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试中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

行测考试中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
行测考试中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

行测考试中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追击问题可以说是公务员行测考试问题中的一个母题,很多行程问题中的小题型如牛吃草问题、多次相遇问题、青蛙跳井问题、间隔发车问题、钟表问题等等都是由追击相遇的基本模型展开的,而展开的前提就是时间,就此为考生梳理一下追击相遇的基本公式:

相遇模式: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追击模式: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广大考生朋友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追击相遇模式,并不代表真正的追击和相遇,只要是满足时间一定(几个量完成路程所花的时间一定)时,我们知道路程和就可以用相遇模式,知道路程差就是追击模式。

(一) 相遇追击模式之钟表问题

另:相邻小时刻度间距为30度

对于钟表问题而言,我们做题的入手点就是,我们通过判断可以得到路程和还是路程差。知道路程和,就可以用相遇模式解决;知道路程差我们可以用追击模式来解决。通过例题来看一下:

现在为北京时间15:00,请问多少分钟后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这道题的入手点就是判断已知路程和路程差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北京时间15:00时分针与时针的间距为90度,题目要求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所以可以判断这90度就是分针和时针的路程差,所以由15:00变成分针与时针重合用的时间等于90/(6-0.5)。

(二)相遇追击模式之牛吃草问题

牛吃草问题又称之为牛顿牧场问题或者是消长问题,它的母题也是相遇追击模式。首先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认识一下牛吃草问题:

一片牧草(牧草每天均匀生长或者均匀枯萎),可以供7头牛吃8天,可以供12头牛吃5天。请问:

(1)如果牧草每天均匀生长可以供9头牛吃几天?

(2)如果牧草每天均匀生长,要使牧草永远不被吃光,最多可以养多少头牛?

(3)如果牧草每天均匀枯萎可以供9头牛吃几天?

这时我们可以发现,如果牧场每天均匀生长,那么这道题目就是一个基本的追击模型,就是牛吃草量—草生长量=原牧草的量。草永远不被吃光就是每天牛吃的量=每天草长的量。如果牧草每天枯萎那么就是一道相遇的模型:牛吃草量+草枯萎量=原牧场的量。

所以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关键就是表达出牛每天牛吃的量和草长的量。

在这道题目中由于原有牧草量是相同的,也就意味着每天草长的量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设,一头牛一天吃1份的量,草生长或枯萎x份量,在套入追击或相遇公式:

(1):(7-x)8=(12-x)5=(9-x)T ,求出T即可。

(2):(7-x)8=(12-x)5,求出x即可。

(3):(7+x)8=(12+x)5=(9+x)T,求出T即可。

但是如果原有牧草量不同,或者动物吃草的量不同(如吃草的除了牛还有羊、兔子)该怎么入手呢,记住关键就还是表达出动物每天牛吃的量和草长自己消长的量。例如:牧草每天均匀生长,17头牛,吃光15亩的草需要6天;15头牛,吃光同样的牧草12

亩需要4天,求19头牛吃光同样的牧草23亩需要几天?

我们发现此时原有牧草量就是不相同的,因此每天草长的量也不相同,所以我们需要将不同草每天长的量表达出来。

我们还是设一头牛一天吃一份草,但是草长的量我们设为x份/亩。

这道题目的等式变为(17-15x)6=(15-12x)4=(19-23x)T

求出T即可。

(三)相遇追击模式之多次相遇问题

对于任意一道行程问题而言,统一的突破口都在于找不变的量,多次相遇也是一样的。在多次相遇中,我们分为环形上的多次相遇和直线上的多次相遇,但是无论环形上的多次相遇还是直线上的多次相遇,我们都要清楚,速度和不变是解决多次相遇的基本立足点,在速度和不变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一次、二次、三次……相遇的时间与路程关系。

例题:AB两地相距S,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S甲,乙的速度为S乙,两人第一次相遇点为C点,时间为T,两人第一次相遇后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向对方出发地行驶,到达对方出发地后返回,直到2次相遇、三次相遇……

在梳理清楚基本公式的基础上相信广大考生对于任意一道多次相遇问题都能够短时间内解决。

(四)相遇追击模式之青蛙跳井问题

青蛙跳井问题的母题如下:一口井深20米,一青蛙在井的底部往上跳,每次上跳5米下滑2米,问:青蛙跳几次可以跳出此井?

对于类似的青蛙跳井问题的解题突破口在于,最后一次青蛙跳上来后是不用下滑的,所以上5米下2米的总路程就变为20-5=15米。

前15米,青蛙跳5米滑2米,即每次跳3米。15÷3=5次,加上不用下滑的最后一次共六次可以跳上来。

当然这只是一个母题,在行测中会怎么考呢?我们通过一道真题来分析一下:

甲乙两人计划从A地步行去B地,乙早上7∶00出发,匀速步行前往,甲因事耽搁,9∶00才出发。为了追上乙,甲决定跑步前进,跑步的速度是乙步行速度的2.5倍,但每跑半小时都需要休息半小时,那么甲什么时候才能追上乙?

A. 10∶20

B. 12∶10

C. 14∶30

D. 16∶10

这道题出现了基本的速度比,V甲:V乙=5:2,所以我们就设甲的速度为5,乙的速度为2。进而他们间的追击距离为2×2=4。这时我们分析甲乙的行进情况甲跑半小时休息半小时,所以每小时的速度差为2.5-2=0.5。同时我们应该清楚,最后追击的半小时甲追上乙以后甲是不用休息的,而最后半小时甲乙的速度差为2.5-1=1.5。所以甲乙实际的追击路程为4-1.5=2.5。此2.5的追击路程用时为2.5÷0.5=5小时,加上最后的0.5小时共计5.5小时,所以甲在14:30时刻追上乙。

追击相遇问题分析方法

追击相遇问题分析方法 追击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最难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也深感有种说不清理还乱,教案经过多次修改才感觉将此问题理顺,现整理如下。 一、追击问题理解(如甲追乙) 1、甲是否在追乙? 在此问题讨论的是v甲是否等于0,若v甲0,则甲在追乙;若v甲=0,则甲不追乙。 2、甲是否能追上乙? 在此问题中讨论的是v甲与v乙的大小关系,若v甲v乙,则甲一定能追上乙;若v甲v乙,则甲一定追不上乙。因此从速度方面讨论甲是否能追上乙,应分析分析v甲=v乙时甲乙位置关系,由此确定甲能否追上乙。 3、甲在何阶段追上乙? 甲在追上乙的过程,甲或乙可能会经历不同性质的运动,应分析运动性质转折点时甲乙的位置关系,由此确定甲追上乙时具体在哪一阶段。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有:(1)学生将第1、2两个讨论的问题混为一谈,即在甲减速追乙过程,常错误分析v甲=0时甲乙的位置关系来确定甲是否能追上乙。(2)学生在第3问题不晓得从转折点分析,常因过程多无法直接确定在甲在哪一阶段追上乙而无从下手。

二、追击相遇的实质 两运动物体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同一位置,在此强调了两物体运动的末状态,该时刻与初始时刻差即为时间,该位置与初始位置差即为位移。因此在追击相遇问题必不可少的要列 x-t关系式。 三、追击相遇解析方法 1、常列3个关系式(临界速度法) 式1:两物时间关系式;若两物运动不同步进行要列此式。式2:两物速度相等关系式;由此确定速度相等时刻(间)。式3:两物的x-t关系式;由此确定速度相等时两物的位置关系。 2、常画2图(辅助分析问题方法) 图1:两物运动的位置草图,方便建立两物位移之间的联系。图2:两物运动的v-t图,主要用来分析较复杂的追击。3、常讨论1通式(△x-t讨论法) 通式:两物位置差△x-t关系式,式中常会有t的二次方。讨论1:确定相遇,△x = 0。若相遇两次,则差别式△ 0;若只相遇一次,则△= 0;若不相遇,则△ 0。 讨论2:不相遇,由△x/ = 0(△x/表示△x-t关系式对t 的导数)确定两物之间的距离出现最值的时间。 讨论3:不论何式解出,t 0;若有物体减速到静止,则在运动过程中的t ≤ t停。

行测图形推理规律及答题技巧总结.

图形专项突破中绝大多数例题都是公考真题,命题规范,指导性明确,具有很高的价值。图形专项突破编写系统,几乎含盖图形推理全部类型的题目。 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是数量关系和图形的转动。牢牢把握住这两大灵魂就基本把握了图形推理题目。在这两大灵魂统帅下的十大基本规律,是每个想要在公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必须系统熟练把握的。 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数量关系和图形的转动。这里以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为例子来说明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 1. 答案:B 分析:方法一,从图形旋转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题目。顺时针方向看,会发现黑色小方框在作顺时针旋转。 具体的说,第一行三个图形中,黑色小方框在作顺时针旋转;然后从第三列往下看,发现黑色小方框仍然在作顺时针旋转。整个观察顺序是:第一行,从左向右,到了第三个图形,从上往下;到了右下角的图形,从右往左,到了左下角,再从下往上。

如果选择逆时针方向分析,会发现黑色小方框在作逆时针旋转。最后同样得到答案B。 方法二,从图形的数量关系来分析这个题目。图中含有黑色小方框的图形是成对出现的。因此答案为B。 2. 答案:A经验分享: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

“经济利润问题”解题方法汇总

“经济利润问题”解题方法汇总 题型一:基础经济利润问题 如要快速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对下面几个涉及到的公式熟练掌握 1.总售价=单价×销售量;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量; 2.总利润=总售价-总成本;单件利润=单价-单件成本; 3.利润率=利润÷成本=(售价-成本)÷成本=(售价÷成本)-1; 此类题型,题目中往往给定的条件不充分,需要考生结合赋值法和方程法进行解题。 【例1】某网店以高于进价10%的定价销售T恤,在售出2/3后,以定价的8折将余下的T恤全部售出,该网店预计盈利为成本的( ) A.3.2% B.不赚也不亏 C.1.6% D.2.7% 【答案】D 【解析】解答该题可结合赋值法。设一件T恤的成本为10元,进货了3件,故总成本为30元。每件T恤定价11元,卖出2件后开始打8折,故全部售出后可获得:11×2+11×0.8×1=30.8元,盈利为30.8-30=0.8元。则盈利为成本的:≈0.2+。选D. 题型二:分段计费问题 在经济利润问题中,分段计算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水电费、个人所得税、出租车合乘费用等等,而且多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类题型需要明确其原理,找好收费区间分段点、不同收费区间的收费标准即可迅速解题。 【例3】某市出租车运费计算方式如下:起步价2公里6元,2公里之后每增加1公里收费1.7元,6公里之后每增加1公里收费2.0元,不足1元按四舍五入计算。某乘客乘坐了31公里,应该付多少元车费?( ) A.63 B.64 C.65 D.66 【答案】A【解析】前2公里收费6元;2~6公里收费41.7=6.8元;6~31公里收费25×2=50元。总计6+6.8+50=62.8元,四舍五入收63元,选A. 【例4】两同学需托运行李。托运收费标准为10公斤以下6元/公斤,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略低一些。已知甲乙两人托运费分别为109.5元、78元,甲的行李比乙重50%。那么,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比10公斤以内的低了多少元?( ) A.1.5元 B.2.5元 C.3.5元 D.2.5元 【答案】A【解法一】通过题目可知,在10公斤以下6元/公斤,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略低一些,那么考生可以设10公斤以后的费用为x元,在通过列方程求解。设乙超出10公斤部分的重量为x,超出18元,则乙的总重量为

追击相遇问题专题总结

追及相遇问题专题总结 一、 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关键 (1)时间关系 :0t t t B A ±= (2)位移关系:0A B x x x =± (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二、追及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2、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 (1)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仍没有追上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有最小距离。 (2)若两者速度相等时恰能追上,这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3)若追者追上被追者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即会相遇两次。 二、图像法:画出v t -图象。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一定追上)

追击与相遇问题专项典型例题分析 (一).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大;v1= v2时, 两者距离最大;v1>v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1= x2+Δx,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例1】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1)小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小汽车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针对练习】一辆执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驶过的货车(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s将警车发动起来,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追赶。求:①发现后经多长时间能追上违章货车?②追上前,两车最大间距是多少? (二).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小;v1= v2时,①若满足x1< x2+Δx,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1=x2+Δx,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1> x2+Δx,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例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使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在汽车后方相距20m的地方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自行车能否追上汽车?若追不上,两车间的最小间距是多少? 例2中若汽车在自行车前方4m的地方,则自行车能否追上汽车?若能,两车经多长时间相遇?

公务员考试行测各种题型解题技巧及考场技巧(总结版)精编版

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 考生们都知道,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你就是王者。山西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公务员行测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用答题技巧,期望为考生备考提速。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学运算: 1.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选词填空: 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 1.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逻辑推理: 1.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4.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5.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6.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7.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图形推理 1.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 2.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叠加等。 3.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 4.空间型图形推理注意合理利用橡皮、小刀等工具模拟题干。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列问题:

中考数学利润问题专题训练

利润问题专题训练 1、某商场以每件2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m(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 (元)满足关系:m=140-2x 。 (1)写出商场卖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y 与每件的销售价x 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商场要想每天获得最大的销售利润,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最合适?最大销售利润为多少? 2、某商场试销一种成本为每件60元的服装,规定试销期间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且获利不得高于45%,经试销发现,销售量y (件)与销售单价x (元)符合一次函数y kx b =+,且65x =时,55y =;75x =时,45y =. (1)求一次函数 y kx b =+的表达式; (2)若该商场获得利润为W 元,试写出利润W 与销售单价x 之间的关系式;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商场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 利润是多少元? (3)若该商场获得利润不低于500元,试确定销售单价x 的范围. 3、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设降价价格为x 元: (1)设平均每天销售量为y 件,请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设平均每天获利为Q 元,请写出Q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若想商场的盈利最多,则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4)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的盈利在1200元以上? 4、某水果批发商销售每箱进价为40元的苹果,物价部门规定每箱售价不得高于55元,市场调查发现,若每箱以50元的价格调查,平均每天销售90箱,价格每提高1元,平均每天少销售3箱. (1)求平均每天销售量y (箱)与销售价x (元/箱)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该批发商平均每天的销售利润w (元)与销售价x (元/箱)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每箱苹果的销售价为多少元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5、某商场将进价为2000元的冰箱以2400元售出,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为了配合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表明:这种冰箱的售价每降低50元,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 (1)假设每台冰箱降价x 元,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冰箱的利润是y 元,请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商场要想在这种冰箱销售中每天盈利4800元,同时又要使百姓得到实惠,每台冰箱应降价多少元? (3)每台冰箱降价多少元时,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冰箱的利润最高?最高利润是多少?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 相遇问题 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关系的问题。它和一般的行程问题区别在:不是一个物体的运动,所以,它研究的速度包含两个物体的速度,也就是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乙的速度 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 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题意,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解答方法.。相遇问题除了要弄清路程,速度与相遇时间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问题:是否是同时出发,如果题目中有谁先出发,就把先行的路程去掉,找到同时行的路程。驶的方向,是相向,同向还是背向.不同的方向解题方法就不一样。是否相遇.有的题目行驶的物体并没有相遇,要把相距的路程去掉;有的题目是两者错过,要把多行的路程加上,得到同时行驶的路程.。 追及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这类常常会在考试考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双人追及、双人相遇,此类问题比较简单;一种是多人追及、多人相遇,此类则较困难。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一、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 行程问题最核心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由此可以演变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其中: 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和=快速+慢速 速度差=快速-慢速 二、相遇距离、追及距离、速度和(差)及相遇(追及)时 间的确定 第一: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是指甲乙在完成相遇(追及)任务时共同走的时间。 第二:在甲乙同时走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才是相遇距离(追及距离)分为: 相遇距离——甲与乙在相同时间内走的距离之和; S=S1+S2 甲︳→S1 →∣←S2 ←︳乙

(完整版)行测解题技巧汇总

递推型: 1,0,1,1,2,( ),5 A+B=C 1+0=1 0+1=1 1+1=2 1+2=3 2+3=5 3,9,6,9,27,(),27 a.36 b.9 c.18 d.1/16 A*3=D 3*3=9 9*3=27 6*3=18 9*3=27 113,202,222,400,(440)a.400 b.555 c.518 d,628 (113-2)*2=222 (202-2)*2=400 (222-2)*2=440 4/3,0,4,8,(28) a.27 b.21 c.18 d.28 4/3+0=4/3 0+4=4 4+8=12 4/3*3=4,4*3=12 或者 3^-1+1 3^0-1 3^1+1 3^2-1 3^3+1=28 1,3,2,4,5,16,() a.50 b.86 c.75 d.71 1*3-1=2 3*2-2=4 2*4-3=5 4*5-4=16 5*16-5=75

3,2,3,7,18,(B) a.36 b.47 c.24 d.70 以第一个3为基数,分别乘以各项 2*3=3+3 3*3=2+7 7*3=3+18 18*3=7+47 或者: 3B=A+C 2,1,-2,-10,4,( ) A-40 B8 C-72 D-6 2*1-4 = -2 1*(-2)-8 = -10 (-2)*(-10)-16= 4 (-10)*4-32= -72 0,3,17,95,() A、119 B、239 C、479 D、599 1*1-1=0 2*2-1=3 3*6-1=17 4*24-1=95 5*120-1=599 1,2,6,24,120 分别乘以2,3,4,5 3,16,45,96,(175 ),288 1*3=3 2*8=16 3*15=45 4*24=96 5*(35)=(175) 6*48=288 3,8,15,24,(35),48 5 7 9 11 13 4,9,15,26,43,(71 ) 5,6,11,17,28 A+B=C 2,1,3,7,24,( 103 ) 2+1*1=3 1+3*2=7 3+7*3=24 7+24*4=103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行程问题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相离问题;四、过桥问题等。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动体,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若干时间后,间隔一定的距离,求这段距离的问题,叫做相离问题。它与相遇问题类似,只是运动的方向有所改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相离)时间=相遇(相离)路程 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追及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同向运动。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若干时间,快的追上慢的。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要找出两个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之差,从而求出追及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 基本公式有: 追及(或领先)的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或领先)的路程 追及(或领先)的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 要正确解答有关“行程问题”,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如:运动的方向(相向、相背、同向),出发的时间(同时、不同时),出发的地点(同地、不同地)、运动的路线(封闭、不封闭),运动的结果(相遇、相距多少、追及)常用公式: 行程问题基本恒等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即S=vt. 行程问题基本比例关系式: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行测解题技巧--绝密

行测题怎样涂卡最有效率 行测135-140道题120分钟,加上涂答题卡,我们可以来核算下时间: 1. 7200秒÷140题=秒,只是做完题目,我们不填写答题卡 2. 如果我们用600秒÷140题=秒来涂答题卡,那我们就只有秒来做每一道题目了。 所以怎么样争取时间是行测考试的关键,今天我们只谈如何填写答题卡。 首先,我们来统计一下大家做行测题都是怎么涂卡的到底怎样涂才最有效率 方法一:有人说做一题涂一题比较快,国考一般时间都不可能够, 所以还是一题一题涂保险些,而且不容易涂错,但是换笔还是比较麻烦的; 方法二:有人说做完再统一涂卡,时间分配较合理,但容易图错,而且可能因为时间不够而涂不完;怎么能做一个涂一个呢麻烦!!! 就是做完再涂。 方法三:感觉做一部分涂一部分比较好,我用的是考试专用铅笔,就是前面的笔头是宽扁的,是比一般的铅笔快。 最科学的是做一题涂一题,以及三点意见: 1.考试的时候先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有利于良好考试心态情绪的保证; 2.把握答题卡的序号分配,答题卡一般分7大块,注意顺序的分配,防止顺序错误;3.同学们担心铅笔换来换去耽误时间问题有个方法可以解决,把一支2B铅笔两头都削好,一头是圆的用于做题目,一头是方的用于涂答题卡。 数字特性法速解数量关系题 提示: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 (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基础】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 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能被4(或 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 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 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

常见的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等计算公式

小学常用公式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植树问题 1 单条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棵数=全长÷间隔长+1=间隔数+1 全长=间隔长×(棵数-1) 间隔长=全长÷(棵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棵数=间隔数=全长÷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棵数 间隔长=全长÷棵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棵数=全长÷间隔长-1=间隔数-1 全长=间隔长×(棵数+1) 间隔长=全长÷(棵数+1) 2 双边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也有三种情形: 参考单条线路上的植树问题,注意要除以2。 3 环形或叫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棵数=间隔数=全长÷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棵数 间隔长=全长÷棵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题目】一游泳池道长100米,甲乙两个运动员从泳道的两端同时下水做往返训练15分钟,甲每分钟游81米,乙每分钟游89米。甲运动员一共从乙运动员身边经过了多少次? 【解答】从身边经过,包括迎面和追上两种情况。 能迎面相遇【(81+89)×15+100】÷200,取整是13次。 第一次追上用100÷(89-81)=分钟, 以后每次追上需要×2=25分钟,显然15分钟只能追上一次。 因此经过13+1=14次。 如果甲乙从A,B两点出发,甲乙第n次迎面相遇时,路程和为全长的2n-1倍,而此时甲走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相遇时甲走的路程的2n-1倍(乙也是如此)。 总结:若两人走的一个全程中甲走1份M米, 两人走3个全程中甲就走3份M米。 (含义是说,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实际就是走了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根据上面的公式,甲乙走了 2x2-1=3个全程,如果在第一次相遇时甲走了m米,那么第二次相遇时甲就走了3个m米) 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看一道例题。 湖中有A,B两岛,甲、乙二人都要在两岛间游一个来回。两人分别从A,B两岛同时出发,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A岛700米,第二次相遇时距B岛400米。问:

行测解题技巧

最科学的是做一题涂一题,以及三点意见: 1.考试的时候先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有利于良好考试心态情绪的保证; 2.把握答题卡的序号分配,答题卡一般分7大块,注意顺序的分配,防止顺序错误;3.同学们担心铅笔换来换去耽误时间问题有个方法可以解决,把一支2B铅笔两头都削好,一头是圆的用于做题目,一头是方的用于涂答题卡。 数字特性法速解数量关系题 提示: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 (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基础】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 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 (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能被4(或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 【例22】(江苏2006B-76)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 A.15 B.16 C.12 D.10

初中利润问题解题技巧复习过程

利润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数学运算部分的常考题型之一。利润问题也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它主要考查进价、售价、利润之间的关系。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利润问题涉及的几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利润问题概念及相关公式 一、简单的利润问题 利润问题本身是从商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几乎所有的题目都与进价、售价、利润相关,尤其是那些最简单的利润问题。 例题: 一商品的进价比上月低了5%,但超市仍按上月售价销售,其利润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则超市上月销售该商品的利润率为: A.12% B.13% C.14% D.15% 中公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为避免出现分数,这里遇

到百分数,则设特值时可设为100,因此设上月的进价为100,则这个月的进价为100×(1-5%)=95。 设上个月的利润率为x,则这个月的利润率为x+6%。 根据售价相同可知:100(1+x)=95(1+x+6%),解得x=14%。 二、打折问题 商家定完价格以后,往往不是按照最初的定价进行出售,一般都会通过打折这一方式,降低实际的售价,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买商品。 例题: 某商店花10000元进了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相当于进价25%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售了商品总量的30%。为尽快完成资金周转,商店决定打折销售,这样卖完全部商品后,亏本1000元。问商店是按定价打几折销售的? A.四八折 B.六折 C.七五折 D.九折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方法一,商品的总定价为(1+25%)×10000=12500元,销售30%后,得到12500×30%=3750元。由于整体亏本1000元,说明剩下70%的销售额为10000-1000-3750=5250元,然而剩下70%商品的原定价为12500-3750=8750元,5250÷8750=0.6,即打了六折,

行测-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1、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1、三段论 (1)所谓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例如: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 ①有三个判断; 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在逻辑学中,阐述三段论时,概念和判断都有一定的名称。即,在作结论的判断中的谓项称为大项(P);作主项的称为小项(S);在结论中不出现,在前提中起媒介作用的称为中项(M)。一般,包含大项的判断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判断称为小前提。 (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 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例如:茅盾著作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白杨礼赞》是茅盾著作;所以,《白杨礼赞》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 这里,在大前提中的“茅盾著作”指所有茅盾著作构成的总体,而小前提中的“茅盾著作”则是茅盾许多著作中的一种具体的著作,两者含义不同,已经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变成了四个概念,致使推理产生了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周延是在一个判断中对于主项和谓项是否全部断定,如全部断定就是周延,否则就是不周延。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例如:劳模都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刘波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所以,刘波是劳模。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中项并没有全部断定,因为参加代表大会的并不一定都是劳模。在小前提里,中项也没有完全断定,因为出席代表大会的肯定不是只有刘波一个人。由于在大小前提中,中项都是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逻辑错误)。 ③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否则就会造成“不当周延”的错误。例如:书记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她不是书记;所以,她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在这个推理

(完整版)四年级+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简单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相遇与追及的运动模型,掌握相遇与追及这两种情况下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这个关系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 2. 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主要内容 1.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追及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4. 能熟练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的关系,结合图形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 三、例题选讲 例1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相距50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和每小时60千米.求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例2甲车在乙车前200千米,同时出发,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与60千米.问多少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例3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59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2千米,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38千米? 例4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5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甲带着一只狗,每小时走20千米,狗走得比人快,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它往甲方向奔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奔走,直到甲、乙两人相遇为止,这只狗一共奔走了多少千米?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题解题技巧大全及经典题型概况总结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题解题技巧大全及经典题型概况总结 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行政能力倾向测试是公务员(civil servant)考试必考的一科,数字推理题又是行政测试中一直以来的固定题型。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数字推理并不难;但由于行政试卷整体量大,时间短,很少有人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做完,尤其是对于文科的版友们来说,数字推理、数字运算(应用题)以及最后的资料分析是阻碍他们行政拿高分的关卡。并且,由于数字推理处于行政A类的第一项,B类的第二项,开头做不好,对以后的考试有着较大的影响。应广大版友,特别是MM版友的要求,甘蔗结合杨猛80元书上的习题,把自己的数字推理题解题心得总结出来。如果能使各位备考的版友对数字推理有所了解,我在网吧花了7块钱打的这篇文章也就值了。 数字推理考察的是数字之间的联系,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文科的朋友不必担心数学知识不够用或是以前学的不好。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至少不会拖你的后腿。抽根烟,下面开始聊聊。 一、解题前的准备 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 (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 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 (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 (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 (4)开方关系:4-2,9-3,16-4...... 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如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3.对中等难度以下的题,建议大家练习使用心算,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在考试时有很大效果。 二、解题方法 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十种类型: 1.和差关系。又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 (1)等差关系。这种题属于比较简单的,不经练习也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建议解这种题时,用 口算。 12,20,30,42,()

追击相遇问题专题讲解

追击与相遇专题讲解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类型 图象 说明 匀加速追匀速 ①t=t 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 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 0+Δx ③t=t 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 匀速追匀减速 匀加速追匀减速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物理 就读年级 高一 辅导教师 唐老师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0 t t t B A ±= (2)位移关系:0A B x x x =± (3)速度关系: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重 点 难 点 考 点 重点:对题上的时间进行分析 难点:位移的相差是多少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匀减速追匀速 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 ①若Δx=x0,则恰能追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Δx1=x0,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 匀速追匀加速 匀减速追匀加速 说明: ①表中的Δx 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②x 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③t 2-t 0=t 0-t 1; ④v 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 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考点1 追击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开始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填最大或最小)。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 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 ,即v v 乙甲。 ⑵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行测做题方法总结

行测做题方法总结 一,语言理解 1.主旨类 (提问方法:主要内容,主要讲了,主要论述了,中心意思,概括讲的是。) 具体方法分为:关键字法,框架法,排除法 <1>关键字法—通读文段,找出文段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分别对应到选项中。 当含有多个描述对象时,必须所有的对象都包含在选项中 <2>框架法—确定文段的描述类型以及作者的态度。 文段类型一般分为:①世界观类(即只包含现象,问题,原因及危害的说明,不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②方法论类(重点在于如何解决问题) <3>代入排除法—将选项代入文段中,看是否有“描述范围过于宽泛”,“未提及”,“过度引申”或与描述对象不符。或者本应是“可能”等不确定的字眼,选项中出现了肯定,那么以上情况都应该排除。 注:以上几种方法,代入排除法用得较多。 文段的关键句往往在首句或末句 当文段描述了A.B两方面的内容事,选项当中必须同时包含这两方面,否则排除。

文段中只是讲述了某个现象或者问题,选项中出现了如何解决问题,也应排除,属于无中生有。 要点精华:①关键字要找全②选项要看清③明确文段结构(世界观或方法论)以及作者感情色彩。 2.意图题 (提问方法:意在强调,说明,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旨在说明等等。) 确定框架—找关键字—明确作者态度—适度引申 注:①在掌握主旨题做法之后还要记住以下要点,明确作者感情色彩是褒是贬。 ②排除过于宽泛的选项 ③注意“然而,但是”等转折词,重点内容一般在转折词之后。 ④过于浅显,直接在文章中有提到的内容也要排除。 3.细节理解+作者态度观点+排序题 (1)填入横线中恰当的一项 ①从横线的前半句确定描述对象 ②结合全文确定文段主旨和作者的感情态度 ③现象之后,先原因/危害/特征——应对措施。 (2)作者态度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