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器官的早期发生发育研究

鱼类器官的早期发生发育研究
鱼类器官的早期发生发育研究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8, 5(2), 51-6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journal/ojf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2677/ojfr.2018.52008

Study on Fish Organ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Xiaoqiang Gao, Bin Huang, Changtao Guan, Baoliang Liu, Yudong Jia, Lei Hong*

Key Laborator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Fisherie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Jun. 4th, 2018; accepted: Jun. 14th, 2018; published: Jun. 21st, 2018

Abstract

In the early stages of fish, ontogeny involves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larval tissues, organs, and system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larvae to adapt to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ensure optimal growth of larvae. It is necessary to better under-stand about larval special physiological period, develop feeding protocols, and optimize rearing conditions and larval-rearing techniques by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the ontogeny. In this paper, progress on the study of fish organogenesis has been summarized in detail, which focuses on the regular pattern of development of larval respiratory organ, visual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and immune system, which will provide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th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fish culture. Meanwhile, the result will fur-ther supplement and perfect the development biology in early life stages.

Keywords

Organogenesis, Respiratory Organ, Visual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Immune Organs

鱼类器官的早期发生发育研究

高小强,黄滨,关长涛,刘宝良,贾玉东,洪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8年6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4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1日

摘要

在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其组织、器官及系统发生发育伴随着重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些结构功能的*通讯作者。

高小强等

出现对鱼类早期适应外界生活环境、成活和生长至关重要。在鱼类的人工繁养殖过程中,全面研究各个组织、器官及系统发生发育对了解仔鱼特殊的生理时期、投喂策略的建立以及养殖条件的优化非常必要。

本文对鱼类早期发育时期的各个组织、器官及系统进行了全面归纳、概括,详细阐述了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呼吸、视觉、消化及免疫等器官的发生发育,旨在为鱼类繁育育种、高效养殖、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鱼类早期发育生物学提供至关宝贵的资料。

关键词

器官发育,呼吸器官,视觉系统,消化系统,免疫器官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鱼类早期发育是一个高度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仔、稚、幼鱼的成活及生长。一般而言,鱼类早期发育均遵循相似的发育模式,但不同的种类之间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发生发育时序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掌握鱼类早期发育的生物学规律及变化,对解释鱼类早期生理机能及发生途径至关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揭示鱼类早期生活史,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因此,全面研究鱼类早期发育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从硬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等方面着手,对当前硬骨鱼类早期发生发育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概括,详细阐述了硬骨鱼类不同发育时期呼吸、视觉、消化及免疫等的发生发育过程,旨在为鱼类繁育育种及高效养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鱼类早期发育生物学提供至关宝贵的资料。

2. 鳃的发生发育

大多数初孵仔鱼的鳃缺乏鳃丝,不具备呼吸功能,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依赖于整个身体表皮细胞完成,而鳃的初始功能主要是与渗透调节有关[1][2]。大多数初孵仔鱼即已具备鳃原基,随后,4对原始的鳃弓形成,由一些未分化的上皮覆盖的成软骨细胞中心组成。鳃弓未分化的上皮细胞继续向鳃腔内分化增生,形成原始的鳃丝。鳃进一步分化,鳃弓内原始血管系统形成,血细胞明显,鳃弓上鳃丝继续向鳃腔内生长,其两侧的扁平细胞向外凸起,形成原始的鳃小叶,氯细胞在鳃弓基底部出现[3][4][5] (图1)。

可见,早期仔鱼鳃的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完善,只具备了鳃的基本结构,呼吸方面发挥着很小的作用。然而Falk-Petersen等对大西洋狼鱼Anarhichas lupus的研究表明,初孵仔鱼的鳃具备了次要的鳃丝且布满了毛血血管,这说明了大西洋狼鱼仔鱼在孵化后既具备了初始呼吸功能[6]。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鳃进一步发育,假鳃在鳃腔紧靠眼睛后侧的地方出现,鳃盖逐渐覆盖咽腔区域的鳃缝,鳃软骨和鳃动脉出现,氯细胞大量增生,鳃丝和鳃小叶不断延伸、增长,数量大量增加,鳃中血管系统不断发育成熟,可见明显流动的血细胞,仔鱼的鳃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幼鱼相似,已经基本发育完成,此阶段鳃已经完成了功能性的转变,在气体交换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

3. 心脏的发生发育

仔鱼的心脏形成于胚胎期,在孵化前既已开始搏动,此时心脏仅为一个简单的细管状结构。Hall等等研究表明,大西洋鳕Gadus morhua在受精167小时后心脏出现[7];佟雪红指出大菱鲆Scophthalmus

高小强 等

BC, blood cells; CC, chloride cells; DT, digestive tract; GA, gill arches; Ga, gill anlage; YS, yolksac. BC ,血细胞;CC ,氯细胞;DT ,消化道;GA ,鳃弓;Ga ,鳃原基;GF ,鳃丝;YS ,卵黄囊。 Figure 1. The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gill in American shad. (a) Gill anlage at hatching; (b) At 1 DAH, yolksac, incipient digestive tract, primordial gill arches; (c) 5 DAH showing primordial gill filaments and lamellae in the gill arches, cartilaginous frameworks, chloride cells, blood cells in the internal vascular system

图1. 美洲鲥鳃早期发育[3]。(a) 初孵仔鱼鳃原基出现;(b) 1日龄,所示鳃弓原基;(c) 5日龄所示鳃小

叶原基、鳃软骨和氯细胞

maximus 在94 h 心脏开始跳动,胚胎期并未出现血细胞,说明了此时体液的循环主要是为促进卵黄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不是气体交换[8]。初孵仔鱼心脏为未分化的直管状结构,位于体腔前端,鳃原基下方,直接与卵周隙相通,在围心膜和心脏之间可见明显的围心腔。随着仔鱼生长发育,心脏开始分化发育。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 在孵化后2天,心脏既已分化为四个腔室:动脉窦、心房、心室、静脉窦,6日龄,心室与心房连接处的内膜层向腔两侧凸起形成瓣状结构,房室瓣形成,血细胞循环明显,11日龄可见心房小梁,17日龄心脏发育完全[5];美洲鲥Aiosa sapidissima 在2日龄心脏分化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心室、心房和动脉球,4日龄,静脉窦形成,连接心房和总主静脉,此时心脏分化为四个部分:心室、心房、动脉球和静脉窦,心室内肌纤维及内膜细胞向内延伸形成心室小梁,此时房室瓣出现,可见少量血细胞,8日龄,心室和动脉窦之间形成半月瓣,13日龄,心房内小梁形成,22日龄,心房和静脉窦之间形成窦房瓣,心脏心室、心房小梁和血细胞数量大量增加,此时心脏瓣膜全部形成,心脏发育完全[3] (图2)。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 在孵化后1天,心脏分化为三个部分(心房、心室和动脉球),2日龄静脉窦形成,3日龄耳室瓣、半月瓣形成,6日龄窦耳瓣和心室小梁出现,27日龄心脏发育完全[9];三长棘赤鲷Pagrus auriga 在孵化后3日龄,心脏分化为心房、心室和动脉窦三个部分,血细胞可见,6日龄心室小梁出现,7日龄心脏分化为四个部分,15日龄房室瓣形成,20日龄窦房瓣、半月瓣形成[10]。综上可知,心脏的分化发育主要包括了四个腔室(心室、心房、动脉球和静脉窦)分化、三个瓣膜(房室瓣、半月瓣及窦房瓣)形成及起支撑作用小梁(心室小梁和心房小梁)结构的出现。另外,Yúfera 等指出心脏的快速分化伴随着氧气和二氧化碳转运的增加,支持其快速游泳和尽可能的捕食[5]。因此,早期发育阶段,心脏更早的发育可以为仔鱼提供更多的血液供应,保证其快速的游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捕食的成功率。

4. 鳔的发生发育

鰾是鱼类游泳过程中的压力调节器,它的发生发育对早期仔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一般而言,鱼类鳔早期发育主要分为三大类型,即闭鳔类,以条石鲷为例:1日龄仔鱼鳔原基出现,4日龄鳔管原基形成,10日龄仔鱼的鳔开始充气,17日龄充气完成,此时鳔管开始退化,发育至30日龄鳔管消失,条石鲷鳔发育完成[11] (图3)。细点牙鲷Dentex dentex L.的鰾管和鰾原基在3日龄出现,7日龄鳔腺和迷网出现,10~11日鳔开始充气,23~46日龄鳔管退化[12]。蓝鳍金枪鱼1日龄鰾原基出现,2日龄鳔管原基形

高小强 等

A, atrium; BA, bulbus arteriosus; GC, goblet cells; H, heart; OE, oesophagus; PC, pericardial cavity; PS, perivitelline space; Sv, sinus venosus; Tr, trabeculae; V, ventricle; Va, valve A ,心房;BA ,动脉窦;GC ,杯状细胞;H ,心脏;OE ,食道;PC ,围心腔;PS ,卵周隙;Sv ,静脉窦;Tr ,小梁;V ,

心室;Va ,瓣膜 Figure 2. The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heart in American shad. (a) Heart at hatching. (b) At 2 DAH, discernible heart differentiated into three compartments. (c) At 4 DAH, buccopharyngeal cavity, four car-diac cavities, valves between ventricle and atrium and trabecular proliferation visible in the heart, goblet cells in the oesophagus. (d) At 13 DAH, the trabeculae appeared in the atrium. (e) Heart valves completely formed, four heart compartments, trabecular proliferation at 22 DAH

图2. 美洲鲥心脏早期发育[3]。(a) 初孵仔鱼所示心脏原基;(b) 2日龄,心脏分化为明显的三部分;

(c) 4日龄,心脏分化为四个腔室,房室瓣形成,心室小梁可见;(d) 13日龄,心房小梁形成;(e) 22

日龄,心脏瓣膜全部形成,可见明显的四腔室及增生的小梁

gg. gas gland; pd. pneumatic duct; sbe. swim bladder epithelium; sbp, swim bladder primordium; St, stomach; Y, yolk sac; gg.气腺;pd.鳔管;sbe.鳔上皮细胞;sbp.鳔原基;St.胃;Y.卵黄囊。 Figure 3. The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wim bladder in Oplegnathus fasciatus . (a) One day after hatch-ing. The cavity of swim bladder primordium (arrowhead) was visible; (b) Eight DAH ×400, Bar = 50 μm ; (c) Twenty DAH. The pneumatic duct continued to degenerate (arrow), ×100, Bar = 200 μm

图3. 条石鲷鳔早期发育[11]。(a) 1日龄仔鱼。横线所示为鳔原基,箭头所示为鳔原基空腔;(b) 8日龄仔

鱼,×400,标尺= 50 μm ;(c) 20日龄仔鱼。箭头所示为退化的鳔管,×100,标尺 = 200 μm

成,2~3日龄可见鳔腺和迷网,6~7日龄开始充气,10~11日龄鳔充气完成,鳔管退化发生在11~28日龄

[5]

。可见,闭鳔类鱼类鳔早期的发育模式为鳔原基出现、鳔充气、鳔管退化消失及鳔发育完善。第二种

高小强 等

类型为管鳔类,主要为鲱形目及鲤形目鱼类,如美洲鲥2日龄仔鱼鰾原基出现,3日龄鰾原基不断膨大,向前后两个方向扩张,中央形成一个小腔,鰾气腺出现,鰾后半部分偏左的地方,鰾管原基出现,6日龄鰾迷网出现,自9日龄开始,鳔开始充气,20日龄鰾腺和气腔不断增加发育,鰾管不断增厚、管腔不断扩增,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鰾组织继续延伸,鰾管始终存在[3] (图4)。短盖巨脂鲤Piaractus bra-chypomum 在1日龄鳔原基出现,2日龄鳔管及鳔腔形成,4~5日龄鳔开始充气,11日龄充气完成,自13日龄开始,鳔壁和鳔管结构逐渐发育完善[13]。可见,管鳔类鱼类鳔早期的发育模式鳔原基出现、鳔充气和鳔、管鳔发育完善。第三类为无鳔类,主要为鲽形目鱼类,如大菱鲆鳔原基2日龄出现,5日龄鳔管出现且鳔开始充气,19日龄鳔充气完成,鳔管封闭,25日龄鳔前端气腺上皮细胞开始退化,31日龄腹部气腺上皮细胞退化,47日龄气腺完全消失,63日龄鳔消失[14]。菱鲆Scophthalmus rhombus L 在2日龄鳔原基出现,6日龄鳔腺及迷网形成,8日龄鳔管出现,19~21日龄鳔充气明显,23~38日龄鳔逐渐萎缩消失[4]。塞内加尔鳎Solea senegalensis 在3日龄鳔原基出现,4.5日龄鳔管及迷网出现,7.7日龄鳔充气且鳔腔显著增加,15.2日龄鳔器官开始退化,30.9日龄鳔消失[1] (图5)。可见,无鳔类鱼类鳔早期的发育模式为鳔原基形成、鳔充气、鳔退化及鳔消失。综上,不同鱼类鳔的早期发生发育模式存在着差异性,这可能与鱼类个体发育策略及生活环境有关,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可能对提高其自然状态下种群的生存具有一定的生态意义。然而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5. 鱼类视觉系统发生发育

视觉作为主要的感觉器官,在鱼类摄食、熟悉环境、逃避敌害、集群和洄游等活动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15] [16],了解不同发育时期的鱼类视觉器官的发生发育,对了解其生理活动、生态适应性、仔鱼开口时间、最佳投喂时间和饵料选择上具有重大意义。

5.1. 胚胎发育时期

视网膜和晶状体在视觉成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鱼类视觉发生发育过程中是最早形成的。条石鲷受精10.5 h 后胚胎发育至原肠晚期,眼囊原基出现,至15.5 h 后胚胎器官开始分化,原始视网膜及晶状体形成,受精22 h 后,胚胎发育至孵化期,角膜在脉络膜裂口处形成[17]。高小强等对美洲鲥的研究表明,受精21 h 13 min ,胚盘下包90%,眼囊原基出现,受精35 h 44 min 后,器官开始分化,原始的视网膜和晶状体形成,受精60 h 15 min ,仔鱼出膜前期,角膜形成[18]。佟雪红等指出大菱鲆在58 h 30 min ,

gg, gas gland; Pd, pneumatic duct; SB, swim bladder; gg ,气腺;Pd ,鰾管;SB ,鰾。 Figure 4. The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wim bladder in American shad. (a) The primordial swim bladder at 2 DAH; (b) The gas gland and the pneumatic duct anlage at 3 DAH; (c) The gas gland increased considerably in size and gas chamber constantly expanded at 20 DAH

图4. 美洲鲥鳔早期发育[3]。(a) 2日龄,所示鰾原基;(b) 3日龄,鰾气腺和鰾管原基出现;(c) 20日龄所示体积增加中的鰾

高小强 等

gc, gas chamber; i, intestine; rm, rete mirabile; gc ,鳔室;i ,肠;rm ,迷网。 Figure 5. The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wim bladder in Solea senegalen-sis . (a)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swimbladder at 3 dph (→) scale bar = 50 μm. (b) The gas chamber and rete mirabile formed at 4.5 dph, scale bar = 50 μm. (c) The gas chamb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ize and notice the presence of the rete mi-rabile at 7.7 dph, (→) scale bar = 50 μm. (d) The gas chamber decreased at 15.2 dph, scale bar = 50 μm

图5. 塞内加尔鳎鳔早期发育[1]。(a) 3日龄早期发育的鳔(→)标尺 = 50 μm ;

(b) 4.5日龄鳔室及迷网形成,标尺 = 50 μm ;(c) 7.7日龄鳔室显著增加,迷

网清晰可见,(→)标尺 = 50 μm ;(d) 15.2日龄鳔开始退化,标尺 = 50 μm

胚盘下包90%,视嚢原基形成,发育至69 h 进入器官分化期,视网膜及晶状体原基出现,94 h 眼杯的角膜形成[19]。大西洋鳕也具有类似的发育特点[7]。可见,大多数硬骨鱼类的眼囊原基出现在原肠晚期,在器官分化期开始分化形成原始的视网膜和晶状体,未分化的视网膜、晶状体及角膜构成了初孵仔鱼最原始的视觉系统。然而在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 的研究发现,受精后141 h ,原始视网膜及晶状体出现;213 h ,晶状体开始分化,角膜–巩膜明显,此时视网膜分化为6层;376 h ,胚胎进入孵化前期,角膜分化为5层,视网膜分化为10层,虹膜–脉络膜明显。可知,河川沙塘鳢在孵化前眼各个组织结构均开始分化发育,初孵仔鱼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视觉系统[20]。这种发育模式可能与鱼类的生活环境及种质间的差异有关。

5.2. 胚后发育时期

仔鱼眼睛的快速分化和发育对于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为早期仔鱼视觉成像系统的建立提供保证,而且为仔鱼开口摄食提供了必备的视觉基础。2日龄美洲鲥仔鱼巩膜形成,3日龄仔鱼视网膜完全分化,由自外向内的色素层、视觉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网膜层、内核层、内网膜层、视神经节细胞层、视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10层构,原始脉络膜和虹膜出现[18] (见图6);条石鲷1日龄视网膜及角膜开始分化,2日龄巩膜和脉络膜出现,3日龄虹膜出现,6日龄视网膜分化完全[17];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仔鱼1日龄视网膜及晶状体均开始分化,2日龄角膜分化,脉络膜出现,7日龄虹膜形成[21]。可见,大多数仔鱼在开口摄食前,眼的各个组织器官基本上开始发育,初始的视觉成像系统为仔鱼开口

高小强 等

AC, amacrine cell layer; Ar, argenteum; BC, bipolar cell layer; Cen, corneal endothelium; Cep, corneal epithelium; Ch, choroid; Chg, choroid gland; Co, cornea; G, ganglion cell layer; HC, horizontal cell layer; IP, inner plexiform layer; Ip, iris pigment; Ir, iris; Ira, iris anterior; Ire, iris endothelium; Irp, iris posterior; Irs, iris stroma; Lea, lamina elastica anterior; Lep, lamina elastica posterior; MF, muscle fibre; Olm, outer limiting membrane; ON, outer unclear layer; OP, outer plexiform layer; P, pigment; R, retina; Ste,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AC ,无长突细胞层;Ar ,银膜;BC ,双极细胞层;Cen ,角膜内皮;Cep ,角膜上皮;Ch ,脉络膜;Chg ,脉络膜腺;Cue ,

立方上皮;Co ,角膜;G ,神经节细胞层;HC ,水平细胞层;IP ,内网膜层;Ip ,虹膜色素层;Ir ,虹膜;Ira ,虹膜前缘层;

Ire ,虹膜内皮层;Irp ,虹膜后缘层;Irs ,虹膜基质层;Lea ,前弹性膜;Lep ,后弹性膜;MF ,肌肉纤维;Olm ,外界层;ON ,外核细胞层;OP ,外网膜层;P ,色素层;R ,视网膜;Ste ,复层扁平上皮 Figure 6. The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ye in American shad. (a) Larvae showing prominent lens, the gan-glion cell layer was clearly distinguished in developing retina at hatching; (b) Larvae at 1 DAH showing the differentiated retinal layers; (c) Larvae at 2 DAH showing a clearly differentiation of retina; (d) Larvae at 3 DAH showing the single annular iris; (e) Larvae at 14 DAH showing the fully development of the cornea; (f) Larvae at 22 DAH showing the clear choroid gland and linear argenteum; (g) Fry at 26 DAH showing the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the iris

图6. 美洲鲥眼早期发育[18]。(a) 初孵仔鱼可见明显的晶状体、分化出的神经节细胞层;(b) 1日龄仔鱼

角膜分化为上皮和内皮细胞层;(c) 2日龄仔鱼视网膜;(d) 3日龄仔鱼可见单层环状的虹膜;(e) 14日龄

仔鱼角膜完全分化;(f) 22日龄仔鱼所示脉络膜腺体和线状银膜;(g) 26日龄稚鱼所示完全发育的虹膜

摄食、躲避敌害提供了保障。随着仔鱼外源营养的建立,仔鱼迅速生长发育,眼睛也进一步分化,美洲鲥角膜14日龄分化完成,由自外向内的复层扁平上皮、前弹性层、基质层、后弹性层和内皮层5层构成,26日龄脉络膜分化完全,由外向内依次为银膜层、血管层和色素层,虹膜也完全分化,由外向内依次为虹膜内皮层、前缘层、基质层、后缘层和色素层[18];条石鲷13日龄角膜分化完善,21日龄脉络膜、虹膜发育完善[17] (见图6);南方鲇角膜、虹膜及脉络膜分别在40

31和

50日龄发育完成

[21]

。角膜、虹膜和脉络膜的发育成熟使仔鱼具备了较强的屈光能力和完善的遮光、调节能力,此时,成熟的鱼类视觉成像系统完全建立。

6. 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

在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大多数仔鱼在第一次摄食时,消化系统并不成熟,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育变化阶段才成具备完善的功能[22] [23]。因此,在仔鱼阶段,全面研究消化系统的生态变化、发育分化和相关腺体的发生对了解仔鱼特殊的消化功能和营养生理非常重要,消化系统形成和快速发育使仔鱼具备摄食、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为仔鱼存活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24]。

高小强等

对于大多数硬骨鱼类而言,其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一般主要分为三个重要阶段[25][26][27],即:初孵仔鱼的内源性营养期为第一发育阶段,此时仔鱼完全依靠卵黄囊和油球中的营养物质完成生长发育。

此阶段仔鱼消化道为一条简单未分化的管状结构,位于卵黄囊的背部,平行于躯干部,其上皮主要是由单层立方柱状细胞组成,其顶端具有微绒毛,口和肛门并未与外界相通[28][29];在消化道和卵黄囊后部之间出现了大量未分化的嗜碱性细胞群,将来分化发育成肝脏和胰脏[30][31]。

仔鱼的混合营养期为第二发育阶段,此阶段仔鱼消化系统已经开始分化发育,具备了初始的摄食、消化和吸收的能力。Hachero-Cruzado等对菱鲆的研究表明,在混合营养阶段,菱鲆仔鱼在2日龄,口和肛门开通,消化道已初步分化为口咽腔、食道和肠道三部分,3日龄食道开始延伸折叠,中后肠出现粘液细胞,4日龄食道粘液细胞出现,7日龄胃原基形成,8日龄下颌齿和咽齿出现。肝脏和胰脏在2日龄分化完成,此时肝脏可见明显的血窦、糖原和脂肪空泡,胰脏中存在大量的酶原颗粒,胰岛出现[4]。Pradhan 等也表明,双斑绚鲶Ompok bimaculatus仔鱼在混合营养期仔鱼消化道在2日龄开始分化为三部分(口咽腔、食道和肠道),且口咽腔内味蕾、咽齿和粘液细胞出现,后肠开始弯曲,肠瓣形成,在3~4日龄之间的杯状细胞首次在肠中出现,在4日龄肠道进一步延伸褶曲,肠细胞中可见明显的脂肪颗粒。在2日龄肝脏和胰脏分化,胰脏管形成,在3~4日龄,肝脏中糖原、蛋白和脂肪出现[32]。蓝鳍金枪鱼也发现,在孵化后2天,仔鱼口和肛门开通,口咽腔、食道和肠分化,2~3日龄,肠开始卷曲,肠瓣形成,将肠道分为前肠和后肠,粘液细胞在口咽腔和食道出现,3~4日龄,前肠和后肠出现粘液细胞。肝脏和胰脏在2日龄形成,3日龄肝脏中出现糖原、蛋白颗粒和脂肪空泡,胰脏内部含有大量的嗜酸性的酶原颗粒蛋白,胰岛出现[5]。第二阶段的消化系统虽说已经开始分化发育,具备了初始的生理功能,但是消化功能依旧很弱,仔鱼的消化吸收主要依靠胞饮作用和细胞内消化的机制完成营养物质的吸收[27][33]。

外源性营养阶段为第三发育阶段,即胃腺形成及胃蛋白酶开始分泌时期,是仔鱼营酸性消化模式的开始,此阶段主要就是味蕾、齿、粘液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大量增加,食道、肠和胃的快速折叠、卷曲及肌肉层的逐渐增厚,胃腺的大量增加;肝胰脏主要是在体积和大小上的持续增加,结构和形态上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1][4][5][10][24][32][34]。此阶段消化系统在功能上已经成熟,消化模式已经转变为幼鱼或成年鱼的消化方式,在形态和生理上已经具备了消化吸收人工配合饲料的特征。

7. 免疫器官的发生发育

7.1. 胸腺的发生发育

胸腺是鱼类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主要场所,是鱼类的中枢免疫器官,为左右对称的一对实质性结构,位于第3和第4鳃原基上方,紧邻背部鳃盖的连接处位于鳃腔背后侧。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鱼类胸腺发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胸腺原基形成,为一群嗜碱性母细胞组成细胞团;随着仔鱼生长发育,淋巴母细胞开始出现,其细胞较大,核染色较深,网状细胞在边缘处形成,呈现不规则状,淋巴母细胞开始分化为淋巴细胞,胸腺进入淋巴化阶段;胸腺进一步分化发育,分为两大部分:由富含淋巴样细胞的皮质和上皮样细胞、网状细胞的髓质,同时胸腺小梁形成,深入到胸腺内部,此时胸腺发育完全。胸腺发生发育的时序与不同的鱼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细点牙鲷胸腺在16日龄出现,36日龄开始胸腺细胞开始淋巴化[12];美洲鲥12日龄,胸腺原基出现,18日龄,淋巴母细胞出现,22日龄,淋巴化开始,45日龄胸腺发育完全,分为皮质和髓质[3].(图7);条石鲷胸腺在10日龄出现,在11日龄出现淋巴母细胞,15日龄淋巴细胞出现,23日龄胸腺皮质和髓质形成,49日龄胸腺小梁出现,此时胸腺发育完成[35]。胸腺的免疫能力在鱼类个体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但胸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退化,并出现生理性萎缩、凋亡现象[36]。如小点猫鲨Scyliorhinus canicula胸腺孵化后3周便开始出现退化[37];青

高小强等

Co, cortex; Me, medulla; Ly, lymphocyte; Lyb, lymphoblasts; T, thymus; Tr, trabeculae

Co,皮质;Me,髓质;Ly,淋巴细胞;Lyb,淋巴母细胞;T,胸腺;Tr,小梁

Figure 7. The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ymus in American shad. (a) Thymus anlage at 12 DAH; (b) At 18

DAH, the lymphoblasts and reticular cells were present in thymus; (c) A completely development thymus at 45

DAH

图7. 美洲鲥胸腺早期发育[3]。(a) 12日龄,胸腺原基出现;(b) 18日龄,胸腺中淋巴母细胞和网状细胞

出现;(c) 45日龄所示完全发育的胸腺

鱂Oryzias latims在12月龄胸腺完全退化消失[38];虹鳟在15月龄时胸腺开始退化[39]。关于鱼类胸腺退化的生理机制及意义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7.2. 肾脏的发生发育

鱼类的肾脏与哺乳动物的肾脏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鱼类的肾脏主要分为头肾和体肾两个部分,头肾是产生B淋巴细胞的主要淋巴器官,在分泌抗体上属于次级淋巴器官,而且也是发生吞噬作用的场所,在免疫功能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功能类似于哺乳动物的骨髓,而体肾主要是进行排泄[40][41]。在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头肾首先作为排泄器官存在,之后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头肾逐渐由泌尿器官转化为造血组织,成为次级淋巴器官。鱼类的肾脏形成于胚胎时期,为一对笔直的原始肾管,位于脊索下方。在对美洲鲥研究表明,5日龄,原始的前肾小体出现,由肾小球和原始肾小囊组成,肾小球中为大量的毛血血管盘曲交织,肾小囊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9日龄,肾小球中造血组织及血细胞大量出现,14日龄,前肾中淋巴母细胞出现,为大的染色较深的细胞,18日龄,头肾前肾小管、造血组织和血窦大量存在,淋巴母细胞分化发育为淋巴细胞,此时头肾淋巴化开始,22日龄,前肾小管和前肾管上皮细胞开始崩解,细胞间轮廓模糊,细胞嗜酸性明显增强,被伊红染成红色,肾管退化开始,28日龄,头肾中的造血组织及淋巴细胞继续增多,中肾明显,含有大量的肾小管和前肾小管,此时头肾已经由分泌和排泄组织向免疫和造血淋巴样组织转化完成,而体肾也逐步成熟,作为进一步的排泄器官存在[3][42] (图8)。在条石鲷、三长棘赤鲷、条斑星鲽等也发现了类似的发育特征[10][35][43]。可见,鱼类肾脏的早期发育主要分为前肾小体形成、头肾的淋巴化、头肾肾管退化、头肾免疫造血系统的形成及体肾分泌排泄系统的成熟。

7.3. 脾脏的发生发育

鱼类的脾脏为次级的淋巴器官,是鱼类重要的造血组织。在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脾脏紧邻肠壁,位于鰾的腹侧面,由一些疏松的间叶细胞群组成,之后被胰脏组织包围,呈现椭圆形,内部间充质细胞开始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和网状细胞,随着脾脏体积迅速增加,淋巴母细胞和巨噬细胞出现。淋巴母细胞分化为淋巴细胞,静脉终端椭圆体和原始的血窦出现,脾脏淋巴化开始。随着生长发育,脾脏内微血管、血窦、淋巴细胞大量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发达,此时脾脏发育完全[3][5][35][43] (图9)。在一些硬骨鱼类,脾脏在非特异免疫方面的作用也许比特异性免疫更加显著,尤其是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如在大西洋

高小强 等

Bc, blood cells; dpt, degenerating pronephric tubules; Gl, glomerulus; H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Ly, lymphocytes; Mn, mesonephros; OE, oesophagus; Pn, pronephros; RC, reticular cells; Rc, renal pronephros; RT, renal tubules; Si, sinusoids Bc ,血细胞;dpt ,退化的前肾小管;Gl ,肾小球;HS ,造血干细胞;Ly ,淋巴细胞;Mn ,中肾;OE ,食道;Pn ,

前肾;Rc ,前肾;RC ,网状细胞;RT ,肾小管;Si ,血窦 Figure 8. The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kidney in American shad. (a) primordial renal pronephros evident at 5 DAH; (b) At 9 DAH showing the developing renal pronephros, mass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blood cells were visible; (c) At 18 DAH, increase of kidney size; convolu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renal tubules and abundant lymphocytes and sinusoid; (d) At 22 DAH, the pronephric tu-bules were degenerated; (e) Pronephric and mesonephric kidney at 28 DAH 图8. 美洲鲥肾脏早期发育[3] [42]。(a) 原始的肾单位在5日龄形成;(b) 9日龄,肾小体明显,可见大量的造血组织和血细胞;(c) 18日龄所示发育的肾脏,大量的肾小管、血窦和淋巴细胞;(d) 22日龄,前肾小管开始退化,标志着头肾的形成;(e) 28日龄所示头肾和中肾

ExP, exocrine pancreas; H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L, islet of Langerhans; Ly, lymphocyte; Lyb, lymphoblasts; Mac, macro-phages; RC, renal capsule; RP, red pulp; S, spleen; SE, splenic ellipsoids; WP, white pulp ExP ,外分泌胰脏;HS ,造血干细胞;IL ,胰岛;Ly ,淋巴细胞;Lyb ,淋巴母细胞;Mac ,巨噬细胞;RC ,网状细胞;RP ,红髓;S ,脾脏;SE ,椭圆体;WP ,白髓 Figure 9. The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pleen in American shad. (a) 8 DAH showing the spleen anlage, exocrine pancreas and islet of Langerhans; (b) 11 DAH exhibiting islet of Langerhans and exocrine pancreas, spleen surrounded by exocrine pancreas; (c) The lymphoblasts and macrophages were seen in spleen at 20 DAH; (d) Spleen with the white pulp and the red pulp at 42 DAH

图9. 美洲鲥脾脏早期发育[3]。(a) 8日龄所示脾脏原基、外分泌胰脏和胰岛;(b) 11日龄,胰脏包围脾

脏;(c) 20日龄,淋巴母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脾脏中出现;(d) 42日龄,脾脏分为两部分:白髓和红髓

鲑一生中,脾脏一直能够生成红血球[44];在金头鲷Sparus aurata 中,脾脏在孵化后5天出现,而在77天后才出现淋巴细胞[45]。在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 中也同样发现,脾脏原基在17日龄出现,但是在1年之后才在血管样组织周围发现淋巴细胞[46]。

高小强等8. 内分泌组织发生发育

内分泌组织如胰岛、甲状腺等在仔鱼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也是较早出现的[47][48]。Yúfera等研究表明,甲状腺在鱼类早期分化、发育和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早期眼睛的着色和视网膜神经发生的过程中[5]。甲状腺滤泡位于眼部的后方,鳃弓的侧下方,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的小腔,内含有嗜酸性的胶原性物质。美洲鲥第一个甲状腺滤泡在2日龄出现,之后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大量增加[3]。细点牙鲷3日龄第一个甲状腺滤泡出现,4~9日龄具有2个滤泡,10~22日龄具有4个滤泡,23~36日龄滤泡大量增加[31]。三长棘赤鲷第一个甲状腺滤泡在5日龄出现,11日龄开始大量增加[10]。而在黑头呆鱼Pimephales promelas、大西洋狼鱼Anarhichas lupus和花狼鱼Anarhichas minor的仔鱼在孵化时就已存在功能性的甲状腺滤泡[6][47]。在美洲鲥、蓝鳍金枪鱼、菱鲆及塞内加尔鳎胰岛自始至终均为一个[1][3][4][5]。而在细点牙鲷的研究发现,仔鱼胰岛在3日龄出现,4~22日龄期间始终为一个,自23日龄开始,几个较小的胰岛在胰脏中出现[31],这说明了细点牙雕对糖的利用能力可能比其他鱼类效率高。许多研究表明了内分泌组织早期出现可能对早期仔鱼的新陈代谢、发育及其变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生理作用[47][49]。

9. 小结

掌握鱼类早期发育的生物学规律及其变化,对解释鱼类早期生理机能及发生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一方面可以深入探讨鱼类组织器官发生发育过程,揭示鱼类早期生活史,丰富鱼类发育生物学基础理论;另一方面研究鱼类组织器官的发生发育可以进一步反映出其在养殖过程中可能受到来自营养条件、环境因素或者遗传等的胁迫,从而通过营养改良、养殖参数调整等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在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消化、免疫、视觉、呼吸等重要功能结构的完全发育,为仔、稚鱼快速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苗种培育过程中,为了确保仔鱼的健康生长发育,这些个体组织器官分化发育的差异应该被重视。

基金项目

青岛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Q5120161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603022015005)。

参考文献

[1]Padrós, F., Villalta, M., Gisbert, E., et al. (2011) Morp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Study of Larval Development of the

Senegal Sole Solea senegalensis: An Integrative Study.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79, 3-32.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111/j.1095-8649.2011.02942.x

[2]Rombough, P.J. (2004) Gas Exchange, Ionoregulation, and the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Teleost Gill.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ymposium Series, 40, 47-83.

[3]Gao, X.Q., Hong, L., Liu, Z.F., et al. (2015) An Integrative Study of Larval Organogenesis of American Shad Alosa

sapidissima in Histological Aspects.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 Limnology, 33, 1-17.

[4]Hachero-Cruzado, I., Ortiz-Delgado, J.B., Borrega, B., et al. (2009) Larval Organogenesis of Flatfish Brill Scophthal-

mus rhombus L: Histological and Histochemical Aspects. Aquaculture, 286, 138-149.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j.aquaculture.2008.09.039

[5]Yúfera, M., Ortiz-Delgado, J.B., Hoffman, T., et al. (2014) Organogenesis of Digestive System, Visual System and

Other Structures in Atlantic bluefin Tuna (Thunnus thynnus) Larvae Reared with Copepods in Mesocosm System. Aq-uaculture, 426–427, 126-137.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j.aquaculture.2014.01.031

[6]Falk-Petersen, I.B. and Hansen, T.K. (2001) Organ Differentiation in Newly Hatched Common Wolfish.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59, 1465-1482.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111/j.1095-8649.2001.tb00212.x

[7]Hall, T.E., Smith, P. and Johnston, I.A. (2004) Stages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the Atlantic Cod Gadus morhua.

高小强等

Journal of Morphology, 259, 255-270.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02/jmor.10222

[8]佟雪红. 大菱鲆早期发育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青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0.

[9]何滔, 肖志忠, 刘清华,等.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心脏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J]. 海洋与湖沼, 2012,

43(2):268-272.

[10]Sánchez-Amaya, M.I., Ortiz-Delgado, J.B., García-López, á., et al. (2007) Larval Ontogeny of Redbanded Seabream

Pagrus auriga Valenciennes, 1843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igestive System. A Histological and Histochemical

Approach. Aquaculture, 263, 259-279.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j.aquaculture.2006.10.036

[11]肖志忠, 何滔, 于道德, 等. 条石鲷鳔器官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J]. 海洋科学, 2010, 34(12): 8-13.

[12]Santamar?a, C.A., Mateo, M.M.D., Traveset, R., et al. (2004) Larval Organogenesis in Common Dentex Dentex dentex

L. (Sparidae): Histological and Histochemical Aspects. Aquaculture, 237, 207-22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j.aquaculture.2004.03.020

[13]郭恩棉, 张艳萍, 王鑫. 短盖巨脂鲤鳃、伪鳃和鳔胚后发育学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05(3): 31-37.

[14]门强, 雷霁霖. 大菱鲆鳔器官发育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特征[J].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10(2): 111-116.

[15]胡先成, 赵云龙. 河川沙塘鳢视觉器官的发育及其与摄食的关系[J]. 动物学杂志, 2007, 42(5): 41-48.

[16]柴毅, 谢从新, 危起伟, 等. 中华鲟视网膜早期发育及趋光行为观察[J]. 水生生物学报, 2007, 31(6): 920-922.

[17]何滔, 肖志忠, 刘清华, 等. 条石鲷视觉器官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J]. 海洋科学, 2012, 36(3): 49-53.

[18]高小强, 洪磊, 刘志峰, 等. 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 眼睛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J].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37(2): 1-8.

[19]佟雪红, 马道远, 徐世宏, 等.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胚胎发育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1, 42(6): 844-849.

[20]胡先成.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器官发生, 营养代谢及其能量收支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6-35.

[21]敖磊. 南方鲇嗅觉和视觉器官结构及发育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 2002: 1-42.

[22]Canino, M.F. and Bailey, K.M. (1995) Gut Evacuation of Walleye Pollock Larvae in Response to Feeding Conditions.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46, 389-403.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111/j.1095-8649.1995.tb05979.x

[23]Chen, B.N., Qin, J.G., Kumar, M.S., et al. (2006)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in Yellowtail

Kingfish Seriola lalandi Larvae. Aquaculture, 256, 489-501.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j.aquaculture.2006.01.041

[24]Comabella, Y., Franyutti, A.H., Hurtado, A., et al. (2013)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the Digestive Tract in Cuban

Gar (Atractosteus tristoechus) Larvae. Reviews in Fish Biology & Fisheries, 23, 245-26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07/s11160-012-9289-z

[25]Bisbal, G.A. and Bengtson, D.A. (1995) Development of the Digestive Tract in Larval Summer Flounder.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47, 277-291.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111/j.1095-8649.1995.tb01895.x

[26]Boulhic, M. and Gabaudan, J. (1992) Histological Study of the Organogenesi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Swim

Bladder of the Dover Sole, Solea solea (Linnaeus 1758). Aquaculture, 102, 373-39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0044-8486(92)90190-V

[27]Buddington, R.K. (1985) Digestive Secretions of Lake Sturgeon, Acipenser fulvescens,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26, 715-723.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111/j.1095-8649.1985.tb04311.x

[28]Hernández, M.P.G., Lozano, M.T., Elbal, M.T., et al. (2001) Development of the Digestive Tract of Sea Bass (Dicen-

trarchus labrax L).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ies. Anatomy & Embryology, 204, 39-5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07/s004290100173

[29]Mai, K., Yu, H., Ma, H., et al. (2005) A Histologic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Pseudos-

ciaena crocea Larvae and Juveniles.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67, 1094-110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111/j.0022-1112.2005.00812.x

[30]Gisbert, E., Sarasquete, M.C., Williot, P., et al. (1999) Histochemist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Siberian sturgeon during Early Ontogeny.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55, 596-61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111/j.1095-8649.1999.tb00702.x

[31]Elbal, M.T., Hernández, M.P.G., Lozano, M.T., et al.(2004) Development of the Digestive Tract of Gilthead Sea

Bream (Sparus aurata L.).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ies. Aquaculture, 234, 215-23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j.aquaculture.2003.11.028

[32]Pradhan, P.K., Jena, J., Mitra, G., et al. (2013) Ontogeny of the Digestive Enzymes in Butter Catfish Ompok bimacu-

高小强等latus (Bloch) Larvae. Aquaculture, 372-375, 62-69.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j.aquaculture.2012.10.024

[33]Watanabe, Y. (1984)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Rectal Epithelium Cells of Pond Smelt during Post-

embryonic Development. Nihon-suisan-gakkai-shi, 50, 805-814.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2331/suisan.50.805

[34]He, T., Xiao, Z., Liu, Q., et al. (2012) Ontogeny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Enzymes in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

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4) Larvae. Fish Physiology & Biochemistry, 38, 297-30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07/s10695-011-9507-y

[35]Xiao, Z., Tao, H.E., Jun, L.I., et al. (2013) Ontogeny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 Limnology, 31, 1028-1035.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07/s00343-013-2278-9

[36]Chilmonczyk, S. (1992) The Thymus in Fish: Development and Possible Function in the Immune Response. Annual

Review of Fish Diseases, 2, 181-200.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0959-8030(92)90063-4

[37]Pulsford, A., Morrow, W.J.W. and F?nge, R. (2006) Structural Studies on the Thymus of the Dogfish. Scyliorhinus ca-

nicula L.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25, 353-360.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111/j.1095-8649.1984.tb04882.x

[38]Cooper, E.L., Zapata, A., Barrutia, M.G., et al. (1983) Aging Changes in Lymphopoietic and Myelopoietic Organs of

the Annual Cyprinodont Fish. Nothobranchius guentheri.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18, 29-3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0531-5565(83)90048-7

[39]Tatner, M.F. and Manning, M.J. (1983) Growth of the Lymphoid Organs in Rainbow Trout, Salmo gairdneri from One

to Fifteen Months of Age. Journal of Zoology, 199, 503-520.

[40]Manning, M.J. (1994) Fishes. In: Turner, R.J., Ed., Immunology: A Comparative Approach,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69-100.

[41]Bayne, C.J. (1986) Pronephric Leucocytes of Cyprinus carpio: Isolation,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Veterinary

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 12, 141-151.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0165-2427(86)90118-2

[42]高小强. 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早期发育组织学及相关生理特性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青岛: 中国海洋大

学, 2015: 1-133.

[43]肖志忠, 于道德, 孙真真, 等. 条斑星鲽免疫器官个体发生的组织学观察[J]. 海洋科学, 2008, 32(7): 88-92.

[44]Ellis, A.E. (1997) Ontogeny of the Immune Respones in Salmo salar. Histogenesis of the Lymphoid Organs and the

Appearance of Membrane Immunoglobulin and Mixed Leucocyte Reactivity. In: Solomon, J.B. and Horton, J.D., Eds., Developmental Immunobiology, Elsevier, Amsterdam, 225-231.

[45]Jósefsson, S. and Tatner, M.F. (1993) Histogenesis of the Lymphoid Organs in Sea Bream (Sparus aurata L.).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3, 35-49.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06/fsim.1993.1004

[46]Abelli, L., Picchietti, S., Romano, N., et al. (1996) Immunocytochemical Detection of Thymocyte Antigenic Determi-

nants in Developing Lymphoid Organs of Sea 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L.).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6, 493-505.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06/fsim.1996.0047

[47]Tanaka, M., Tanangonan, J.B., Tagawa, M., et al. (1995) Development of the Pituitary, Thyroid and Interregnal Glands

and Applications of Endocrinology to the Improved Rearing of Marine Fish Larvae. Aquaculture, 135, 111-12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16/0044-8486(95)01019-X

[48]Vadstein, O., Mo, T.A. and Bergh, ?. (2004) Microbial Interactions, Prophylaxis and Diseases. In: Moksness, E.,

Kj?rsvik, E. and Olsen, Y., Eds., Culture of Cold Water Marine Fish,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Oxford, 28-6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02/9780470995617.ch3

[49]Huang, L., Miwa, S., Bengtson, D.A., et al. (1998) Effect of Triiodothyronine on Stomach Formation and Pigmentation

in Larval Striped Bass (Morone saxatili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280, 231-23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10.1002/(SICI)1097-010X(19980215)280:3<231::AID-JEZ4>3.0.CO;2-O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373-1443,即可查询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ojfr@https://www.360docs.net/doc/626113826.html,

鱼类摄食行为感觉基

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 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是研究鱼类行为和感觉的一个基本方向,自Wunder(1927)系统开展该领域研究工作来,至今已积累大量研究资料。特别是在前苏联,鱼类行为与感觉的研究在其鱼类学学科中占有显著地位。目前,虽然已有不少综述论及某一种感觉在鱼类摄食行为中的作用,但缺乏对多种感觉在鱼类摄食行为中共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系统总结。Ⅱa 0B和KacyM:q~t论述鱼类觅食过程中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的先后替代及食物识别、定位可靠性的保证机制。本文着重介绍不同生态习性鱼类摄食行为的感觉基础及其感觉模式的一般规律。 1 食浮游生物鱼类 1.1 利用视觉白昼摄食 食浮游生物鱼类一般生活于水体中上层,鱼的活动性随照度的增加而增强,银汉鱼和竹荚鱼是典型的白昼集群鱼类,在白昼高照度条件下摄食,这些鱼的视觉在摄食时具有主导意义,通常被称为“视觉鱼类”。太平洋竹荚鱼的摄食强度在低照度时仅能摄食通常照度下的一半数量的卤虫,而在黑暗情况下则完全不能摄食。美洲红点鲑和湖红点鲑幼鱼在50-1400lx 照度范围时摄食正常,而在l0-501x照度范围则摄食强度下降。上述食浮游生物鱼类的摄食活动均依赖于特定的照度水平,说明视觉对这些鱼的摄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1.2 利用化学感觉夜间滤食 有些食浮游生物鱼类可以在夜间或黑暗中摄食,但仅能以滤食方式进行,嗅觉对饵料化学刺激可用于探测饵料密度,能诱导滤食反应。如大西洋鲱和白鲢一样都能够在黑暗情况下用滤食方式摄食。 1.3 利用特化视觉夜间捕食大型浮游动物 另一些食浮游生物的鱼类仅在夜间到水的表层摄食,可选择单个的浮游动物,而不是通过滤食方式进行摄食的。研究表明其视网膜外存在十分发达的银色反光层,因而这些鱼类可利用其特化的视觉捕食夜间才进人水层的大型浮游动物,例如,大眼鲷和黑边单鳍鱼等。1.4 利用侧线机械感觉夜间或极低照度下捕食浮游动物 有一些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可以在夜间捕食浮游动物,是利用侧线机械感觉在夜间对猎物进行识别和定位的。如斑点杜父鱼、南极鱼、针鱼、欧鳊均具有发达的侧线管系统可摄食黑暗环境中的浮游动物。 2 食底栖生物鱼类 2.1 主要利用视觉摄食 对一些浅水和近岸食底栖生物的鱼,视觉在其摄食中起主要作用。黑镖鲈主要依靠视觉捕食,其视觉对蠕动的活饵料很敏感,对冰冻的死饵料或碾碎的饵料则几乎没有反应,其嗅觉可能用于对饵料的远距离识别和定向。 2.2 利用视觉或化学感觉摄食 另一些食底栖生物的鱼类,它们可分别利用视觉或化学感觉进行摄食。大西洋鳕能利用视觉摄食水层中和底质上较大的食物,对较小的食物只有依靠触须、胸鳍上的味蕾感知后才摄食。大西洋鳕还能利用嗅觉发现埋于沙石下的食物,并可用头推开沙石后摄取食物。红长鳍鳕一般先用其延长的胸鳍接触食物,再用触须识别,然后摄取。大菱鲆可利用视觉捕食,同时食物的化学刺激也能诱导大菱鲆的捕食反应。 2.3 利用化学感觉、侧线机械感觉或电觉摄食,视觉作用不大 还有一些食底栖生物的鱼类,它们利用其它感觉进行摄食,视觉在其摄食中作用不大。欧洲鳎主要在夜间利用化学感觉摄食,视觉作用不大。欧洲鳎后期仔鱼主要依靠侧线机械感觉捕食,而不是像成鱼那样依靠化学感觉捕食。中华鲟具有灵敏的电觉器官并主要依靠电觉

鱼类感觉与行为重点

双眼视野:两个单眼视野相重叠的区域,大小取决于头的形状和眼在头上的位置,同时也取决于鱼眼在眼眶内的活动性 单眼视野:鱼类每个眼睛的视野 无视区:在鱼吻端的前面有一小块地方,及在鱼尾后部鱼眼是看不到的部分区域 瞬膜(第三眼睑):覆盖眼睛起到保护作用(常见于双髻鲨属真鲨目) 眼球结构(画图): 鱼眼人眼差异: 1鱼眼没有眼睑. 鱼眼的视角远比人眼大. 2鱼眼的视力要比人眼差一些. 3鱼眼在鱼类头部前方存在一视觉死角. 4人眼在其正前方没有死角.(比目鱼除外) 5鱼眼可以各自独立运动.人眼却不能. 视杆细胞多=在白天活动的昼出性鱼类=栖息水深大于1000 m 的深海鱼类 视锥细胞多=在夜间活动的夜出性鱼类=表层鱼类 鱼类视网膜损伤后的再生是功能性的,可以显著的恢复视力 鱼类的皮肤感觉器官:感觉芽,丘状感觉器,侧线感觉器(填空) 侧线系统包括:(填空) 1、侧线机械感受器:管道神经丘,表面神经丘 2、侧线电感受器:壶腹器官,结节器官 ? 表面神经丘 直接分布于鱼体表面;较小,毛细胞少;感受流体速度信息 ? 管道神经丘 位于骨状管壁内或鳞片形成的侧线管道内,并通过一些小孔与外界水环境相通;较大,毛细胞多;感受流体加速度(或压力)信息 巩膜 脉络视网膜 巩膜软视神经 瞳孔 结膜 悬韧带 水晶体 虹膜 环状韧带 角膜 晶体缩肌

神经丘结构(画图): 真骨鱼的头部侧线管道可概括为4种类型(填空) ?简单型(或窄型) (绿青鳕鱼) ?宽型(黑海腔鲈) ?分枝型(外海上层鱼类) ?退化型(深海鱼类、蝦虎鱼和四齿鲀科鱼类) 侧线机械感受器感受机制: 毛细胞结构: 洄游(填空): 河海洄游:溯河回游,降海洄游,两侧洄游迁徙:觅食迁徙 淡水洄游避难迁徙 海洋洄游生殖迁徙 鳗鱼迁徙途中受到的影响:黑潮+食物+温度+昼夜节律+避光 鳗鱼生活史:柳叶鳗-玻璃鳗-线鳗-黄鳗-银鳗-成鳗 海水鱼淡水鱼新陈代谢区别(不是重点): 海水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海水的含盐浓度要低得多,由于海水中有大量盐分,故比重高、密度大。根据渗透压原理,海水鱼鱼体组织中的水力,将不断地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为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海水鱼便不得不吞食大量海水,以弥补体内的失水。然而,由于大口大口地吞食海水,进入鱼体内的盐分也大大增加了,这样,海水鱼除了从肾脏排除掉一部分盐分外,主要还是依靠鳃组织中的“泌氯细胞”来完成排盐任务。此外,也有一些海水鱼,主要是软骨鱼类,如鲨鱼,则将代谢后的氮化物,以尿素形式贮存于血液中,使血液浓度增

第1课 青春期性器官的发育

第1课青春期性器官的发育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当前时期,学生的生理发展变化及其特点。 2.使学生了解在当前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和特点。 3.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教学过程: 生理发展及其特点 外形的变化 a.身高: 中、高职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高继续快速增长。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岁左右,那时身高一般增加50%以上;第二次生长高峰出现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中、高职生身高增长异常迅速。据统计,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而在青春发育期,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甚至可达到10-11厘米。 b.体重 处于青春发育期中的学生,在体重上也有较大的发展变化。据统计,我国城市男生在13-15岁这段期间,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5公斤,14岁是增长高峰,15岁以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城市女生在11-14岁时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4。4公斤,

12、13岁是增长高峰,14岁以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15、16岁左右,男女生的体重已接近成人。 c.第二性征: 男生: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胡须,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了腋毛、阴毛等。 女生:嗓音细润、乳房隆起、盆骨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变大、体态丰满、出现了腋毛、阴毛等。 d.头面部的变化 进入青春期以后,童年期的面部特征逐渐消失,以前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顶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原来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而且,随着青春期个体身体其他部分骨骼的迅速增长,头部骨骼的增长速度却在显著减慢,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改变。体内机能的增强 3 性的发育与成熟 a. 性激素的增多 男女生体内同时含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只是男生雄性激素含量高,女生雌性激素含量高。性激素的增多带动性腺水平的提高,它促进性腺的发育,女生的性腺是卵巢,男生的性腺是睾丸。性腺的发育成熟使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 b.性器官的发育 女性性器官:卵巢、子宫、阴道男性性器官: 睾丸、附睾、精囊、前列腺、阴茎 c.性机能的发育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标

浅析影响鱼类摄食量因素

浅析影响鱼类摄食量因素 摄食量的多少是影响鱼的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而鱼类摄食量也受诸如鱼体自身、水体环境、饲料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一、鱼体自身因素 l、食性不同:不同种类的鱼食性不同,影响着摄食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对比鱼类的摄食率呈现以下状况:草食性的鱼>杂食性的鱼>肉食性的鱼,例如草鱼的投饲率一般在5%左右,而青鱼为3%左右。 2、胃及消化道容积和食性不同:胃容积相对体重的比例变化很大,胃容积大则摄食量大,按摄食量大小排序一般为成鱼>鱼种>幼鱼,有的鱼无胃,所摄食的饵料依靠肠道来消化,草食性鱼类肠道很长,一般为鱼体长的6-7倍,而肉食性鱼类肠道较短,一般为鱼体长的1/3—3/4,杂食性的鱼类居中,按摄食量大小排序一般为草食性鱼>杂食性鱼>肉食性鱼。另外空腹状态也与摄食量大小有关,有的鱼等到胃几乎排空之后才重新开始摄食饵料,而大多数种类都在胃排空之前便开始摄食饵料,所以前者的摄食量大于后者。 3、鱼类的生理状态:当鱼处于饥饿状态时摄食量开始增加,随后逐渐下降直至稳定,但长期饥饿会抑制食欲。繁殖期间摄食水平一般都会下降。当鱼处于应激状态下,也会降低摄食量,因此水质条件发生变化以及拉网锻炼捕捞时都会使鱼类处于应激状态而影响其摄食水平。 4、鱼类适应性能力:鱼类饲喂一定的饲料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反应,在其消化道内产生相应的优势菌群和消化内环境,而影响摄食水平。长期生活在一定的水环境中产生的适应性也会影响鱼类的生理反应进而影响鱼的摄食量。

5、群体效应:在鱼群体中摄食活动存在强烈的模仿和竞争意识,群体摄食量强于单体摄食水平,但达到一定的群体水平时则降低摄食水平所以在养殖时要有效的控制水体载鱼量达到最佳状态。 二、环境因素 1、水温:水温在一定范围内与鱼类的饲料消耗呈正相关的关系,水温升高,鱼体代谢率增加,饲料消耗时间缩短,摄食量增加。一般水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则鱼的摄食量也相应随之变化。夏季摄食量最大,而冬季水温小于10℃时鱼则停止摄食。 2、溶氧:在高溶氧的水体中鱼类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饲料报酬也高,因为鱼的摄食量随着溶氧的增高而增加,所以要求水中溶氧在5mg/L以上,若溶氧在4mg/L则鱼的摄食量减少l2%,在3 mg /L时减少26%,在2mg/L减少51%,在lmg/L时基本上停止摄食。 3、透明度:大多数鱼靠视觉来摄食,只有少部分靠嗅觉和味觉,那么水体中透明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其摄食水平,一般透明度越大,养殖水体中光线越好,鱼的摄食量越多,相反则减少。 三、饲料因素 1、饲料组成:饲料的质量与鱼类的摄食量有关。一般来说,饲料的质量越高即营养水平高,则鱼的摄食量则相对较低,反之则较高。另外在某些鱼用饲料中加入一些诱食剂及一些着色剂可以提高鱼的嗅觉味觉以及视觉的敏感性,相应地提高鱼的摄食量。 2、饲料类型:颗粒饲料大小的不同直接影响鱼的摄食量大小。一般鱼配合饲料都要制成颗粒饲料(鳗鱼除外),颗粒饲料粒度的大小须根据鱼的口径的大小而制成大小不一的颗粒。一般鱼苗阶段颗粒最小,鱼种居中,成鱼最大。另外根据鱼的食性的不同和生活水层的不同可制成不同性质的颗粒类型,如上层鱼可制成漂浮颗粒饲料,中层

鱼类行为生态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鱼类的趋性:自由运动的动物受到外界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朝向一定方向运动,这种反应称为趋性。趋性是适应性行为的最简单方式。鱼类的趋性包括:(1)趋光性(指鱼类对光刺激产生定向运动的特性),包括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2)趋动性(视觉运动反应)---指鱼类为了将其视野内的的运动目标保留在视网膜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在趋流、集群、空间定向、捕食等行为中期重大作用。(3)趋音性(鱼类能够依靠内耳和侧线对各种声音刺激产生相对灵敏的感觉,并会由此出现各种行为反应)(4)趋流性(大部分鱼类的生活都不同程度的与水流有关,趋流性在鱼类的洄游过程中有重要意义)(5)趋化性(鱼接近饵料的行为是由趋化性所决定的)(6)趋电性(7)趋触性(8)趋地性 2.进化稳定对策(ESS):如果种群中的大多数个体都采取某种行为对策,而这种对策的好处又为其他对策所不及,这种对策又可称为ESS。环境的每次大变动都会引起种群的不稳定,但一旦一种ESS确定下来,种群就会趋于稳定,任何偏离ESS的行为就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3.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生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注:帮手鱼存在的原因:领域和配偶的不足(便于日后的取而代之) 充当帮手的远期利益:提高自己的广义适合度;继承领域;获得生殖经验;帮助的互助性;在较好的生境下生存 4.领域行为:是动物的一种重要行为。又称为护域行为、领域性,是指与保卫领域有关的一些行为活动。 鱼类领域行为:鱼类在栖息水域某一区域划定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领域,当别的生物侵入的时候,地盘主人会用尽办法驱赶入侵生物,保卫领域地,从而利于鱼类在生殖季节竞争配偶和保护产卵场所,进一步保护鱼卵和幼鱼,这种行为称为领域行为。 5.生理学变色:动物在在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短暂改变体色的现象,变色非常迅速,当刺激消失时立即恢复原来的体色。由色素在色素细胞中的重新分布引起。 6.形态学变色:动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变色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体色相对稳定。包括色素细胞数量的变化和每个色素细胞中色素含量的变化。 7.鱼类的巡航游泳速度:鱼类在正常状态下自然游泳的速度,又称耐久速度或巡航速度。鱼类用这样的速度游泳时,可以持续、耐久地作长距离的运动。它包括长距离的洄游速度,有海流时的游泳速度,个体的游泳速度和结群时的游泳速度等 8.鱼类的视觉运动反应:是指动物为了将其视野内的运动目标留在视网膜上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 9.常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常温动物。 10.集群行为:鱼类的集群行为是指鱼类间的集体合作行为,这种合作可以仅表现为暂时的和松散的集群现象,但更典型的是鱼类组成一个有结构的永久性社群,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视觉、侧线感觉、听觉、嗅觉及电感觉等在鱼群形成和维持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鱼类集群的生物学意义:集体捕食,逃避敌害生物,高效率繁 11.广义适合度:广义适合度,不以个体存活和生殖为尺度,而是指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布自身基因(或与自身基因相同的基因)的能力有多大,能够最大限度地把自身基

海洋鱼类摄食生态研究进展

海洋鱼类摄食生态研究进展 摘要:海洋鱼类摄食生态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鱼类群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所在,是实施基于生态系统渔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海洋鱼类摄食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作一简要综述。Abstract:Marine fish feeding ecology is a crucial part of the study of marine ecosystem.It is the key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cosystem and the basisof fisheries management.This paperbriefly summarized the main content,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progress of marine fish feeding ecology. 关键词:海洋鱼类;摄食生态;胃含物分析 1 前言 海洋鱼类摄食生态研究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鱼种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构建食物网,分析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薛莹,2003)。摄食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不同种鱼类之间通过摄食竞争会影响鱼类的空间分布和种群的数量动态。因此,对鱼类摄食生态的研究,是了解鱼类群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所在,是改造海洋生态系统,提高水域生产力以及实施基于生态系统渔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邓景耀,198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渔业科学也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方法应用于鱼类的摄食生态的研究。鱼类摄食生态学研究从最初的单鱼种食性研究扩展到不同物种间的食物关系、食物网结构及其营养动力学的研究。对单鱼种食性的研究有助于判断鱼类生长的好坏,有利于了解鱼类的徊游分布、数量变动、行动规律以及不同鱼类间的种间关系(洪惠馨等1962)。对鱼类种间食物关系的研究,能够反映不同鱼种间相互密切程度,从而能够进一步了解鱼类群落结构的稳定巧及其变化的机制(Werner,1986;孟田湘,1989;Fujita等,1995)。 本文就鱼类摄食生态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鱼类的食物组成、摄食重叠、摄食量、摄食选择、摄食习性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作一简要综述。 2鱼类的食物组成 2.1 鱼类的食性 鱼类的食性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植食性(Herbivores):包括以水草为主的鱼类,如草鱼、团头鲂、鳊等以及以藻类为主的鱼类如鲢等;碎屑食性(Detritivores):包括以有机碎屑及其依附碎屑而生的细菌为食的鱼类,如鲴亚科种类,银鲴;腐食性(Scavengers):

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

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 一、摄食情况判断的重要性 1.正确判断鱼类摄食情况的意义 (1)为池塘饲料投喂提供参考, 确定:每餐投喂量、不同月份正常日投喂率、开始投料时机、加料时机、投饵机的应用、投喂间隔时间、饲料品种和粒径的选择。 (2)为池塘水质调节的指标:①水质状况判断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②为增氧机应用提供参考,③是水质污染状况的判断指标。例:水质发生变化时,除水体的表观现象发生变化,如水体颜色变化,透明度的变化,氨氮、亚盐浓度的变化,可以从鱼的摄食异常状况来进行判断。 (3)为池塘疾病预防提供参考:①是疾病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②是药物使用效果判断的参考因素。 2. 判断摄食状况的失误弊端 (1)不能及时预防疾病,导致鱼病爆发。 (2)饲料投不下去,鱼生长速度缓慢。 (3)饲料投喂过多,造成饲料浪费,饵料系数升高,同时水体环境变得不稳定。 (4)不能及时地调节水质。

二、鱼类的摄食类型和摄食方式 1.摄食类型 鱼类的摄食类型与鱼类的栖息环境密切相关,也与其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相适应,这是鱼类在演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摄食类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摄食类型分类方法 1>根据成鱼阶段所摄取的主要食物性质分类: ? 植物食性的鱼类? 动物食性的鱼类:又可分为:温和肉食性鱼类: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凶猛肉食性鱼类:以鱼为食。? 杂食性鱼类:其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食物,有动物性也有植物性的,亦食部分水底腐殖质。 2>根据鱼类所食饵料生物的生态类型来划分:?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生物食性。 3>根据鱼类摄取食物种类多少分:?狭食性,?广食性。 4>有些鱼类吃的食物比较多样,往往可以划入两种食性类型。 3.摄食方式 ?捕食:大多数凶猛肉食性鱼类的摄食方式。?滤食:食浮游生物的鱼类,通过细密的鳃耙过滤食物。?研磨:以甲壳类或软体动物为食,常有臼齿。?刮食:以锐利的下唇刮食丛生植物或底栖硅藻,如

鱼类的食性-2

精品课程-鱼类学教学课件 鱼类的食性 第一节鱼类食性的类型及其变化 ◆鱼类从环境中摄取食物,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掌握鱼类食性的基本知识和研 究测定鱼类食性的方法,对于增养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鱼类的食性与咽齿和鳃耙有直接关系

◆食性类型根据各种鱼类脱离幼年时期后所摄取的主要食物,可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以下类别:食性类型-按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划分 ① 浮游生物:鲢、鳙 ② 底栖生物:青鱼、鲤、鲫 ③ 游泳动物:鳡、鲌类 ④ 周丛生物和碎屑:鲴类 ⑤ 水生植物:草鱼、团头鲂、鳊 食性类型- 按所吃食物类群的广狭划分 ① 广食性:杂食性鱼类→摄食和消化器官不特化 ② 狭食性:多为只食植物性或只食动物性食物的种类→摄食和消化器官特化。当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时,一般较难适应。 ③ 单食性:仅食动物或植物中的一定类群青鱼→螺类草鱼→水草凶猛鱼类→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 摄食方式 1. 掠食:凶猛鱼类的摄食方式 2. 滤食:以鳃耙过滤浮游生物。呼吸不停、水流不止、滤食不息 3. 啃咬:食固着或附着的水生植物和藻类 4. 刮食:刨刮着生生物。刨刮痕迹→ 种类和大小 5. 翻掘:将可伸缩口和吻部伸入泥中,翻起泥和食物,再拣食 6. 吮吸:水+ 食物。摄食效能低 1、草食性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鳊和团头鲂等。

东方欧鳊 2、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浮游藻类为主,典型的如鲢,这类食性的鱼,鳃耙的滤食性能最佳。

鲢 3、鱼虾类食性以摄食鱼虾类等游泳生物为主,有的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这类鱼通常游泳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格凶猛,所以又称凶猛鱼类,如海洋中的噬人鲨,淡水中的鲸、鳜、鲶和狗鱼等。 鲨 4、底栖动物食性以摄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食,铜鱼等以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等为主。这类鱼有的采食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A型题 1.对感受器不正确的是 A.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 B.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和装置 C.都是由游离的神经末梢构成 D.各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方 式 E.都有适应现象 2.关于适宜刺激,错误的是 A.感受器不只对适宜刺激产生反应 B.适宜刺激阈值最大 C.适宜刺激阈值最小 D.痛感受器没有明显的适宜刺激 E.非适宜刺激阈值较大 3.关于感受器电位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 误的 A.电紧张扩布 B.可发生时间总和 C.全或无特性 D.可发生空间总和 E.其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 4.感受器对外界刺激的“质”的编码是通 过 A.动作电位的波形 B.动作电位的频率 C.动作电位的幅度 D.专用线路传入途径 E.感受器电位的幅度 5.感受器对外界刺激的量的编码是通过 A.改变动作电位的幅度 B.改变动作电位的潜伏期 C.改变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 D.改变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E.改变动作电位的波形 6.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 A.触觉感受器 B.痛觉感受器 C.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D.肌梭长度感受器 E.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7.对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不正确的论 述是 A.感受器具有换能作用 B.感受器除对适宜刺激外不会发生反应 C.感受器对刺激能产生适应现象 D.感受器的敏感性可受中枢调制 E.受到刺激时可产生感受器电位 8.关于感受器适应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仍在持续,但传入冲动频率下降 B.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特征之一 C.适应是感受器的疲劳现象 D.快适应感受器有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E.慢适应感受器可对机体功能进行持续监 测 9.感受器的适应现象表现在持续刺激条件 下 A.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变慢 B.动作电位幅度变小 C.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变慢,幅度变小 D.动作电位潜伏期延长 E.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变快 10.眼的下列结构中,折光最强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脉络膜 11.眼的折光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脉络膜 12.正常眼由远看近时,其主要变化为 A.晶状体前凸,折光能力降低 B.晶状体前凸,折光能力增高 C.瞳孔由小变大 D.瞳孔大小不变 E.两眼会聚使物象落在盲点上 13.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A.中脑 B.延髓 C.外侧膝状体 D.内侧膝状体 E.枕叶皮质 14.当支配睫状肌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 A.晶状体曲度增大

鱼类的感觉和行为-----行为学fishethology

鱼类的感觉和行为-----行为学fishethology 第章鱼类的感觉和行为行为学fishethology第一节行为的定义和产生过程一行为(behavior)定义动物对内部或外界环境变化的外在反应。 即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一切活动。 二行为的产生过程:(声、光、电、化学物质等)刺激眼、耳鼻、侧线等感受器神经系统(肌肉、鳍等)效应器第二节行为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行为的模式行为的进化行为的遗传行为的发展行为的应用二行为学研究方法现场观察渔获试验水槽试验数学模拟第三节光感觉和行为反应一鱼眼对光的敏感性光刺激阈眼睛所能感受到的最低光强度某些深海鱼类比人的光刺激阈要低倍左右光刺激阈一般低层鱼类比上层鱼类要低光谱敏感性低层鱼类:nmnm上层鱼类:人:nm(可见光)颜色感觉有色觉(理由:婚姻色)运动感觉鯷:s 鯔:s狗鱼:s鲫鱼s编鱼:人类:s视敏度又称视力指眼睛分辨空间物点位置的能力一般以能够辨别的两点的视角来表示鱼一般:人类:可见鱼的视敏度比人差视野单眼视野一般比人大鲑:人:但鱼的双眼视野很小甚至没有视距一般为近视二行为反应趋光性指对光刺激产生定向运动的反应正趋光性种类较多大多为上层鱼类负趋光性渔业意义:灯光捕鱼趋动性指鱼类为了将其视野内的运动目标保留在视网膜上而产生的一种运动反应先天性行为生物学意义:在趋流、集群、空间定向、捕食和防御敌害等行为中起重要作用渔业意义:阐明趋流和集群机制探讨视觉特点和游泳能力设计渔具、控制鱼类行为。

第四节机械感觉一机械因子声音、水流、温度、压力、重力等二感觉器官皮肤感觉器官感觉牙、陷器、侧线、罗伦氏器功能:感觉水流、水压、触觉、温度、电、听觉(Hz)内耳功能:听觉Hz)、平衡三行为反应趋音性依靠侧线、内耳对声音刺激产生的行为反应正趋音性:沙丁鱼、金枪鱼、鲨鱼等渔业利用:声诱捕鱼负趋音性:鲻鱼、鲐鱼许多上层鱼类对海豚叫声敏感。 渔业利用:用声音阻拦和躯赶鱼群趋流性:生活在流水环境中的鱼大多具有渔业利用:研究鱼类洄游、设计鱼道、确定拖网速度等趋触性:接触固体的倾向或对接触刺激的趋性渔业利用:人工渔礁集鱼、渔具第五节化学感觉一刺激因子液体化学物质二。 感觉器官味觉:味蕾分布广泛中枢在延脑低刺激阈嗅觉:嗅囊鼻孔中枢在端脑低刺激阈三行为反应对索饵、生殖、集群、防御、洄游等有关趋化性渔业利用:制造、使用饵料、控制洄游第六节电磁感觉一刺激因子电、磁二感觉器官变态的侧线器官比较原始的鱼类大多具有电磁感觉真骨鱼类很少只鲇形目、电鳗目和长吻鱼目有一个人在海水中产生的电场几十厘米外的鲨鱼能探测到比气味还敏感三行为反应在电场中的行为特征三阶段:感电反应:惊动、鱼体和鳍轻微抖动似乎想道离电场趋电反应:直流电下游向阳极交流电下使鱼处于与电力线垂直方向麻醉反应:鳃盖和鳍张开停止游泳侧卧水底渔业利用:控制逃逸第七节鱼类行为与其他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温度感觉器官:侧线器官、其他器官行为反应生物学意义:对索饵、生殖、集群、防御、洄游等一切生命活动有关渔业利用:侦察鱼群、确定鱼类分布二盐度

感觉器官的功能

感觉器官的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 8.视敏度(visual acuity) 9.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 10.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 11.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12.近视(myopia) 13.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 CFF)14.盲点(blind spot) 15.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16.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17.视野(visual field) 18.听阈(hearing threshold) 19.最大可听阈(maximal auditory threshold)20.听域(audible area) 21.气传导(air conduction) 2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23.耳蜗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 二、填空题 24.感受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___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呈___,因此,不具有___的性质。 25.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须通过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___,___,___和___。 26.简化眼模型,是由一个前后径为___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率为___,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___。 27.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和___。 28.视近物时晶状体___,视远物时晶状体___。 29.光照愈强,瞳孔愈___;光照愈弱,瞳孔愈___,称为___反射,其反射中枢在___。30.老视眼的产生原因主要是___,表现为近点___移,所以看近物时需戴适当焦度的___透镜。 31.近视眼的原因多数是由于___,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 ___方。 32.视网膜上存在两种直接感受光刺激的感光细胞,即___和___。 33.视紫红质是从___细胞中提取出的感光色素,它在暗处呈___色,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___ 和___。 34.当血液中维生素A含量过低时,将影响___的合成,可引起___症。 35.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感受器电位一样,表现为一种___型的慢电位,而其他 类型的感受器电位一般都表现为膜的___。 36.按照三原色学说,设想在视网膜上存在对___、___、___的光线特 别敏感的三种___细胞。 37.最常见的色盲是___色盲,表现为不能分辨___和___,绝大多数色盲是由___引起的。38.在视网膜的神经通路中,只有___细胞及少数___ 细胞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在信息到达这些细胞之前,视觉信息主要依赖___的方式传递。 39.暗适应实际是人眼在___光下,对光的敏感度逐渐___的过程。 40.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___,绿色视野最___。 41.双眼视觉可以弥补单眼视野中的___缺损,扩大视野,并能产生___感。 42.人耳的适宜刺激是振动频率为___的疏密波,其中最敏感的频率在___之 间。 43.外耳道作为一个共鸣腔,其最佳共振频率约为___,当这种声波由外耳道口传 到鼓膜时,强度约提高___倍。 44.听骨链主要由三块听小骨组成,它们是___、___和___。经过听骨 链的传递,整个中耳的增压效应约为___倍。 45.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___,平时处于,当吞咽或呵欠时。 46.声波由外界传入内耳的两种传导途径包括___和___。正常听觉的引起主 要通过___传导实现的。 47.骨传导是指外界空气的振动,直接引起___的振动,最终引起___振动的传导途径。48.按照行波学说的观点,声波频率愈低,行波传播的距离愈___,最大振幅愈靠 近基底膜的___;声波频率愈高,行波传播的距离愈___,最大行波振幅愈接近基底膜的___ 。49.耳蜗毛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与一般细胞不同,因其顶端的浸浴液为___, 使该处膜内外的电位差可达___mV左右;而毛细胞周围的浸浴液为___,该处膜内外的电位差只有___mV左右。

《鱼类的感觉器官》

《鱼类的感觉器官》 第一节皮肤感觉器官 ?一、皮肤感觉器的基本构造 –一般由几个感觉细胞和一些支持细胞组成: ?感觉细胞呈梨形,在感觉器的中央,具有感觉毛。感觉细胞具有 感觉和分泌的双重机能,它的分泌物在感觉器外表凝结成长的胶 质顶,感觉毛被包藏在顶的内部,感觉神经末梢分布在感觉细胞 之间,与感觉细胞相联系。 ?支持细胞柱状,包围着感觉细胞的基部。 –当水流冲击鱼体时,引起感觉器胶质顶的倾斜,感觉细胞所接受的刺激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中枢。 二、皮肤感觉器官的种类 ?(一)感觉芽 –感觉芽是构造最简单的皮肤感觉器,分散在表皮细胞之间,在真骨鱼类常不规则地分布在身上、鳍上、唇上、须上及口中。 –具有触觉及感觉水流的作用。 ?(二)丘状感觉器 –又称陷器,这类感觉器的感觉细胞低于四周的支持细胞,因而形成中凹的小丘状构造。 –丘状感觉器无论在板鳃类和硬骨鱼类的头部和躯干部都能见到,头部往往多些。 –陷器的作用是感觉水流和水压。栖息于水底的鱼类陷器发达(三)侧线器官 ?1、构造及作用 –是最高度分化的、鱼类及水生两栖类所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呈沟状或管状。 –埋在皮下的侧线管,分出许多小管与外界相通,管内充满粘液。管壁上分布有感觉器,其感觉细胞上的神经末稍通过侧线神经而联于延脑发出的迷走神经。 –水流和水压由侧线支管的开口处作用于管中的粘液,再由粘液传递到感觉器,引起感觉顶发生偏斜,感觉细胞获得刺激,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经侧线神经传递到延脑。

–侧线器官的主要作用是:(1)感觉水流;(2)确定方位;(3)辅助趋流性定向;(4)感受低频率声波。 2、侧线的分布形式 –一般侧线的分布形式基本相同: –主支分布在头以后身体的两侧,由侧线神经所支配。体侧的侧线一般为身体两侧各有侧线一条,有些具二条或三条甚至更多,但鲱科鱼类无侧线, –头部侧线在头部分成若干分支,分布较复杂,受面神经的分支或舌咽神经所支配。一般有: ?(1)眶上管:位于眼眶上方。 ?(2)眶下管:位于眼眶下方。 ?(3)鳃盖舌颌管:由鳃盖中部向下延伸到下颌的前端。 ?(4)眶后管:位于眶下管与鳃盖舌颌管之间。 ?(5)颞管:位于眶后管之后。 ?(6)横枕骨:横过头后部背方,连接着头部两侧的侧线管。四、罗伦瓮 –是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又称罗伦氏壶腹或罗伦氏器。 –罗伦氏器具三部分: ?1、罗伦瓮——基部膨大的囊; ?2、罗伦管——能出体表的管道; ?3、管孔——开口于体表的通孔。 –罗伦瓮和罗伦管内充满粘液。 –板鳃类的罗伦瓮有四种基本式型:单囊型、单列多囊型、多列多囊型、六鳃鲨型。 –罗伦瓮的作用为感觉水流、水压、水温。 第二节听觉器官 –鱼类的听觉器官只有内耳,没有中耳及外耳。 ?一、内耳的构造 –内耳埋藏在头骨的听囊内,位于上耳骨、翼耳骨、蝶耳骨、基枕骨、前耳骨及外枕骨里面。 –内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上部——椭圆囊和半规管。在椭圆囊的前、后及侧壁分别连接前 半规管、后半规管和侧半规管,管的两端开口于椭圆囊,每一半 规管的一端有一个由管壁膨大而成的球形壶腹。 ?下部——球状囊和瓶状囊。球状囊与椭圆囊内部是相通的。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名词解释)

1.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 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感觉器官是由一些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每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剌激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这种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每种感受器都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生物 换能器,其功能是把作用于它们的那种特定形式的剌激能量转换为神经信号,再进一步转换成以电能形式表现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在引起传入神经发生动作电位之前,首先在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出现一过渡性的局部电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经换能作用转变为动作电位后,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剌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种作用称为编码作用。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8.视敏度(visual acuity)视敏度又称视力,是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是判断视网膜中央凹视锥细胞功能的指标。以能够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9.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使眼作充分的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或限度称为近点。 10.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眼处于静息(即非调节)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11.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瞳孔对光反射是眼的一种重要的适应功能,指瞳孔的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反射性改变,弱光下瞳孔散大,强光下瞳孔缩小。12.近视(myopia)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力过强,看远处物体时平行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因而产生视物模糊。需戴凹透镜纠正。 1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 CFF)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能引起闪光融合的最低频率。中等光照度下CFF为25次/秒。

鱼类的食性

鱼类的食性 第一节鱼类食性的类型及其变化 鱼类从环境中摄取食物,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掌握鱼类食性的基本知识和研 究测定鱼类食性的方法,对于增养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鱼类的食性与咽齿和鳃耙有直接关系 食性类型根据各种鱼类脱离幼年时期后所摄取的主要食物,可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以下类别: 食性类型- 按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划分 ① 浮游生物:鲢、鳙 ② 底栖生物:青鱼、鲤、鲫 ③ 游泳动物:鳡、鲌类 ④ 周丛生物和碎屑:鲴类 ⑤ 水生植物:草鱼、团头鲂、鳊 食性类型- 按所吃食物类群的广狭划分 ① 广食性:杂食性鱼类→摄食和消化器官不特化

② 狭食性:多为只食植物性或只食动物性食物的种类→摄 食和消化器官特化。当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时,一般较难适 应。 ③ 单食性:仅食动物或植物中的一定类群青鱼→螺类草鱼→ 水草凶猛鱼类→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 摄食方式 1. 掠食:凶猛鱼类的摄食方式 2. 滤食:以鳃耙过滤浮游生物。呼吸不停、水流不止、滤食不息 3. 啃咬:食固着或附着的水生植物和藻类 4. 刮食:刨刮着生生物。刨刮痕迹→ 种类和大小 5. 翻掘:将可伸缩口和吻部伸入泥中,翻起泥和食物,再拣食 6. 吮吸:水+ 食物。摄食效能低 1、草食性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 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鳊和团头鲂等。 东方欧鳊 2、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浮游藻类为主,典型的如鲢,这 类食性的鱼,鳃耙的滤食性能最佳。

鲢 3、鱼虾类食性以摄食鱼虾类等游泳生物为主,有的甚至 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这类鱼通常游泳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格凶猛,所以又称凶猛鱼类,如海洋中的噬 人鲨,淡水中的鲸、鳜、鲶和狗鱼等。 鲨 4、底栖动物食性以摄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 以螺蚬为食,铜鱼等以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等为主。这类鱼有的采食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 圆口铜鱼 5、浮游动物食性以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 为主。鳙、鲥等主要通过鳃耙滤食,短吻银鱼等小型鱼类则 主动捕食。

鱼的行为学综述

关于鱼类摄食行为的研究综述 A review on feeding behavior ecology of fish 陈虹伊 MG1630069 动物的摄食行为是指搜寻食物、捕捉食物和对食物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自己或同种个体对食物需要的行为。它能保证动物个体及同类能捕捉到充足的食物,即取得作为构成躯体进行一切活动所必需的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以保证个体不断生长发育与繁衍,从而使种族得到延续。 动物摄食时所依赖的感官并不相同。例如,鸡依靠视觉,狗依赖嗅觉和听觉。而不同动物的摄食方式也不同,唇、舌、齿是主要的摄食器官,有些动物还依靠前肢进行辅助。例如,马运用上唇将草送至门齿间切断,并依靠头部的牵引动作,把不能咬断的草茎扯断。同种动物采取同一种形式采食。但采食量、采食速度、采食时间长短和对食物的挑选等都受动物体内的生理需要、年龄、经验、应激反应以及外部条件的影响。动物可以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外周感受器接受环境的刺激,并对此做出摄食应答。 由此可见,动物摄食行为的研究是动物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而鱼类由于终身生活在水体中,因此它的摄食行为与陆生动物相比,既有共通性又有其特殊性。关于鱼类摄食的研究涉及到包括开口期在内的各个发育阶段,研究内容则包括摄食节律、摄食行为、食物组成、摄食的时空变化、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以及摄食行为同环境因子的关系等。它是现代鱼类生态学基础理论之一,也是阐述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主要依据,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报道。本篇综述作者对鱼类的摄食行为,包括摄食行为、摄食方式、摄食节律和环境因子对摄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作一简述。 1 摄食类型及方式 鱼类的摄食类型与其栖息环境密切相关,并且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其营养生理、消化系统结构、口径大小、捕食能力及水中分布等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不同食物的摄食,加之其长期系统发育所形成的本能和嗜好,从而形成其对食物的选择性,这是鱼类在演化过程中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而不同鱼种对食物的选择性亦不同,如海洋鱼类仔鱼主要以桡足类为食,淡水鱼类则以轮虫为主要食物[1]。根据成鱼阶段所摄食的主要食物性质可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其中动物食性又可分为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的温和肉食性和以鱼为食的凶猛肉食性。杂食性的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食两种或以上的食物,有草食性、肉食性,也有食水底腐殖质。即使是同一鱼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食物的选择性也不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感受器(receptor) 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tion of receptor) 3. 视敏度(visual acuity) 4. 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 5. 瞳孔对光反射(pupil light reflex) 6. 近视(myopia) 7. 远视(hyperopia) 8. 盲点(blind spot) 9. 色盲(color blindness) 10.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11.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12. 视野(visual field) 13. 听阈(hearing threshold) 14. 气传导(air conduction) 15. 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二、填空题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2. 外界光线作用到视网膜要通过折光率不同的介质,它们是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 3. 常用的一种简化眼模型,设想眼球由一个前后径______ 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指数为_____ ,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________ 。 4. 正常情况下,眼的调节主要是_______ 的调节。 5.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_________ ,在强光下瞳孔________ 。 6. 正常眼视远物时,物像聚焦在________ ;近视眼视远物时_________,物像聚焦在 _______,需配戴_____矫正;远视眼视近物时________,物像聚焦在______ ,需配戴______ 矫正;散光需配戴_______ 矫正。 7. 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即_________ 和_____ 。 8.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可感受_______ 光的刺激,其分辨力。 9.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可感受________ 光的刺激,其分辨力。 10. 当血液中的维生素A含量过低时,会影响__________ 细胞中的_________ 合成,引起_____ 。 11. 按照三原色学说,设想在视网膜上存在对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的光线特别敏感的三种____ 细胞。 12.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________ 色视野最大,_________ 色视野最小。 13. 正常声波传入内耳主要有两条途径,它们分别是_________ 和________ 。 14. 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_ ,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 。 15. 人类的四种基本味觉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味觉的感受器是_______。 三、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