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进士、举人名录

古代进士、举人名录
古代进士、举人名录

古代进士、举人名录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沿至清末,1905年始废。一千三百余年间,设闱试,选拔取士,任用官吏。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亦称大比。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痒生),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俗称解元。乡试在秋季举行,又称秋闱。

会试在京城由礼部组织举行,一般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进行,又称礼闱、春闱。会试取中后称贡生,第一名俗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又称廷试,考策问。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为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通渭八进士

在古代“科举取士”中,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四百多年间,共有八位通渭学人考中了进士。

王瓒,字宗器,号中林,生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今鸡川镇金城村人,后迁居县城。27岁考取举人,34岁中进士,后入仕任工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升为工部郎中,先

后出任河南省怀庆府知府、开封府知府。他博学多才,长于诗赋,著有《中林集》、《通渭八景诗》。卒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

李鏊,今平襄镇人。明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举人,六年(1493年)癸丑科进士。登第后任行人司行人,主管封藩事宜。

韩三奇,字良玉,今安远镇(1950年划属甘谷县)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官至知州。

魏藻德,今平襄镇西关村人。他和安远韩三奇同为明天启年间恩贡,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廷试,上大悦,赐同进士”。曾任四川石泉知县,升云南北胜知州。

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今鸡川镇牛坡村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进士。在四川省任职。先后任雅安知县、隆昌知县、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年)擢升四川按察使;三年(1864年)四月署布政使衔。他在任职期间,勤政惠民,兴办义学,整顿吏治,昭雪冤情,秉公执法,政绩卓著,川人赞为“牛青天”。著有《省斋全集》12卷,《闻善录》4卷,《湑叶文存》6卷。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诗存》等。《清史稿?循吏》有传。

王海涵,字镜潭,今安远镇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翰林。任陕西省陵县知县。光绪十九年《通渭县新志》记载他当时“寄籍伏羌(今甘谷)”。海涵是通渭籍第一名翰林。

牛瑗,字幼樵,树桃子,出嗣树梅,故史皆称树梅之子。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科进士。任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又升四川绥定知府。诰授通议大夫(正三品)。捐资助修光绪十九年《通渭县新志》,并亲笔撰写跋文。

丁锡奎,字聚五,号黼臣,又号虎臣,今鸡川镇丁家店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陕西靖边知县,三边知府。著有《宜园文集》、《宜园诗稿》、《闻善原续录》。新编《通渭县志》收录了他的《劝民种树俚话》。

湖州历代进士题名录

湖州历代进士题名录 进士:1468人(内状元16人)进士:1468人(内状元16人) 唐:35人 贞观间:沈存诚; 天宝间:邬载、钱起; 大历间:杨衡、沈房; 贞元间:沈传师、孟郊; 元和间:施肩吾、沈亚之、钱徽、陈彝行; 会昌间:邱上卿、石贯、沈询; 天复间:沈颜; 年份无考:沈务本、沈利宾、沈志、沈达、沈希义、沈颂、沈既济、沈弘师、沈枢、沈仁卫、沈竦、沈菘、沈光、沈缉、蒋子慎、邵锡、孟寂、可琼、钱羽、钱可及。 宋:648人(内状元7人) 咸平间:叶参、范说; 景德间:周畋; 大中祥符间:沈严; 天禧间:卢革; 天圣间:叶清臣、沈播、张先、朱武、周颂; 景祜间:刘述、王赓、吴可几、陈敬、陆武仲、陈经、吴知几; 宝元间:林肇; 庆历间:俞可、臧纬、俞汝尚、刘逢、陈舜俞、李轲、未定; 皇祐间:刘渥、丁伯初、姚舜谐、朱临、丁锌、徐绛、周之彦、陈枢、徐宗古、卢秉、沈绅(伸)、郎淑、李恂、莫士先、周景贤、姚孝孙、周之道、沈振; 嘉祐间:莫君陈、施文硕(施硕)、张修、陈皓、姚安世、沈括、陈儿、俞温父; 治平间:范彖、吴彖、刘为、刘谊; 熙宁间:俞纯父、壶德、李早、许彦、臧诜、戚山、方蓁、施耕、沈祜、管太初、刘拯、刘损、朱服、陶兑、丁注、蔡蹈、汪闻、张易直、张著、胡解、方景、沈寅、丁演、陆元光、徐唐臣、周之才、沈彦明、沈特(持)、叶勤、丁维、徐允文、成允、张茂直、叶劭、霍同、沈伦、赵衡、沈倚; 元丰间:沈干、丁掌、黄居、朱率、臧询、沈偕、吴植、宋前、陆元宾、沈仍、陈杞、严应期、杨询、莫倚、张湜、李谷、莫群、徐元、张稚通、袁应中、周需、陆元成、沈彦声、姚舜仁、王履、朱级、张大亨、周天倪、郑奕、刘定国、张谌、沈纯诚、太史章、鲁伯能、姚佑、朱禹; 元祐间:朱(李)肱、丁沔、莫偕、史先能、俞隆道、戴怀、李琦、陈敏功、王颐、刘全、刘焘、沈畸、刘安止、周之深、朱任; 绍圣间:宋彦弼、卜强本、姚俣、朱南强、叶梦得、张大成、周知微、沈章、吴达(逵)、颜天经、叶筠、王霖、周敦、曾纶、卢蒉、周衮臣; 元符间:余拂、陶旐、吴彦、沈时升、范贲、吴天将、徐绎、吴埙、韩奕、费若、正遵道、周天益; 崇宁间:杨天倪、张维、吴升、张汝舟、张湍、朱种、丁挈、莫汝明、沈纯道、周倜、

温江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温江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西魏恭帝拓跋廓二年(555)分郫县南境和江源县东境置温江县,属益州蜀郡,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省温江入郫县,唐高宗李渊武德三年(620)复置万春县,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复改万春县为温江县,属剑南道益州,此后,虽朝代变化,但多属蜀郡、成都府。共和国后,先后属温江行政区、温江专区、温江地区,1959年3——4月,曾一度并入崇庆县后复置,1983年3月撤温江地区,同年7月属成都市,2002年4月14日撤销温江县,设立成都市温江区。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证,结果得出:温江县在明朝有文科进11+1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9名。现将这20名文科进士的科年、甲第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上面“11+1”中的“1”,指《碑》、《索》中“崇祯15年榜”人员。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温江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何汉宗明景泰2/3/80《索》676《碑》239梁万钟明成化5/3/32《索》1112《碑》326 任汉明成化23/3/24《索》714《碑》422祝弘舒明正德6/3/146《索》1170《碑》560 何察明嘉靖32/3/57《索》674《碑》809何存斅明万历5/3/71《索》678《碑》960 梁祖龄明万历14/3/78《索》1110《碑》1010赵可教明万历20/3/72《索》1764《碑》1048黄元吉明万历23/3/4《索》1530《碑》1060皮应举明崇祯1/3/174《索》1198《碑》1257何通武明崇祯16/3/35《索》676《碑》1351朱之干明崇祯15/特130《索》676《碑》1337 温江县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葛荃清雍正8/3/201《索》1514《题》路县圃清乾隆4/3/146《索》1924《题》 李启芃清乾隆10/3/188《索》1269《题》吴浩恒清乾隆40/3/24《索》845《题》 刘濖清嘉庆1/3/66《索》2006《题》毛含昱清道光3/3/111《索》649《题》 徐从枢清咸丰3/3/78《索》964《题》刘能清光绪18/3/152《索》1980《题》 陈国华清光绪30/2/69《索》2156《题》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进士、举人、贡生小识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进士、举人、贡生小识 近年,修志、编谱成为乡镇村族中的一盛事。在编写的过程中,有些人碰到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状元、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不甚明嘹,而出现了一些小纰漏,如把“明经进士”视为“进士”等。这里借助《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等工具书中查阅抄录出来做为答案。现将有关状元、进士、举人、贡生的资料归纳成篇,提供给同行和读者,以兹参考。 状元 状元,科举制度,指文科、武科殿试第一名,始见于唐。初因应礼部试得中放榜,故称第一名为状头(元)。宋朝定制。太祖开宝八年(975)殿试,重定礼部合格举人名次,正式用以称得第一名者。后历朝沿用,亦称殿。明清文状元赐进士及第,授修撰。武状元之制以崇祯四年(1631)取录王来聘始,授副总兵;清授一等侍卫。 进士 进士,科举制度。周始定为取士之去,取士可以进而士之意。《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日进士。”郑玄注:“进士,可以授爵禄也。”隋炀帝时始定为科目之名,亦用以称由此科目而取录者。唐朝试诗、赋及时务第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众科之中,此科尤贵。唐宋,凡应此科考试举人皆称进士,已登第则自称“前进士”。辽、金元时,士人经地方考试选拔后,赴京会考,经礼部试取录后,再由皇帝殿试以定名次。一甲授官六品,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辽前朝无契丹人试进士之制,后渐有应试登第者。金朝则专设女直进士科。元朝以蒙古、色目人为右傍,其试题较汉人、南人的左榜为易。会试落第则称乡贡进士。明清沿前制,举人需经殿试取录后方称进士,否则只称会试中式举人。进士多入为翰林官。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修撰,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授编修。 二、三甲可考庶吉士、给事中、主事、中书、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或授地方府推官,州、县等官。 举人 举人,选举制度。其称始见于汉,因由各地官吏荐举,故名。后俗称举人。专指科举制度中应贡举考试的各科士人。隋唐时为进士科由官府特别是州、县、馆、监送往尚书省参加礼部或吏部考试者。宋朝举人登科即授官,应试不合格允许继续应举。未获士生,亦可免除丁役、身丁钱米:曾赴礼部试者,犯徒以下公罪和杖以下私罪,许赎。明清专指乡试取录者,有新中式、下第、坐监、署教和正榜、副榜之分。可于次年进京会试,亦可直接为官。 贡生 贡生,明清入府、州、县学就读者称生员,经考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者称贡生。明清贡生名目不同;明朝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朝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均为正途出身。另有以捐纳获贡生者称例贡。 岁贡,明清科举中贡士之称谓,属贡生之一种。即每年由各府、州、县学贡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明洪武十六年(1383)奏准,天下府、州、县学自明年始,岁贡生员一人。二十五年,定府学岁贡二入,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又名常贡。清沿明制。然看至学致考准授官,而愿入监肆业者鲜。因甜食壤年深者挨次升贡,又称挨贡。 恩贡,明清贡监之一。指科举制度中,凡遇国家庆典或登极诏书,依例将府、州、县学生员之当贡者,贡入国子监之制。其为常例外之加贡,亦视为正途出身。 拔贡,选举名目。明朝泛指增拔贡生之制。清初定为五贡之一,每六年一次,乾隆七年(1742)改十二年一举。每次选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人,由各学政经考选保送入京,经朝考合格者,分别派充京官、知县或教职。 副贡,清朝五贡之一。乡试中列入副榜之生员准做贡监。康熙元年(1662)曾停贡,十一年仍开贡例。

举人、贡士、进士与连中三元

举人、贡士、进士与连中三元 举人、贡士、进士的名称,我们一般理解为科举时代学子应考获取的功名。这大致不错,但严格地说,还不够准确。那么它们到底有哪些涵义,和成语“连中三元”有何关系?我们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从“科举”谈起。 所谓“科举”,是“设科举人”的简化,也说成“设科取士”,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滥觞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清,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隋炀帝虽昏庸暴虐,但他却做了两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好事:一是开凿京杭大运河,二就是设“进士科”选拔优秀人才,开创了科举制度的先河。 举人、贡士、进士三个名称历史悠久,在涵义上有一个从“广”到“狭”、从“泛称”到“专指”的流变过程。简要介绍如下。 “举人”一词出自《左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 这里的“举人”是“举荐人才”的意思,与今天的涵义相去甚远。直到东汉初年,举人才作为一种身份名称出现,指“被举荐的人”,但还是属泛称。从明朝开始,它才专指乡试合格者。这也是该词的通用义。 “贡士”一词出自《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大意是说“诸侯每年都要向天子进献方物,推荐人才,并由天子亲自考核评定被推荐人的才能”。显而易见,这里的“贡士”是一个词组,其中的“贡”作“荐举”解,“人”指“人才”,与“举人”的初始义相近。到明清两朝,贡士才专指“会试”登科者。 需补充说明的是,《礼记》中的“礼”指《仪礼》,属五经之一;“记”指记述或解释《仪礼》的文字,相当于今天的笔记,所以《礼记》一书主要是解释或阐发《仪礼》的要义。今存东汉硕儒郑玄作注的《礼记》,说明该书成书时间不会晚于西汉。 “进士”这个名称也很古老,其涵义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礼记·王制》曰:“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这里的“进士”是指由大司乐考核评定并举荐给司马的“造士”(优秀人才),所以它最初的涵义是指可以进授爵禄的人。 到了隋代,进士又成为一种取士的科目——进士科。唐宋两朝,沿袭隋制,进士虽属常设考试科目,但已有向“专名”化的趋势。武皇帝就曾举行过一次“殿试”,并把高中者称为进士。 进士科门槛极高。唐时流传着一句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明经好考,三十岁考中就算年老;进士难考,五十岁考中就算年少。而且考中者仅只具备做官的资格,并不实授官职;要想真正踏入仕途,还必须经过吏部的选拔考试。尽管如此,高中者也如一步登天,极其显贵。获得进士出身的人,既光宗耀祖,又名利双收,还为自己踏入仕途铺平了道路。到了明清两代,“进士”才成为殿试高中者的专称。 那么举人、贡士、进士与成语“连中三元”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看《现汉》对连中三元的释义:“旧时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考取解元、会元、状元。比喻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得胜,或在一项比赛中连续三次取得成功。”释义是该成语的本义。而用解元、会元、状元各指获举人、贡士、进士第一名的人,是明清时的事情,所以这个词的形成不会早于明朝。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用例就是出自明末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一书。释义是该成语的比喻义,也是新增义。我们虽无法考证其比喻义的用法始于何时,但可以肯定,自清以前没有这种用法的书证。 其实,“连中三元”中的“连中”是“连续(接连)高中”的缩略语,而“三元”则特指“解元、会元、状元”。《现汉》中新增了比喻义,谓考试或比赛中连续三次获胜,甚至泛指连续三次取得成功,都可称为“连中三元”。这样释词,“连中”的“中”就没有“高中”义,而是从“高中”义引申为“取得成功”。“三元”也失去了它特定的含义,其中的“三”

井研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井研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南北朝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六年(550)置蒲亭县,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一年(591)改置井研县,(井指盐井,研,为精美之意;一说因县有盐井,而盐井之利出于心计,取盐井研净之义。)唐宋年间,井研就是蜀中盐丝产地,井研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证,结果得出:井研县在明朝有文科进士13+1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5名。现将这18+1名文科进士的科年、甲第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上面“13+1”中的“1”,指《碑》、《索》中“崇祯15年榜”人员。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井研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胡荣明成化20/2/93《索》1753《碑》404周南明成化23/3/126《索》2217《碑》427李时达明隆庆5/2/65《索》1312《碑》918雷嘉祥明隆庆5/3/39《索》382《碑》921 胡其高明隆庆5/3/191《索》1742《碑》929陈效明万历8/3/222《索》2083《碑》983 胡汝政明万历23/3/140《索》1736《碑》1067曾孔遇明万历38/3/190《索》2314《碑》1149雷起龙明天启5/3/56《索》383《碑》1235曾倜明天启5/3/74《索》2315《碑》1236 胡世安明崇祯1/3/272《索》1742《碑》1262雷起剑明崇祯7/3/12《索》383《碑》1287 胡显明崇祯16/3/6《索》1742《碑》1349朱民仰明崇祯15/特207《索》1742《碑》1341 井研县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雷翀霄清乾隆31/2/19《索》380《题》571雷轮清乾隆34/2/34《索》383《题》582 吴克昌清同治13/3/122《索》852《题》1105廖平清光绪16/2/70《索》7《题》1225 吴嘉谟清光绪29/3/65《索》853《题》1319 上面“//”两斜线左、中、右的数字代表进士参考的科年、取得的甲第、名次,《索》、《碑》、《题》后的数字是进士名字在《索》、《碑》、《题》中的页码数。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13年5月7日

资阳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资阳县明清文科进士名录 西汉武帝刘彻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资中县;南北朝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元年(479)将资中县改名为资阳县,以后几经废置,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二年(560)又改置资阳县;元朝省县入简州;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六年(1473)复置资阳县,属成都府,洪武十年(1377)又省入简县,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1465)复置资阳县,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八年(1513)有改属简州;清初改属成都府,世宗胤禛雍正五年(1727)改属资州直隶州;1993年1月撤资阳县设县级资阳市,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资阳地区和县级资阳市,建地级资阳市,原县级资阳市行政区域建为资阳市雁江区。 笔者找了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简称《题》)进行查找,得出:资阳县在明朝有文科进士6+2名,在清朝有文科进士3名。现将这9+2名文科进士科年、甲第录出,供有兴趣者参考。 资阳县明朝文科进士名录 李裕中明成化23/3/21《索》1269《碑》422熊允懋明正德6/3/179《索》696《碑》562 张积禄明正德9/2/131《索》447《碑》572陈昌言明隆庆2/3/28《索》2158《碑》898 吕宗儒明隆庆2/3/133《索》1886《碑》904任甲第明万历2/3/64《索》718《碑》944 陶尔成明崇祯15/特105《索》2238《碑》1336王师保明崇祯15/特116《索》222《碑》1336上面“6+2”重点“2“,指《索》中“崇祯15年特科人员。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资阳县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王孙晋清乾隆36/3/86《索》209《题》593李淳玉清嘉庆25/3/136《索》1251《题》 汪致炳清光绪6/2/50《索》1039《题》1156 上面“//”两斜线左、中、右的数字代表进士参考的科年、取得的甲第、名次,《索》、《碑》、《题》后的数字是进士名字在《索》、《碑》、《题》中的页码数。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13年4月25日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

1、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2、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3、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4、袁枚(公元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 5、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杜甫号少陵野老、少陵杜甫生平[唐代]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 6、韩愈——韩昌黎(郡望),韩十八(行第),韩吏部(官至吏部侍郎),韩文公。 7、苏轼——东坡居士(曾在黄州城东一坡地自耕),诗神(诗挥洒自如),苏赵郡(郡望),苏学士(官名)。 8、王安石——半山(曾隐居江宁半山),王文公(谥号),王临川(籍贯),王荆公(爵名)。 9、李白——诗仙(雄浑奔放),青莲居士(曾住四川青莲),李谪仙(才气横谥),李十二(行第)。 10、杜牧——杜紫薇(曾写过《紫薇花》),小杜(有别于杜甫)。 11、贺知章——诗狂(秉性放达),四明狂客,贺八(行弟),贺秘监(宫至秘书监)。 12、王维——诗佛(佛教意味),王右丞(官名)。 13、白居易——白二十二(行第),白司马(官名),诗魔(写诗刻苦),白香山(地望),香山居士。 14、秦少游——秦七(行第)秦学士(官名)山抹微云君(山抹微云)。 15、黄庭坚——黄八(行第),涪翁(贬为涪州别驾),山谷道人(读于潜山县山谷寺),贫乐斋。 16、柳宗元——柳八(行第)柳河东(山西永济,地望)柳柳州(官地)。 17、李清照——易安居士(盼望生活安定,住处为易安室)。 18、司马光——司马温公(爵名),迁叟,涞水先生(籍贯)。 19、陶渊明——五柳先生(宅边五柳)靖节征士(谥号)陶彭泽(官地)。 20、陆游——龟堂病叟,陆放翁(忧世愤俗),海棠颠南(写过大量海棠诗),小李白。 21、辛弃疾——稼轩居士(重视农业,寓居江西上饶筑稼轩)。 22、杜甫——杜拾遗,杜工部(官名),诗圣(境界广阔),少陵野老,杜少陵(地望)。 23、欧阳修——一六一居士(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欧阳文忠(谥号),醉翁(寄情山水),欧九(行第)。 24、范仲淹——范文正(谥号),范大将军。 25、金心农——出家庵粥饭僧(个人旨趣)。 26、唐伯虎——六如居士(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27、苏询——苏老泉。 28、陆羽——桑萱翁,倚松老人(间携经卷倚松立)。 29、杨万里——杨诚斋(斋名,抗金名将张浚以正心诚意勉励他)。 30、姚鼐——姚惜抱、惜抱先生(斋名惜抱轩)。 31、蒲松龄——聊斋先生,柳泉(故乡柳泉又名满井)。 32、元稹——元九(行第),威明。

泸州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泸州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现在的泸州市江阳区、泸县和史上的泸州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亦有所区别。即史上,在西汉景帝刘启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之交汇处设置江阳县;西汉武帝刘彻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置江阳郡,辖江阳县;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公元535-546年)建置泸州,辖江阳县;隋炀帝杨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改江阳县为泸川县;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泸州,辖泸川县;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州;元又改为泸州,属重庆路,并废泸川县入泸州;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将泸州直隶于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司;清仍为泸州;民国初的1913年改泸州为泸县;1950年建泸州市,实行市、县分治,自此泸县无县城,县级机关寄住泸州市小市;1983年国务院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泸州市,并将原宜宾专区泸州市改为省辖泸州市市中区;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泸县政府驻地迁至泸县福集镇,199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并正式定福集镇为泸县新县城。 由此可见,泸州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泸县在公元2007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的铭牌,成为四川省三个“千年古县”之一,也是全中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现实的泸县及泸州市江阳区在明朝时皆属泸州辖区。 那么,泸州在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中出了多少个文科进士,你知道吗? 本人从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碑》)及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1963年版,简称《索》)查到四川各州县在明朝共有文科进士1377+17名(我在前说为1303+17,后来发现我漏统了南充县在明朝的73名文科进士,又把岳池县少统了一名,特此更正,并致歉意。)泸州在明朝有46+2名文科进士,居全川第五位位。 1377+17中的“17”和46+2中的“2”是指《碑》《索》中的崇祯15年“赐特用出身”榜263名人中四川有17个、泸州有2个。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泸州在清朝有17名文科进士,仅比有“才子之乡”的富顺县少2名。现将泸州在清朝的17名文科进士人员情况摘录出来,供有兴趣者参考。 泸州清朝文科进士名录 韩士修清康熙12/3/46《索》1498《题》182万方清乾隆4/3/205《索》1477《题》450 林中麟清乾隆7/3/206《索》1636《题》464葛良杰清乾隆40/3/56《索》1513《题》608 王检清嘉庆4/3/55《索》297《题》682王元本清道光9/3/16《索》199《题》858 华国清清道光27/2/85《索》1507《题》960张崇本清道光30/3/8《索》440《题》972

古代进士、举人名录

古代进士、举人名录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沿至清末,1905年始废。一千三百余年间,设闱试,选拔取士,任用官吏。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亦称大比。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痒生),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俗称解元。乡试在秋季举行,又称秋闱。 会试在京城由礼部组织举行,一般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进行,又称礼闱、春闱。会试取中后称贡生,第一名俗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又称廷试,考策问。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为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通渭八进士 在古代“科举取士”中,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四百多年间,共有八位通渭学人考中了进士。 王瓒,字宗器,号中林,生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今鸡川镇金城村人,后迁居县城。27岁考取举人,34岁中进士,后入仕任工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升为工部郎中,先

后出任河南省怀庆府知府、开封府知府。他博学多才,长于诗赋,著有《中林集》、《通渭八景诗》。卒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 李鏊,今平襄镇人。明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举人,六年(1493年)癸丑科进士。登第后任行人司行人,主管封藩事宜。 韩三奇,字良玉,今安远镇(1950年划属甘谷县)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官至知州。 魏藻德,今平襄镇西关村人。他和安远韩三奇同为明天启年间恩贡,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廷试,上大悦,赐同进士”。曾任四川石泉知县,升云南北胜知州。 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今鸡川镇牛坡村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进士。在四川省任职。先后任雅安知县、隆昌知县、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清同治元年(1862年)擢升四川按察使;三年(1864年)四月署布政使衔。他在任职期间,勤政惠民,兴办义学,整顿吏治,昭雪冤情,秉公执法,政绩卓著,川人赞为“牛青天”。著有《省斋全集》12卷,《闻善录》4卷,《湑叶文存》6卷。未付梓的有《周易探源》、《雪樵诗存》等。《清史稿?循吏》有传。

四川各州县明清文科进士分布(更新)

四川各州县明朝文科进士分布 四川在科举时代的文科考试中,总的形势是不够理想的,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从清人李周望(康熙丁丑〔1697〕进士,国子监祭酒)于康熙59年(1720年)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今人朱保炯、谢沛霖合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和今人江庆柏编的《清朝进士题名录》进行查找,得出四川各州县在明朝共中文科进士1377+17人,占明朝文科进士总人数24595人的5.6%,即约1/17.9;在清朝共中文科进士748人,占清朝文科进士总数28849的2.8%,即1/35.9。 四川各州县明朝文科进士分布情况如下表: 四川各州县明朝文科进士分布情况表

在明一朝共进行过89次文科考试,产生了89个第一名(状元)、89个第二名(榜眼)、89个第三名(探花)。四川省在明朝的文科进士1377人中,只出了一个状元,(在只有10名进士的新都县,即正德六年〔1511〕的杨慎)三个榜眼(有2个在只有6名进士的长宁县,即正统10年〔1445〕的周洪谟和天顺4年〔1460〕的李永通,另一个是在有91名进士的巴县,即成化23年〔1487〕的刘春),2个探花(一个在有27名进士的遂宁,是嘉靖8年〔1529〕的杨名,另一个在只有2名进士的罗江县,是嘉靖11年〔1532〕的高节)前面所说“1377+17”中的“17”是指《碑》《索》中的崇祯15年“赐特用出身”榜263名人中四川有17个。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龚延明教授和邱进春博士研究生合写文章《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说:“崇祯13年春,已录取魏藻德等为进士;同年四月,‘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于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263人,号为庚辰特用。’被《碑》《索》误作崇祯15年榜。他们实际的身份是前163人为该科会试的副榜举人,后100人则为当年经过廷试的岁贡生员,显然和进士是两码事。‘特赐用’的本意只是破例升用,并非赐进士出身。总之,崇祯13年赐特用出身榜不能视作进士。” 去伪存真摘录整理 2013年3月10日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进士、举人、贡生小识

古代科举制度——状元、进士、举人、贡生小识近年,修志、编谱成为乡镇村族中的一盛事。在编写的过程中,有些人碰到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状元、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不甚明嘹,而出现了一些小纰漏,如把“明经进士”视为“进士”等。这里借助《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等工具书中查阅抄录出来做为答案。现将有关状元、进士、举人、贡生的资料归纳成篇,提供给同行和读者,以兹参考。 状元 状元,科举制度,指文科、武科殿试第一名,始见于唐。初因应礼部试得中放榜,故称第一名为状头(元)。宋朝定制。太祖开宝八年 (975)殿试,重定礼部合格举人名次,正式用以称得第一名者。后历朝沿用,亦称殿。明清文状元赐进士及第,授修撰。武状元之制以崇祯四年 (1631)取录王来聘始,授副总兵;清授一等侍卫。 进士 进士,科举制度。周始定为取士之去,取士可以进而士之意。《礼记.王制》: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日进士。”郑玄注: “进士,可以授爵禄也。”隋炀帝时始定为科目之名,亦用以称由此科目而取录者。唐朝试诗、赋及时务第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众科之中,此科尤贵。唐宋,凡应此科考试举人皆称进士,已登第则自称“前进士”。辽、金元时,士人经地方考试选拔后,赴京会考,经礼部试取录后,再由皇帝殿试以定名次。一甲授官六品,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辽前朝无契丹人试进士之制,后渐有应试登第者。金朝则专设女直进士科。元朝以蒙古、色目人为右傍,其试题较汉人、南人的左榜为易。会试落第则称乡贡进士。明清沿前制,举人需经殿试取录后方称进士,否则只称会试中式举人。 进士多入为翰林官。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修撰,

秀才-举人-进士-(解元-会元-状元)

秀才,举人,进士,(解元,会元,状元) 秀才是古代中国对某些士大夫的称呼。明清时,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属士大夫中的最基层。 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在汉朝使用举察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材称之为“秀才”。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试的一种。但后来“秀才科”被废,秀才一词一度变成了读书人的泛称。到了宋朝时,凡经过各地府试者,无论及第与否,都可以称为秀才。故此当时有“不第秀才”之称。 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秀才中部份人是贫穷家庭出身,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若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这些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在社会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被称为“穷秀才”。在明清时的中国,秀才是地方士

绅阶层的支柱之一。在地方乡村中,他们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因为他们在地方官吏前所有的特权,故此经常会作为一般平民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而一般平民家中遇有婚丧事,或过年过节,亦有请村中秀才帮忙写对联、写祭帐等习惯。 状元是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此称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元虽亦被称状头,但已不算正式名称了。 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北宋陈若拙并无文才而取中第二名,人们都嘲笑他是「瞎榜」。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

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名单

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名单省管企业名单(31个) 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冶金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黔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省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六枝工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 贵州省开发投资公司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建工集团总公司 七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投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遵义汇兴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林东矿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航空有限公司 贵州省贵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遵义钛厂

贵州成黔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饭店有限责任公司 华创证券经纪有限公司 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中央在黔企业名单(32个) 贵州电网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贵州省电信公司 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 贵州铝厂(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黔) 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车辆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 贵州中烟工业公司 贵州中烟工业公司贵阳卷烟厂贵州中烟工业公司毕节卷烟厂贵州中烟工业公司遵义卷烟厂中国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天升桥水力发电总厂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 成都铁路局贵阳铁路办事处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天生桥一级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力发电厂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贵州分公司

襄阳历代进士举人状元名录

襄阳历代进士举人状元名录 1、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唐朝襄阳人,后迁巩县,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越南越池东南。杜审言是西晋杜预的子孙。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审言凭借自己才能过人,为人高傲,被众人忌恨。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卒,赠著作郎。 2、张柬之(625年-706年),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升任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岁。 3、张继(生卒年不详)、襄阳人。唐代诗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753年)登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4、张子容,襄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

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5、柳浑(公元714-789年),柳悛六世孙。襄阳人。唐代宰相。少孤,志学栖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后为袁州刺史,迁左散骑常侍。拜宜城县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德宗贞元五年,年七十五岁,谥号贞。 6、杜易简(?-673),襄州襄阳人。约卒于唐高宗咸享末年。九岁能属文。长博学,为姨兄岑文本所器。第进士,补渭南尉。曾任殿中侍御史,考功员外郎,开州司马等职。 7、杜诗礼,字号、生卒年均未详。出生世代官宦之家。襄州襄阳人,唐朝状元。祖父杜孝辅官至大理丞;父杜清官至检校员外郎;兄杜诗仁官至吉州刺史。杜诗礼于长庆元年(821年)夺得进士科第一。 8、杜陟,襄州襄阳人,唐朝状元。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辛亥科状元。考官是中书舍人贾餗。同榜有李远。历官水部员外郎、度支郎、杭州刺史。事迹失考。 9、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老河口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湖北郧县主簿,除四川射洪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 10、范宗尹(1100-1136) 南宋初宰相。襄阳人。宣和三年上舍

贵阳企业名录

贵阳企业名录 ?贵阳青虹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诚招网站发帖员新手也可以日赚上百隆祥制被厂 ?贵州大学弘扬教育贵阳艺林兴趣启蒙 ?贵州物产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十七犬舍贵川渝云销售工作室贵阳天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贝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金沙国际贵阳伊菲时尚服装有限公司 ?长沙市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富源家居有限公司紫光集美集团 ?贵州语慧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网页及美工(阿里巴巴产品)贵州比肩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荣事达家电CU咖啡馆衆天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贵州裕达广告公司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城菜电子有限公司 ?贵州省食品有限公司新思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贵阳云岩思语综艺服务社 ?趣味ABC英语学校贵州小酒保酒业销售有限公司贵州比肩房地产中介公司 ?贵阳爱丽数码责任有限公司贵州黔兴泰诚鑫网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贵阳绿园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上海韵达快递贵阳三桥百花大道公司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蓝海商贸有限公司贵州多美门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塞尚服饰贸易有限公司 ?贵阳荣城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德亨健美健身中心贵阳云岩浩顺晶密办公用品经营部 ?贵州云河山地汽车有限公司贵阳中通现代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佳亿鑫商贸有限公司 ?贵州兴欣塔机租赁有限公司南宁天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众盛传媒投资有限公司 ?贵州谦和阳光房屋土地征收服务有限公司贵州易安实业有限公司陈升茶业有限公司 ?云丹诊所御元堂养生足道馆传远补习 ?幸福树不动产贵州东峰恒升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太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宁波富邦家具有限公司清镇大江医院贵阳海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贵阳振兴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巧帛服饰有限公司贵阳南明区晶本贵有限公司 ?锐光电脑耗材批发贵州赛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金建通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贵阳幸福树不动产经纪有限公司文昌南路...贵州琳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金益智远商贸有限公司 ?贵阳同创福居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贵州振宏宇工贸有限公司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南猫网络科技公司健友电子商务技术开发贵安新区有限公司贵州尚层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贵州翰达电梯有限公司天网网络有限公司贵州融信华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宏光宝贝幼儿园易佳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哥凡尼冰晶画艺术工厂 ?贵州金博酒店有限公司贵阳星淳文达广告工作室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贵阳驰峰物资有限公司贵州邓氏瑞光食品有限公司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一点一客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妙巴黎club贵州南元商贸有限公司 贵阳企业名录 ?喜客来凯利服装公司贵州塑力线缆有限公司 ?深圳市星团科技有限公司贵阳观山湖古城烤鱼店贵州森信达经贸有限公司 ?贵州爱乐游儿童游乐有限公司贵州晟之日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贵州大地建设集团 ?泰康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武利网购贵州佳怡天成商贸有限公司 ?贵州恒鑫康器械有限公司贵阳乐福汇休闲食品有限公司贵阳安子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程扬会所贵州恒力天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梦戴维爱眼中心 ?贵阳新天世纪广告有限公司贵州凸谋设计工作室贵州顺景商贸有限公司 ?贵州实德门窗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分院西南口腔诊所 ?贵阳金盛安装饰有限公司贵州拓普信德智能遮阳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美联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 ?贵州玖华卓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红星美凯龙格调艺术蓝雨商贸有限公司 ?王孙原汤牛肉粉贵州省保健行业协会宜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邮电医院贵州万乐丝涟家居商贸有限公司鸿源酒业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教育科举(最新)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教育科举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科举”即分科考试以取仕。始于隋唐,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实行分级考试,有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2.“举人”在科举时代是指应举之人,是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一类考生,是没有学历的人。(×) [拓展] 在唐代“举人”是指没有学历的人。明清以秀才、举人、进士表示三级科举身份。明清时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俗称孝廉),参加乡试取中的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合称“三元”。 3.中国古代历代各级官府都会直接举办和管理学校,称为“官学”。由政府提供“廪膳”,选派教师,指定教材,监选生员。(√) [拓展] “官学”与“私学”相对,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其中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的属中央官学,如唐代的国子学、大学、四门学、弘文馆、崇文馆,元明清的太学、国子监等。 4.在中国古代,学校都称为“庠”“序”,主要是教授知识,为国家培养人才。(×) [拓展] “庠”的主要功能是养育、培养,“序”的主要功能是学习“射”这门技艺,“校”的主要功能是教授知识。 5.在宋代,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称为“国子监”,同时又是国家最高学府。(√) 6.我国古代藏书、校书、讲学的地方称为“书院”,主要是校勘经典、辨明典章、收罗人才。(√) [拓展] 书院始于唐代,宋代书院大兴。以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四大书院最为著名。 7.中国科举时代,学校里的幼童称为“童生”。(×) [拓展] 明清科举考试,凡考试未合格,没被称为秀才以前,无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又称文童、儒童。 8.优秀的人才称为“秀才”,俗称“相公”,是一般儒生的通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