应把个人放之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考虑,必须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把自身的个人理想自觉地同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虽然是由自己来确立,但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时代所赋予的。个人的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真实美好的。因此,个人理想的建立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如果仅仅从个人出发去设计和追求个人理想,这种“理想”必定是苍白的、渺小的,往往会在现实中碰壁,甚至出现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后果。努力为实现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对中国青年的要求。邓小平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青年应当不断学习,像历史上有作为的人们那样,珍惜青春年华,立下符合社会需要、适合自身情况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事实上,理想的形成,总是从具体到一般,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起点与基础,而社会理想则是个人理想的升华。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要体现社会理想,只有升华为社会理想,才更深刻,更富有意义。

3、立志须躬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古人说得好:“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理想之所以美好,不仅仅在于它的最终实现,而且体现在其实现过程中,体现在实现理想的平凡劳动中。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伟大来自平凡,任何伟大成就,都是由无数具体、平凡的工作积累、发展起来的。实现理想目标如同登台阶,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才能最后到达。而每一步、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会给人一种踏实感、满足感,同是也增强了实现理想目标的信心。因此,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于大学生来说,要从学好每一门功课、培养各方面能力、提高基本素质做起,抓住大好时光,刻苦功读,全面锻炼。为今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的实现需要有献身精神。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如何面对?

1、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有限,人生道路决非平坦、笔直,而是顺境和逆境交替、前进与曲折统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是悲观失望,沉沦颓废,还是勇敢面对,经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是能否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

2、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逆境和顺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所谓相互依存,是指逆境和顺境、厄运和幸运,都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就没有逆境。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此时成功,彼时失败。可见逆境和顺境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所谓相互包含,是指顺境中有逆境,逆境中也有顺境。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明顺境和逆境是相互包含的。所谓相互转化,是指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顺境可以转化为逆境,逆境也可以转化为顺境。顺境和逆境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改变了,顺境或逆境就会改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防止顺境向逆境转化,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逆境向顺境转化。

3、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都曾身处逆境厄运中,但经过他们的顽强拼搏,凭着超人的努力,最终都走出了逆境,创造了辉煌。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段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发愤成才的。周恩来说过:“逆境是最好的老师”。为何逆境对成才有这么大的作用呢?这是因为,人有其自然性、惰性的一面,一旦饱食暖衣、一帆风顺,就会怡然自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相反,当人处于逆境厄运,面临生存威胁时,人的生存欲望就会激发他的全部潜能去拼搏进取,从而走出逆境,创造辉煌。

英国诗人拜伦说:“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和桥梁。” 因此,挫折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挫折逆境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进取精神。如果人们对挫折逆境能正确认识,并能顽强拼搏,就一定能战胜挫折,走出逆境,创造人生的辉煌。人生道路坎坷曲折,如果一遇挫折就心灰意冷,一遇困难就畏难退缩,就不可能激发自己奋进的动

力,去实现理想。“自古雄才多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代大学生要以理想为人生奋斗的引路明灯,迎难而上,遇挫更坚,百折不挠,这样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

无数事实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理想信念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事业的希望,更应当把理想信念体现在爱党爱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上。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处理好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逆境和顺境、不幸和幸运,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就没有逆境。

相互依存:指顺境中有逆境,逆境中也有顺境。

相互包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相互转化: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顺境可以转化为逆境,逆境也可以转化为顺境。

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培根)

有100次的失败和挫折,就要有101次的奋斗和追求。(张海迪)

【事例】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坎坷经历————

1832年:失业。

1833年:经商失败。

1834年:选上州参议员。

1835年:爱人死亡。

1836年:精神失常。

1838年:发表演说失败。

1843年:角逐国会议员提名失败。

1846年:当选国会议员。

1848年:未被再度提名。

1849年:想专任地方官失败。

1854年:竞选参议员失败。

1856年:角逐副总统提名失败。

1858年:竞选参议员失败。

1860年:当选总统。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是普遍的,必然的。这封信突出地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大学生在这一冲突面前迷惘、困惑和无奈的心态。对每位同学来说,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是会不会遇到这种冲突的问题,而只是冲突程度上的差异。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必然性意味着什么呢?是否象有些同学说的,理想和现实对不上号,因而就是空洞无用的呢?当然不是,大多数同学是不同意这一看法的。我们认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正意味着理想的可贵和必不可少。理想的魅力正在于它高于现实,因而能够引导现实不断地由落后走向进步,由黑暗走向光明。

第二、正视现实,辩证地认识现实,能动地改造现实。现实既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不能回避它,正视所面临的现实是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大学生走上社会以后,要逐步抛弃理想中的空想和幻想的成分,培养现实感,不仅要从认识上,思想上,而且要从心理上、感情上承认和接受现实。一切行为活动都要从现实出发,考虑到现实可行性。否则,期望越高,就会失望越大。泰戈尔说过:“有人把世界看错了,反而说世界欺骗了他。”另外,要辩证地认识现实。既要看到现实中不利于实现理想的因素,也要看到有利的因素。任何现实都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有利和不利的发展。黎华的现实也是如此。同时,有利与不利,作为环境和条件,都是相对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我们人生的主体,是我们的积极态度,进取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只要我们坚忍不拔,一如既往,最终会得到领导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意志条件(前面已经阐述过,略)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无谓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艰苦奋头,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艰苦奋斗绝不是—时的权宜之计。过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现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需要艰苦奋斗。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观念的变化,只是赋予了艰苦奋斗新的时代内涵和

实践要求,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成由节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当前,有人把改革开放与艰苦奋斗相对立起来,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与此同时,在一些人中间讲排场、比阔气、高消费等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盛行;加之挥霍国家财产等腐败现象蔓延,这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正确认识。今天我们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使青年学生鄙视那些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挥霍公产、奢侈浪费的人和事。艰苦奋斗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如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地区、落后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访贫问苦的活动,进行科技文化服务,参加抢险救灾,以及对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献一份爱心等都是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教育方法,可以使大学生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差距,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因此大学生要把艰苦奋斗精神具体落实在:

从我做起——主人翁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从现在做起——讲求实效的务实态度

从小事做起——办事认真的严谨作风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5、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1日。

课后思考题:

1、设计自己大学四年的理想与实施方案(1000字以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 1、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 3、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2、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实现理想信念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教学热点:1、在确立和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怎样看待和取舍眼前利益、长远利益 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看待“理想信念无用论”、“渺茫论” 实践方案:1、举办学生举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 2、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完成实践报告 3、课堂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并写观后感进行评比 教学课时:3学时 实践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这种现象是否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呢?我们认为上述现象并不是当代大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只是存在于少数大学生中的特殊现象,然而,这一现象所涉及的问题却是突出重要的。那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理想信念的问题?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本章的学习将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而展开。本节课,我们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来讲授。 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不清的状况,这种模糊不清的状况既包括对理想信念基本含义理解的模糊性,还包括对理想信念重要性认识的模糊性。 【导入】目前社会上认为当代大学 生存在着“八有八无”现象: 有智商、无智慧;有知识、无思想; 有文化、无德性;有目标、无信仰; 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 有青春、无热血;有索取、无奉献。

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能力目标: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情感目标: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难点: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教学方法、教具】 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案例分享】毕福剑 2015年4月6日,一段疑似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流出。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并且边唱边戏谑,对毛泽东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我们害苦了”等等。 央视高层2015年4月7日下午召开了办公会议,作出了从4月8日零点开始至12日零点止,暂时停播毕福剑主持的央视所有节目的决定。 2015年8月,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央视主持人毕福剑用调侃的方式损害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临时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认为这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责成央视机关纪委严肃处理。谈谈你的感想?为什么?思考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二、讲授新课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2)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 (3)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1)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2)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 (3)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1)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 (2)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 (3)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1)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2)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人生应有的光彩。 (3)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1)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 (2)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2015版《思修》绪论教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新课导入:同学们是否有观看9月3日上午的阅兵仪式和9月4日晚上中央1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什么?主要讲了哪几个内容?对你有什么启示?有何感谢和体会?-----学生谈体会教师点评进入新课。 2015年,第八届《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本届节目主题将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指导,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思考:1、你想在《思政开学第一课》中学到什么?2、未来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说一说:是否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呢?请各位同学就近结合讨论,来到大学之后的感受和有哪些不适应,然后咱们一块来分析一下大家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什么。 总体有如下一些表现:孤独感、焦虑感、自卑感、空虚感、迷茫感、失落感、被动感等等。 思考:1、你们所理解的“大学”是什么?2、你们想像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3、你们打算怎样度过宝贵的大学三年生活?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学的内涵 1、大学的内涵 ①实施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②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 ③培养有修养的公民,面向社会、面向职业,培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2、什么是高职教育?如何看待高职院校?说一说:现实中的大学怎样?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之上实施的,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诸领域各具体岗位培养实践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教育。 如果现实的大学与自己理想的大学有落差,应该调试自我,快速适应: (1)平和心态,面对现实。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2)树立“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意识。 (3)悦纳自我,接纳他人。

最新思修课实践教学手册2016版

南阳师范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实施手册 学院: 专业: 班级: 上课时间:星期第节 第组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教研室制

教学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教学内容:教材各章节 教学方式方法:1、学生全员参与,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网络课程互动及答疑。网址:http://115.158.18.67/sxdd/ 一、课内教学操作流程 (一)教师 事先设计好课本各个章节的实践教学课题或项目,并将学生参与课题或项目的方式方法及要求布置给学生。 (二)学生 1、分组 以“专业班级”为单位,以每6-10人为标准将“专业班级”分成若干小组。 2、选题 “小组”同学根据老师给定课题,选定其中一个作为“小组”的研讨课题;各“小组”选定的课题不能重合。 3、论证与讨论 “小组”选定课题后,严格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 ①小组成员根据所选课题,写出自己的“论证报告”; ②小组成员持“论证报告”参与小组讨论; ③小组成员从讨论中集体得出结论,形成小组“讨论报告”。 ④在课堂上,小组将课题讨论过程、结果以PPT形式展示,由专人向全 班同学讲解并回答质疑。 4、注意事项:每位同学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发言)不得少于3次。

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形式进行,也可以单独开展。鼓励参与社团、协会、学生会、团委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活动,撰写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感想。每位同学一学期社会实践不少于3次。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专业班级班长:负责督促本专业班级各小组组长的工作,负责小组材料的收集和上交,负责与老师、其他班级班长的沟通协调工作;负责督促本班级同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工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其他工作。 小组组长:负责开展本小组整体工作。填写《操作手册》相关表格、收集和上交小组材料;与老师、班长沟通协调;完成老师布置的其他工作。 四、考核内容及办法 1、考核内容: 小组“讨论报告” 个人“主题论证” 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个人社会实践感想 课堂讲解及讨论质量、出勤率、课堂表现。 2、考核办法 讨论报告20分。每小组提交1份。 论证报告20分。每位同学提交1份。 课堂ppt讲解10分。 出勤率10分。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情况)10分。 课外社会实践活动30分:其中个人社会实践计划10分;社会实践活动感想20分(附活动内容的照片或视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

教学内容: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之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理想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并对于人与理想的关系形成一个深入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理想的概念; 2.理想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理想与人的关系; 2.理想的现实性与超前性; 3.理想的科学性与理想的层次性; 授课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导入】(10分钟) 以“人为什么要有理想?”这一基本问题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对于人与理想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人是一种理想存在”这一基本结论,使学生对于理想的认识进入一个理性反思的宏观视野。 【案例引用】《礼记·大学》的“知止”概念和周星驰在《少林足球》当中的经典台词 【案例分析】 《礼记·大学》当中提出“知止”的概念,认为人应当“知其所止”,也就是人应当有目标、有追求,这是人之存在的基本特征,也是人之为人的意义前提。对于90后的大学生,他们成长于一个高度发达的媒体时代,对于流行文化非常熟悉。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周星驰在其电影《少林足球》当中说出了“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这一经典台词,以通俗的方式表明了理想对于人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结合周星驰本人的人生经历,指出他对于演员理想的顽强追求,以及由此获得的人生超越。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约80分钟) 1.理想的含义(5分钟)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图表演示】显示理想概念中的核心要素,并对其进行讲解分析。 2.理想的特征(45分钟) (1)时代性与阶级性 理想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当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这表明,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对于理想,人们应当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 (2)现实性与超前性 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超越现实。任何理想都必须产生于现实的土壤,同时又向未来开放,其作为一种与人之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现实而存在于人的思想当中,并最终落实为人的实践活动。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它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实践性与多样性 理想不是空想,它源自于人的具体实践,是具有实现可能的理性追求。理想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理想具有多样性。 【课堂讨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0分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当前许多年轻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其对于青年大学生的理想认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何理性认识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辨清楚理想的现实性与超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们最终认识到此种论调的错误在于将理想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形成对立。 3.理想的类型(20分钟) 理想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重要的是按照性质划分的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以及按照层次划分的一般理想与崇高理想。 【案例引用】:爱因斯坦关于理想的名言,以及青年毛泽东的诗篇 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对人的激励和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作为青年大学生应当树立科学和崇高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