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2008年63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631

华南理工大学

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卷上做答无效,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

共11 页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三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在题卡上将正确答案的代码涂黑。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80分)

1、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和由此所决定的消费关系

D、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E、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区分社会意识诸形式的根据是它们()。

A、反映的内容不同

B、反映的方式不同

C、同经济基础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

D、对社会存在的作用不同

E、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大小不同

4、政治法律思想()。

A、是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B、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

C、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

D、为其它社会意识形式服务

E、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5、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的关系是()。

A、两种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

C、社会意识形式高于社会心理

D、社会意识形式对社会心理起着指导和影响的作用

E、不发生相互作用的社会意识

6、艺术()。

A、是最早出现的意识形式之一

B、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和表现

C、是超阶级的人类共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D、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

E、有自己的特殊的规律性

7、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联系,在于()。

A、它们是社会发展中同时产生的

B、它们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直接反映

C、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

E、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起作用的

8、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在()。

A、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C、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或迟或早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D、社会存在变更了,社会意识会立即发生变革

E、在阶级社会,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必定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

9、群体意识是()。

A、个人意识错综复杂的产物

B、关于一定的社会群体的意识

C、一定的人群所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

D、对群体共同的社会经历、社会地位和社会条件的反映

E、无阶级性的

10、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

A、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

B、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

C、在阶级社会里一般是麻醉劳动者的鸦片

D、在阶级社会里一般是劳动者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E、在阶级社会里是调和阶级矛盾的工具

11、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具体性

E、条件性

12、唯物辩证法是()。

A、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B、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C、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的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

A、是否承认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

E、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14、普遍联系的观点化为方法论上的意义是()。

A、要求用整体性的观点来观察事物,部分不能脱离整体

B、认识个别部分不必要把它从整体中分离出来

C、科学研究应揭示事物现象间固有的联系

D、建立新学科需要把对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切断

E、真正认识事物要把握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15、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A、事物的本质联系

B、事物的必然联系

C、事物的稳定联系

D、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秩序

E、客观的

16、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A、它是新出现的事物

B、它出现在旧事物内部,是旧事物的否定因素

C、它继承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E、它暂时具有强大的力量

17、唯物辩证法关于“条件论”的基本理论立场是()。

A、承认条件的客观性

B、承认条件的不变性

C、承认条件的可变性

D、承认条件的复杂多样性

E、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18、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新社会代替旧社会是()。

A、包含肯定的否定

B、社会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C、对旧社会既克服又保留

D、社会的自我否定

E、社会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9、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能够在思维中实现它

C、不能被消灭和创造

D、能够认识和利用它

E、违背了它就要受到惩罚

20、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A、联系是静态的,运动是动态的

B、联系是运动的原因,联系构成运动

C、离开事物的运动,也不能理解事物的联系

D、联系中没有运动,运动中也没有联系

E、联系中有运动,运动中有联系

2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C、一定的方法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

E、方法论就是世界观

22、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

A、唯心主义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B、唯物主义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C、有些唯心主义的回答是肯定的

D、有些唯物主义的回答是否定的

E、不可知论者的回答均是否定的

2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C、与唯心主义结合的辩证法是不科学的辩证法

D、与形而上学结合的唯物主义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E、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影响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24、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不懂得实践的科学含义及其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

B、不懂得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C、具有机械性

D、具有形而上学性

E、在社会历史领域重新陷入了唯心主义

25、以下各项中表现主观唯心主义特征的有()。

A、把感觉当作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

B、把感觉夸大到等同客观对象的地步

C、认为事物就是感觉的集合或组合

D、把事物看作是组成该事物成分的组合

E、事物存在与否决定于人的感觉

26、以下各项中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特征的有()。

A、把事物当作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B、把事物看作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认为先有天地万物之理,后有天地万物

D、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E、认为客观事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对象化

2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

A、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

B、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C、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

D、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E、它把现代社会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2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在于()。

A、它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B、它是凌驾于各门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D、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E、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29、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

A、它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B、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C、它不惧怕斗争,在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D、它建立在实践基础上

E、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

30、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1世纪已不适用了。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

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

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

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

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地理环境为人们提供劳动对象

B、地理环境为物质生产提供能源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劳动手段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交通工具

E、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

32、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原理,其现实意义在于()。

A、它告诉我们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

B、它能使我们合理地开发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C、它告诉我们要尽快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它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E、它告诉我们要发展经济就没有必要重视保护环境

33、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发展,因为()。

A、它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它的增长不影响社会发展速度

C、它的密度不决定社会性质

D、它的变化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改变

E、它不是引起革命的根本原因

34、社会之所以必须有计划地对人口实行调节和控制,是因为()。

A、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适度的优化的人口状况,能加速社会发展

C、人口的数量和发展速度不能自发地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D、适量的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E、人口数量和质量是社会革命能否发生和能否胜利的根本原因

3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C、生产方式状况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E、生产方式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和影响的大小

36、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地理环境的原理,下列正确的判断是()。

A、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B、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速度有重要影响

C、地理环境不影响社会的发展

D、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E、地理环境的作用受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

37、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物质力量

B、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

C、它是当代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

D、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是物质的、客观的

E、它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力量

38、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因为()。

A、它在人们改造劳动对象的过程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B、它是生产中的“骨骼”和“肌肉”

C、它决定劳动资料其它因素的发展状况

D、它不仅是劳动资料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而且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标志

E、从社会发展看,它是划分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39、生产力的状况,包括()。

A、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力的水平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产品的分配和消费

E、产品流通的速度

40、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不能离开一定的历史条件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C、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D、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物质关系

E、生产关系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分析所给材料,选择正确答案,并在答题纸上将正确答案的代码涂黑。每小题5分,共50分)

41、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这种事情发生得愈多,人们愈会重新地不仅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

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这段话提出了这样一些思想()。

A、人类应通过征服自然而成为自然的统治者

B、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必然要受到惩罚

C、人类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D、自然界不是人类的敌人

E、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将取代反自然的价值观

42、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这段话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A、劳动资料是测量生产力的客观尺度

B、劳动资料是生产关系的指示器

C、劳动资料是划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

D、生产方式取决于用什么劳动对象来生产

E、生产方式区分不同的经济时代

43、马克思说:“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每一项发现都成了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的基础。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同时,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为从理论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这段话表明科学与生产力是这样的关系()。

A、科学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

B、科学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C、科学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之中

D、科学服务于生产力

E、科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4、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18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这段话提出了下列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A、社会意识可以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不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D、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E、社会意识可以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45、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描写的东西决非出自想象和虚构,而是无处不存在,无处不发生的东西。他说他自己不过是一个客观地观察他周围活动着的人物和发生着的事件的人。他说;“法国本身正在创造自己的历史,我不过是一个记述它的书记而已。”我一面作恶行和善德的记录,描写性格,记述社会生活中的最主要事件,一面恐怕写着历史家忘却了的历史——正在描写风俗史。”巴尔扎克的话表明()。

A、社会意识源于他的天才

B、社会意识的产生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C、社会意识纯属虚构

D、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

E、社会意识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46、普列汉诺夫说:“如果我们想简短地说明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现在很有名的‘基础’和同样很有名的‘上层建筑’关系的见解,那末我们就可以得到下面一些东西:(一)生产力的状况;(二)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四)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五)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他还说:“一切思想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某一时代的心理。”“社会的人具有一定的心理,而这心理的特性决定他们建立的一切意识形态。”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心理提出了如下看法()。

A、社会心理是经济关系和思想体系之间的中间环节

B、思想体系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以社会心理为桥梁的

C、社会心理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社会心理由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来决定

E、强调思想体系对社会心理的依赖作用

47、解放前在解放区演出《白毛女》一剧时,由于观众对地主黄世仁的愤恨,竟要上台痛打黄世仁,剧场上响起了“打倒地主黄世仁”的口号,群众情绪激昂。这说明()。

A、意识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

B、艺术形象的感染力

C、艺术有教育功能

D、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

E、阶级感情的社会作用

48、在南美洲的圭亚那,曾经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案,920人集体自杀。自杀者是美国“人民圣殿教”的教徒。原来这一教派有严厉的教规。教徒在入教时都要准备好一份“自杀遗书”,要绝对服从教主的命令。教主经常向教徒们宣扬世界末日即将到来临,鼓吹自杀才是“圣洁之死”,并强迫他们进行自杀演习。上述自杀大案正是

教徒们受教主欺骗所致。这件骇人听闻的事件说明()。

A、“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B、在美国这样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精神贫困

C、在美国这样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应有这种现象

D、有些宗教教派对社会有很大危害

E、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对社会实际生活有反作用

49、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平原和海边的人们,决不会以林业为主业,而生活在高原山地的人们,也决不会以航运和捕鱼为主业。由于自然条件的种种差异,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种、养业各有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由美洲和亚洲的发展差异可以看出()。

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地理环境为人们提供了劳动对象

C、地理环境决定了生产力的不同布局

D、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生活有重要影响

E、地理环境决定了政府的性质

50、远古时期,我国的许多地区地广人稀,不仅地力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而且难以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体制。到了近代,我国东部地区地少人多,人口过分集中,劳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特别是到了晚清,人口激增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拖了社会发展的后腿。以上两种情况告诉我们:()。

A、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B、适度的人口状况能加速社会的发展

C、,一定的人口数量和密度是社会内部分工的物质前提

D、人口数量是社会能否发生革命的根本原因

E、必须有计划地对人口实行调节和控制

三、论述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要求思路清晰,书写工整。20分)

51、联系“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形势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