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文(马王堆甲本)

道德经原文(马王堆甲本)
道德经原文(马王堆甲本)

道德经原文(马王堆甲本)

道经

45(通行本01)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46(通行本02)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也;恒也。是以

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47(通行本03)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

以声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8(通行本04)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始万物之宗。锉亓锐,解其纷,和其光,同

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子也,象帝之先。

49(通行本0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声人不仁,以百省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门,是胃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51(通行本07)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声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52(通行本08)

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3(通行本09)

持而盈之,不若亓已。揣而允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54(通行本10)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蓝,能毋疵乎?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胃玄德。

55(通行本11)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6(通行本12)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腊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声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罢耳此。

龙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荷胃龙辱若惊?龙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龙辱若惊。何胃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橐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58(通行本14)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胃惚望。隋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纪。

59(通行本15)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浴。浊而静之,徐清;女以重之,徐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60(通行本16)

致虚极也,守静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胃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芒,芒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61(通行本17)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

62(通行本18)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畜兹;邦家乳,案有贞臣。

绝声弃知,民利百负;绝仁弃义,民复畜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64(通行本20)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乡于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未咳,傫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禺人之心也,沌沌呵。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呵;鬻人蔡蔡,我独闽闽呵。惚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悝。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65(通行本21)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幼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66(通行本22)

炊者不立,自视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67(通行本23)

曲则金,枉则定,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声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胃曲金者,几语才。诚金,归之。

68(通行本24)

希言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况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蕭呵缪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0(通行本26)

重为根竝,根竝为躁君。是以君子众日行不离其甾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竝于天下?竝则失本,躁则失君。

71(通行本27)

善行者无达迹;善言者无瑕适。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声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胃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唯知乎大迷,是胃眇要。

72(通行本28)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貣;恒德不貣,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73(通行本29)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炅或吹;或强或羸;或陪或隳。是以声人去甚,去大,去楮。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胃果而不强。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蚤已。

75(通行本31)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便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依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6(通行本32)

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浴之与江海也。

77(通行本33)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寿也。

78(通行本34)

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声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谈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80(通行本36)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柔弱胜强。鱼不脱于渊。

81(通行本37)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辱。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德经

01(通行本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取此。

02(通行本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亓致之也:胃天毋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胃神毋已灵,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此亓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03(通行本41,40)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04(通行本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05(通行本42)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益之而隥,隥之而益。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通行本44)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通行本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币;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绌;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09(通行本46)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10(通行本47)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亓出也弥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1(通行本48)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隥。隥之有隥,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12(通行本49)

圣人无恒心,以百省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亓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军不被甲兵;矢无所投亓角,虎无所昔亓蚤,兵无所容亓刃;夫何故也?以亓无死地焉。

14(通行本51)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也,长而勿宰也,此之谓玄德。

15(通行本52)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亓母,以知亓子。复守亓母,没身不殆。塞亓闷,闭其门,终身不堇;启亓闷,济亓事,终身不棘。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亓光复归亓明。毋道身央,是胃袭常。

16(通行本53)

使我秆,有知也;行于大道,唯他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货,财有余,是胃盗夸。盗夸非道也。

17(通行本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亓德乃真;修之家,亓德有余;修之乡,亓德乃长;修之国,亓德乃丰;修之天下,亓德乃普。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18(通行本55)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逢毒虫地弗螫,据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胃之不道,不道蚤已。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亓闷,闭亓门,和其光,同亓尘,坐亓阅,解亓纷,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浅。故为天下贵。

20(通行本57)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亓然也才?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昏。人多知,而何物兹起?法物兹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21(通行本58)

亓正闵闵,亓邦屯屯;其正察察,其邦咲咲。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亓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亓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

22(通行本59)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胃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亓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胃深槿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

23(通行本60)

治大国若亨小鲜。以道立天下,亓鬼不神。非亓鬼不神也,亓神不伤人也。非亓申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24(通行本61)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靓胜牡,为亓靓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亓欲。则大者宜为下。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竖也,不善人之所竖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胃求以得,有罪以免舆。为天下贵。

26(通行本63)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未。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亓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冬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竝若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故冬于无难。

27(通行本64)

亓安也,易持也;亓未兆也,易谋也;亓脆也,易判也;亓微也,易散也。为之于亓未有也,治之于亓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亓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莜;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28(通行本65)

民之难治也,以亓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胃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29(通行本66)

江海所以能为百浴王者,以亓善下之,是以能为百浴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亓言下之;亓欲先民也,必以亓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隼而弗厌也。非以亓无诤与?故天下莫能与诤。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送。有车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亓食,美亓服,乐亓俗,安亓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1(通行本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予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32(通行本67)

天下皆胃我大,大而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细久矣。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兹;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兹,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亓兹,且勇;舍亓后,且先;则必死矣。夫兹以单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女,以兹垣之。

33(通行本68)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胃不诤之德,是胃用人,是胃天古之极也。

34(通行本69)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芮尺”。是胃行无行,襄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于于无适,无适斤亡吾。吾葆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35(通行本70)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亓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亓病病也,是以不病。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

37(通行本72)

毋闸亓所居,毋厌亓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被取此。

38(通行本73)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亞,孰知亓故?天之道,不单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弹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9(通行本74)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是死,则而为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伐司杀者杀,是“伐大匠”斲也。夫伐大匠斲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40(通行本75)

人之饥也,以亓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亓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竝死,以亓求生之厚也,是以竝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41(通行本7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仞贤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亓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天下之道,酉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隥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隥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又,成功而不居也。若此,亓不欲见贤也。

43(通行本7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亓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线曰:“受邦之莜,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

44(通行本79)

正言若反。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 (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本) 甲本《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皮(彼)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之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胃(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胃(谓)神毋已霝(灵)【将】恐歇,胃(谓)浴(谷)毋已盈将将恐渴(竭),胃(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谓)【曰】孤寡不 (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 (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物)或 (损)之【而益,益】之而 (损)。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故强良(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至)坚。无有入于无间。五(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敝)。大盈若 (冲),其用不 (宭)。大直如诎(屈),大巧如拙,大赢如 。趮(躁)胜寒,靓(静)胜炅(热)。请(清)靓(静),可以为天下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 (歙) (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咳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兕)虎,入军不被甲兵。矢(兕)无所椯(揣)其角,虎无所昔(措)其蚤(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

《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帛手册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文 -----【道经】----- (1)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3)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 (6)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0)第十章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槫气致柔能婴儿乎 修除玄监能无疵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11)第十一章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第十二章 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13)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为身以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己身以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14)第十四章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15)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 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 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3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8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有疵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11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12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杨鹏讲道德经

道可道,非恒道|第一章第一节 2017-03-22 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语言表达不了永恒之道;老子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永恒的创生的力量。奥利地思想家波普尔认为:凡创造性事件,难以预测。而道的根本特征,就是无中生有的创造。面对“道”这个永恒的创造力量,语言能如何表达和描述呢? 波普尔与老子隔代相通,欲知详情,请点击收看视频。 精神和新娘都说:“来吧!”听见的人也该说:“来!”——启示录22:17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道德经》第一章的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我们来分析《道德经》第一章开篇的两句话: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两句话,讲的是语言哲学的问题。 道德经开篇,就讲抽象的语言哲学的问题,显得玄而又玄。 其实,《道德经》讲的道理很简单。随着课程的进展,你会发现道德经的简单结构,看到它本有的简单性。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讲的是语言观,对语言的看法。老子不是讲无为而治吗?这与他的语言观有什么关系? 我们开始讲“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可能有朋友会说,你没搞错吧?应当是“道可道,非常道。名言名,非常名”。我没搞错。我没有用“常”字,而不是用“恒”字,是有理由的。我解释一下。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道德经》两个抄本,帛书老子的甲本和乙本。帛书甲本的抄写在汉高祖刘邦继位之前,帛书乙本的抄写在汉高祖刘邦继位后,刘邦是公元前202年继位。帛书甲乙本离我们现在都已2000多年了。 帛书甲本和乙本,都是恒字。但后来的河上公本和王弼本,改成了“常”字。为什么要改呢?是为了避讳孝文帝刘恒(前180年-前157年在位)的“恒”字,改成了“常”字,后来的本子就都按“常”字了。 避讳,指古代君主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孝文帝叫刘恒,抄写道德经的时候,里面的“恒”字不能写,要用别的字替换,所以就替换成了“道可道,非常道”。 讲完版本,我们进入内容分析。 “道可道,非恒道”。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那个永恒之道。名,可以命名定义的,就不是那个永恒之名。 这样的翻译,对大家理解这两句话,可能没有什么实在意义。还得更细分析。 道,可道,非恒道。是说有一个永恒之道,但我们说不出来,能说出来的,就不是那个永恒

汉代道德经 马王堆汉墓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道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有(又)玄,众眇(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随),恒也。是以声(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声(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潚(渊)呵始(似)万物之宗。锉(挫)其,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声(圣)人不仁,以百省(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舆(与)?虚而不淈(屈),踵(动)而俞(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浴(谷)神【不】死,是胃(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胃(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声(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与)?故能

成其私。 ·上善治(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争),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潚(渊),予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争),故无尤。 ·(殖)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之□,□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述(遂)身芮(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修(涤)除玄蓝(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五色使人目明〈盲〉,驰骋田腊(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声(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罢(彼)耳〈取〉此。 ·龙(宠)辱若惊,贵大梡(患)若身。苛(何)胃(谓)龙(宠)辱若惊?龙(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谓)龙(宠)辱若惊。何胃(谓)贵大梡(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梡(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梡(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何〈可〉以寄天下。·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致)计(诘),故【而为一。】一者,其上不,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胃(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

马王堆帛书《二三子》文

马王堆帛书《二厽子》 二厽子問曰:《易》屢稱於龍,龍之德何如?孔子曰:龍大矣。龍刑叚,賓于帝,俔神聖之德也。高尚行虖星辰日月而不晀,能陽也;下綸窮深潚之潚而不沫,能陰也。上則風雨奉之,下綸則有天□□□。1行乎深則魚鮫先後之,水流之物莫不隋從;陵處則 神養之,風雨辟鄉,鳥守弗干。曰:龍大矣。龍既能雲變,有能蛇變,有能魚變。鳥虫,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刑,神能之至也。□□□□□2行□□□□□□焉,有弗能察也。知者不能察其變,辯者不能察亓義,至巧不能贏亓文,□者[不]能察□也。成非焉,化虫,神貴之容也,天下之貴物也。曰:龍大矣。龍之剛德也曰□,□□□□3行易□□□,爵之曰君子。戒事敬合,精白柔和而不諱賢,爵之曰夫子。或大或小,亓方一也,至用也,而名之曰君子。兼,黄常近之也;尊威精白堅强,行之不可撓也,不習近之矣。易曰:寑龍勿4行用。孔子曰:龍寑矣而不陽,时至矣而不出,可胃寑矣。大人安失矣而不朝,猒在廷,亦猷龍之寑也。亓行滅而不可用也,故曰寑龍勿用。易曰:抗龍有,孔子曰:此言為上而驕下,驕下而不佁者,未5行之有也,聖人之立正也,若循木,俞高俞畏下。故曰抗龍有,易曰:龍戰于野,亓血玄黄。孔子曰:此言大人之廣德而施教於民。夫文之孝,采物畢存者,亓唯龍乎?德義廣大,灋物備具者,6行[亓唯]聖人乎?龍戰于野者,言大人之廣德而下民也。亓血玄黃者,見文也。聖人出灋教以道民,亦猷龍之文也。可胃玄黄者,故曰龍。 見龍而稱莫大焉。易曰:王臣,非今之故。孔子7行曰:王臣

者,言亓難也。夫唯智亓難也,故重言之,以戒今也。君子智難而備[之],則不難矣;見幾而務之,[則]有功矣。故備難[者]易,務幾者成。存亓入,不言吉凶焉。非今之故者,非言獨今也,古以狀也。易曰:鼎折8行足,複公莡,亓刑屋,凶。孔子曰:此言下不勝任也。非亓任也而任之,能毋折虖?下不用則城不守,師不戰,內乳[於]上,胃折足;路亓國,[蕪亓]地,五種不收,胃複公莡;口養不至,飢餓不得食,謂刑屋。二厽子問曰:人君至於飢9行乎?孔子曰:昔者晉厲公路亓國,蕪亓地,出田七月不歸,民反諸雲夢,橆車而獨行,□□□□□□公[不勝]亓飢也,□□□□飢不得食亓月,此亓刑屋也。故曰德義橆小,失宗橆大,此之胃也。易曰:鼎王,[大]吉,10行橆不利。孔子曰:鼎大矣,鼎之遷也,不自往,必人舉之,大人之貞也。鼎之舉也,不以亓止,以□□□□□□□□□□□□□□賢以舉忌也,明君立正,賢輔之,將何為而不利?故曰大吉。易曰:康矦用錫馬番11行庶畫日三接。孔子曰:此言聖王之安世者也。聖人之正,牛參弗服,馬恒弗駕,不憂乘,牝馬□□□□□□□□□□□□粟時至,芻稾不重,故曰錫馬。聖人之立正也,必尊天而敬眾,理順五行,天地橆菑,民[人]不12行傷,甘露時雨聚降,風苦雨不至,民也相以壽。故曰番庶。聖王各有厽公厽卿,畫日三[接者],□□□□□者也。易曰:聒囊,橆咎橆譽。孔子曰:此言箴小人之口也。小人多言,多過;多事,多患。□□13行可以衍矣,而不可以言箴之,亓猷聒囊也,莫出莫入,故曰橆咎橆譽。二厽子問曰:獨橆箴於聖[人之口乎?孔子曰]:聖人之言也,德之首也。聖人之有口也,

《老子》最古本系真经——郭店《老子》甲本之优

《老子》最古本系真经 ——郭店《老子》甲本之优 李健 作者简介:李健,华夏前沿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国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博士进修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老子解惑》《回归本原》等。作者邮箱:lijian151@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39408.html,。 《老子》版本很多,影响较大且有代表性的有:郭店竹简本(郭店战国楚墓出土)、帛书本(马王堆汉墓出土)、通行本(魏晋王弼本)。 郭店楚墓竹简于1993年冬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墓,发掘者推断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郭店楚墓竹简的年代下限应略早于墓葬年代。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分为甲、乙、丙三本,甲本的竹简共有39枚,乙本的竹简只有18枚,丙本的竹简只有14枚,甲、乙、丙三本的总字数现存1750字,竹简本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参见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郭店《老子》甲、乙、丙三本的总字数为1750字。其中竹简本甲本篇幅最长,有1000余字,乙本只有400余字,丙本只有300余字。甲本竹简保存最完整,只有一处缺字。乙本、丙本多处缺字。 一、郭店《老子》甲本最古 郭店《老子》甲、乙、丙三本中,郭店《老子》甲本又早于乙本和丙本(从语言的变迁,或从文字书写的比较上可以证实),甲本抄写的时间应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参见丁四新著《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郭店《老子》甲本才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老子》传抄本,最接近《老子》祖本。 二、郭店《老子》甲本最真 在先秦时期,将诸子本人的著述尊为“经”(经文),其后学为之传、注(解说文)。结合郭店《老子》文本具体形式及整个先秦学术界经、传文本的形式特点进行考辨,可得出结论:竹简本甲本是老子本人所著的“经文”,乙本、丙本则属于“解说文”(参见高华平《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 长沙马王堆汉墓被誉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光亮如新的漆器,代表了汉初髹漆业最高水平;华丽轻柔的丝绸,展示了纺织技术的惊人成就;浪漫神奇的帛画,叙述了神秘的天国幻想与永生渴望;翰墨飘香的简帛,传承了先哲的学识与智慧;千年不朽的女尸,成就人类防腐史上的奇迹……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设在湖南省博物馆内,作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精华,284件(组)文物引领观者穿越历史时空,感悟汉代文明的神奇与瑰丽。 惊世出土 “北有兵马俑,南有马王堆”。这是考古界对上世纪中 国两大考古发现的高度评价。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郊,因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其实,这里埋葬着两千多年前西汉长沙国相?a

侯利苍一家。 1971年冬,长沙三六六医院施工时,出现严重塌方,从一小洞冒出呛人气体。当有人划火柴点烟时,小洞中发出爆响,并伴有蓝色火苗。一位有经验的老军人推断此处肯定有“宝”。 1972年至1974年初,湖南省博物馆携专家先后对其中三冢开掘。根据出土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是?a侯利苍其妻墓,二号墓是?a侯利苍墓,三号墓是车大侯利苍其子墓。三座墓葬建造时间相距约20多年,结构严谨,规模宏伟,出土珍贵文物三千多件。 千年女尸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是我国考古界的惊人发现。时隔2000多年,墓室的女主人――?a侯夫人辛追的尸体以及葬具和附葬品,都保存得格外完好,特别是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往她体内注射防腐剂时,血管还能鼓起来。除眼球突出,舌头外吐等体表变形外,其他特征完全像鲜尸。 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报纸对此进行了报道,此后发现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 乙本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本) 甲本《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皮(彼)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之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胃(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胃(谓)神毋已霝(灵)【将】恐歇,胃(谓)浴(谷)毋已盈将将恐渴(竭),胃(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谓)【曰】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

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故强良(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至)坚。无有入于无间。五(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敝)。大盈若(冲),其用不(宭)。大直如诎(屈),大巧如拙,大赢如。趮(躁)胜寒,靓(静)胜炅(热)。请(清)靓(静),可以为天下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咳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兕)虎,入军不被甲兵。矢(兕)无所椯(揣)其角,虎无所昔(措)其蚤(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恃)也,长

《道德经》与《德道经》辨析

《道德经》与《德道经》辨析 台州市道德文化研究会是团结全市道德文化理论工作者和实践爱好者开展学习、交流、研究、践行道德文化的平台。是指导服务于全市人民群众道德素质提升的学术团体。本研究会研究道德文化的方法,遵循传统的?道德,象、数、理、气?一元四素方法论,以?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为指导思想,以修身养性为要务,立足于我市道德文化实际,瞄准道德文化研究最前沿,以弘扬、传播中华道德根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已任。欢迎联系我们:tzddwh@https://www.360docs.net/doc/671339408.html, 加博友关注他 最新日志 学习体会选刊之二:二十一世临海机关小组活动简讯学习体会选刊之一:道德与生读书体会交流会召开(简讯)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么各小组积极筹备全市学习交流博主推荐 相关日志 随机阅读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发现培养学生的个性容得了狗儿子,就容得了?以泪洗面?…临沂临汾讲着同一个故事我是不是该弄个官当?收租婆的忧伤

谁人知?四大艳星现身说法 教你美胸秘诀!首页推荐 日本鬼子被宅男美化日本严惩火灾责任人婚姻法欺负了女人?'青春美少女'变裸女请亚运为死难者默哀老外稀奇古怪的三轮更多>> 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重拾道德信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道德经》与《德道经》辨析理论文章 2008-04-27 14:51:01 阅读87 评论3 字号:大中小订阅雷定国 本文提要: 老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思想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留给后世的只有五千言,这就是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德道经》(通行本名《道德经》)。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文物帛书《老子》,与通行本《道德经》的书名及其篇序均有不同。有鉴于此,本文将从古墓的史料帛简和历史流传的文本《老子》,对《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篇序的真实性,老子《德道经》的真意及其科学性、实践性,进行鉴别探讨;对通行本《道德经》篇序颠倒的误区进行分析;从历史兴衰演变看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4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一) 五行 ●仁刑(形)于内胃(谓)之德之行,不刑(形)于内胃(谓)之行。知(智)刑(形)于内胃(谓)之德之行,不刑(形)于内胃(谓)之行。义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礼刑(形)于内胃(谓)之德之行,不刑(形)于内胃(谓)之行。圣刑(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德之行五,和胃(谓)之德;四行和胃(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君子毋( )中心之忧则 中心之知(智), 中心之知(智)则 中心之说(悦), 中心之说(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 德。君子 中心之忧则 中心之圣, 中心之圣则 中心之说(悦), 中心之说(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 德。五行皆刑(形)于阙(厥)内,时行之,胃(谓)之君子。士有志于君子道胃(谓)之之(志)士。?善弗为 近,得(德)弗之(志)不成,知(智)弗思不得。思晴(精)不察,思不长不得,思不轻不刑(形)。不刑(形)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 德。不仁,思不能晴(精);不知(智),思不能长。不仁不知(智)。未见君子,忧心不能□□□□□□□能说(悦)。?诗曰:『未见君子,忧心 (惙) (惙)。亦既见之,亦既 (觏)之,我心则说(悦)。』此之谓也。不仁,思不能睛(精);不圣,思不能轻。不仁不圣。未见君子,忧心□□□□。既见君子,心不□□。仁之思也睛(精)。睛(精)则察,察则安,安则温,温则□□□□□则不忧,不忧则王色,王色则刑(形),刑(形)则仁。知之思也长。长则得,得则不忘,不忘则明,明则□□□□□□□□则刑(形),刑(形)则知(智)。?圣之思也巠(轻)。巠(轻)则刑(形),刑(形)则不忘,不忘则 (聪), (聪)则闻君子道,闻君子道则王言,王言则□,□则圣。?『尸(鸤) (鸠)在桑,其子七氏(兮)。叔(淑)人君子,其宜一氏(兮)。』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君子慎其独也。『婴(燕)婴(燕)于蜚(飞), (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袁(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汲(泣)沸〈涕〉如雨。』能 (差)池其羽然后能至袁(远)。君子慎其独也。?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也,有与终也。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也, 与终也。?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金声,善也;王言,圣也。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唯有德者然笱(后)能金声而玉振之之。不 不说(悦),不说(悦)不戚,不戚不亲,不亲不爱,不爱不仁。不直不迣,不迣不果,不果不简,不简不行,不行不义。不袁(远)不敬,不敬不严,不严不尊,不尊不恭,不恭不□,不□□□□□□□不圣,不圣不知(智),不知(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乐,不乐 德。?颜色容貌□□也。以其中心与人交,说悦也。中心说(悦)焉,迁于兄弟,戚也。戚而信之,亲也。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 (慈)爱人,仁也。中心辩焉而正行之,直也。直而□□□也□□不畏强圉(御),果也。而〈不〉以小道害大道,简也。有大罪而大诛之,行也。?贵贵,其等尊贤,义。以其外心与人交,袁(远)也。袁(远)而 (庄)之,敬也。敬而不解(懈),严。严而威之,尊也。尊而不 (骄),共(恭)也。共(恭)而博交,礼也。?未尝闻君子道,胃(谓)之不 (聪)。未尝见贤人,胃(谓)之不明。闻君子道而不知其君子道也,胃(谓)之不圣。见贤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胃(谓)之不知(智)。见而知之,知(智)也。闻而知之,圣也。明明,知(智)也。壑(赫)壑(赫),圣。『明明在下,壑(赫)壑(赫)在上』,此之胃(谓)也。?闻君子道, (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而〈天〉道。知而行之,圣也。行□□□□□□□□□□□见而知之,知(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礼也。□□□□□□□□□□□□□□□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国家与〈兴〉□□□□□诗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之谓也。见而知之,知(智)也。知而之,仁也安而行之,义也。行而敬之,礼。仁义礼知(智)之所 (由)生也。四行之所和,和则同,同则善。不简,不行。不匿,不辩于道。有大罪而大诛之,简。有小罪而赦之,匿也。有大罪弗诛,不行。有小罪而弗赦,不辩于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史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至今有三个版本源头:一个是相传从河上公传下来,魏晋人王弼注释的版本,是现代通行本的祖宗。一个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甲乙两个版本,还有一个是郭店楚简中的《老子》残编。根据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抄本与1979年郭店出土的楚简本《老子》残篇得知,现传世之《道德经》并非是老子书的原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两版本的书体有些不同,但都属于隶书。乙本避刘邦讳,可以断定它是汉朝的抄写本无疑。甲本由于不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因此可推断它当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 过去多以为隶书出现在秦篆之后,是“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之所作也”。从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一千一百余枚隶书秦简和1980年又在四川青川郝家坪出土两件隶书战国木牍的情况来看,隶书的出现与流行应早于秦篆。现代大量

考古发掘证明,隶书在战国时期就已广泛使用于以竹木为书写材料的简牍上。 甲本帛书很有可能是直接从战国时期的竹简上转抄过来的,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最接近原貌的古本《老子》版本。三国时魏人王弼注《道德经》则是现存传世本中的最早版本。 帛书本不分篇章,传世本《老子》则分为上、下篇共八十一章。文字也多所不同。 以下是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的简体字复原文本。 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 【上篇·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上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 道德经

-----【道经】-----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是可以被掌握和遵循的,它不是恒定不变的。用名称对它进行表述是能够表述清楚的,这种表述不是恒久不变的。无,可以把它比喻为天地已经孕育,但是尚未诞生的那个状态;有,可以把它比喻为万物已经从母体出来了的那个状态。所以,长期的用“无”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以便观察它们细微的变化;长期的用“有”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以便观察它们所运动的轨迹。无与有两者都来自于道,名字不同,意义相同。它们扭曲了又扭曲,旋转了又旋转,共同构成一个圆形的门,所有的奥妙都来自于这里。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都爱美,美是怎么来的呢?美是与丑比较而得来的。天下的人都喜欢好的,都追求好的,好的概念也是通过不好的东西比较而得到的。“有”与“无”是比较而存在的;难与易是相比较而存在的;长与短是相比较而存在的;高与低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声音也是高低音调配合而存在的;先与后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这个道理是不变的。基于上述道理,修德有成的圣人主动选择在事物尚未显化的时候去处理和解决问题,(或者翻译成:“圣人总是以“未雨绸缭”、“防微杜渐”的“无为”的方式去对待和处理问题。”)施行的是不用语言的教化;巧妙的让万物运作起来,而又觉得不是圣人发起的;把事情做成功了,不去享受功劳;正是因为不去享受功劳,因此不会被人们抛弃。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真正的原版)

道德经 马王堆帛书版

道德经 马王堆帛书版---真正的原版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帛书版《老子五千言》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1)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老子五千言》的本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老子五千言》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道经】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 1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 2 -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非删改本) -----【道经】----- (1)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3)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 (6)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第十章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槫气致柔能婴儿乎 修除玄监能无疵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11)第十一章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第十二章 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13)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为身以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己身以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14)第十四章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15)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 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 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 (16)第十六章 致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帛书本《老子》和流行本《道德经》

帛书本《老子》和流行本《道德经》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是距今为止最老的全本。十分君对帛书本《老子》全篇进行了点校和解读,并把它和流行本《道德经》逐章有的逐句作了比较和分析,愿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尽绵薄之力。为简便起见,比较时将校正后的帛书本《老子》简称为帛书本,流行本《道德经》简称为流行本。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帛书本《老子》在断句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也”字是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放在句子中间的,而不是非要用逗号将“也”字断开不可。比如“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等等。如果全文不要这些“也”字朗读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也”字帛书本《老子》的语气才会这么舒缓从容。 其二,帛书本《老子》的内容所以被修改和曲解主要原因是避讳旧时的皇权。通过两者的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凡是涉及到君王的地方流行本中的意思就会发生改变,比如: 帛书本(13)第十三章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 解:所以君王以自己的私利为重来治理天下,又怎么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你?以自己的私利为爱来治理天下,你又将用什么寄命在天下? 流行本(13)第十三章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帛书本(17)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解:现在国家实行的世袭分配制度,封地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都是依据君王的宗亲关系来确立的,君王最害怕的是臣子因对分配不满而蓄意谋反。这种违背自然的以宗亲为纽带的管理方法,造成了君王和臣子之间上下信任不足。君王怎么不会常常担心下面的臣子谋权篡位啊?这些臣子们重视的处世信条是:成功遂事之后做一个高人一等的贵族和士大夫就叫我自然。 流行本(17)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帛书本(26)第二十六章 “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

原版道德经(1973帛书版)

原版道德经(1973帛书版) 1973年,原版《道德经》出土,与现在的相比,这几处被篡改了 《道德经》是一本神奇的书,无论是什么行当,都能从中找到一些启迪。算命的把《道德经》当作启蒙书籍,军事家更是当兵书来看,反正这是一本千古神书。你无法想象《道德经》这本无所不包的书,凡五千余言竟然是几千年老祖宗编出来的,放到现在依旧不过时,这就是老祖宗厉害的地方。随着文物不断出土,关于《道德经》的版本就有了不少的争议。尤其是1973年原版《道德经》出土,与现在版本相比,这几处被明显改动了。 《道德经》被篡改,这一点也不奇怪。比如孔子的《论语》,历经千年发展,已经被曲解了。虽说没有篡改,可《论语》本义早已被曲解得面目全非。《道德经》的境地与《论语》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现行《道德经》版本,就是小孩子也能背上一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开篇语。然而,根据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原版《道德经》,与现在相比有所不同。

其实,《道德经》的出土版本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为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版,二为1993年郭店楚国墓竹简版。这两个版本《道德经》,郭店本早于马王堆本,但属于精要选讲,研读考究的价值并不大。这一点,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原汁原味接近原版《道德经》,首推马王堆汉墓帛书版。这个怎么讲?首先,马王堆汉墓主人利苍早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生活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大批古籍虽说被焚毁,可依旧能够妥善保管。

其次,利苍毕竟是贵族,利用帛书摘抄《道德经》,因帛书极其珍贵就要求不允许出现差错。这也就是为何帛书版《道德经》,为何接近原版的深层次原因。最后,《道德经》在西汉立国之初是国家决策层的理论专著。既然作为国家层面的理论专著,《道德经》的版本问题不可能不会被篡改,毕竟在封建王朝时期文化是服从于统治者意志的。根据文化学者研究,马王堆出土的原版《道德经》与现在的相比,这几处发生了明显的改动。 第一处篡改 今本:“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马本:“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从这一改动来看,最明显的就是出现了一个“之”字。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之差相差千里,古今版本《道德经》也是这个道理。根据原本来看,解决了有无的先后问题,奠定了有由无而生,无为有之根本的哲学方法论。这一论述与后文也是有遥相呼应的地方,并且读起来也更好的解释。 传世本的说法,就完全改变了《道德经》本义,变成了阴阳相生相克的论调。这么一来,也难怪后世有《道德经》出自儒家改编的《易经》的说法。这一处的篡改,本质上还是为了服务于独尊儒术的思想生态环境。 第二处篡改 今本:“大器晚成” 马本:“大器免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