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项目背景 (1)

1.1 国外ITS发展概括 (1)

1.2 国内主要城市ITS建设成果 (2)

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3)

2.1某某市交通发展状况 (3)

2.1.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3)

2.1.2.城市停车设施数量仍显不足 (4)

2.1.3.居民乘车出行比例呈逐步上升 (4)

2.1.4.家庭拥有汽车比率有所提高 (4)

2.1.5.换乘需求增加但换乘不方便 (5)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5)

2.2.1.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为城市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5)

2.2.2.提高城市路网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城市交通体系 (6)

2.2.3.满足公众出行的各项需求,积极支持和谐社会建设 (7)

2.2.4.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促进政府公信力的提高 (8)

3.项目现有基础条件 (8)

4.项目需求分析 (10)

4.1用户定义 (10)

4.2用户需求分析 (11)

4.2.1.信息类型 (11)

4.2.2.用户需求分析 (12)

4.2.2.1.社会公众对平台服务的需求 (12)

4.2.2.2.交通运输运营企业对平台服务的需求 (14)

4.2.2.3.公共部门对平台服务的需求 (15)

4.2.2.4.其他用户对平台服务的需求 (16)

5.项目目标和任务 (16)

5.1项目总体目标 (16)

5.2项目基本定位 (17)

5.2.1.地位和作用 (17)

5.2.2.与其它系统的关系 (17)

5.3项目任务 (18)

6.项目内容及方案 (19)

6.1项目主要研究和建设内容 (19)

6.2项目关键技术 (20)

6.2.1.高效率计算和服务的海量空间数据组织与存储技术 (20)

6.2.2.与实时交通信息结合的高效率出行路径计算技术 (21)

6.2.3.实时路况信息的接入技术 (22)

6.2.4.导航电子地图动态差分更新技术 (22)

6.2.5.动态导航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结构设计 (22)

6.2.6.动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更新、管理 (23)

6.2.7.车载终端对交通信息的接收与解析、转换 (24)

6.2.8.动态交通信息参与车载终端路径计算 (24)

6.3项目服务功能 (25)

6.3.1.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 (25)

6.3.2.监控与调度综合服务 (25)

6.3.3.导航综合服务 (26)

6.3.4.决策数据支持与信息共享服务 (26)

6.4项目建设方案 (26)

6.4.1.平台设计原则 (27)

6.4.2.平台总体结构与组成 (28)

6.4.2.1.平台总体结构 (28)

6.4.2.2.平台系统组成 (30)

6.4.2.1.平台网络结构 (31)

6.4.2.3.平台功能层次 (35)

6.4.3.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38)

6.4.3.1.通信子系统 (38)

6.4.3.2.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 (38)

6.4.3.3.动态交通信息处理子系统 (40)

6.4.3.4.业务及支撑子系统 (41)

6.4.3.5.GIS子系统 (45)

6.4.3.6.监控调度子系统 (48)

6.4.3.7.导航综合服务子系统 (52)

6.4.3.8.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 (54)

6.4.3.9.终端子系统 (56)

7.项目组织实施与运行 (59)

7.1项目组织实施 (59)

7.2项目运营方案 (59)

7.2.1.系统部署 (59)

7.2.1.1.部署及组网计划 (59)

7.2.1.2.系统部署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60)

7.2.1.3.软硬件子系统及辅助设施部署 (60)

7.2.1.4.安装与入网调试 (61)

7.2.2.系统试运行 (61)

7.2.2.1.试运行计划 (61)

7.2.2.2.试运行执行 (62)

7.2.2.3.试运行总结 (62)

7.2.3.系统运行 (62)

7.2.3.1.服务定位 (63)

7.2.3.2.服务保障 (63)

7.2.3.3.运行维护 (64)

7.2.3.4.综合管理 (64)

7.2.4.系统可扩展性技术保障 (65)

7.2.4.1.系统结构的可扩展性 (65)

7.2.4.2.数据结构的可扩展性 (65)

7.2.4.3.采用易扩展的开发技术 (66)

7.3项目实施年限与进度计划 (67)

8.项目投资估算 (68)

9.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68)

9.1社会效益 (68)

9.1.1.改善交通状况和环境 (68)

9.1.2.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68)

9.1.3.促进企业发展 (69)

9.1.4.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69)

9.1.5.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69)

9.2经济效益 (70)

9.2.1.产生巨大的产业带动效应 (70)

9.2.2.效率提高创造间接经济效益 (70)

1.项目背景

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ITS)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建筑设施多,交通工具种类和数量多,从而造成城市中交通需求量相对较大,交通状况也更加复杂。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交通需求急剧增长,交通状况日益恶化,人类“衣食住行”四大需求之一的交通出行需求,对城市居民来说,正变的越来越“奢侈”。在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都面临着一个日益严峻的城市发展难题——如何保证城市居民方便快捷的出行。

在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的压力下,从科技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积极寻求破解城市交通的难题,从整体上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成为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传统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不同,智能交通更加注重从系统角度来解决交通问题。通过大范围和密集的信息交换和集成,组织管理交通运输,以服务促进管理,让交通参与者知道周围发生的一切,在系统最优的条件下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1.1国外ITS发展概括

近年来,关于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和建设,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大发展。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了智能交通方面的研究。1992-l997年,美国在ITS方面的投资额达到8亿美元。随着ISTEA 法案的通过,ITS 已成为美国道路运输政策的中心项目。经过多年发展,美国已在50个大型都市区中建立了交通管理中心,以自动化的形式来监视高速公路的运行,并且及时地进行事故报警。

欧洲在1986年开始进行ITS的大规模研究。由于欧洲各国政府的分散投资和各国智能交通的需求不一致,在整个欧洲建立统一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相对困难。但是,在开发先进的旅行信息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方面,却在一定范围内达成了共识。包括德国、法国、荷兰等在内的11个欧盟成员国参与了为行驶司机提供即时交通信息的RDS-TMC系统建设,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提供相关服务。

日本的智能交通研究始于80年代后期,1996年制定了推进ITS 的总体构想,并推出了一个投资预算约7.8兆亿日元、长达20年的发展计划。日本的智能交通研究主要集中在导航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安全驾驶辅助系统、交通管理优化等9个系统方面。

除此之外,诸如韩国、新加坡等新兴经济体,也开始了智能交通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开发,比如,新加坡已经开始推行不停车电子收费。可以说,国际上对智能交通领域的研发规模和投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形成。

1.2国内主要城市ITS建设成果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道路交通事故逐渐增多,道路交通秩序和环境也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已日渐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巨大问题。在某某、上海、某某等几乎所有大城市,堵车正在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大城市病”,正发展成为严重磨损城市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顽症”。可以说,交通拥堵所“堵”住的,不仅仅是车轮的速度,城市的效益,政府的公信力,还有市民的快乐和生活幸福感。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来看,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和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1997年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欧洲智能交通组织就关于通讯和智能交通技术发表联合声明和备忘录。2011年科技部智能交通系统十项关键技术招标和2012年全国十个智能交通系统试点城市项目启动,计划在“十五”期间,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对中国城市交通进行智能化改造,确定了上海、某某、重庆、广州等十个城市为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ITS在我国部分城市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有的已经可以实现部分功能的实用。

某某市在动态交通信息采集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技术成果。十二五期间,某某市开展了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究,并以出租车调度系统为基础建立了示范系统,实现了对浮动车数据从静态处理导动态处理的跨越,解决了采集、地图匹配、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并能分析显示路网运行状态信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当前,某某市正在建设面向奥运的智能交通指挥平台系统和奥运车辆调度系统。

广州市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了ITS共用信息平台、公共交通自动监控及通信调度系统出租车综合管理系统、广州市公交线网分析系统和公交电子收费系统。这些系统的建成,在城市客流数据收集,城市路网和线网数据收集与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为迎接2010年亚运会的召开,广州市目前已开始投入建设智能交通基础信息平台和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市近年来对高架道路交通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监控、通信系统,中心城区交通拥挤收费系统,道路交通检测设备等进行了研究,并且研发了适合我国城市交通特点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试验系统,在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建设和技术拓展、SCATS数据提取、可变情报板设计试制、路况感应和视频信息无线传输等关键技术部分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以世博会为契机,上海市目前正积极建设城市智能交通技术集成系统,。

某某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公共交通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本项目是根据这一战略所确定的方向,从某某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它的实施将有利于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现。

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1某某市交通发展状况

2.1.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十二五”时期某某市不断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12年规划了以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计划建设全长145公里、平均时速为60至80公里的快速路网,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以“三环十四射”为基础的路网骨架,建设东南半环等快速路和一批主干道、次干道,即形成二环、二横、二纵、二联络线的快速路系统,已建成东南半环快速路主线工程81公里,新增道路面积643万平方米,改造旧路88条,改建和新建立交桥50座。到2014年末某某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240公里,比2010年增加632公里;铺装道路面积5897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1729万平方米,实现了人均道路面积9.8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造后的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一倍以上,机动车车速平均提高25%,有效缓解了市区交通拥堵状况,市民出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1.2.城市停车设施数量仍显不足

近两年,某某的城市道路改造和对外交通体系的建设卓有成效,直接刺激了车辆的激增,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00万大关。虽然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但机动车存放问题依然成为“老大难”。目前,某某市绝大部分居住区以及中心商业区、娱乐区、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没有配建相应的停车设施。面对城市交通向机动化转变阶段,城市中停车难问题日益突显。据国际经验,每辆汽车需要1.2-1.5个停车位才能满足需要,一般露天地面停车场25-30平方米/车,室内停车库为30-35平方米/车。可见,“停”的问题在整个城市交通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正如单纯通过新建道路不能够完全解决道路拥堵问题一样,通过加强对停车场建设的投入力度,也不大可能完全解决停车难问题,而且还会增加资源浪费;因此,要解决停车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新建停车场的同时,设法提高停车设施的利用率。

2.1.

3.居民乘车出行比例呈逐步上升

根据某某市统计局一项针对某某市居民出行意向的调查结果,居民出行选择自行车的占47.6%,比2010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选择步行的占24.7%,比2010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选择公交车的占15.2%,比2010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选择出租车的占2.5%,比2010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选择私家车的占3.1%,比2010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分析来看,居民出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乘车出行的比重显著上升,选择步行的比重大幅下降,在乘车出行居民中,更多的是选择乘坐公交车、出租车和私家车。选择乘车出行居民比例的上升,必然增加上路车辆的数量,增加城市路网的负荷,进而增加形成道路拥堵的潜在可能性。

2.1.4.家庭拥有汽车比率有所提高

根据某某市的历史数据,“九五”时期汽车开始进入少数高收入家庭,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价格逐步降低,拥有汽车的家庭逐年增加。据某某市交管部门统计,目前某某市私家车拥有量超过三十万辆。私家车的快速发展,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加速居民出行向多样化发展。截至2015

年,某某市居民家庭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9辆,比2012年增长1.4倍。居民私人轿车拥有率的提高,必然会对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提出新的挑战。

2.1.5.换乘需求增加但换乘不方便

随着城市人员规模和地域规模的扩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活动,往往需要通过多种交通方式的转换才能实现。而随着某某市郊区化趋势的加大,居民出行的换乘需求也将会愈加强烈,即使对本地人也是如此,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变化太快,往往使本地人也会感到陌生。根据针对某某市民的一项调查,有68.9%的居民出行需要换乘,对中途换乘感到不方便的人就有42.9%,主要因为不知道换乘什么车而感到换乘不方便的居民占23.1%,超过感到换乘不方便居民数的一半。由此看来,一方面是居民有强烈的出行换乘需求,一方面是换乘的极不方便。要解决这样一对矛盾,需要在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比如开通新的公交线路、建设或改造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场所等),加强对诸如换乘方案查询之类公共交通服务的提供,以期从交通硬件建设之外,另辟蹊径,从软件方面需求突破。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为城市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直辖市之一,某某市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其交通系统和交通状况也相对比较复杂,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流和物流。为了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加强和提高某某市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使城市交通系统高效运转。

某某市智能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出行车辆提供实时交通信息,为用户规划有效的道路指引与出行建议,从而方便用户出行,节约由于堵塞、绕行等原因造成的燃油浪费和空气污染;平台也可为交通运输等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来自全市第一手的交通资源信息,为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地交通运输宏观发展战略和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平台还可以为公安、消防、医疗救助等部门提供对所辖车辆和社会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与调度管理。这些都有利于政府部门的职能管理,缓解道路堵塞,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运转效率,改

善城市交通运行状况,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从而提高政府对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

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本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获取相关道路使用、停车设施分类统计、交通事故统计、汽车维修服务网点分布、长途客货运输等数据信息,为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比如客货运站场的布局、道路新建和改造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帮助城市政府更加有效和成功的经营城市。

2.2.2.提高城市路网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城市交通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根本上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要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城市公共建设方面,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是城市财政支出中相对较大的一部分,道路建设需要建筑材料、征用土地,甚至是居民拆迁,从而消耗或浪费的社会资源也相对较多;因此,交通建设领域的节约将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由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某某市近年来的城市道路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截至2014年底,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240公里,比2010年增加632公里;铺装道路面积5897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1729万平方米,实现了人均道路面积9.8平方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道路交通的供求平衡,同时,也认识到了停车位的不足,并已经准备加大对停车场所建设的投入。虽然新建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有助于促使某某市新的城市路网结构的形成;但是由于车辆增速高于道路增长,因此目前的道路交通供求平衡只是一种暂时的、低水平上的平衡。

建设某某市智能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通过提供各项交通相关信息服务的形式,引导车辆合理流动,改善交通状况,这对建设节约型某某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首先,平台可以提高现有路网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建道路的数量,从而节约建材、土地占用、住房拆迁等消耗和浪费;其次,通过改善路网运转效率,将会对车辆的平时行驶速度有一定的提高,这将会有助于汽车燃油的消耗,节约能源,同时也会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因此,

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将会从更深层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城市路网的利用效率,推动节约型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设。

2.2.

3.满足公众出行的各项需求,积极支持和谐社会建设

目前,汽车消费正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排浪式消费的新热点。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轿车大量进入家庭的起跑线,达到3000美元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2014年底某某市人均GDP为3812美元,已到了轿车进入家庭的快速发展时期,私人轿车拥有量不断攀升。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截至2015年,某某市居民家庭百户拥有家用汽车数量比2012年增长1.4倍,同时选择以乘车(包括出租车、公交车、私家车等)方式出行的居民比例也增长了12%;但是随着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负面效应也逐步呈现并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另据调查显示,有23.5%的居民认为某某市交通状况比较差和很差,这表明有接近四分之一的某某市居民对城市交通状况不满。同一调查还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某某市居民出行有换乘需求,但对换乘感到不方便的居民接近一半,而且近四分之一的居民是由于不知道如何换乘而感到不方便。

上述分析表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私家车拥有量会不断提高;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出行需要换乘的居民会越来越多;由此,居民对出行方便程度等关系出行质量的问题将会非常关注。如果多数城市居民每天要有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都浪费在上下班的路上,那么,这样的城市交通和出行环境,对居民的影响将是显而易见和非常重要的。首先,过多时间浪费在路上,必将导致每天用于睡眠休息的时间减少,休息不好将会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的心情;其次,严重堵车将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和情绪。

这些由交通问题所带来的居民出行质量的下降,会最终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更重要的是会降低居民生活幸福感。使大多数居民感到生活幸福,不能构成和谐社会的全部,但是,让多数人感到疲劳、有不慢情绪、有发泄欲望,绝对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某某市智能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会通过在交通出行领域发挥作用,对某某市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积极支持和推动作用。

2.2.4.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促进政府公信力的提高

在某某目前的城市发展道路上,有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造成交通拥堵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城市功能区划布局不尽合理、路网密度过低、道路建设和车辆保有量发展失衡等。对于上述这些硬件建设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在短时间内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无法解决的,比如整个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将是一项巨大的历史任务。相对于硬件设施来说,软件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将相对容易,并可在短期内发挥一定的作用,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软件资源的功能将会逐步提高,并最终达到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最佳匹配。

主要用于道路指引等交通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城市交通领域的软件资源,其建成后将根据实时道路交通信息,为车辆动态规划最优路径,合理调度和指引车辆,方便居民出行,提高某某市已有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某某市市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善发挥相应的作用。从另一个方面看,交通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整个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某某市目前的交通信息化水平,与国外大都市相比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这点来看,平台的建设和服务的提供,也将为某某市的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交通领域的软件建设,来改善和治理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将会为人民群众带来切身利益,能够让居民切身体验和感受到出行的方便,将会为市政府经营城市的能力做出明证,将会有效传达政府关心城市发展和百姓疾苦的信息,将会提升政府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光辉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助于改善和加强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

3.项目现有基础条件

近年来,国家和某某市在ITS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十五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解决了许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硬件装备水平,建成了一批ITS应用系统,取得了相关的成功经验。这些都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1)智能化公用交通信息示范平台系统

该平台是十五应用示范工程中建成的ITS基础设施,广大交通参与者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得交通路况提示牌、停车诱导、路径诱导、违章信息、交通电子地图查询等重要信息。该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各类交通信息子系统的物理连接,建成了交通信息共享体系和面向用户的应用系统;研究了信息平台系统的协议、标准和接口,从而保障平台的先进性.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能力;开发了基于平台的交通监控设备驱动程序,完善了数据的融合、挖掘功能等。

(2)停车诱导应用示范系统

作为十五应用示范工程的重要内容,停车诱导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对区域的停车场网络化管理,解决了停车场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发布等关键环节的技术问题。系统可连接各个停车场系统以及相关部门、各信息显示系统(大屏幕显示器)。通过大屏幕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发布停车场车位使用情况,分为总体信息及对应停车场自身的车位使用情况,实现对车辆的引导。

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信息处理的通畅.及时、可靠,并能达到显著提高信息收集的速度和质量,监控突发事件,实现信息共享,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3)快速路智能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依据《某某市“十五”及中长期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规划)),针对快速路的道路特点和交通特点建成的,由总控中心、通信传输系统、自动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救援保障系统共七个子系统组成。总控中心是快速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中枢,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将交通信号控制、自动监控、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诱导、救援保障等各个独立的子系统通过网络有机地集成在一起,通过关联建设,真正达到各个子系统在网络上按照权限共享信息。交通管理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对交通状况进行监视、指挥和控制,并依靠计算机软件实现自动控制、紧急控制和预案控制。总控中心的建设应满足ITS系统结构中的交通管理总控中心(TMC)的具体要求,为ITS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总控中心软件系统通过一套集成的管理控制软件,在GIS交通信息管理平台基础上实现电子地图管理、交通信号控制、自动监控、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诱导、事故分析、

救援保障、通信传输的信息集成和协调控制,并且提供交通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此外,总控中心预留与公交、出租、物流运输以及其它系统的网络接口和软件,可以满足系统扩展的需求。

4.项目需求分析

4.1用户定义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建设和应用将涉及到所有与交通运输相关的政府、组织和个人,服务对象非常广泛。本项目作为某某市ITS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用户群体是社会公众,其次也包括公共部门、交通运输运营企业及旅游公司、宾馆、饭店等其他用户。

◆社会公众

平台的社会公众用户是指某某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外来公务人员,其是平台最主要的应用服务对象。根据出行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自驾车出行用户、公交出行乘客、出租车驾驶员与乘客、旅游出行用户及租车出行的用户。随着某某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和车辆将不断增长,道路交通状况会日趋复杂。为降低出行成本、提高出行效率,大众出行者开始普遍接受利用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帮助进行出行模式的选择和出行计划的制定,同时利用出行中对交通信息的及时掌握,来决定改道、换乘,以提高出行效率。

◆交通运输运营企业

交通运输运营企业主要包括:市公交运输公司、出租汽车公司、物流运输企业(包括货运站场、港口)、其它客运公司,以及铁路、民航等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何及时、有效地采集、处理和应用交通运输相关信息,合理组织和调配运力资源,已日益成为现代交通运输运营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关键。但由于受到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综合限制,决大部分企业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交通信息、在途车辆信息等的采集、处理和管理能力,缺乏对在途车辆进行运行监督和合理调度的手段,更无法利用信息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这些企业迫切需要一个第三方的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

其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公安、消防、医疗救助及市政管理等部门。科学合理的决策依赖于对综合信息的及时、全面地掌握,对以上公共部门用户来说,迫切需要通过一个统一、便捷的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其提供服务,一方面,对于交通、运输等部门用户而言,其需要通过平台全面掌握来自全市第一手的交通资源信息,从而以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制定交通运输宏观发展战略,科学配置全市交通资源,科学预测交通需求,统筹安排全市的道路建设计划,合理投放并宏观调控全市客货运输运力;另一方面,对于公安、消防、医疗救助及市政管理等部门而言,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对公安、消防、救护等部门所辖车辆,以及社会危化品运输车辆等进行监控,以利于部门职能管理和保障道路运输安全。

◆其他用户

此外,智能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也能为各旅游公司、宾馆、饭店、商场及其他移动增值信息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它能成为各旅游公司、宾馆、饭店、商场及其他移动增值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第三方信息发布通道,既能够帮助这些用户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和有效性,同时也能满足出行者对于购物、住宿、餐饮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4.2用户需求分析

4.2.1.信息类型

基于上述用户定义,可以确定某某智能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信息类型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显示,目标用户所需的交通综合信息可大体划分为以下类型,如下表3.2.1—1所示。

表3.2.1—1 平台基本信息类型

4.2.2.用户需求分析

4.2.2.1.社会公众对平台服务的需求

社会公众是本平台的主要应用服务对象,其对本平台的需求可大体分为交通综合信息查询与出行信息服务两大类。目前条件较为成熟、需求比较迫切的具体服务需求如下表3.2.2-1所示。

表3.2.2-1 社会公众用户服务需求

4.2.2.2.交通运输运营企业对平台服务的需求

交通运输运营企业是本平台的重要服务对象,其对本平台的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通过平台获得辅助决策相关支持数据,实现对属车辆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紧急调配运力,协调支援。具体需求详见下表 3.2.2-2所示。

表3.2.2-2 交通运输运营企业用户服务需求

4.2.2.3.公共部门对平台服务的需求

公共部门对智能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获得交通运输领域的信息资源,辅助部门管理决策;为全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其具体需求如表3.2.2-3所示。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 服务体系(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陈仓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2015.5.) 为了进一步改善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使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机构能更好地为我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以促进全区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依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政发(2011)73号”文件《关于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陕中企规发〔2010〕85号”文件《关于做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文件《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我区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关实施意见及要求,以推进我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陈仓区中小企业已达3.2万户,从业人员21.9万人,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化工医药、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商贸物流等六大支柱行业,现已形成了以虢镇、周原、阳平、宏达、县功等区镇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区。现有局属事业编制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一个,即“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并计划在三年内,将逐步建成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到位的“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 二、指导思想

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促进全区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通过统筹规划、集聚资源、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建立和完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支撑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培育服务主体为重点,着力解决全区中小企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加快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建设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服务体系,为全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三、建设原则 服务平台建设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坚持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坚持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我区实际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逐步提高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 2.政策引导,市场调节。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规范和引导,促进全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稳步发展。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多元化投入和市场化运作。 3.突出重点,抓好关键。以加快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建立服务协同作为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热点、

网上办事大厅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2) 1.1.项目背景 (2) 1.2.建设依据 (2) 1.3.建设目标 (2) 第二章总体建设 (3) 2.1.建设原则 (3) 2.2.对现有系统升级改造 (3) 2.3.网上办事事项推广 (3) 2.4.与市事项管理平台、市网上办事大厅对接 (4) 2.5.电子证照库证照采集 (4) 第三章平台及应用系统现状 (5) 3.1.应用支撑平台 (5) 3.2.网络行政审批(服务)综合系统(一期)使用现状 (9) 3.3.镇街政务服务系统使用现状(二期) (10) 3.4.网上办事大厅现状 (10) 第四章建设内容 (11) 4.1.在线申报、受理和审批系统 (11) 4.2.事项推广实施及定制开发 (11) 4.3.事项管理模块适应性改造 (12) 4.4.与市事项管理平台对接 (12) 4.5.与市网上办事大厅对接 (13) 4.6.电子证照库证照采集 (13)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2013广州市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穗科信函[2013]619号)的要求“6月20日前,依照全市统一标准规范要求,建设全市区(县级市)网上办事大厅区县分厅,实现与省、市网上办事大厅的连通,并保障与省、市网上办事大厅目录系统数据同步。6月10日前,7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达到一级;7月10日前,6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达到二级;10月10日前,2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达到三级;11月底,60%社会事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建设广州市开发区三级网上办事大厅系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通过与广州市事项管理平台、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的对接,实现萝岗分厅全区相关服务事项办理达到广州市对网办率的考核要求。 1.2.建设依据 1.《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关于征求2013广州市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方案的函》(穗科信函[2013]619号) 2 .《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规范指引(试行稿)》 1.3.建设目标 1、针对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办事过程步骤及状态要求,对网络行政审批(服务)综合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升级改造内容包括:申办、网上预受理、受理、审批(处理)、补交告知、补交受理、特别程序申请、特别程序结果、办结、领取登记等10个过程信息等过程进行适应性开发改造 2、本次项目将实现网上办事事项进行调研、梳理、核准、实施培训推广,以满足广州市对萝岗区网办率、网上办事深度的考核要求。 3、与市事项管理平台,根据《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接口规范》对接入事项管理平台进行接口开发,完成萝岗区行政审批系统与市事项管理平台的事项数据同步。

指挥中心与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实施计划方案与项目管理

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管理

1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管理 遵循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P)提出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为了确保项目目标顺利实现,我公司将委派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资历的专职项目经理,对xx市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进行科学、严格、规的管理,根据项目建设任务的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设定科学的、可测量的阶段性目标,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且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时,对监理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重视,理解并配合监理方的工作,确保在合同规定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1.1编制依据 本项目采购招标文件。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施工规,技术标准及验收标准。 现场位置,交通条件,工程材料。 我公司的技术力量、资金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等综合项目实施能力。 1.2编制目的 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遵守设计和施工规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进度,确保高质、高效、按时完本项目。 严格的安全保证措施和管理体系,确保实现项目实施安全目标。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 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 向采购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与支持。

1.3项目目标 1.3.1项目总体目标 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完成xx市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安装、部署和试运行;完成项目的培训。 1.3.2主要阶段性目标 针对项目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计划在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交货、安装验收完毕。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我们将总体目标划分成如下的主要阶段性目标:1.3.2.1系统设备供货 完成系统设备的供货,进行到货验收,签署到货验收报告。 1.3. 2.2硬件设备安装 完成系统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1.3. 2.3系统联调 完成软件应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提交系统调试报告及试运行申请。 1.3. 2.4系统试运行 试运行结束时提交系统试运行报告。 1.3. 2.5人员培训 试运行期间完成人员培训工作,提交培训记录。 1.3. 2.6系统终验 终验工作主要包括:系统设备(含软件)的验收、项目文档验收、系统运行效果评价、系统运行效果定性和定量分析。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目录 背景及需求 (3) 形势与背景 (3) 规划定位 (4) 规划目标 (5) 系统总体设计 (8)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 (8)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 (9)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 (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以人为本,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确保道路执勤、执法、现场事故处理等工作的安全、严谨和规范性,并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合理规划勤务信息。 规划定位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 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作为城市ITS发展的基础,其依托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城市ITS建设将依托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围绕秩序管理、事故管理、路网管理、特勤任务、交通肇事逃逸追捕、城市交通服务这六大业务核心,建设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交通监管指挥中心、城市交通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改造15个子系统,即交通固定点监视系统、交通制高点监视系统、交通违法手动抓拍系统、车辆监测及参数采集系统、交通事件视频检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违法占用公交车道监测记录系统、城市道路违法停车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超速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人行横道智能监测系统、动态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执法车辆车载取证系统执法系统。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 城市ITS感知网格的合理建设,依托于对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的深入解读,综合考虑城市出入口、工业聚集区、商业聚集区、市民居住聚集区、道路分布、铁路分布、水路分布、客(货)运交通枢纽、建筑物空间分布及高度等因素,同时结合城市发展历史,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侧重点,进行科学的点位设置和前端感知设备类型选择,构筑“点、线、面、空”多维度一体的城市ITS动态感

方案-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使用)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

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的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快速与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相对滞后,造成了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与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建设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切实解决城市的投资环境,制定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规划,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 目录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智能交通系统(ITS)应用在城市交通中主要体现在微观的交通信

息采集、交通控制和诱导等方面,通过提高对交通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主要是由信息采集输入、策略控制、输出执行、各子系统间数据传输与通信等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子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和路面信息,策略控制子系统根据设定的目标运用计算方法(例如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计算出较好的方案,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子系统(一般是交通信号控制器),以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达到预设的目标。所谓智能交通,主要是通过综合手段,对城市道路通行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根据通行情况实时指挥车辆通行顺序、疏导道路拥堵的智能化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是基于英唐众创

方案公司研发的地图数据,整合多源交通出行信息数据、路网运行信息、高速公路运行信息、气象信息等各类动态信息,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汇聚。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成,将满足公众的出行信息服务需求;全国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将提供权威的电子地图服务;多源交通信息数据自动接入的实现,将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的汇聚。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充分整合、简化公安交警现有业务流程基础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建设面向交警业务,具备交通管理数据采集与分析、交通控制、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的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建设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交通建设系统总体设计 1.1 总体设计原则 在本次系统的总体设计中,要求在总结同类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将遵循以下总体设计原则。 ?标准性 本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之间存着大量的数据交互,因此强调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系统应保证与现行业务系统实现有效的衔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在系统建设中将遵循各类业界标准,从数据结构、技术架构、数据库存储等多个方面标准化建设。 ?先进性 采用当前成熟且先进的技术,保持系统硬件、软件、技术方法和数据管理的先进性,保证系统建成后在技术层次上3~5年内不落后。同时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在将来能迅速采用最新技术,以长期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可靠性 一是以可靠的硬件、成熟的软件产品为基础,结合具体需求进行配置、定制和二次开发的方式进行实施,保证有效缩短项目实施时间,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二是系统应能够支持较大并发用户同时进行浏览、操作等与数据库的交互式的操作,并且相对占用较少的硬件资源。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能通过快速的应急处理,实现故障

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丢失重要数据。 三是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时反应快速、安全可靠。 ?安全性 一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首先,选择先进、可靠的主流硬件产品和成熟、领先的软件产品构建系统,为系统的安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必须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恢复机制和备份机制,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灾难恢复;再次,严格管理制度,为系统安全性提供制度保证。 二是完整的权限控制机制、考虑充分的系统保密措施也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需依据信息访问权限,向用户提供授权查询,有效避免越权使用。 系统后台用户分层次管理,并且具有可灵活调整、可细分的权限控制。可对信息内容进行严格的角色权限管理,保证每个用户能够看到且只能看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所有信息。对系统的管理操作有详实的历史记录。 ?扩展性 系统真正符合多层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不仅基于当前的需求,而且应保证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不需做较大改变的前提下,实现今后的平滑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数据的扩展:可以利用可视化的工作界面,进行数据的添加,或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创建新的数据库、词典。 应用的扩展:考虑到和其它信息系统的连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外接接口,将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充,整个系统中应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业务模块;利用开放标准的应用开发接口可以进行更加个性化的二次应用开发。 ?易用性 系统应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化界面,易于使用和推广,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快速地掌握系统的使用。除特殊的、必须的应用外,用户终端全部采用浏览器方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 项目建设方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 服务体系(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陈仓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 为了进一步改善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使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机构能更好地为我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以促进全区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依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政发(2011)73号”文件《关于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陕中企规发〔2010〕85号”文件《关于做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文件《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我区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关实施意见及要求,以推进我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陈仓区中小企业已达万户,从业人员万人,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化工医药、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商贸物流等六大支柱行业,现已形成了以虢镇、周原、阳平、宏达、县功等区镇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区。现有局属事业编制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一个,即“宝

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并计划在三年内,将逐步建成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到位的“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 二、指导思想 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促进全区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通过统筹规划、集聚资源、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建立和完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支撑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培育服务主体为重点,着力解决全区中小企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加快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建设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服务体系,为全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三、建设原则 服务平台建设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坚持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坚持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规划方案.docx

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智能交通系统整体架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架构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子系统应用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高清卡口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高清电子警察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道路监控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信号灯控制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交通诱导和信息发布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智能公交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智能交通完整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第1章概述 1.1 方案背景 1.1.1 物联网产业分析 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是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机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领域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它将大量多种类传感器组成自治的网络,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动态协同感知,它将成为继计算机及通讯网络之后推动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据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对传感器网络的行业应用市场调查,其国内行业市场在数千亿的规模,潜在市场巨大,更具有极大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并作重要指示:“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将物联网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指示,“我相信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全国各地纷纷行动都在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重视,被认为将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有望踏上快车道。 1.1.2 智慧交通行业分析 一、智慧交通系统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目前,物联网民用上除RFID等少数领域,鲜有大规模成熟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运营更是行业空白。智能交通系统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本特征是技术手段落后、部署规划匮乏、商业模式缺位。

人才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人才网平台项目建 设方案 1 项目概述 1.1人力资源与就业背景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当前,人才资源流动配置和有效解决人才资源供需矛盾成为社会与企业面临的难题。面对人才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双难现象,人才服务机构应重点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对接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为人才求职和单位用人搭建有效的服务桥梁,有效的帮助用人单位寻找到合适人才,帮助人才寻找合适岗位。 建设强大的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促成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才服务企业完美结合,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供需双方实时对接。 1.2项目建设总体思路 打造智能化人才交流平台,有效整合国内外人才服务机构优质资源和全社会人才服务需求信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不断创新公益服务与人才配置协调运行机制,通过建立人才服务网络搜索系统、人才服务信息数据库和人才服务供需对接特色网站,实现PC网+微信网+wap网三维一体智能人才平台,有效的覆盖来源于PC端、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手机浏览器访问)、微信用户,利用微信等信息工具的传播转发便利性,帮助网站实现人气提升。

2项目设计方案 2.1系统需求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人才服务网将建设一个功能强大、使用简便、响应快速、性能稳定、信息安全的平台。 2.2 内容 人才服务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人才服务网PC网页、微信公众平台网、wap移动端、系统管理等。 2.3功能定位 2.3.1全开放的人才服务平台 平台允许个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注册成平台用户,用人单位能通过网站发布单位信息、人才需求信息,通过平台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需要的人才,浏览简历并对合适的简历发出面试邀请;个人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布简历,并可通过平台寻找合适的用人单位及职务,投放简历;通过特殊人才供需平台,为VIP客户定向的寻找专业高端人才,为高端人才定向寻找对口单位。所有的服务流程都由双方发起、运作和完成,在信息化平台上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场化运行。 2.3.2 搜索引擎 建立站内搜索功能,帮助个人及企业会员便捷的按照自己需求搜索岗位或人才简历。 2.3.3动态人才服务信息数据库 充分引入加盟服务机构的海量服务信息资源,保证了平台人才信息数据的实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1.智能交通建设目标 交通的本质是将“人、车、路”的内部要素进行相互关联,其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内部要素之间的整合协同,还受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系统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基于此,智能交通的整体框架主要划分为物理感知层、软件应用平台及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的应用。其中,物理感知层主要是对交通状况和交通数据的感知采集;软件应用平台是将各感知终端的信息进行整合、转换处理,以支撑分析预警与优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建设;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应用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监控、智能诱导、智能停车等应用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可管理空间、时间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广度、深度和精细度,以达到以下4各目标: ?提高通行能力; ?减少交通事故; ?打击违章事件; ?出行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整体应用框架图如下图1所示: 球机 ... 高清摄像机 ... 交通信号、诱导屏

2. 智能交通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整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号控制、视频监控、智能卡口、电子警察、信息采集和处理、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等板块。 2.1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并非将各个子系统在数据和空间信息在物理上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数据层面实现真正的融合和统一,并基于这些统一的数据实现城市交通的综合管理职能,真正成为“无缝集成管理、综合信息分析”的应用平台。 通过整合集成各个子系统,集视频监控、事件检测、数据分析、诱导发布、违章记录为一体的先进交通综合控制平台。达到可视化智能管理与控制和管理决策辅助支持,实现常态下的日常综合交通管理和违章执法,以及面向事件的联动控制和应急处置具有系统监控功能、事件检测功能、交通诱导功能、电子警察功能、事故处理功能等。大幅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当一个事故或报警产生上报或者发生时,由监视模块负责向管理员工作站发出警报提示,之后根据事故的级别地点等在地里信息系统上标注出相应的信息,并根据相应规则标注出有效的监控摄像机、信号机、GPS警车、卡口等电子设备为综合指挥提供支持。同时根据相应的预案提出需要通知的相关人员名单,由管理员确认后对相关人员发出通知。之后,指挥决策者可以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情况快速合理的部署解决方案。直至事件处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都会有相应的日志记录,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处理同类事件提供依据。 2.2 信号控制系统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管理系统的中枢,其管理和控制手段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或疏通的效果。虽然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有改善交通流秩序与保障安全的优点,但是若不能提供优化的控制,将会产生交通流停顿与拥堵的负面效果,会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号控制通常具有控制系统和网络发布控制指令,业务应用软件根据业务要求和规则提供现场及周边状况,与专业控制系统如“动态信号灯控制系统”联动发布控制指令,或者直接与技术信号设备如“特殊通道信号灯”联动发布控制指令。随着技术信号设备管理使用应用模型得以建议、验证和修正后,才会依据预案或是说方案,根据现场情况是说智能控制。 2.3视频监控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对摄像头实时采集交通路口信息,系统将传回的交通视频信息进行智能化提取和行为分析。根据城市监控区域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场景部署相应的采集设备。通常选择高清枪型网络摄像机对固定区域进行监视,选择高清至高云台摄像机作为至高点远距离大范围监控,或者高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

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名称 (1) 1.2 项目承担及参与单位 (1) 1.3 项目负责人 (1)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 1.5 编制依据 (1) 1.6 建设目标 (2) 1.7 建设内容 (3) 1.8 总投资及来源 (3) 1.9 建设地点 (3) 1.10项目建设期 (3) 1.11 效益分析 (3) 1.12结论 (4)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5) 2.1 项目建设背景 (5) 2.2 现状与差距 (6) 2.2.1现状 (6) 2.2.2差距 (7)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8) 2.4.1政策环境可行性 (8) 2.4.2技术可行性 (9) 2.4.3信息资源建设可行性 (9) 2.4.4经济可行性 (9) 2.4.5组织协调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9) 第三章项目承担单位 (11)

3.2 机构职责 (11) 3.3 组织结构 (13) 第四章需求分析 (14) 4.1 业务描述 (14) 4.2 流程分析 (15) 4.2.1智慧教育资源规划与决策支持平台需求分析 (15) 4.2.2智慧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门户需求分析 (16) 4.2.3智慧教育数据中心需求分析 (16) 4.2.4智慧教育支撑保障体系需求分析 (16) 4.2.5平安校园需求分析 (16) 4.3 用户分析 (17) 4.3.1教育部门需求分析 (17) 4.3.2校领导需求分析 (17) 4.3.3老师和学生需求分析 (17) 4.3.4家长需求分析 (17) 4.3.5职业培训对象需求分析 (17) 4.3.6IT管理部门需求分析 (18) 4.3.7业务管理部门需求分析 (18) 4.4 功能需求 (18) 4.4.1系统功能 (18) 4.4.2功能需求 (19) 第五章总体方案 (21) 5.1 建设目标 (21) 5.2 建设原则 (22) 5.3 技术路线 (23) 5.3.1云计算服务技术体系 (23) 5.3.2J2EE架构 (23) 5.3.3统一身份认证 (23)

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三篇

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三篇 篇一:开发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主管单位: 实施单位: 一、规划综述 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分支机构建设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投资主体、建设和运营主体等。投资主体决策选取平台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委托进行工程设计、筹集建设资金,并成立运营管理机构或委托进行管理。建设主体按照相关规划和工程设计进行平台软硬件条件的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 (一)平台的投资主体 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可能的投资者主要有两类,一是政府(财政)性投资,这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盈利性机构投资,一般来说这是辅助性资金来源。 1、政府(财政)投资。 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总体来说是非营利性的,或者是微利的,因此,其建设资金应该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性支出。政府的财政性支出的主要形式有: A、财政拨款。 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是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

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政府为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开发区(园区)产业发展,会不断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 B、政府主导的各类基金。 政府主导的各类基金也可以称为政策性基金,它不同于一般的民间基金,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风险基金,而是一种由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它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这类基金是一种引导性基金,通过对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资助,带动和引导企业、专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投资(贷款)。政府(管委会)在整个开发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的不仅仅是单纯出资者的角色,还扮演着资金管理者、建设管理者的角色。在政府对平台的投资管理过程中,政府决策部门通过对平台建设项目的计划、预算等进行审批,初审合格后报批,然后由资金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资金核拨与管理。另外资金监督部门和项目实施监督部门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监督。政府对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投资并不是以短期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长期产业发展和开发区(园区)综合性效益为考量,因而资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地的弥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不足。政府除了应该加大对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财政投入以外,还要需为开发区(园区)平台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2、非政府渠道投资。 在一定条件下,非政府投资也是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各种非政府渠道的市场化资金运作,同样可以获得大量的平台建设资金,主要方式为企业投资。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样本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7/22 11:00:11 背景概述: 高速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民大众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高效、科学的管理高速公路是摆在高速公路监控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主要关注在收费站、服务区、隧道、大桥等。完成车辆收费、车牌记录、重点地段监控等基本功能。当前国内国外的轨道、隧道、高速交通中都实施了很严密的视频监控系统,经过架设大量各种各样的摄像机来监控各个场合,配合其它的安全措施,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可是现有的、传统的CCTV监控系统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大量的摄像机都需要大量的显示器来显示其所监控到的画面,而监控室或监控中心中的空间有限,所能安装的显示器也非常有限,因而只能经过轮换画面来监视所有的场景。同时,根据IMS Research的研究,“在传统的闭路电视监控模式下,保安人员需要监视太多的视频画面,远远超出人类的接受能力,导致实际监控效果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在盯着视频画面仅仅22分钟之后,人眼将对视频画面里95%以上的活动信息视而不见。”因而,监视这些摄像机也为

我们带来了两个挑战。第一,由于人类本身的弱点,7x24小时的实时监控更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因而只起到了事后取证的作用。第二,当一个事件发生后,要想快速、准确地在这些海量存储的视频中搜寻这个事件的视频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但随着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对整个高速公路的总体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需求描述 当前高速公路监控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标准及业主的要求,并贯彻国家已颁布实施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考虑到节约成本,需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并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防范体系。 从安全防范角度来说,高速公路监控自身具有交警等“人防”体系,加上智能视觉监控系统的“技防”体系,“人防”与“技防”密切结合,发挥各自优点。建立较完善的保安监控体系。 根据客户需求,严密监控区域的前端系统的核心是“发现可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 服务体系(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陈仓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 .5.) 为了进一步改进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使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机构能更好地为我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以促进全区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依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政发()73号”文件《关于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陕中企规发〔〕85号”文件《关于做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工信部联企业〔〕175号”文件《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我区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有关实施意见及要求,以推进我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截止当前,陈仓区中小企业已达3.2万户,从业人员21.9万人,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化工医药、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商贸物流等六大支柱行业,现已形成了以虢镇、周原、阳平、宏达、县功等区镇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区。现有局属事业编制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一个,即“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并计划在三年内,将逐步建成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到位的“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 二、指导思想 宝鸡市陈仓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促进全区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经过统筹规划、集聚资源、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建立和完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支撑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培育服务主体为重点,着力解决全区中小企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加快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建设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服务体系,为全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三、建设原则 服务平台建设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面向产业、服

智慧政务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政务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目录 第1章、前言 (4) 1.1、项目背景 (4) 1.4、项目建设目标 (5) 1.4.1、功能定位 (5) 1.4.2、建设目标 (5) 1.5、项目设计原则 (6) 1.5.1、统一建设 (6) 1.5.2、相对独立 (7) 1.5.3、共建共享 (7) 1.5.4、安全可靠 (7) 1.6、建设思路 (7) 1.6.1、需求驱动 (7) 1.6.2、标准先行 (8) 1.6.3、围绕数据 (8) 1.6.4、逐步扩展 (8) 第2章、项目管理与实施 (9) 2.1、数据中心项目管理的特性及对策 (9) 9.1.1、对政府数据中心项目的错误概念 (9) 9.1.2、业务过程驱动集成 (10) 9.1.3、软件支撑平台的合适角色 (11) 9.1.4、对外部依赖性的管理 (12) 9.1.5、组织合理的项目资源 (12) 9.1.6、小结 (14) 2.2、项目组织机构 (15) 9.2.1、项目组织架构 (15) 9.2.2、人力资源准备 (17) 2.3、项目管理 (21) 9.3.1、项目计划管理 (21) 9.3.2、项目质量管理 (22) 9.3.2.1、建立项目的表现衡量标准 (22) 9.3.2.2、观察项目的实际表现情况 (22) 9.3.2.3、比较实际表现和衡量标准 (23) 9.3.2.4、采取纠正措施 (23) 9.3.3、项目风险管理 (23) 9.3.3.1、风险分析 (23) 9.3.3.2、风险管理 (25) 9.3.4、项目保密管理 (26) 9.3.5、项目进度偏差控制 (27) 2.4、项目文档管理 (28) 9.4.1、项目管理文档列表 (28)

物联网智能交通方案设计

物联网智能交通系

统建设方案 目录 一、物联网信息平台 (3) 1.1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 . (3) 1.2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3) 1.3产品优势及特点 (4) 1.4物联网信息平台设备清单 ....... .. (6) 二、智能交通系统 (6) 2.1 系统概述.. (6) 2.2系统技术方案 (8) 2.3智能小车系统... (8) 2.4道路交通管理系统.... . (9) 2.5路灯自动控制系统 ..... (11) 2.6ETC 系统 (11) 2.7智能停车系统 .... .. (12) 2.8城市照明系统 .... .. (13) 2.9支持的实验 ... (14) 2.10智能交通实训系统设备清单 ........ .. (15) 三、配置清单及规格参数 (16)

,、物联网信息平台 1.1物联网信息平台简介 物联网信息平台以光载无线交换机和上层应用程序为核心,构建 盖物联网实验室及其周边区域, 配合实验室现有的有线网络交换机、 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络的物联网关键部分一一网络层。 物联网信息平台是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和基础, 在此基础上配合 解决方案中的其他物联网接入设备和控制设备可以实现物联网基础教学、物联网基础实验、 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 RFID 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学习及应用、智慧教室、物联网创新应 图(4 )物联网信息平台组网图 1.2物联网信息平台创新点 以物联网信息平台为核心构建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在实验教学、 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创新: WiFi 无线局域网,覆 网络路由器,建立融合 学生学习、教学管 3层架构清晰、完整地体现出 物与人的泛在链接, 使各 用等功能,学生可亲身真实体验和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给未来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