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毕业三周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语数外试题

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组《语文、数学、英语》试卷(毕业三周年)

得分

2011年文化统考时间为4月23日上午9:00-11:30语文,下午14:30-17:00专业综合理论(艺术类考生不考),

4月24日上午9:00-11:00数学,下午14:30-16:30英语。

2012年文化统考时间为4月21日上午9:00-11:30语文,下午14:30-17:00专业综合理论(艺术类考生不考),4月22日上午9:00-11:00数学,下午14:30-16:30英语。

2013年文化统考时间为4月20日上午9:00-11:30语文,下午14:30-17:00专业综合理论(艺术类考生不考),4月21日上午9:00-11:00数学,下午14:30-16:30英语。

江苏省201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1页至页,第Ⅱ卷页至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等项目。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下列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箴.言/缄.默泥淖./橹棹.恬.淡/喧阗.

B.针砭./褒贬.峪.口/富裕.游弋./摇曳.

C.巷.道/空巷.编纂./撰.写癖.好/精辟.

D.筵.席/垂涎.笨坯./胚.胎氤.氲/洇.渗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这种鏖兵的情况无论如何同这样的青山绿水也不能协调起来。人世变换,今古皆然。

在人类前进的征途上,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B.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

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

C.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

口一般都不留渣渍。

D.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

强弓硬驽,一起上船迤逦前进。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倏来倏.去(疾速)罄.竹难书(尽,完)先生杖屦.(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B. 休戚.相关(欢乐)义愤填膺.(胸)屈尊

..下顾(降低身份俯就)

C. 强聒.不舍(啰嗦)师旷之聪.(智慧)姹.紫嫣红(原指女性娇艳美丽)

D. 桀骜

..之乐(父子、兄弟等关系)..不驯(倔强)激.扬文字(激动)天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汉末文学家祢衡才思敏捷,擅长辞赋,他应黄射邀请一蹴而

...就.的作品《鹦鹉赋》,寓意深刻,文采斐然,得到世人的赞赏。

B.影星章子怡在演艺道路上本来顺风顺水,风光无限,但是否极泰来

....,因身陷“捐款门”,她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C. 他刚步入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还远未达到登堂入室

....的境界。

D. 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过,那些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在所有有狼的地区都能感到它,,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的。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看不到狼的踪迹,听不到它的声音,它是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的。

A. 因为所以即使也还

B. 但是所以如果就也

C.但是而且如果就还

D.因为而且即使也也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的水银。

②60年前的威风与耻辱,在锈铁残骸的缝隙中一波一波地开去。

③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④西边天际,一片片火烧云似凝固了一般,给小院里出一派热烈的红光!

A.荡漾跳荡泼洒筛洒

B.跳荡荡漾筛洒泼洒

C.激荡荡漾筛洒泼洒

D.跳荡激荡漏洒筛洒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

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B.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前进,这是由于事物内部

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D.过去那种要求不搞则已,搞则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实际严重违反了辩证唯物论的认

识论。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千古,家喻户晓。

B.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

C.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D.那男子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9.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比喻)

B.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反问)C.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排比)

D.狄拉克的文章给人“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受,海森堡的文章则完全不同,二者对比清浊分明。(引用)

10.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记叙)

B.性格是从态度和行动方式上表现出来的人的整体性的稳定的特征;气质则是性格的动态特征,诸如行动的缓急和动作变化的快慢等等。(说明)

C.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少坚忍!——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抒情)

D.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描写)

11.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议记录的格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会议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会议的具体内容。

B.写说明书要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说明书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易懂。

C.写总结要大量占有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要善于概括出那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并上升到理论层面。

D.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一则新闻,如果用一个标题概括不了内容,还可以在前面加引题,后面加副题。引题是对正题的补充和解释,副题起引发、烘托正题的作用。12.下列各项中,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致橡树》诗歌舒婷中国

B.《世间最美的坟墓》散文茨威格俄国

C.《老人与海》小说海明威美国

D.《哈姆莱特》剧本莎士比亚英国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是一种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文学样式,在语言运用上要求用字少而容量大,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B.小说的主题思想不能像写论文那样直接说出来,也不应该像标签那样硬贴上去。好的小说总是把思想隐蔽在典型形象的深处。

C.散文语言要求准确鲜明、形象生动、讲究形式的绚丽华美。

D.蒙太奇手法是影视剧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蒙太奇主要表现为画面与画面、画面与

声音、声音与声音的组合关系。这些组合关系都要服从于表现影视片主题的需要。14.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理解比领会进了一步,是对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路脉络以及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等有了基本的认识。

B.“学而不思则罔”中的“思”,不仅是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探究、推敲,也包括由书本而展开的引申和联想。

C.卡片内容可以有两种记录方式。一是抄录式,把原文照样抄录,标点符号不必照搬;

一是提要式,用自己的话或原文中的句子把原文的内容压缩整理上卡。

D.辨析和品味并不是面面俱到的条分缕析。阅读的目的和作品的实际情况虽然各有不同,但是辨析、品味的角度和深度是一样的。

15.下列各项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记念刘和珍君》这两篇课文都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边城》明显地表现出作者桃花源式的理想倾向。如诗的意境,如歌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独特的审美视角。

C.《故都的秋》以写景状物为主而间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南国之秋的眷念。

D.《读<伊索寓言>》一文“不拘泥于本事本旨”,而是引申开去,对现代文明社会里人性中的“鬼性和兽性”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一)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花窗这样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十二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如人意。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好”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已”,“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16.下列各项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设问、比喻、夸张等。

B. “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一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是对上文的概括。

C.选文既有具体实例的剖析,又从世界建筑史的广度和高度做了概述。

D. “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

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律,单调枯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17.下列有关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街道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给人的美感。

B.“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指颐和园长廊无尽的重复能给游人以特殊感受。

C.“欲扬先抑”在文中的意思是:乐寿堂临湖回廊廊柱的“千篇一律”是为了更好地映衬回廊墙上的花窗的“千变万化”。

D.“‘损人’且不‘利己’”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指一些街道上的房子互不和谐,相互减色。

18.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建筑与音乐、绘画都是在时间和空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

B.选文第一段中20个一连串的“一根”以重复的方式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

C.“‘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话点明了当时城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D.结尾段生动、形象地举出建造的楼房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对我们的建筑师们,对今后的建筑事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19.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的论题是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问题。

B.建筑设计要努力做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是由艺术规律决定的。

C.作者善于从不同类别的材料中筛选出具有共性的东西,并发现共同的规律,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D.课文开门见山地讲述了建筑领域中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建筑审美的独到见解。

(二)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肺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刘鹗《明湖居听书》

20.有关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着力描写王小玉的演唱艺术,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B.“忽又扬起……俱来并发”一句有关王小玉演唱高潮的描写,与《琵琶行》中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C.选文调遣了各种表现手段,绝妙的比喻、奇特的联想、精到的评论,把王小玉的演唱技艺表现到了极致。

D.王小玉的表演形式丰富,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21.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小玉的出场主要使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B.“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写王小玉仪表秀雅。

C. 用博喻的手法描绘王小玉的眼睛,活画出了她双眸神采照人,富于青春活力。

D.“就这一眼,满园子便鸦雀无声”这句话写出了观众对王小玉演唱的期待。

22.对“攀登泰山的景象……愈险愈奇”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出王小玉的演唱回环转折、节节高起的特点。

B.巧妙地以视觉形象来表现听觉感受。

C.此句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

D.融情于景,更好的表现自然美和艺术美。

23.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残游记》与《官场现形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合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B.鲁迅对《老残游记》的评价为“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C.《老残游记》写的是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课文反映了清朝末年的黑暗社会现实。

D.课文在王小玉出场之前,层层烘托,步步蓄势,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

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

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

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

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旷,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

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刘征《过万重山漫想》

24.下列有关选文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三峡”是指人类历史上难以数计的未知领域。

B.第二段中的“酣睡者”是指那些安于现状、不求开拓探险的人。

C.第三段中“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是指我们今人创造的事业比古人更伟大。

D.第五段中“曾经感到的喜悦”是指通过艰苦探索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领略了无限风光的喜悦。

25.有关选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悟到人类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大力量。

B.作者联想到远古时期人类进化史上许多的“第一个”,并且高度评价他们的业绩对人类历史的作用。

C.结尾收束于作者穿过三峡并对历史和现实经过严肃思考之后的喜悦之中。

D.作者吊古思今,表达了只赞赏历史上“第一个”的感情。

26.对第四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表明作者收束漫想,回到眼前。

B.景物描写既写出了作者穿过三峡所见到的开阔景象,又写出了作者开阔的心境。

C.“飘”和“画”两个动词刻画出了沙鸥飞翔时的轻盈飘逸,给人以美感。

D.本段与课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呼应,结构完整。

27.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讴歌的是一种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

B.课文联想丰富,思路开阔,颇具逻辑性。情感丰沛,富有哲理。

C.课文说理抒情是其表,写景状物是其里。

D.作者突破时空局限,课文融现实、历史、未来于一体,给人以启迪。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28.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 穆公访诸蹇.叔。(jiǎn)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sī)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lù)

D. 一箪.食,一瓢饮。(dān)

29. 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良庖岁更.刀,割也。(更换)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逢)

C. 作《师说》以贻.之。(批评)

D.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审问)

30.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句是

A. 技盖至此乎?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D.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32.下列各项从原句中概括出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于蓝

B.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兵秣马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刃有余

33. 下列各句中,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翻译:有块碑倒在路旁,碑上的文字全磨灭不清。

B.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翻译:贫穷书生的我,有时间治疗病梅啊。

C.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看见不贤的人就在内心反省检查自己。

D. 离骚者,犹离忧也。

翻译:离骚,就是离开忧愁。

34. 下列各句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B. 吾从而师之。

C. 襟三江而带五湖。

D. 吾得兄事之。

35. 下列各句中,没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36. 下列各句中,没有出现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的一句是

A.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B.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C. 范增数目项王。

D.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7.下列各句中,文言虚词“乃”用于判断句中起到申明或确认作用的一句是

A. 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

B.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C.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38.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 因击沛公于坐。

B.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C. 请为将军筹之。

D.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39.下列各句中,未使用比喻的一句是

A. 百岁光阴如梦蝶。

B. 刀刃若新发于硎。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D.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40.下列诗句的出处、作者及朝代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苏轼宋代

B.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张可久元代

C.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李煜唐代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唐代

41.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所作杂剧。

B. 《左传》为春秋时代左丘明原创的文学传记。

C. 《孟子》为孔子学生孟子所作语录体散文。

D. 《资治通鉴》为司马迁所作的史书。

42.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庄子撰写《庖丁解牛》,意在阐明养生之道。

B.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表达了对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层思考。

C. 欧阳修作《阿房宫赋》,旨在借古喻今,用秦代灭亡的历史教训告诫当时的统治者。

D. 王勃《滕王阁序》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

43. 下列各项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游褒禅山记》不以写景见长,而以游山经历悟到有志者事竟成取胜。

B. 《赤壁之战》大多篇幅记述人物对话,其中周瑜锋芒毕露,诸葛亮雄健周密。

C. 《察今》以譬喻见长,多侧面论述了法先王之法的必要性。

D. 《记王忠肃公翱事》选取王翱几件小事,反映其廉洁自律、嫉恶如仇的品质。

第Ⅱ卷(共8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及第页右下角的座位号填写清楚。

2.第Ⅱ卷共五大题,考生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第Ⅱ卷、第Ⅰ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我想我的前身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燃到了这般模样!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我自从重见天光,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燃到了这般模样!

44.“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这一对比喻的本体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其意蕴?

45.第三段诗句有什么深刻寓意?全诗每小节首句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五、口语交际(8分)

46.你班赵明同学应征入伍,学校召开欢送会,请你作为班级代表作即席发言,字数为150字左右。发言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六、撰写计划(10分)

47.10月8日,语文老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编、演情景剧的活动。各小组的具体活动内容均为从教材中选取一篇合适的课文或片段,然后进行改编、分配角色、排练,10月20日作汇报演出。请你以第一小组组长的身份,为本组撰写一份活动计划。

要求:格式正确,字数为150字左右。计划中不得出现校名、真实的人名,涉及到具体人员用A、B、C等来代替。

七、描写(10分)

48.根据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作景物描写,要求恰当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格,字数为150字左右。

八、作文(40分)

49.以“笑对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江苏省201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语文试卷B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1页至页,第Ⅱ卷页至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等项目。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下列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秩.序/旗帜.瘟疫./战役.着.陆/着.想

B.鞭笞./懈怠.河畔./叛.逆嗔.怒/缜.密

C.取缔./孝悌.侥.幸/矫.健关卡./卡.壳

D.奴隶./颤栗.奈.何/按捺.呜.咽/哽咽.

2.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言简意赅有侍无恐俯首贴耳方兴未艾

B.发扬光大怨天由人涂脂抹粉怙恶不悛

C.刚愎自用恪守不渝苦心孤诣众口铄金

D.草菅人命放浪形骸病入膏盲沸反盈天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合.后偃(倒下)泱泱

..大国(宏大)长乐未央.(中央)

B. 礼尚.往来(崇尚)溘然

..长逝(突然)秋行夏令.(时令)

C. 浅尝辄.止(总是)彤.云密布(黑色)错勘.贤愚(判断)

D. 闲庭信.步(随意)同窗交契.(契约)闲情逸.致(闲适)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无论创作歌词还是谱曲,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即所谓异曲同工

....。

B.黄山风景,进退维谷

....,美不胜收。

C.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

D.他完全是息事宁人

....的态度:“好了,别吵了,她平时对你不错,你也挺关心她。”

A.久新朝气蓬勃怜悯

B. 短深悠久古老卖老

C.久浅悠久古老爱幼

D.短深源远流长怜悯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

②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

③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④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漆黑一团。

A.就是不妨只要还是

B.而是或者只有还是

C.而不妨只要而是

D.就是或者只有而是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稍有良知的人,谁也不会否认,雷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B.这次考试本来不难,但他由于没有作充分准备,结果弄得差一点才及格。

C.青少年必须自觉地锻炼自己,要是不努力锻炼身体,将来就接不好四化建设的班。

D.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直到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后,我才知道我所认识的白莽,就是在“拓荒者”杂志上做诗的殷夫。

B.“王书记!”他喊住我,接着问我,“你是今天走?还是明天走?”

C.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D.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9.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她受到老师的表扬,红红的苹果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比喻)

B.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双关)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喻)

D.岳麓山上,“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象反复千年。(引用)

10.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记叙)

B.瞿塘峡从奉节县的白帝城到巫山县的大溪。全长八公里。(说明)

C.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议论)

D.红柳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抒情)

11.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撰写广告词首先要讲究形式美、抒情性、意境美,追求新颖、高雅。

B.计划内容的三要素是目标、步骤、措施。

C.总结的语言要准确、简明、平实,不用渲染性的描写和抒情。

D.简报的报头包含简报的名称、编号、编发单位、印发日期等内容。

12.下列各项中,作品、文体、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梦和泪》散文冰心

B.《项链》小说奥菲利娅

C.《雷雨》剧本四凤

D.《孔雀东南飞》诗歌刘兰芝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发展到唐代,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这种诗体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称为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今体诗。

B.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

C.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通常表现为选材广泛、结构自由、表达方式灵活。

D.潜台词就是人物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根据台词和剧中特定的情境能使人心神领会的“话中之话”。

14.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积累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积累的过程实际上是区分、抉择、取舍的过程。

B.概括、提要可以比较详尽,也可以相当简约;可以写成连贯的短文,也可以分条排列。这些要根据文章的篇幅而定。

C.圈点的符号以线条简洁、醒目为宜。至于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只须自己知道就行。

D.心得也就是读后感,阅读之后要心有所得,前提是仔细研读,关键是深入思考。15.下列各项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一文中,作者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和背景中加以审视,竭力挖掘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B.《美与物理学》和《<科学与艺术>楔》都讲了科学创新的问题。

C.《茶馆》第一幕再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之际的社会面貌。

D.《红楼梦》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一)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6.下列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一般泛指所有的中国人。

B.“苟活者”指被反动派所愚弄、所摆布而偷生的人。

C.“流言家”指陈西滢之流的御用文人。

D.“真的猛士”是指真正的革命者。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论述刘和珍等死难的意义,鼓励革命者更加奋勇前进。

B.赞扬三个女子在弹雨中互相救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C.控诉当局者的凶残暴行,揭露流言家的卑劣行径。

D.三个女子是中国的骄傲,我们应当永远纪念她们。

18.“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一句中的“此”指

A.在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

B.中国女子的勇毅

C.中国女子遭阴谋秘计压抑

D.证明了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19.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悼词在悼念死者、寄托哀思的同时,还揭露、抨击了杀人者的罪行,激励后人

继续斗争。

B.课文以作者悲愤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C.课文将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和强烈的抒情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D.鲁迅称刘和珍为“君”,是因为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是表示对她

的尊敬。

(二)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界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无边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又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叫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于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贾宝泉《走出地平线》

20.下列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形山”比喻每个人较为固定的一个生活圈子,一种视野范围。

B.“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就是鼓励孩子不要蜗居于城市,而是要到广阔的天地里去生活,锻炼自己,尽可能广泛、深入地认识世界。

C.“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是说只有认识到自己认识力的局限,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认识。

D.“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是说人人都有认识的盲区,所以人们应该互相交流认识,弥补认识的不足。

21.下列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写实在的地平线,与课文开头相照应。

B.选文第二段写自己走出“地平线”后的感受。

C.选文第三段首次亮出“思想”二字,引导读者从“思想”角度去体味“地平线”的

含义。

D.选文第三段为读者领会“地平线”的象征意义指明了方向。

22.不属于对地平线表示百倍谢忱的原因的一项是

A.地平线的存在,使我们意识到自我思想的局限。

B.地平线“诱导”着我们将视点“移向身外的无边广大世界”。

C.随着对地平线认识的逐步加深,自己的思想水平提高了,思想境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D.没有地平线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地平线就没有人生的高度。

23.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以理取胜,作者写出了自己对地平线的认识过程,从虚到实,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刻。

B.课文采用了象征手法,将深刻的道理阐述得形象而又直接,明白而又晓畅。

C.所谓“走出地平线”,也就是要使自己的认识突破个人的成见,获得新的发展。

D.作者认为所有地平线的形成,都是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视觉和心理的原因。

(三)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____,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____,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_____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____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魆魆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茅盾《风景谈》

24.下列有关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三五”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

B.选文中的“黄土高原”加引号,表示强调,指陕北延安。

C.“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一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D.“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表现了文艺青年以苦为乐的精神面貌。

25.选文横线上所填的动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摇曳挺立成就没入 B. 摇荡耸立成就没入

C.摇荡挺立画出填进 D. 飘摇挺立画出没入

26.选文写景的手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B.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C. 有形、有声、有色,形声色兼备

D. 由近及远,层次分明

27.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风景”为题,以自然风景为背景,突出人对“风景”的主宰作用。

B.课文写于1940年底,作者以空间为序,描绘了六幅画面。

C.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中插入议论和抒情是本文突出的写法。

D.课文含蓄而热烈地歌颂了革命圣地延安,赞美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28.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 故曰教学相长.也。(zhǎng)

B.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起。(gǔ)

C.余幼时即嗜.学。(shì)

D.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shěng)

29. 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安定)

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景色优美)

C.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抬起)

D.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废弃、撤职)

30.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句是

A.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B. 张良出,要项伯。

C.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D. 举酒属客。

3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D.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3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句是

A.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B.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

C.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D. 沛公奉卮酒为寿.。

33.下列各句中,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文:张衡擅长器械制造方面的技巧,尤其用心思于天文、地理、历算等方面的学问。

B.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译文:将军迎接操练,想要安全归家吗?

C.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

D. 如有营,予佐尔贾。

译文:如果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

3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C. 族庖月更刀,折也。

D.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5. 下列各句中,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B. 回也不改其乐。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6. 下列各句中,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C.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7.下列各句中,文言虚词“于”解释为“比”的一句是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 使师出于东门之外。

D.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8.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39.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偶)

B.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设问)

C.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夸张)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比喻)

40.下列各项中,名句、出处、作者及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唐代

B.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江城子》苏轼宋代

C.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孔子春秋

D.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荀子战国

41. 下列各项中,作品、作者、文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曹操的七律诗篇。

B.《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所写的赠序。

C.《病梅馆记》是清代张岱的著名散文。

D.《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这部史书中的小说。

42.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苏轼《赤壁赋》的感情脉络呈现为喜、悲、喜的节奏。

B. 《论语》是部语录体的儒学经典著作。

C. 姜夔《扬州慢》这首小令,是作者的自度曲。

D.《后汉书·张衡传》介绍候风地动仪时,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43.下列各项中,有关课文内容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污浊现实的痛恨,对腐朽权贵的蔑视,对

理想世界的追求。

B. 韩愈针对社会上轻慢老师的不良风气,撰《师说》以倡尊师。

C. 《琵琶行》主要了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

D. 《殽之战》通过对刀光剑影的战斗场面的正面描写,渲染出浓厚的战争气氛。

第Ⅱ卷(共8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及第页右下角的座位号填写清楚。

2.第Ⅱ卷共五大题,考生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第Ⅱ卷、第Ⅰ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院子里。妈妈抱着燕燕站在葡萄架跟前。

英子(跑进来):妈妈,您看,小板凳。

妈妈:就换这些?

宋妈:还嫌给他的东西少呢。

英子(把板凳放下):放下,都放下。(宋妈也放下了凳子。)

弟弟(拉着宋妈的衣襟):宋妈,快坐下,给我们唱“槐树槐”。

宋妈把燕燕从林太太怀里接了过来坐下了,立刻就开唱。

宋妈: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姑娘都来到,就差我的姑娘没有来……

——伊明《城南旧事》

44.剧本改编自谁的作品?剧本采用了怎样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

45.剧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以选段为例,说明剧本如何巧妙地把握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使听觉因素和视觉因素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口语交际(8分)

46. 就你最喜欢的一首歌曲进行讲解,概括介绍其词曲、演唱者以及你喜欢的原因,150字左右。

六、撰写求职信(10分)

47.王明是东方职业学校2011届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请你以王明的身份给XX公司写一封求职信,要求格式正确,150字左右。

七、描写(10分)

48.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成长的摇篮,一年四季,色彩各不相同。请任选春、夏、秋、冬中的一个季节进行描写。既要突出季节特色又要融入你的主观情感,合理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格,150字左右。

八、作文(40分)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纪伯伦

49.请你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寻找一个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江苏省2012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1页至页,第Ⅱ卷页至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等项目。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下列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涤纶./羽扇纶.巾榛.莽/各臻.其妙拘泥./泥.沙俱下

B.徇.私/瘦骨嶙峋.诧.异/叱咤.风云纠葛./百舸.争流

C.汲.水/岌.岌可危脊.梁/土地贫瘠.缴.获/战斗檄.文

D.掮.客/潜.移默化徜.徉/惝.恍迷离晦.涩/诲.人不倦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于是有天夜里,乌云紧压着树梢,狂风摇撼着树枝,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辟开树

干,头上响起惊天动地的炸雷!

B.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

从此,清晨起来,白杨潇潇,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

C.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

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

D.夕阳在山,干拆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

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燕然勒.功(刻)衣袂.飘飘(裙子)踽踽

..而行(孤独的样子)

B.怙恶不悛.(悔改)怆.然涕下(伤悲)熠熠

..发光(闪光发亮)

C. 游目骋.怀(奔驰)醍醐

..灌顶(神灵)独出机杼.(织布梭)

D.惺惺

..(有见识的内行人)..相惜(醒悟)迥乎

..不同(显然)贻笑大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孚众望

....,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B.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

....,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灵感。

C.薛宝钗巧妙而自然地利用了她豁达的行为、端方的品格,与林黛玉虚与委

...蛇.,从而赢得了她的尊敬。

D.在国际会议上,虽然他的话我不懂,我的话他也不懂,但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便

言为心声

....了。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连清醒的青年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那是“送来”的,不是“拿来”的缘故。

A.但所以也由于而

B.可于是而由于却

C.可所以而因为却

D.但于是也因为而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多彩的霞

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②可是在冰封雪冻之前,森林却显示了一年四季中唯一的一次落叶的,让将要冬眠

的无数的小虫们、真菌们得到温暖和慰藉。

③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景色了。

④今天我又来到了富春江上。这里景色,秀色天成,同样是美,但却与黄山形

成了鲜明的对照。

A.绚丽明丽艳丽壮丽

B.绮丽壮丽奇丽明丽

C.绮丽壮丽绚丽明丽

D.绚丽俏丽壮丽奇丽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

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B.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

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C.心理学家分析“偷菜”现象时说,现实中无法获得的“违章窃喜”心理不仅可以在

虚拟世界得以满足,而且朋友间的交往方式也因此变得简单而富有趣味。

D.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意味着人类进入对可持续发展的

理念达成高度的共识,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以造福子孙后代。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时,我的心中只有一片安谧、温柔,不知道什么叫忧虑,什么叫复杂?

B.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C.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D.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9.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A.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

B.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C.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D.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10.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记叙)

B.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说明)C.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议论)

D.人类啊,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抒情)

11.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告词是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标题、正文、落款。

B.简报的标题要醒目,一要有内容,二要引人入胜。

C.总结重点介绍取得的主要成绩、主要经验及其原因。

D.会议记录的要求是快和准,快才能完整、全面地记录,准是为了忠实于原意。12.下列各项中,作品、出处、文体及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黄鹂》《晚华集》散文孙犁

B.《明湖居听书》《老残游记》小说老残

C.《记念刘和珍君》《且介亭杂文》杂文鲁迅

D.《敬业与乐业》《饮冰室合集》演讲词梁思成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诗歌的意境,首先要从分析形象入手,其次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B.小说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可以各显其能。

C.散文的线索主要是显性的。阅读散文要善于纲举目张,从把握线索入手,理解内容安排,欣赏结构美。

D.剧本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和语言,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戏剧演出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4.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列提纲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主干,突出重点。提纲必须简略些。

B.在一般自觉的阅读中,读物里的一切信息都可能成为积累的对象。

C.批注就是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及旁边等处的批语。

D.理解和阐释都不是对文章纯客观的分析和解说,而是表现了读者对文章的主观判断,反映出读者自身的价值取向。

15.下列各项对有关课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一文中描绘的景象不是一般的客观存在,而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B.《内蒙访古》和《黄山记》这两篇游记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同时发表议论,表明了自己对一些历史问题的见解。

C.《淡淡的深情》一文采用了对照的写作方法,语言形象生动,表现母爱的无私、深厚、朴实和伟大。

D.《红烛》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闻一多的爱国情感、献身精神。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一)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成果而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16.下列有关选文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列举的事例说明了马克思的斗争范围广,时间长。

B.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马克思的崇敬、爱戴和颂扬之情。

C.本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D.总结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并评价了马克思的革命精神。

17.下列有关选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话从正面证明了马克思对敌人打击的沉重和他所承受的压力之大。

B.破折号的作用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

C.马克思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爱戴和悼念,证明他的逝世造成的“空白”是不可弥补的。

D.最后一句话是对马克思人格的高度肯定。

18.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句中,“首先”一词突出革命实践是马克思最主要的功绩。

B.“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强调说明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当做了他毕生的使命。

C.“热烈、顽强”是对马克思从事革命斗争的辉煌成果进行热烈的歌颂。

D.“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一句,用精彩的比喻描述了马克思的恢宏气度、广阔胸怀和无所畏惧的战斗风格。

19.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是一篇悼词,主体部分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在分说中,先说革命实践,后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