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3Let'spaint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Unit3Let'spaint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Unit3Let'spaint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Unit3Let'spaint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Unit3Let'spaint

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复习本单元知识,做听力练习;学习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

教学难点:歌谣的学习以韵律为主,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语音语调。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教师准备上节课的指令牌。

教师准备粉、紫、橙、棕、绿色的小球各一个。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10种颜色的卡片。

让学生带上节课做的陀螺或小雨伞。

教师准备第三单元A部分Let’slearn.的教学。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

师生进行口语对话活动。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为下面的生生对话做引路。

生生进行口语对话活动。口语内容可与师生对话内容相同或不同。

游戏Sionsays

将颜色指令牌发给部分学生。指令内容为第二、三单元的指令语。如:Touchtheground.Touchyourhead.Turnaround.hite,hite,S tandup.等等。

师生同唱歌曲《TeddyBear》。

呈现新

教师播放第三单元A部分Let’slearn.的教学。请学生用Icansee…的句型,说说图上的内容,如:Icanseetrees.Icanseeblue. 教师重复颜色单词,并引出彩虹一词的学习。T:“Pin,red,yello,green,blue…It’sarainbo.Icanseearainbo.”教师带读rainbo,Icanseearainbo. 。

教师请学生拿出自己上节课做的陀螺或小雨伞。将陀螺或小雨伞旋转起来,让同学之间相互猜猜旋转后的颜色。

教师拿出粉、紫、橙、棕、绿色的小球各一个,举起其中之一,如:紫色小球Thisisaball.It’sapurpleball.,全体学生共同跟读Purpleball。其他各色的小球学习方法同上。

教师播放Let’schant部分的录音,学生试说。

教师将Let’schant部分内容中的各色小球的顺序画在黑板上。如行画pinball,第二行画pinball,purpleball,第三行画pinball,purpleball,orangeball,以此类推,给

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

趣味操练

游戏:比比谁的记忆好。

请一排同学站起来,个同学说一种颜色,如:pin ,第二个同学重复前一个同学说的颜色,还要在加一种颜色,如:pin,purple,每往后就要增加一种颜色,直到记不住为止。记得最多的同学为优胜者。

游戏:Touchgae

将教师准备的各色小球放在讲台上,将全班分成两组,每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一个色的球,他们就快步跑上讲台选择该颜色的球,谁选对了即为优胜者。可请学生来代替教师发指令。

听力练习:Let’schec: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句子,圈出相应的图A或图B。

课堂评价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6部分的练习。

本课的练习是让学生根据标号来涂颜色。目的在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单词掌握的情况。

扩展性活动

游戏:抽牌游戏

让学生两人一组,将颜色卡片背面向上放在桌子上。

一名学生抽一张自己的卡片,再抽同伴一张卡片,两张

卡片摆在一起。颜色相同为胜,并两张卡片留在手中。如颜色不同,就放回原处。学生抽出卡片的同时要说出单词的英文。

同伴用此方法抽卡片。

继续这个游戏。游戏结束时,手中卡片数量多的学生为胜。

板书设计:

UnitThreeLet’spaint

黑板上贴有颜色的单词卡和颜色卡。

教案点评:

本课时学习Let'schec听力练习和Let'schant唱歌谣两部分。Let'schec涉及的内容包含本单元所有知识,教师必须花较多的时间在复习旧知上。首先,通过师生/生生进行口语对话活动,复习所学的问候语及其它句型,Sionsays 的游戏复习第二、三单元Let'sdo部分的指令语。唱一唱歌曲《TeddyBear》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呈现新课环节,教师通过播放第三单元A部分Let’slearn.的教学,处理Let'schant部分出现的rainbo彩虹单词和Icanseearainbo.句型。接下来,教师运用上节课做的陀螺或小雨伞复习颜色单词。然后教师拿出准备的粉、紫、橙、棕、绿色等各色小球各教学purple/pin/...ball词组。因为本单元主要教学表示颜色的知识,趣味操练部分的两个游

戏“比比谁的记忆好”和“Touchgae”依然围绕颜色词设计进行,再做Let'schec部分的听力练习和活动手册本单元6部分的练习学生就不会感觉棘手。最后在做关于颜色的抽牌游戏中结束本单元的学习。

探究活动

小调查hatcolordoyoulie

学生在一张硬的大白板上画出各种图形,然后涂上不同的颜色。

拿着自己画好的颜色板去调查一下你周围的朋友,他们喜欢什么颜色。要求用到下面的句型hatcolordoyoulie?

人教版英语Unit 6 Happy Birthday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Unit 6 Happy Birthday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10的数词。 2、复习本单元所学句型及对话。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单词、句型;做Let’s check部分及练习。 教学难点:对数词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操练Let’s chant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几根可放在桌上的小木棍和一个蛋糕。 2、.balloon,ball,kite,Plane,car,boat,doll的词卡和图卡。 3、学生准备可放在桌上的几根小木棍。 教学过程: l、Warm-up/Revision (1)唱“ Ten Little Candles”的歌。 (2)复习本课A部分的Let’s do,让学生伸出手指齐说。 (3)用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对号入座”游戏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单词。 (4)师生日常对话: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How are you?等等。 2、Presentation (1)教师用动作教:Close the door. Eat a cake. (2)教师举起小木棍教stick,然后拿着手上的小木棍问:How many sticks?Count,please. One,two,…带读count。 3、Practice (1)操练Let’s chant a.先让学生听录音,用手指表示数字。 b.全班跟着录音读,要求边读边做动作。如:How are you?同桌两人要对

望;Close the door要做关门的动作;Count the sticks要数放在课桌上的小木棍;Eat a cake要做吃的动作;Say it again就可以指着自己的嘴巴。 c.将全班分为两组,一组只读数字,另一组做动作。第二次则交换。 (2)听力练习:Let’s check 根据听到的句子,让学生圈出相应的图A或图B。 录音内容 1.--- Look!How many candles?---7. 2. One,two,three,four,four balloons. 3.Bounce the ball. 4.LOOk!I have three cars. 答案:1.A 2.B 3.A 4.A 4、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6部分练习。本课仍为hidden picture。教师可以用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How many cats can you see?How many hamburgers can you see?(balloons,Planes,bags,monkeys,dogs,Pigs,mice,bears,pandas,ducks,squirrels.)等问题来提问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比谁找得快,数得对。也可以让学生来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别忘了!该给学生奖励了! 5、Add-activities 听录音,读A、B部分Let’s do和Let’s chant的内容,边读边做动作。

六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的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资源: 长度不一及长度相等的竹竿、卷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你有办法测量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大树有多高的问题。 二、实践探素,发现规律 (一)量量比比(小组合作完成) 提出要求: 1.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比较每次的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 (1)按要求填表。 (2)计算竹竿与影长的比值 (3)讨论:根据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4)引导总结: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二)议议做做 提出要求: 1.根据上面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假设一根3米长的竹竿,当时直立在地面的影长是多少? (1)学生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想办法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吗?

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实践操作: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你的方法行不行。 (1)在太阳光下,先用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影长及量出当时大树的影长,并把结果填在下表里。 (2)由学生各自算一算大树的高度。 (3)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 (4)提问:在测量竹竿的影长之后,如果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测量大树的影长。这样计算的结果还准确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根据求大树高度经验,让学生计算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 四、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和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你学得开心吗? 五、课外作业 回家后,选择你喜欢的、个头巨大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高度。 板书: 同一时间,同一点地,物体的长度和影长成正比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 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明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2、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们再次读书,同时拿去笔在书上轻轻地画,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课文又读了一遍,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内容: 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人教PEP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一至六课时教案

Unit 6 How do you feel? 单元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的句子:They’re afraid of him.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What’s wrong? Your father is ill .He should see a doctor this moring .Don’t be sad. 2.能掌握四会单词和词组:angry ,afraid,sad,worride,happy, see a doctor,do more exercise, wear warm clothes,take adeep vreath,count to ten. 3.能听、说、认读单词或词组:chase ,mice ,bad,hurt,ill ,wrong,should,feel,well,sit,grass,ant, worry,stuck,mud,pull,everyone. 4.能够用英文表达怀疑以及如何调节情绪。 5.学习字母t在单词末尾的发音。 6.会唱歌曲《If you’re happy ,clap your hands》 知识目标 1.能能懂、会说Part A ,B中的Let’s talk,Let’s learn中呈现的对话,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得以运用。 2.能听、说、认读三会单词或词chase ,mice ,bad,hurt,ill ,wrong,should,feel,well,sit,grass,ant, worry,stuck,mud,pull,everyone.掌握四会单词和词组:angry ,afraid,sad,worride,happy, see a doctor,do more exercise, wear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

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淌ψ橹??嘟涣鳌#ɡ?纾鹤髡咂炔患按?乜春苫ā⒆髡呓蚪蛴形兜乜春苫ā???br>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

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第六课时教学教案

第六课时 课时内容 B 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 C story time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时,与前几课时紧密相连。围绕“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展开。Let’s check用于检测本单元的A,B部分的核心句型和考查单元核心词汇的认读。Let’s wrap it up.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Story time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增加语言的输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持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生活的能力。本课时是对前几课时重点词汇、句型的总结,掌握了本课时所要掌握的知识,那么学生已经把握住了本单元的重点。本课时的的重点是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的总结以及四会单词、句子的运用。 本课时包括Let’s check 、Let’s wrap it up 和story time三个板块。Let’s check呈现了四幅图,学生要学会从图片信息中推测考查点,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录音。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持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Let’s wrap it up. 板快呈现了6个动词的一般过去式形式,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启发学生的思维。Story time板块呈现的是Zoom向Zip描述自己过了一个非常忙碌的周末。此故事阅读性强,有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通过故事的学习,复习巩固本单元句型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What did you do...?以外,还可以借助图片和上下文理解新句子:Now I need another weekend. 本课时是总结复习课。Let’s wrap it up. 让学生自己总结,小组归纳,最后整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Story time通过整体感知、答疑解惑、模仿表演、拓展创新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巩固和发展语言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课时目标 (1)能够较好的完成Let’s check。 (2)能够理解和掌握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 (3)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4)通过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言,并增加语言的输入。 (5)能够表演故事,恰当运用故事中的语言。 (6)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课时重难点 1.重点 (1)能够较好的完成Let’s check。 (2)能够理解和掌握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 (3)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4)通过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言,并增加语言的输入。 2.难点 能够表演故事,恰当运用故事中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词卡、自制Zoom和Zip头饰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Greeting T: Good morning, everybody.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全册第六单元教案 2.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4.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5.连加、连减运算式题.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写字”“发饮料”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一般规律,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以外,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讲究练习形式. 练习要以课内为主.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些练习形式具有游戏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也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还要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和其他客观条件,积极创设运用新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第六单元教案(1)

第六单元主题:神奇的科技世界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 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强调默读课文,背诵相关部分。 2、了解有关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 3、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 兴趣。 4、了解本单元的各类说明方法。 5、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动手设计发明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得到有关的宇宙知识 难点是: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可用12-14课时完成. 单元导读课型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单元课文主题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奇的科技世界; 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读课文,感知单元主题在四篇课文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引读“单元导读”,为单元学习找准主题。 1、自读单元导读语,思考:你能找出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方法吗?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第六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21.太阳 三维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 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预习学案 1、标自然段,给生字加拼音 2、在课文中找出课后的生字,加拼音 3、荧光笔画出四字词语,比喻句,拟人句 4、读课文2次,请家长签名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2)、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师:《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太阳》与它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将会给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①、课件出示:(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摄氏度差不多生存繁殖估计 杀菌治疗蔬菜比较凝成 ②、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4)、说一说课文介绍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 教师:概括起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 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介绍 太阳特点的这部分课文。 学习课文(l-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l-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个特点? (2)、学生汇报交流。 ①、交流“远”的特点: a、师: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 家听。 “太阳离我们有 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

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6第六课时教案

第六课时Lesson 30:Writing an E-mail in English 教学目标 1.掌握单词:introduce, pen pal, Africa, chess, myself, language, English-speaking, reply 短语:introduce oneself, won first place, any other languages, play chess, try to do…, look forward to, etc. 2.学会如何介绍自己的爱好和自己国家的语言的句型: Wang Mei has a new pen pal.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I have no brothers or sisters, but I have many friends. I like to play chess. Last year,I won first place in my school. I can make noodles myself! Do you study any other languages in school? I want to have some more English-speaking friends. Learning English opens the world up to me. In this e-mail, I am trying to use some new words. I will teach you some words in my language. 3.能使用反身代词和情态动词。 4.学会介绍自己的家庭、爱好和语言。 5.学会如何用英语写电子邮件。 6.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学英语的重要性,也了解汉语正走向世界的趋势。 教学StepⅠ.Lead in Leading in 【情景1】 Begin the class with a free talk.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including their families, hobbies and the ways to learn English. T:Now let some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introduce himself/herself. S1:Let me introduce myself.My name is ××.I’m thirteen years old.I live in Beijing with my parents.I have no brothers or sisters, but I have many friends.I am 1.5 metres tall.I like to sing and dance.I practice singing every day.My favourite food is rice and vegetables. … [设计意图]用英语写电子邮件是学习英语的一种好方法,描述自己的家庭、爱好和学习英语的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练习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Leading in 【情景2】 Pair work: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discuss how they make friends. T:Let’s talk about how you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 S1:How do you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 S2:First,I should be friendly to them.Then I often connect with them. S1:How do you connect with them? S2:I talk with them on the phone or connect with them by QQ. S1:Do you have pen pals? S2:No,I don’t.But I want to have some pen pals, especially English-speaking friends. S1:I have some English-speaking friends.Let me introduce them to you. S2:Thank you.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

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探索和思考的空间。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教材把这部分口算内容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 2.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在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 3.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4.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 5.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6.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之后,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知识。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3+2= 7+5= 9-4= 8-2= 5+5= 3+5=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 90里面有9个(); 7个十是();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个十; 2个十是()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学例1: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三、反馈练习 1、第62页“做一做” (1)第1题。独立完成。 (2)第2题。比较每组算式: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 2、遂一完成练习十四各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

第5单元圆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2、理解圆的直径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难点: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 2、用铁皮剪成一个圆环,内圆半径4厘米,环宽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情景导入】 下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米,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新知探究】 阅读与理解 生1: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 生2:左图是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右图是求… 分析与解答: 在图中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从图中 可以看出: 2×2=4 3.14×1×1=3.14 4-3.14=0.86 回顾与反思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呢? 左图=0.86r的平方;右图=1.14r的平方 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我国唐代有一块外圆内方的铜镜。它的直径是24厘米,外部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

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有一根31.4米长的绳子,三名同学分别想用这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地,怎样围面积最大?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