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咏叹调《安宁,安宁》的二度创作诠释

女高音咏叹调《安宁,安宁》的二度创作诠释
女高音咏叹调《安宁,安宁》的二度创作诠释

女高音咏叹调《安宁,安宁》的二度创作诠释

字数:3661 字号:大中小内容摘要:《安宁,安宁》是女高音声乐教学与表演中常见的曲目,很受欣赏者与演唱者的喜爱。但这首曲目有一定难度,演唱过程中也有很多难点。文章从演唱这首曲目的演唱技巧、情意起伏、声腔结合以及音乐律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论述,分析演唱者正确进行二度创作时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二度创作演唱技巧情意起伏声腔结合音乐律动

歌唱家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是通过对作品进行探索,了解其内在含义,强调并发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使声乐作品的精华体现得更加鲜明突出,甚至超越作曲家的预想,而出色的二度创作,势必会提高作品本身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安宁,安宁》是威尔第歌剧《命运的力量》中莱奥诺拉的一首著名的咏叹调。早年在俄罗斯首演时,曾因女高音歌唱家生病而延后半年演出,可见女高音在剧中的地位。从乐谱上看,声乐部分简单、平稳,没有过多繁锁的装饰音,也没有炫耀技术的华彩乐段,但要完全达到剧情要求,从头至尾充满激情地去完成,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一、纯熟的演唱技巧

演唱《安宁,安宁》这首咏叹调时,从演唱习惯上,笔者认为女演员必须具备宏亮、高昂的声线,这是一个基本条件,同时也要有大抒情的音乐线条。这个作品创作于1862年,正是威尔第声乐创作的鼎盛时期。威尔第注重戏剧冲突,显而易见地将其放在声乐作品中。演唱者在演唱中,必须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地去唱重、唱大,要注意技巧上的力度。

在作品中,音乐上的强弱处理有很多地方,这就要求演唱者要有极强的识别声音的能力。

在这首咏叹调中(如谱例1),演唱者可以从开始就唱出极富有感染力的强音(f)逐渐到弱(p)。一个八度的跳跃,可以作下划音处理,这种下划音在技巧上需做到高音位置不动,喉部轻松,由气息保持,只变换高音。接下来的两句重复“安宁,安宁”力度明显弱下来,可以感受到心情由激动转到平稳的抒情。当用很弱的声音朗诵似的唱出“仁慈的上帝,赐给我安宁”时,仿佛是在内心得到了片刻安宁。这种由高音到低音、由强音到弱音的转变,若能做到相对平稳地演唱,则要求演唱者对横膈膜有较好的控制能力,演唱者可以利用小腹压缩,用这种力量使腹部呼吸,这样声音听起来是圆润、流畅的。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安娜·辛托夫在处理第一句“安宁”时,要求乐队没有一点声音,高音由高亢到渐弱始终保持在头腔的高位置,气息充沛,旋律哀怨悲伤,紧紧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

二、跌宕的情意起伏

在歌剧中,威尔第赋予莱奥诺拉矛盾的、复杂的人物性格,这也是威尔第中期作品中追求浪漫主义的离奇情节和感人的人性冲突的表现。要恰当地演唱好这首咏叹调,就要清楚莱奥诺拉身上的感情线索,要分析剧情、咏叹调在情节中的主要地位,尤其是人物的复杂心态,要准确把握感情的收与放。

《安宁,安宁》出现在全剧的第四幕第二场,莱奥诺拉即使过着苦修女的生活,整日虔诚祈祷,却始终摆脱不了对过去的痛苦回忆,对阿尔瓦罗的思念。整首咏叹调中充满了不安的情绪,即使是对爱情的叙述,也充满着不安的、绝望的情感。莱奥诺拉祈求用自己的死亡来换取和平,而剧情在此时出现了极度戏剧性的描写。爱人、哥哥同时出现在她的面前,死亡也随之而来……威尔第刻画这个人物,显示了他内心具有的抗争意识,但他对人物的同情、对世俗的挑战也跃然纸上。

作曲家威尔第,其实更像是一个戏剧家和严肃的思想家,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作者试图寻找一些揭示人性冲突的素材。他曾经历丧妻失子的巨大悲痛,在其思想深处深深地刻下了对人生悲喜无常、命运虚无的痛苦印记。为了准确地演绎威尔第的作品,演唱者必须了解作者奇特的内心世界,要对感情准确地把握,理解威尔第创作作品的主题、内涵和外延,最终准确地演绎出莱奥诺拉这个角色。

三、完美的声腔结合

演唱这首咏叹调,需要有高昂、抒情结合的美妙歌喉,演唱者在演唱中要音与音之间连贯,圆润地唱出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段。在这首咏叹调中,虽然没有标出这种大的连线,但也不能忽视连贯性。

律中八分符点音符(如谱例2)、十六分符点音符很多,要求演唱者绝不能唱得快、顿,而是平稳地、连贯地去叙述心灵所感受的创伤。重复的“安宁、安宁”,表达出内心对安宁、和平的渴望,这与上一谱例进行了强烈对比。女高音歌唱家卡娜娃在演唱这一句时,用娓娓的歌声唱出内心的忧伤:符点表现的是矛盾、痛苦、无奈,用大的音乐线条去处理,语气平缓中蕴藏着激情。没有前一句连贯抒情的叙述,就不会显现出音乐的作用,也不会使作品始终得到微妙的平衡。

在咏叹调中,连续的、流动的音乐是美的,语言的准确性很重要,也会增加音乐的美感。演唱者既要做到发音准确,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在谱例3中,既要把双辅音mezzo的音发得规则、准确,而且应与下一个单词atanto duol一气呵成,这两节处理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Quispero quest'alma这个单词对应的两个十六分音符字要咬得非常快,但又要清晰,后接的alma跨小节演唱,既要语言连贯,气息的支持也要求特别稳定,换气一定要快。

卡娜娃在演唱这句时,能令人感受到她在努力控制内心激动的情绪,咬字没有夸张的动作,每个词清晰地唱出,这正与歌曲中人物的性格相吻合,可以使欣赏者跟随演唱者进入剧中情境。

四、和谐的音乐律动

对于这首咏叹调,除了要注意旋律连贯,更要注意节奏。处理威尔第的作品,注意要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去唱。他不同于前期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可由歌唱者随意加上华彩乐段或者自由处理快慢,这在威尔第的作品中是绝不允许的。保证作品的真实性,是歌唱家进行二度创作的首要条件。

1.咏叹调的前奏十分有感染力,音调在全剧中多次出现,节奏是3/8,是歌剧稳定的旋律。进入咏叹调(见谱例4)音乐转为4/4节奏,前奏音型速度明显慢下来。在前奏结束的时候马上唱出强音,可给人以明显的紧张感,表现出强烈的内心不安。

2.咏叹调中,莱奥诺拉心中一直在寻求安宁,却摆脱不了对阿尔瓦罗的怀念。即使在抒情段落,也能感受出其内心的不安。因此,威尔第运用了大量的十六分符点音符,增强音乐的戏剧性冲突及对人物内心的冲击力的渲染。为此,演唱者要严格研究曲谱,仔细分析人物内心,最终把握住作品的演唱风格。

第一小节第二拍的十六分音符与第四拍的八分音符同时在一小节出现,而且在第2、3小节,都是十六分符点的演唱。在这个乐句中,一定要把八分音符的时值唱准确,与十六分音符要有明显区别。

3.在这首咏叹调中,4/4节奏从头至尾速度在中速。只有在谱例5处出现快板,到结束句唱

出高亢的bb2音。此处的速度急速加快,语气加强,情绪激动,也是咏叹调的关键所在。演唱者要在处理这个乐段时抓住每小节的重音,及符点音符的准确。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ma le di zio ne,在zio上是重音,两拍时值,而且一个比一个强,前三个zio在E音上,后一个在F音上,一定不能唱成相同音高。

这首咏叹调是演唱家们在音乐会上乐于扮演和演唱的角色与曲目,也常常被选为歌剧比赛的参赛曲目。演唱这样一首力度较强、变化幅度很大、具有戏剧性特色的咏叹调,要有足够的声音条件和良好的歌唱方法,从始至终应保持声音有韧性、明亮,需具有整体共鸣和辉煌的高音,以表现作品特有的戏剧性感染力。

总之,一部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取决于歌唱家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对作品内涵的正确诠释与深刻把握,以及个人的审美情趣。而在每次演绎作品时,演唱者在不同时间的情绪会出现不同的律动和演唱效果,应多根据自身的歌唱状态及时进行调整。因为,一个作曲家创作了作品,写下了音符,歌唱家必须把其技巧、感情、声音、律动放到音符中,使其达到完美统一,并把作曲家所希望表现的万千色彩和感情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程淑安译.卡拉斯在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讲学集[M].江苏文艺出版社,1972年.

[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1983年.

[3]张弦,徐国弼,申文凯,安绍石译.西洋歌剧名作解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4]邵义强著.歌剧赏析[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张前,王次炤著.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声乐教育系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浅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摘要: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有许多女高音咏叹调,本文通过对此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作出分析,使演唱者对女高音咏叹调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演唱中能够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创作思想,更加成功地塑造莫扎特歌剧中的女高音角色。 关键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演唱风格 Abstract: Mozart’s opera “the marriage of figaro, many soprano aria,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oprano aria singing style to analysis, make the singer to soprano aria with further knowledge, in singing to better reflect the writers’ creation thought, more successfully portrayed Mozart opera soprano roles. Keywords: Mozart’s the marriage of figaro aria singing style 绪论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作于1785-1786年间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的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此歌剧创作的的戏剧艺术手法非常高明,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情节安排巧妙,剧情复杂多变。莫扎特通过咏叹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音乐形象,其中这部歌剧中女高音角色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矜持伤感的伯爵夫人罗西娜、泼辣善良的女仆苏姗娜。 《求爱神给我安慰》是伯爵夫人罗西娜的咏叹调。这个唱段只有四句歌词,经过音乐的不断变化、展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唱段。 《美妙时刻将来临》这首咏叹调位于第四幕,旋律优美动听,仿佛是一首苏姗娜唱给费加罗的爱情赞美诗,唱段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部分组成。 如何把握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一、明确《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女高音人物形象 《费加罗的婚礼》是以费加罗和苏姗娜的婚礼的举行为主要线索,剧情围绕着这条线索展开,这部歌剧中女高音角色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矜持伤感的伯爵夫人罗西娜;泼辣善良的女仆苏姗娜。其中《求爱神给我安慰》刻画的是高贵美丽的伯爵夫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她外表软弱、内心刚强的女性形象。而苏姗娜是一个善良、活泼可爱、勇于斗争的女孩,是女子美德的象征。

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分析

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分析 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二者除了体裁不同,在其他方面也有区别,比如题材、对声音的要求、对语言的要求、歌曲的表现形式等。虽然两者有很多区别,但这不代表两者之间有矛盾,在很多情况下,两种形式下表演者的感情丰富程度是一致的。本文主要针对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进行分析。 一、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分析 (一)歌剧咏叹调分析 歌剧咏叹调基于歌剧,歌剧最开始利用音乐要素来诉说故事,所以歌曲也被称之为音乐戏剧,一种歌唱和语言并存的艺术形式,《达芙妮》是第一部被称为歌剧的作品,《尤里狄茜》是第一部公开在宫廷贵族面前上演的歌剧,这两部都是佩里和里努契尼作品。蒙特威尔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咏叹调和宣叙调共存,伴奏比较凸显,威尼斯歌剧城建成后,歌剧逐渐享誉世界。歌剧中的咏叹调可以以独立歌曲形式存在,也可以存在于伴奏中,对这种模式进行发展的是A·斯卡拉蒂,他对这两种调进行了区别创作,使这两种调有了更细致的分类,尤其是咏叹调分类,咏叹调主要表达人的情绪和感情,将其用在歌剧中,歌剧的抒情作用加强。咏叹调虽然是在宣叙调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随着其慢慢发展,咏叹调变成一种独立的歌唱形式,结构变得越来越完整,演唱技巧越来越复杂,对歌唱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极强的旋律和抒情性是对演唱者的演唱能力的考验。 在普契尼歌剧《图兰多特》中,有用到咏叹调的歌曲,比如《今晚不能入睡》,这是一首4/4拍的G大调,需要由男高音来完成。男高音在演唱之前,就要对《图兰多特》的相关故事进行了解,了解它是讲述中国元代美丽公主图兰多特猜谜选夫,最终选中卡拉夫的故事,在选夫的过程中,猜对谜语者入选,猜错者葬送性命;其次演唱者要对《今夜不能入睡》所对应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解,对当事人卡拉夫的

浅谈歌剧演唱中女高音的声部类别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7536632.html, 浅谈歌剧演唱中女高音的声部类别 作者:柳慧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4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83-01 歌剧在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变化,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形式,其声部划分方式、声部划分依据和声部嗓音训练构成了完整的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发声工具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歌唱艺术中,人声的分类是根据声音的音域和音质来决定的,另外也要参考换声区的位置以及声带的条件。人声按照性别和年龄差异特点,可分为女声、男声、童声三类。歌唱的声音,不论女声还是男声,从本身发声的高低情况都可以分成高、中、低三种类型,按照音域的高低、音色的表现特点,女声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声同样可以分为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而童声无论男女基本音色是相差不大的。 女高音音域是指成年女歌手能达到的声音频率最高的范围,是在女声中嗓音最高的人,意大利语是Soprano。女高音的音域通常为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c。根据音域、音色、演 唱技巧和表现特征,女高音又可以细分为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 一、抒情女高音 抒情女高音是歌剧中最常运用的,最多的一种女高音类型,其具有柔美的音色,唱腔连贯、舒展,声音宽广清朗,音色明亮秀丽,擅长演唱抒情优美的歌唱性旋律,来表达细腻而富于诗意的情感,以此来展现剧中人物的天真、脆弱、多愁善感等情感,多数歌剧中的女性角色都由这个声部的歌手来担当。这个声部属于青春、轻柔型的女高音,具有轻盈的舞台形象和美妙的音乐抒情性特征,所以通常表现天真浪漫的少女,演员大多强调表演具有美丽的形体,高贵的举止。 典型的歌剧角色例如: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普契尼《图兰朵》中的柳儿、比才《卡门》中的米凯拉,以及德沃夏克《月亮颂》中水仙女、瓦格纳《汤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等都属于这一类声部。最典型的唱段是普契尼的歌剧《詹贾尼斯基基》中斯基基的女儿劳莱達恳求父亲成全她的婚事的一段优美动人的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这段咏叹调旋律有宽广的八度跳跃,气息悠长,充分表现了抒情女高音擅长演唱舒展线条的特点。 抒情女高音的分支声部中还有一种轻型抒情女高音,是西方传统戏剧中的女性戏剧角色,也翻译成喜剧女高音。常用来扮演惯用诡计的女仆,刻画轻佻、卖弄风情、娇艳迷人的青年女

浅析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

89音乐鉴赏 前言莫扎特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莫扎特是当时欧洲作曲家的代表人物,对当时欧洲歌剧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力,女高音咏叹调是歌剧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音乐表现手法,对于歌剧中任务形象的刻画有着极大作用,尤其是在莫扎特所创作的歌剧中,对咏叹调的运用更是到了非常纯熟的地步,莫扎特在当时对女高音咏叹调的掌握及运用方式,给他的歌剧作品带去了灵魂,他的水平甚至是现在我国很多作曲家或者音乐制作人都达不到的,因此,对莫扎特歌剧中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和演唱风格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于我国音乐作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女高音咏叹调概述女高音咏叹调是一种歌剧咏叹,属于声乐体裁,女高音咏叹在歌剧的表现形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将歌剧中的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腻,塑造得更加立体,对于表现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感情变化有着重要作用,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我们可以把女高音咏叹调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抒情女高音、喜剧女高音、花腔女高音以及戏剧花腔女高音,这四种不同的咏叹调女高音对于不同人物的塑造有着各自的优势,其中抒情女高音主要是为了刻画出一个温柔、善良、可爱的女主人公形象,也是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最能出现的一种咏叹调类型,喜剧咏叹调则是为了塑造出人物活泼伶俐、幽默诙谐的形象,而花腔女高音和戏剧花腔女高音对表演者的基础功底要求较高,也更能表现出表演者的个人魅力,更具有特点。 二、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影子随处可见,比如著名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世界流行的歌剧中,都能看出莫扎特对女高音咏叹调的熟练掌握,也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到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 (一)音乐线条十分连贯新月线条的连贯性是莫扎特歌剧作品中的一大特点,莫扎特的歌剧作品的衔接非常自然、过渡很流畅,一般从前奏的定调上就可以判断出主体旋律的特点,从开始演唱到最后结束,一般都表现的比较匀称,不会出现太大的旋律起伏。 (二)节奏清晰简单,速度快慢得当在节奏的研究上,单单以《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这两首作品的研究为例就可以看出来,莫扎特的前歌剧作品节奏一般都比较清晰、简单,并没有过多复杂的节奏编排或者节奏变换,一般都是以简单的节奏来清晰的表显出所创作浅析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 【摘 要】莫扎特作为欧洲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莫扎特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天气留给后人的优秀作品却非常多,莫扎特一生中,在音乐领域成就非凡,而歌剧可以说是莫扎特作曲中最重要的领域,咏叹调在歌剧表演中经常被女高音使用,因为它能够在歌剧中很好的刻画人物心理、 塑造人物形象上,所以受到了作曲家的青睐,经常出现在歌剧中,本文浅要分析了在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有什么音乐特点及其演唱风格。 【关 键 词】莫扎特;歌剧;女高音咏叹调;音乐特点;演唱风格 【作者简介】徐敏(1988.07~),女,渭南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艺术。 歌剧的特点,用简单的节奏创作出并精彩、有趣的歌剧作品。莫扎特的歌剧中,对女高音咏叹调的速度要就也非常讲究,速度的严格把握对于歌剧整体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凸显、任务的心理变化都有着重要作用,速度的严格要求在莫扎特的多个歌剧作品中比如《哪里去了,美好时光》、《你别发抖》、《求爱神给我安慰》等等中都可以看出来,所以女高音咏叹调要严格把握好咏叹速度,精准细腻的刻画出人物特点。三、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演唱可以说是对歌剧的最终表现形式,在莫扎特歌剧中,演唱风格非常明显,带着独有的“莫扎特风格”,首先,莫扎特是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代表者之一,所以他的作品的演唱风格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特色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演唱莫扎特女高音咏叹调的时候,要求演唱者的演唱风格必须具备端庄优雅、高贵华丽。其次,因为莫扎特女高音咏叹调音乐线条十分连贯的音乐特点,所以就要求演唱者能够熟练稳定的运用连音唱法以及把握好气息的转换使用,连音唱法的使用是为了表现出莫扎特作品音乐线条的流畅,气息的把握则是为了在不同及风格不同的基调中,能使用不同频率、不同深浅的呼吸,能够准而稳的配合好歌剧的变换。对于人物形象的展示、歌剧的情感变化有重要作用。结语莫扎特的一生成就非凡,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非常高,女高音咏叹调是莫扎特歌剧中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将女高音咏叹调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咏叹调的使用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后人们歌剧作品的创作或者对女高音咏叹调的运用都有巨大影响。【参考文献】[1]杨尚翡.莫扎特歌剧中咏叹调女高音的文艺特征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7):21-24.[2]曲歌.莫扎特歌剧咏叹调中女高音咏叹调初探[J].艺术研究,2013(04):123-125.[3]许晓瑜.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特点及技巧[J].大舞台,2014(04):78-81..[4]赵梅伯.唱歌的艺术[J].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11):42-45.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分析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分析 本文采用比较、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依據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及内容出处,分析两首咏叹调的创作风格,从曲式结构、节拍节奏、主题旋律等方面,深入了解其创作技法,并根据演唱时气息与声音的控制、速度与力度的把握及人物情感表现等方面的实践,对演唱要点进行分析。发现演唱者不仅要在题材上加强对咏叹调作品的熟悉,在演唱过程中,还要具备充足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赋予作品神韵,从而使声乐学习者能够力所能及地演唱好两首作品。 一、两首咏叹调创作风格的异同 普契尼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共创12首歌剧作品,其中女高音咏叹调唱段仍为经典流传至今。他的作品较为注重主题旋律的发展和人物的戏剧性表现,歌剧内容大多取自真实生活,用自己精湛的作曲技巧和新颖的艺术审美创作了贴近生活又富有现实性的歌剧作品。 (一)咏叹调《漫步街上》的艺术体现 1.真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在《漫步街上》中,作者取材缪塞塔与底层画家马切罗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歌剧体裁追求社会现实生活相吻合。同时在歌曲写作上运用圆舞曲风格,一定程度上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有所保留。 2.缪塞塔戏剧形象的表现 在《漫步街上》中,普契尼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刻画人物戏剧性角色。首先,朋友们在灯火辉煌的咖啡馆聚餐时,缪塞塔一袭红裙昂首挺胸地走来,引起人群骚动,呈现穆塞塔放荡不羁的个性;其次,当缪塞塔再次相遇马切洛愿与其和好时,演唱了炫耀自己美丽同时又表现内心始终思念旧情人的咏叹调《漫步街上》,由此看出她的风情万种。 (二)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艺术风韵

1.中西方融合的音乐特色 在《图兰朵》中,使用诸多中国元素作为题材。例如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主要用于公主的出场。《主人,您听我说》中,虽没有旋律出自民间歌曲或曲调改编而成,但全曲采用中国五声调式。舞台放置中国打击乐器“锣”,是“中国色彩”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展现。 2.柳儿艺术形象的塑造 普契尼描写的柳儿是一位身份卑微的侍女。主要从两个方面塑造其独特性格:一方面,她善良温柔却也不失坚强;另一方面,她竭力劝阻王子不要冒着死亡的威胁去回答谜语,心生暗恋却又小心翼翼,用平凡的身份贴切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使浪漫悲痛的感情深入内心。 (三)两首咏叹调创作风格异同 咏叹调《漫步街上》与《主人,您听我说》,虽体裁出自不同国度,剧本情节相差甚远,东西方音乐有所差异,塑造的人物性格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不同,带给人们的音乐感受也不同等,但都取材于当时社会底层的人物生活,都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再现。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主义的同时,在音乐创作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都采用悲情色彩,喜爱刻画小人物形象,两首咏叹调的女主角都是整部歌剧的主人公,并且能够将其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二、咏叹调《漫步街上》与《主人,您听我说》 音乐创作技法的对比。 (一)曲式结构与节拍节奏对歌曲风格的展现 作者从节拍节奏、速度以及调式对两首咏叹调的风格做了整体的呈现。《漫步街上》是一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全曲使用E大调。前奏为4/4拍,演唱部分采用流动感强的3/4拍,彰显浪漫主义的圆舞曲特色。《主人,您听我说》全曲为降G大调,虽为结构短小的单一部曲式,但作者运用中国五声调式,采用4/4拍,慢板,更贴合整首作品悲痛的音乐风格。

生命列车.doc

生命列车 生命如同一部被施了魔法的列车,只要开始了,就只有到终点站才能停止,中途不能下车,但神奇地允许他人上下车,它的起点站叫出生,它的终点站叫死亡。 "嘟,嘟,嘟......"呜笛声响起,生命的列车开动了,不要强迫它停下来,那是不可能的。 它驶向了第一站,我们虽然不能下车,但我们能透过车窗观看美丽的风景。我透过车窗看到了充满童趣的乐园和洋溢着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列车仍在前进,我看到了洋溢着幸福笑容的父母。这时,列车门打开了,有两个新乘客上车了,他们叫爸爸、妈妈...... 一眨眼,列车来到了第二站,看了看站牌,它的站名叫幼儿园,这时列车上已经有人能够跟我一起欣赏风景了。好可爱的地方,到处充满了童真,真想永远停留在这个地方啊!很可惜,列车还在行进,一点儿也没有停下的意思,我开始有点儿埋怨列车长了,不过他很好心的打开了车门,放上来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 第三站的站牌越来越近了,上面的文字也越来越清晰了,近了......更近了,终于看清了,原来这一站名叫小学。在这时,列车门开了,上来一群陌生的叔叔阿姨,他们微笑的自我介绍:"我们叫老师。""老师"这个名词在幼儿园就听到过,可异印象不

是很深。不过从现在开始,这个名词将转化为真实存在的人,在列车上伴我们一起欣赏沿途的风景,车仍在不断进行...... 列车越来越近了,它驶向了第四站,这一站的路不是十分得平坦,甚至可以说有些崎岖,车开得也有些不平稳,不过列车上有许多人陪我一起经历颠簸,我也不担忧害怕了。列车驶着驶着又上来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他们都是我有朋友。快要驶到第四站的尽头了,眼前出现了分岔路,这是这辆列车遇上的第一条分岔路,总有些不安......列车驶到了这也没有停留,原来是列车长根据我这段路上的表现,为我选择了一条最适合我的路。 第五站的路才刚刚开始,虽然这条路更加崎岖,但看了看列车上越来越多的人,我就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有他们在,窗外的天气永远是那样的美好...... 我的生命列车目前中驶到了第五站,还有好多站的路要走呢!相信我吧,我会好好欣赏窗外风景,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阴云密布,我永远都会和列车上的人一起共同乐观面对,一起解决。也许这六中有人也许中途下车,但我也不会太过沮丧,因为列车还在行进,总会有人会来添补这些空位,继续陪我一同欣赏,一同成长。 指导老师:顾宇杰 浙江宁波江东区宁波三中高一:蒋琦 生命如同一部被施了魔法的列车,只要开始了,就只有到

关于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关于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在我们的接触的表演艺术中,了即兴表演以外的所有表演艺术都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它的的出需要两道工序。一是创作,二表演。搞表演艺术的人都知创作的重要性。在选剧本、脚本、乐谱的时候都用心。因为创作质量的高低对于出成功与否起到前提的用。同样文艺创作者也明白在出时演员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择演员的时候也是很用心的如果演员的水平不且又适合这个作品,那么能使作品的内涵、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假如作品一般演水平非常高,临场发挥很不。结果演出非常成。作者就会认为:我想象的好多了。因此很多的事实诉我们:艺术的表演环节太重了。对于声乐艺术同如此。 不仅把乐谱上的记载基本情绪相对,而且在演中揭示出了作品深层涵,显示了自己与人不同的艺术个性,从而作品因其演唱而增色声乐表演就称作“二度创组”者叫做再创作。二创作决不是任意、自和无限制的,它有一个原则和范围这个原则和范围也就是一度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维系的一种辩证一关系的纽带。因此,度创作的首要原则就是:须在一度创作规定内容主体的范围活动,即不能离弦走,歪曲内容和作者的调,违背作者当初创作的初衷二度创作是沿着一度创作旨方向上的创作,是因演唱而加一度创作主体的感染,而不是削弱或改变主题其次,二度创作应该尊重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民族、地域格。再者,就是二度创方案一定要在自己技术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如果你一个高音上向做到弱音的效果,但没成熟的掌握这一技巧。很可能出现破音或者虚弱的声音。要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可试着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速度 每歌曲都有特定的速度标记但每一种标记都有一个活的幅度。如Largo每分钟46拍,但这是一个参考的标准,可以根据己处理上下浮动。此外,还以在个别地方处理成稍或者稍慢。如《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词。赵元任曲)中的“风吹动了我头发”为了唱出动感,我们可以把六个字速度加快,唱的迫一点,最后“头”两个字再适度放慢宽,这样唱出了动感也唱了被风吹动的头发的形象。 2音色 音色的调节和声的状态、喉位高低、气息力度共鸣腔的使用有关,是演唱者进行度创作的重要手段。如《黄河》中的“哭诉我的愁和怨”这几个音可以用哭泣抽咽的音色唱。更能表达女主角伤欲绝的心情。3.音量 在二创作中选择和变更演唱的音量是创作中常用的方法。从一般规律看,无论欢乐还是痛苦,涨情绪的迸发和宣泄需要强的音量。平静的叙述需要音量中。 4.语气 声是音乐中唯一的音乐与学合成的艺术,语言生动性在其中占一定份量。所以说在演唱对语言中的语气的生处理也是二度创作中重的手法。如《再见,了大别山》王和全词。雷远生曲)后一句“我要把你铭在心头”的“把”包含了一种对自己战斗过有着血肉般联系的老区人民的深厚谊,这个“把”字就有了千钧的量。 5.腔

《生命的列车》读后感

《生命的列车》读后感 《生命的列车》读后感提要:我想,我还是会的。和我的朋友分离,我会痛苦;让我的孩子孤独的前行,我会悲伤。我执着地希望在我们大家都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相聚 于 《生命的列车》读后感 《生命的列车》是一篇让我百看不厌、牵动我心弦的。 第一次读到这篇时是在朋友的空间里看到的PPT作品。当打开的一瞬间看到画面上无限延伸的铁轨,听到哀婉悠长的口哨声,看到这一行行紧扣我心弦的字幕,我的心触动了,泪水潸然涌下…… 是啊!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降生人世,我们的旅途就开始了,多么贴切啊!我的思绪也随着那悠长的口哨声飞扬、飘悠。眼前浮现出了我的亲人、爱人、朋友、玩伴、同事的音容笑貌。 想到我的外公、外婆在我十几岁时就离去时那种无助、留恋的眼神,想吃一口梨却又被病痛折磨的无法下咽的痛苦的表情。 想到我那八十六岁的老奶奶在我回家时为了看上我一眼,拄着拐杖,裹着时代的小脚,走在崎岖的小路上瘦弱的身影却给我送来了热乎乎的烤红薯时满意的笑容。 想到了和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捉迷藏、下河抓鱼、菜地里偷邻居家西红柿的那种难忘的美好童年。 想到了日渐衰老、两鬓斑白的父母为了家,为了我们姐弟劳累、奔忙的一幕幕……也想到了和家人团聚时的欢乐、祥和的场景。

想到了和爱人当初为解相思之苦通宵达旦的电话闲聊时的甜蜜和可笑的鸡毛蒜皮的吵闹,再到现在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想到了我可爱的儿子,想象着他长大后的样子;想到了我那些现在也都为人母为人父的同学;想到了让人留恋校园时光;想到了同事;想到了朋友…… 也想到了我自己。我在扪心自问:这么多年我在这人生的旅途上都做了些什么?是不是一直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不动,我身旁的旅客有没有注意过我,等我下车时他们还会不会记得我。我的父母也将会有一天下车,是哪一站?我无从知晓,到那时我该怎么办?我和我的爱人会不会一同下车?如果不是会怎样?我的孩子该怎么办? 人生就是如此,所以我们只有珍惜现在,珍惜拥有,善待旅途上遇见的所有旅客,认真过好每一天,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让充满了挑战、梦想、希望、离别的旅途愉快、丰富多彩! 附原文:生命的列车 不久以前,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 人生一世,就好比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时常有事故发生;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 我们以为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会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我们。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留下我们,孤独无助,他们的爱,他们的情,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

(完整版)美声|著名女高音娜塔莉.德赛演唱德彪西艺术歌曲《星夜》

美声|著名女高音娜塔莉.德赛演唱德彪西艺术歌曲《星 夜》 納塔莉·德賽(Natalie Dessay)法國女高音,1965年出生於裡昂。1992年在巴士底歌劇院演出《霍夫曼的故事》中“奧林匹亞”一角,雖然出場时间很短,但超凡的花腔嗓音卻技驚四座,讓她一夜成名,被譽為20世紀末的“聲音奇跡”。2001年以後,她不得不宣告暫別舞台,接受聲帶手術,2003年才宣告復出。2004年她再度遭遇聲帶問題,接受手術,並於2005年再度復出。她重新思考自己的嗓音極限,開始朝向抒情女高音的領域發展。经由她诠释的歌剧角色,在台上都活灵活现,她不仅嗓音高亢,演技也是一流,是少数能将舞台表演与花腔技巧同时兼备的歌唱家之一。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德彪西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和人声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钢琴伴奏部分都是作曲家自己谱写的。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大都采用同时代诗人如波德莱尔、魏尔伦、马拉

美的诗作为歌词。他的某些艺术歌曲,从旋律上看不如弗雷,从激情上看不如迪帕克,但德彪西善于使旋律线条合乎歌词语调的起伏,将音乐很好地与语言的节奏、重音相结合,使诗意、乐思和语言融合成协调的统一。德彪西与诗词的血缘关系出自他对诗歌的极大忠诚,他本人也是一位有修养的散文作者,并且对诗歌有着高明、敏锐的鉴赏和评论。他不仅注重诗的立意和气氛,而且忠于诗的韵律。到了他创作的成熟期,他使旋律线条非常合乎歌词语调的抑扬顿挫规律。他还善于把立意和自己的乐思置于最深奥的协和中,这一点对于表演艺术来说是无价之宝。

歌剧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思考

引言 咏叹调是歌剧中富有抒情和戏剧性的独唱曲,它能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其歌词强调情感的真挚表达,结构形式精炼,旋律富有抒情性,注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结合。《苍原》这部歌剧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公元1771年,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诺盖草原寄居了140 多年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因不堪沙皇政府的残暴统治,在面临赋税加重、强令改信东正教并代替沙皇征战土耳其的严峻形势下,为了民族的生存、自由和尊严,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毅然举族东归。他们历尽艰难险阻,历时7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咏叹调《情歌》是整部歌剧的主题曲,它是由女主角娜仁高娃演唱的,在歌剧中分别出现在第一、第三、第四乐章中,其旋律带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风格,柔美而深情,充分体现了《苍原》的音乐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 歌剧《苍原》所表现的是土尔扈特族部落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因此全剧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就扎根于蒙古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众所周知,蒙古族的音乐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居多,他们的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嘹亮、悠长而又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但是作曲家并没有像以往常见的那样直接引用某一具体的蒙古族民歌的音调,而是根据其戏剧性构思,采用不同方式对多种民间音调或素材加以不同的整合与创新,使之与歌剧的戏剧性剧情想适应。《情歌》的产生就是作曲家民族风格高度提炼下的一个产物,全曲由舒缓悠长的慢板、轻盈跳荡的三拍子快板加一个拉宽的短小尾声构成,是一首洋溢着浪漫抒情气质,并且具有充分的主体性质的歌曲。它贯穿全剧,既符合戏剧化的表现要求,又非常声乐化。 一、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 (一)娜仁高娃人物形象分析 娜仁高娃,一个十八九岁的土尔扈特族姑娘,在剧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她的纯真、她的人格以及她的情感,使整个剧情跌宕起伏,也一次次地将全剧主题得到升华。她是美的化身,她具备草原儿女所应具备的美丽、善良、纯朴、忠贞等一切美好的品质。她与牺牲自己、保全部落的战将舍愣相恋,但她为了部族的命运,极力劝说受到阴谋家艾培雷的挑唆而丧失理智的舍愣自缚于伊犁总督。在舍愣执迷不悟想要一走了之的情况下,她以生命和鲜血唤醒舍愣,这种伟大的情谊是民族、祖国、亲情以及爱情的交织,这位美丽的少女舍己救人,正是这样深深的民族豪情,让我们荡涤于心。 (二)咏叹调《情歌》的音乐艺术鉴赏

G弦上的咏叹调赏析

《G弦上的咏叹调》赏析 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G弦上的咏叹调》也是巴洛克音乐最经典的代表作。巴赫的音乐是彻底的德国风格的音乐,和严肃的德国人一样,其作品风格也是庄重深沉,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怀旧色彩的。 1817年,德国着名小提琴家威廉密将第一小提琴部分的曲调由D大调改为C大调,从而将旋律全部移至小提琴G弦上演奏,增强了乐曲浓郁深沉的情调,故名《G弦上的咏叹调》。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使之倍受小提琴演奏者的青睐。 音乐开始速度级缓。从第一段落起初开始,旋律庄重悠长,起伏平缓,如行云流水,并几经反复。大、中、小提琴共同营造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意境和氛围。逐渐长音渐强,抒发了沉思冥想的心绪,又像在轻声咏唱,颇具咏叹调富于歌唱性、长于抒发感情的特色。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成的,没有像一般二部曲式那样在速度与性格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对比,而保持了原来意境,感情起浮较大,不断向上推,使乐曲在曲调上委婉动听。旋律起伏较大,高潮与平缓交替出现,让人联想到起伏的海浪,在风吹拂下的林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让人感到安宁和舒适。 在全曲的最后,旋律归于平缓静谧,仿佛在祈祷,在祝福。好像罪孽深重的人正在祈求上帝的宽恕,而上帝也用悲悯的姿态使人得到内心的救赎。难怪有人评价巴赫:他的信仰和他的作品一样,虔诚、崇高、纯洁、神圣,他的品德和他的信仰与作品一样,善良、崇高。 歌德曾这样评价此曲:“G弦上的咏叹调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思想在心中的流动。就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因为我的内心这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 对我来说,G弦是有独特意义的,它支撑着我走过了生命的黑暗期。我曾在失眠的夜晚听着它安详的曲调入梦,也曾戴着耳机在它的陪伴下在操场上跑过一圈又一圈。G弦是救赎,是希望,是信仰,是上天的馈赠。 以上,是我对《G弦上的咏叹调》的理解,或许有浅薄之处,但足以用来总结这一学期的音乐学习。

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 歌唱的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保持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音乐形成自己理解、处理和自己的风格特色,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作为对第一度创造的成果——从而—音乐作品的表演,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作第二度创造或再创造。 目录 1什么是二度创作 2二度创作的意义 3表现美的动力源泉 4二度创作的原则 1 什么是二度创作 声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的主要手段,本质就是赋予声乐作品以活的音乐生命体和情感发展的过程。其创造性不仅是要忠实地再现原作,更要通过再现对原作进行丰富和补充。它为表演者提供了理性认识的基础和范围。如果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认真读谱和把握作品风格,以求得较为准确的感受和体验;二是真情地投入,将自己的感想和感情融入这个声乐作品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有血有肉,更具有感染力。 二度创作对欣赏者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表演的过程是欣赏者感受的起始,因而表演者必须重视与欣赏者的联系,考虑欣赏者的需要,倾听欣赏者的反馈意见,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表演,积累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经验。此外,声乐表演者本身是美的创造者和传达者,还必须承担起培养和引导欣赏者审美鉴赏力的重任,不断提高欣赏者的审美感知能力,拓宽其审美领域。 2二度创作的意义 1.二度创作可以提高演唱者自身的音乐修养及素质。要做好歌曲的二度创作,首先必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品,其次要认真分析作品,尊重原作,最后要不拘一格地进行声乐艺术的再创造。声乐表演是演唱者全面技能的展示,对声乐作品创

作方法、风格的分析、理解和把握,对演唱技法的有效利用以及对表演方式、方法的合理运用。这些技能要求表演者不断去探索和研究音乐的表现规律和方法,挖掘自身的表演潜能,提高演唱能力。两千多年前先秦公孙尼子的《乐记》在开卷的《乐本篇》就谈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由此可见,在声乐演唱中,表演者需要有对生活的热情,对艺术的痴情,对表演创作的激情。另外,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声乐作品的作者、风格、作品背景深刻的了解也很有必要,还要不断培养较好的乐感,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顺利地进行二度创作。在不断对不同风格、不同地域、不同体裁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无形中使演唱者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知识素材,锻炼了声乐演唱时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声乐表演能力,表情、感情也更加丰富,更具有表现力。 2.二度创作是促进音乐发展和传播声乐作品的辅助手段。在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担负着创造性再现声乐作品,从而促进和推动音乐创作繁荣和发展的使命。音乐学院教授李文珍曾写道:“民歌是以声乐形态存在的民间音乐艺术,它以人生的歌唱作为音乐信息的载体,表现情感的手段,歌唱是民歌得以流传、继承和发展的最重要存在方式。”不仅是民歌,包括外国的歌剧,艺术歌曲,都是以表演为传播形式的,这样才使一些名家的作品流芳百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通过二度创作后的表演,为听众提供审美享受,并进而影响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与情趣。 3表现美的动力源泉 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其所著《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与它生命。”杰出的二度创作可以使作品的精华体现的更加鲜明和突出,甚至超出作曲家的预想。C.P.E巴赫曾经谈到:作曲家写下的音乐作品,如果让“一个洞察力灵敏的,知道什么是成功的演奏的人演奏这些作品,作曲者就会惊讶的发现他的音乐中竟会有以前他不知道的、不敢相信的东西。”他还说:“实际上出色的演奏甚至能提高中等水平作品的水平并使之受到人们的赞赏。”器乐演奏需要二度创作来给予生命,声乐作品也是如此。一部声乐作品由词曲作者完成之后,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静物”而已,要想让其成为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活”的歌唱艺术,就需要演唱者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必须经过二度创作的修饰,给予作品以内在的动力,才能使演唱者更加自信地进行演唱,更好地表现音乐中的美。有了这个不竭的动力源泉,声乐演唱才能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体现声乐演唱中所需表现的“五美”,即情美、声美、字美、味美、形美。 4二度创作的原则 1.二度创作是音乐表演真实性和创造性的协调统一。二度创作是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作品的基调和风格是不会加以改变的,演唱时强调要保持声乐作品的真实性。但我们必须看到,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的多么详尽,都没有办法记录出音乐的内在律动和微妙变化,更没有办法纪录出蕴含在音乐作品中的种种情感和思绪。二度创作就给了作品灵魂,用声乐表演赋予作品生命,它是在曲

20世纪世界十大歌唱家

20世纪世界十大歌唱家 1、施瓦茨科普芙(Elisabeth Schwarzkopf,1915-)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茨南。1938年在柏林首次演出歌剧,1948年定居英国。她是同时代歌剧女高音中最杰出者之一,尤其以扮演莫扎特《唐乔万尼》中的艾尔维拉、理查?施特劳斯《玫瑰骑士》中的元帅夫人、《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的策宾内塔和雷哈尔轻歌剧《风流寡妇》中的汉娜著称于世。此外,施瓦茨科普芙也擅长于演唱德国的艺术歌曲,如马勒《少年魔角》,特别是沃尔夫的作品。 2、尼尔森(Birgit Nilsson,1918-) 瑞典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卡鲁普。1946年于斯德哥尔摩首次登台,演唱威柏歌剧《魔弹射手》中的阿格泰。1955-1956年在慕尼黑演唱《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女主角布伦希尔德,从此与这一角色结下缘分,成为全球头号瓦格纳女高音,几乎所有重要的《指环》录音都是由她扮唱布伦希尔德。此外尼尔森还是理查?施特劳斯歌剧《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的女主角最佳人选。 3、苔芭尔迪(Renata Tebaldi,1922-)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生于佩萨罗。1944年首次登台,演唱包伊托歌剧《梅菲斯特费勒斯》中的爱伦娜。1946年受到托斯卡尼尼赏识,邀她参加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复业典礼演出,从此走红乐坛。她是演出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的最重要的女高音之一,嗓音刚劲有力,她扮唱的阿依达至今令人难忘。 4、卡拉丝(Maria Callas,1923-1977) 希腊裔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纽约曼哈顿。1940年在雅典首次登台,演唱《菲德里奥》中的莱昂诺拉和《托斯卡》女主角。1948年在威尼斯受到塞拉芬赏识,应邀主演贝里尼《清教徒》,将这个美声角色唱得空前饱满、精彩。卡拉丝无疑是20世纪女歌手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这虽然与她的两次婚变滋生出种种传闻不无关系,但凭才情出众,卡拉丝终究无愧于她的巨大声誉,毕竟20世纪除她之外没有第二个人能兼唱瓦格纳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这两种角色。迄今在爱乐者心目中卡拉丝仍是诺尔玛、薇奥莱塔和托斯卡的最佳扮演者。 5、路德维希(Christa Ludwig,1924-) 德国次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柏林。1946年首次登台参加《蝙蝠》的演出。路德维希最令人难忘的角色是扮演贝多芬《菲德里奥》中的莱昂诺拉。此外她还是德国艺术歌曲的杰出诠释者,尤以演唱马勒《大地之歌》和沃尔夫《意大利歌曲集》著称。 6、菲舍尔-迪斯考(Dietrich Fischcr-Dieskau,1925-) 德国男中音歌唱家,生于柏林。1947年在弗莱堡首次登台,演唱布拉姆斯《安魂曲》。他是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大师,尤其是舒伯特歌曲,无人可与他平分秋色。在歌剧方面,他是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魔笛》中的帕帕盖诺、贝尔格《沃采克》男主角等一系列角色的最佳扮演者之一。此外菲舍尔-迪斯考在宗教声乐作品的演唱方面也有很高造诣。 7、萨瑟兰(Joan Sutherland,1926-) 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悉尼。1947年于悉尼首次演出,剧目为珀塞尔的《狄朵与埃涅阿斯》。1959年在英国柯文特花园歌剧院演唱多尼采蒂《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女主角,大获成功,蜚声世界乐坛。从此频繁出演许多因为有了她而重新上演的剧目中的美声角色,成为60-70年代全球首屈一指的美声女高音。

歌剧咏叹调《鞭打我吧》演唱技巧及表现

歌剧咏叹调《鞭打我吧》演唱技巧及表现 摘要:本文主要联系莫扎特歌剧《唐璜》的内容以及女主角采莉娜性格的表现,从声乐演唱技巧以及舞台表演方面分析其中著名咏叹调《鞭打我吧》,以达到对该咏叹调全面深刻的的认识,并能诠释作品。 关键词:莫扎特;咏叹调;演唱技巧;舞台表现。 一、莫扎特与歌剧《唐璜》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毕生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莫扎特出生于具有悠久音乐传统的音乐世家,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奇才。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而在其众多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歌剧。本文以其著名歌剧《唐璜》中的经典唱段《鞭打我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作品内容、演唱方法、舞台表现等方面的研究,探究咏叹调的演唱技巧。 《唐璜》,喜歌剧,由达·蓬特根据贝尔塔迪的脚本《石客记》改编, 主要描写的是16世纪发生在西班牙赛维利亚城的故事。以唐璜和为了保护女儿而被唐璜杀害的司令官这条线索展开的。主人公唐璜正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胆大妄为的花花公子。但他又不失机智、勇敢。尽管本质上他是一个用自己魅力来欺骗女性的反面人物,但他又兼有正面人物的一些特点。从人物的塑造方面讲,莫扎特塑造的唐璜,一方面揭露抨击了唐璜是一个玩弄感情的骗子,而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他具有反抗封建权势、无视神明、敢作敢当、追求幸福的精神。对

生命列车 The Train Of Life

生命列车 The Train Of Life Not long ago,I read a book,in which a man’s life was compared to a journey. 不久以前,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 ?Greenwind?

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 时常有事故发生; 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 The life of a man is just like a hitchhiking,during which many times we go up and down. Now and then things will happen accidently, some of whicn are to be unexpected excitement,while some heart-breaking sorrows.

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我们以为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会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When first embraced the world,we are already on the train of life. We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the first two persons, our parents, whom we are encountered with, would accompany us all the way.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留下我们,孤独无助。他们的爱、他们的情、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 从寻找。Sadly,things do not go on as we thought. Our parents will get off the train at a certain station,leaving us, bereft and helpless.Their love and emotion to us and their irreplaceable company can be found in nowhere.

艺术歌曲的一、二度创作研究

艺术歌曲的一、二度创作研究 摘要:当我们大家欣赏到一首旋律美妙、沁人心脾的艺术歌曲的,肯定都会对演唱者甜美的嗓音,打动心灵的情感大加赞赏。殊不知,这样一首优秀的作品能够成功的展现在舞台上,背后经历了从词曲作家的一度创作到演唱者和钢琴伴奏者的二度创作这些艰辛的创作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使观众感染并碰撞出共鸣的火花,这进而又进行了作品的三度创作并共同构成了一首作品完整的审美过程。本文着重研究前两者,也就是艺术歌曲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造。 关键词:艺术歌曲;一度创作;二度创作;手法;风格那么一首艺术歌曲的一度创作都包括什么呢?直观地讲:他就是演唱者和钢琴伴奏者拿到的并准备演绎的艺术歌曲的歌谱。它包括:歌词、歌唱旋律谱和钢琴伴奏谱三个部分。二度创作大概是怎样的呢?概括地讲:演唱者和钢琴伴奏必须通力配合,运用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术和积淀的文学素养以及生活阅历努力诠释歌谱上的文学和音乐标记符号,将词曲作家所创作的谱面上以及谱面“深层”的内容呈现在舞台上;展示在观众面前。下面我着重研究一、二度创作的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研究艺术歌曲的一度创作是艺术歌曲演绎的基础和

依据 举例说明:研究旋律:首先,作曲家运用了中国五声音阶调式中的羽调式来谱曲,与歌词意境、风格及其贴切。开始两大句旋律采用下行音阶: 这与歌词的情绪、语气是那样吻合,并且和结束两大句旋律相同,使作品旋律整体前后呼应,与作品歌词的整体布局再次吻合: 歌曲中间部分描写主人公动作的小分句与这开头和结 尾的大乐句对比鲜明。而且都采用了附点音符和小休止符,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恰恰又与弱不禁风、病怏怏的林黛玉形象特别吻合: 作了以上歌词与旋律也就是一度创作的研究工作后,对艺术歌曲《红豆曲》的基调和风格,无论对演唱者,还是钢琴伴奏都有了基本明确和了解,从而才能准确、细腻的演绎该作品。 2 成功的二度创作是接连一度创作与三度创作的桥梁 和纽带 前面我讲过,一首艺术歌曲首先由词、曲作家创作完成,我们称之为一度创作。再由演唱者和钢琴伴奏将它鲜活、生动地展示给观众,这一过程称为二度创作。观众感受歌声和音乐并为之打动、陶醉、才出共鸣的火花,这称之为完成了三度创作。最终才算完成艺术歌曲完整的审美过程。这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