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作者:叶本利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从完全免费到收取学费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但是在看到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的背后,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国家拨款、学生个人所交学杂费以及学校自筹经费。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收取没有一个具体合理可行的标准。其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收费水平及其上涨速度不仅使居民普遍感到了经济上的压力,更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社会普遍的心理承受能力;

(2)、我国经济状况地区差异很大,但收费标准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地区差异性;

(3)、没有具体的相关政策能够妥善处理好贫困生的就学问题,经济状况处于劣势家庭的子女的升学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建立了最优化模型:通过调节学费占家庭年平均收入的比例及学费占生均培养费用的比例,根据生均培养费用给出学费收取标准。我们认为在现行的高等教育市场上,这两个比值应该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每人心中对此都应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得出模型后,我们用江苏省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考虑到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的具体国情,认为应该根据地区差异给出不同的标准。这样的安排有利于缩小地区贫富差距,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针对第三个问题,我们认为学费的变化有自己的周期,在一定的时间内,学费平均水平是固定不变的,以此建立了某高校人均学费与高校人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微分方程表示出费用随学生人数的增长率与人们对当前学费的满意程度及学费占生均培养费用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重点考虑贫困生支付能力。

最后,我们综合以上模型中考虑到的多方面因素,重点考察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并用SAS软件分析得出影响学费的主要因素为地区发展因素,人均GDP和生均培养费用,这些结论刚好从某些角度检验了之前所建立的模型的合理性。

利用模型一,我们求出了2004年江苏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城市学生应收取4920元,而对于农村学生应收取4399元。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费、生均培养费、贫困生、地区经济差异

一、问题重述

高等教育事关高素质人才培养、国家创新能力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因此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指标,不同的学科、专业在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后,其质量需要有相应的经费保障。

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其经费在世界各国都由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赠和学费收入等几部分组成。对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困难的学生,一般可通过贷款和学费减、免、补等方式获得资助,品学兼优者还能享受政府、学校、企业等给予的奖学金。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所需的全部费用均由国家财政负担。高等院校不仅不向学生收取学费,而且要拨出相当一部分资金作为“人民助学金”补贴学生学习期间的生活费开支。l997年,全国高校并轨完成,实行所有新生都缴费上学的制度。至此,对高等教育进行成本的私人补偿成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实行成本补偿、收取学费的同时,为了确保贫困家庭的子女不会由于经济原因而被排除在高等教育系统之外,我国的学生资助体系也经历了一个建立与逐步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以“奖、助、贷、勤、减、补”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以向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教育资助。

学费问题涉及到每一个大学生及其家庭,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过高的学费会使很多学生无力支付,过低的学费又使学校财力不足而无法保证质量。学费问题近来在各种媒体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如下:根据中国国情,收集诸如国家生均拨款、培养费用、家庭收入等相关数据,并据此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就几类学校或专业的学费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明确、有说服力的结论。最重要的是做到观点鲜明、分析有据、结论明确。

最后,根据建模分析的结果,提出具体建议。

二、基本假设

1、个人承担的部分不应超过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25%。

2、假设高等教育学费在短期内没有大幅度变化。

3、在高等院校及政府在制定学费的时候侧重于考虑贫困生的入学问题。

三、符号说明

符号 意义 单位

F培养每个大学生每年所需要的平均成本 元

F政府对每个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拨款 元

1

F每个大学生每年的平均学费 元

2

Income为平均一家三口每年的总收入 元

δ学费占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比例 /

1

δ学费占家庭人均收入比例 /

2

N 某高校学生总人数 人

α个人学费占生均培养费用的比例 /

χ人们对学费标准的满意程度 /

δσ

,模型二中的两个比例常数 /

四、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筹资处于多元化格局中,其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预算内、外拨款;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学生或者家庭缴纳的学、杂费;校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集资办学经费;建立教育基金;承接科研课题或与企事业单位进行科研合作所取得的收入;学校贷款和从资本市场上取得的利息收入等,简称为“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

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总盘子里,来自校办企业和高校的社会性服务收入的比例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基本一直徘徊在1%左右。而社会捐集资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和捐集资收入的比例都停留在l%的水平上。总体而言,我国高等院校在除政府和学费两个主渠道外的筹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学生个人所交的学杂费。这个结构同时也遵循“谁付费,谁受益”的原则。受益的一方学生必须付费才能接受高等教育,而受益的另一方国家则需要提供给每个学生一定的拨款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由于政府拨款的相对不足等多种原因,高等学校的学费水平不断上涨。从90年代中期,学费就开始成为除政府财政投入外的第二大经费来源渠道,而且其在整个高等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从2003年起已高居30%以上。

下表为江苏城乡居民的收入情况和就读某所重点大学所需的费用在最近几年内的数据:

表(一)

城镇 农村

年份 人均收入

(元) 涨幅(%)

人均收入

(元)

涨幅(%)

学费

(元)

涨幅(%)

1995 4634.42 22.6 2456.86 34.1 1000 ——

1996 5186 11.9 3029 23.3 1900 90.00

1997 5765 11.2 3270 7.9 2500 31.60

1998 6018 4.4 3377 3.3 2500 0.00

1999 6538 8.6 3495 3.5 3200 28.00

2000 6800 4.0 3595 2.9 4800 50.00

2001 7375 8.5 3785 5.3 4800 0.00

2002 8178 10.9 3996 5.6 4800 0.00

2003 9263 13.3 4239 6.1 5000 10.40

2004 10482 13.2 4754 12.1 5000 0.00

2005 12319 17.5 5276 11.0 —— ——

2006 14084 14.3 5813 10.2 —— ——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近几年来学费的增长速率远远超过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速

率,而且每次学费调整都会有相当大的涨幅。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收费水平及其上涨速度不仅使居民普遍感到了经济上的压力,更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社会普遍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上面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不难发现:学费占了家庭收入的很大部分。下图为学费占家庭人均收入的比例:

图(1)

图(2)

从上述两图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江苏普通高校的学费与城镇居民收入比例维持在20%左右,而与农民的家庭收入比例却高达40%,因此更多来自较低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的高等教育费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2007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开展了一项1.8万人参加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86.1%的人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学费明显偏高,而其中26.8%的人认为他们能接受的学费处于1000元到3000元之间。在家庭和政府如何分摊高等教育生均培养费用的问题上,78.8%的人认为“学费明显高于培养成本的25%”。因此,目前的学费标准制定已不单单是一个关系科学技术核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牵涉到了稳定和谐社会的建立。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一)模型一的建立与求解

STEP1、最优化模型的建立:

有关数据显示,从1989年到现在,大学学费从200元上涨到了5000元以上,至少

增加了25倍。而同期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只增长了四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只增长2.3倍。由此可见,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是居民收入涨幅的10倍!难免会让人产生“学费高昂,前途渺茫”的感慨。 为此,我们建立的第一个模型就是考虑学费占家庭年平均收入的比例及占生均培养

费用的比例。 现记:

F 为生均培养成本;

1F 和分别为政府对每个大学生的拨款及学生个人支付的费用;

2F 3F 是学校自筹的收入分摊在每个学生上的资金。那么有:

F =++

1F 2F 3F 根据《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即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不低于75%)。但就目前的收费标准来看,学费占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都超出了这个范围。我们要确定的学费占生均教育培养成本应该在25%以内,即使达不到,也应该尽量与之接近。另外,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也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设这两个比例分别为12δδ和。

为了使学费和家庭收入的比值尽量接近1δ,学费和生均培养费的比尽量接近2δ,我们可以建立目标函数为:

221112min{(

)()}

F F

Income F δδ?+?;

其中为平均一家三口每年的总收入。

Income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合适的1δ ,2δ,那么:

当12122

11

(

**11()Income F F Income F )

δδ+=+时,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

STEP2、最优化模型的求解:

由于国家对于各地区生均拨款基本恒定,当变化的时候,学校自筹的资金会相应的变化。我们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具体说明我们的模型。

1F 我们不妨以江苏2004年的数据为例,根据数据调查,2004年江苏省平均每个学生的培养费用约为12000元,国家对于本科生的生均拨款约为5000元。取8组不同的1δ与

2δ的值,分别求出相应的学费,并假设学校收支基本平衡计算出学校学要自筹的费用。

表(二)

江苏地区

1F (元)1ρ(%)2ρ(%)

3F (元)

0.350.35 5058 11.8 42.2 1942 0.30

0.30 4336 10.1

36.1

2664

0.300.25 3843 9.0 32.0 3157 0.300.20 3350 7.8 27.9 3650 0.250.30 4106 9.6 34.2 2894 0.200.30 3876

9.1

32.3

3124

0.250.25 3618 8.4% 30.1% 3387 0.20

0.20 2891 6.8% 24.1% 4109

其中1ρ,2ρ分别表示对应于所取的1δ与2δ的值确定的学费占家庭总收入和总培养费用的百分比。

1F 由上表可以看出,学费是关于1F 1δ与2δ的递增的。在生均拨款不变的情况下,当学费减少时,学校需要自筹更多的经费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所以学校可以根据国家生均拨款及自己自筹资金的能力,适当调节1F 1δ与2δ的取值,使得学生所花的学费尽量减少。

STEP3、对模型一的优化:

由目标函数可看出,家庭收入对于学费的影响较大。所以当大家收入相对接近时,可以利用家庭平均收入求出学费,而对于贫富差距较大的地区应分开考虑求学费,不能单纯的取平均值。

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东、西部地区,沿海和内陆地区等贫富差距相当大,我们可以按不同地区经济状况分别制定学费收取标准,这是符合情理的。

我们不妨仍以上表中江苏2004年的数据为例,暂且将全国各地区经济差异简化为江苏省城乡经济差异。用,分别表示江苏地区此高校对于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学费。我们仍取8组不同的11F 12F 1δ与2δ的值,分别用来计算对应的城市和农村应缴的学费,得到的具体数据如下:

表(三)

城市

农村

1δ 2δ

11F (元) 1ρ(%) 2ρ(%)31F (元)12F (元)1ρ(%) 2ρ(%) 32F (元)

0.35 0.35 5065 5.4 42.2 1935 4528 10.6 37.7 2472 0.30 0.30 4342 4.6 36.2 2658 3881 9.1 32.3 3119 0.30 0.25 3818 4.0 31.8 3182 3530 8.3 29.4 3470 0.30 0.20 3294 3.5 27.5 3707 3179 7.4 26.5 3821

0.25 0.30 4142 4.4 34.5 2858 3585 8.4 29.9 3414 0.20 0.30 3942 4.2 32.8 3058 3290 7.7 27.4 3710 0.25 0.25 3618 3.8 30.1 3382 3234 7.6 27.0 3766 0.20 0.20 2894 3.1 24.1 4106 2588 6.0 21.6 4412

其中与分别表示学校自筹的资金平均为城市和农村学生支付费用。 31F 32F 由上表可以看出,对于城市地区,当2δ=0.3,1δ从0.2上涨到0.3时,城市学费仅上涨了400元,而当1δ=0.3, 2δ从0.2上涨到0.3时,城市学费仅上涨了1048元。由此可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1δ对学费的影响较小,而2δ对于学费的影响较大。同样地,我们可以看出地区的越不发达,1δ影响学费的比重越大。所以学校在定制学费的时,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要更多的考虑1δ的值,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则可以更多的考虑2δ的值。

再将此数据与第二部分的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条件下,城市学生的学费接近原本平均的学费,而农村学生的学费却降低了很多。所以这样安排对于减少我国的贫富差距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再根据2004年江苏省学校自筹的资产23亿元,平均每个学生可以分到约2323元。取1δ=2δ=0.34时,城市学生学费为4920元,农村学生学费为4399元时为佳。此时,学校须补贴城市学生2080元,补贴农村学生2601元。这个数据与江苏实际收取平均学费4600元是比较相近的。

二)模型二的建立与求解 常微分模型的建立:

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是针对大众的教育体制,在实行多渠道筹备高等教育经费后,虽然各年的学费在不断增加,但是各高校的扩招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这就意味着在现有的体制下有更多的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我国向来把贫困生的教育当作重中之重,在高等教育获得空前的规模的同时,更多来自较低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公平性。 现在我们把贫困生的入学也看作一个重要的因素,并在假设高等教育学费在短期内没有大幅度变化作为一个前提来建立常微分方程模型。

设某高校在某一年的总人数为N,我们视在这一年中应付的标准学费为f ,且f 为

N 的函数,记作:()f f N =,自然df

dN

反映出的是高校招生人数对学费的影响。

在建立模型前,我们有假设如下:

1、视高等教育机构为非营利机构,假定每年收支平衡。

2、生均培养费由个人及非个人两部分构成,其中非个人部分主要包括国家对学生的平均拨款以及学校自筹资金对于学生的平均值两部分。

3、在高等院校及政府在制定学费的时候侧重于考虑贫困生的入学问题。

那么:如果记N α()为个人学费在生均培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0

N χ为人们对学费为()f N 的满意程度,显然这两者与df

dN

的取值相互作用。例如,当由于

招生人数的增长引起学费的增长时,个人学费在生培养费用中的比例也应增大;人们对当前的学费满意程度下降时,说明此时的费用较高,应降低学费,即()f N 与()N χ成正比关系。因此可设:

()()df

N dN

δασχ=+N (1) 其中:,δσ为大于0常数。

另外:()N α与()N χ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设()N χ=,(())h a N ()N χ应该随着()N α的增加而下降,即有恒小于0。

'()h a 根据()N χ的以上性质,如果把它理解为贫困学生对当前收费标准的能够接受的程度也是可以的。

根据假设,学费在短时间内不变的条件可表示为:

df

dN

=0,即()()N N δασχ=?。 (2) 此式说明了在学费所占学杂费比例和人们对现行收费标准进行一个权重的衡量是使高等教育收费在短期内维持在一个水平的一个充要条件。 对(1)式微分,有:

22

'()'()'()d f

N h N dN

δασαα=?, (3) 如果方程(2)有解,那么应该是它的正整数解。 0N 0N 记:00()N αα=,0'()'N 0αα=。下面就0'α的取值进行讨论:

(1)如果:0'α>0,则它所表示的含义是随着高校的扩招,个人学费在均培养费用

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减少,那么当00'()h δασ

>>?时,22

00d f

dN >; 此时不等式反映的是当学费增加时,学生的支付能力的减少速率只要在一定的范围

之内,那么就可保证学生所交的学费取到极小值。 另一方面:如果此时0'()h δ

ασ

,即学生的支付能力减少过快,此时所教的学费就将取到极大值,也就是所谓高收费现象的出现。此时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就面临这辍学的危险,应该说这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的。 (2)如果:0'α<0

当0'()h δασ

00d f

dN >;说明当学费在生培养费用中所占比例减少时可以通过调节贫困生的支付能力,以此使得学校所收的极小费用保持不变。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当学生的支付能力下降过快时,此时必须通过降低学生学费在均生培养费用中的比例才能实现。

可是,0>0'()h δ

ασ

>?

时,这就意味着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扶贫助困体系。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及寻求社会的帮助。

现求解(1)式:两边积分得到:

0()()()()N

N

N N f N f N N dN N d δασχ=++∫∫N (4)

故只需确定()N α,()p N 的表达式即可求出当高校人数为N 时应收的学费。为简单

起见,设()a

N N

α+=b ,如果适当选取a,b 的值就能保证()N α的取值在(0,1)之间;

至于()p N , 由于()(())p N h N α=,且'()0h α>。,因而设它正比于-0()h N α,其中

0(())h h N 0α=, 故可令()c

p N N

=?,c>0;

将其代入(2)式,可得:

df a c b dN N δσδ?=+;222d f c a dN N

σδ?= (5) 收费保持不变的条件是:b N c a δ

σδ

=?。另外,直接积分(5)中的前一式,可以得

到()f N 的具体表达式,

三)模型合理性解释

首先,根据已有知识,我们考虑到影响学费的因素应该有:地域因素,学校类型,人均GDP,高校人数,人均培养费用,人均拨款,人均培养费用与人均拨款的差值。为此,我们根据地域不同,在我国的东、中、西部分别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地区,然后在每个地区选出1~3所高校,得到相关数据如下表:

表(四) 单位:元

地区 学校 人均GDP 高校人数 人均培养

费 生均拨款 差值 学费 类型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57431 1172318421 8621 9800 5000 1 北京 北京工商大学 57431 1228515907 7986 7921 4500 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 57431 3811 19392 102029190 5500 0 上海 上海大学 65473 2700011570 8500 3070 5000 1 上海 上海理工大学 65473 1540013111 8204 4907 4600 0 江苏 苏州大学 32985 2100113880 5465 8415 4600 1 江苏 江苏大学 32985 3500013462 4432 9030 4600 1 江苏 扬州大学 32985 3390013862 5993 7869 4600 1 湖北 湖北大学 14733 1542415094 8057 7037 4800 0 湖北 武汉科技大学 14733 1981110286 4191 6095 4800 0 湖北 湖北工学院 14733 7200 9733 2314 7419 4800 0 湖南 长沙大学 13123 129005568 3100 2468 5300 0 湖南 湘潭大学 13123 1504011629 3518 8111 5300 0 贵州 贵州大学 6742 250538729 4018 4711 5500 1 贵州

贵州工业大学

6742

15000

10088

7303

2785

5500

1

云南 云南大学 9459 1670014964 10175 4789 4600 0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 9459 2200011858 7730 4128 4600 0

陕西 西安理工大学 12843 153399224 5219 4005 4950 0

陕西 延安大学 12843 1268912586 6703 5883 5200 0

注:(此数据皆来自互联网),学费表示的是各高校除外语、艺术类的平均学费。

学校类型一列中:1表示此高校属于国家211建设工程,0表示此高校属于普通高校。

Step1、

(1)将生均拨款为看作应变量,考察它与剩余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用SAS软件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时,由于考虑到地域因素与高校类别可能有关系,因此我们增加此交叉项(DDTYPE*xxtype)。下表为程序运行结果:

表(五)

Source DF Type I SS Mean Square F Value Pr > F

DDTYPE 2 33083311.9116541655.969.39 0.0042 xxtype 1 13212932.9713212932.977.50 0.0193 DDTYPE*xxtype 1 123980.19 123980.19 0.07 0.7957 gdp 1 9242993.96 9242993.96 5.25 0.0428 gxrenshu 1 1003359.53 1003359.53 0.57 0.4664 peiyangfei 1 25940883.0025940883.0014.72 0.0028 表中符号说明:

DDTYPE:地域类型

Xxtype:学校类型

DDTYPE*xxtype:同时考虑地域类型和学校类型

Gdp:高校所在省/市人均GDP

Gxrenshu:高校学生数

Peiyangfei:生均培养费

我们通过Pr>|t|的概率值来检验得到的其余变量与应变量生均拨款之间是否有明显

联系,若概率值小于等于0.05,则表示检验结果为该变量与应变量联系紧密。

由表中数据可知:生均拨款与地域类型及高校所在省/市人均GDP以及人均培养费联系紧密。而我们所选取的省/市的人均GDP与地域类型有直接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地域类型对生均拨款有最直接的影响。

(2)由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明显影响生均拨款的因素为地域因素。因此我们进一步对地域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表(六)

SNK Grouping Mean N DDTYPE

A 7425.4 8 1

A 6858.0 6 3

B 4236.0 5 2

表中符号说明:

DDTYPE :地域类型(1为东部地区,2为中部地区,3为西部地区)

N :该地区抽样所取的高校数 Mean :该地区高校生均拨款 据上表,虽然地域因素能够影响生均拨款,但是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和落后的西部地区的生均拨款基本属于同一类(表中反应均为A类),而中度发达的中部地区生均拨款与它们相比就单独属于一类(表中反应均为B类)。这反映了发达地区对高等教育需求更高,而对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政府采取大力扶持的政策。因此,东西部地区的国家拨款均比较高。 Step2、

与上述方法类似,我们将生均培养费看作应变量,考察它与剩余变量之间的关系。下表为程序运行结果:

表(七)

Source DF Type IIISS Mean Square F Value Pr > F DDTYPE 2 78131788.4139065894.21 5.08 0.0252 xxtype

1 16266384.0016266384.00 2.1

2 0.1714 DDTYPE*xxtype 1 565418.20 565418.20 0.07 0.7908 gdp 1 119961.20 119961.20 0.02 0.9027 gxrenshu

1 17942019.2217942019.2

2 2.3

3 0.1525

注:表中符号含义同Step1。

上表反映出的SAS 中对数据的不同处理方式得出的Pr>|F|的概率基本上都大于0.05(至多只与地域差异之间有一些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政府对中等院校之间的人均拨款是一致的,至于一些国内名校,由于其特殊性我们不予讨论。

由以上数据可知,影响学费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拨款和人均培养费,根据SAS 软件处理数据得出的结果,影响政府人均拨款的主要因素就是地区因素、人均GDP 和人均培养费。而我们在第一个模型中,我们讨论的学费的影响因素只包括家庭收入和生均培养费,而人均培养费和政府的生均拨款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模型一的假设是基本上合理的。

六、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1、模型的评价:

模型一的优点:

模型一的优点是考虑到地区收入的差异,对于不同收入的地区,学费是不一样的,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同地区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贫困生获得上学的机会。而且模型一简洁、方便,在知道少量的数据后,就可以根据人的主观要求去确定合理的学费。利用C 语言程序,在知道了当地的GDP,大学生的生均培养费以及政府对大学生的生均拨款后,输入我们希望学费满足关系式中的参数1δ以及2δ,就可以快速

求解出学费。

模型一的不足:

由于学校自筹费用中有部分来源于如社会捐赠等不稳定来源,所以在学校自筹方面不容易把握。另外当家庭收入远大于学费时,这个模型会有些误差,但是在我们,这个模型还是完全适用的。

模型二的优点:

此模型综合考虑了人们对现有收费的满意度和学费在生均培养费用中的比重这两

者对高校制定收费政策带来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在学费所占学杂费比例和人们对现行收费标准进行一个权重的衡量是使高等教育收费在短期内维持在一个水平的一个充要

条件。

模型二的不足:

此模型只是考虑在一定范围内学生对当前学费的满意度和政府政策(学费在生均培养费中所占比例的调节)对现有学费的定位之间微妙的关系,由于为使模型便于讨论,所涉及的因素并不是很多。

2、模型的改进

对于模型二,我们只是把目光限制在一个高校之内,对于不同高校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学费标准没有具体讨论。因此,在建立模型的时候,我们可以加入专业,GDP,地域等影响学费的因素,以建立更加完善的模型。

报告

就中国国情而言,当前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统一的社会。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关系着国家的前景,因此搞好高等教育是我国的重中之重。

就现状而言,由于国家的财力物力有限,如何将这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一个深刻的课题,而高等教育又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事情,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也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我们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并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在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正由计划调节转化为市场调节。

一、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由于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因此“谁出费,谁受教育”似乎成为一个惯例。但是,考虑到高等教育要实现大众化,就必须兼顾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现有的助学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但它的功能毕竟是有限的,近几年来,大家共同见证了由于学费的飞速增长引起大量的无缘高等教育。因此,助学等政策并不能正真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高等教育的传统形式,例如由学年制转化为学分制,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高校所花的费用。

同时,在我们研究人均拨款的时候,得出了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有地区,人均GDP,和人均培养费用。现就分析地区因素,我们得出的结果是政府处理人均拨款时视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为同一类,都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拨款,这也体现出政府的扶贫政策;而政府对中部地区则给予一般的关注。

二、生均培养费用构成的多元化

由于政府对有些地区的人均拨款比较少,使得某些高校无法就以此结合学费来覆盖繁重的培养费用,这就逼使这些高校加强集资能力,但与此同时也放开了对高校的管理,使得高校正处于自主发展的道路上。

三、学费增长可能将受到抑制

由于近几年来社会呼吁降低学费的声音越来越响,政府部门也感觉到这给民众带来的心里压力。因此学费的制定标准已不单单是一个科学核算体系所能解决的,更多的它应该关注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政府强制抑制学费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但与此同时也可能给高校带来债务危机。

针对上述内容,我们给出如下建议:由于数据的分析显示政府给东,西部投入更多的费用,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机构集资的机会比较少,因此若加大学生在生均培养费用的出资比例,这样显然会增加家庭负担;加大政府拨款又给国家带来负担,因此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政府减少对东部学校的比例,放宽东部学校让其自由发展,而把这部分剩余的都投入到西部教育;

另一方面,有些基础研究的学校的拨款必须满足(如培养开发高科技含量产品人员的机构),这些学校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没有多大的成果,但他们在整个国家的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不能向应用学科那样可以自己通过集资获得部分生均培养费,所以我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编著,《数学模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2]丁小浩 李峰亮 孙毓泽,《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30年--成功与经验、挑战与完善》,中国教育科研参考,2008.7.19

[3]杨周复,《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编印,《2008江苏招生考试上、下》。

[5]《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数通电子出版社编。

附录:

1. 模型一中计算学费的C 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conio.h" void main() {

double a = 1.0482; double b = 0.4754; double c; float M,N;

printf("请先输入δ1和δ2两个变量的值,取值范围为(0,1)\n"); scanf("%f%f",&M,&N); int m ;

printf("输入生均拨款值\n"); scanf("%d",&m); a*=

3; b*=3;

c

=(a*2+b)/3;

double y1,y2,y3;

float x;

printf("输入生均培养费\n"); scanf("%f",&x);

x/

=10000;

y1 = (M/a+N/x)/(1/a/a+1/x/x); y2 = (M/b+N/x)/(1/b/b+1/x/x); y3 = (M/c+N/x)/(1/c/c+1/x/x);

y1*

=10000;

y2*

=10000;

y3*

=10000;

printf("城市\n%5.0f, %5.3f, %5.3f, %5.0f\n农村\n%5.0f, %5.3f, %5.3f,

%5.0f\n",y1,y1/a/30000,y1/x/10000,12000-y1-m,y2,y2/b/30000,y2/x/10000,12000-y2-m); printf("平均\n%5.0f, %5.3f, %5.3f,

%5.0f\n",y3,y3/c/30000,y3/x/10000,12000-y3-m);

getch();

}

2、模型解释中的SAS程序

data cc;

input site$ DDTYPE univ$ xxtype gdp gxrenshu peiyangfei rjbokuan chazhi price; datalines;

北京 1 北京工业大学 1 57431 11723 18421 8621 9800 5000

北京 1 北京工商大学 0 57431 12285 15907 7986 7921 4500

北京 1 首都医科大学 0 57431 3811 19392 10202 9190 5500

上海 1 上海大学 1 65473 27000 11570 8500 3070 5000

上海 1 上海理工大学 0 65473 15400 13111 8204 4907 4600

江苏 1 苏州大学 1 32985 21001 13880 5465 8415 4600

江苏 1 江苏大学 1 32985 35000 13462 4432 9030 4600

江苏 1 扬州大学 1 32985 33900 13862 5993 7869 4600

湖北 2 湖北大学0 14733 15424 15094 8057 7037 4800

湖北 2 武汉科技大学 0 14733 19811 10286 4191 6095 4800

湖北 2 湖北工学院0 14733 7200 9733 2314 7419 4800

湖南 2 长沙大学0 13123 12900 5568 3100 2468 5300

湖南 2 湘潭大学0 13123 15040 11629 3518 8111 5300

贵州 3 贵州大学 1 6742 25053 8729 4018 4711 5500

贵州 3 贵州工业大学 1 6742 15000 10088 7303 2785 5500

云南 3 云南大学0 9459 16700 14964 10175 4789 4600

云南 3 昆明理工大学 0 9459 22000 11858 7730 4128 4600

陕西 3 西安理工大学 0 12843 15339 9224 5219 4005 4950

陕西 3 延安大学0 12843 12689 12586 6703 5883 5200

RUN;

PROC glm;

class ddtype xxtype;

/*model chazhi=ddtype xxtype gdp gxrenshu peiyangfei rjbokuan;

title 'model1';*/

/*model rjbokuan=ddtype xxtype gdp gxrenshu peiyangfei;

title 'model2';*/

/*model peiyangfei=ddtype xxtype gdp gxrenshu;

title 'model3';*/

/*model rjbokuan=ddtype xxtype ddtype*xxtype gdp gxrenshu peiyangfei; title 'model 4';*/

model peiyangfei=ddtype xxtype ddtype*xxtype gdp gxrenshu;

title 'model 5';

means ddtype xxtype/snk;

lsmeans ddtype xxtype/pdiff;

run;

quit;

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

1998年第2期 第35卷(总186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 U RN A L OF PEK IN G U N IV ER SI T 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 o.2,1998  Gener al No.186 Vo l.35 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 闵维方 内容提要 本文指出高等教育从其本质上看,不仅是一种成本很高的产业,而且是一种成本递增的产业。目前建立起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新机制,显得十分重要。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在全体 社会成员中的配置结构的公平性,是从长远的宏观角度考察的。然而从现实的微观的角度来考察, 在实行大学收费改革的同时,一定要制定必要的配套政策,例如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减免学费,建立 奖学金、助学金和学生贷款制度,从而使大学收费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成本补偿 社会公平 在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精神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步步深入,全面展开。在当前众多的高教改革热点问题中,与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相关的大学收费改革是最引人注意的问题之一。国家教委多次重申,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高等学校可以向学生收取部分培养费,改变由国家独揽统包办学经费的局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新体制,使学校逐步走上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自主办学、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轨道。对学生来讲,则开始了统一实行收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改革进程。一石击水,引起众说纷纭,其中议论最多的是社会公平问题。有人指出,实行高等院校收费的这种成本补偿政策的确可以增加大学的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但是,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大学收费会不会对社会公平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又应该怎样在高等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对这些问题,近年来人们一直在进行激烈的争论。这既是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又是一个迫切需要予以认真解答的现实问题。本文拟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出发,对此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 为了理解大学收费问题的本质,就必须深入理解高等教育的成本和收益。高等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一种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是要发生成本的,其中包括教职员的工资、教学业务费、教学设备费、图书资料费、行政管理费、校舍修建费、后勤服务费,等等。高等教育从其本质上来看,不仅是一种成本很高的产业,而且是一种成本递增的产业。这是因为,大学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能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高级人才,它就应该而且必须反映并代表社会上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水平,因此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配置先 179

数学建模高校收费标准

论文题目:高校收费标准的探讨 论文作者1:张小平 在现阶段建模中你善长:□写作□程序设计□数学思维,好突发奇想□构建模型的应用能力强 论文作者2:李军 在现阶段建模中你善长:□写作□程序设计□数学思维,好突发奇想□构建模型的应用能力强 论文作者3:王雷 在现阶段建模中你善长:□写作□程序设计□数学思维,好突发奇想□构建模型的应用能力强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摘要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合理定价,是关系到国家、高等学校和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利益的大事。本文通过大量收集、分析数据,基于高校的收支平衡初步确定高校基本学费。再对这近几年的基本学费的研究,从学校、学生两个角度综合分析影响学费变化的四个要素,再考虑三个变因:学校、专业类型、地区差异对学费的影响,对部分地区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 首先,我们大量收集数据,找到我国高校的收入、支出数据,从收支平衡关系计算得到使学校能够正常运行时的基本学费。再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考虑影响学费的因素,这里我们从学校角度分析得出生均教育经费和国家拨款比对学费起到关键的影响,而学生角度影响学费的决定因素为权重家庭收入、个人收益率,通过深入研究四个要素,即生均教育经费、国家生均拨款比、权重家庭收入、个人收益率与基本学费的关系,进而得出学费的计算方法。具体做法是分别对四个要素进行拟合,得出基本学费与各个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再对总体得出的四个函数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其函数的系数。从而得出计算学费的初步模型。计算方程是: ()()()()()43214321107063.035682.046228.021145.0,,,x W x W x W x W x x x x W -++= 通过此初步模型,我们对2000—2009年的学费进行预测,得到初步的合理学费是: 由于初步模型没有考虑学校、地区、专业的差异对学费的影响。因此我们再对模型进行优化,通过考虑学校差异、专业类别、地区差异三个变因对四个要素的影响而建立优化模型。从而修正了四个要素对学费的影响。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 ()()()()()()12 341234T i j j n j m W W x W x W x W x αγθγθβθγξθ=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部分计算出北京、湖北、甘肃的985高校的平均收费标准,以及北京某985高校的各专业类别的平均收费标准。 最后我们针对我们计算的结果得出我们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收费标准 最小二乘法拟合 收支平衡

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应以标准生均成本为基础

□财会月刊· 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 中旬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实践中,生均教育成本仍然是决定或影响学费定价的主要因素。 然而,生均成本究竟是如何界定的?与学费定价有关的生均成本到底是哪个生均成本?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往往将标准生均成本和实际生均成本混为一谈,笼统地研究教育成本计量,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为此,本文对生均成本核算加以研究, 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提供借鉴。一、实际生均成本与标准生均成本之比较 生均成本属于教育成本的范畴, 简单的说,生均成本是高校在校每生每年的平均教育成本。目前,生均成本从计量和运用上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是标准生均成本;二是实际生均成本。尽管标准生均成本与实际生均成本计量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计量方法、计量依据、计量主体、计量目的方面却有较大区别,具体如下所示: 1.计量方法不同。 (1)标准生均成本是与实际生均成本相对应的概念,又称预算生均成本,它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教育机构培养一个合乎一定教学质量标准的学生,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一年)所必须发生的,平均用于每个学生的直接支出和应计费用的总和。标准生均成本是以会计、统计为主要方法,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基础,以培养一个合乎一定教学质量的学生为前提, 通过研究、分析而测算出来的生均成本,相当于工业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用计算公式表示为:标准生均专任教师工资成本=专任教师年标准人均工资÷国家规定的该专业的标准生师比。 (2)实际生均成本是利用现成的教育经费统计数据资料或抽样调查资料,经过适当调整而得到的生均教育成本;或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计量基础,对高校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采用一系列会计方法核算出来的成本,也就是教育的财务成本;或是以高校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基础,对会计数据进行调整和修正后计算的高校学生年人均培养支出。用计算公式表示为:实际生均专任教师工资成本=专任教师年实际工资总额÷年末在校学生当量人数。 2.计量依据不同。 (1)实际生均成本是根据各高校实际资产占用状况和实际财务支出计算的成本, 它取决于学校收入规模、学生规模、财务支付能力、资产占用规模等因素,并受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因此各高校的实际生均成本通常差别较大。 (2)标准生均成本不以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依据,它按国家科学统一标准或地区平均水平为取值基础。有些指标可以采用“高等教育本科水平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如师生比按1∶16、生均设备值按4000~6000元、生均图书按70~100册、生均校舍面积按6.5平方米等,然后,按一定的方法测算有关取费定额,如图书单价、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教师工资标准等。它包含了很多可变参数 (如学校类型差异、专业学科差别、地区价格因素等),加入不同的参数,就有不同的高等教育成本计算数额。与实际生均成本一样,标准生均成本也不是一个绝对不变的数值,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参数标准,因此也就有不同的教育成本。但与实际生均成本不同的是,标准生均成本不受具体某一个学校的实际财务支出所影响。它类似于市场经济下“社会平均成本”的性质。 3.计量目的和作用不同。 (1)核算实际生均成本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首先,实际生均成本的核算, 可以反映学校的真实消耗。其次,将实际生均成本与标准生均成本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教育成本的节约或超支程度,有利于学校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科学制定教育投入和管理措施。 (2)计量标准生均成本首先是评价、影响和控制实际生均成本。此外,标准生均成本作为“社会平均成本”,它应是大学学费标准和财政拨款定额的数量依据。 4.计量主体不同。 (1)由于实际生均成本是依据学校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基础的,并且其计量是以高校内部管理为需要的,所以实际生均成本由学校自身组织核算比较准确。 (2)标准生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发生额无关,故应由第三 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应以标准生均成本为基础 董欢 (516003) 【摘要】教育成本是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实际生均成本和标准生均成本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传统的大学学费定价机制中的生均成本只能说明高校对教育资源的真实耗费水平,只有标准生均成本才能作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 【关键词】标准生均成本实际生均成本高等教育学费定价88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

江苏高教 2001年第3期教育投入与效益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 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 X 李文利 =摘 要>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教育机会分布的公平和收入分配的公平。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实施,对公共教育资源和收入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不同收入阶层对高等教育支出的负担能力不同,收入水平越低,对学费水平的变化越敏感,因此在实施大学收费政策的同时,要辅以相应的学生资助政策,以保障低收入阶层受教育机会的公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成本补偿 社会公平 =中图分类号> G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418(2001)03-0054-03 本文中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是指由受高 等教育者个人或其家庭分担一部分高等教育培养成本。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高等学校不仅不向学生收取学费,而且要拨出相当一部分资金补贴学生学习期间的部分生活费开支。1985年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尝试招收少量自费生,并在1989年确立了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的政策(见5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6)。在随后的年度里,无论是自费生与公费生并存的双轨制时期,还是全面收费的并轨时期,成本补偿的力度都在逐年提高。 在我国实行免费高等教育时期,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能够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微乎其微,通过考试进行筛选是接受高等教育者的唯一途径。成本补偿政策被认为不仅可以缓解高等教育财政危机,而且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在实行成本补偿政策的 初期,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人们担心越来越高的学费会使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丧失或减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结果会影响社会公平的原则。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说明如何衡量社会公平,然后分析成本补偿实施前后社会公平的变化。 一 关于社会公平,教育经济学一般考察三个方面的指标:1公共教育资源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分布状况;o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结构的公平;?高等教育机会在不同社会群众中分配的均等性。公共教育资源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分布状况可以用两个指标衡量:1公共教育资源在不同受教育水平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o公共教育资源在不同收入水平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世界上所有国家均是受初等教育的人最多,受中等教育的人次之,受高等教育的人最少。世界银行的一项研 54 X =收稿日期> 2000-12-26 =作者简介> 李文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北京 100871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财教[2014]352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有关精神,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整体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经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现就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意义和原则 (一)意义。 高职教育承担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持续增长,推动了高职教育事业实现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高职教育投入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多渠道筹措经费和财政生均拨款稳定投入机制还不够健全,高职院校总体投入水平仍然偏低,区域间差异较大;财政投入激励高职院校改革的导向作用不够明显;高职教育经费绩效管理基础薄弱,等等。新形势下,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加大高职教育财政投入,逐步健全多渠道筹措高职教育经费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整体提高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利于高职教育更好地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有利于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二)原则。 1.明确责任。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和职业教育“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地方是建立完善所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责任主体,省级要统筹推动本地区全面建立完善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中央财政引导各地建立完善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举办高职院校的国务院有关部门是建立完善所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责任主体,并负责落实相关经费。 2.多元投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坚持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新增财政投入要向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倾斜。同时,防止财政“大包大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高职教育经费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采取直接投资或捐赠等形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促进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3.促进改革。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导向作用,建立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与深化校企合作等制度改革创新相结合,形成激励相容、奖优扶优的机制,促进高职院校面向市场、面向就业,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注重绩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与强化绩效管理相结合,将绩效理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高职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全过程,体现目标和结果导向,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二、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地方为主建立。 1.明确实施范围。各地建立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应当覆盖全部所属独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举办高职院校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参照院校所在地公办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标准,建立完善所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 2.科学合理确定拨款标准。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办学成本差异、财力状况以及学费收入等因素,同时,统筹协调公办高职院校与本地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水平以及民办职业学

数学建模高校收费实用标准.doc

实用标准文档 论文题目:高校收费标准的探讨 论文作者 1 :小平 在现阶段建模中你善长:□写作□程序设计□数学思维,好突发奇想□构建模型的应用能力强 论文作者 2:军 在现阶段建模中你善长:□写作□程序设计□数学思维,好突发奇想□构建模型的应用能力强 论文作者 3 :王雷 在现阶段建模中你善长:□写作□程序设计□数学思维,好突发奇想□构建模型的应用能力强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摘要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合理定价,是关系到国家、高等学校和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利益 的大事。本文通过大量收集、分析数据,基于高校的收支平衡初步确定高校基本学费。 再对这近几年的基本学费的研究,从学校、学生两个角度综合分析影响学费变化的四个 要素,再考虑三个变因:学校、专业类型、地区差异对学费的影响,对部分地区部分高 校的部分专业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 首先,我们大量收集数据,找到我国高校的收入、支出数据,从收支平衡关系计算 得到使学校能够正常运行时的基本学费。再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考虑影响学费的因素, 这里我们从学校角度分析得出生均教育经费和国家拨款比对学费起到关键的影响,而学生角度影响学费的决定因素为权重家庭收入、个人收益率,通过深入研究四个要素,即 生均教育经费、国家生均拨款比、权重家庭收入、个人收益率与基本学费的关系,进而 得出学费的计算方法。具体做法是分别对四个要素进行拟合,得出基本学费与各个要素 之间的函数关系。再对总体得出的四个函数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其函数的系数。从而得 出计算学费的初步模型。计算方程是: W x1, x21 , x3 , x40.21145W x10.46228W x20.35682W x30.07063W x4 通过此初步模型,我们对2000 — 2009 年的学费进行预测,得到初步的合理学费是: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探讨 数学建模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探讨 摘要 本文探讨的是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确定问题。为了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进一步规范学费标准。文中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影响高等学校学费标准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和学费标准的评价模型。 对于模型一,首先分析出可能对学费产生影响的六个因素,分别为国家生均拨款、生均培养费用、家庭年收入、招生人数、政府资助和社会捐助,并对这六个影响因素与学费间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在Matlab环境中得出具体的关联度见表5-1。通过分析,挑选出国家生均拨款、生均培养费用、家庭收入这三个对学费影响显著的因素。考虑到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收费的差异较大,我们将学费的标准分为两类来探讨。并分别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确立两类高校学费的回归方程 度确定区间上限,将学生在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总投资额定义为大学四年的学费与没有工作而对国民生产总值产生的负价值之和。通过调查分析认定,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四年的净收益能够超过大学教育的总投入资金,则认为可以接受。并将毕业四年中平均每年的工资与普通职工的平均年工资、产生的负价值之差作为学费上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如果学费低于生均培养成本的0.1倍,则认为教育质量就会得不到保证,故将此临界值作为学费下限。最后我们利用此模型分别对A、B两类高校在2001年至2005年的收费进行检验,得出民办大学与公立大学的学费相比整体较高。但对于两者的发展趋势来说,民办大学收取的实际学费不合理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公立大学却向坏的方向发展。 最后,结合模型一和模型二中的结论,我们对教育部门提出了五条建设性建议,具体条款见后文分析报告。对高校制订高等教育学费的收费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多元线性回归预测负价值标准区间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1高等教育学费现状 我国现行的大学学费标准是依据高校年日常运行费用生均值的25%计算出来的。有学者将我国当前的收费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及我们国家历史上的高等教育收费作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高校收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处于新高水平。 社会诸多人士指出,学费标准不能按高校日常运行成本来计算,如离退休人员费用、后勤服务支出等显然与教育成本无关,认为应该按学生的培养成本来计算。而生均培养成本如何算,至今却没有人能说得清,学校和政府在现行制度下不可能提供系统的成本信息。研究表明,核算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工程。即便如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仍然要深入探究学费标准,在政府、学校、学生家庭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 那么,大学学费究竟为多少才合适?影响学费标准的因素有哪些呢? 2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影响因素 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与受教育者的预期收益 高等教育的外部经济所带来的最终效益是外在于全社会的,高等教育使国家获得了符合社会经济与文化科技发展

需要的人才资源,社会获得了具有较高劳动效率、工作技能的劳动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因此,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原则,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就需要对高等教育投资。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能产生显著的个人收益,可以提高人的知识、智能、素质,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预期收入,甚至在择偶方面也具有优势。因此,高等教育学费作为受益者应付出的必要代价,它应和个人收益程度相关。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小于其社会效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不全面调查显示,高等教育的平均收益率在发展中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为24%、17%和12%,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到10%的个人收益率相比之下显得过低。而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说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应高于受教育者的预期收益,那么就决定了目前大学收费标准不能超过学生培养费用,政府仍应是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 年生均培养费用 学生培养费用是指高校在一定时期内为培养人才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由于完整意义上的培养成本核算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工程”,要科学、合理、准确地测算出教育成本,现阶段可以说根本无法操作。因此,笔者这里所指的“培养费用”,

最新 高校财政拨款的因素及标准-精品

高校财政拨款的因素及标准 政府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投入是高校保持运行和长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地方高校所能获得财政资金的多少取决于高校自身办学条件是否满足相应的合格标准。与高校所招学生的数量相关,也与高校办学层次、高校类型和学科专业密切相关。并且,不同地方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历史,办学基础存在差异,因此,政府部门在划拨教育财政资金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确保教育资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效益。 一、政府对地方高校拨款模式的发展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先后采用了四种拨款模式,分别是1955年至1985年的“基数加发展”模式;1986年至2002年的“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模式;2002年至2011的“基本支出预算价项目支出预算”模式,2011年至现在为“生均拨款加专项”的模式。我国现行的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是“生均拨款加专项补助”。部属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负责各项经费,以项目或国家专项工程项目名义拨款;地方高校主要由省教育厅负责生均拨款加专项经费,省财政厅、省发改委负责部分专项经费。湖南省地方高校的财政拨款中,“生均拨款”按照拨款因素可分为“标准学生生均拨款”、“学科折合生均拨款”,这两类财政拨款项目都属于公式拨款,每个项目会设置有相关的因素系数。地方高校必须满足相应的条件,政府才能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划拨相对合理清晰的财政资金;“专项经费”顾名思义就是具有特殊用途和专门目标的资金,主要用于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项目,还包括其他政策性补贴项目、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等。湖南省最常见的专项经费拨款是“办学历史及绩效因素拨款”,绩效拨款方式既可以按公式进行分配,也可以不按公式分配。公式分配即根据各项绩效指标分配一部分或全部地方高校财政拨款;若不按公式分配,政府就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列出地方高校的教育财政经费清单,这种分配方式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带有较浓的行政色彩,不利于教育财政拨款透明和公平。 二、湖南省地方高校财政拨款的因素构成 随着教育强省战略的深入推进,湖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逐渐形成了以经常性拨款为主体,专项资金支持为辅助的高校财政拨款体系。其中,经常性拨款由“标准学生因素拨款”、“学科因素拨款”和“历史及绩效因素拨款”这三个方面组成,它们的因素构成分别是标准学生数,学科折合学生数和办学历史及绩效因素,相应的财政拨款权重分别为50%、30%、20%。 (一)标准学生数标准学生数是根据高校各层次的学生折算系数而算成的。参照《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指标说明》中的学生折算系数,湖南省各类学生对应的折算系数分别为,中专(职)生:0.5;普通专科(高职)生:0.8;普通本科生:1;硕士生:2;博士生:3;留学生:2.5。根据以上折算系数,按照不同类型的院校,标准学生数可分为两种:(1)本科院校标准学生数=普通专科生数×0.8+普通本科生数+硕士生数×2+博士生数×3+留学生数×2.5;(2)高职院校标准学生数=中专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国际比较 60年代以来,由于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实证研究的深入,以及各国教育财政状况的普遍恶化,使成本补偿——受教育者通过缴纳一定的学杂费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已经成为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采取何种成本补偿措施、如何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问题,对世界各国大学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一、高等教育成本补偿(cost-recovery)的必要性及实现形式 成本补偿有利于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原则。 世界银行专家60年代以来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而且即使随着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的下降在三级教育中也是最缓慢的。当然,除了直接收入效应以外,高等教育还为个人带来社会地位、健康状况、寿命、子女教育生活情趣等多方面,然而无法精确度量的收益。 成本补偿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财政的公平。

高等教育财政公平是指付费者与受益者之间的适度平衡(Johnstone,1986)。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低收入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中不占人数优势。因此高补贴或者免费的高教财政将产生一种劫贫济富的效应即低收入阶层通过税收为高收入阶层学生支付教育成本,而高收入阶层占有相对多的教育机会却无需承担成本。 成本补偿有利于促进受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们通常凭直觉认为收费将对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巨大的冲击,不利于机会均等。但是在政府等其他经费来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学费收入适度增加可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从长远看这能促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 根据成本补偿与教学活动发生的时间关系,可把成本补偿的实现形式归纳为实时收费制、预付学费制和延迟付费制三种。 实时付费制是指学生在每学期或学年初一次性缴纳学费。这是一种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较为流行的成本补偿形式。它的好处是确保了学校的经费来源,减少成本补偿中的不确定因素。 预付学费制是指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就由家长按现行价格为孩子付清全部学费或者以储蓄形式为孩子预先储备学费。这种制度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分析与建议-精品教育文档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分析与建议 一、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回顾 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发生了巨变。大致说来,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高等教育免费时期(1977年―1988年);(2)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试行期(1989年―1993年);(3)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形成时期(1994年―1997年);(4)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完善时期(1998年―2002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实行的是免收学费制度。198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规定从1989年开始,对新人学的本、专科学生实行收取学杂费制度。自此以后,高等学校的收费逐年提高。1996年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学费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高校学费标准是根据年平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的,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校的学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学费标准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学校办学条件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 1997年,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国家对各高校的计划内学生和计划外自费生实行并轨,对全部高校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由各省物价部门分别测算和规定,高校将学费用于补充办学经费中国家拨款不足的部分。 1999年,国家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下,做出全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计划在三年内扩大招生数量一倍。全国高校基本上都加入了扩招行列,至2005年秋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比1999年增加了3倍。同扩招的急速发展相比,国家对高校拨款的增加不成正比,高校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二、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现状分析 1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总体情况 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的迅速增长,高校的生均实际学费不断提高,2006年达5935.511元,2003~2006年期间年平均增长9.17%。与此同时,高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和生均事业性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改革问题探讨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改革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模式经过不断改革, 成效显著, 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但仍未摆脱以成本为导向的财政拨付模式。文章分析了现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其改革过程中衍生出的问题, 参考了国外较为成熟完善的绩效拨款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财政; 绩效拨款;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历史发展 (一) 基数加发展阶段 教育财政经费基数是高校前一年度到账的拨款数, 在基数加发展的模式中, 下一年的拨款数额是根据前一年的拨款基数, 同时适当考虑和估测下一年学校发展所需, 据此增加一定数额的经费。这个拨款模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例如所定数额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缺乏真正科学的测算, 同时公开透明程度也不足, 容易出现人为因素干扰。在实际使用中经费限定的使用范围太死板, 缺乏灵活性, 不利于经费的高效率利用。

(二) 定额加专项补助阶段 “定额”指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生均教育经费的标准。生均经费是根据高校在校生人数为基数核定的, 即每个学生给予固定的培养费用。这部分经费是高等教育事业经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专项补助”是指拨付给高校的额外经费。其主要以各个高校上报的项目为依据, 拨付专项经费。其主要根据在校人数和学校各种基础支出为标准来确定和拨付经费。但这个模式经常会导致高校的盲目扩张, 通过扩张招来更多学生以期获得更多定额经费。 (三) 基本预算加项目支出预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基本预算”是指支撑学校日常运转的所需经费, 而“项目预算”是支撑学校自身项目开展和事业发展的经费。这个教育财政经费拨付模式具有集中拨付、收支分开的特点。同时还对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也因而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 投入型拨款模式效率低下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问题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问题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问题备受关注,其中,收费标准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高等教育收费的必要性与收费标准的现状,联系国外高校收费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进行反思,并试图探索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确定方法。 标签: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成本核算 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不过110年,然而在这过程之中,高等教育的收费却经历了许多阶段。发轫之初,实行免费教育;之后又实行有偿教育,高等学校学生一律缴纳学费;而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高等教育实行“统包”政策,横亘近40年。这份免费的午餐从1989年开始取消了。1989-1996年,学费制度试行改革,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计划内招收的学生一般缴纳学杂费,自费生缴纳培养费、学杂费,委陪生由单位代缴费用,学费一般比较少。1997年,我国高等学校统一实行招生并轨,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但2001年至今,学费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普遍在1999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5%左右,有些地区高达20%。高等教育收费渐渐变得饱受争议,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 高等教育所收之费,应当是培养学生所需要的成本,也就是对成本的补偿。因此,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也就能够在成本负担、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 1 高等教育收费的必要性分析 教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商品。从其分类上来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公共性的,有效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避免了人口素质低下所造成的负外部性。因此义务教育是纯公共商品,义务教育的成本应当由政府承担。 但是,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而是一种“精英教育”。高等教育具有排他性,不是纯粹的公共品而是混合商品。同时高等教育虽然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社会收益大于个人收益。但高等教育有很强的私人属性,个人收益很明显。一旦受教育者获得了较为高级的教育机会,有了专业的知识,其所取得的相应收益,如就业前景、薪水、地位等,将是内部化的。高等教育不收费,就相当于未享受高等教育之人为享受之人付账,也就好比,现在的穷人为未来的富人付账。这将会导致社会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因此高等教育的成本,若单独由国家承担则会给财政带来巨大负担,同时有伤纳税者的公平。 这一切,决定了高等教育需要收费。 2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现状 目前收费项目主要为学费和住宿费。住宿费根据不同标准,一般是四人间1200元∕年,八人间600元∕年。学费标准在1990年不到100元,1994年升至400多

武书连2019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国家财政拨款的758所高校详细排名)

武书连2019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国家财政拨款的758所高校详细排名) 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主持的《2019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于2019年3月结题,内容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名为《挑大学选专业--2019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这是中国统计出版社连续第17年出版发行的深受考生和考生家长欢迎、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考志愿填报参考书。 武书连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的评价对象是国家财政拨款的758所普通本科高校。 全国31省市区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 中南: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9北京市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北京市为54所普通本科大学。北京市大学教师学术水平2.0259,全国第1名。教师绩效2.1241,全国第1名。2018年毕业博士生17099人,全国第1名。毕业本科生111403人,全国第11名。2017年毕业硕士生70402人,全国第1名。

2019天津市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天津市为18所普通本科大学。天津市大学教师学术水平 1.3958,全国第5名。教师绩效1.3323,全国第4名。2018年毕业博士生2455人,全国第14名。毕业本科生63142人,全国第23名。2017年毕业硕士生17230人,全国第15名。

2019山西省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山西省选取21所普通本科大学。山西省大学教师学术水平0.4342,全国第22名。教师绩效0.5928,全国第21名。2018年毕业博士生720人,全国第20名。毕业本科生83160人,全国第18名。2017年毕业硕士生10136人,全国第23名。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 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 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 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 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 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问题。在广泛收集各种数据并对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四维微分方程组等相关知识,综合考虑影响学费制定的主要因素,从是否考虑各种因素之间关联的角度,得到学费与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两类模型,并对几类专业的学费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 首先,本文分析出影响高校学费的主要因素有个人相对收益率、年生均培养费用、专业冷热的区别、居民(分城镇与乡村)对高等教育学费的支付能力、国家生均拨款等,从而有针对性的收集数据,避免了收集数据的盲目性;其次,本文收集了从1997年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之后十年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数据统计分析时,根据各种因素与学费之间的散点图,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剩余标准偏差与拟合优度两种指标,最后确定学费与各种因素之间较为理想的一元回归方程。 在上述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各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本文建立了两类数学模型,其一忽略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建立学费标准的多元回归模型;其二考虑到各种因素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建立学费标准的四维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 在建立学费标准的多元回归模型时,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学费标准因地域与专业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为此,本文首先从全局角度建立了全国所有专业平均学费的多元回归模型,然后考虑专业与地域的影响,赋予两者一定的权重系数,从局部角度建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费的多元回归模型,并获得了相应的置信区间。 在建立四维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时,合理的假设出学费和其他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的内部微分关系,建立四维微分方程组,得到微分方程稳定解存在条件和平衡点。利用差分方法计算出微分方程组的未知参数,获得学费的最优解,再通过极值法,得到高校扩大学费收取区间。 为对几类专业的学费标准进行定量的分析,本文随机选取20XX年5个不同地区和不同专业的相关数据,代入上述两类模型得到学费标准与其确定区间,两类模型得到的结果基本一样,说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并把结果与实际学费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我国现在实行的高等教育的学费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上升浮动区间与趋势。 最后,本文对所建的模型进行合理化评价,并根据所建模型与结果分析,给有关部门提交建议报告。 关键词回归分析拟合四维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量化分析学费标准

吉林省高等学校财政定额拨款与

吉林省高等学校财政定额拨款与 本科教学质量考核挂钩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完善高校生均财政定额拨款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大教学投入,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精神,结合吉林省高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定额拨款与本科教学质量考核挂钩办法可以改变单一依靠定额的拨款模式,发挥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吉林省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四条财政定额拨款与教学质量考核挂钩坚持三项原则。 (一)坚持“三公性”原则。财政定额拨款与本科教学质量考核挂钩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做到实事求是,工作透明。 (二)坚持“二元性”原则。财政拨款在基本定额基础上,增加教学质量参数,将过去财政定额拨款的一元式,变为财政定额拨款与教学质量考核挂钩的二元式,既重视教育教学规模数量,又重视教学质量,以此推动高校加大教学投入,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坚持分类考核原则。鉴于学校之间的办学历史、规模、行业等差异,教学质量考核同时在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中

分别进行。以促进学校形成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好,办学效益高的学校实行政策倾斜。 第三章教学质量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第五条教学质量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改善、实验场所建设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学生培养质量、社会评价五个方面。共有5 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29个观测点组成(附件1)。 第六条教学质量考核实行定量考核方法。 第七条教学质量考核实行赋分制,满分为100分。二级指标分数合计等于一级指标分数;一级指标分数合计等于总分数。计算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第八条考核指标除特殊注明外,教学质量考核时期指标为上一个教学年(如2011年9 月1日至2012年8 月31日),时点指标为当年8月31日。 第四章教学质量考核的组织实施 第九条考核环节与步骤。 (一)学校自评。各高校在拨款前,按照教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和定量考核方法进行自评,填制《教学质量考核自评表》(附件2,附件3) ,报到省财政厅。 (二)专家组现场考核。省财政厅组织专家组对各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实地考核。考核以审核《教学质量考核自评表》、《教学质量考核

我国公办高校事业经费拨款模式改革

第30卷第6 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 ol. 30 No.6 2008年12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 EDITION) Dec. 2008 我国公办高校事业经费拨款模式改革 许锐 (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摘要:以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特征为基础,分析了该模式在保障拨款效率和公平上的优势与不足,并初步设想了拨款模式的改革方向:对可供分配的经常性拨款的一部分实行绩效拨款,通过招投标确定项目拨款的拨款对象和拨款数额。 关键词:绩效拨款;招投标;财政拨款;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8)06-0096-05 我国政府对公办高校的投入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是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投入总额以及拨款方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各高校之间经费争夺也日益激烈。采取公平、竞争、高效的高等教育拨款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的基本特征为基础,分析该模式在保障拨款效率和公平上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改革现有拨款模式的初步设想。 一、现行高校事业经费拨款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主体绝大多数为公办高校,并且公办高校的事业经费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拨款。受高校扩张和教育财政预算增长乏力的双重影响,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60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以促进高校经费收入由过去政府包办向多元化筹资模式的转变。此后,虽然财政拨款在高校办学总成本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财政拨款在高等教育总投入中的支配地位没有动摇。统计数据显示,仍有4成以上的教育经费来自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 拨款模式是直接指导财政拨款行为的具体操作规范,涵盖具体拨款项目的设计和制订,公式因素权重确定等内容。[2]从2002年起,按照国家预算方式变革要求、结合高校财政经费拨款的历史经验,教育部决定按“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的模式执行各级财政高校事业费拨款。具体包括:教育经费拨款,即高等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经常性和专项性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即高等学校从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取得的专项和非专项科研经费拨款,如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等。其他经费拨款,即高等学校从财政和有关部门取得的、除上述拨款以外的各类专项与非专项拨款,如教育费附加拨款、公费医疗经费等。 全部财政补助按项目和国家财政预算级次分类进行管理和安排使用。具体拨款方式有两种:基本支出和固定项目支出的公式拨款方式和非固定项目支出的项目制拨款方式。基本支出和固定项目支出主要指为保证高校日常运转而进行的财政拨款,通常也称作经常性经费拨款。拨款的具体范围包括普通高校原来的基数、新增经常性拨款和教职员工增资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住房公积金、公费医疗补助等。拨款公式基本数据主要来自上一学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和上年度财务决算报表。 收稿日期:2008- 06-10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07N44)。 作者简介:许 锐(1976-),女,辽宁沈阳人,宁波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