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三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三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vaporization).汽化有蒸发(evaporation)和沸腾(boiling)两种方式. 2.蒸发 在液体_ 进行的汽化现象称为蒸发. 蒸发时液体分子由于运动加快从液面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说明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下图中b比a蒸发快. 4.蒸发过程要吸热 液体蒸发时,液面上部分液体分子克服其他分子作用离开液面,液体的温度降低,液体吸收周围环境的热.这就是通常所说“蒸发制冷”的原因. 5.沸腾 在液体__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称为沸腾.液体沸腾时,分子运动剧烈,大量分子克服分子作用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6.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征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情况如图;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响,沸腾时不响.这是因为容器底层水先升至100℃变成水蒸气向上升,上层水温仍不足100℃,当蒸汽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的水层时,就迅速变为水滴,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了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杯底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 (3)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水沸腾需要吸热. 7.沸点 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boiling point). 说明 (1)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增大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纯度有关; (3)液体沸腾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吸热保持其沸腾. 8.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1: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D卷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1: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 1. (2分)列说法具有科学道理的是() A . 碘升华过程中碘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 . 温室效应气体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臭氧等 C . 能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带走热量降低了着火点 D . 物质颜色有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2.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 .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3. (2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 .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 . 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 .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4. (2分)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 . 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 . 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5. (2分)如图,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然后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这时瓶内的水就又重新沸腾起来了。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底部热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B . 冰把热量传给了水,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C . 瓶内的气压变小,所以水再次沸腾 D . 瓶内的气压变大,所以水再次沸腾 6. (2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 B .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 .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 .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7. (2分)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 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 . 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 .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 . 冰箱的致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 8. (2分)小雨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测得了如下表的数据,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目标: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2.那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3.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的变化的有趣和好奇。活动准备:电热水壶一个、2人一块冰活动过程:*小实验: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蒸气凝成的小水珠。蒸气→水:看看盘子上有什么,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手的潮湿。*让孩子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看看冰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了,你们回家可以做许多式样的冰块:彩色冰块、豆豆冰块、模型冰块……活动延伸:*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染孩子进一步了解、感知冰的特征,有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小朋友回家做冰块玩。活动过程的对话: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电热水壶,又打了水,都围起来看。荣一郎说:“水是软软的。”小实验开始了,插电加热,很快水开了。陈新说:“水壶唱歌了。”张俊骞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老师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这个现象我们叫它什么?”有小朋友说冒烟、有小朋友说烧开水,蓝钧说是小乌龟,与

水联系上了。思考过程的观察记录黄劲说:“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黄晨把手放进蒸气上:“我的手湿湿的。”有几个小朋友好奇也来试试,老师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发生什么现象?看看盘子上有什么,盘里有许多水珠。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水的变化。老师打开窗,水蒸气出去了,去哪儿?变成什么?有小朋友说,找它的好朋友玩。只要黄劲说到天空变成白云了。潘子健说怎么会变成冰呢?感受冰块的冰冷:孩子每2人一块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小手冻得受不了,一个个做鬼脸。看看冰块变化?慢慢地融化了。老师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冰在0度凝固,温度升高了冰块会融化的。陈炫昊玩冰块后,手冰凉的,调皮的故意去摸摸老师的手,看到老师被冻吃惊的样子,觉的他自己胜利了。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成水了,还依依不舍。怎么会变成冰呢?请大家回去放水到一个容器内,放进冰箱里,一段时间,就做成冰块了。评价: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和蒸气互变的有趣过程,又感知冰的特征,又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质量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质量检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异味物质 2.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水的物理性质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 水的化学性质 D.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5.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 A. 气态 B. 液 态 C. 固 态 D. 三态均有 6.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 同 B.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 成 D. 它们含有不同的分子数目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8.工业上利用液态空气中氧气、氮气和氩气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气化,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如图所示)。在蒸发液态空气时,首先被气化的是() A. 氧气 B. 氩 气 C. 氮 气 D. 无法确定 9.物质的三态从分子角度看实质就是() A. 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 B. 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C. 分子的大小改变 D. 分子的种类改变 10.下列对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B.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体积改变 C. 过滤和吸附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2.“纳米管水”是水的一种新状态,即使在零下273.15℃也不会结冰.下面有关“纳米管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B. 它是混合物 C.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1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高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09全国卷Ⅱ11) 已知:2H 2(g )+ O 2(g)=2H 2O(l) ΔH= -571.6KJ · mol -1 CH 4(g )+ 2O 2(g)=CO 2(g)+2H 2O(l) ΔH= -890KJ · mol -1 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 2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 B .1∶3 C .1∶4 D .2∶3 答案:B 解析: 设H 2、CH 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mol 。则x + y =5,571.6x/2 + 890y = 3695,解得x=1.25mol; y=3.75mol ,两者比为1:3,故选B 项。 2.(09天津卷6)已知:2CO(g)+O 2(g)=2CO 2(g) ΔH=-566 kJ/mol Na 2O 2(s)+CO 2(g)=Na 2CO 3(s)+ 21O (g)2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g) ΔH >-452 kJ/mol D.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答案:C 解析:A 项,燃烧热的单位出错,应为Kj/mol ,错;图中的量标明错误,应标为2molCO 和2molCO 2,故错。CO 2气体的能量大于固体的能量,故C 项中放出的能量应小于452KJ,而H 用负值表示时,则大于-452Kj/mol ,正 确;将下式乘以2,然后与上式相加,再除以2,即得CO 与Na 2O 2的反应热,所得热量为57KJ ,故D 项错。 3. (09四川卷9)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K 2SO 4(aq)+H 2O(I); ?H=-57.3kJ/mol C.C 8H 18(I)+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答案:B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三态变化习题)

一、提纲 二、基础回顾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 是蒸发和沸腾。 2、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 3、知道什么是沸腾现象;了解液体的沸点,记住水的沸点大小。 【课前预习】 1、在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新课标第一网 2、我们看到过,涂抹在手背上的酒精很快变干了,同时也感觉到手背处变凉了。这是因为酒精由变成了,即酒精蒸发了,在这个蒸发过程中,酒精(“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3、只在上发生的现象,叫做蒸发现象。蒸发在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 4、在家中做饭时我们把水烧开,这个现象叫。沸腾时,水从液态变为,而且速度很快。 5、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气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读作。 【例题分析】 例1、夏天用口“吹气”的方法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的, ,从而使水的温度。 例2、用扇子扇风人会感到凉爽些,这是因为() A、扇子能发出凉风 B、扇子把空气的温度扇低了 C、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 D、风使人体的汗液出不来例3、水沸腾实验。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总结水沸腾时的规律: 1、水沸腾前水中气泡,沸腾时水中气泡; 水沸腾前水的声音,沸腾时水水的声音。 2、将所得的数据用图像画出来,由图像可知: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停止加热,水沸腾,可见沸腾需要。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此时水的沸点是℃,它与有关。 4、总结沸腾的条件:首先温度必需达到,还要。 5、与蒸发相比,沸腾是在液体的和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巩固练习】 1、夏天撒到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____ 现象。蒸发是液体在______ 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的______ 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 同时发生的____ 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都要____ 热。 3、当小孩发高烧时,不少妈妈的应急退烧办法是在小孩的手心和脚心上擦酒精,这是因为酒精_____ _时能吸收患者身上的_____ _,使患者的体温_____ _。 4、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 __________。 5、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 6、关于蒸发和沸腾,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专题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回顾 【知识储备锦囊】 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 的反应;本质上是电子 的反应。 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物,既_____电子的反应物; (2)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物,既_____电子的反应物; (3)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后生成的产物; (4)还原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后生成的产物。 总结规律: 3.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①标化合价 ②若有化合价升降,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反应式: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2.依据反应方程式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强制弱规律: (还原性强) 化合价降 得电子 还原反应(氧化性弱) 化合价降 得电子 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剂 还原产物 化合价升 失电子 表现还原性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记忆口诀: 氧化剂:降得还 还原剂:升失氧

则: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 Cl 2 + 2Fe 2+ = 2Cl — + 2Fe 3+ 则:氧化性: Cl 2 >Fe 3+ ;还原性:Fe 2+ >Cl — 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有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或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时,反应才能发生反应,即强氧化剂制取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取弱还原剂规律........................。 3.依据一些规律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单质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得到电子,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越难失电子,还原性越弱。 ③典型粒子氧化(或还原)性强弱: 氧化性:Br 2>Fe 3+ >I 2>S 还原性:S 2- >I ->Fe 2+>Br - 4.依据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规律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 ,还原性逐渐 ; 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 ,还原性逐渐 。 5.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 在原电池中,在负极..反应的物质还原性...一般比.作正极..物质的还原性强....。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常见规律: 1.电子守恒规律(价守恒): 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电子转移总数.. 2.有升必有降,有失必有得规律 3.先后规律: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 4.归中规律:化合价都在同种元素升降时,较高价降低和较低价升高只能往中间价...靠拢。 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原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间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方法:一标、二找、三定、四平、五查 一标: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 二找:找出反应前后变化的化合价 三定:根据最小公倍数法,计算出“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四平:先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原子个数,再配平其它原子 五查:检查反应前后各原子是否守恒 (还原性强) (还原性弱) 化合价降 得电子 还原反应(氧化性弱) 由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t K + Ca 2+ Na + Mg 2+ Al 3+ Zn 2+ Fe 2+ Sn 2+ Pb 2+ (H +) Cu 2+ Hg 2+ Ag + pt + At 3+ 由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增强

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

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4.1物质在溶解过程在有能量变化吗? 引言:当煤、石油、天然气和食物在转化为其他物质时,给人们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量,在物质变化中,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物质存在三态:固态(s)、气态(g)液态(l),物质的三态在转化过程也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吸收能量吸收能量 固态(体)液体气态(体) 放出能量放出能量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利用三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 拓展:能源的种类:四种分类法 来自太阳:生物质能,风能,煤,石 油等。 ①从能源的形成和来源角度来自地球内部:地热能等。 来自核反应:裂变能、聚变能。 来自天体间引力:潮汐能。 ②从能源利用状况角度分 常规能源:石油、煤、天然气、水、生物等。 新能源:核能、地热能、海洋能。 ③从能源的原有形态是否改变的角度分 一次能源——自然界现存的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二次能源:电、氢能、 汽油等。 ④从能源是否能循环再生角度看 可再生能源:水力、沼气等。 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等。 一、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 NH4Cl溶解是吸热的,NaOH溶解是放热的,而NaCl溶解放热和吸热 均不明显。 二、溶解的二个过程 溶质溶解在水里,通常发生两个过程,一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受到水分子作用,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要克服分子或离子之间的引力,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这是一个物理过程(物理变化)。 另一个过程则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又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放出热量是一个化学过程。 小结:扩散的过程水合过程 溶解中的变化物理变化(物理过程)化学变化(化学过程)溶解中的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在溶解时: ①当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则总体表现为吸热。 ②当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则总体表现为放热。 ③当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则总体表现为无显著 的热量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思维、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物质世界的微粒观,为后面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 教学重点: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了解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但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质的探究冲动还有待激发。所以,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设置情境,激起思维,交流碰撞,释放潜能,形成共识。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概括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努力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直观生活情境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大海、河流、冰棱、露珠、雨雪、白云等美丽变换的自然风景图片提出问题: 1、这是谁不断变换身姿为我们呈现出如此美妙、壮丽的自然风光? 2、当你陶醉于这样的美景之中,有没有想过水如此多姿仅仅缘于水能发生什么变化? 3、你有没有进一步想过:水为什么会有三态变化?

化学反应及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及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理解氧化和 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 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概念,能正确书写及判断离子方程式。 掌握 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 掌握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微观实质。 掌握反应热的概念, 能正确书 写及判断热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总结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培养学生对相近和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分析、 比较的能力,在对比中找出其本质区别和 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科学思想:通过化学方程式配平、离子方程式及热化学的书写,树立物质转化过程中 质量、得失电子、电荷等守恒的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应分析其本质的品质及对科学概念准确理解的品质和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比较和辨析、分类、分析和综合逻辑方法。 【重点、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热化学方程式。 基础知识 、化学反应分类 「优令反应 枸种的变犹-分解反应 1 「養换反应 L 毘分幅反应 -一展鬣徙还匝反应 原电池 类型一 厂放热用应 电解袒 」不可逆反应 「离子反应一 L 离子秦加的亂北还原底应 L 分子反应 厂崗子互换反碰 化学反应 1-电化学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2、 特征:有化合价的变化(化合价 —— 基石) 3、 本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4、 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对立统一关系 实质 判断 变化 物质 性质 产物 _____e ------ 化合价 ______ — 氧化 一 _______________ 剂 一 _________ 性 一 ___________ 产物 _____e- ——化合价 ______ ——还原——_____________ 剂—— ________ 性—— __________ 产物 ※概念串联------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方程式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氧化剂 + 还原剂=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J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5、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的一般方法 (1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 单质的还原性 氧化还原非氧化还原 反应 权应 三、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厂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有机化合物 电解质 虽电解质:强 酸、强碱、多数盐 J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电离----电解质导电的前提(内因) 电离方程式 '-导电性的强弱: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2、离子反应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 括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大类。 2、离子方程式 定义: 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 而且还表示所有同一一 类型的离子反应。同时它只表示发生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6、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H 2SO 4、HNO 3'

(完整word版)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7、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 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

水的三态变化(三年级)

环保教案 【课题】三年级科教版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 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 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八上物理温度与三态变化

知识点 1.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2.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2)汽化和液化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

沸腾放热表面和内部剧烈达到沸点,继续 吸热 影响蒸发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3)升华和凝华 物态变化吸热、放热情况 升华固体→气体吸热 凝华气体→固体放热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______;A.酒精、水银B.都用水银C.都用酒精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3.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是_________;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典型例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练习题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Ⅰ.学习重点: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从小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Ⅱ.训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要使燃料燃烧只需要大量的氧气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大气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矿物燃料是() A.水煤气 B.CO C.石油 D.天然气 3.下列不是化工能源的是() A.氢气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 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6.金刚石和石墨比较,能量“贮存”高的是() A.石墨 B.金刚石 C.一样高 D.无法判断 7.酸雨形成主要是由于()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8.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量越大越好 B.固体燃料块越大越好 C.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雾状喷出 D.温度必需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题 9.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为,特别是燃料所产生的能量。 10.造成环境污染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于燃烧产生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部分被氧化成,并形成酸雾,随雨水降到地面形成,会使土壤而伤害农作物。 11.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目前不少城市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使用的优点是。 三、简答题 12.甲化合物含纳%,含氧%,含氮%,加热后转化为乙化合物,它含钠%,含氧%,含氮%,问甲和乙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什么?甲和乙哪种化合物更稳定。 13.已知石墨和金刚石燃烧化学方程式如下: C(石墨S)+O2(g)=CO2(g) C(金刚石S)+O2(g)=CO2(g) 质量分别为12g的石墨、金刚石在某一相同条件下燃烧时各自放出的热量为、,问:对于单质来说,稳定的单质是石墨还是金刚石?简述理由。 四、计算题 14.已知100g CaCO3(S)分解生成CaO(S)和CO2(g)需要178kJ热量,12gC(S)燃烧生成CO2(g)放出热量,如果把 CaCO3煅烧成CaO(S),在理论上要用C(S)燃料多少kg? 参考答案 一、1.AD 二、9.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化石燃料及其制品 10.煤,SO3,酸雨,酸化 11.C+H2O(g) 高温 CO+H2,便于输送,使用方便,热效率高。 三、、NaNO2乙

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 班级:九年级四班姓名:李海指导老师:李文杰一、研究背景 物理作为一门新课程走进了同学们的视野。在物理学中,各种各样有趣的现象吸引着我们去不断探索。其中,物态变化令我们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决定去探寻一下物质在固、液、气三态中的物态变化及其规律。 该课题在生活、科技中有很广的用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甚大,如用一些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建筑材料使房屋冬暖夏凉;同时,该课题为科学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信随着科学探究的不断深入,物态变化及其规律将在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同时在军事和环境保护上也贡献出它的一份力! 二、研究过程 ㈠研究方法 利用实验法来探究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气体、气体与固体三者之间的物态变化,从中总结出规律,进行对比分析。 ㈡研究步骤 《1》固体与液体间的物态变化规律 〈一〉由固态到液态(熔化) 材料:海波、酒精灯、温度计、火柴等 〈1〉将固态海波装入试管。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内(不要接触

到烧杯壁和底)。 〈2〉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内,待温度升至40摄氏度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4〉对记录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二〉由液态到固态(凝固) 材料:水、冰箱、温度计、试管等 〈1〉将液态水倒入试管中,将试管放入冰箱中 〈2〉开着冰箱门,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待温度下降至0摄氏度左右时开始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水完全凝固后再记录 4~5次 〈3〉对记录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2》液体与气体之间的物态变化规律 〈一〉由液态到气态(汽化) 材料:水、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火柴等 〈1〉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至沸腾 〈2〉当水温接近90摄氏度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3〉对记录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二〉由气态到液态(液化) 材料:水、试管、烧杯、温度计、橡胶皮管等 〈1〉在试管未放入烧杯中时,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的水温,再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将试管中水沸腾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

中班科学活动: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观察的坚持力。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准备] 1、提前与幼儿一起用冰箱制作冰花。 2、教学活动课件。 3、录音机、音乐磁带、电饭锅、水、水盆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交流,激发探索欲望 1、教师与幼儿手持冰花听音乐进活动室入座。 2、欣赏“美丽的冰花”,回忆制作过程。 教师提问: (1)、“小朋友,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冰花) (2)、“冰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冰花的制作过程。 3、“冰中取宝”。 教师出示自己的冰花,提问: (1)、“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冰花,小朋友们看漂亮吗?”(漂亮) (2)、“我的冰花里面还藏着小玩具呢?你的冰花里面藏着东西了吗?”(有) (3)、“怎样才能将冰中的小玩具取出来?幼儿想出各种办法,教师小结。然后请幼儿将冰花连同容器置于阳光下或温暖的地方。 二、探索体验,感知水的三态变化 1、试探,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1)、“刚才,有个小朋友说,把冰花放到热水里,能够把里面的小玩具取出来,那咱们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将自己的冰花放到热水里,请幼儿观察冰变水的过程。 (2)、“给冰加热变成了水,要是给水加热,水又会变成什么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水倒入锅中加热,幼儿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然后,请幼儿的小手触摸水蒸气,直观感知水蒸气是热的。 (3)、出示锅盖,请幼儿触摸,直观感知锅盖是凉的。“请小朋友想一想,水蒸气遇到凉的锅盖,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思考后,教师将锅盖置于水蒸气的上方,请幼儿观察水蒸气变水的过程。 2、教师与幼儿将手上沾水一起舞蹈。 “小水滴真会变,咱们和小水滴一起跳个舞好吗?” 跳完舞后,请幼儿观察与思考:我们手上的小水滴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直观感知水的蒸发。 3、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提问: (1)、小水滴被太阳公公晒着,变成了什么? (2)、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风变成了什么? (3)、云彩越聚越多,又变成了什么? (4)、小水滴在很冷的地方会变成什么? 三、创造表现,感受成功的乐趣 幼儿听音乐做游戏《小水滴变变变》,用动作巩固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延伸] 1、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花。 2、请幼儿寻找日常生活中的三态变化。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教材分析 水的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是水的重要物理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是水这一物质物理运动的一个方面。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水的特性和三态变化现象,以及我们科学探究中一些常用方法,以及物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一、做好实验,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二、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温度不变,但要吸热,这个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中不清楚的应加以明确阐述;三、通过学习还必须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2.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3.会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述冰的熔化曲线,会从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4.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学习装置器材,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述水的沸腾曲 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中确定水的沸点; 5.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6.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水的密度概念,水的三态变化;量筒、天平的操作和使用;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水的密度、三态变化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以实验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先由学生说出水的颜色、气味、味道;定性的明确:水的体积 增加,重量也增加;定量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引出水的密度。 2.从实验得出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曲线,讲解熔点、沸点、凝固点以及熔化、液化、蒸发等变化 中能量的变化。 3.采用学生生活经验自我小结与教师引导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比较升华与凝华及地球上水的 循环。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200ml纯净水、量筒、天平、胶头滴管、100ml干烧杯2只(每四人一组) 2.演示实验:–8℃冰、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铁圈)、扇子、干冷金属片、大试管、 石棉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