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隐忧

最新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隐忧
最新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隐忧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隐忧

"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及其成果第二阶段的大体是1983~1990年。主要标志是中共中央1984年1号文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村综合发展经济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准许农民“离土不离乡”,本质是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允许农民“综合发展”——发展乡镇企业(主要是加工业、建筑业、流通服务业)。这一次改革,顺应和保护了农民在乡村创业的积极性,乡镇企业很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第一次结束了新中国商品短缺的历史。这一阶段的改革可以简单地解读为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转换为现金收入和资本,改革的制度收益是一部分地方和一部分农民先富了起来,农村约1%的农民成为老板,约10%的农民成为乡镇企业的职工。

第三阶段大体是1990~1996年。主要标志是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市场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准许农民“离土又离乡”,本质是把农民和农村各种资源从乡村解放出来,允许农民在更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创业发展。这一次改革,把有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能力的农村老板和又敢闯敢冒的青年农民从农村解放了出来,让农民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的领域里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在城乡异地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异军突起,一亿多农村劳动力异地就业,沿海劳动密集性产业突飞猛进,大城市经济圈高速扩张,小城镇也呈现大发展之势。这一阶段改革的制度收益(就农村而言)是农民非农业收入超过了农业收入,每年民工的劳务收入高达6000~

8000亿元(每个农民工收入6000元)。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逻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改什么?开放放什么?改革就是要革除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模式的弊端,开放就是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总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突破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着力点是解放农民和扩大农民生产经营的权力。

第一步改革开放就是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桎酷中解放出来,给了农民组织农业生产的自主权和农产品的收益权。随之,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空前地释放出来,劳动生产率得以极大的提高,农民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绝大部分是自己的。随之,农民有了积累,有了购买能力,有了投资的冲动。农民购买力的扩张,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农民的积累,为农民创办乡镇企业提供了原始资本。

第二步改革开放自然而然就是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即离土不离乡),给农民在本乡本土发展乡镇企业的自主权。随之,一部分农民跳出农门,在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流通运输业等领域大显身手,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农民首先成为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农村涌现出一大批农民企业家,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离开土地成为乡镇企业的职工。一个乡镇企业就像一艘大船,企业家就是船长,农民工就是船员,经过几年的发展,乡村的沟河港汊已满足不了他们扬帆启航、乘风破浪欲望了。

第三步改革开放自然而然就是将农民企业家和农民工从乡村中解放出来(离土又离乡),给农民企业家以更大的发展领空间,给农民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找

就业的机会。农民企业家和农民工的流动,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发展力量,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性提升。

农村经济改革的逻辑过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公营退民营进”,是按照两根主线展开的。第一条主线是放开对劳动力的束缚,过程为:束缚在人民公社制度里——放开到责任田里——放开到乡村社队里——放开到全国城乡。第二条主线是对农民开放经营领域,过程为:没有经营权——经营责任田——在社区范围内经营乡镇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的行业经营(几大特殊行业除外)。

经历了上述三步,农村经济改革开放的大局已定。经济改革开放必然要求政治改革开放的同步进行。政治改革开放的逻辑过程应该是“官权退民权进”。农村政治改革开放在80年代与经济改革开放是基本同步的。

当分田单干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体制中解放出来时,客观上已经把人民公社的经营职能让渡给了农民。中央随之在1983年作出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和农村村民委员会。至此,政社合一的经济高度集中、政治高度集权的体制消失了。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发展,民间力量在农村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的确立,客观上要求国家将乡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权让渡给民间,1983年开展了村民自治、直选村主任的试点工作,乡镇的供销合作社、食品公司等经营部门开始改制,国家给予部门的经营特权退出。应该说,这一时期的总体改革思路是清晰的、符合逻辑的、朝着总体改革方向前进的。但是,从80年代的后期开始,农村政治改革开放的步伐停了下来,有的改革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农村政治改革开放的滞后和倒退,是直接导致了90年代农村衰落的重要原因。

三、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负面作用

农村经济改革开放的第一步——分田单干,每亩增加粮食产量250斤。当时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每亩上缴50~60斤粮食就可以了。农民得到了约200斤/亩的实惠,这是第二步经济改革开放的物质基础。到1987年,农民每亩土地的负担需要100斤粮食;到1990年,农民每亩土地负担70元,折合粮食250斤/亩;到1994年,农民每亩土地负担150元,折合粮食约300斤/亩;到1998年,农民每亩土地负担180元左右,折合粮食400斤/亩。进入90年代,对乡镇企业的乱收费开始泛滥,此时,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国家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中西部乡镇企业面临双重压力,加上农民负担过重,农民消费能力下降,农村市场萎缩,尽管1994、1995、1996三年粮食涨价,也没能扭转中西部乡镇企业开始走下坡路的局面。到1997年,中西部地区农村普遍出现种地负债经营,农民要靠打工收入缴纳各种苛捐杂税。

由于农村政治改革滞后,机构和人员过度膨胀,恶化了农村的发展环境,加剧了农村资本、人才的外流;由于农村政治改革的滞后,乡镇政府及其部门成为村民自治最大阻力,村民自治十几年几无进展,乡村矛盾尖锐、干群关系恶化。毫无疑问,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是农村凋敝和各种矛盾交织的重要原因。

四、农村改革没有捷径可走

我们总希望改革有捷径可走。其实,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改革的初期、中期都明确无误地指出:政治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政治改革不同步,经济改革也会走回头路。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对的。

假如我们肯定改革就是要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端,那么,政治改革就必须按照其必然的逻辑进行下去。眼前,一方面是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扩大

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摘要: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正确的和强有力的领导,追求正确的政治价值和利益以适应相应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来作为指导,不能盲目的改革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放眼整个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政治议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而不能过分借鉴甚至照搬照抄他国方法经验。真正的为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添砖添瓦。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利益法治公平 正文: 一、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 所谓政治体制就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政治发展史上有两种革命,一种是解决基本制度问题的革命;一种是解决具体体制问题的革命。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属于后者。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治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政治体系、政治结构、政治机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以便调整政治关系,优化政治制度,巩固政治统治。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是层次不同的两

个概念。政治体制改革对自身来说,是一场革命对政治制度来说,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为什么中国政治体制要改革 首先,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的。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应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是在不断发展的,这要求上层建筑要随之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要求政治主体自觉进行调整和改革,体现和发挥政治主体本身所规定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 第二,现在中国社会中所表现的因政治体制弊端和不够完善引起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要求当前的中国政治体制必须进行改革。目前我国政府机构的现有设置、职能、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政企不分,职能重叠,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也给国家和群众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理顺党政关系,优化权力结构;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民主法制,焕发政治活力;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第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由政治的本质和政治关系决定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政治为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政治主体应该通过社会的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方向选择 小组成员: 刘畅 213020204114 王月213020204063 邹琳213020204112 赵宁洋213020204118

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有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历程,政治体制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由政治体制滋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群体性社会事件接连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众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也从未消退甚至,这种声音越来越多。可见,目前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 (一)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其问题归纳如下: 第一,权利过分集中。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的根本问题。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指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现有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一把手权利的制约常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一把手往往是腐败几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第三,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我国是官员最多的国家之一,辽宁省铁岭市有一个县长,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省新乡市有16个副秘书长。官员如此之多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并增加了行政成本。 (二)现行政治体制弊端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 1、制约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方式转变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不仅仅是从外部间接影响经济生活的上层建筑,而是作为构成经济基础主导部分的国有经济所有者,从内部对经济生活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如,党政关系、政企关系的调整,及时一种经济现象有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在经济运行上打破条块分割,引进市场机制,完善宏观调控,实行政企分开,放权市场,就必然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的调整,这种调整这能依靠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匹配的政治体制改革来完成。 其次,市场经济体制正常有效的运行的外在条件是指市场经济体制能否独立有效运行而不依赖于其相对的计划指令,即国家权利的运用,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来论述的。公共选择理论中集权利与团理论创始人满色奥尔森,强调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作用,在他的书“权利与繁荣”中他总结了政府在促进市场繁荣是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即“清晰的个人权利界定”,并且他认为“这些权利从来都不是由自然所赋予的,而是社会的—而且通常是政府的—规划设计的产物”。这就强调了这附在保障个人权利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个主张是“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取豪夺”意味着要规制政府权力,使其发挥更好促发展的作用。主张政府权力的恰当配置与规制对经济繁荣的用意,正好也说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 2、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法制、腐败问题 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要求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要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统一价值追求和协调利益关系;任务是做好具体工作和解决思想问题;动力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内力的推动及社会和文化向前发展。 标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实际要求;方向;任务;动力 在政改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根据新的形势对改革的内容做出调整,方向、任务和动力是政改的根本要求,也是实际发展中必须要坚持的要求。在调整的同时,主要的内涵是不变的,下文将从方向、任务和动力三个方面概括出政改的要求。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1、统一价值追求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党已经逐渐清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这个目标,实际上包含了我们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即经济增长的“繁荣”,促进“正义”的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生态文明是面对国际合作和国内需求提出的符合人类社会长久健康发展的概念,政府解决经济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政改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的起点和终点,促使政治发展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保证改革不偏离政治的目标和人民的期望。 2、协调利益关系 改革开放30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伴随着利益冲突、利益分化。一是利益格局的多元,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从根本上说,政治体制改革是调整利益关系,它涉及很多的人和事,要小心。因此,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底线、范围、程度和路径必须是理性的思考,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利益变得越来越复杂,决定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做好具体工作 十八大报告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了“两个必须”,“三个更加注重”,反映中国政治改革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这些都从党、民主、法治三个层面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是改革的关键所在。改革的措施都是围绕着三个层面所涉及到内容而制定实施规划,党的建设就要求党的自身、党员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和执政、党的权力等各方面都进行不断地改进和革新。党需要实行民主和

新形势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试题及答案(在线培训)100分

新形势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试题及答案(在线培训)100分 单选 1、中国行政体制的目标的准则是(转换政府职能)。 2、民主指的是在坚持(人民主权)的原则下按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公共决定的活动机制。 3、以下不是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合理有效的方法的是(用道德约束基层民主)。 4、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鲜明的特点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6、下列关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三者关系说法正确的是(三种执政方式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7、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改革的设计者和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应当善于统筹全局,科学的进行“顶层设计”。 8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协商民主形式,一面说法不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0、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多选 11、在政治发展的内容中,主要任务是(法治建设、民主政治)。 12、按照西方学者的看法,政治发展包括(政治体系的组织结构……、政治体系的能力提高……、公民成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要素。 13、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具体方法有(ABCD)。 14、基层民主制度是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要以(扩大有序参与、强化权力监督、加强议事协商)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根本原则和核心是实现(依法治国、人民民主、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 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17、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是要……(ABCD)。 18、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是……(ABCD)。 19、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体现在(ABCD)。 20、坚持和完善(ABC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判断 21、不同国家由于国情不同政治发展的道路也不同。正确 22、民主和法治密不可分,民主是内容,法治是载体。正确 23、自由平等是民主的前提,但不等同于民主本身。正确 24、从性质上看,协商民主即是一项制度双是一种工作机制。正确 其余选错误

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权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其目的在于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展了政治体制改革,但是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步伐,1987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议事议程。政治体制改革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正如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所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战略上和策略上其实是互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来推动;民主与法治结合起来,强调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改善民生与保护公民权利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实际的实惠;基层民主制度和依法治国结合。此外,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将执政党依法执政和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中国式的政党制度;吧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公民舆论监督;把选举投票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等。 实践证明,中国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像领导干部终身职务制的废除,党与政府重叠的对口部门的取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的创新;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行政机构的多次改革等等。概括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民主制度和民主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当家作主 的内涵与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以保障和实现人民 民主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国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 坚持改革,以确保这些制度机制始终保持活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不断发展;第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纯洁性 与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增强学习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科 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第三,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制定和修改选举法,使选举工作逐步规范,选举的民主程度和效率显著提 高;第四,行政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体制,通过改革,以人为本的政府服务理念贯彻于各种服务和方便民众的实践 形式,集中统一的行政事务处理系统、信息公开,在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同时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完善,为改革发展稳定 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第五,公共权力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实现运转高效,

怎样看待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一)、不能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割裂开来 人们经常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割裂开,这是不对的。 在我们国家,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很多时候是一体的,不能截然分开。改革经常是一体两面的,甚至是一体多面。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前提、为保障的,很多改革措施既是经济体制改革,又是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十分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汲取以往的教训,同时也十分注意借鉴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教训。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改向”,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稳步地进行。 (二)、政治体制改革不是变戏法 中国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从现实的情况看,政治体制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直接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靠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只是要保障社会的稳定,稳定意味着发展,社会只要稳定,生产就会继续,财富就要增加,社会就会进步。 政治体制改革不是变戏法,发展中所出现的的许多新问题不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能够解决的。实际上还是主要通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慢慢得到缓解和逐步解决的。 (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的需要的。对这个制度是要坚持、完善和发展的。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三统一”。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四)、未来改革的方向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在今后的改革之路上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是政权建设,这其中的核心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其次是改革完善行政体制,使之更加有效,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再次是推进基层和地方的民主政治建设。这 现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势头很好,中国已经确实进入了复兴模式,坚持我们经过长

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012年3月14日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其中,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有向温家宝总理提问到: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在什么地方?温家宝总理表示,深知改革的难度,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中国有13亿人口,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是轻易的事情。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奋斗一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旺盛生命力日益显现。然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无法回避的现实。那么该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呢? 一、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人民经过反复比较作出的最后选择。在中国,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国家就会分崩离析,就不可能实现发展和进步,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任何其他政治组织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重任,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政治体制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避免因政治体制改革而引发政治震荡和社会混乱。可以说,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是历史的选择、现实的需要,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进人民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之一。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充分实现,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同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国家性质不同,各国的政治体制并不完全一样。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西方政治体制运行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具体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脱离中国国情,盲目引进西方模式和西方经验,只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引入歧途。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经验。 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政治体制改革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必须从其基础性条件培育着手,在基础性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如果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反而容易引发政治危机,妨碍民主政治的发展。比如,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在经济高度发展之前,难有民主政治的充分发展;公民文化是一种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文化,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公民文化为底蕴,而公民文化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民主都是渐进性的,西方发达国家真正的民主化进程也是在经济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因此,中国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遵循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在现有政治制度基础上实行增量改革,审慎行事。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所需。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治体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政治体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基本的前提,即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原则性不变。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我们将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分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方法我们不能采用。” 在借鉴学习西方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要确立中国体制现代化的目标,政治现代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治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它使政治管理职能及治理能力和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得到明显的改进、提升,更具有合理性、规范性和能动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自结束“文化大革命”后,重新踏上建设现代化的征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且也是与之相伴随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人的观念的现代化。20多年来中国设定的政治现代化的目标表现为以下10化: 1、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政治现代化的灵魂和主旋律,政治现代化的过程,实质就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2、政治法制化。政治法制化是政治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意味着政治统治从人治转向法治。 3、政治分权化。现代社会的政治分权化与传统社会的政治集权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和优势。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自组织能力增强的张力,必然要冲破“全能政治”即一切权力集于中央、一切听命于中央的政治模式。 4、政治公开化。政治公开化扫除了政治封闭性、神秘化的色彩,使政治生活具有清晰度、透明感。 5、政治参与化。政治参与化是政治生活活跃和普及化的表现,公民能够合法性、经常性、广泛性地参政议政,形成社会性的政治行为。 6、政治监督化。政治监督即对政治权力实行严密、有效的的监控、制约,是现代化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不容否认,任何不受监督的权力一定会导致腐败。 7、政治决策科学化。现代化社会的政治决策科学化,是相对于传统社会的政治决策经验化而言的,它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分工越来越细、综合性越来越强、情况越来越复杂所要求。 8、政治管理效能化。现代化社会节奏加快,市场经济注重效率,因此也要求政治管理实现效能化。执政党和政府的管理工作,要有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升政治效率,才能在信息纷至沓来,情况瞬息万变的条件下,及时作出政治决策,及时处理政治事务,取得良好的政治效益,发挥政治管理的优势。 9、政治官员普选化。现代国家对主要政治首脑和民意代表实行普选制、任期制,按时选举、定期更换。 10、政府机构精简化。精简政府行政机构是当代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政府行政机构庞大,造成财政开支不堪重负,势必阻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政府都不断地致力于行政机构精简化。

怎样看待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2、政治改革是对于政治权利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 3、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利主体发起和领导。 4、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6、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你如何看待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关系到中国能否长期保持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其中,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我主要谈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多年来,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似乎中国至今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提出改革的任务,就在于当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民主政治推动下起步的。我们国家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党是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

党,这就决定了在我国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没有民主是不行的,不能有序地推进民主也是不行的。联系三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可以注意到,我们党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既有战略,又有策略。从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角度讲,至少有以下五点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 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事实上,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当前正在实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具有这一特点。这次大部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这次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努力建设一个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并将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是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强

浅谈新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发展历史

浅谈新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发展历史 公管院 09 行政管理 03090223 陈明 新中国建国已逾60年,值此祖国花甲有余之际,我仅以一学生的角度浅析一下祖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进程并就“党政分开”这一政策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望老师批评和指正! 1、新中国建国以来政治制度改革侧重点回眸 (1)党政关系改革 虽然十二大提出了党政分开,但党政关系改革正式启动应该是在十三大以后。十三大报告指出,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政治领导亦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十三大以后,开始试行党政分开的改革,各级党委撤销了与同级政府部门重叠对口的职能部门,大量事务性和行政性的工作开始由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承担。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地运用西方多党制条例下的党政关系来理解党政分开的改革,看不到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先发规定了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是认为实行平党政分开哦就会削弱党的领导,看不到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是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变,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两种倾向都表明雪球符合我国国情的党政分开的运行机制是个尚需继续探索的课题,同时还应看到,党政分开阻力重重还有深层次的原因。这待会儿再详细阐述。 (二)关于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和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

新起点上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5年第3期 新起点上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李海青赵玉洁 摘要立足全面深化改革新起点,回顾3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历程,可以揭示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从过分理想化的党政分开思路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党政关系模式,从更为注重经济民主到日益重视和发展多样化的政治民主,从强调更具工具色彩的法制到强调更具超越性与权威性的法治。结合改革形势,认真分析中央相关决策,对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可做如下研判:改革要秉持现实问题推动的原则,更为深入地推进政治体制的结构性改革,愈益关注执政党自身机构与制度的改革,以选择性集权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策略性手段。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关系法治选择性集权 作者李海青,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北京100091);赵玉洁,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北京100029)。 自1978年改革大幕开启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走过30余年的不平凡历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有必要较为系统地回顾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把握演进逻辑,并依据改革现实与中央顶层设计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路向进行分析与研判。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回顾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历程的阶段划分,学术界已有多种观点,有的划分还颇为细致,但总体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划分的原则与依据不清晰,随意性较强;过于侧重改革措施的列举,关于各阶段改革特点的分析不够深入;过于强调某些阶段之间的区别,对于各个阶段之间变与不变的复杂关系认识简单化。实际上,看似简单的对改革阶段的划分,需要对各阶段改革的条件、任务以及阶段演进的多重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基于改革具体条件、具体内容与具体要求在不同阶段上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将迄今为止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分为如下五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1978年三中全会至1986年是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与初步启动时期。建国之后陆续遭遇的一系列挫折特别是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人们对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端有了清醒的认识。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舆论先声。同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初步分析了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改革目标。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吸收了这次讲话的精神,正式以党的会议公报的形式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80年8月18日,在现实改革与进一步思考基础上,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政治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产生根源,再一次强调了改革的必要性与 — 89 —

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与路径选择

第5卷第1期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5l1 2003年3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M ar.2003 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与路径选择y 王金红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0当成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这一看法并不准确。从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系统论述和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有关论述来看,实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政治民主化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必须从完善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疏通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加快法治进程几个方面选择综合性改革路径;应当采取渐进式改革战略,以实行党内民主改革为关键,首先从外围突破,为促进党内民主改革、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条件。综合性改革路径选择与渐进式改革战略相结合是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和民主政治顺利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民主化;政治文明;改革目标;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99(2003)01-0055-06 The C ardin al Goal and the R oute C hoice of C hin a.s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Present S tage WAN G Jin-hong (I 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Sou th China N orm al Univ ersity,Guangz hou510631,China) Abstract:T o br ing about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constract socialist po lit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cardinal goal of China.s political r eform in the present stage.For the sake of realizing this go al,we must apply the mult iple reform appro aches such as to per fect t he Party.s democr acy,to ex tend the basic level demo cracy,to develop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 ions and to speed up the steps of r ule by law.M eanw hile,we must select the advance g radually strategy,to make a breakthrough fr om periphr y in the first,than to promote the Party.s democracyr eform,prepare some beneficial conditions for the co mprehensive political reform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cy.T he combine of multiple rout es w ith the adv ance gradually strategy is the strong g uar-anttee of China.s po litical refo rm and the socialist democracy constract ions. Key words:political reform;political democr acy;political civ ilizatio n;route choice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已经形成,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状况和客观要求相比,我们感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政治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种状况,不仅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切实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共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部署,明确把实现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今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的实际,就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路径选择问题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一、/自我完善0并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后,启动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整个体系来看,他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目标、主要内容和改革的指导原则进 y收稿日期:2002-12-11 作者简介:王金红(1965-),男,湖北天门人,法学硕士,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地方治理与中国农村问题研究。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新闻出版改革实际上通常是政治文明进步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先声,意义特别重大。但鉴于政治体制改革十分敏感,非常复杂,困难很多,阻力较大,所以作为政治文明进步和政治体制改革先声的新闻出版改革也是只做不说,甚至有意矮化它的意义。从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政治体制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尤为直接而广泛,因此在整个改革运动中,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决定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1、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⑴我国政治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 ⑵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⑶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 其一,健全民主制度。

其二,加强法制建设。 其三,抓紧机构改革。 其四,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其五,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其六,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而是要改革那些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要求的具体制度和体制,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二)改革的目标是要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基层民主,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三)坚持不懈地加强和完善党内民主,以不断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四)改革是否成功,关键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看能否增进各族人民的团结,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五)不能丢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民主,要根据我国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

考研政治毛中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考研政治毛中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新东方在线推荐:2018年考研一次顺利提分课程!!一科不过,全科免费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成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作为毛中特五位一体政治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同学们应当给予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充分的重视,从必要性、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这几个方面牢牢把握这一知识点。 邓小平曾经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一是看国家政局是否稳定,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三是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从国内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但它还很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当前国情也表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政治制度的功能和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此外,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经验都表明,任何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运行和巩固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都有赖于不断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同学们只要抓住国内、国外这两个角度,就不难理解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搞清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后,同学们还需要了解它的总体要求,也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时,我们还要坚持几项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要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有熟练的掌握。十八大报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体说来,就是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前景

浅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前景 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就逐渐的被提上日程,但由于我国实际国情和政治改革自身的滞后性使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显得缓慢和落后。更具一份新加坡亚洲事务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滞后的,甚至有些人认为中国是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它不仅反映了民众对现有的政治制度的不满,也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攻击批判中国的借口。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迫在必行。 1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饿现状 改革是一个必要和迫切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有许多阻碍的因素。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到目前为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去得许多具体的成果。比如: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党和政府重叠的对口部门的取消、人事制度的改革等等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我国始终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结果和证明。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政治体制改革任然困难重重,但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决心不会改变和动摇。 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是方向,内有目标的改革是盲目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三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当前和今后的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精简结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对策探讨 政治体制改革困难重重,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一方面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住进政府角色转变;另一方面要建立1 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惩政治腐败;再者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扬基层民主;最后改革选举制度,深化人事制度管理改革。 总之,政治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立足国情,既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也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实现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发展,才能带来真正的中国式民主政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也越来越成为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随着我国领导人最近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公共表述,政治体制改革再一次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焦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要而紧迫。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又相对缓慢但我国并非没有政治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联系起来,具体在行政、立法、司法等方面寻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突破口。【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前景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但有十分敏感的问题,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牵涉到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