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土地管理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解读(五)

2017土地管理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解读(五)
2017土地管理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解读(五)

2017土地管理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

的通知》解读(五)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因技术革新、设计优化等导致建筑物变得落伍陈旧而引起的减价,属于。A:自然折旧

B:物质折旧

C:功能折旧

D:经济折旧

E:时间因素

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__。

A.畜牧业发展

B.农业发展

C.社会分工

D.商业发展

3、各类旅游用地评估,应注意评价标准。

A:地方旅游区

B:国家旅游区

C:省级旅游区

D:以上都是

E:国家实行土地估价师资格认证制度

4、在土地登记时,若采用法定代理方式,代理人__。

A.由法人代表自己选定

B.由政府指定

C.应是被代理人的监护人

D.由土地管理部门指定

5、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是决定土地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

A:绝对地租

B:级差地租

C:垄断地租

D:建筑地段地租

E:时间因素

6、一般情况下,对普通的工业建筑物进行评估时,经常以__来代替其重置价格。A.重建成本

B.重置成本

C.建筑成本

D.生产成本

7、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__总量不减少。

A.耕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8、预期收益原则可以在中得以运用.(2000年真题)

A:成本逼近法

B:市场比较法

C:成本法和剩余法

D:剩余法和收益还原法

E:合法性

9、结构的建筑物可以承受水平和垂直荷载。

A:框架

B:砖混

C:剪力墙

D:筒式

E:土地

10、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的是。A:全局性

B:针对性

C:实用性

D:局部性

E:35%~50%

11、一般情况下,优先股股东不拥有。

A:分配股息的优先权

B: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的优先权

C:公司的经营参与权

D:要求赎回权

E:土地

12、在城市规划中,区级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应确定在__范围内。

A.小于300m

B.300~500m

C.500~1000m

D.1000m以上

13、地籍图的要素不包括。

A:行政境界

B:图廓线

C:比例尺

D:建筑层数

E:土地

14、资产清查是资产评估的前期准备,一般由()完成。

A.评估机构

B.审计事务所

C.委托单位

D.资产管理部门

15、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客观内容不同,可以分为.【2002年考试真题】

A: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E:土地

16、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

A: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

B:纳税人的收入总额

C: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减去应纳税所得额后的余额

D: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

E:土地

17、以下能够体现当前我国城镇地价宏观管理所处历史阶段的事件是。

A: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办法

B:开展以地价动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土地价格调查工作

C:进行新一轮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更新

D:制定并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

E:合法性

18、国企改革中,下列__不可保留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情形。

A.基础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

B.关系国家安全利益、高新技术、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用地

C.改造或改组后的国有企业用地

D.非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

19、影响不动产价格的行政因素中,()直接影响着地价水平。

A.土地制度

B.住房制度

C.不动产价格政策

D.税收政策

20、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应收票据按计价入账。

A:到期值

B:票面价值

C:贴现净值

D:未来现金流入额

E:土地

21、在下列影响宗地价格的因素中,()是个别因素。

A.宗地形状 

B.宗地所处地区的基础设施 

C.宗地附近学校分布情况 

D.当地商品房价格变动情况

22、在以下可能面临的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中,属于总体风险.【2007、2006年考试真题】

A:企业管理不善

B:财务坏账

C:人员变更

D:地震

E:土地

23、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和要求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06年考试真题】A:先场内,后场外,场外由近及远

B:先全场,后单项,全场由平土开始

C:先地下,后地上.地下先深后浅

D:管线道路先完成主干,再完成分支

E:土地

24、《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人口在__万以上的城市以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各该市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A.30

B.60

C.80

D.100

25、一定条件下,是影响地价的主要方面。

A:需求

B:投资

C:收益

D:利润

E:合法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 分)1、对未按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动工开发建设的用地单位,连续两年以上未使用的,无偿收回该土地需要做的工作包括等。

A:不需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B: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告

C:由市、县人民政府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告

D:终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撤销建设用地批准书

E:下达《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决定书》

2、地籍按__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A.功能

B.建立的时序

C.所记载的对象

D.表现形式

3、根据成本逼近法的公式,土地价格一般不包括__。

A.土地取得费

B.土地开发费

C.土地折旧费

D.土地增值收益

4、《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规定,确定为中标人的条件包括。

A: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投标人

B:能够部分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投标人

C: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且价格最高的投标人

D: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且价格最低的投标人

E:不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但报价最低的投标人

5、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主要途径是__。

A.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

B.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C.调整消费结构

D.调整产业结构

6、一宗土地,目前的纯收益为80万元,还原率为6%,若未来各年的纯收益将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1万元,该土地无限年的收益价格最接近于__万元。A.1350

B.1533

C.1611

D.1722

7、农用地分等定级单元划分方法有()。

A.样地法

B.叠置法

C.因素法

D.多边形法

E.地块法

8、城市布局形式按其外部的几何形态,可划分为团状城市、和环状城市等。A:带状城市

B:星状城市

C:组团状城市

D:块状城市

E:镶嵌状城市

9、农地基准地价目前是以__为评估对象。

A.耕地

B.菜地

C.基本农田

D.农用地

10、农用地定级的方法是。

A:因素法

B:修正法

C:标准法

D:样地法

E:网格法

11、《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明确__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A.工业、商业用地

B.行政机关建设用地

C.商品住宅用地

D.娱乐用地

E.旅游等各类经营性用地

12、《土地复垦规定》规定,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国家不征收用的土地,复垦后仍归__使用。

A.原集体经济组织

B.村民

C.村委会

D.乡镇政府

13、下列土地,属于免征土地使用税的是__。

A.国家机关自用的土地

B.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

C.宗教寺庙、公园自用的土地

D.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非自用的土地

E.名胜古迹非自用的土地

14、下列不属于农用地分等定级原则的是__原则。

A.综合分析

B.分层控制

C.主导因素

D.土地收益一致

15、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A.1

B.3

C.5

D.6

16、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方法有__。

A.按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计算

B.按综合土地利用系数计算

C.按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计算

D.按综合土地经济系数计算

E.按样点土地利用系数计算

17、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其中,单位之间的争议,由__处理。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

18、赠与契税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按__税率征收。

A.1%~3%

B.3%~5%

C.2%~4%

D.4%~6%

19、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主要有__。

A.市、县域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和途径的预测

B.确定区域基础设施,如交通、水资源、能源及社会服务设施等的发展目标与布局

C.确定区域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D.提出实施规划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措施

E.确定城镇体系的规划规模结构、规划职能类型和空间的布局

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一条街道只设一个路线价

B:繁华街道可分设路线价

C:不繁华地区,同一路线价区段可延长至数个街道

D:路线价区段的划分通常是从两个路口之间处划分

E: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1、__土地利用是土地利用规划最基本的功能。

A.控制

B.协调

C.组织

D.监督

22、我国银行机构中的商业银行包括__。

A.交通银行

B.中信实业银行

C.招商银行

D.工商银行

E.信用合作社

23、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土地市场具有交易实体的非移动性、__等特征。A.土地市场的地域性

B.土地市场的垄断性

C.流通方式的单一性

D.土地供给的弹性小

24、《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规定,土地出让总价款必须。

A:首先按规定足额安排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以及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的不足

B:其余资金应逐步提高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

C:其余资金可以用于廉租住房建设

D:其余资金可以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E:其余资金可以用于完善国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

25、根据我国现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有。

A:商业金融业用地

B:公共绿地

C:体育用地

D:文化娱乐用地

E:商业用地

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doc

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拉开帷幕,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看完之后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面对新时期的各种新变化、新问题、新成果,新课标都有了明确的解答与对策,让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担忧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高效地将这些变化反映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认真落实核心素养这一关键任务。为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计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贴切,即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二看它是否具体,即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适度,即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四看它是否落实到位,即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师可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3.倡导合作探究——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抓牢“合作探究”这个着力点。所谓“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word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 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 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 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 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 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 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 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 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 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 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 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 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 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 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 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02459490.html,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作者:徐蓝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8年第06期 一、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教师必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要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认识到核心素養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既要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二、将教、学、评、考各个环节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评—考”一体化,即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 学生的核心素养,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关键问题和重点难点。通过基于史料 研习的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拓展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能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情境,如“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等。通过多维度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把问题解决好,为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创造条件。 四、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认真考虑如何构建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所谓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史料阐释历史,更重要的是,要设计以史料研习为基础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运用史料解释历史。 五、根据学业质量水平评价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教师要全面深刻地学习、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准确把握学业质量不同水平所描述的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特征,依据学业质量水平的细化评价目标指导教学与评价。

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时事政治

2016年6月时事政治 1、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的城市,青岛以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为目标,创新驱动发展结出硕果,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为促进发明专利成果转化,青岛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已有26家众创空间被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体系,涉及生物制药、橡胶化工、海洋、农业、船舶、软件、文化创意等众多领域。 2、习近平近日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 3、6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世界500强排名,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三项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上开展的应用课题荣获“戈登贝尔奖”提名,中国超算上榜总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名列第一。 4、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8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强调,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各级党组织都要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要紧紧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6、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宣布,2016年共有29项遗产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其中包括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湖北神农架和申请文化遗产的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其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7月10日至2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四十届会议,将对29处申遗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2017年8月时事政治

2017年8月时政 一、国内部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7月3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90年来,人民军队和平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从未改变。 2、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8月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民军队的历史辉煌,是鲜血生命铸就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是艰辛探索得来的,永远需要我们弘扬。人民军队的历史发展,是忠诚担当推动的,永远激励我们向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努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习近平就新形势下推进强军事业提出6点要求。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永远跟党走,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二是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全军要坚持用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武装官兵,让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强军伟大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三是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四是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深入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人民军队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五是必须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六是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 3、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部队进驻营区仪式在基地营区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建成和投入使用,将更好地履行起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

时政热点 2017年5月19日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①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系列讲话十大高频词:“合作”128次;“发展”96次;“建设”88次;“共同”34次;“文明”26次;“开放”23次;“金融”20次;“人民”19次;“贸易”19次;“和平”17次。 ②最高法表示,立案渠道要全面畅通,“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抬高门槛”问题基本根除,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③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和越南联合公报发表。越方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中国统一大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④日前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出口型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9E将在哈 尔滨进行首飞。这款直升机不仅代表了我国航空工业在武装直升机领域最新的发展成果,更是在同类型的直升机中跻身世界的先进水平。 ⑤国家统计局表示,4月份房价涨幅回落的城市增加,9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持平,这9个价格环比下降或持平的城市是天津、上海、南京、合肥、福州、杭州、厦门、深圳、成都。

朋友,鸽肉中还含有丰富的钙、铁、铜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E 等,其中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的含量,是鸡肉的2至3倍,是近年人们十分推崇的滋补身体、增进健康、进补之佳品。 1)养生之道:饮食方面建议。对大部分老年人而言,早餐喝碗燕麦粥,燕麦中的纤维能降低血脂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中午要吃饱,来些豆制品,降低胆固醇,晚餐不吃太饱,以素食为主,少高脂肪、高热量、高钙食物。精神方面建议保持好心态,淡泊名利,中午注意午休。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讨论稿)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发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高考模式的日趋临近,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拓展,使我们广大历史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如何落实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怎样落实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五大核心素养,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是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一、核心素养立意,落实教学理念 新世纪伊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可谓深入人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知识传递最简洁、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当考试只是考知识点时,这种教学方式或许可以取得“辉煌”成就。然而,当考试评价改革全面展开,当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时,知识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更多的应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能力、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必备的经验与健全的品格。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和目标,这为我们真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向和路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所有的活动都应紧紧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个目标展开,以“核心素养”立意,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评价,唯此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不同的教学立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完全不同。很多教师认为,在世界史教学中很难落实“家国情怀”素养的目标。其实,家国情怀的内涵包含着“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内容时,摒弃过去只注重“新政”内容的分析,转而从“家庭、家乡和家国”的角度探究罗斯福一生的活动,以此突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彰显“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再比如学习“西欧一体化”时,为突出“时空观念”的素养,在叙述“一体化的前世今缘”时,从查理曼帝国时代的西欧、凡尔登条约后的西欧、英法百年战争时的西欧、三十年战争前后的西欧、拿破仑战争后的西欧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以地图的变化呈现了两千多年来欧洲大陆的分分合合,引领学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理解历史上欧洲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封建割据、民族国家、战争噩梦思考欧洲何去何从,使得学生能够在时空纵横中理解历史,“时空观念”的素养也由此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否有效发挥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努力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养成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中心来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及其历史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所要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借助典型材料,将教材中已成“定论”的内容转化为探究性的话题。 如“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专题,关于“鸦片战争”性质的认识,

2017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岳麓版

2017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岳麓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8年版

普通高中 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