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03 利用数轴解决集合运算问题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03  利用数轴解决集合运算问题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03  利用数轴解决集合运算问题

微专题03 利用数轴解决集合运算问题

数形结合是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常用手段,其优点在于通过图形能够直观的观察到某些结果,与代数的精确性结合,能够快速解决一些较麻烦的问题。在集合的运算中,涉及到单变量的取值范围,数轴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本文将以一些题目为例,来介绍如何使用数轴快速的进行集合的交并运算。 一、基础知识:

1、集合运算在数轴中的体现:

:A B 在数轴上表示为,A B 表示区域的公共部分 :A B 在数轴上表示为,A B 表示区域的总和

:U C A 在数轴上表示为U 中除去A 剩下的部分(要注意边界值能否取到)

2、问题处理时的方法与技巧:

(1)涉及到单变量的范围问题,均可考虑利用数轴来进行数形结合,尤其是对于含有参数的问题时,由于数轴左边小于右边,所以能够以此建立含参数的不等关系

(2)在同一数轴上作多个集合表示的区间时,可用不同颜色或不同高度来区分各个集合的区域。

(3)涉及到多个集合交并运算时,数轴也是得力的工具,从图上可清楚的看出公共部分和集合包含区域。交集即为公共部分,而并集为覆盖的所有区域

(4)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作图可先从常系数的集合(或表达式)入手,然后根据条件放置参数即可

3、作图时要注意的问题:

(1)在数轴上作图时,若边界点不能取到,则用空心点表示;若边界点能够取到,则用实心点进行表示,这些细节要在数轴上体现出来以便于观察

(2)处理含参数的问题时,要检验参数与边界点重合时是否符合题意。 二、例题精析:

例1:(2009 安徽)集合{}

21213,0

3x A x x B x x +??

=-<=

则A

B =_______

思路:先解出,A B 的解集,()()11,2,,3,2A B ??=-=-∞-+∞ ?

?

?

作出数轴,则A

B 即为它们的公共部分。11,2A

B ?

?=-- ??

?

答案:11,2A

B ?

?=-- ??

?

例2:设集合{}

{}23,|8,S x x T x a x a S T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

思路:可解出()

(),15,S =-∞-+∞ ,而T 集合含有参数,作出数轴,先从容易作图的集

合做起,即画出S 的范围,由于S

T R =,而数轴上有一

部分区域没有被S 包含,那说明T 集合负责补S 空缺的部分,由于参数决定其端点位置,所以画出图像,有图像观察可得只需要:1

85

a a <-??

+>? 即可,解得:31a -<<-

答案:31a -<<- 小炼有话说:(1)含有参数的问题时,可考虑参数所起到的作用,在本题中参数决定T 区间的端点

(2)含有参数的问题作图时可先考虑做出常系数集合的图像,再按要求放置含参的集合 (3)注意考虑端点处是否可以重合,通常采取验证的方法,本题若3a =-或1a =-,则端点处既不在S 里,也不在T 里,不符题意。

例3:对于任意的x R ∈,满足()()222240a x a x -+--<恒成立的所有实数a 构成集合A ,使不等式43x x a -+-<的解集是空集的所有实数a 构成集合B ,则()R A C B =______

思路:先利用已知条件求出,A B ,再利用数轴画出R A

C B 的范围即可

解:由()()2

22240a x a x -+--< ① 恒成立,可得: 当20a -=即2a =时,①变为:40-<恒成立 当2a ≠时,若要①恒成立,则

()()2

20

22421620

a a a a -

43x x a -+-<解集为空等价于:,43x R x x a ?∈-+-≥

()min 43a x x ≤-+-

设()27,4

431,

3472,3x x f x x x x x x ->??

=-+-=<≤??-≤?

()min 1f x ∴= 1a ∴≤即(],1B =-∞ ()1,R C B ∴=+∞ (]1,2R A C B ∴=

小炼有话说:本题更多考察的地方在于,A B 集合的求解。A 集合要注意20a -=的情况,而不能默认为二次不等式,B 集合涉及解集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之间的转化。在集合进行交并运算时,数轴将成为一个非常直观的工具,作图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开闭。

例4:已知集合{}{}

0)12(,31122<+++-=≤++-=m m x m x x B x x x A ,若

A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思路:先解出,A B 的解集,A B ?≠?意味着,A B 有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标注集合B 两端点的位置,进而求出m 的范围 解:113x x -++≤

当1x >时,31132x x x -++≤?≤

312

x ∴<≤ 当11x -<≤时,11323x x -++≤?≤恒成立

当1x ≤-时,31132x x x ---≤?≥- 3

12

x ∴-<≤-

33,22A ??

∴=-????

22(21)0x m x m m -+++<

()()()10x m x m ∴-+-< 1

m x m ∴<<+ A

B ≠?

312m ∴+>-且3

2

m <

53,22m ??

∴∈- ???

例5:已知

{

{}2|5,|A x x B x x ax x a =-≥

=-≤-,当“x A ∈”是“x B ∈”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思路:,A B 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因为“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A 是

B 的真子集。考虑解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利用数轴求出a 的范围即可

解:()()2

50510

13521x x x x x x ?-≥??

-≥-≥?≤≤??-≥-??

[]1,3A ∴=

()2210x ax x a x a x a -≤-?-++≤ ()()10x x a ∴--≤

由A 是

B 的真子集可得:3a >

答案:()3,a ∈+∞

小炼有话说:1、熟悉充分必要条件与集合的联系: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对应集合P 是q 对应集合Q 的真子集

2、处理含参问题时,秉承“先常数再参数”的顺序分析,往往可利用所得条件对参数范围加以限制,减少分类讨论的情况。例如在本题中,若先处理B ,则解不等式面临着分类讨论的问题。但先处理A 之后,结合数轴会发现只有图中一种情况符合,减掉了无谓的讨论。

例6:已知函数()221,02()1,,20

x x g x ax f x x x ?-≤≤?

=+=?--≤

得()()12g x f x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思路:任取[]12,2x ∈-,则()1g x 取到()g x 值域中的每一个元素,依题意,存在2x 使得

()()12g x f x =,意味着()g x 值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在()f x 的值域中,即()g x 的值域为()f x 的值域的子集,分别求出两个函数值域,再利用子集关系求出a 的范围

解:[]20,2x ∈时,()[]20,3f x ∈ [)22,0x ∈-时,()[)24,0f x ∈-

()[]24,3f x ∴∈-

对于()g x ,分三种情况讨论

当0a >时,()[]21,21g x a a ∈-++ 214

1213a a a -+≥-?∴?≤?+≤?

(]0,1a ∴∈

当0a =时,()1g x =,符合题意 当0a <时,()[]21,21g x a a ∈+-+ 214

1213

a a a +≥-?∴?-≤?

-+≤?

[)1,0a ∴∈-

综上所述:[]1,1a ∈- 答案:[]1,1a ∈-

例7:已知集合{}{}|21,|A x x x B x a x b =><-=≤≤或,若(],2,4A B R A B ==,

b

a

=________ 思路:本题主要考察如何根据所给条件,在数轴上标好集合B 的范围。

从而确定出,a b 的值,如图所示:可得1,4a b =-=,所以4b

a

=- 答案:4-

例8:设(

)(){}{}{}2

2

|2

10,|0,|20A x x x x B x x

ax b A B x x =+-+>=++≤=+>,

{}|13A B x x =<≤,求,a b

思路:A 集合的不等式解集为()

()2,11,--+∞ ,集合B 为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由题意可知B ≠?,设

20x ax b ++=的两根为()1212,x x x x < ,则[]12,B x x = ,

在数轴上作图并分析后两个条件:{}|20A B x x =+>说明B 将A 集合覆盖数轴的漏洞堵

上了,{}|13A

B x x =<≤说明B 与A 的公共部分仅有(]1,3,左侧没有公共部分,从而

[]12,B x x =的位置只能如此(如图),可得:121,3x x =-=,由韦达定理可得:2,3a b =-=- 例9:在R 上定义运算:2x

x y y

??=

-,若关于x 的不等式(1)0x x a ?+->的解集是{|22,}x x x R -≤≤∈的子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a -≤≤

B .12a -≤≤

C .31a -≤<-或11a -<≤

D .31a -≤≤ 思路:首先将(1)0x x a ?+->变为传统不等式:()()

1001x

x x a x a ?+->?

<-+,

不等式含有参数a ,考虑根据条件对a 进行分类讨论。设解集为A ,因为[]2,2A ?-,所以首先解集要分空集与非空两种情况:当A =?时,则1a =-;当A ≠?时,根据a 的取值分类讨论计算出解集后再根据数轴求出a 的范围即可 解:()()()

1000211x x

x x a x a x a ?+->?>?<-+--+

设解集为A

当A =?时,则1a =- 当A ≠?时:

若101a a +>?>-时,()[]0,12,2A a =+?-

12a ∴+≤ 1a ∴≤ 11a ∴-<≤

若101a a +

12a ∴+≥- 3a ∴≥- 31a ∴-≤<-

综上所述:[]3,1a ∈- 答案:D

例10:已知()(01)f x mx x n n m =--<<+,若关于x 的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中的整数恰有3个,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36m <<

B. 13m <<

C. 01m <<

D. 10m -<<

解:所解不等式为mx x n <-,可以考虑两边平方后

去掉绝对值,因式分解可得:

()()110m x n m x n -++-

整数解可得:解集应该为封闭区间,所以x 的系数均大于

零,即10

110

m m m ->??>?

+>?,另一方面,解集区间内有3个整数,从端点作为突破口分析,两

个端点为,11

n n x x m m =-=-+,因为01n m <<+,所以()0,11

n

x m =

∈+,进而结合数轴分析可得三个整数解为{}0,1,2--,所以另一个端点的取值范围为

()()3221311

n

m n m m -≤-

<-?-<<--①,而01n m <<+②,所以只要①②有交集,则可找到符合条件的,n m ,结合数轴可得:()211m m -<+,求出()1,3m ∈ 答案:()1,3m ∈

三、近年模拟题题目精选:

1、(2016四川高三第一次联考)已知集合{}{}

|2,,|1,M x x x R N x x a a R =<∈=-≤∈,若N M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a ≤≤

B. 1a ≤

C. 1a <

D. 01a << 2、(2014吉林九校二模,1)已知{}{}|12,|3M x x N x x =-<≤=≤ ,则()R C M N =

( )

A.[]

2,3

B. (]2,3

C.(][],12,3-∞-

D. (](],12,3-∞-

3、(重庆八中半月考,1)设全集为R ,集合{}

12,01A x x B x x ?

?

=≤=>??-??

,则A

B =

( )

A. []2,2-

B. [)2,1-

C. (]1,2

D. [)2,-+∞ 4、已知函数()

f x =

的定义域为M ,()()ln 1g x x =+的定义域为N ,则

()R M

C N =( )

A. (-∞

B. )?+∞?

C. ()+∞

D. (

-∞

5、(2014,浙江) 已知集合{}

{}2

|20,|12P x x x Q x x =-≥=<≤,则()R C P Q =( )

A. [)0,1

B. (]0,2

C. ()1,2

D. []1,2

6、(2014,山东)设集合{}[]{}

|12,|2,0,2x A x x B y y x =-<==∈,则A

B =( )

A. []0,2

B. ()1,3

C. ()1,4

D. [)1,3 7、设集合{}

{}|237,|121A x x B x m x m =-≤=+≤≤-,若A B A =,则实数m 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

8、已知全集U R =,集合{}{}

2|340,|28x

A x x x

B x =-->=>,那么集合()

U C A B =

( )

A. ()3,4

B. ()4,+∞

C. (]3,4

D. []3,4 9、若关于x 的不等式2

2

)12(ax x <-的解集中整数恰好有3个,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习题答案: 1、答案:B

解析:若0a <,则N =?符合题意,若0a =,则{}1N =符合题意,当0a >时,解得:

()()2,2,1,1M N a a =-=-+,

由N M ?可知:12

0112

a a a -≥-??<≤?+≤?,综上可得:1a ≤ 2、答案:D

解析:(](),12,R C M =-∞-+∞,在数轴上标出,R C M N 的区域即可得出()

R C M N

3、答案:C

解析:分别解出,A B 中的不等式,:22,:1A x B x -≤≤>,所以(]1,2A B =

4、答案:A

解析:()f x 的定义域

:(2

20x M ->?=,()g x 的定义域:

()101,x N +>?=-+∞,所以(),1R C N =-∞-,(

)(R M

C N =-∞

5、答案:C

解析:解出P 中不等式:0x ≤或2x ≥,所以()0,2R C P =,则()()1,2R C P Q =

6、答案:D

解析:集合A 为解不等式:()122121,3x x x -

7、答案:3m ≤

解析:A 集合为[]2,5-,由A

B A =可知B A ?;当B =?时,可得

1212m m m +>-?<,当B ≠?时,结合数轴可得:1212

12

32153m m m m m m m +≤-≥????

+≥-?≥-????-≤≤??即23m ≤≤,综上可得:m 的取值范围是3m ≤

8、答案:C

解析:2

3404x x x -->?>或1x <- ()

(),14,A ∴=-∞-+∞

[]1,4U C A =-

283x x >?> ()3,B ∴=+∞ ()(]3,4U C A B ∴=

9、答案:2549,916a ??

???

解析:因为不等式等价于014)4(2<+-+-x x a ,其中014)4(2=+-+-x x a 中的

04>=?a ,且有04>-a ,故40<

a

x a

-<

<+2121,

212141<+

,解得a 的范围为)16

49

,925(

高中数学专题-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高中数学专题-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考纲考点剖析】 考 点 考纲内容 5年统计 分析预测 1.集合间的 基本关系 1.了解集合、元素的含义及其关系。 2.理解全集、空集、子集的含义, 及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 3.掌握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1.集合交、并、补的运算是考查的热点;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很少涉及; 3.题型:选择题 4.备考重点: (1) 集合的交并补的混合运算; (2) 以其他知识为载体考查集合之间的关系; (3)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2.集合的基 本运算 1.会求简单集合的并集、交集。 2.理解补集的含义,且会求补集。 【知识清单】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若b 不属于集合A ,记作b A ?.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 数集 自然数 集 正整数 集 整数集 有理数 集 实数集 符号 N N *或 N + 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 包含于集合 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也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 (2)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若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子集个数为2n 个,真子集个数为21n -. 3.集合的运算 (1)三种基本运算的概念及表示 名称 交集 并集 补集 数学 语言 A∩B={x|x ∈A,且x ∈B} A ∪B={x|x ∈A,或x ∈B} C U A={x|x ∈ U,且x ?A} 图形 语言 (2)三种运算的常见性质 A A A =I , A ?=?I , A B B A =I I , A A A =U , A A ?=U , A B B A =U U . (C A)A U U C =,U C U =?,U C U ?=. A B A A B =??I , A B A B A =??U , ()U U U C A B C A C B =U I , ()U U U C A B C A C B =I U . 【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1 集合的概念 【1-1】【全国卷II 理】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 个数为 A. 9 B. 8 C. 5 D. 4 【答案】A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76 存在性问题

微专题76 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 一、基础知识 1、在处理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时,通常先假定所求的要素(点,线,图形或是参数)存在,并用代数形式进行表示。再结合题目条件进行分析,若能求出相应的要素,则假设成立;否则即判定不存在 2、存在性问题常见要素的代数形式:未知要素用字母代替 (1)点:坐标()00,x y (2)直线:斜截式或点斜式(通常以斜率为未知量) (3)曲线:含有未知参数的曲线标准方程 3、解决存在性问题的一些技巧: (1)特殊值(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可通过其中的特殊情况,解得所求要素的必要条件,然后再证明求得的要素也使得其它情况均成立。 (2)核心变量的选取:因为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核心在于求出未知要素,所以通常以该要素作为核心变量,其余变量作为辅助变量,必要的时候消去。 (3)核心变量的求法: ①直接法:利用条件与辅助变量直接表示出所求要素,并进行求解 ②间接法:若无法直接求出要素,则可将核心变量参与到条件中,列出关于该变量与辅助变量的方程(组),运用方程思想求解。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33,过右焦点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 ,A B 两点,当l 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O 到l 的距离为 2 2 。 (1)求,a b 的值 (2)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当l 绕F 旋转到某一位置时,有OP OA OB =+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 的坐标和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3 ::323 c e a b c a = =?=

则,a b = =,依题意可得:(),0F c ,当l 的斜率为1时 :0l y x c x y c =-?--= 2 O l d -∴= = 解得:1c = a b ∴== 椭圆方程为:22 132 x y += (2)设()00,P x y ,()()1122,,,A x y B x y 当l 斜率存在时,设():1l y k x =- OP OA OB =+ 012 012 x x x y y y =+?∴?=+?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221236 y k x x y =-???+=?? 消去y 可得:()222 2316x k x +-=,整理可得: ()2 222326360k x k x k +-+-= 2122632k x x k ∴+=+ ()312122264223232 k k y y k x x k k k k +=+-=-=-++ 22264,3232k k P k k ?? ∴- ?++?? 因为P 在椭圆上 2 2 2 22 642363232k k k k ????∴?+-= ? ?++???? ()()()2 2 42222272486322432632k k k k k k ∴+=+?+=+ ( )2224632k k k ∴=+?= 当k = 时,):1l y x =- ,3,2 2P ?- ?? 当k = ):1l y x =- ,3,22P ? ?? 当斜率不存在时,可知:1l x = ,1, ,1,33A B ??? - ???? ?,则()2,0P 不在椭圆上

(完整版)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 12x x <<,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2a a ≥ B } { 1a a ≤ C } { 1a a ≥ D } { 2a a ≤

9、 满足条件M U }{1=}{ 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 +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 2 2,3,23a a +-,A={}2,b ,C U A={} 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 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7、已知集合A={x| x 2 +2x-8=0}, B={x| x 2 -5x+6=0}, C={x| x 2 -mx+m 2 -19=0}, 若B ∩C ≠Φ,A∩C=Φ,求m 的值 18、已知二次函数f (x )=2 x ax b ++,A=}{ }{ ()222x f x x ==,试求 f ()x 的解析式

讲义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复习

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5)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定义域一致 (化简前) ②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4.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 (1)图像观察法(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0,(>+ =b a x b ax y 三角函数等的图像,利用函数单调性) (2)基本不等式 (3)换元法 (4)判别式法 5.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 ∈A)中的x 为横坐标,函数值y 为纵坐标的点P(x ,y)的集合C ,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 上每一点的坐标(x ,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 、y 为坐标的点(x ,y)均在C 上 . (2) 画法 描点法 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平移变换 伸缩变换 对称变换 6.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7.映射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记作“f (对应关系):A (原象)→B (象)” 对于映射f :A →B 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经典例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综合测 试题试题整理:周俞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 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2个小题, 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全集}5,4,3,2{},3,2,1{==B A ,则=B A I ( ) A. }{5,4,3,2,1 B.{}3,2,1 C.{}3,2 D.{}7,6,3 2. 若{{}|0,|12A x x B x x =<<=≤<,则A Y B=( ) A . {}|0x x ≤ B .{}|2x x ≥ C .{0x ≤≤ D .{}|02x x << 3 .在下列四组函数中,f (x )与g (x )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x x y y ==,1 B .1,112-=+?-=x y x x y C.55 ,x y x y == D .2)(|,|x y x y == 4.函数x x x y +=的图象是( ) 5.0≤f 不是映射的是A .1:3f x y x ?? →= B .1 :2 f x y x ??→= C .1:4f x y x ??→= D .1:6f x y x ??→= 6.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1的公共点数目是( ). A .1 B .0 C .0或1 D .1或2 7.函数1)2(++=x k y 在实数集上是增函数,则k 的范围是( ) A .2-≥k B .2-≤k C .2->k D .2-

9.有下面四个命题: ①偶函数的图象一定与y 轴相交; ②奇函数的图象一定通过原点; ③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④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一定是f (x )=0(x ∈R ).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10.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B ∩[C U (A ∪C)] B.(A ∪B) ∪(B ∪C) C.(A ∪C)∩(C U B) D.[C U (A ∩C)]∪B 11.若函数))(12()(a x x x x f -+= 为奇函数,则=a ( ) A.21 B.32 C.43 D.1 12.已知函数x x x x f 22 11)11(+-=+-,则函数)(x f 的解析式可以是( ) A.x x 21+ B.x x 212+- C.x x 212+ D.x x 21+- 13.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x =2,则有( ). A .f (1)<f (2)<f (4) B .f (2)<f (1)<f (4) C .f (2)<f (4)<f (1) D .f (4)<f (2)<f (1) 14.已知函数[](]?????∈--∈-=5,2,32,13)(,2x x x x f x 则方程1)(=x f 的解是( ) A.2或2 B.2或3 C.2或4 D.±2或4 15.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b a ,且对其内任意实数12,x x 均有:1212()[()()]0x x f x f x --<,则()f x 在),(b a 上是 A .增函数 B .减函数

新高中数学《集合》专项测试 (1145)

高中数学《集合》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设集合{}{}{}1,2,3,4,5,|,,,A B M x x a b a A b B ====+∈∈则M 中的元素个数为 (A)3 (B)4 (C)5 (D)6(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版数学(理)WORD 版含答案(已校对)) 2.设集合{|1A x =-≤x ≤2},B={x |0≤x ≤4},则A ∩B=A (A)[0,2] (B)[1,2] (C)[0,4] (D)[1,4](2006年高考浙江理) 3.设集合{1,2}A =,则满足{1,2,3}A B ?=的集合B 的个数是( ) (A)1 (B)3 (C)4 (D)8(2006辽宁理) 4.已知集合M ={x |x 2<4},N ={x |x 2-2x -3<0},则集合M ∩N 等于( ) A.{x |x <-2} B.{x |x >3} C.{x |-1<x <2} D.{x |2<x <3}(2004全国Ⅱ1) 5.若集合A={-1,1},B={0,2},则集合{z ︱z=x+y,x∈A,y∈B}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 A .5 B .4 C .3 D .2(2012江西理) C 6.设集合A={x|1<x <4},集合B ={x|2x -2x-3≤0}, 则A ∩(C R B )= A .(1,4) B .(3,4) C.(1,3) D .(1,2)∪(3,4) 7.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为实数集R ,则a 、b 、c 应满足的条件为-----------------------------------------------------------------------( ) (A ) a >0,b 2―4ac >0 (B ) a >0,b 2 ―4ac <0 (C ) a <0,b 2―4ac >0 (D ) a <0,b 2―4ac <0 二、填空题 8.已知全集U ={1,2,3,4,5,6,7,8,9,10},集合{}321,,a a a A =,则满足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80 排列组合中的常见模型

微专题80 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一、基础知识: (一)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思路: 1、特殊优先:对于题目中有特殊要求的元素,在考虑步骤时优先安排,然后再去处理无要求的元素。 例如:用0,1,2,3,4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共有多少种排法? 解:五位数意味着首位不能是0,所以先处理首位,共有4种选择,而其余数位没有要求,只 需将剩下的元素全排列即可,所以排法总数为44496N A =?=种 2、寻找对立事件:如果一件事从正面入手,考虑的情况较多,则可以考虑该事的对立面,再用全部可能的总数减去对立面的个数即可。 例如:在10件产品中,有7件合格品,3件次品。从这10件产品中任意抽出3件,至少有一件次品的情况有多少种 解:如果从正面考虑,则“至少1件次品”包含1件,2件,3件次品的情况,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如果从对立面想,则只需用所有抽取情况减去全是正品的情况即可,列式较为简单。 3310785N C C =-=(种) 3、先取再排(先分组再排列):排列数m n A 是指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再将这m 个元素进行排列。但有时会出现所需排列的元素并非前一步选出的元素,所以此时就要将过程拆分成两个阶段,可先将所需元素取出,然后再进行排列。 例如: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3人,分别从事3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只有一名女生,则选派方案有多少种。 解:本题由于需要先确定人数的选取,再能进行分配(排列),所以将方案分为两步,第一步: 确定选哪些学生,共有2143C C 种可能,然后将选出的三个人进行排列:33A 。所以共有 213433108C C A =种方案 (二)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1、捆绑法(整体法):当题目中有“相邻元素”时,则可将相邻元素视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然后再考虑相邻元素之间的顺序即可。 例如:5个人排队,其中甲乙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019-2020学年高一数学《集合及其运算》全套讲义(精品)

2019-2020学年高一数学《集合及其运算》全套讲义 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一、集合的含义 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3.常见的数集及表示符号 【例1】 ①中国各地最美的乡村; ②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相等的点; ③不小于3的自然数; ④2018年第23届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A.③④B.②③④ C.②③D.②④ B[①中“最美”标准不明确,不符合确定性,②③④中的元素标准明确,均可构成集合,故选B.]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关键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如果此组对象满足确定性,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5的所有自然数构成一个集合; (2)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组成一个集合; (3)方程(x-1)2(x+2)=0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有3个元素. [解](1)正确,(1)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互异的,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2)不正确,“一些点”标准不明确,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3)不正确,方程的解只有1和-2,集合中有2个元素. 【例2】 ①π∈R;②2?Q;③0∈N*;④|-5|?N*. A.1B.2 C.3D.4 (2)已知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A,有6-a∈A,那么a为() A.2 B.2或4 C.4 D.0 (1)B(2)B[(1)①π是实数,所以π∈R正确; ②2是无理数,所以2?Q正确;③0不是正整数,所以0∈N*错误;④|-5|=5为正整数,所以|-5|?N*错误.故选B. (2)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A,有6-a∈A,a=2∈A,6-a=4∈A, 所以a=2, 或者a=4∈A,6-a=2∈A, 所以a=4, 综上所述,a=2或4.故选B.] 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 (2)推理法:对于一些没有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已知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单元测试题 附答案解析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高一数学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单元测试 附答案解析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M ={x |x 2+2x =0,x ∈R },N ={x |x 2-2x =0,x ∈R },则M ∪N =( ) A .{0} B .{0,2} C .{-2,0} D .{-2,0,2} 2.设f :x →|x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若A ={-2,0,2},则A ∩B =( ) A .{0} B .{2} C .{0,2} D .{-2,0} 3.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3)=2,则下列各点在函数f (x )图象上的是( ) A .(3,-2) B .(3,2) C .(-3,-2) D .(2,-3) 4.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1 B .3 C .5 D .9 5.若函数f (x )满足f (3x +2)=9x +8,则f (x )的解析式是( ) A .f (x )=9x +8 B .f (x )=3x +2 C .f (x )=-3x -4 D .f (x )=3x +2或f (x )=-3x -4 6.设f (x )=??? x +3 x >10, fx +5 x ≤10,则f (5)的值为( ) A .16 B .18 C .21 D .24 7.设T ={(x ,y )|ax +y -3=0},S ={(x ,y )|x -y -b =0},若S ∩T ={(2,1)},则 a , b 的值为( ) A .a =1,b =-1 B .a =-1,b =1 C .a =1,b =1 D .a =-1,b =-1 8.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0),则函数f (2x +1)的定义域为( ) A .(-1,1) C .(-1,0) 9.已知A ={0,1},B ={-1,0,1},f 是从A 到B 映射的对应关系,则满足f (0)>f (1)的映射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0.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对任意的x 1,x 2∈(-∞,0](x 1≠x 2),有(x 2- x 1)[f (x 2)-f (x 1)]>0,则当n ∈N *时,有( ) A .f (-n )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98 含新信息问题的求解

微专题98 含新信息问题的求解 一、基础知识: 所谓“新信息背景问题”,是指题目中会介绍一个“课本外的知识”,并说明它的规则,然后按照这个规则去解决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接受并运用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有时提供的信息比较抽象,并且能否读懂并应用“新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本文中主要介绍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1、读取“新信息”的步骤 (1)若题目中含有变量,则要先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2)确定新信息所涉及的知识背景,寻找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3)注意信息中的细节描述,如果是新的运算要注意确定该运算是否满足交换律 (4)把对“新信息”的理解应用到具体问题中,进行套用与分析。 2、理解“新信息”的技巧与方法 (1)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具体的简单的应用,从而加深对新信息的理解 (2)可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新信息”所表达的内容,如果能够清晰描述,那么说明对此信息理解的较为透彻。 (3)发现新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并从描述中体会信息的本质特征与规律 (4)如果“新信息”是书本知识上某个概念的推广,则要关注此信息与原概念的不同之处,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原概念。 二、典型例题 例1:设,P 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 Q x x P x Q -=∈?且,如果{}2|log 1P x x =<,{}|21Q x x =-<,则P Q -等于( ) A. {}|01x x << B. {}|01x x <≤ C. {}|12x x ≤< D. {}|23x x ≤< 思路:依{}|P Q x x P x Q -=∈?且可知该集合为在P 中且不属于Q 中的元素组成,或者可以理解为P 集合去掉P Q 的元素后剩下的集合。先解出,P Q 中的不等式。:P 2log 102x x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 )两种。 如A={2,4,8,16},则4∈A ,8∈A ,32 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A 记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 )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请回答:已知a+b+c=m ,A={x|ax 2+bx+c=m},判断1与A 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 理解 ”、“?”的含义;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 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x-3>2},{x|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1)—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或BA)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包含”关系(2)—真子集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专题复习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专题复习 一.集合基本概念及运算 1.集合{}1,2,3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A .5 B .6 C .7 D .8 2.已知{}{}1,2,3,2,4A B ==,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A B -= A. {}1,2,3 B. {}2,4 C. {}1,3 D. {}2 3.已知集合{(,)|2},{(,)|4}M x y x y N x y x y =+==-=, 那么集合N M ?为 ( ) A. 3,1x y ==- B. {}(,)|31x y x y ==-或 C. (3,1)- D. {(3,1)}- 4.已知集合2{|2,}M y y x x ==-+∈R ,集合}{|2,02x N y y x ==≤≤,则 ()M N =R e( ) A .[]1,2 B .(]2,4 C .[)1,2 D .[)2,4 5.已知{}{}222,21x A y y x x B y y ==-++==-,则A B = _________。 6、已知R x ∈ ,集合{}{}11231322+--=+-=x ,x ,x B ,x ,x ,A 如果{}3A ?B =-,求x 的值和集合A?B . 7. 已知{}23,(5,)A x a x a B =≤≤+=+∞,若,A B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 8.已知集合,,且,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9.设U R =,集合{}2|320A x x x =++=,{} 2|(1)0B x x m x m =+++=; 若A B ?,求m 的值。 10.已知集合{}{}{}|28,|16,|A x x B x x C x x a =≤≤=<<=>,U R =. (I)求A B , U C A B ;(II)若A C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40 利用函数性质与图像解不等式

微专题40利用函数性质与图像解不等式 高中阶段解不等式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不等式性质直接解出解集(如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指对数不等式等);一类是利用函数的性质,尤其是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运算。相比而言后者往往需要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求解,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条件能力,难度较大。本章节以一些典型例题来说明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思路。 一、基础知识: (一)构造函数解不等式 1、函数单调性的作用:()f x 在[],a b 单调递增,则 []()()121212,,,x x a b x x f x f x ?∈ (单调性与零点配合可确定零点左右点的函数值的符号) 3、导数运算法则: (1)()()() ()()()()' '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2)()()()()()()()' ''2 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 4、构造函数解不等式的技巧: (1)此类问题往往条件比较零散,不易寻找入手点。所以处理这类问题要将条件与结论结合着分析。在草稿纸上列出条件能够提供什么,也列出要得出结论需要什么。两者对接通常可以确定入手点 (2)在构造函数时要根据条件的特点进行猜想,例如出现轮流求导便猜有可能是具备乘除关系的函数。在构造时多进行试验与项的调整 (3)此类问题处理的核心要素是单调性与零点,对称性与图像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如果能够确定构造函数的单调性,猜出函数的零点。那么问题便易于解决了。 (二)利用函数性质与图像解不等式: 1、轴对称与单调性:此类问题的实质就是自变量与轴距离大小与其函数值大小的等价关系。通常可作草图帮助观察。例如:()f x 的对称轴为1x =,且在()1,+∞但增。则可以作出草图

2020年上海新高一新教材数学讲义-专题21 期中复习(学生版)

专题21 期中复习 知识梳理 一、集合与命题 1.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 2.研究集合必须注意集合元素的特征,即集合元素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的性质:① 任何一个集合P 都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P P ?. ① 空集是任何集合P 的子集,记为P ??. ①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P 的真子集,记为P ? . 注意:若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A 的情况. 集合的运算:①()()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 )( )U U U A B A B =、 ()( )( )U U U A B A B =. ①U U U A B A A B B A B B A A B =?=??? ? ?=?. ①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 4.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句.判断正确的叫做真命题;判断错误的叫做假命题. ①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内在联系:

原命题:如果α,那么β; 逆命题:如果β,那么α; 否命题:如果α,那么β; 逆否命题:如果β,那么α; ① 等价命题:对于甲、乙两个命题,如果从命题甲可以推出命题乙,同时从命题乙也可以推出命题甲,既“甲?乙”,那么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等价命题. ① 互为逆否命题一定是等价命题,但等价命题不一定是互为逆否命题. ① 当某个命题直接考虑有困难时,可通过它的逆否命题来考虑. 5.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6.充要条件: 在判断“充要条件”的过程中,应注意步骤性: 首先必须区分谁是条件、谁是结论,然后由推导关系判断结果. 二、不等式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专题训练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说明: 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填在答题框内,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__小题) 1.下列写法: (1){0}∈{1,2,3};(2)??{0};(3){0,1,2}?{1,2,0};(4)0∈? 其中错误写法的个数为() A.1B.2C.3D.4 2.已知集合M={a|a=+,k∈Z},N={a|a=+,k∈Z},则() A.M=N B.M?N C.N?M D.M∩N=? 3.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2?{x|x≤10}B.{2}?{x|x≤10}

C.?∈{x|x≤10}D.??{x|x≤10} 4.下列各式:①1∈{0,1,2};②??{0,1,2};③{1}∈{0,1,2004};④{0,1,2}?{0,1,2};⑤{0,1,2}={2,0,1},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5.设A、B是两个集合,对于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x0∈A,使x0∈B B.B?A一定不成立 C.B不可能为空集D.x0∈A是x0∈B的充分条件 6.设U为全集,集合M、N?U,若M∪N=N,则() A.?U M?(?U N)B.M?(?U N)C.(?U M)?(?U N)D.M?(?U N) 7.设集合A={(x,y)|-=1},B={(x,y)|y=},则A∩B的子集的个数是()A.8B.4C.2D.1 8.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的子集个数是() A.5B.8C.16D.32 9.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0}B.{x|x>8,且x<5} C.{x∈N|x2-1=0}D.{x|x>4} 10.已知集合A={x|<-1},B={x|-1<x<0},则() A.A B B.B A C.A=B D.A∩B=? 11.已知集合A={1,2,3},则B={x-y|x∈A,y∈A}中的元素个数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一集合(§1.1.1 集合)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题:§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 教具准备:投影片(3张) 教学过程: (I)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大家能升入苍梧第一高级中学进行高中学习。下面我想初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情况。请来自××中学的同学站起来。依次询问他们的名字,并板书。同样询问来自另一学校学生情况。××同学你为什么不站起来?来自××中学的三位虽然性别不同,年龄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性质——来自××中学。所以,在数学上可以把他们看作为有3个元素的集合(板书课题:集合,并将其姓名用{ }括起来),同样,××中学的二位同学也可看作有2个元素的集合。显然,刚才抽到的××同学如果作为一个元素就不属于上面这两个集合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系统地研究集合的一些概念。讲四个问题:(1)集合和元素;(2)集合的分类;(3)集合的表示方法;(4)为什么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II)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提法. (Ⅲ)讲授新课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略.(教师给予评议)。 师: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生:在师指导下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师: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 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高一数学必修①第一章_集合与函数概念讲义

心智家三优教育高一特训营数学教学进度表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 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知识要点: 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 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 2N -?. ¤例题精讲: 【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 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例4】已知集合2{| 1}2 x a 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