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同步练习4(岳麓版必修1)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高考真题】
1.(09广东文基)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 D.秦
2.(09辽宁文综)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3.(09四川文综)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
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
4.(09浙江文综)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5.(09广东历史)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6.(08宁夏文综)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7.(08上海单科)"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
8.(08上海单科)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9.(08海南单科,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10.(07山东文综,9)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一到图三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

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11.(08天津)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
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2.(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3.(06广东)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14.(06天津文综)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各地模拟题】
1、(09.辽宁月考)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w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2、.(09北京模拟)明朝仁宣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专由内阁负责,内阁权力迅速膨胀,其地位已经超过六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 B.内阁权力已经完全合法化
C.内阁成为决策中心 D.内阁权力比以往扩大
3.(08北京模拟)在中国古代,丞相制度从创立到废除的过程中,下列哪些官职的设置达到了加强君权、削弱或牵制相权的目的
①秦朝的御史大夫 ②唐朝的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三省长官 ③宋朝的参知政事 ④明朝的六部尚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09北京模拟)《汉书》中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的记载,这表明
A.汉初统治者在部分地区实行封国制 B.汉初把有实力的异姓王分割出去
C.汉初的推恩令有利于巩固新政权 D.汉初从

原则上否定了秦代的郡县制
5.(09北京模拟)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组织和官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下列
选项中符合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构成特点的是

皇帝


A B C D
6.(09北京模拟)右图为中国明朝内阁大堂旧址。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近代英国
的责任制内阁有着本质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B.明朝内阁必须对皇帝负责
C.英国内阁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D.英国内阁既要对国王负责,也要对议会负责
7.(08北京模拟)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8.(09北京模拟)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9.(07宁夏银川)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10.(07宁夏银川)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掌管财政,分割宰相的权力 D.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11.(07广东汕头)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12.(07广东汕头)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

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军机处
13.(07山东潍坊)你看
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14.(08广东广州)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15.(08广东汕头)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16.(08广东深圳)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17.(08广东潮州)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
A.区分等级贵贱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美化程度的不同
18.(08山东临沂)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19.(08山东威海)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C.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20.(08山东德州)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

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21.(09.广州测试)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演变之中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22、(09.福建联考)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3.(09.广州长坡中学检验)"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达标测试】
1、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以下结论中最全面的是
A、始终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B、它造成官僚机构膨胀,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C、在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是主要;后期阻碍社会的进步
D、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
2、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3、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立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三省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6、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 )
A.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 B.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
C.清康熙帝时,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D.清雍正时军机处的设立
7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牢固的血缘关系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浓厚的专制色彩 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8、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体现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相权威胁皇权 C、国家统一的需要 D、权利的相互制约
9、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封国制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11、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又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12.下列各项制度,属于汉朝在秦朝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13.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
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
14(04全国)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15、《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

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 C.夺取王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16.西汉"七国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地方势力的强大 B.中央削夺王国的封地
B.开国功臣的反叛 D.诸侯争夺王位
17、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 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8、"三公九卿"机构的职能在汉武帝时期演变成为
A、决策
机构 B、执行机构 C、审议机构 D、监察机构
19、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表现在
A.中央机构设置上 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D.根本目的上
20、"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B.尚书被中书取代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21.历史记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与之对应的历史史实是
A.秦始皇实际上并未任命太尉 B.汉武帝逐步设立起"中朝"机构
C.东汉光武帝进一步扩大尚书台的权力 D.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
22.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
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A.壮大皇族力量 B.保证列侯利益 C.加强中央集权 D.笼络王侯人心
23、公元757年,杜甫身陷长安,国事家愁涌上心头,挥笔写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成"国破"的直接原因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五代十国混战 D、陈桥兵变
24."安史之乱"、和"七国之乱"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A.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B.封建统治腐朽 C.内地兵力空虚 D.皇帝不问政事
25、下列哪一史实不是地方势力膨胀的表现
A.七国之乱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外戚宦官专权
26、外戚和宦官能够掌握中央政权的根源是
A.皇帝年幼 B.官僚腐败 C.皇权专制 D.地方割据
27、《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

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28、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①秦始皇建立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唐玄宗设置军镇 ④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西汉初和北宋初都面临制度上的问题是
A地方与中央争权 B郡县与封国并存 C皇权与相权矛盾 D内朝与外朝并存
30、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直接原因是
A.陈桥兵变的教训 B.藩镇割据的教训 C.辽国的军事威胁 D.统一天下的需要
3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A.极力加强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将帅权力 D.削弱地方势力
32、宋太祖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A权、兵、人 B权、钱、兵 C权、兵
D权、钱
33、北宋初年禁军布防的原则是
A.先北后南 B.内外相制 C.强干弱枝 D.兵将分离
34、为削弱唐末以来的藩镇的权力,北宋采取的措施是①州郡直属中央②设通判③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④控制地方财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5.(04全国)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设通判 C.设立转运使 D.设立布政使
36.(01上海)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37.(00全国)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兵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
38.北宋制钱谷,对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B.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经济基础
C.避免了地方官吏的贪污 D.使北宋政府有足够的财政同辽等议和
39、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④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③ ④ D、① ③
40、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41、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者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

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2002上海)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
43.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墇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朱元墇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提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44、"票拟"是
A、大臣的奏章 B、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内
阁大臣帮皇帝起草的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内阁大臣讨论作出的决策意见
45、万历初年,内阁首府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下属机构了。这事反映的是
A、说明张居正擅权专恣 B、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提高,权利日益增大
46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明成祖时选翰林院官员以辅助丞相 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
C 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存
47、清朝初期,对皇权构成重大威胁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内阁的设立 C、六部的存在 D、南书房的设置
48.下列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述,正确的是
A.秦始皇提出并且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实行科举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唐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49.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设立,因为军机处( )
A.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B.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
C.只是听命于皇帝的工具 D.是处理军国大事常设机构
50.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51.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

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2.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53.皇帝对丞相的礼仪:由赐座、探病到站着奏事,由站着奏事到必须跪着奏事,实质可以反映出
A.皇帝对大臣要求提高 B.皇帝与大臣隔阂不断加深
C.朝廷礼仪的完善 D.皇权的加强,大臣地位的不断下降
54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雍正皇帝设立②只能参与处理军务③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④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5、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
,西方国家正在
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D.实行资本主义的工业化
56、对军机处这一机构职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相当于唐代的三省合一机构 B.是替代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
C.主要职能是监督各级大臣 D.是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
57.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A B C D
58、下列官制,在职能上不具有相承关系的是
A、秦朝的丞相和宋朝的宰相 B、唐朝的尚书省和元朝的中书省
C、唐朝的三省和明朝的三司 D、明朝殿阁大学士和清朝的内阁
59.以下对明朝内阁制中的"批红"表述正确的是
A.阁臣可代表皇帝对大臣奏折提出最终处理意见
B.皇帝用朱笔对阁臣关于奏折的处理意见作出批示
C.阁臣不能对大臣奏折提出处理意见,要由皇帝批阅,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
D.皇帝对大臣奏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再由内阁讨论确定,用红笔批写
60.以下是中国古代皇帝对丞相的看法:"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
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其故在擅专威福...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
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这样的言论只能产生于
A.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中国近代
61、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

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二、非选择题
1. (09.广州长坡中学检验)(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
祖训·祖训首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7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7分)


1. 答案:

(1)(7分)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2)(9分)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7分)趋势: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