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y=A sin (ω x+φ) 的图象第一课时说课稿

函数y=A sin (ω x+φ) 的图象第一课时说课稿
函数y=A sin (ω x+φ) 的图象第一课时说课稿

关于函数)sin(?+=wx A y 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参与听评课。我将从教学理

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评价与反思等几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方案。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也要注意其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我希望能通过这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实现课程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y=Asin(x+ φ)的图像和性质是学习了基本函数

y=sinx 图像和性质后的一个教学内容,之所以安排这个内容:

(1) y=sinx 为y=Asin(wx+ φ)打基础,它的图像和性质

在物质的振动,电学,光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是研究这些物理内容必不可少的工具,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

(2)从y=sinx的图像到y=Asin(x+ φ)的图像的变化过程较完整地使用了图形的伸缩,平移变化。

(3)研究y=Asin(x+ φ)的图像和性质,是研究y=sinx 图像和性质的延伸和拓展。它的研究方法可以迁移到

研究其他一般函数具有典型性。

(4)研究y=Asin(x+ φ)先单一后综合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五点法画出函数y=Asin(x+ φ)的简图,理解参数A

和φ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作用;

2.掌握由函数y=sinx出发,利用图像变换得到y=Asin(x+

φ)的图像的步骤;

3.对比y=sinx图像和性质,了解y=Asin(x+ φ)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像,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和图像变换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一般思路,即通过对简单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得到复杂的数学结论;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点:本节课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五点法正确找出函数y=sinx与y=Asin(x+ φ)的图像变化规律。难点是综合应用。

难点:对y=Asin(x+ φ)的图像的影响规律与概括。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教学的目的是以知识为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节课突出体现了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主线,应用启发式,讲述式引导学生层层升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数学知识价值,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的高度统一。

(2)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自主分析,在合作交流,达到殊途同归。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复习目的:通过回顾上节课五点法作图的步骤,为这

节课讲y=Asinx做铺垫,通过复习函数图象的平移类

比得出y=sin(x+ φ)的图像。

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说课稿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河北栾城中学韩丽媛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第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四、教法分析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高考大纲的要求是“理解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出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大纲的要求就是课的方向标,也是课的重要性的体现,本课是学习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入门课,是今后研究函数的性质、正弦型函数的图象性质等知识的基础和方法准备.同时本课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良好题材.因此,本节的学习在全章中乃至整个函数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步作图法(列表,描点、连线)在必修1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为我们今天用“五点法”作图提供了基础,另外学生是在已经掌握了三角函数基础知识和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线等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图象,进一步体现数形结合和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通过前面基础知识的学习多数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还有部分学生对学习函数有畏难情绪,因此如何让他们愉快的去主动接受知识就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在讲新课之前需要把这节课要用到的旧知识预热充分.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①知识与技能 掌握正弦、余弦函数图象的作法;理解并掌握五点法作图 ②过程与方法 先以动手操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通过分析动态演示正弦曲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图象题(行程问题)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图象题(行程问题) 1.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5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秒.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乙出发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8;②b=92;③c=123.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仅有①② C.仅有①③ D.仅有②③ 2、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向B地行驶.甲车先到达B地,停留1小时后按原路以另一速度匀速返回,直到两车相遇.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上图2是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乙车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1)请将图中的()内填上正确的值,并直接写出甲车从A到B的行驶速度; (2)求从甲车返回到与乙车相遇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求出甲车返回时行驶速度及A、B两地的距离.

3.甲船从A 港出发顺流匀速驶向B 港,行至某处,发现船上一救生圈不知何时落入水中,立刻原路返回,找到救生圈后,继续顺流驶向B 港.乙船从B 港出发逆流匀速驶向A 港.已知救生圈漂流的速度和水流速度相同;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同.甲、乙两船到A 港的距离y 1、y 2(km )与行驶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写出乙船在逆流中行驶的速度. (2)求甲船在逆流中行驶的路程. (3)求甲船到A 港的距离y 1与行驶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求救生圈落入水中时,甲船到A 港的距离. 4、某市接到上级通知,立即派出甲、乙两个抗震救灾小组乘车沿同一路线赶赴距出发点480千米的灾区.乙组由于要携带一些救灾物资,比甲组迟出发1.25小时(从甲组出发时开始计时).图中的折线、线段分别表示甲、乙两组的所走路程y 甲(千米)、y 乙(千米)与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像.请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由于汽车发生故障,甲组在途中停留了 小时; (2)甲组的汽车排除故障后,立即提速赶往灾区.请问甲组的汽车在排除故障时,距出发点的路程是多少千米?(3)为了保证及时联络,甲、乙两组在第一次相遇时约定此后两车之间的路程不超过25千米,请通过计算说明,按图像所表示的走法是否符合约定.

一次函数说课稿

一次函数说课稿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复习课。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与设计说明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一次函数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又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对今后知识的掌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及解析式的确定。 2.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应用于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及团队精神。 (三)情感与态度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大胆猜想、参与探究的良好品质。 2.进一步体验数与形的转化,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2.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不等式的解。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和数型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总结概括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图像、性质及简单应用,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更加沉稳,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需要老师设计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一次函数的性质第二课时内容 首先,我将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在学生已学习了一次函数定义、图象的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从而使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了从‘数’到‘形’、从‘形’到‘数’两方面的理解,展开了一个“数形结合”的新天地。本节内容在函数教学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也为今后来反比例函数性质、二次函数性质及其高中函数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结合图象,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2)、能力目标: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函数思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并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多媒体画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运动变化”的观点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重点: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 难点:由图象观察出性质,及其与正比例函数的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我以启发探究式为主来完成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了解知识,加深理解。 2、学法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出发,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构建。通过观察、讨论、归纳、辨析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自主探索为主,学会合作交流,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集动画、图象于一体,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意识,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接受的图形。使学生在美的气氛中思维更活跃,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从而达到高效。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高中《数学》第一册(下)(人教试验修 订本)第四章第八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过去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此前还学过三角函数线,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今后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sin(?+=wx A y 的图象的研究打好基础。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共分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利用正弦线画出x y sin =,[]π2,0∈x 的图象,考察图象的特点,介绍“五点作图法”,再利用图象研究正弦函数的主要性质(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 调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五点作图法”画长度为一个周期的闭区间上的正弦函数图象;正弦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单位圆画正弦函数图象;正弦函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能力目标 (1)会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图象; (2)掌握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作图法”; (3)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意义; (4)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区间; (5)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6)培养数形结合和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德育目标

(1)渗透由抽象到具体的思想,使学生理解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懂得数学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特点。 三、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 1、计算机辅助教学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利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使问题变得直观,易于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优美的函数图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2、讨论式教学 通过观察“正弦函数的几何作图法”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总结,由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发表意见(不同层次的组 员回答,教师给予评价不同),说出正弦函数的主要性质和函数x =, y sin []π2,0 x的图象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点。 ∈ 3、讲议结合教学 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 4、分层教学 提问分层、评价分层、作业分层,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法分析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正弦函数的几何作图法”教学课件的演示,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次函数专项训练 专训1.一次函数的两种常见应用 名师点金: 一次函数的两种常见应用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几何问题.能够从函数图象中得到需要的信息,并求出函数解析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和几何问题,是一次函数应用价值的体现,这种题型常与一些热点问题结合,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题型1行程问题 (第1题) 1.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km)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A,B两城相距300 km; 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 h,却早到1 h; ③乙车出发后2.5 h追上甲车; ④当甲、乙两车相距50 km时,t=5 4 或 15 4 .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2.甲、乙两地相距300 km,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E表示轿车离甲地的距离y(km)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线段CD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了________h; (2)求线段DE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3)求轿车从甲地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货车. (第2题) 题型2工程问题 3.甲、乙两组工人同时加工某种零件,乙组在工作中有一段时间停产更换设备,更换设备后,乙组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2倍.两组各自加工零件的数量y(件)与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甲组加工零件的数量y与时间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求乙组加工零件总量a的值. (3)甲、乙两组加工出的零件合在一起装箱,每够300件装一箱,零件装箱的时间忽略不计,经过多长时间恰好装满第1箱?再经过多长时间恰好装满第2箱?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且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结合教学大纲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函数的第一课应以函数概念的理解为中心进行教学。 2.学情分析 从生源状态分析:学生的基础较差,整体的数学素养是较低的。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初中初步探讨了函数的相关知识,通过高一 “集合”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为重新定义函数提供了知识保证。 从学生能力层面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 基于教材情况和我校学生的状态,本节课选择“低起点、低坡度、多重复,快反馈” 的教学原则。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函数概念的本质、抽象的函 数符号)(x f 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 流,反馈精讲、当堂训练,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渗透 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体验获得成

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检测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要体现出新课标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难重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函数符号y = f (x)的含义。 [重难点确立的依据]:函数的概念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高考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从多个角度创设多个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自主思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体会函数概念的本质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采用我校“20+20”教学模式,即是学生自主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讲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环节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发展数学思维,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过程设计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阶段: 学习目标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反馈精讲当堂巩固训练

《一次函数的图像 》说课稿 徐秋慧

《一次函数的图像(1)》说课稿——徐秋慧 大家好!我说的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函数》的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的第1课时。我将从教学任务、方法、手段、过程、预期和板书这六大板块的设计进行挑重点的阐述。 一、教学任务设计 先看【学情】——在七年级下册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里,学生对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章第一节《函数》里,学生又明确了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所以,学生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并不困难。 然而,学生在这章刚刚接触函数,一次函数又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种函数,所以,学生对如何研究函数,如何研究函数的性质,如何把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都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再看【内容】——所有老师在讲函数时,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是因为函数重要,重要到它是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大学数学,乃至整个庞大数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核心;二是因为函数难,它抽象难懂、错综复杂。所以,一次函数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类基本函数,需要浓墨重彩,这就不难理解《教参》规定这节课用2课时完成的原因了。第一节应先从简单的、特殊的一次函数(即正比例函数)着手。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教学任务设计如下—— 首先是四维教学目标。我们重点看一下第二维和第三维目标,它们是专门针对数学学科设定的。其中,数学思考方面——在利用正比例函数图像探究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利用解析式反思正比例函数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问题解决方面——经历一系列探究过程,领会“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通过类比k>0类型的正比例函数,合作探究k<0类型的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培养类比学习的能力。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自然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则是难点。我将通过层层递进的梯度设计、几何画板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使学生在知识发生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解决这一难点。 二、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让学生以“再创造”和“再发现”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我将采用演示、启发和谈话式的教法,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类比迁移”的学法。 三、教学手段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在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图像,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画出更精准的图像,以正确建立一次函数图像的第一印象。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共设计了九个环节—— 这节课要从图像的角度(即从“形”的角度)研究一次函数,而上节是从解析式的角度(即“数”的角度)研究一次函数,两节课密不可分,因此我以复习提问引入。 其中,“问题1”不仅温习旧知,还暗暗强调了从“数”的角度看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为本节课从“形”的角度理解二者关系做好铺垫。“问题2”则为接下来学生作一次函数的图像扫清了障碍。

一次函数图象题(行程问题)提高篇

一次函数图象题(行程问题)提高篇 11.(2012武汉)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5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秒.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 (米)与乙出发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8;②b=92;③c=123.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仅有①② C . 仅有①③ D . 仅有②③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解答:解:甲的速度为:8÷2=4米/秒; 乙的速度为:500÷100=5米/秒; b=5×100﹣4×(100+2)=92米; 5a ﹣4×(a+2)=0, 解得a=8, c=100+92÷4=123, ∴正确的有①②③. 1、在一次远足活动中,某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由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后原路返回,第二组由甲地匀速步行经乙地继续前行到丙地后原路返回,两组同时出发,设步行的时间为t (h ),两组离乙地的距离分别为S 1(km )和S 2(km),图10中的折线分别表示S 1、S 2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乙、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 (2)求第二组由甲地出发首次到达乙地及由乙地到达丙地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3)求图中线段AB 所表示的S 2与t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2· 4· 6· 8· S(km) 2 0 t(h) A B

2、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甲地,一辆出租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 客车离甲地的距离为y1(km),出租车离甲地的距离为y2(km),客车行驶时间为x(h),y1,y2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12所示: (1)根据图象,直接写出 ....y1,y2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分别求出当x=3,x=5,x=8时,两车之间的距离。 (3)若设两车间的距离为S(km),请写出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4)甲、乙两地间有A、B两个加油站,相距200km,若客车进入A站加油时,出租车恰好进入B站加油。求A加油站到甲地的距离。 3、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B、C三个港口,甲、 乙两船同时分别从A、B港口出发,沿直线匀速驶向C港,最终达到C港.设甲、 乙两船行驶x(h)后,与.B.港的距离 ....分别为1y、2y(km),1y、2y与x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填空:A、C两港口间的距离为km, a; (2)求图中点P的坐标,并解释该点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若两船的距离不超过10 km时能够相互望见,求甲、乙两船可以相互望见 时x的取值范围. O y/km 90 30 a P (第3题) x/h

苏教版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

《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函数的简单性质》的内容,该节中内容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奇偶性。总课时安排为3课时,《函数的单调性》是本节中的第一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众多性质中的重要性质之一,函数的单调性一节中的知识是今后研究具体函数的单调性理论基础;在解决函数值域、定义域、不等式、比较两数大小等具体问题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历年的高考中对函数的单调性考查每年都有涉及;同时在这一节中利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形结合思想将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教学。 按现行教材结构体系,该内容安排在学习了函数的现代定义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之后,了解了在生活实践中函数关系的普遍性,另外学生已在初中学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初等函数。 在学生现有认知结构中能根据函数的图象观察出“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等变化趋势,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本节课是以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为主线,它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一个难点,也是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深层理解,且在“作差、变形、定号”过程学生不易掌握。 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证明方法,给出一定的步骤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可以对学生掌握证明方法、形成证明思路有所帮助。另外,这也是以后要学习的不等式证明的比较法的基本思路,现在提出来对今后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现,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学习者掌握的程度。只有了解学习者原来具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的准备状态,学习风格,情感态度等,我们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安排合适的教学活动与评价标准。 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习主体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特点。 我所教授的班级的学生具体学情 具体到我们班级学生而言有以下特点:学生多才多艺,个性张扬,但学科成绩不很理想,参差不齐; 经受不住挫折,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安慰,否则就不能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习习惯不好,小动作较多,学习时注意力抗干扰能力不强,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需要不断的引导;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弱,畏难情绪严重,探索精神不足。只有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学风严谨,思维缜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并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与合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转换,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通过探究活动,明白考虑问题要细致、缜密,说理要严密、明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为了突出重点,使学生理解该概念,整个过程分为:

一次函数的图像说课稿

《一次函数的图像》说课稿 黄花中学:杜万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一次函数的图像》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等有关的知识。本节是继续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高中代数、解析几何及其他数学分支的重要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思想及解析法思想是本节内容所包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以上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一些自认为可行却有可能碰壁的问题充满了探求的欲望。他们非常乐意动手操作,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表达的能力,基本上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某一个主题展开讨论。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 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意义。 (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 (3)会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 4)理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2.能力目标:经历一次函数图像画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图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相关函数问题。

3.情感目标:(1)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索的学习意志。 (2)体验“数”与“形”的转化过程,让学生感受函数图像的美妙,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理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难点:是理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坐标满足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点在图像上,图像上的点的坐标满足一次函数表达式。 五、教法与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类比法,还有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从而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有规律地变化着的。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主要是学会根据概念的直观表象,归纳得出概念的性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运用类比、归纳、数形结合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直尺、三角板 七.教学设计: 1、由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与性质. 2、引出函数图像的概念: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函数y的值分别作为

19.1.2函数的图象说课稿

函数的图象(1)说课稿 古水中学黄惠芬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函数的第三课时,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函数的图象,学习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和函数的图象画法,初步讨论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同时这节课对于学习函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图象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的图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对函数关系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 三:教学重点 函数的图象意义和画法,会识函数图象. 四: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中的变量的对应关系,正确识函数的图象和函数的图象画法.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具有初步几何知识,但他们的几何认知能力仍处于较低级的阶段,空间观念、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把学法概括为“感,探,议,创”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感知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创造性学习。 五、教法与学法 1、学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合作学习.,为促动学生主动学习,我主要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讨论交流――总结提高。 2、教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从生活 中的实例出发,以观察、想象、发现、概括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教学过程上采用:精当引入——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反馈练习——总结提升五个环节。 六:教学过程 精当引入 由两问题:①投影仪展示心电图,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与时间关系。 ②我校想建一个正方形的花坛,面积s随边长x变化函数关系。 问学生能不能用图象直观形象的反映出来呢?-----板书课题。 交流展示: 问学生如何画出函数s=x2(x>0)的图象?----由此激发学生自主合作的学

一次函数图象与行程问题综合题

一次函数图象与行程问题综合题 1(期末考试题):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辆出租车从乙地开 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客车离甲地的距离为(Km),出租车离甲 地的距离为(Km),客车行驶的时间为x (h),与的函数关系如 图1所示. ( 1)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设两车之间的距离为s (Km),请写出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3)甲乙两地间有M、N两个加油站,相距200 Km,若客车进入M站加油时,出租车恰好进入N站加油,求M加油站到甲地的距离. 解:(1)由图1知,客车离甲地的距离与时间x成正比例函数关系(直线AB过原点),出租车离甲地的距离与时间x成一次函数关系(直线CD不过原点). 故设=x (0≤x≤10),=x+(0≤x≤6),将点(10,600)代入=x, 点(6,0)和(0,600)代入=x+,易求得,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60x(0≤x≤10)①,=-100x+600(0 ≤x≤6)②; (2)由图象知,点E的实际意义是:点E表示客车与出租车到甲地的距离相等(=),即它们在此时相遇.联立①与②,解得,,所以点E的坐标为(,225),即两车同时出发后(=3.75)小时相遇.借助行程图知:两车相遇前,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s=-=-160x+600(0≤x≤);两车相遇后,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s=-=160x-600(≤x≤6);(注:当x=时,-=0,即相遇时s =0.)出租车到达甲地后,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s==60x(6≤x≤10). (注:在此时间段,出租车到达甲地后没有再行驶.) (3)由题意,知s=200,

当0≤x≤时,-160x+600=200,∴x=,此时,A加油站到甲地的距离为=60x=60×=150(Km);当≤x≤6时,s=160x-600=200,∴x=5,此时,A加油站 到甲地的距离为=60x=60×5=300(Km); 当6<x≤10时,s=60x=200,∵60x>360,不合题意. 点评:本题以行程为背景的一次函数应用题,用图象给出了相关信息,要解决此类问题,第一,必须读懂图象:1.两坐标轴表示的实际意义分别是什么(如本题的y轴上的点表示两车在该时刻与甲地的距离)?2.图象的每一段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如:本题的CE段表示 出租车在相遇前离甲地的距离随时间x变化的函数图象,此段内每个点表示在该时刻出租车与甲地的距离)?3.图象的交点或拐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如:本题的点E表示两车 在此时相遇,此时两车与甲地的距离相等,即x=时=)?4.图象与两坐标轴的 交点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如:本题的C点表示出租车在乙地刚要出发驶往甲地的时刻,此时出租车离甲地600 Km)?第二,借助行程图,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每一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如:本题中“相遇前”、“相遇后”等过程中的函数关系),从而各个击破.第三,应注意图象的各段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 本题的ED段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100x+600,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6);第四,本题第(3)问M、N两个 加油站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它们的距离恒为200 Km(如下图所示).因此存在两种情形,即相遇前,客车进入M站时,出租车恰好进入N站;相遇后,客车进入M站时,出租车恰在此时好进入N站. 2. A,B两城相距6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出发驶向B城,甲车到达B 城后立即返回.如图是它们离A城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 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1)求甲车行驶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它们行驶7了小时时,两车相遇,求乙车速度. 【答案】 (1)①当0≤≤6时,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 帮助。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掌握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相对存在的;(2)会在较复杂问题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

的兴趣,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实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归纳、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计算、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并及时总结、及时运用,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特点,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一次函数的图像说课稿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说课稿

一次函数的图像说课稿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说课稿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说课稿 江永县潇浦中学黄起劢 “数学版的龟兔赛跑” [**************]2 xx年10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数学的自身发展过程来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具体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相应的一次函数中,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互相转化、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而

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相应两直线交点坐标的等价关系,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数形结合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础概念,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函数,知道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具备了初步的用函数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作法及根据函数图象研究函数图象性质的方 法尚还欠缺。根据以上分析,同时参照数学教学大纲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3. 教学目标 与技能:使学生会画次函数象,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次函数图象与共同讨论分析函数图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数学活动的创造 能力和探索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画一次函数图像,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难点:一次函数选点技巧及由一次函数图象探究出一次函数的性质。 二、教材处理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应用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说课稿 老河口市第七中学陈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函数及其图像》专题复习之一-------《应用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中考考点之一,而利用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中考的热点。它命题背景广泛,紧贴实际生活,构思新颖,题型多样,突出对学生识别图象,处理信息、获取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察,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很多学生对基础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解决方法,但对中档题和综合题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往往导致对灵活程度高,综合能力强的试题得分不够理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解题思维的形成,掌握系统的解题方法。应用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建模,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等思想方法也是解决表格式、文字类的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对后续其它函数图像的应用学习以及高中函数学习都将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和经历,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系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通过知识的归纳学习过程,理解和掌握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的密切联系,丰富数学情感,建立自信心。 3、教学重点:会分析和应用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学案式,分类归纳,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独立思考、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得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错题分析,引入新课,其次将所学知识分为由“数”到“形”、由“形”到“数”、“数形”结合三种类型进行归纳,形成体系,然后总结反思,感悟方法提升能力,最后布置作业,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1、错题分析,引入课题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①审题缺乏细心,不能抓住关键字眼去区分图像的前后差异。 ②图像和实际问题的结合能力不够,思维缺乏条理性,逆向性。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17.1.2反比例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 说课稿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全章的核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等手段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归纳等数学活动,并初步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逐步明确反比例函数的直观形象,为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提供思维活动的空间,也为以后二次函数以及其它函数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结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 1.会用描点的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分析、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及概括的能力。 ~ 解决问题 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探究其性质。

情感态度 在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经过“创设情境——类比联想——探索比较——运用新知——归纳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探究交流——总结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安排了六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一)、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 一次函数y=6x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反比例函数6 的图象会是什么形状呢 y x 请大家猜猜看,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画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复习画一次函数图象的知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学习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奠定基础。 (二)、活动2:类比联想,探究交流 !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mou学校的moumoumou。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的《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安排。 一、教材分析 一次函数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到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本节内容安排在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是一次函数的第二课时,它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主要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拓展,又是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和不等式”的基础。而且探究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方法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的函数奠定了基础。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2)会选取两个适当的点画一次函数的图像 (3)能结合图像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能力目标:(1)通过画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结合函数图像揭示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4)通过具体的一次函数图像抽象得到一般形式的一次函数图像特征,进而得到函数的性质,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根据上面的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画函数图像探究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难点定为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法探究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与性质以及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二、教法分析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描点作图经历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一步归纳总结,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领到理性的思考,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学法分析 一堂好的数学课,除了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因此这节课我将用指导学生应用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探究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与性质。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七个环节。下面我就从这七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