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应该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

大学语文教学应该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
大学语文教学应该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29卷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9 2010年第3期J ournal ofH en an Instit u te ofE du cation(Ph ilosophy and Soci al S ci en ces)No 3,2010

文章编号:1006-2920(2010)03-0123-03

大学语文教学应该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

王向辉

摘要:大学语文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可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王向辉,河南教育学院工会讲师(郑州450046)。

大学语文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众多问题:学科定位不明晰;学科地位不突出;师资队伍不稳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诸多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学科体制上的突破,这需要教育者付出艰辛的努力。与此同时,另一项工作同样迫在眉睫,那就是教育者如何依托现有资源,改善大学语文的授课现状,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本文提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其意义就在于此。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大学语文因不同的讲授者而各具特色:有的注重文学知识的传授,结构严谨;有的注重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生动有趣;有的注重思想人格的陶冶,内容丰富。这些教学目标的设置,使得当下的大学语文授课变得异彩纷呈,但是却影响了学科教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这一现象的存在充分表明: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定义仍然含糊不清。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我们寻找一个可以依托的较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科教学,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整个教学目标体系的完整实现。

那么,怎样的教学目标能够起到这种作用呢?

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大学语文的学科教学目标予以探析。1978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其目的有四:一,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提升精神文明;四,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1]长期以来,这四点成为大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具有极为明显的引导作用,为众多的大学语文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

在这一教学目标体系中, 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 ,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占据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地位。似乎这一教学目标应该可以用来规范学科教学,但仔细思考,却发现以此为教学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没有突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与基础语文教育的区别。衡量大学生汉语水平的标准是什么?借助什么手段?汉语运用能力的提升如何在教学中予以考核?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与基础语文教育极为相似或雷同,大学语文就只能是基础语文教育的延续,没有什么理由不成为 高四语文 。因此,我们应该从更高层面上来理解这一教学目标,即这里的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的提升不是简单的低层次的能力培养,而应该是高层次的能力培养。如果教育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在理解这一教学目标时产生歧义。在中国高校中,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教育对象是大学中的非中文专业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教育者必须要认识到教育对象的特点,必须要使大学语文给他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汉语运用能力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是重要方面,这使得在实际教学中全面把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陈洪主编的 大学语文 中就选录了序、发刊词、碑文等不同文体,有演讲词、毕业致辞等演讲文体。这就充分显示出编者的出色构思:力求借助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促进教育对象的汉语运用能力全面提升。但就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模式来讲,听、说、读的能力在基础语文教育阶段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养。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此带动大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汉语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当然,这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基础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基础语文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的是作文练习,而在这里培养学生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能力,是更高层面的精神生产,是 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2]101。

借助对教学目标体系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突出高层次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大学语文成

123

为真正的 大学 语文,同时也有利于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

那么,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否能够成为前文中所寻找的可以作为大学语文教学所依托的具体教学目标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将会为整个课程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有利于增强学科实用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个观点带有功利主义的意味,却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一味责怪现在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冷漠是一种偏执。当今的社会本就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对于当今的大学生,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存压力等。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自然而然会选择那些常规思维中能为他们带来良好收益的专业学习比如英语学习,怎么会选择一般作为考查课的大学语文呢?没有必要责怪学生的目光短浅,这是现实。

如何应对这种现实?不妨首先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增强学科的实用性。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和学生的现实利益有着最为直接关联的就是写作。因为无论在校园中,还是将来踏入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一系列的写作问题,如总结、求职信、策划书、推荐书等。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其中 申论 科目的考试也正是以写作能力为基础的。因此,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看,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大学语文的实用性。

学科的实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随之增加。前文已经指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能力培养应该成为高层次写作能力的培养。这种写作是一种 精神生产 ,是 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3]296,是极其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通过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引起学生对写作、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曾经在自己授课的学生中作过一个调查:在整个中小学阶段,除去授课教师布置的作文作业之外,有多少同学有过冷静构思并付诸笔端的写作经历?结果是寥寥无几。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写作在中小学生那里是一个作业,而并非是一项富于个性特征的自由创造活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进入创造的境地,体味到精神、思想畅游笔端的无限魅力,必然会为这样一种高层次的 精神生产 而兴奋。

(二)有助于强化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素质

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素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测试点。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徐中玉先生曾发表 通才教育的基础 一文,精辟地指出: 实现通才教育都有公认的基础,即首先必须要求一个大学生对本国语言文学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能熟练地至少明白清楚地用本国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4]但是在今天的大学生中,却常常见到那种刻板、千篇一律的充满八股气息的文章。虽然有一些同学的确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观点,但苦于无力表达。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是如此艰难,近乎恐惧,以至于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去借助一些 模板 来行文措辞。那些兼具文采、意蕴和个性风格的优秀文字虽也能见到,但只是个别。

事实上,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在非中文专业,就是在中文专业中,都存在着一种忽略的倾向。虽然中文专业中有着写作学的专业课程,但主要是学科研究的性质,而并非对写作实践的指导。写作能力的培养被分散到了各个不同的学科中,结果也同样导致了学生的写作缺乏系统的指导。今天的大学讲堂上,仍然可以看到有些老师满堂课都是自己阅读某首诗歌的思考和评论,而学期终了,学生依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分析一篇诗歌,因为他们从没写过一篇诗歌评论。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习过程成为锻炼和提高技能的过程。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可以使教学效果得以强化,更可以使学生从自己和他人的写作练习中提高写作水平,提升自身素质。

(三)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完善现行教学目标体系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以此为手段,促使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使整个教学目标成为一个有序严谨的体系。

首先,培养写作能力,可以提升学生汉语的运用能力。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汉语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写作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动听、说、读的能力,最终达到汉语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比如说,培养写作能力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培养写作能力需要借助典范精美的文学作品,而写作能力的形成又反过来促进对文学作品的品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其次,培养写作能力,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写作能力不能是空谈,需要借助对经典作品的不断分析、解读、领悟。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徜徉在人类丰富的文学长廊之中,他怎么能不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而要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怎么能离开写作?在教学实践中,写作和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完美地结合起来。比如,要求学生改写古典诗词名篇,以最大限度接近原作风格为评价标准。这样的写作训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古诗文中汲取写作营养,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最为真切地认识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美。

最后,培养写作能力,可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提升社会的精神文明。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身上的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阅读中写作,在鉴赏中写作,在写作中提升,最终达到人文素养的提升。只有人文素养的提升,才能带来精神文明的提升。

(四)有利于规范课堂教学,便于教师发挥专长

任课教师的专业限制一直被认为是大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理论上讲,硕士生、博士生讲授大学语文应该不成问题。但是 术业有专攻 ,比如一个外国文学的研究生、博士生,可能对中国古代文学造诣不深,其古文功底会有限制;同样,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理论等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也会受到专业的影响。他们在教授大学语文时,就比较倾向于挑选自己熟悉的课文进行讲授。

124

把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这门学科的一个首要教学目标,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相对一致的规范,也便于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因为无论教师是讲授外国文学,还是古代文学,或者是文艺理论,都必须首先保证基础教学目标的完成。这样就可以避免教师自身的专业局限,使课堂的教学目的性增强。同时,培养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特长,因为它不是定位在专业知识上,而是能力的培养上。课堂教学规范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也将随之增强,将会为大学语文课堂带来全新的面貌。

本文提出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将此视作大学语文课程的唯一目标,也不是将大学语文变成纯粹的写作训练课,而是要求在课程的讲授中给予重视,同时兼顾教学目标体系的全面实现。所以,在授课过程应该注意到以下方面:

(一)要有正确的方法

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在课堂上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极易造成学生的冷漠。所以,教创作要有正确的方法。

首先,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作品进行引申。在大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词语优美,都是最好的写作学习素材。比如在陈洪主编的 大学语文 中,王小波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文,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写作时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精选的经典诗词,可以培养学生创作中对意境的追求。借助教师精彩生动的讲授,大学语文可以为学生打开创作的奥秘之门。运用文学作品来指导学生的习作,有着独特的效果。20世纪40年代的沈从文就曾经使用过这种方法,汪曾祺是这样回忆的: 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 灯下 ,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 腐烂 。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5]这种方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依然有效。

其次,善于指导学生的习作。对于学生的创作,教师要善于指导,善于发现学生创作中的闪光之处,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汪曾祺曾经回忆过沈从文先生教写作时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 [5]

(二)注重授课趣味性

大学语文 精选了古今中外的名篇,所选作品辞章优美、艺术性强,饱含着高尚的理想、崇高的人格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师在分析作品、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注重授课的趣味性。只有注重了授课的趣味性,才能使得每一节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才能寓教于乐,有效地完成培养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中体现出来,因此必须要考虑到授课的艺术性、趣味性,才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才会对语文学习兴趣盎然。

(三)兼顾教学目标体系的完整实现

当前一致的看法是,大学语文课要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课。这就要求我们在突出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必须善于采用文化解读式的教法,以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为标准,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把握,全面系统地实现教学目标体系。如:我们解读孔子的博爱进取、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解读屈原的高洁、上下求索精神,解读杜甫关注社会、关心人民的执著精神,解读鲁迅追求光明的坚韧精神,要突出传统文化中进取不息的人格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的熏陶;解读 诗经 无衣 、屈原 国殇 、曹植 白马篇 、王昌龄 从军行 等的忠勇,解读屈原 离骚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 、刘琅 扶风诗 、杜甫诗的忠恕,要兼顾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都应该在大学语文的授课中得以体现。

(四)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科教学的终极旨归。文学教育很值得重视,不仅仅是因为可以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文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也各有各的逻辑结构,因此同样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文学还最容易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因此,作为大学文学素质修养课的大学语文,必须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综上论述,只要教育者恰当而科学地理解培养写作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规范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方面一定可以行之有效,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不见得会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因为写作,不仅仅有着技巧问题,还有着思考能力的问题。但是,大学语文课,可以帮助学生迈进写作的殿堂,可以成为学习写作的入门课。

参考文献:

[1] 邢宇皓 大学语文: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N].中国教育报,

2004-02-15(2).

[2]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修订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3]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

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转引自李爱华.大学语文 母语教育的守望者[N].科学时

报,2007-01-30(4).

[5]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J].人民文学,1986(5).

(责任编辑 毕凌霄)

125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及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及关系 济南章丘圣井李福小学 蒋国成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重,方能全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写作环节提高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的关系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把阅读理解成为写作的源泉,把写作理解为阅读的升华。而这两个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常很难被把握,其中关键原因在于语文阅读与写作因其人文感悟色彩浓厚,而不同于自然科学课程可以提供客观的唯一答案;加上教学对象处于稚幼年龄阶段的特定性,主体没有完全被激活,使得阅读与写作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难题,这样导致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薄弱环节,写作文成为学生很痛苦的一件事,长期以来都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而事实上,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读写资源,课后练习也设计了很多以读促写的习题,我们应认真地利用教材的范式文本提供给教学对象的丰富资源。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探讨粹取范式文本、巧得仿写文本。不利于学生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革变化,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是不可或缺的。我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阐述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近些年,课堂教学大量引人多媒体教学,提前制作了精美课件。背景资料、文章结构、段落分析等,逐一在投影屏幕上亮相,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整堂课下来,鼠标代替粉笔,屏幕演示代替教材,唯独少了学生的读书声。我则认为:不管教学方式如何创新,教师都不应忘记引导学生能力的

培养加强朗读,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又是难点。通过课文分析,探究,运用语言方式与语言沟通这一规律。把语言训练放在语文教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探讨,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语言训练的理念,语言训练的目标,语言训练的方法。 2、摹仿,化用,融合,创新。 3、白话文书面词和口语的相互转化,文言文词和普通话的相互转化, 普通话和方言词的相互转化。口语和书面语的要素的相互转化。 4、体会作者的感觉表现力,审视作者的心理倾向,理解作者的感情抒发。 5、感觉的沟通,心理间的沟通,感情的沟通,感觉、心理和感情的相互沟通。 6、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学生的语言的实践和素养的整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既要有明确的目的,又要有科学的方法。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又是指导包括内正在新课程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语文教学无论是在理念、模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改革过程中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中语言训练的削弱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一味追求阅读的形式,而忽略语言训练的内容。教师引领学生学词炼句,进行默念、复述、背诵等训练等等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如今的课堂上已经很难看到,又或者过于重视自主性、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使训练不达效果,缺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逐渐淡化了,课堂往往是华而不实。语言教学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正确理解、品味语言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试图以语言为立足点,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契机,从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进行语言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注重知识、语言、技能、情感和思维的同步积累,全面展示阅读教学中的内容美、语言美、方法美和过程美,力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坚守语文教学的个性,真正让语言教学活起来眼下,在一些公开课中,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能获得好评,用表演、说唱、课件等形式来代替诵读、感悟、理解,抛弃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忽略语句的鉴赏的教学形式,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的味道,甚至变味。造成学生听不明白,说不得体,读不出感情,写不畅达,学生的语文素养严重滑坡。正如厨师名家,烹饪菜肴突出菜香一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突出

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是一门对学生素质和文化水平提升都非常重要的课程。如今各大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使其变得愈发边缘化,而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有社会外界因素,同时与大学语文课程自身教学有着直接关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语文课程被重新提到了重要地位,因此,基于人文素养角度,重新明确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实施课程改革,是改变现状的必然要求。 标签:大学语文;教育现状;教学改革 引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与多元化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及网络文化的影响,导致自身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变得越来越模糊,思想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心态逐渐显露出来。在学习期间,对于理工科更为重视,注重能够让自身迅速就业的实用性技能,人文素养急转直下。因此面对这样的状况,各大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转变现状,积极响应并落实素质教育,重新审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实际处境,科学客观地认知其根本属性,并要充分结合人文素养,对课程进行重新定位,深化教学改革。 1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在我国现代大学语文起源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当时的大学生汉语水平普遍低下。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功课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语文起到的作用更是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各个高校的可是不断的压缩,不断的让专业课打头阵,使得大学语文教学成为了冷门,它的教学地位也在日趋下降,有很多非专业人员来担任大学语文教学,教学模式很古板陳旧,缺乏吸引力,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随着网络用于的逐步普及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更渲染我国高校学生的汉语水平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语文教学做出改革与创新,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 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1 课程定位不够准确 现阶段我国大学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是其中之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和人文性、缺少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和引导。首先,语文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高校的语文课被设置为通识课或选修课,与专业课相比课时量过少,导致教师很难在较短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的基础教学任务。这种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其次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准确。语文学科作为我国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Chinese 》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法学、医学检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全国高等院校必须一律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厅的规定,昆明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也是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的特点、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医学写作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自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专业学生,进—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具体分为:一,讲课学时42学时;二,教学实践活动12学时。实行学分制,本科专业为3学分。具体分配为:修满一学期课堂教学并考试合格为2学分;参加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有记录为1学分。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实践活动,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医学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大纲根据云南省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2006年第3版云南省高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学语文》(云南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医学院校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与修改,以适应本校的需要。教师可在完成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介绍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区别,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第二部分《中国文化概要》、第三部分《实用医学写作》、第四部分教学实践活动。《文学作品选》按文学发展史线索分别讲述。涉及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戏剧等,同时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两种。《文学作品选》后附“选读书目”三十种,以供学生自学之用。 四大部分的关系是:以文章为载体,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传授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写作能力。 《文学作品选》和《实用医学写作》以讲授为主;《中国文化概要》以选讲和自学为主;教学实践活动以鉴赏和分析优秀影视作品为主。《文学作品选》如加“※”号的课文为精读课文,其他为泛读课文;精读课文是考查的重点。《中国文化概要》中加“※”者为重点掌握的知识,《文学作品选》中的“选读书目”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共计21学时) 先秦文学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认真掌握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四个环节: 一、精心备课 积极投入“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流程,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 1、教材资源。 2、生活资源。 3、网络资源。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预设和生成。 (四)精心设计课堂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语言训练环节,在“新”、“趣”、“实”上下功夫。 (五)勤于说课 二、理性授课 语文学习, 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但不是通过花哨的形式来实现, 而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我平时在操作过程中经常运用这四种策略: (一)扣读导悟, 读中见悟。 (二)实实在在地从语言文字入手。 (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模式 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用的比较多的是以下三种形式: 1、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3、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以上教学,是以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主动、互动的热烈氛围。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立体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与认知活动,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其求知欲、表现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其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重文本的拓展 三、精致作业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1、基础C层学生常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同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适量布置语文常识类作业,如“修改病句、扩句、缩句等”对于当天所学课文内容配套练习根据其能力圈划部分,鼓励完成。 2、基础B层学生,在巩固生字、新词的同时,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布置和课时相关的练习并要求学生能按时完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二、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3.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如有一位高中教师上一课时的"克隆技术",他写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理解克隆的概念 (2)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 (3)认识克隆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 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语文教师经常把写作教学放在自己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方式,用来迎合学生的写作特点。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出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写作能力写作培养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拿不出可用的素材,进而造成作文内容枯燥乏味、读之无味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我将结合自身与他人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善教师的写作教学发表一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一、写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 写作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基本技能,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为学生日后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奠定基础。写作能力的好坏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表现,它不仅能

够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还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大小。因此,教师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为目标,不断改进自身的写作教学,还要重视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的培养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生在写作中易犯的错误 我将学生在写作中容易犯的错误总结为三个小点。第一点,学生审题不清。在课堂写作训练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经常有文意与题意不符合的情况,在我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还没有看清楚题意的情况下便开始写作,结果造成作文偏题、错题的现象。第二点,学生内容主题中心意思混乱,文章结构层次上不够严谨。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头脑不清晰很容易造成逻辑思维混乱的情况,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在作文内容安排上没有层次感,文章内容平铺直叙,就像白开水一样,并且缺少层次递进的过程。第三点,缺少写作素材。学生在生活当中经常忽略写作素材的积累,没有养成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事物的习惯,因此导致学生在写作中缺少素材的提取,作文内容也会空洞无趣。 三、改进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及建议 (一)引导学生细心的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中的有趣事物 许多学生从内心深处抵触写作训练,教师的写作教学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在受水深火热的煎熬。学生每次写起作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docx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大学语文涵盖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既包括汉语言、又涉及中国文化、汉字及各时期文学,所以首先要避免以偏概全的做法,使之成为能听、能说、能读、能写的综合素质课程。 为此,可以把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模块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言语交际模块、应用写作模块,本文重点对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进行探讨。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文学鉴赏环节持摒弃态度,致使该模块设置或全部删除,或残缺不全,处于尴尬境地。 本文作者认为此模块应改为专业文章习读。 专业文章实质来自于古今中外相关文学作品,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该类文章既是文学作品,同时又涉及专业知识,跨文学鉴赏与专业拓展两个领域,针对性更强。 依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要求,根据各院系专业特色选取古今中外相关专业文章进行鉴赏阅读,能使学生通过审美的角度对专业知识进行再认识,从而受到专业熏陶,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如针对旅游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该模块中,以古今中外地理、地质类的游记文章为鉴赏对象;针对医学与护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可以选取古今中外医学名家的经典文章进行专业鉴赏。 以本文作者所在院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校除基础、思政、体育三个基础部门外,下设九个二级学院,其中主要以建筑类理工学院为主,另有一文科学院与一艺术类学院。

那么对于建筑类专业的二级学院,大学语文的专业文章习读模块,则应添加古今中外建筑名人所写建筑类文章,文体不限。 进行选材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高职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树立专业自信服务。 试想一个学习古建筑设计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了诸如《阿房宫赋》等建筑类文学作品之后,其专业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势必会产生明显变化。 基于以上举例,我们确定专业文章习读模块的选材原则为依据各二级学院专业设置特色选取与专业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对高职学生从语文思维的角度认识专业文化价值。 以专业文章习读作为模块一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优势一能密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促进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进一步融合,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而每个高职院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其专业设置也大不相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差异性来设置适合自身院校与院系发展的专业文章。 优势二能极大地拓展学生专业阅读视野,促进其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其专业认同感。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日益复杂,尤其是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新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一部分来普高,一部分来自自主单招,

基于鱼化龙文苑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

基于鱼化龙文苑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 大学语文课不应延续中学阶段的阅读导向,而应贯彻落实创作导向,利用网上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跟帖与接龙等形式的读写互动成长为“创客”。大学语文应该到计算机房上课,使学生能够凭借CNKI和慕课、微课等信息资源和网络互动平台,在线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 标签:大学语文课程;鱼化龙文苑;实践教学 2015年初,笔者专为实施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而创建了鱼化龙文苑。主要是对线上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二次开发、再造,融通了网易博客与QQ、微博、微信和易信等,从而实现师生自媒体的无障碍对接,以此构建起“互联网+自媒体”模式的大语课堂教学,让学生立足课内、放眼课外,通过链接世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际化学习,进而获得表达与交流能力、人文与科技素养的同步提升。 一、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为了阐明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下面将两种语文课程观进行比较分析。 (一)理论本位的语文课程观 几乎所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在拟制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基本上从来就是按照理论教学体系进行教学规划的,这主要是以理论本位的语文课程观为基础的,认为语文是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实际上体现了对语文课程本质内涵的片面性理解。正因如此,多数高校把大学语文界定为理论课,好比开设有中文系的高校往往有个“汉语言文学”专业。 (二)实践本位的语文课程观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连起来说就叫语文。这是著名的语文“能力”说,也是语文教师们常说的“听说读写”。据此可以认为,语文课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为主。叶圣陶先生还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目的是让学生阅读种种的书,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学习的目的,而只是学习的媒介,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现实中却总有人把作品当作目的本身。 学生可以凭借某一篇作品来训练听说读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优秀作品来训练,甚至不一定非要有文学作品,只要有个共同的话题让大家开展表达与交流活动就可以。语文课堂上,师生如果针对雾霾治理进行口头和书面讨论,也能提升听说读写能力。正因如此,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根本不读所谓的文学名著,但是并不意味着这类人的听说读写水平很低。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浅谈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文教学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宏观的理论探索方面以及微观的教学方法探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师自身素质等教师层面以及现阶段学生所处的社会现状对其作文素质的影响方面分析中学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为了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和作文水平,提出了诸如归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作文源于生活以及引导学生积极积累作文素材、指导学生做好作文常规等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培养策略 一、前言

基础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作文教学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宏观的理论探索方面以及微观的教学方法探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比较低,一些学生甚至出现对作文课的惧怕心理和厌烦心理。同时,部分作文教师依旧持有陈旧的作文教育观念,没有在作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方面进行同步更新,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中学作文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中学生作文能力偏低的现状。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写作和作文课的兴趣,从而把写作变成自愿的行为、快乐的行为,构建一套使中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策略,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的积极推进中,中学语文教学的确取得了不少突破,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课改的重点大都聚焦在诸如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具体到中学作文教学,则效果不是很明显,属于薄弱环节。整体来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取得质的飞跃,中学作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没有对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产生有效的影响。中学作文教学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层面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对有些教师的传统的作文观念形成有效的影响,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较肤浅,只重视基础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而是对学生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过多地干涉。文字训练模式单调,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在作文课上,教师没有给学生以充分自由讨论、表达的时间,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精分析细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难以使学生自由表达,并导致学生的兴奋点与教师教学作文的侧重点不在同一个方向。在针对句子和篇章的讲解练习时,教师忽视了作文题材特有的真情实感,而仅仅要求学生对句子的语法、材料的安排、文章的中心等进行考虑,这种忽视学生所表达的喜、怒、哀、乐,而只重视写作技巧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享受到畅所欲言的乐趣。 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影响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的一大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文。”有些教师对于作文的评语完全采用“公式化”,如“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描写细腻……”等泛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2)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大学语文;College Chinese 2.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 3.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 4.课程总学时:51 总学分: 3 其中实验学时:17 实验学分:1 5.适用专业:除中文系外所有专业学生 6.先修课程: 一、课程简介(150字以内)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是解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讲解启事、条据等应用文体的写作;作文写作。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及语言应用能力。 《大学语文》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学生的德育教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为全校除中文系之外所有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必修课。其目的是促进文理渗透,增强学科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理论教学

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语文》课本的选文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力载体,兼顾历史、哲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教学中应力求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赏析、思考、讨论、辨析,提高人文素养。 2.实践教学

教学基本要求: 1.讲解启事、条据、书信、计划、总结等日常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2.指导学生进行口语和书面写作的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1.理论教学 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要求,我们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讨论、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课后背诵等系统学习方法,使课堂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主课堂”与“次课堂”相结合,“主课本”与“次课本”(《参考书目》指定的其他参考书)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积极展开教学。教师创意制作课件,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通过优美的课件,让学生积极进入情境,展开想象;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实践教学 1.讲解启事、条据、书信、计划、总结等日常应用文的写作,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2.与写作实践相结合。教学中要安排多处写作练习的“创作点”。如学了第一单元“仁者爱人”,就可以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的文章,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把零碎的观点整理成系统的理论,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1.理论教学: 《大学语文》的理论教学考核内容主要有文学知识、作品阅读、诗词赏析等。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品阅读主要是指文本内容以及写作特色;诗词赏析主要是指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主要由写作实践与学习过程等成绩组成。写作实践主要是指实践课中的各种写作练习;学习过程主要是指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读书笔记、出勤等。 3.课程总成绩评定:理论教学占40%,实践教学占60%。 六、教材及学习资源 1.教材: 1.[1]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第十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完整版)有效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上个星期我们听了关于肖川教授<<有效教学策略>>的演讲报告,我的感触很是深刻,现将心得体会做一小结。 一、谈理解。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无效还是负效?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即“立足课堂教学抓效果”。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是基础和前提,有效课堂教学是重点,有效课后反思是创新。而上好每一堂课又是基础,在一堂课中导入这一阶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提炼出语文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而且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炼事物本质的能力。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图文稿

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 能力的培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标签: 我们认为,阅读和写作,就像一对亲兄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必然会对他的写作有直接的帮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基本阅读能力都没有的学生,他的作文能写得好。 因此,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最终可以通过其写作水平来检验。从这个意义说,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有好多老师都说自己班级的孩子语文阅读能力差,特别说是,孩子们在考试时,阅读题扣分严重,直接影响了语文学科的考试成绩。这个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呢我曾经在期末考试后对每个年级的一个班级的期末考试卷做过抽查统计。还真是发现,相当多的孩子对于一些阅读题感到无处下手。总之,什么样的问题都有。结果丢失了很多的分。统计结果,阅读题答得比较好的同学寥寥无几,不丢分的太少了,可见,目前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更应该找出解决的办法。 说到孩子们在语文考试时阅读题容易扣分这个问题,我认为,其中既有学生本身阅读能力(含分析判断能力)问题,也有答题的技巧问题,而这两种能力又不是靠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它需要经过一段专业而系统的

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学语文,除了接受课本里的人文教育、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接受思想感情的熏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或叫语言表达能力)。其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考衡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的重要试金石。 孩子们阅读能力差,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根据孩子们目前的学习实际和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一)让学生爱读书。阅读也是为写作打基础,要学会说话,就必须先听别人说,从而进行模仿,再加以反复练习,才能说出一口生动流利的话语。同样道理,如果要学会写作,就必须先多读别人的文章,不断积累词句,感悟写作章法,丰富知识底蕴,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就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相助。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开始并不宜在“写”字上下工夫,而应该在“读”字上做文章。以读引写,这是发展写作能力的一般规律。就像养蚕一样,我先把他们喂饱喂胖,为他们日后“吐丝”积聚养分。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教学资料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外国语学外院2014级一班林青霞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积极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是提高综合性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改进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需求,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合格人才,是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摆在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语文没有引起学生及学校的足够重视。现如今,就业市场形式不容乐观,大多企业在招聘时只注重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然而对语文水平及语言能力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大学生在严重的就业压力面前觉得,与其把时间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不如多花点时间来学习计算机和英语这些与他们将来的生计有着更密切,直接关系的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为了就业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忽视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造成“重外语,轻母语”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1)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大学语文在需要给大学生补充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当作公共基础 课;在倡导推广素质教育的时候有当作一门素质教育的 课程;在倡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步进行时,它又是

大学语文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不能明确,它的尴尬地 位和边缘化的状态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很多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本身暴漏出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作用的发 挥。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 兴趣和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学手段方法单一,教学模式 陈旧,教材鱼龙混杂。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让我们 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课的成危机的到来。 二·深入教学改革是改善大学语文现状的根本 1·关键是要明确课程定位和建立制度保障 我们要把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作为基础课在制度上“法”定下来,只有得到制度的保障,实施素质教育这句口号,浮于表而和“走过场”。除此之外,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就会使得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容易改变,也会削弱它应有的学科地位。大学语文并非中学语文的延续,需要开辟一套新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操守,更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而大学语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凸显其人文性,把大学语文当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才能把它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根本是要解决大学语文教学过程本身的问题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化难为易,它能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具体有以下方;1、化抽象为形象;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比喻使语言形象化,通过图像的直观;2、化理论为实践;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经验性;3、化未知为已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为基础的,新知识可以在;4、化复杂为简单;教师要教简单的语文,要简单的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 化难为易,它能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具体有以下方法: 1、化抽象为形象。 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比喻使语言形象化,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把课文所描写的景色所阐述的道理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获得生动的形象,还可以通过表演、演示、操作等动作使之形象化。 2、化理论为实践。 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经验性。教师要将语文学习回归于生活中,在使用、应用中学习语文,积累经验、结合自己的经验去感悟理解。 3、化未知为已知。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为基础的,新知识可以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要么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要么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所以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得

好:“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4、化复杂为简单。 教师要教简单的语文,要简单的教语文。而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做简单,要做到:教学目标要简要,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学过程要简洁,教学方式要简练,作业要简化。 二、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化浅为深 怎样化浅为深呢? 1、由结论到过程。 让学生学深学透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展示知识本身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同时也要让学生的思维卷入到知识的获得过程。 2、由知识到问题。 教师应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并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研讨,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深学透。当然,问题要设计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有新颖性,使其能够有效引领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3、由已知到未知。 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从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让学生处在陌生、未知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谈写作能力的培养

谈写作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7-08-16T14:05:16.91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作者:肖丽 [导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每当提起作文,学生总是“踌躇不安”“无从下笔”“苦不堪言”。 (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外国语学校遂宁 629000)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每当提起作文,学生总是“踌躇不安”“无从下笔”“苦不堪言”。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写好作文呢? 一、坚持课外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给孩子创设适合阅读的环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同时,孩子还要养成背诵并摘抄优美的语句、写读后感受的好习惯。只要持之以恒,自己的语言积累就会更加丰富,写作时就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比如:每天,我都会要求孩子们坚持睡前一小时阅读,开始时,孩子们还不够自觉,需由家长陪读、督促。但长此以往,一个月、两个月……孩子们的阅读由被动变成了主动,阅读已成了他们习惯。随着知识不断积累,文学素养不断提高,作文的愿望就越发强烈。博览群书,激情飞扬的他们在“阅读交流会”上侃侃而谈,在“周末作文”中大显身手,在“作文评价”中是头头是道。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我手写我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要鼓励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去感受、去思考、去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能通过孩子独特的视觉展现出来。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写了“绿豆发芽”的日记,孩子们受益匪浅。绿豆,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可当我把一颗颗毫不起眼的绿豆放到孩子们的手心,让他们从形状、大小、颜色、硬度等方面去观察时,他们的小手如雨后的春笋般嗖嗖地向上冒,“太奇妙了,我用了好大的劲,还是没能捏碎它。”“它是椭圆形的。”“它穿着绿衣服,系了个黑色的礼节。”……接着,我们一起将绿豆浸泡起来。过了三天后,大家又有了新的发现……把水滤掉,把豆子遮蔽起来,过了五天后,我们不禁欢呼:它们长出了白白的、嫩嫩的芽,还顶着剪刀似的小叶片……孩子们欢天喜地,滔滔不绝地议论着豆子的变化。我想:这不仅仅是交给孩子们怎样写观察日记,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用心去感受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美,才能“我手写我心”。 三、借助教材,抓好“课后练笔”。 作为语文老师,往往注重的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分析。而忽略了对文本写作方法的领悟。而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写作范文,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要适时地利用文本对学生的写作方法进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如我在教学林海音的《窃读记》时,重点引导孩子们学习作者的场景描写,心理、动作、语言等细致描写的方法,从而又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体会了林海音窃读时既快乐又惧怕的心情,同学们入情入境,悲喜交加。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学以致用:如果你是书店老板,你忍心撵走这样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吗?作为老板的你又有怎样的矛盾心理?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请你以店老板的身份写一写。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所写的文章也是真情流露,引人入胜。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要在写作的道路上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新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