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分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错题集附解析

突破高分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错题集附解析
突破高分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错题集附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四错题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

A.相同B.中和HCl的多

C.无法比较D.中和CH3COOH的多

解析:选D。HCl是强酸,CH3COOH是弱酸,故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相比,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因此两溶液体积相同时,醋酸的物质的量多,中和时所需NaOH就多,故选D。

8.室温条件下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其中的观察要点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电离平衡,说明醋酸是弱酸;C项,产生H2的起始速率是盐酸>醋酸,说明醋酸不完全电离,即说明醋酸是弱酸;D项,稀释时加水量大于原溶液体积的100倍,说明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说明醋酸是弱酸,故B、C、D不符合题意。

9.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3)a、b、c三点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4)若使c点溶液中c(CH3COO-)增大,c(H+)减小,则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冰醋酸在稀释过程中,c(H+)的变化为加水前(“O”点),醋酸未电离,故c(H+)=0,液体不导电;加水后,CH3COOH CH3COO-+H+,导电能力增强,离子的浓度增大;

当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尽管加水使电离程度增大,但离子的浓度反而减小,所以导电能力减弱。

答案:(1)在“O”点处醋酸未电离,无离子存在

(2)c

(4)①加入少量NaOH固体

②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③加入Zn、Mg等金属(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3.由已知电离常数判断,下列关于SO 2与Na 2CO 3(aq)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不合理的是( )

A.SO 2+H 2O +333B .SO 2+H 2O +CO 2-3===H 2CO 3+SO 2-3

C .2SO 2+2H 2O +CO 2-3===H 2CO 3+2HSO -3

D .SO 2+H 2O +CO 2-3===HCO -3+HSO -3

解析:选B 。根据表中K a 的数值,其酸性:H 2SO 3>H 2CO 3>HSO -3>HCO -3,结合复分

解反应中强酸制弱酸的原理,H 2SO 3与CO 2-3反应不可能生成H 2CO 3和SO 2-3,故B 不合理。

14.有下列物质的溶液

①CH 3COOH ②HCl ③H 2SO 4 ④NaHSO 4

(1)若四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c (H +)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

表示,下同)。

(2)若四种溶液的c (H +)相同,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3)将6 g CH 3COOH 溶于水制成1 L 溶液,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经测定

溶液中c (CH 3COO -)为 1.4×10-3 mol/L ,此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K 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升高,K a 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下同);加入少量CH 3COONa 后c (H +)________,K a ________。

解析:(3)开始时c (CH 3COOH)=0.1 mol·L -1,由于CH 3COOH 电离的很少,平衡后可认

为c (CH 3COOH)仍为0.1 mol·L -1。由CH 3COOH CH 3COO -+H +,

K a =c (CH 3COO -)·c (H +)c (CH 3COOH )

=1.4×10-3×1.4×10-3

0.1

=1.96×10-5。

答案:(1)③>②=④>① (2)①>④=②>③

(3)0.1 mol·L -1 1.96×10-5 变大 变小 不变

14.实验表明,纯硫酸液体的电离能力强于纯硝酸,纯硫酸的导电性强于纯水;又知液

态电解质都能像水一样自身电离,而建立电离平衡(即像2H 2O H 3O ++OH -),且在一定

温度下都有各自的离子积常数。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纯硫酸在液态时,自身电离的电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25 ℃时的离子积常数K (H 2SO 4)比水的离子积常数K (H 2O)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2)在纯硫酸与纯硝酸的液态混合物中,存在的阴离子主要是________;这是因为混合液中不但存在两种电离平衡(即H 2SO 4和HNO 3各自的电离平衡,且硫酸的酸性强于硝酸),又在无水的条件下,混合酸中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反应而造成的。

解析:(1)根据H 2O 自身电离的电离反应方程式:2H 2O H 3O ++OH -,可写出H 2SO 4自身电离的电离反应方程式:2H 2SO 4H 3SO +4+HSO -4,因为纯硫酸的导电能力大于纯水

的导电能力,所以纯硫酸比水更易电离,故K (H 2SO 4)比K (H 2O)要大。

(2)因为纯硫酸的导电能力强于纯硝酸,说明H 2SO 4比HNO 3更易电离,H 2SO 4中电离出

的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更大,主要存在的阴离子应来源于H 2SO 4电离出的HSO -4;而且因

为H 2SO 4的酸性强于HNO 3,发生的反应就类似于强酸制弱酸,即H 2SO 4+HNO 3H 2NO +3

+HSO -4。

答案:(1)2H2SO4H3SO+4+HSO-4大

(2)HSO-4H2SO4+HNO3H2NO+3+HSO-4

10.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K w=1×10-12,则该温度(填“>”、“<”或“=”)________25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与pH=1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________。

(2)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呈中性,则a∶b=________;

②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________。

解析: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K w越大,25 ℃时K w=1×10-14。

(1)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中c(OH-)=10-1 mol/L,pH=1的HCl溶液中c(H+)=10-1 mol/L,所以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应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后溶液的pH=6。

(2)①若所得混合液呈中性,则0.1 mol/L×a L=0.1 mol/L×b L,所以a∶b=1∶1;②

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混合后c(H+)=0.01 mol/L,则n(H+)-n(OH-)

a L+

b L

=0.01 mol/L,即:

0.1 mol/L×b L-0.1 mol/L×a L

(a+b)L

=0.01 mol/L,得a∶b=9∶11。

答案:>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能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1)6(2)①1∶1②9∶11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后溶液中c(SO2-4)∶c(H+)≈1∶10

B.常温下,将pH=5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pH=7

C.常温下,将pH=9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pH=7

D.常温下,将0.01 mol·L-1的硫酸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pH=4

解析:选A。pH=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后,c(SO2-4)=1×10-5mol·L-1×1

1

500=

1×10-8mol·L-1,由于水的电离,c(H+)≈1×10-7mol·L-1,由c(SO2-4)∶c(H+)=(1×10-8)∶(1×10-7)≈1∶10,故A正确;无论是酸还是碱的稀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只

能接近于7,但不能等于7,故B、C错误;c(H+)=0.01 mol·L-1×2×1

100=2×10

-4 mol·L-1,pH=-lg(2×10-4)=3.7,故D错误。

16.温度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1,c(OH-)=10-b mol·L-1,已知a+b=12,请回答下列问题:

(3)给该NaOH溶液加热,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3)温度升高时,K w变大,而c(H+)=K w

c(OH-)

,所以c(H+)变大,pH变小。

7.0.1 mol·L-1NaOH溶液滴定100 mL 0.1 mol·L-1盐酸时,如果滴定误差在±0.1%以内,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范围为()

A.6.9~7.1 B.3.3~10.7

C.4.3~9.7 D.6~8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和滴定的计算。理论上,当滴入的NaOH溶液体积恰好为100 mL时,溶液的pH=7,实际操作中肯定有误差,如果多滴0.1 mL,误差为+0.1%,少滴

0.1 mL,误差为-0.1 %,总体积均以200 mL计算。

(1)碱过量时:c(OH-)=0.1 mol·L-1×0.1 mL÷200 mL=5×10-5mol·L-1,则c(H+)=2×10-10mol·L-1,pH=10-lg 2≈9.7;

(2)碱不足时:c (H +)=0.1 mol·L -1×0.1 mL÷200 mL =5×10-5mol·L -

1,则pH =5-lg 5≈4.3。

10.25 ℃时,pH =2的某酸H n A(A n -为酸根)与pH =12的某碱B(OH)m 等体积混合,混

合液的pH =5。

(1)写出生成的正盐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盐中存在一定水解的离子,该离子主要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该混合液呈酸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H n A 的一级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当酸中c (H +)等于碱中c (OH -)时,二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是由过量的

酸或碱决定的。

(1)H n A 中阴离子带n 个单位的负电荷(A n -),B(OH)m 中阳离子带m 个单位的正电荷(B m

+),则正盐的化学式为B n A m 。

(2)pH =2的酸H n A 中c (H +)=10-2 mol/L ,pH =12的B(OH)m 中c (OH -)=10-2 mol/L ,

当二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 =5,酸过量说明H n A 一定为弱酸,故A n -一定水解。

(3)由于酸一定为弱酸,当H n A 与B(OH)m 等体积混合后,酸有剩余导致溶液显酸性。

答案:(1)B n A m (2)A n -+H 2O HA (n -1)-+OH -

(3)由于酸一定为弱酸,当H n A 与B(OH)m 等体积混合后,酸有剩余 (4)H n A H n -1A -+H +

11.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无色溶液:Ca 2+、H +、Cl -、HSO -3

B .能使pH 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 +、NH +4、I -、NO -3

C .FeCl 2溶液:K +、Na +、SO 2-4、AlO -2

D .常温下,K w c (H +)

=0.1 mol·L -1的溶液:Na +、K +、SiO 2-3、NO -3 解析:选D 。本题考查限定条件下的离子共存。A 项错误,H +与HSO -3发生反应而不能

大量共存;B 项错误,使pH 试纸呈红色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条件下,NO -3有强氧化性(相

当于HNO 3),可将I -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C 项错误,Fe 2+与AlO -2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

量共存;D 项正确,K w c (H )

=0.1 mol·L -1,即c (H +)=10-13mol·L -1,是碱性溶液,四种离子均可大量共存。

14.已知H 2O 2,KMnO 4、NaClO ,K 2Cr 2O 7均具有强氧化性,将溶液中的Fe 2+、Cu 2+、

Fe 3+完全沉淀为氢氧化物,需溶液的pH 分别为:9.6、6.4、3.7。现有含有FeCl 2杂质的CuCl 2·2H 2O ,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图示步骤进行提纯: 含杂质的

水溶液Ⅰ――→加入氧化剂X 溶液Ⅱ――→加入物质Y

过滤 ????? 沉淀

溶液Ⅲ――→一定条件下纯净的CuCl 2·2H 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除去Fe 2+,能否直接调整pH =9.6将Fe 2+沉淀除去?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最适合的氧化剂X是________(填序号)。

A.K2Cr2O7B.NaClO

C.H2O2D.KMnO4

加入氧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Y是________。

A.NaOH B.氨水C.Cu2(OH)2CO3

D.Na2CO3E.CuO F.Cu(OH)2

(4)除去Fe3+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能不能直接蒸发结晶得到CuCl2·2H2O晶体?________。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加入氧化剂能把Fe2+氧化为Fe3+,同时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上述提供的几种氧化剂中符合要求的只有H2O2。当CuCl2溶液中混有Fe3+时,可利用Fe3+的水解:Fe3++3H2O Fe(OH)3+3H+,加入CuO、Cu(OH)2或Cu2(OH)2CO3与溶液中的H+作用,从而使平衡右移,把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最后从CuCl2溶液中制取CuCl2·2H2O也不能直接加热蒸发,为抑制CuCl2水解,应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发。

答案:(1)否pH=9.6时,Cu2+会完全沉淀

(2)C将Fe2+氧化为Fe3+,便于生成沉淀而与Cu2+分离

(3)CEF

(4)Fe3++3H2O Fe(OH)3+3H+

Cu2(OH)2CO3+4H+===2Cu2++3H2O+CO2↑

或Cu(OH)2+2H+===Cu2++2H2O

或CuO+2H+===Cu2++H2O

(5)不能应在HCl气流中加热浓缩后,冷却结晶。

12.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1 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________酸(填“强”或“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A稀溶液的pH=a,则a________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

(3)请写出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

(4)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MOH)=________2c(A-)(填“>”、“<”或“=”);若此时溶液中pH=10,则c(MOH)+c(OH-)=________ mol·L-1(用代数式表示)。

解析:(1)由图像知,0.01 mol·L-1 HA溶液的pH=2,c(HA)=c(H+)=0.01 mol·L-1,即HA完全电离。(2)根据图像,pH=7时,MOH过量,即MA溶液的pH<7,为强酸弱碱盐,其水解离子方程式为M++H2O MOH+H+,此时由水电离出的c水(OH-)=c(H+)=1×10-a mol·L-1。(3)K点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MA和MOH的混合溶液,由于MOH电离使pH>7,故c(M+)>c(A-)>c(OH-)>c(H+)。(4)根据物料守恒,K点时,c(M+)+c(MOH)=2c(A-),pH=10时,c(H+)=10-10 mol·L-1,c(OH-)=10-4 mol·L-1,则溶液中的c(M+)=(0.005+10

-4) mol·L-1,混合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得:2c(A-)=c(M+)+c(MOH),根据电荷守恒得:c(A-)+c(OH-)=c(M+)+c(H+),两式联立消除c(A-)得,c(MOH)+c(OH-)=c(M+)+2c(H+)-c(OH-)=(0.005+10-4) mol·L-1+2×10-10mol·L-1-10-4mol·L-1=0.005+2×10-10 mol·L-1。

答案:(1)强0.01 mol·L-1 HA溶液的pH为2,说明HA完全电离

(2)<M++H2O MOH+H+1×10-a mol·L-1

(3)c(M+)>c(A-)>c(OH-)>c(H+)

(4)=0.005+2×10-10

4.下列有关溶度积常数(K sp)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 sp减小

B.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减小

C.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增大

D.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 sp不变

答案:D

6.把足量熟石灰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Ca(OH)2(s)Ca2+(aq)+2OH-(a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B.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Ca(OH)2固体增多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Ca(OH)2固体增多

解析:选D。A项,加热时Ca(OH)2溶解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pH减小;B项,CaO+H2O===Ca(OH)2,由于保持恒温,Ca(OH)2溶解度不变,c(OH-)不变,因此pH不变;C项,CO2-3+Ca2+===CaCO3↓,使平衡正向移动,Ca(OH)2固体减少;D项,加入NaOH固体时,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因此Ca(OH)2固体增多。

10.某温度时,Ag2SO4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对应的K sp(Ag2SO4)等于c点对应的K sp(Ag2SO4)

B.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a点对应的溶液变为b点对应的溶液

C.该温度下,K sp(Ag2SO4)=1.6×10-5

D.0.02 mol·L-1的AgNO3溶液与0.2 mol·L-1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解析:选B。温度恒定时,曲线上任意点的K sp都相等,A项正确;a点对应Ag2SO4的不饱和溶液,但蒸发可以使溶液中的c(Ag+)、c(SO2-4)都变大,故不能实现由a点对应的溶液变到b点对应的溶液,B项错误;由Ag2S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可知:K sp(Ag2SO4)=c2(Ag+)·c(SO2-4)=(1×10-2)2×16×10-2=1.6×10-5,C项正确;0.02 mol·L-1的AgNO3溶液与0.2 mol·L-1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2(Ag+)·c(SO2-4)=0.012×0.1=1×10-5<K sp,所以混合液不会有沉淀生成,D项正确。

9.一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它们的浓度都是0.050 mol·L-1。如果要求Fe3+沉淀完全而Fe2+不生成沉淀Fe(OH)2,需控制pH在何范围?

已知:K sp[Fe(OH)3]=1.1×10-36

K sp[Fe(OH)2]=1.64×10-14

(提示:当某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时可以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了)

解析:Fe 3+沉淀完全时,c (Fe 3+)为1×10-5 mol·L -1,则Fe 3+

沉淀完全时所需的氢氧根浓度为 c (OH -

)=3K sp [Fe (OH )3]c (Fe 3+)=3 1.1×10-36

1×10

-5 mol·L -1 ≈4.8×10-11 mol·L -1,

pH =14-pOH =14-10.3=3.7;

Fe 2+开始沉淀时所需氢氧根浓度为c (OH -)=K sp [Fe (OH )2]c (Fe 2+)

= 1.64×10-140.050 mol·L -1≈5.7×10-7 mol·L -1,

pH =14-pOH =14-6.2=7.8,

因此,溶液的pH 控制在3.7~7.8之间,可使Fe 3+沉淀完全而Fe 2+不沉淀。

答案:溶液的pH 需控制在3.7~7.8之间。

12.已知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 m A n (s)m M n +(aq)+n A m -(aq),K sp

=c m (M n +)·c n (A m -)称为溶度积。

某学习小组欲探究CaSO 4沉淀转化为CaCO 3沉淀的可能性,查得如下资料(25 ℃):

①往100 mL 0.1 mol·L -1的CaCl 2溶液中加入0.1 mol·L -1的Na 2SO 4溶液100 mL 立即有

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固体Na 2CO 3 3 g ,搅拌,静置后弃去上层清液。

③再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后再弃去上层清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题中信息知K sp 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2)写出第②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第③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充第④步操作及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该转化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个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K sp 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大。要证明CaSO 4完全转化为CaCO 3,可以加入盐酸,因为CaSO 4不和盐酸反应,而CaCO 3可完全溶于盐酸。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利用此反应可以将锅炉水垢中的CaSO 4转化为CaCO 3,易于除去。

答案:(1)大 (2)Na 2CO 3(aq)+CaSO 4(s)CaCO 3(s)+Na 2SO 4(aq) (3)洗去沉淀上附着的SO 2-4 (4)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 (5)将锅炉水垢中的CaSO 4转化为CaCO 3,易于除去

13.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 2O 2-7和CrO 2-4,

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危害,必须进行处理。还原沉淀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过程如下: CrO 2-4――→H +转化Cr 2O 2-7――→Fe 2+还原Cr 3+――→OH -

沉淀Cr(OH)3↓ (3)若在还原过程中还原1 mol Cr 2O 2-

7,需要________ mol 的FeSO 4·

7H 2O 。 (3)Cr 2O 2-7中Cr 的化合价是+6,所以1 mol Cr 2O 2-7被还原转移6 mol 电子;1 mol Fe 2+

被氧化生成Fe3+,转移1 mol电子,因此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需要FeSO4·7H2O的物质的量为6 mol。

17.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x H2O}是一种光敏材料,在110 ℃可完全失去结晶水。为测定该晶体中铁的含量和结晶水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铁含量的测定

步骤一:称量5.00 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 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匙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步骤三:用0.010 mol/L 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 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 mol/L KMnO4溶液19.98 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的操作步骤依次是:称量、________、转移、洗涤并转移、________、摇匀。

②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在步骤二中,若加入的KMnO4溶液的量不够,则测得的铁含量________。(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解析:①由固体配制溶液的步骤是:先称量,然后溶解,再冷却至室温,转移到容量瓶,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定容、摇匀。

②加入锌粉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3+全部还原为Fe2+。

③步骤三中发生的是高锰酸根离子和二价铁离子的反应:8H++MnO-4+5Fe2+===Mn2++5Fe3++4H

2

O。

④根据离子反应可知,Fe2+的物质的量是MnO-4的物质的量的5倍,即n(Fe2+)=5n(MnO-4)=5×(20.02+19.98)/2×10-3L×0.010 mol·L-1=0.001 mol,故铁的质量分数为0.001 mol×

56 g·mol-1×250 mL

25.00 mL÷5.00 g×100%=11.20%。如果步骤二中加入的高锰酸钾的量不足,则步骤三中消耗的高锰酸钾会增多,因此测得铁的含量偏高。

答案:(1)①溶解定容

②将Fe3+还原为Fe2+

③8H++MnO-4+5Fe2+===Mn2++5Fe3++4H2O

④11.20%(或0.112)偏高

说明:本文错题集收自于高二年级实验班林晓锋等部分尖子生。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含部分扩展内容)(珍藏版) 特点:电池总反应一般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H<0);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极负极:一般相对活泼的金属溶解(还原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一般是电解质中的离子得电子(也可能是氧气等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原电池原理电子流向:负极经导线到正极 电流方向:外电路中,正极到负极;内电路中,负极到正极 电解质中离子走向: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制成化学电源(实用原电池);金属防腐(被保护金属作正极);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判断金属活性强弱 一次电池负极:还原剂失电子生成氧化产物(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正极:氧化剂得电子生成还原产物(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放电:与一次电池相同 二次电池规则:正极接外接电源正极,作阳极;负极接外接电源负极,作阴极(正接正,负接负) 充电阳极:原来的正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原电池阴极:原来的负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化学电源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一般用多孔电极吸附反应物),总反应相当于燃烧反应 负极:可燃物(如氢气、甲烷、甲醇等)失电子被氧化(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 电极反应正极:O得电子被还原,具体按电解质不同通常可分为4种 2 燃料电池碱性介质:O+4e-+2H O==4OH- 22 酸性介质:O+4e-+4H+==2H O 22 电解质不同时氧气参与的正极反应固体或熔融氧化物(传导氧离子):O+4e-==2O2- 2 第1页质子交换膜(传导氢离子):O+4e-+4H+==2H O 22

特殊原电池:镁、铝、氢氧化钠,铝作负极;铜、铝、浓硝酸,铜作负极;铜、铁、浓硝酸,铜作负极,等 特点:电解总反应一般为不能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活性电极:阳极溶解(优先),金属生成金属阳离子 阳极惰性电极一般为阴离子放电,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接电源正极)(石墨、铂等)常用放电顺序是:Cl->OH->高价态含氧酸根(还原性顺序), 发生氧化反应,相应产生氯气、氧气 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阴极电极本身一般不参加反应,阳离子放电,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接电源负极)常用放电顺序是:Ag+>Cu2+>H+>活泼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 相应产生银、铜、氢气 电流方向:正极到阳极再到阴极最后到负极 电子流向:负极到阴极,阳极到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无电子流动,是阴阳离子在定向移动) 离子流向:阴离子移向阳极(阴离子放电),阳离子移向阴极(阳离子放电) 常见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Cl↑,4OH--4e-==O↑+2H O或2H O-4e-==O↑+4H+(OH-来自水时适用) 22222 电解池阴极:Ag++e-==Ag,Cu2++2e-==Cu,2H++2e-==H↑或2H O+2e-==H↑+2OH-(H+来自水时适用) 222 电解水型:强碱、含氧强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OH、KOH、H SO、HNO、Na SO溶液等 24324 电解溶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HCl、CuCl溶液等 2 常见电解类型电解溶质+水(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NaCl、KCl、MgCl溶液等 2 电解溶质+水(放氧生酸盐):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CuSO、AgNO溶液等 43 氯碱工业的基础: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第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A 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6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7-10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 1. 用水稀释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 O H NH () OH (23?-c c B . ) OH ()O H NH (23-?c c C .c (H +)和c (OH -)的乘积 D .OH -的物质的量 2.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10mL 量筒量取7.13mL 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2.3 D .用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3.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 B .KHCO 3 C .Fe 2(SO 4)3 D .NH 4HCO 3 4.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 固体 ②H 2O ③NH 4Cl 固体 ④CH 3COONa 固体 ⑤NaNO 3固体 ⑥KCl 溶液 A .②④⑥ B .①② C .②③⑤ D .②④⑤⑥ 5. 在25℃时,100mL 0.4mol/L 的盐酸与等体积0.6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值为 A .6 B .5 C .12 D .13 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 2O H 3O ++CO 32- B.H 2SO 3的电离方程式H 2SO 32H ++SO 32- C .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 D.CaCO 3的电离方程式:CaCO 3 Ca 2++CO 32- 7. 氢氰酸(HCN )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1mol/L 该酸溶液的pH 约为3 B .HCN 易溶于水 C .10mL 1mol/L HCN 恰好与10mL 1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HCN 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8..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2的HA 溶液与pH=12的MOH 溶液任意比混合: c (H +) + c (M +) == c (OH -) + c (A -) B .pH 相等的CH 3COONa 、NaOH 和Na 2CO 3三种溶液: c (NaOH)<c (CH 3COONa)<c (Na 2CO 3)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 3COOH 和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H 3COO -) +2c (OH -) == 2c (H +) + c (CH 3COOH) D .0.1mol ·L -1的NaHA 溶液,其pH=4:c (HA -)>c (H +)>c (H 2A)>c (A 2-) 9. 盐酸、醋酸、纯碱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NaHCO 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 ,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 23和OH -

(完整)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共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K 39 Ag 108 I 127 Ba 137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SO42-、Cl- B.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Na+、Ca2+、Cl-、AlO2- 2、纯水在20℃和80℃时的pH 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无法确定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铁跟盐酸反应:2Fe + 6H+=2Fe3+ + 3H2↑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氢氧化钙反应:H2PO4—+ 2OH—=PO43—+ 2H2O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 + 2CH3COOH=Ca2+ + 2CH3COO—+ H2O + CO2↑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 + NO3-+ 4H+=Cu2++ NO↑+ 2H2O 4、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盐酸(盐酸置于锥形瓶中),以下操作会造成所测盐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C.锥形瓶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D.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 6、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 7、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A.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 B.该酸可以与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 D.该酸浓度为0.1 mol·L-1时的pH为1 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1×10-5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值为5 B.一定是酸溶液 C.可能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D.PH值可能为9

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四《电化学基础》复习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Ag:108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1分)1.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 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汽水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地下钢管连接锌板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阳极 B.氯碱工业是电解熔融的NaCl,在阳极能得到Cl 2 C.氢氧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中O 2通入正极,电极反应为O 2 +4H++4e- ===2H 2 O D.下图中电子由Zn极流向Cu,盐桥中的Cl-移向CuSO 4 溶液 3.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4.用铁丝、铜丝和CuSO 4 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时Cu极反应为:Cu—2e =Cu2+ B.构成电解池时Cu极质量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 C.构成电解池时Fe极质量一定减少 D.构成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工作后就可能产生大量气体 Fe Cu

5.如图,将纯Fe棒和石墨棒插入1 L饱和NaCl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接负极,N接正极,当两极产生气体总量为22.4 L(标准状况) 时,生成1 mol NaOH B.M接负极,N接正极,在溶液中滴人酚酞试液,C电极周围溶液变红 C.M接负极,N接正极,若把烧杯中溶液换成1 L CuSO 4 溶液,反 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产生蓝色沉淀 D.M接电源正极,N接电源负极,将C电极换成Cu电极,电解质溶 液换成CuSO 4 溶液,则可实现在铁上镀铜 6.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Pb(s)+PbO 2(s)+2H 2 SO 4 (aq)=2PbSO 4 (s)+2H 2 O(l) 电解池:2Al+3H 2O Al 2 O 3 +3H 2 电池电解池 A H+移向Pb电极H+移向Pb电极 B 每消耗3molPb 生成2molAl 2O 3 C 正极:PbO 2+4H++2e=Pb2++2H 2 O 阳极:2Al+3H 2 O-6e=Al 2 O 3 +6H+ D 7 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 选项X Y A.MgSO 4CuSO 4 B.AgNO 3Pb(NO 3 ) 2 C.FeSO 4 Al 2 (SO 4 ) 3 D.CuSO 4AgNO 3 8 2O 7 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 过程中存在反应Cr 2O 7 2+6Fe2++14H+=2Cr3++6Fe3++7H 2 O,最后Cr3+以Cr(OH) 3 形式除 去,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阳极反应为Fe-2e-=Fe2+ 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 C.过程中有Fe(OH) 3沉淀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2mol电子,最多有 Fe C 饱和NaCl溶液 电源 M N

高中化学选修4 第四章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Pb+SO 4 2--2e-=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SO 4 2-+2e-=PbSO4↓+2H2O 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SO 4 2- 阳极:PbSO4+2e-=Pb+SO 4 2-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 2H2SO42PbSO4 ↓+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习题(附答案)

二、习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B.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其反应物的质量有关 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当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3.下列过程能肯定是放热反应的是(A) A.燃烧B.分解C.凝华D.溶解 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D)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5.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2H2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比产物H2O稳定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7.已知1 mol白磷转化成红磷,放出18.39 kJ的热量,又知:P4 (白,s)+ 5O2(g)===2P2O5(s) ΔH1, 4P(红,s)+5O2(g)===2P2O5(s)ΔH2 。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B)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C) ①C(s)+O2(g)=CO2(g)ΔH1,C(s)+O2(g)=CO(g)ΔH2 ②S(s)+O2(g)=SO2(g)ΔH3,S(g)+O2(g)=SO2(g)ΔH4 ③H2(g)+O2(g)=H2O(l)ΔH5,2H2(g)+O2(g)=2H2O(l)ΔH6 ④CaCO3(s)=CaO(s)+CO2(g)ΔH7,CaO(s)+H2O(l)=Ca(OH)2(s)ΔH8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 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B) A. 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10.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28.7 kJ热量,下列 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

最新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4.1 原电池 一、探究目标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 +=Zn 2++H 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负极(Zn)正极(Cu) 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 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 负极(Zn):Zn-2e=Zn2+(氧化) 正极(Cu):2H++2e=H2↑(还原) 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②满足所有守衡 总反应是:Zn+2H+=Zn2++H2↑ 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 学生:当然能,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 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新)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精练精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知识点详解 一、本模块内容的特点 1.理论性、规律性强 2.定量 3.知识的综合性强 4.知识的内容较深 二、本模块内容详细分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物的活化能—生成物的活化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人教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章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1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 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混和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2物质单质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如HCl、NaOH、NaCl、BaSO 4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纯净物电解质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如HClO、NH·HO、Cu(OH)、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 质都是化合物②SO、NH、CO等属于非电解质232化合物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 232HO (2) BaSO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全部电离,……HO、CCl、CH=CH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 分有机物。如SO、CO、C 非电解质:44123622462故BaSO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4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 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5、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 +-]/[AB] +B][ B Ki=[ A表示方法:ABA6、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 H SO>H PO>HF>CHCOOH>HCO>H S>HClO 23233432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c[OH]·水的离子积:K = c[H W+--7+--14 ] = 1*10· mol/L ; K = [H[OH25℃时, [H]]=[OH] =10W注意: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值一定 WW K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W2、水电离特点:(1)可 逆(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4 =1*10 K:抑制水的电离①酸、碱W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 离是吸热的)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练习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练习题 1.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 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2e一=C12↑ 3.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 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 2Fe(OH)3=Fe2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7.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8.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 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精讲 1、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的外观特征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从外观上看,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是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体现出来,如光能、电能等。 (2)反应热的定义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通常用符号Q表示。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3)焓变的定义 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称为焓变,符号ΔΗ。 ΔΗ=Η(反应产物)—Η(反应物) 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如果生成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吸热才能进行。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吸热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8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的值是()A.1×10-14B.55.6×107C.107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mol/L、K a(HNO2)=6.4×10-6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2S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A.适量盐酸B.适量NaOH溶液C.适量KOH溶液D.适量KHS溶液 9.在Ca(OH)2(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A.pH=3的HNO3跟pH=11的KOH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NaOH D.pH=3的醋酸跟pH=11的Ba(OH)2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 单元测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 2. 铁棒与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0.01mol?L-1的食盐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铁棒附近产生OH- B. 铁棒逐渐被腐蚀 C. 石墨棒上放出Cl2 D. 石墨棒上放出O2 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 ..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 -2e -==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4e- == 4OH -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 == 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 - == Fe2+ 4. 用惰性电极电解100mL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在阴极得到112mL H2(标准状况),此时电解质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的pH为( ) A. 13 B. 12 C. 8 D. 1 5. 用两根铂丝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再分别向两极通入甲烷气体和氧气,可形成燃料电池,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CH4+2KOH+2O2==K2CO3+3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甲烷的一极为负极,通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B. 放电时通入氧气的一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基础训练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基础训练题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S 32 C1 35.5 Cu 64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60分) 1、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 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2、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原电池。下列 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 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3、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6H12O6+6H2O-24e-==6CO2↑+24H+ 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CO2气体22.4 L 4、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不正确的是() A.将青铜器放在铁质托盘上 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5、下列几种金属制品的镀层损坏后,金属腐蚀的速率最快的是( ) A.镀铝塑料B.食品罐头盒(镀锡) C.白铁水桶(镀锌) D.镀银铜质奖章 6、如下图所示,a、b两电极材料分别为铁丝和铜丝。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也可以构成电解池 B.a电极可能发生反应:Cu2++2e-===Cu C.b电极质量可能增加 D.该过程可能有大量气体产生 7、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只惰性电极, 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 A.NaOH B.H2SO4 C.Na2CO3 D.Na2SO4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练习题

选修4 第一章习题 1、 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22O 2H O 2H 激光,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①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氢气是一级能源 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以改善生存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氢气是二级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 2O,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2、 与我国的“神舟六号”采用液态燃料作推进剂不同,美国的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222442O Cl O 4H N ClO 2NH ;ΔH <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中高氯酸铵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 的是() A.NH 3(g)+45O 2(g)NO(g)+4 6H 2O(g);ΔH =-a kJ ·mol -1 B.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b kJ ·mol -1 C.2CO(g)+O 2(g)2CO 2(g); ΔH =-c kJ·mol -1 D.CH 3CH 2OH(l)+2 1O 2(g)CH 3CHO(l)+H 2O(l);ΔH =-d kJ ·mol -1 答案B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A 、NO 不是稳定的化合物 B 、正确 C 、应是1mol 物质完全燃烧 D 、在101Kpa 室温下(25摄氏度)乙醛是气体 并且乙醛不是稳定的氧化物 产物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4、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 的是() A.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 -1 B.C 2H 2(g)+2 5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 · mol -1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检测题及答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2.在下列实验方法中,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A.25 ℃时,醋酸钠溶液呈碱性 B.25 ℃时,0.1mol·L-1的醋酸的pH约为3 C.25 ℃时,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前者比后者的导电能力强 D.25 ℃时,将pH=3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4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多 3.将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3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⑦ C.①⑥D.②④⑥⑧ 4.pH相同的氨水、NaOH和Ba(OH)2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Y、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X、Y、Z的关系是() A.X=Y=Z B.X>Y=Z C.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