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2.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2.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2.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

1、鼓掌体验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通过观察反冲气球及喷水火箭的演示实验,学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其工作原理。

3、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活动中,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通过讨论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每一个作用力必会有一个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难点】指出一个作用力的反作用力。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二:长型气球、饮料管、直铁丝、透明胶布、塑料瓶、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橡皮管、气泵、发射架。

活动三:弹簧测力计(2个)。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图】

【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活动目标:

鼓掌体验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活动二: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反冲气球、喷水火箭的工作原理。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反冲气球及喷水火箭的演示实验,学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其工作原理。 活动器材:长型气球、饮料管、直铁丝、透明胶布、塑料瓶、

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橡皮管、

活动三:测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活动中,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活动四:知道日常生活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 活动目标: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工作纸”见附件

【说明】

1、 喷水火箭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这个实验改为教师演示实验,而且活动应在空旷

的地方进行。

2、 分析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要学生指出是谁对谁的作用。如:手扣排球,手对排球的

作用力使排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排球对手的(反)作用力使手感到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工作纸

组长 组员

活动一: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

1、鼓掌时 (双手/一只手)感觉有点疼。鼓掌时,右手对左手一个作用力, (右/左)手疼,而 (右/左)手同时给 (右/左)手一个反作用力,所以也会疼。

2、当运动员在做吊环运动时,他是将绳索向 (上/下)拉,身体才能往上升。

3、在做“俯卧撑”时,运动员向

(上拉/下推)地面,身体才能往上升。

活动四:知道日常生活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

1、平时我们走路时,脚向 (前/后)蹬地面,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成对出现,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向 (前/后)的反作用力,所以人就会往前走。

2、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实例有许多,请列举一、二。

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专题讲解+课后训练:第13讲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第13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主要考点梳理 1、知识点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重点与难点分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 1 2 3 (2)讨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无关。 金题精讲 题一:当物体静止于水平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物体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题二: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总是同时成对出现的 B. 当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地球并没有同时向上升起,这表明地球对苹果有力的作用,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 C.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合力为零 D.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之所以静止,是因为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等大反向 题三: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个重G=10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流出),若弹簧秤的示数变为T' =6N,则台秤的示数() A.保持不变B.增加10N C.增加6N D.增加4N

题四:如图所示,杆的上端用细绳吊在天花板上的O点,下端放在水平面上,且杆都处于静止状态,则杆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的是( ) 题五:弹簧下端挂重为100N的粗细均匀的直棒A,棒上套有重为20N的套环B,当B下滑时,弹簧的示数为110N。此时B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 第13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 题一:B 题二:A 题三:D 题四:D 题五:5m/s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对象简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在初中阶段就对物体的形变、弹力的产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对弹力的大小能进行定性的分析。由于弹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实验比较多,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感兴趣,并且比较容易接受。但学生对弹力产生的原因:“弹性形变”,特别是“微小的形变”还没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因此在对这个问题理解起来觉得有点困难 教材处 理与教学方法 ①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实际运动的事例和相应的思考、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探究性学习。②充分利用课间模拟运动,在把条件理想化;③重组教材,突出重点,精选例题,以便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纲要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2、公式表述为:F= -F` 3、特点:力的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三:反冲 1、内容:当物体中的一部份向某个方向抛出时,其余部份就会同时发生向反方向的运 动。这种现象叫反冲。 2、特征:①速度由相同变为不同。 ②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课题导入:(一)引入新课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 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讲授新课: (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节牛顿第三定律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细致观察分 析第一个实 例; 教师指导学 生推导 导入本学 习的基本内 做好上课 准备 学生自行分 析后两个实 例 让学生进行 讨论与交流 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培养 学生的合作 意识与交流 能力,加强师 生的互动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学案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学案例 主题: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案例背景:在初中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一些现象、事例简单概述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但是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相混淆。虽然相互作用力是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准确的对二者进行判断,在对学生进行二力平衡知识讲解的同时,渗透了相互作用力的知识。 实景描述:用手拉弹簧,手的肌肉收缩发生形变,同时弹簧也发生形变,这时不但弹簧受到手的拉力,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坐在椅子上用力推桌子,会感到桌子也在推我们,我们的身体向后移动。在平静的水面上的一只船上,用力推另一只船,另一只船也要推前一只船,两只船将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地面给脚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人前进。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 通过观察和实验表明: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实验: 把两个弹簧秤A和B联结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1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研究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效果及反思:通过事例和实验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明白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前者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后者是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在解题时对于一些简单的现象能熟练的作出判断:例如一本书静止的放在桌面上,其中竖直方向上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而压力和支持力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同时对于相互作用力的应用能解释其原理,如导弹、火箭的飞行都是因为它们的发动机在点火后向后高速喷出气体,给了气体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些喷出的气体同时也给了它们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它们向前运动。除此之外,在学习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今后的物理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探究实验为主,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收获更多。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_课后练习二及详解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课后练习二及详解 题一 沼泽地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泥炭,泥炭是沼泽地积累的植物残体,它的纤维状和海绵状的物理结构导致人在其上面行走时容易下陷(设在下陷过程中,泥炭对人的阻力不计)。如果整个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再减速最后匀速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加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B.在减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是先大于后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小总是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题二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B.太阳系中的行星均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 C.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的方向不变 D.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题三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同学分别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台秤P、Q上,他们用手分别竖直牵拉一只弹簧测力计的两端,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若弹簧测力计的质量不计,求:(1)台秤P的读数;(2)两台秤的读数之和为多少?

题四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长方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今以水平力F拉B而两个物体均保持静止不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之间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B.A、B之间无静摩擦力的作用 C.A与桌面之间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D.若撤去外力F后,则A与B、A与桌面间都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题五 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的示意图: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 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顶竿的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 B.(M+m)g-ma C.(M+m)g+ma D.(M-m)g

作用力功与反作用力功的区别与联系

作用力功与反作用力功的区别与联系 姜立东 (姜堰第二中学 江苏 姜堰 225500)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寻找力的方向上的位移问题。 本文从几个实例出发,就有关作用力功与反作用力功的几种类型进行了分析,以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均不做功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A 物体和质量为M 的B 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当运动距离为S 时,这一过程中,A 物体对B 物体支持力做功大小?B 物体对A 物体压力做功大小? 解析 A 物体对B 物体支持力与B 物体对A 物体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物体运动距离为S 过程中,由于A 物体对物体支持力F N 这一方向上物体的位移为零,所以A 物体对B 物体的支持力F N 做的功 一定为零。同样分析,B 物体对A 物体压力F`N 做的功也一定为零。此题也可进一步分析得出地面对A 物体的支持力和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这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均不做功。 二、作用力做功,反作用力不做功 例2 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A 物体和质量为M 的B 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设动摩擦因数为μ,运动距离为S ,求地面对A 物体摩擦力做功大小和A 物体对地面摩擦力做功大小? 解析 从整体上分析,A 和B 组成的系统受四个力作用:重力g m M )(+,地面对系统的摩擦力f ,地面支持力F N ,拉力F 。地面对A 物体的摩擦力与A 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为:g m M f )(+=μ 当系统运动距离为S 时,地面对A 物体摩擦力做功大小为:gS m M fS W )(+==μ 但由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在A 物体对地面摩擦力的方向上位移为零,所以A 物体对地面摩擦力做功大小为零。 三、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也做正功 例3 如图2所示,两个用条形磁铁做成的小车A 和B ,原来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从静止同时开始释放它们,分析以后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力的做功情况? 解析 图所示的小车之间表现为相互吸引力,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开始静止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当释放它们后,对两个物体而言,力的方向都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即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也做正功。 四、作用力做负功,反作用力也做负功 例4如图2所示,两个用条形磁铁做成的小车A 和B ,原来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给A 车一个向左的初速度的同时,给B 车一个向右的初速度,分析两小车相距最远之前,其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况? 解析 同上的分析过程,图2所示的小车之间表现为相互吸引力。对A 物体而言,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作用力做负功;对B 物体而言,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反作用力也做负功。 五、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做负功 例5 如例1问题,试分析A 物体对B 物体摩擦力f 做功与B 物体对A 物体摩擦力f `做功情况? 解析 A 物体对B 物体的摩擦力f 与B 物体对A 物体的摩擦力f `是一对作用和反作用力。在运动过程中,物体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A 物体与B 物体位移相同,所以A 物体对B 物体的摩擦力f 做正功,B 物体对A 物体的摩擦力f `做负功。 六、作用力做功与反作用力做功大小相等 例6 如例1问题,求A 物体对B 物体摩擦力f `做功大小?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m M F )(+=,m M mF ma f += = A 物体对B 物体的摩擦力f 做正功为:m M mFS fS W +== 由此也可求出B 物体对A 物体摩擦力f `做负功,大小也为: m M mFS +,所以作用力做功大小与反作用力做功大小相等。 图1 图2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3粤教版必修1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本节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 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学建议 本节首先从力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将两者间的关系以及与平衡力的区别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探究将其一一解决,最终上升到理论的过程.牛顿第三定律是从实验中得出的.这里的设计都体现了作用力跟反作用力间的关系.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讲清实验装置和实验目标及基本步骤.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内容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控制.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引入新课

视频:杨文军500m皮划艇冲刺阶段。 分析过渡:看上去分明是人用力向后划水,为什么皮划艇却也在飞速前进呢? 导入二 用课件展示:分小组试做以下实验:(1)用手拍桌面;(2)抓住桌子边缘用力拉它;(3)用力推桌子;(4)找两个弹子球,让一个不动,用另一个去碰它. 师做了上面的实验请谈谈有何感受? 生1 当我拍桌子时,桌子会使我的手痛而让我感觉到它在回拍.桌子的回拍是力,因此使我的手变速(使我的手停下来). 生2 当我拉桌子时,桌子也把我拉向它.当我推桌子时,桌子也把我推开.这些都是桌子对我们施加的力. 生3 当两个弹子球碰撞时,投出的弹子施力于第二个弹子,这由第二个弹子被加速而开始运动即可看出.但第二个弹子也施力于第一个弹子,这由第一个弹子速度的变化可以看出. 师这些实验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 1、鼓掌体验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通过观察反冲气球及喷水火箭的演示实验,学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其工作原理。 3、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活动中,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通过讨论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每一个作用力必会有一个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难点】指出一个作用力的反作用力。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二:长型气球、饮料管、直铁丝、透明胶布、塑料瓶、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橡皮管、气泵、发射架。 活动三:弹簧测力计(2个)。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图】 【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活动目标: 鼓掌体验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活动二: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反冲气球、喷水火箭的工作原理。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反冲气球及喷水火箭的演示实验,学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其工作原理。 活动器材:长型气球、饮料管、直铁丝、透明胶布、塑料瓶、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 橡皮管、 活动三:测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活动中,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活动四:知道日常生活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 活动目标: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工作纸”见附件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工作纸 组长组员 活动一: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 1、鼓掌时(双手/一只手)感觉有点疼。鼓掌时,右手对左手一个作用力,(右/左)手疼,而(右/左)手同时给(右/左)手一个反作用力,所以也会疼。 2、当运动员在做吊环运动时,他是将绳索向(上/下)拉,身体才能往上升。 3、在做“俯卧撑”时,运动员向(上拉/下推)地面,身体才能往上升。 活动四:知道日常生活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 1、平时我们走路时,脚向(前/后)蹬地面,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成对出现,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向(前/后)的反作用力,所以人就会往前走。 2、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实例有许多,请列举一、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教学设计 选自粤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六节 一、教学任务分析 牛顿三大定律建立了一个完整了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其中牛顿第三定律研究的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在认识了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对后面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反映单个物体所受到的力和它自身的运动之间的规律)有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在后面要学习的碰撞问题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试验与探究环节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顺利的提出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严谨的物理规律离不开科学的实验探究。丰富的生活实例能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分析体现的该现象的物理原理,从而达到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弹力、摩擦力等常见性质的力,也知道了力有等效性和可替换性,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还有认识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对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处理分析能力。但是学生们往往都有“用力拍打墙时会感觉到痛”的感性认识,至于为什么会痛,里边蕴含的物理意义却是不明白。 新知识的理解如果只是纯粹的给出定义,学生感觉是抽象而无味,理解起来费劲。物理规律的得出一般都是经过了多次科学严谨的实验与探究,教学中如果把纯理论的讲解换成是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的话,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能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并解决实际的问题。 ⑶明白“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司空见惯的现象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的好奇心。 (2)通过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 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对现实生活实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理过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学习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主要的教学过程 由拔河图片引入新课………….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从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那 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所必须探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两个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规律,那么如何分析研究这种规律呢?这种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又有怎么样的应用呢? 2、先进行一个小游戏:实验1.两个同学站在讲台前,相互对推,结果看到两个 同学都往后仰。试验2:一个同学不动,另外一个同学用力,两个同学还是往后仰(采访其中不动的同学,,有没有感受到另外的同学对你的作用?)然后再让这位同学对调,再重复以上试验,再采访其中一个同学,这时知道你对另一同学有力的作用时,同时你也会受到另一同学的作用。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事例都是相互的呢?我们不防从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 (1)、鼓掌时,左右两手相互作用,产生声音 (2)、提问一个踢过球的同学(踢球的时候脚踢了球或头顶了球,同时球也会给你一个作用力)。 (3)、人登船上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视频展示 3、请同学进行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可以互换的). (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两个同学为一组,每组有两个弹簧秤,通过两个弹簧秤对拉来探究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请带着以下问题来探究: (1)是否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我的猜想是:。 (2)这两个力的性质是否相同? 我的猜想是:。 (3)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否相同? 我的猜想是:。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专题训练 答案

1. 【错解】C;马拉车加速前进,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由此而得出结论: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错因】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象,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车随马加速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正解】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而与马车的运动状态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答案】D 2.BD 3.解析:对拔河过程中甲、乙两方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与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无论双方怎样运动,这一对力大小始终相同,故A、C错,B正确。甲、乙双方能否胜利,要看他们所受对方拉力及地面对他的静摩擦力的关系大小。由图可知=,故胜利与否关键在谁受到地面对其静摩擦力大些。由题意甲队胜可知,地面对甲的静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静摩擦力,所以D 正确。 答案:BD 4.解析:物体间相互作用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由其合外力决定。只有当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受到阻力时,车才能起动,但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轮船之所以前进是因为螺旋桨旋转时给水一个向后的推

力,水同时给螺旋桨向前的推力,从而推动轮船前进。火箭之所以能够前进是因为火箭向后喷出气体,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喷出的气体向前推动火箭,从而使火箭前进。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5、D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开课教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1 教材分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节课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2 教法学法分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使用教学设计,采取先放后收,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的分层探究的设计思路,边实验边提问边引导,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把问题穿针引线于实验中,同时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索。采取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如:课件、图片等,主要以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为主,问题讨论法为辅。在教学难处适当放慢节奏,给予学生恰当的思维点拨,必要时进行大面积课堂提问,让学生充分表达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教学目标分析 3.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2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学生自己感受,自己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5、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7、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4教学重点 8、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上。学生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 9、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力混淆。两个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但对两个物体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不同的,要通过对两种力的比较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3.5 教学难点 10、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薄木板一个/组;电动玩具遥控赛车一个/组;条形磁铁(2个)/组;实验小车(2个)/组;弹簧秤若(2个)/组等。 5 程序设计 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定性探 索,分 析归纳 定量探 索,得 出规律 问题探 究 巩固反 馈与拓 展迁移

初中物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练习

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12?咸宁)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在图象描述的运动过程中() A.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b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前6秒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 2.(2012?绥化)如图所示,当电灯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2012?河池)如图所示的小丽向右推墙的情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她推墙时,墙对她没有作用力 B.她离开墙后继续向左运动,是因为受到墙的推力作用 C.她滑行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她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她的重力与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2012?贵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B.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桌子没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小于下降时受到的合力 5.(2012?德州)如图所示,饮料罐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2011?丹东)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书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7.(2010?无锡)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8.关于磁铁和铁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磁铁吸引铁钉时,铁钉同时也吸引磁铁 B.磁铁吸引铁钉时,铁钉不一定吸引磁铁 C.磁铁和铁钉相互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D.磁铁对铁钉的力跟铁钉对磁铁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9.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地面对牛的支持力和牛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10.如图所示,用手向上拉物块A,当手对物块A的拉力为F1(F1≠0)时,物块A对手的拉力为F2,物块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N1(N1≠0),水平地面对物块A的支持力为N2.已知物块A受到的重力为G,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北京四中 编稿:朱长忠责编:李井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通过对力的概念进一步认识,从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在实验基础上总结牛顿第三定律;为加深对此规律的认识,应注意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并要通过如“拔河”、“马拉力“等例子加深对本节内容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难点:理解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知识要点】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什么是“相互”作用? 就甲和乙作用而言,相互就是说: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 当我们用手拍一下桌面时,在手对桌子施加力的时候,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分析此例子不难知道每一对相互作用都有两个力,其一是手对桌面的压力,此时手是施力物体,桌面是受力物体;其二是桌面对手的弹力,此时桌面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 综上所述,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同时每对相互作用都伴随有两个力的出现,我们把这两个力分别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如果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那么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点具有普遍性,在我们所学力中,都具有此特点,现做以下总结: (1)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同时地球也受到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2)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由于桌面发生形变,给木块一向上的支持力;同时由于木块发生形变,给桌面一个向下的压力。 (3)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放在粗糙地面上的木块向右运动时,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同时木块也给地面一个向右的摩擦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个特征: ①、相互性。 ②、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如当作用力为弹力,则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当作用力为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③、同时性。有作用力产生,同时就有了反作用力;作用力发生变化,反作用力随之同样变化;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实验研究: 取两个弹簧秤让两个弹簧秤在水平桌面上相互对拉,总结可以得到。 (1)两弹簧秤的示数相同; (2)两个弹簧秤的受力方向相反 (3)改变其中一个弹簧的拉力时,另一个弹簧秤的示数也同时发生变化,但示数总是相同。

12.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2.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 1、鼓掌体验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通过观察反冲气球及喷水火箭的演示实验,学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其工作原理。 3、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活动中,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通过讨论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每一个作用力必会有一个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难点】指出一个作用力的反作用力。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二:长型气球、饮料管、直铁丝、透明胶布、塑料瓶、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橡皮管、气泵、发射架。 活动三:弹簧测力计(2个)。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图】 【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活动目标: 鼓掌体验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活动二: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反冲气球、喷水火箭的工作原理。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反冲气球及喷水火箭的演示实验,学会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释其工作原理。 活动器材:长型气球、饮料管、直铁丝、透明胶布、塑料瓶、 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橡皮管、 活动三:测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活动中,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活动四:知道日常生活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 活动目标: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工作纸”见附件 【说明】 1、 喷水火箭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这个实验改为教师演示实验,而且活动应在空旷 的地方进行。 2、 分析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要学生指出是谁对谁的作用。如:手扣排球,手对排球的 作用力使排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排球对手的(反)作用力使手感到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工作纸 组长 组员 活动一: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 1、鼓掌时 (双手/一只手)感觉有点疼。鼓掌时,右手对左手一个作用力, (右/左)手疼,而 (右/左)手同时给 (右/左)手一个反作用力,所以也会疼。 2、当运动员在做吊环运动时,他是将绳索向 (上/下)拉,身体才能往上升。 3、在做“俯卧撑”时,运动员向 (上拉/下推)地面,身体才能往上升。 活动四:知道日常生活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 1、平时我们走路时,脚向 (前/后)蹬地面,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成对出现,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向 (前/后)的反作用力,所以人就会往前走。 2、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实例有许多,请列举一、二。

4.5B 实验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4.5B 实验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研究静止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3.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4.研究加速运动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关系,并得出结论。 5.会用传感器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关系。 一、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调节零刻度。 2.弹簧测力计对拉时作用力要在同一直线上。 3.实际的弹簧测力计往往存在一定的示值误差。发现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等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武断定论”。 4.将弹簧测力计A 和B 分别与弹簧测力计C 互拉,通过与C 的示数比较确定两弹簧测力计拉力是否相等,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方法。 5.同一实验步骤中,泡沫塑料位置必须保持不变。 6.用传感器进行实验时,也需要调零。 7.用传感器对拉时要使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 二、实验原理和操作 【例1】 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中 (1)关于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滑块静止不动,则弹簧测力计A 对B 的拉力与B 对A 的拉力大小相等 B.若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A 对B 的拉力与B 对A 的拉力大小相等 C.若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A 对B 的拉力与B 对A 的拉力大小不相等 D.若滑块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A 对B 的拉力与B 对A 的拉力大小不相等 (2)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面放上一点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A.为了增大指针受到的阻力 B.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指针示数的最大值 C.防止指针与弹簧测力计外壳间的摩擦 D.防止测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例2】 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DIS 实验中,获得了如图甲 所示的图线,仅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 。 在这个实验中,用到的传感器如图乙所示,该传感器名称是 ,根据 测量所得到的图象可知,在t=18 s 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 N 。 三、实验误差分析 【例3】 关于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 实验,与减小实验误差无关的操作是( ) A.实验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应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B.在探究运动过程中的规律时,要保证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 运动C.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 D.使用之前,最好轻轻拉几次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避免弹簧被壳子卡住 (等于位移之比)后,通过计算看看是否满12a a =12F F ,12a a =21M M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析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2、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 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 1、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教学手段及方法 探究式、启发式教学为主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采用“交流—互动”的探究模式教学。 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体现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新课引入通过学生演示拔河比赛的实验现象引出课题, 教师借此现象引导知识 学生演示 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展开新课力是作用是相互的举例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加以讨论,并通 过演示接触与不接触物体的力的作用现象说明 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互动回答问题 猜想与验 证 师生互动展开新课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归纳概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并提出例子说 明 2、【探究案一】:探究一寻找作用力的反作用力 完成表格,引入问题,总结归纳。 3、提问:性质相同吗? 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动笔画出受力 分析图,得出结果 让学生动 手、动脑 兼顾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参赛选手:许佳琳 【课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材】粤教版物理必修一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一节作为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中的第六节,揭示了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特点。牛顿运动定律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说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所以本节中的牛顿第三定律十分重要,它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生活科技中,有十分广泛重要的应用。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时必然要涉及到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恰恰就揭示了这一规律,它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有了牛顿第三定律才使得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才能得以顺利地解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节内容为下一章(第四章)更好地分析学习力与运动作了重要的铺垫,并且对后面选修3-5学习研究物体碰撞与动量守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在现行的《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对本节中牛顿第三定律的要求达到了“理解”的层次,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教材内容安排 在中学物理中,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经典物理学的内容。在教材中,牛顿运动定律是连接高中物理运动学和力学的重要桥梁,在之后学习的电学、磁学部分也会用到。因此,它是高中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本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中,牛顿第三定律是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事实上,牛顿第三定律是如此地重要和深入人心,以致我们常常是不自觉地应用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通过对力的概念进一步认识,从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在实验基础上总结牛顿第三定律;为加深对此规律的认识,应注意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并要通过如“拔河”、“马拉力“等例子加深对本节内容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难点:理解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知识要点】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什么是“相互”作用? 就甲和乙作用而言,相互就是说: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 当我们用手拍一下桌面时,在手对桌子施加力的时候,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分析此例子不难知道每一对相互作用都有两个力,其一是手对桌面的压力,此时手是施力物体,桌面是受力物体;其二是桌面对手的弹力,此时桌面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 综上所述,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同时每对相互作用都伴随有两个力的出现,我们把这两个力分别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如果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那么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点具有普遍性,在我们所学力中,都具有此特点,现做以下总结: (1)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同时地球也受到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2)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由于桌面发生形变,给木块一向上的支持力;同时由于木块发生形变,给桌面一个向下的压力。 (3)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放在粗糙地面上的木块向右运动时,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同时木块也给地面一个向右的摩擦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个特征: ①、相互性。 ②、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如当作用力为弹力,则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当作用力为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③、同时性。有作用力产生,同时就有了反作用力;作用力发生变化,反作用力随之同样变化;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实验研究: 取两个弹簧秤让两个弹簧秤在水平桌面上相互对拉,总结可以得到。 (1)两弹簧秤的示数相同; (2)两个弹簧秤的受力方向相反 (3)改变其中一个弹簧的拉力时,另一个弹簧秤的示数也同时发生变化,但示数总是相同。 由此实验可以得到:示数相同说明两弹簧秤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同的;弹簧秤受力方向即为作用力或反作用力的方向,且相互作用是反向的,并且它们是同时变化的。可见,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