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射线的吸收

伽马射线的吸收
伽马射线的吸收

伽马射线的吸收

一、原始数据的记录如下:

则放射性计数~电压作Fig1图如下:

电压/V (阈值)

计数

Fig1:计数与电压关系(找阈值)

所以可得阈值电压=5.3V 。以下实验电压值的设定都在5.3V 。

二、不同材料、厚度对γ射线吸收记录。

1.实验条件参数:电压设置为阈值5.3V ,时间设为30s 时,在好的几何

则Fe 片厚度/mm~计数率ln 值作Fig2图如下:

计数率的半对数ln

Fe 片的厚度/mm

Fig2:Fe 片的γ射线吸收

由此得直线方程为:y=8.19626-0.05645x 。

计数率n 与该时刻的γ射线的强度的关系,可以用n 与材料的厚度x 的关系来代替。 故:x n n x e

n n μμ-=?-?=0

0ln ln

x n x n n 05645.019626.8ln ln ln 0-=?-=μ:因此上述直线是 05645.0=μγ线性吸收系数所以射线的对Fe

12790.1205645

.02

ln 2

ln 2

1-==

=

mm d Fe μ

γ半吸收厚度射线的对

()%

12.9%100%100108821108821

-118749-118749108821s 30359.362719626.819626.8ln 000=?=?=

==?=理论值

理论值实验值。不加任何挡板的情况下

。而实验所测为的计数为则;

率,由该直线所计算出理论相对偏差ηe n n n

2.实验条件参数:电压设置为阈值5.3V ,时间设为30s 时,在好的几何

则Pb 片厚度/mm~计数率ln 值作Fig3图:

由此得直线方程为:y=8.23732-0.10771x 。

x n x n n 10771.023732.8ln ln ln 0-=?-=μ:因此上述直线是

Pb 片的厚度/mm

Fig3:Pb 片的γ射线吸收

计数率

的半对

数ln

同理可得:

10771.0b =μγ线性吸收系数所以射线的对P

14353.610771

.02

ln 2

ln b 2

1-==

=

mm d P μ

γ半吸收厚度射线的对

()%

73.4%100%10011338113382

-118749-118749113382s 30398.377923732.823732.8ln 000=?=?=

==?=理论值

理论值实验值。不加任何挡板的情况下

。而实验所测为的计数为则;

率,由该直线所计算出理论相对偏差ηe n n n 2.实验条件参数:电压设置为阈值5.3V ,时间设为30s 时,在不好的几

则Pb 片厚度/mm~计数率ln 值作Fig4图:

Pb 片的厚度/mm

Fig4:Pb 片的γ射线吸收

计数率的半对数ln

由此得直线方程为:y=8.26893-0.09891x 。

x n x n n 09891.026893.8ln ln ln 0-=?-=μ:因此上述直线是 同理可得:

09891.0b =μγ线性吸收系数所以射线的对P

10079.709891

.02

ln 2

ln b 2

1-==

=

mm d P μ

γ半吸收厚度射线的对

()%

47.1%100%100117023117023

-118749-118749117023s 30773.390026893.826893.8ln 000=?=?=

==?=理论值

理论值实验值。不加任何挡板的情况下

。而实验所测为的计数为则;

率,由该直线所计算出理论相对偏差ηe n n n

伽马射线的吸收实验报告

(3 ) 实验3:伽马射线的吸收 实验目的 1 ? 了解 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2。测量 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 3?学习正确安排实验条件的方法。 内容 1. 选择良好的实验条件,测量 60 Co (或 137 CS)的 射线在一组吸收片(铅、 铜、或铝) 中的吸收曲线,并由半吸收厚度定出线性吸收系数。 2. 用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的方法求线性吸收系数。 原理 1.窄束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主要有三种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和电子对效应(当 射线能量大于1.02MeV 时,才有可能产生电子对效应)。 准直成平行束的 射线,通常称为窄束 射线。单能的窄束 射线在穿过物质时, 其强度就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 射线的吸收。 射线强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即 =1 性吸收系数(P= σr N ,单位为Cm )。显然μ的大小反映了物质吸收 Y 射线能力的 大小。 由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某一时刻的计数率 n 总是与该时刻的 射线强度I 成正 比,因此I 与X 的关系也可以用 n 与X 的关系来代替。由式我们可以得到 —X n = n °e (2 ) 可见,如果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吸收曲线,那末这条吸收曲线就是一条直线,该直 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线性吸收系数 J . r NX I o e ∣°e'x 其中∣o ,∣分别是穿过物质前、后的 射线强度,X 是射线穿过的物质的厚度(单位 为cm ), σr 是三种效应截面之和, N 是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 J 是物质的线 In n=l n n °- J X

10 计 ?104 専 ,LO3 IO1 厚反。K 图1 γ???S??X 由于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效应的截面都是随入射射线的能量E和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Z而变化,因此单能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是物质的原子序数 Z和能量E L f的函数. 式中^Ph、%、”p分别为光电、康普顿、电子对效应的线性吸收系数。其中 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也可以用质量吸收系数^m来表示。

γ射线的吸收

1.3 γ射线的吸收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2. 掌握测量γ吸收系数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窄束 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会与物质发生多种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作用的结果使 γ射线的强度减弱。 准直成平行束的 γ射线称为窄束 γ射线,单能窄束 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其强度的 减弱服从指数衰减规律,即: x x e I I μ-=0 (1) 其中 0I 为入射 γ射线强度, x I 为透射 γ射线强度,x 为 γ射线穿透的样品厚度, μ为 线性吸收系数。用实验的方法测得透射率 0/I I T x =与厚度 x 的关系曲线,便可根据(1)式 求得线性吸收系数 μ值。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精度。实验上常先测得多组 x I 与 x 的值,再用曲线拟合来求解。则: x I I x μ-=0ln ln (2) 由于 γ射线与物质主要发生三种相互作用,三种相互作用对线性吸收系数 μ都有贡献, 可得: p c ph μμμμ++= (3) 式中 ph μ为光电效应的贡献, c μ为康普顿效应的贡献, p μ为电子对效应的贡献。它们 的值不但与 γ光子的能量E r 有关,而且还与材料的原子序数、原子密度或分子密度有关。对于能量相同的 γ射线不同的材料、 μ也有不同的值。医疗上正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实现对人体 内部组织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如 x 光透视, x 光CT 技术,对肿瘤的放射性治疗等。图1表示 铅、锡、铜、铝材料对 γ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μ随能量E γ变化关系。

图中横座标以 γ光子的能量 υh 与电子静止能量mc 2的比值为单位,由图可见,对于铅低能 γ射线只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对高能 γ射线,以电子对效应为主。 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定义μm =μ/ρ为质量吸收系数,ρ为材料的质量密度。则(1)式可改写成如下的形式: m m x x e I I μ-=0 (4) 式中x m =x·ρ,称为质量厚度,单位是g/cm 2。 半吸收厚度x 1/2: 物质对 γ射线的吸收能力也常用半吸收厚度来表示,其定义为使入射 γ射线强度减弱到一半所需要吸收物质的厚度。由(1)式可得: μ2 ln 2 1= x (5) 显然也与材料的性质和 γ射线的能量有关。图2表示铝、铅的半吸收厚度与E γ的关系。若用实验方法测得半吸收厚度,则可根据(4)求得材料的线性吸收系数μ值。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按图3检查测量装置,调整探测器位置,使放射源、准直孔、探测器具有同一条中心线。 2.打开微机多道系统的电源,使微机进入多道分析器工作状态(UMS )。 3.选择合适的高压值及放大倍数,使在显示器上得到一个正确的60Co γ能谱。 4.测量不同吸收片厚度x 的60Co 的能谱,并从能谱上计算出所要的积分计数 x I 。 5.测量完毕,取出放射源,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本底计数 b I 。

γ能谱及γ射线的吸收.

3系08级 姓名:方一 日期:6月12日 PB08206045 实验题目: γ 能谱及γ射线的吸收 实验目的: 学习闪烁γ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吸收片对γ射线的吸收规律。 实验原理: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γ射线与物质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电子对效应。 1)光电效应 当能量γE 的入射γ光子与物质中原子的束缚电子相互作用时,光子可以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电子脱离原子束缚而发射出去,光子本身消失,发射出去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发射出光电子的动能 i e B E E -=γ (1) i B 为束缚电子所在壳层的结合能。原子内层电子脱离原子后留下空位形成激发 原子,其外部壳层的电子会填补空位并放出特征X 射线。例如L 层电子跃迁到K 层,放出该原子的K 系特征X 射线。 2)康普顿效应 γ光子与自由静止的电子发生碰撞,而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电子成为反冲电子,γ光子被散射改变了原来的能量和方向。计算给出反冲电子的动 能为 ) cos 1(1) cos 1()cos 1(2 02 02θθθγγ γγ-+ =-+-=E c m E E c m E E e (2)

式中20c m 为电子静止质量,角度θ是γ光子的散射角,见图2.2.1-2所示。由图看出反冲电子以角度φ出射,φ与θ间有以下关系: 2tan 1cot 20θ ?γ???? ??+=c m E (3) 由式(2)给出,当 180=θ时,反冲电子的动能e E 有最大值: γ γE c m E E 212 0max += (4) 这说明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反冲电子的能量有一上限最大值,称为康普顿边界E C 。 3)电子对效应 当γ光子能量大于202c m 时,γ光子从原子核旁边经过并受到核的库仑场作用,可能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称为电子对效应。此时光子能量可表示为两个电子的动能与静止能量之和,如 202c m E E E e e ++=- + γ (5) 其中MeV c m 02.1220=。 综上所述,γ光子与物质相遇时,通过与物质原子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或电子对效应而损失能量,其结果是产生次级带电粒子,如光电子、反冲电子或正负电子对。次级带电粒子的能量与入射γ光子的能量直接相关,因此,可通过测量次级带电粒子的能量求得γ光子的能量。 闪烁γ能谱仪 2.1、闪烁谱仪的结构框图及各部分的功能 闪烁谱仪的结构框图示于图2.2.1-3中,它可分为闪烁探头、 供电与信号放

脑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的应用

脑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的应用 赵德国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简称脑立体定向术,是指利用空间一点的立体定位原理,先求出脑内某一解剖结构或病变,即目标点在颅腔内的坐标,定出它的精确位置,再用立体定向仪,将立体定向术专用的特殊器械与装置导入颅内,使之达到目标点,对该结构或病变进行外科处理,以达到进行生理研究、诊断或治疗脑部疾病的目的。神经外科医师在实行脑手术时,通常必须先切开脑皮层,才能发现其下方的病变,故常为可能造成严重的副创伤而困扰。如果病变很小,位置深在,手术直接寻找将十分困难;若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开颅手术则难以避免造成损害;如果探查的靶点为正常组织结构,则直视下更无法加以区别。所以立体定向手术的问世,正是为了解决上述棘手问题。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定位精确和创伤性小,作为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包括: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和脑内各种占位性疾病。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是立体定向手术的最早尝试,可以说它伴随了立体定向手术发展的全过程;而将治疗脑内各种占位性病灶作为立体定向手术的重点仅仅是近十几年的事。目前对于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治疗范围包括:脑出血、震颤麻痹、扭转痉挛、舞蹈病、手足徐动症、投掷综合症、癫痫及顽固性精神病和疼痛等。近10年来由于CT、MRI 及PET等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使核团毁损的定位由X线脑室造影间接测量核团的方式,发展为在CT、MRI层面上直接测量核团的方法,而该方法对核团靶点定位相当精确。加之手术中利用正向微电极刺激定位后再行核团毁损技术;以及“细胞刀”的应用,致病灶毁损能精确局限到细胞水平上;更使功能性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有效率进一步提高。 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行脑瘤间质内放射性核素近距离照射治疗,目前已成为脑瘤综合治疗中的一种主要手段;部分病例已可替代手术切除,如囊性颅咽管瘤。多数适用于脑内囊性病变,一般选用β射线类同位素如磷32或钇90作为囊性病变的照射源,由于其射线穿透距离短,对囊壁疗效好,而对周围正常脑组织损害小。脑立体定向后,用铱后装Y射线治疗机,对脑深部实质性小肿瘤行瘤内照射治疗,效果良好。 尽管CT、MRI能够发现脑内病变,但无法作出组织学诊断,而病理诊断对于决定病人的治疗方案有时则是十分必要的。据报道,立体定向手术活检的阳性率可达91%———96%,其中约1/5的病人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可见,脑深部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术,已成为确诊神经系统疾病,和确定治疗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

物质对伽马射线的吸收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时间: 2009 年 12 月 14 日,第十六周,周一,第 5-8 节 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 5 姓名童凌炜 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 7 姓名车宏龙 实验地点:综合楼 507 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 %,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物质对伽马射线的吸收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射线放射源;闪烁探头;高压电源;放大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吸收片若干。 仪器组成如下图所示: 实验目的: 1.了解掌握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 2.学习掌握物质对射线的吸收规律 3.测量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 4. 实验原理简述: 当原子核发生α和β衰变时,通常衰变到原子 核的激发态,由于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 它要向低激发态跃迁,同时往往放出γ光子,这一现 象称为γ衰变。γ光子会与下列带电体发生相互作 用,原子中的束缚电子,自由电子,库伦场及核子。 这些类型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下列三种过程的一种发生:光子完全吸收、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如右所示为为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图中的三种状况分别为: 1. 低能时以光电效应为主。 2. 光子可以被原子或单个电子散射到另一方向,其能量可损失也可不损失。 3. 若入射光子的能量超过,则电子对的生成成为可能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清楚地看到,当γ光子穿过吸收物质时,通过与物质原子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能量损失,γ射线一旦与吸收物质原子发生这三种相互作用,原来能量为的光子就消失,或散射后能量改变、偏离原来的入射方向;总之,一旦发生相互作用,就从原来的入射束中移去。γ射线穿过物质是,强度逐渐减弱,按指数规律衰减,不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光子穿过吸收层,其能量保持不变,因而没有射程概念可言,但可用“半吸收厚度”来表示γ射线对物质的穿透情况。 本实验研究的主要是窄束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所谓窄束γ射线是指不包括散射成分的射线束通过吸收后的光子,仅由未经相互作用或未经碰撞的光子组成。射线束有一定宽度,只要没有散射光子,就可称之为“窄束”。 射线强度随物质厚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即x e I I μ-=0 I 和0I 分别是穿透物质前后的γ射线强度;x 是γ射线穿过物质的厚度是光电、康普顿、电子对三种 效应截面之和;N 是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μ是物质的吸收系数, 反映了物质吸γ收射线能力的大小, 并且可以分解成这样几项: p c ph μμμμ++=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效应的截面都随入射γ射线的能量γE 和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Z 而改变。 如右所示, 图中给出了铅对γ射线的吸收系数与γ射线能量的线性关系图。 实际中通常用质量厚度)(2 -??=cm g x R m ρ来表示 吸收体的厚度,以消除密度的影响, 则射线强度的表达式修改为:ρ μ/0)(m R m e I R I -= 计数率N 总是与该时刻的射线强度成正比,因此可得:0InN R InN m +- =ρ μ 将对数形式的吸收曲线表达为图像, 得到这样的一条直线, 如右图所示. 并且可以从这条直线的斜率求出

伽马射线的吸收实验报告

实验3:伽马射线的吸收 实验目的 1. 了解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2. 测量γ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 3. 学习正确安排实验条件的方法。 内容 1. 选择良好的实验条件,测量60Co (或137Cs )的γ射线在一组吸收片(铅、 铜、或铝)中的吸收曲线,并由半吸收厚度定出线性吸收系数。 2. 用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的方法求线性吸收系数。 原理 1. 窄束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主要有三种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和电子对效应(当γ射线能量大于1.02MeV 时,才有可能产生电子对效应)。 准直成平行束的γ射线,通常称为窄束γ射线。单能的窄束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其强度就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γ射线的吸收。γ射线强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即 x Nx e I e I I r μσ--==00 ( 1 ) 其中I I ,0分别是穿过物质前、后的γ射线强度,x 是γ射线穿过的物质的厚度(单位为cm ),r σ是三种效应截面之和,N 是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μ是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N r σμ=,单位为1 =cm )。显然μ的大小反映了物质吸收γ射线能力的大小。 由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某一时刻的计数率n 总是与该时刻的γ射线强度I 成正比,因此I 与x 的关系也可以用n 与x 的关系来代替。由式我们可以得到 x e n n μ-=0 ( 2 ) ㏑n=㏑n 0-x μ ( 3 ) 可见,如果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吸收曲线,那末这条吸收曲线就是一条直线,该直

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线性吸收系数μ。 由于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效应的截面都是随入射γ射线的能量γE 和吸收 物质的原子序数Z 而变化,因此单能γ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μ是物质的原子序数Z 和能量γE 的函数。 p c ph μμμμ++= ( 4 ) 式中ph μ、c μ、p μ分别为光电、康普顿、电子对效应的线性吸收系数。其中 5 Z ph ∝μ Z c ∝μ ( 5 ) 2 Z p ∝μ 图2给出了铅、锡、铜、铝对γ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与γ射线能量的关系曲线。 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系数也可以用质量吸收系数m μ来表示。

γ射线的吸收实验报告

γ射线的吸收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2. 掌握测量γ吸收系数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窄束 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会与物质发生多种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作用的结果使 γ射线的强度减弱。 准直成平行束的 γ射线称为窄束 γ射线,单能窄束 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其强度的减弱服从指数衰减规律,即: x x e I I μ-=0 (1) 其中 0I 为入射 γ射线强度, x I 为透射 γ射线强度,x 为 γ射线穿透的样品厚度, μ为线性吸收系数。用实验的方法测得透射率 0/I I T x =与厚度 x 的关系曲线,便可根据(1)式 求得线性吸收系数 μ值。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精度。实验上常先测得多组 x I 与 x 的值,再用曲线拟 合来求解。则: x I I x μ-=0ln ln (2) 由于 γ射线与物质主要发生三种相互作用,三种相互作用对线性吸收系数 μ都有贡献, 可得: p c ph μμμμ++= (3) 式中 ph μ为光电效应的贡献, c μ为康普顿效应的贡献, p μ为电子对效应的贡献。它们的值不但与 γ光子的能量E r 有关,而且还与材料的原子序数、原子密度或分子密度有关。对于能量相同的 γ射线不同的材料、 μ也有不同的值。医疗上正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实现对人体内部组织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如 x 光透视, x 光CT 技术,对肿瘤的放射性治疗等。图1表示 铅、锡、铜、铝材料对 γ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μ随能量E γ变化关系。

图中横座标以 γ光子的能量 υh 与电子静止能量mc 2的比值为单位,由图可见,对于铅低能 γ射线只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对高能 γ射线,以电子对效应为主。 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定义μm =μ/ρ为质量吸收系数,ρ为材料的质量密度。则(1)式可改写成如下的形式: m m x x e I I μ-=0 (4) 式中x m =x·ρ,称为质量厚度,单位是g/cm 2。 半吸收厚度x 1/2: 物质对 γ射线的吸收能力也常用半吸收厚度来表示,其定义为使入射 γ射线强度减弱到一半所需要吸收物质的厚度。由(1)式可得: μ2 ln 2 1= x (5) 显然也与材料的性质和 γ射线的能量有关。图2表示铝、铅的半吸收厚度与E γ的关系。若用实验方法测得半吸收厚度,则可根据(4)求得材料的线性吸收系数μ值。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按图3检查测量装置,调整探测器位置,使放射源、准直孔、探测器具有同一条中心线。 2.打开微机多道系统的电源,使微机进入多道分析器工作状态(UMS )。 3.选择合适的高压值及放大倍数,使在显示器上得到一个正确的60Co γ能谱。 4.测量不同吸收片厚度x 的60Co 的能谱,并从能谱上计算出所要的积分计数 x I 。 5.测量完毕,取出放射源,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本底计数 b I 。 6.把高压降至最低值,关断电源。 7.用最小二乘法求出 γ吸收系数μ及半吸收厚度d ?

伽马射线吸收系数的测量

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 初阳学院综合理科081班马甲帅08800140 指导老师林根金 摘要: 本实验研究的主要是窄束γ射线在金属物质中的吸收规律。测量γ射线在不同厚度的铅、铝中的吸收系数。通过对γ射线的吸收特性,分析与物质的吸收系数与物质的面密度,厚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已知一定放射源对一定材料的吸收系数来测量该材料的厚度。 关键词:γ射线吸收系数μ60Co、137Cs放射源 引言:γ射线首先由法国科学家P.V.维拉德发现,是继α、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原子核衰变和核反应均可产生γ射线。γ射线具有比X射线还要强的穿透能力。γ射线是处于激发态原子核损失能量的最显著方式,γ跃迁可定义为一个核由激发态到较低的激发态、而原子序数Z和质数A均保持不变的退激发过程。γ射线是光子,光子会与被束缚在原子中的电子、自由电子、库伦场、核子等带电体发生相互作用。不同能量的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效果不同,为了有效地屏蔽γ辐射,需要根据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及厚度,反之,利用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规律可以进行探伤及测厚等。因此研究不同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规律的现实意义非常巨大,如在核技术的应用与辐射防护设计和材料科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应用。 正文 1实验原理 1.1 γ射线与带电体的作用原理 γ射线与带电体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三种效应中的一种。理论上讲,γ射线可能的吸收核散射有12种过程。这些效应所释放的能量在10KeV到10MeV之间的只有三种,也就是基本上每种相互作用都产生一种主要的和吸收散射过程。这三种主要过程是: 1.1.1光电效应: 低能γ光子所有的能量被一个束缚电子吸收,核电子将其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原子对它的束缚,成为光电子;其余的能量则作为动能,发生光电效应。 1.1.2 康普顿效应: γ光子还可以被原子或单个电子散射,当γ光子的能量(约在1MeV)大大超过电子的结合能时,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反冲出来,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变化,发生康普顿效应。 1.1.3 电子对效应: 若入射光子的能量超过1.02MeV,γ光子在带电粒子的库仑场作用下则可能产生正、负电子对,产生的电子对总动能等于γ光子能量减去这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能(2mc2=1.022MeV) 1.2 三种γ射线与带电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规律如下: 1.2.1作用特点:γ射线与物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只要发生一次碰撞就是一次大的能量

立体定向微创技术

长期以来,强迫症、焦虑症、精神疾病等神经症的治疗,都只停留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阶段,只是针对患者的相关症状进行治疗,“治标不治本”。现代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方法是通过现代影像学技术及神经电生理学技术,准确地找出与病变有极大关联的“点”,也就是从根本上找到了治疗精神疾病的“密码”,并且找到了与精神疾病活动相关的神经通道,通过阻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彻底摧毁脑内导致发病的核团,也彻底阻断了精神疾病再次发作的根源,真正起到治标又治本的功效。 现代脑立体定向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治疗,已经从以往的单纯药物治疗,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功能性神经疾病的外科手术方式,已经从不可逆的毁损术、切除术,向可逆性的电刺激术发展;功能性神经疾病的外科手术目的,已经从单纯的治病,向治病、功能保护的方向迈进! 在重庆仁爱医院精神疾病诊疗中心,专家们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从神经症的检查、诊断、术前评估、微创手术、术后康复与随访等各方面严格执行卫生部门规定的临床路径,大大保证了手术的有效率与治愈率。从目前该院开展的近300例手术来看,临床疗效颇为可观,治愈率高达90%以上!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疾病的原理 一是情感环路理论:情感环路理论认为:精神外科手术通过调节脑内某些与精神活动相关的脑结构,阻断某些神经之间的联系,可减轻或消除精神症状。比如:边缘系统环路(Papez环路,情感环路)与情绪变化有关,丘脑与情绪、意识、感觉、视觉、听觉有关,杏仁核与情感、行为、内脏活动有关,额叶前区与精神活动有关,扣带回与情感活动和调节有关。国际失眠抑郁精神科专家举例说,扣带回前中部的毁损可以缓解焦虑、强迫、多疑、妄想、幻想、偏执等症状。 多巴胺(Dopamine, D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与神经精神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神经递质。 二是神经递质理论:神经递质理论认为,神经递质是精神病发病的原因之一。5-羥色胺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多巴胺增多,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缺乏,可导致情感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加重。边缘系统广泛接受多种递质能神经元的传递。DA亢进,假如对于精神分裂症是一个有重要指导思想的学说,手术以边缘系统为治疗靶点,通过引起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改变来调节情绪和行为。 立体定向技术不断完善微创治疗精神疾病更有效 现代立体定向手术是目前国际上十分先进的一种治疗精神疾病和神经症的高尖端技术,它充分利用高精度立体定向仪来对核团进行准确定位,特别是从原数据来分析靶点到可视性找靶点技术升级后,不但可以解剖定位,而且还能进行功能定位,使手术真正实现了微创,安全性和疗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近10年来,随着CT、MRI、PET、DSA等高清晰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发展,还有高精度立体定向仪的问世,使核团毁损的定位由X线脑室造影间接测量核团的方式,发展为在CT、MRI层面上直接测量核团的方法,而该方法对核团靶点定位相当精确,使得脑内神经核团的定位准确性可以达到细胞水平,不但可以解剖定位,而且能进行功能定位,手术创伤明显减少,安全性增加,疗效显著提高,手术并发症大为减少。 在技术上,随着临床上的多元化定位和多靶点组合理论的不断完善,目前现代脑立体定向技术不仅能

实验2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测定 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光信081班 姓名陈亮 学号08620114 时间2011年04月27日

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 班级:光信081 姓名:陈亮学号:08620114 摘要: 学会NaI(Tl)单晶Υ闪烁体整套装置的操作、调整和使用;在此基础上测量137Cs和60Co 的Υ能谱,求出能量变化率、峰康比、线性等各项指标,并分析谱形;了解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在NaI(Tl)单晶Υ谱测量中的数据采集及其基本功能,在数据处理中包括对谱形进行光滑、寻峰,曲线拟合等。通过测量137Cs和60Co的Υ射线的吸收曲线,研究Υ射线与物质(被束缚在原子中的电子、自有电子、库仑场、核子)相互作用的特性,了解窄束Υ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及测量其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 关键字: Υ射线能谱物质吸收系数μ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引言: 原子核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射线,它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其能量由原子核跃迁前后的能级差来表示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则产生次级电子或能量较低的射线,将射线的次级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别进行强度测量,从而得到辐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即为“能谱”。测量能谱的装置称为“能谱仪”。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带电粒子或非带电粒子与某些物质的相互作用下转化成为带电粒子对物质原子的激发,从而会产生发光效应的特性来测量射线的仪器。它的主要优点是即能测量各种类型的带电粒子,又能探测中性粒子;即能测量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量;并且探测效率高。 γ射线,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2埃的电磁波。首先由法国科学家P.V.维拉德发现,是继α、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原子核衰变和核反应均可产生γ射线。 γ射线的波长比X射线要短,所以γ射线具有比X射线还要强的穿透能力。当γ射线通过物质并与原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正负电子对三种效应。原子核释放出的γ光子与核外电子相碰时,会把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电子电离成为光电子,此即光电效应。由于核外电子壳层出现空位,将产生内层电子的跃迁并发射X射线标识谱。高能γ光子(>2兆电子伏特)的光电效应较弱。γ光子的能量较高时,除上述光电效应外,还可能与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γ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均有改变,从而产生康普顿效应。当γ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静质量的两倍时,由于受原子核的作用而转变成正负电子对,此效应随γ光子能量的增高而增强。γ光子不带电,故不能用磁偏转法测出其能量,通常利用γ光子造成的上述次级效应间接求出,例如通过测量光电子或正负电子对的能量推算出来。此外还可用γ谱仪(利用晶体对γ射线的衍射)直接测量γ光子的能量。由荧光晶体、光电倍增管和电子仪器组成的闪烁计数器是探测γ射线强度的常用仪器。

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的测定

材料物理08-1 XX 同组者:XXX 指导老师:XXX 实验日期:2010年04月11号 实验9-3 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的测定 测量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规律,不仅有助于了解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理,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为了有效地屏蔽γ辐射,需要根据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及厚度,反之,利用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规律可以进行探伤及测厚等。 【实验目的】 1、进一步认识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2、测量不同能量的窄束γ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 【实验原理】 γ射线与物质发生作用时,主要有三种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对于低能γ射线,与物质的作用以光电效应为主,如果γ射线能量接近1MeV ,康普顿效应将占主导地位,而当γ射线能量超过1.02MeV 时,就有可能产生电子对效应。 准直成平行束的γ射线,通常称为窄束γ射线。单能的窄束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由于上述三种效应,其强度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γ射线的吸收。γ射线强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即 x x N e I e I I r μσ--==00 (9-3-1) 其中I 0和I 分别是穿过吸收物质前、后的γ射线强度,x 是γ射线穿过吸收物质的厚度(单位为㎝),σr 是光电、康普顿、电子对三种效应截面之和,N 是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原子数,μ是吸收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N r σμ=,单位为㎝-1)。显然μ的大小反映了吸收物质吸收γ射线能力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γ射线与吸收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效应的截面都是随入射γ射线的能量γE 和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Z 而变化,所以线性吸收系数μ是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Z 和γ射线能量γE 的函数。 考虑到σr 是光电、康普顿、电子对三种效应截面之和,那么线性吸收系数μ就可以表示为 p c ph μμμμ++= (9-3-2) 式中ph μ、c μ、p μ分别为光电、康普顿、电了对效应的线性吸收系数,且

伽马射线的吸收

伽马射线的吸收 一、原始数据的记录如下: 则放射性计数~电压作Fig1图如下: 电压/V (阈值) 计数 Fig1:计数与电压关系(找阈值) 所以可得阈值电压=5.3V 。以下实验电压值的设定都在5.3V 。

二、不同材料、厚度对γ射线吸收记录。 1.实验条件参数:电压设置为阈值5.3V ,时间设为30s 时,在好的几何 则Fe 片厚度/mm~计数率ln 值作Fig2图如下: 计数率的半对数ln Fe 片的厚度/mm Fig2:Fe 片的γ射线吸收 由此得直线方程为:y=8.19626-0.05645x 。

计数率n 与该时刻的γ射线的强度的关系,可以用n 与材料的厚度x 的关系来代替。 故:x n n x e n n μμ-=?-?=0 0ln ln x n x n n 05645.019626.8ln ln ln 0-=?-=μ:因此上述直线是 05645.0=μγ线性吸收系数所以射线的对Fe 12790.1205645 .02 ln 2 ln 2 1-== = mm d Fe μ γ半吸收厚度射线的对 ()% 12.9%100%100108821108821 -118749-118749108821s 30359.362719626.819626.8ln 000=?=?= ==?=理论值 理论值实验值。不加任何挡板的情况下 。而实验所测为的计数为则; 率,由该直线所计算出理论相对偏差ηe n n n 2.实验条件参数:电压设置为阈值5.3V ,时间设为30s 时,在好的几何 则Pb 片厚度/mm~计数率ln 值作Fig3图: 由此得直线方程为:y=8.23732-0.10771x 。 x n x n n 10771.023732.8ln ln ln 0-=?-=μ:因此上述直线是

γ射线的吸收 2

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γ射线的吸收 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 组号: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1.了解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 2.了解窄束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及测量其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 二.实验内容 1.测量137Cs的γ射线(0.661MeV光电峰)在一组吸收片(铅、铝)中的吸收曲线,并用最小二乘原理拟合求线性吸收系数。 2.根据测到的的吸收系数计算材料的厚度。 三、实验原理: γ辐射是处于激发态原子核损失能量的最显著方式,γ跃迁可定义为一个核由激发态到较低的激发态、而原子序数Z和质量数A均保持不变的退激发过程。带电粒子(α或β粒子等)在一连串的多次电离和激发事件中不断地损失其能量,而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却在单次事件中便能导致完全的吸收或散射。简单地说,光子(γ射线)会与下列带电体发生相互作用:1)被束缚在原子中的电子;2)自由电子(单个电子);3)库仑场(核或电子的);4)核子(单个核子或整个核)。 这些类型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下列三种效应中的一种:1)光子的完全吸收;2)弹性散射;3)非弹性散射。因此从理论上讲,γ射线可能的吸收和散射有12种过程,但在从约10KeV到约10MeV范围内,大部分相互作用产生下列过程中的一种: ●低能时以光电效应为主。一个光子把它所有的能量给予一个束缚电子;核电子用其能量 的一部分来克服原子对它的束缚,其余的能量则作为动能; ●光子可以被原子或单个电子散射到另一方向,其能量可损失也可不损失。当光子的能量 大大超过电子的结合能时,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反冲出来,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变化,即所谓的康普顿效应,光子能量在1MeV左右时,这是主要的相互作用方式; ●若入射光子的能量超过1.02MeV,则电子对的生成成为可能。在带电粒子的库仑场中, 产生的电子对总动能等于光子能量减去这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能(2mc2=1.022MeV)。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清楚地看到,当γ光子穿过吸收物质时,通过与物质原子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损失能量;γ射线一旦与吸收物质原子发生这三种相互作用,原来能量为hυ的光子就消失,或散射后能量改变、并偏离原来的入射方向;总之,一旦发生相互作用,就从原来的入射γ束中移去。γ射线与物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只要发生一次碰撞就是一次大的能量转移;它不同于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经过许多次小能量转移的碰撞来损失它的能量。带电粒子在物质中是逐渐损失能量,最后停止下来,有射程概念;γ射线穿过物质时,强度逐渐减弱,按指数规律衰减,不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光子穿过吸收层,其能量保持不变,因而没有射程概念可言,但可用“半吸收厚度”来表示γ射线对物质的穿透

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γ射线的吸收

γ射线的吸收 摘要:闪烁探测器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受激发光的特性来探测射线的仪器。本实验 利用NaI (Tl )闪烁谱仪测量γ射线的吸收系数。 关键词:NaI (Tl )闪烁谱仪,吸收系数 一、引言 γ射线在穿透物质时,会被物质吸收,吸收作用的大小用吸收系数来表示。物质的吸收系数的值与γ射线的能量有关,也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正确测定物质的吸收系数,在核技术的应用于辐射防护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料位计、密度计、厚度计,医学上的γ照相技术等都是根据这一原理研究设计的。 二、实验原理 1.窄束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会与物质发生多种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作用的结果使γ射线的强度减弱。 准直成平行束的γ射线称为窄束γ射线,单能窄束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其强度的减弱服从指数衰减规律,即: x x e I I μ-=0 其中I 0为入射γ射线强度,I x 为透射γ射线强度,x 为γ射线穿透的样品厚度,μ为线性吸收系数。用实验的方法测得透射率T=Ix/I0与厚度x 的关系曲线,便可根据上式求得线性吸收系数μ值。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精度。实验上常先测得多组Ix 与x 的值,再用曲线拟合来求解。则: x I I x μ-=0ln ln 由于γ射线与物质主要发生三种相互作用,三种相互作用对线性吸收系数μ都有贡献,可得: p c ph μμμμ++= 式中ph μ为光电效应的贡献,c μ为康普顿效应的贡献,p μ为电子对效应的贡献。它们的值不但与γ光子的能量Er 有关,而且还与材料的原子序数、原子密度或分子密度有关。对于能量相同的γ射线不同的材料、μ也有不同的值。医疗上正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实现对人体内部组织病变的诊断和

物质对伽马射线的吸收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时间:2009 年12 月14 日,第十六周,周一,第5-8 节 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25 姓名童凌炜 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07 姓名车宏龙 实验地点:综合楼507 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物质对伽马射线的吸收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射线放射源;闪烁探头;高压电源;放大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吸收片若干。 仪器组成如下图所示: 实验目的: 1.了解掌握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 2.学习掌握物质对射线的吸收规律 3.测量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 实验原理简述: 当原子核发生α和β衰变时,通常衰变到原子核的 激发态,由于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要 向低激发态跃迁,同时往往放出γ光子,这一现象称 为γ衰变。γ光子会与下列带电体发生相互作用,原 子中的束缚电子,自由电子,库伦场及核子。 这些类型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下列三种过程的一种发生:光子完全吸收、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如右所示为为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图中的三种状况分别为: 1. 低能时以光电效应为主。 2. 光子可以被原子或单个电子散射到另一方向,其能量可损失也可不损失。 3. 若入射光子的能量超过1.02MeV ,则电子对的生成成为可能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清楚地看到,当γ光子穿过吸收物质时,通过与物质原子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能量损失,γ射线一旦与吸收物质原子发生这三种相互作用,原来能量为的光子就消失,或散射后能量改变、偏离原来的入射方向;总之,一旦发生相互作用,就从原来的入射束中移去。γ射线穿过物质是,强度逐渐减弱,按指数规律衰减,不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光子穿过吸收层,其能量保持不变,因而没有射程概念可言,但可用“半吸收厚度”来表示γ射线对物质的穿透情况。 本实验研究的主要是窄束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所谓窄束γ射线是指不包括散射成分的射线束通过吸收后的光子,仅由未经相互作用或未经碰撞的光子组成。射线束有一定宽度,只要没有散射光子,就可称之为“窄束”。 射线强度随物质厚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即x e I I μ-=0 I 和0I 分别是穿透物质前后的γ射线强度;x 是γ射线穿过物质的厚度是光电、康普顿、电子对三种效应 截面之和;N 是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μ是物质的吸收系数, 反映了物质吸γ收射线能力的大小, 并且可以分解成这样几项: p c ph μμμμ++=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效应的截面都随入射γ射 线的能量γE 和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Z 而改变。 如右所示, 图中给出了铅对γ射线的吸收系数与γ射线能量的线性关系图。 实际中通常用质量厚度)(2 -??=cm g x R m ρ来表示吸收 体的厚度,以消除密度的影响, 则射线强度的表达式修改为:ρ μ/0)(m R m e I R I -= 计数率N 总是与该时刻的射线强度成正比,因此可得: 0InN R InN m +- =ρ μ 将对数形式的吸收曲线表达为图像, 得到这样的一条直线, 如右图所示. 并且可以从这条直线的斜率求出1 21 2m m R R InN InN --=- ρμ

γ能谱及γ射线的吸收

3 系 08 级 姓名:方一 日期:6 月 12 日 PB08206045 2) 1 实验题目 : γ 能谱及 γ 射线的吸收 实验目的 : 学习闪烁 γ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吸收片对 γ射线的吸收规律。 实验原理 :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γ 射线与物质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 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 电子对 效应。 1)光电效应 当能量 E 的入射 γ 光子与物质中原子的束缚电子相互作用时, 光子可以把 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 使电子脱离原子束缚而发射出去, 光子本身消失, 发射出去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发射出光电子的动能 E e E B i B i 为束缚电子所在壳层的结合能。原子内层电子脱离原子后留下空位形成激发 原子,其外部壳层的电子会填补空位并放出特征 X 射线。例如 L 层电子跃迁到 K 层,放出该原子的 K 系特征 X 射线。 2)康普顿效应 γ 光子与自由静止的电子发生碰撞, 而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 使电子成 为反冲 电子, γ 光子被散射改变了原来的能量和方向。计算给出反冲电子的动 能为 E (1 cos ) 1) E e E 2 (1 cos ) 2 m 0c 2 E (1 cos ) E 2 m 0 c

3) 式中m 0c 2为电子静止质量,角度 θ是γ光子的散射角,见图 2.2.1-2 所示 由图看出反冲电子以角度 φ 出射, φ 与 θ 间有以下关系: cot 1 E 2 tan m 0c 2 2 由式( 2)给出,当 180 时,反冲电子的 动能 E e 有最大值: E max 2 1 m 0c 2 2E 4) 这说明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反冲电子的能量有 一上限最大值,称为康普顿边界 E C 。 3)电子对效应 当 γ 光子能量大于 2m 0c 2 时,γ 光子从原子核旁边经过并受到核的库仑场 作用,可能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 称为电子对效应。 此时光子能量可 表示为两个电子的动能与静止能量之和,如 E E e E e 2m 0c 2 (5) 其中 2m 0c 2 1.02MeV 综上所述, γ 光子与物质相遇时, 通过与物质原子发生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 应或电子对效应而损失能量, 其结果是产生次级带电粒子, 如光电子、 反冲电子 或正负电子对。次级带电粒子的能量与入射 γ 光子的能量直接相关,因此,可 通过测量次级带电粒子的能量求得 γ 光子的能量。 闪烁 γ 能谱仪 2.1 、闪烁谱仪的结构框图及各部分的功能 闪烁谱仪的结构框图示于图 2.2.1-3 中,它可分为闪烁探头、 供电与信号放

伽马射线的吸收实验报告

实验3:伽马射线的吸收 实验目的 1 ? 了解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2. 测量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 3. 学习正确安排实验条件的方法。 内容 1. 选择良好的实验条件,测量60Co (或137Cs)的射线在一组吸收片(铅、铜、或铝)中的吸收曲线,并由半吸收厚度定出线性吸收系数。 2. 用最小二乘直线拟合的方法求线性吸收系数。 原理 1.窄束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主要有三种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和电子对效应(当射线能量大于1.02MeV时,才有可能产生电子对效应)。 准直成平行束的射线,通常称为窄束射线。单能的窄束射线在穿过物质时, 其强度就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射线的吸收。射线强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即 l°e rNx l°e 其中i0,i分别是穿过物质前、后的射线强度,x是射线穿过的物质的厚度(单位 为cm), r是三种效应截面之和,N是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是物质的线 1 性吸收系数(r N ,单位为cm )。显然的大小反映了物质吸收射线能力的大小。 由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某一时刻的计数率n总是与该时刻的射线强度I成正比,因此I与x的关系也可以用n与x的关系来代替。由式我们可以得到 x n n°e (2 ) In n= In n0- x(3 )可见,如果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吸收曲线,那末这条吸收曲线就是一条直线,该直

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线性吸收系数。

圏1 y 射絲的吸收 物质对 射线的吸收系数也可以用质量吸收系数 m 来表示。 L06 L05 计 率 t 10 3 3 10? L01 由于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效应的截面都是随入射 射线的能量E 和吸收 物质的原子序数 Z 而变化,因此单能 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 是物质的原子序数 Z 和 能量E 的函数。 ph c p 式中ph 、 c 、 p 分别为光电、康普顿、电子对效应的线性吸收系数。其中 Ph Z 2 图2给出了铅、锡、铜、铝对 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与 射线能量的关系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