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国安:如何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

乐国安:如何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
乐国安:如何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

乐国安:如何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

《名师谈心理》(华夏出版社,2011)第八讲

各位上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共同谈论心理学这个话题。最近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政府和老百姓都忧心忡忡。大家在国家的主要职能部门,服务于国家的各项管理工作。今天我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谈谈如何面对突发性群体事件。

一、什么是突发性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是一种社会不稳定现象。

突发事件有三个特点,突发性、紧急性和危害性。我们讲的突发事件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安全事件,它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可能会出现重大危险性后果。我国的现实情况往往是默默无闻避免突发事件得不到奖励,而轰轰烈烈解决突发事件却成为英雄。事实上,我们应该强调预警,避免事件的发生,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最好方法。

二、什么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这个词的认识有些混乱,我们部分学者基本默认“群体性事件”、“群众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等,都是为了表述与西方学术界“集群行为”相类似概念的术语,即认为集群行为等同于群体性事件。我们对这个词作了分析,认为集群行为范畴大于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属于集群行为的一种,而集群行为又是集体行动的一种。

我们将集体行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性集体行动,一类是非制度性集体行动。制度性集体行动是正式群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群体活动。非制度性集体行动即为集群行为。

集群行为可分为四个层次:初级集群行为、大众行为、群体性事件和社会运动。我们关注的是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包括积极性群体事件和消极性群体事件。消极性群体事件分为治安性群体事件和政治性群体事件,这些消极性群体事件可能会引起骚乱或者暴乱,比如恐怖主义。因此,我们要较好地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就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从理论上来说,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不属于心理学解释的范围,该层次的理论主要是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论述宏观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与群体性突发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为什么会参与到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去,研究一旦形成这个事件,会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不属于我们研究的范围。

微观层次则从心理层面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机制,重点探讨个体或者群体心理如何在环境和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这属于我们研究的范围。微观层次理论可以划分为非理性取向和理性取向。

非理性取向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社会结构或环境因素对个体心理产生的负面效果,把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参与者看作是非理性的,或将群体性突发事件看作是反社会、反文化的,因此就更难于处理、不好琢磨,产生的结果也是负面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微观层次上得非理性取向的解释有如下几种:第一,挫折——侵犯理论。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其基本的看法是,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受了挫折,他的心里就会积攒一种挫折感,需要找一个替罪羊,谋求向外发泄,这就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一种伤害。也称之为“替罪羊”理论。

第二,模仿理论。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的。但一般而言,我们只对认为值得观察的人进行模仿,一般观察的对象多为头面人物、意见领袖以及社会公众人物。

第三,匿名理论。在一个大的临时性群体中,人们处于一种匿名的状态,会出现“去个性化”的情形,人们的表现可能会和在彼此熟知的、大家互相了解的场合下不太一样,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第四,循环反应论。在一个群体活动中,情景的气氛不断地循环,互相影响,有些人本来没有意向参与活动,但被动员之后就有情绪和行为的反应,这种反应反过来又会影响动员者。如此循环往复就可能会造成一种失控的局面。

第五,紧急规范理论。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不同于平时的规范,迫使有些人不得不跟着去做,否则就会承担很大的群体压力,被群体抛弃。

第六,相对剥夺理论。群体剥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认为自己所处的群体和别的群体对照起来,处于一种相对被剥夺的状态;另外一种是个体的相对剥夺,发生在拿自己跟别人比较的时候。

我们再来看看微观层次的理性取向的解释理论有哪些。与非理性取向的解释不同,理性取向的解释理论并不重视不满、怨恨等情绪以及从众、暗示等心理机制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影响,而是将群体看成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个体是否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取决于其对可用资源和组织的考察,对参与成本和收益的算计等。理性取向的理论解释有以下五种。

第一,选择性激励理论。如果一个人在正常的情况下得不到他所想要的东西,但是在参与了群体性活动之后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他就可能会参与这个活动。

第二,压迫性反应理论。指的是一个群体在感到有外部的压力时,会表现出群体的行动,以反抗来自群体外部的压力。

第三,博弈和博弈链理论。如果一群人有共同的利害关系,他们就构成了一个博弈链,他们共同参与这个活动的概率就会提高。

第四,资源动员理论。我们利用资源参加活动是为了得到一种结果,如果结果高于付出,你就可能做这个事情;如果低于付出,那就可能不会去做这个事情。

第五,控制转让理论。本来每个人的行为是受自己控制的,但是有些人为了获取利益,愿意将自己行为的控制权转让给其他人,这就是控制转让。

理性理论和非理性理论都可以解释人为什么会参加群体性突发事件,至于哪一个案件可用非理性的理论来解释,哪一个案件可用理性的理论来解释,并不一定,可能掺杂到一起。

其次,我们来看第二个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是想干坏事的人多,还是干了坏事的人多?当然是想干坏事的人多。根据这种逻辑,我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做社会不允许的事情?另一个是为什么很多人想做又没有做?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精神分析理论谈到人的本质问题,我还是赞同他们的看法的。人的本性是一种生物性,人生下来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一个动物。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希望寻找快乐,尽可能得到满足。所以人想干的事情很多,这些事情有可能会导致对其他人的伤害。

但在现实当中,由于不具备条件,我们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很多人想做又没有做,这是在控制自己。过去讲五九现象,现在讲三九现象,都是那些干部失去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或是向着反正也提不上去了,有些过去没做的事情赶紧做了,不愿意控制了。

还有很多人有想做的动机却没做的原因是缺乏外部条件。外化一个行为,除了有动机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条件,包括:

第一,现有的外部条件,自然的,或者社会的。中国有句老话: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要想让别人不做这个事情,就要有措施预防,让他想做却做不了,打消这个念头。

第二,一个人的生理条件,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在许多犯罪案件中,警察往往都会做人口学因素的推测。

第三,已形成的心理条件,比如一个人的价值观、个性特点等。

一般而言,要想做一件事情,这几个条件得都具备才可以,如果缺少一个,可能就做不成了。

上面我们讲的是个体行为的原因,那么群体行为跟个体行为有没有区别?大体上跟前面差不多。

参加群体活动的行为也受到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的影响,此外还加上一个因素,就是群体的心理气氛。群体的心理气氛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发生发展可以参考前面提到过的几个理性的和非理性的解释理论。

三、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

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措施有三种。

第一种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爆发时的应对,包括对话宣泄、教育疏导、分化瓦解、重点转移、利益问题解决、强行驱散、依法处置等,现在还是这么做的。我比较关注的是对话宣泄和利益问题解决。教育疏导还是一种不对等的角色关系,他有气,你要让他有发泄的地方,不要堵人家的嘴。如果有利益诉求,要通

过有关利益的手段解决问题,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以后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第二种是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测。有的学者对此专门作了课题研究,提出建立社会稳定度的指标。他们发放了大量问卷,通过问卷寻找一些维度,通过维度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表示这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度处于什么状态。

第三种是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包括提高社会公平度、设立社会安全阀机制、建设法治社会、实现人性关爱、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提高国民心理承受力、协调人际关系、掌握国民心态、公共信息透明。建立社会安全法机制,就是社会应该在不影响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的范围内提供一定的条件,让社会成员表达他们的不满、表达他们的诉求,这就是一个安全阀。

四、网络集群行为

在现实中有集群行为,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还有网络集群行为,就是大家在网上集体干事。网络群体行为有可能演变为现实性的行为,网民们都下线了,然后大家见面共同干事。所以现在国家在管理上很重视网络,像新疆的网络最近才全面恢复正常,说明网络对社会治安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纯粹是在虚拟世界的网络当中,则和现实性的网络不同。那么网络行为的特点以及它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呢?

第一是网络议题的产生与发展。开始有人提出一个议题,伴随着网络讨论的不断深入,议题从最初事实层面上的探讨上升到了价值层面,表现出强烈的泛民族主义或泛政治化的倾向。

第二是信息在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下迅速传播。这些年来网络发展的速度很快,中国的网民数目大增。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人使用网络的数量超过很多国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对任何事件的阐述与评论都存在情绪性,网络甚至成为部分网友情绪发泄的平台,从而使事实本身变得面目全非。比如每次出现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只要我们打开电脑,就会看到网民在网上骂得乱七八糟,这都是网民的一种发泄。但我们也不要认为,网络传播纯粹是非理性的,里面还是有一些理性的声音。

第三是信息持续的立体式传播。就是网络群体不是单纯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播,而是将传统与新兴的各种媒体充分调动起来,形成立体式传播,将传播效果最大化,如使用互联网、手机、电话等等作为传播手段。QQ群、MSN和BBS

论坛社区等网络空间的回帖、转帖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时将各种信息再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采用滚雪球的方式进一步传播,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的讨论中去。在暗示与感染机制的作用之下,群体成员相互模仿,网络群体犹如处在现实状态下集合的群体,每一个个体都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快形成群体意见。议题不断被强化,最后演变为一个实体行为。这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集群行为通常有三种结果:

一是自生自灭,随着群体情绪的激发释放,集群随之解散;

二是集群未能解决现实困境,进而转化为有组织、有明确目的、有一定结构的社会运动;

三是集群者与其抗争对象协商,通过改变现状或达成共识获得相互妥协。

最后说一句话,2008年的时候温总理讲到“多难兴邦”的问题,语重心长。现在中国进入一个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给管理部门带来很多的挑战,我们面临很多的难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这又是一个机遇,为大家大展身手、为民造福,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记住“多难兴邦”这几个字,为国家、为民族多做一些贡献,谢谢大家!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在公司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明确各部 门职责,共同协调处理,避免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将负 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及公司外部施工单位、供应商等堵门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成立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岳康军总经理 副组长:周红专、沈迎飞、孟伟中 组员:工会委员、各部门负责人、安保主管/队长 四、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在获悉将会发生群体性事件或已经发生群体性事件后,迅速指挥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力求迅速化解,确保公司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能够有效运行,将影响降到最低。 1、组长:负责全公司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全面领导和指挥工作,并向集团汇报; 2、副组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件处理的领导及指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迅速按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负责事件现场的总体协调,以及善后事宜的处理; 3、行政部:负责事件现场的秩序维护,确保各门岗畅通,必须做好

公司重点部位及财产的保护,必要时负责与政府警察部门对接; 4、人事部:负责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的现场沟通和安抚工作,做好员工关系,必要时准备好相关资料,负责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对接; 5、监管审计部:协助人事部做好现场沟通和协调,参与事件调查处理,必要时准备好相关法务资料,配合人事部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沟通; 6、工会:负责与现场员工沟通、交流,协助公司解决问题,并参与善后处理,负责与政府工会对接; 7、物管部:负责做好各项物资供货安排,确保正常生产不会受影响,负责与供应商对接; 8、市场部:负责做好成品发货安排,确保发货和客户关系不受影响,负责与客户和物流公司对接; 9、生产设备部、热电部:负责安排人员对车间现场进行监控,确保车间不受冲击,生产运行不受影响; 10、事件发生部门:协助人事部做好员工沟通,并提供相关资料; 11、基建部:负责对施工单位的群体性事件进行协调和疏导工作, 12、其它部门:随时听从组长和副组长的指挥,提供支援; 13、新闻媒体接待:归口集团公关部负责,在集团公关部未介入前,由工会主席负责接待,尽可能的将社会不良影响消除或降到最低。 14、各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为履行本预案部门职责的第一责任人。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无需领导安排,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就应该自行的承担起责任。如果主持工作负责人不在公司,应有第二、第三

关于群体性事件处置方面的方法集锦

浅谈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三四五工作法 一、要坚持三个原则,确保群体性事件妥善有效处置 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始终坚持党委政府领导、区别对待和依法处置三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党委、政府领导。近些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主要由企业破产改制、劳资纠纷、土地纠纷等问题引发,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处置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的事端。公安机关要想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事件,必须做到既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又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决不“包打天下”,切实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只有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才能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是要坚持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诉求正当但方法不当、意愿善良但理由不当、既无合理诉求又无理取闹,对这三种情况,在处置时应加以区别对待。工作中,对一般参与者,要积极引导他们通过正当渠道解决诉求问题,敦促其离开现场或散开;对少数对抗心理严重、有煽动表现或进行幕后策划的人员,则进行重点管控、重点打击,从而提高处置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要坚持依法冷静处置。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不管是在事前、事中环节,还是在事后、善后阶段,都应当注意冷静、理智,依法办事。要严格依法进行调查取证、维持秩序,依法实施相关强制措施等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各项权力,确保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有理、有据、有节,确保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二、要注重四个方法,牢牢掌握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主动权 总结各地公安机关以往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一些好的范例会发现,公安机关在处置工作中是否牢牢掌握了主动权,决定着公安机关是否可以有效、妥善地开展处置工作。从有效掌控处置工作的主动权这一点着眼,在处置工作可以选择运用四个方法: (一)是领导牵头,靠前指挥。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极为复杂,处置力量比较分散,坚持领导牵头、靠前指挥是统一协调指挥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保证。特别是在处置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时,公安机关领导人亲临现场,坚守一线指挥协调现场警力,既可以使现场的各种突发状况第一时间得到现场领导的指示,从而确保快速处置,又可以营造领导亲为、形成合力的工作氛围,提高参战民警的工作信心和工作热情。 (二)是全警动员,全员参战。群体性事件突发性强,集中优势警力快速处置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处置一些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时,公安机关更要注意调动充足警力,配备充足装备,迅速控制现场局势。 (三)是主动出击,掌握先机。公安机关应当重视把握使用警力的时机,根据群体性事件的行动方式、事件所处的阶段和发展的趋势等具体情况适时出动警力,力求最好效果。特别是在做好群体性事件跟踪调查、掌握事件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事件的时间、部位及时进行重点布控,有效避免群体性事件形成规模、扩大蔓延,最终化解可能形成的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苗头。 (四)是宣传教育,晓之以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是特殊状态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手段。公安机关要将宣传教育作为采取强制措施前的必要程序,在处置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疏导工作,对参与者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及规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知以害,讲清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危害,阐明党委、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以瓦解闹事人群的斗志,孤立挑头闹事的骨干分子,争取绝大多数群众。 三、要把握五个步骤,全面提升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能力和水平 为确保群体性事件预防到位、处置得当,公安机关应当在工作中注意把握五个步骤,全方位提升处置工作水平。 (一)是信息靠前。公安机关应坚持定期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日常排查与重点排查

群体性事件的国内研究综述

万方数据

群体性事件的国内研究综述 作者:蔡维波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 刊名: 法制与社会 英文刊名:LEGN SYSTEM AND SOCIETY 年,卷(期):2010,""(25)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陈月生群体突发事件与舆情 2005 2.陈晋胜群体性国件研究报告 2004 3.胡鞍钢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 2001 4.中国行政学院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 2002(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李鹃.Li Juan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9) 处置群体性事件是需要社会各部门相互配合、综合治理的一项社会工程.彻底解决群体性事件不仅要使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发展,而且要强化行政机关的依法执法理念,要运用法律手段处置群体性事件. 2.期刊论文缪金祥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19(2) 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张力的增大、人们需求增长与需求满足滞后之间矛盾的激发、个人社会挫折感和社会不公现象,引发现阶段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的妥善处理应采取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加强法制建设,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纳入法制轨道;拓展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公安机关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出击、综合治理等措施. 3.学位论文汤利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200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我们的当前工作必须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防范当前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仅涉及到改制企业资产属性的转换,而且还涉及到企业职工身份的转换。同时,还涉及到新旧利益格局的转换。国有企业改制对原利益格局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企业的股权有国有部分地甚至全部地转换为非国有,而职工的身份也由事实上的国有固定工转为市场合同工。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很大进展,成效非常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并逐渐形成普遍性和社会性,而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多,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当前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群体性、组织性、效仿性、破坏性、反复性的特点。 由于改革措施还不够配套,规则还不够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没有完全到位等诸多原因,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了社会公平,也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对职工利益的侵害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 针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主要原因,即职工思想观念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问题,改制中的腐败问题,职工利益不够重视问题,应分别给予纠正,职工思想观念要转变,要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社保要为国有企业改制先行,要建立针对腐败的惩防体系,让职工参与改制。 国有企业改制关系到发展、稳定的大局,改制中所凸显出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合理解决,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从预防入手,化解入手,全面建立起长效防范机制,也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 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本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改制,防患于未然,抓好长效预防机制,主动变“上访”为“下访”,“以人为本,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让职工群众能够共享改制成果,那么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就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有效控制和妥善解决。 4.期刊论文章春明.刘华城市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症结及思考-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1)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当前产生群体性事件的症结:1、企业改制中下岗人员和困难群体继续增加;2、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3、社会保障制度滞后;4、以矿兴市(镇)的城镇有的面临资源枯竭.措施:1、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努力扩大就业;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化解社会矛盾;3、未雨绸缪,为我省以矿兴市的城镇找出路,使维稳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 5.学位论文谷水冰焦作高新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经济与社会问题研究2007 焦作高新区自2000年5月29目成立以来,市政建设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由原来的一个乡转变为现在初具规模的城区,在高新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也被快速征占。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岗位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保障。加上较低的征地赔偿标准、就业安置不完全、整体谋生能力差、社会保障滞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经常出现群体性事件,产生诸多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政府形象,使工作受阻。 本研究通过对焦作高新区的现状分析,得出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一是特殊的征地制度缺陷,二是特殊的政府工作模式失去了对基层农村工作的过多关注,三是损害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后没有后续保障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从焦作高新区实际出发,提出要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走市场化道路,让农民有充分的参与过程,充分保障农民利益;二是引导农民与进区项目合作开发,共同分利;三是明确征地补偿费中政府、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关系,严格控制用途;三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理顺行政体制,注重加强对基层的组织领导,投入较大的精力和费用,首先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然后再发展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 6.期刊论文吴正海.张王定.WU Zheng-hai.ZHANG Wang-ding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1(4)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组织化倾向明显、联动性增强、诱因更加复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而群众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基层工作薄弱、官僚主义作风、参与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别有用心者煽动等因素是其发生的直接诱因.要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矛盾隐患;必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必须提高群众素质,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社会宣泄机制;必须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区分性质,及时妥善处置.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的第二单元,要求学员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我结合自身在基层政府工作,需要经常面对群众,解决群众反映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较多接触到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特选取了《亚龙县平息槐树湾水电站被征地农民群体性事件》这个案例,进行评析。 一、案例情况 亚龙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槐树湾水电站位于其境内的化蝶河上,总投资3.9亿元,由省化蝶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该电站于2004年6月动工建设,2005年12月投产发电。 槐树湾电站共征用亚龙县土地1242亩,涉及拆迁户45户180人,征地560户2372人。按设计要求于2007年4月11日开闸放水,实施大坝消缺维修工程。然而次日上午,征地农民约80人聚集到电站坝首,阻拦电站检修施工。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征地补偿标准问题上,农民认为政府执行的标准过低。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费加安置补助费)应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16倍。2003年省政府批准亚龙县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倍。亚龙县上报“一书四

方案”时2002年种植业产值尚未公布,补偿标准是按省政府公布的亚龙县1999-2001年三年土地平均产值的10倍报批后执行,即一类地(水地)每亩12000元,二类地(旱地)每亩7000元。但电站建设实际征地时间是2003年,此前2000-2002年三年平均产值的10倍为一类地每亩15360元,二类地每亩8000元,形成征地补偿标准前后每亩一类地相差3360元、二类地1000元。 第二,要求解决因电站建设影响其生产生活的问题。电站建设确实影响了一些农户生产生活的水、电、路,存在临时用地恢复困难等问题。 第三,在国家补偿规定之外提出了很多要求。如,要进电站当工人,自己用电要免费,至少要低于正常电价等。 面对如此形势,亚龙县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成“槐树洼水电站阻工事件”处置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 2、迅速对阻工事件性质作出判断: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冲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确定了处置的基本方法,即说服教育,疏散疏导,平衡利益,化解矛盾。 3、深刻认识被征地农民阻工事件的复杂性严重性。形成了《阻工事件经济政治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这对以后有针对性制定、实施应对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小组

迁西县新集中学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疏散方案 (2013年9月)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在校学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自救互救技能,使全校师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有序的逃生避险,特制定我校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疏散方案。 一、学校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疏散指挥部 总指挥长:刘玉东 副指挥长:任友志 成员:刘利民李利民刘梦一梁瑞昌付振月高国 柱各年级组组长班主任 总指挥长的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疏散方案的实施工作;负责发布启动或者解除应急疏散行动的信息。 副指挥长的职责:全权负责应急疏散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负责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现场疏散情况,保证现场行动与总指挥部的指挥工作协调;当在疏散过程中突发紧急事件,如踩压等,立即组织救援工作,并通报给总指挥。 学校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疏散指挥部下设行政秘书组、避险撤离组、紧急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四个职能小组。 (1)行政秘书组: 主任:刘梦一 成员:赵振玲刘笑敏李金辉 [职责]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学校教职员工到岗情况,与上级指挥部保持通讯联络,及时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和教育系统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突发事故情况,并在需要时,拨打110、120、119等相关电话,请求援助。 (2)紧急疏散组: 组长:刘利民 成员:各年级组长及班主任、所有上课教师 [职责] ①当听到预警信号时,迅速将在操场上课的学生集中到操场中心。

②指导紧急避险和紧急撤离,按照预定紧急撤离路线组织学生有序撤离至安全避险场所。 ③维持秩序,保护学生。疏散过程中,各安全出口、楼梯口应有专人值守,指导安全疏散,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全体师生快速、安全撤离现场;并做好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帮扶工作。 ④将学生组织到操场中央,由教师及时组织看护,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⑤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班主任和当班科任教师要清点所在班级学生人数,统计人员伤害情况,并报告组长。 ⑥其他人员迅速到撤离路线上的预定位置,检查并报告所负责指导撤离的路线是否存在险情。没有险情,坚守岗位,指导撤离,并断后随学生撤到临时安全避险场所。 ⑦如果发现险情应该立即报告,并视情改变撤离路线。 ⑧在无法撤离时,被困教职员工应当配合紧急救援组,展开自救互救。 (3)紧急救援组 组长:王超杨柏禄 成员:赵巍伟张国亮刘海勇路印平尹栋佩各班班主任[职责]负责突发事件检查和救援工作。在外援力量到达之前,主要负责救援被困的师生,临时处理师生创伤;外援部队到达后,协助开展救援和医疗。 (4)后勤保障组 组长:梁瑞昌 成员:李秀菊田国琴薛志会 [职责] ①主要负责后勤服务,协助紧急救援组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 ②准备医疗常用药品,按学校应急疏散指挥部的安排,建立临时医疗救治点,抢救、转移、治疗伤病员,及时检查学校的饮水、食品安全等工作。 二、疏散区域:教学活动区(教学实验楼和教学楼) 三、安全避险场所:学校操场中央

14.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华能集团公司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编制 2006年12月

目录 1 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适用范围 (1) 1.4应急预案体系 (2) 1.5应急工作原则 (2) 2 危险性与风险分析 (3) 2.1性质分析 (3) 2.2事件等级 (4) 2.3危险源分析 (5) 2.4风险分析 (6)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7) 3.1应急组织体系 (7)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7) 4 预防与预警 (8) 4.1危险源监控 (8) 4.2预警行动 (9) 4.3信息报告与通知 (10) 5 应急响应 (11) 5.1响应分级 (11) 5.2响应程序 (11) 6 信息发布 (12) 7 后期处臵 (13) 8 保障措施 (13) 8.1人员保障 (13) 8.2经费保障 (13) 8.3治安维护保障 (13) 9 培训与演练 (14) 10 奖惩 (14) 11 附则 (15)

11.1术语 (15) 11.2应急预案备案 (15) 11.3维护和更新 (15) 11.4制定与解释 (16) 11.5应急预案实施 (16)

华能集团公司重大 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华能集团公司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组织协调,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及造成的危害,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北京市信访条例》、《北京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北京市公安局关于维护群众上访现场秩序的工作意见》以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稳定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本部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三级以上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指导华能系统各单位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得 在公司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明确各部门职责, 共同协调处理,避免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及公司外部施工单位、供应商 等堵门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成立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李剑波总经理 副组长:冯铭、朱忠斌、黄春义、廖邦红 组员:工会委员、各部门负责人、安保主管/队长 四、应急领导小组得职责 在获悉将会发生群体性事件或己经发生群体性事件后,迅速指挥各成员按照各自得职责分工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力求迅速化解,确保公司生产经营与工作秩序能够有效运行,将影响降到最低。 1、组长:负责全公司群体性事件处理得全面领导与指挥工作,并向集 团汇报; 2、副组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件处理得领导及指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与人员迅速按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负责事件现场得总体协调,以及善后事宜得 处理; 3、行政部:负责事件现场得秩序维护,确保各门岗畅通,必须做好公司重点部位及财产得保护,必要时负责与政府警察部门对接; 4、人事部:负责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得现场沟通与安抚工作,做好员工关系,必要时准备好相关资料,负责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对接; 5、监管审计部:协助人事部做好现场沟通与协调,参与事件调查处理, 必要时准备好相关法务资料,配合人事部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沟通; 6、.匸会:负责与现场员工沟通、交流,协助公司解决问题,并参与善后处理,负责与政府工会对接; 7、采购部:负责做好各项物资供货安排,确保正常生产不会受影响,

负责与供应商对接: 8、 销售部:负责做好成品发货安排,确保发货与客户关系不受影响,负 责与客户与物流公司对接; 9、 生产设备部、热电部:负责安排人员对车间现场进行监控,确保车 间不受冲击,生产运行不受影响; 事件发生部门:协助人事部做好员工沟通,并提供相关资料; 基建部:负责对施工单位得群体性事件进行协调与疏导工 作, 其它部门:随时听从组长与副组长得指挥,提供支援; 新闻媒体接待: 归口集团公关部负责,在集团公关部未介入前,由 工会主席负责接待,尽可能得将社会不良影响消除或降到最低。 14、各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为履行木预案部门职责得第一责任人。当 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无需领导安排,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就应该自行得 承担起责任。如果主持工作负责人不在公司,应有第二、第三顺序得负责人。 (附件1 ) 五、应急准备(事件发生前) 1、 在获悉将要有群体性事件发生时,知悉部门及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向 部门负责人汇报,部门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向组长与副组长汇报; 2、 组长或副组长应及时召开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并部署应对 措施,尽可能提前解决问题,控制事件不要发生; 3、 如果事件不能提前平息,应急领导小组必须再次开会研究、制定对 策,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使事件发生后不会影响到公司得正常生产与经营, 并能得到快速解决;同时,相关部门准备好资料,以便于与事件人员沟通,向 政府备案或起诉等: 4、 具体资料准备:公司内部群体事件由发生事件部门准备资料,施工 单位群体事件由基建部准备资料,供应商群体事件由采购部准备资料,涉及 到劳资方而得人事部准备,涉及到法务或诉讼得由监管审计部准备; 5、 如有必要,提前下发公告,以便于事件中及事件后公司对相关人员 采取相应得处罚与法律行动,公告由人事部与监管审计部法务共同起草; 6、对一些影响较大得群体性事件,组长应及时向集团公司相关领导汇 报,如有必要,还应提前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备与提请协助; 10、 12、 13、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阻碍生产经营秩序事件》 应急预案 近年来,不少当地村民为利益之争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为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公司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村民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阻碍生产经营秩序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纠防结合,按照“快速反应、依法规范、协调配合、妥善处置”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防止事态扩大,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确保大局稳定。 二、范围和级别 (一)本预案适用于公司与外界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公司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事件是指公司与外界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人员参与的危害公司安全、扰乱生产经营秩序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大规模人员违规阻拦公司运输车辆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聚众围堵公司大门 3、人数较多冲击公司办公大楼 (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事件; 2、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含1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 保卫部迅速成立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是:统一组织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工作;研究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措施。 四、应急处置要求 (一)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保卫部负责人应在接报后10分钟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主要做好控制现场、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向主管领导报告。 (二)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保卫部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连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三)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保卫部立即报案,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具体处置办法

群体性事件处置方案

群体性事件 应急处置方案 为了及时有效处置好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根 据上级政府的规定,结合我居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要求,积极稳妥 处置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正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基 本概念、等级和处置原则,规范处置群体性组织指挥机构、力量调度、装备配置、现场处置行为。力争做到对群体性事件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二、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概念 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根源是利益矛盾问题, 表达的是利益诉求,表现为聚众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形式。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是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治安秩序,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行为:①聚 众冲击、围堵党政军机关、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的;②聚众堵塞国家 干线公路及重要交通枢纽的;③聚众阻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的; ④聚众哄抢国家仓库、重点工程及经营场所物资的; ⑤违法聚众上访、请愿,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引起跨地区、跨行业连锁反应的; ⑥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宗教活动;⑦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的大规模事件;

⑧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 ⑨敌对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策划的大规模非法聚集活动;⑩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活动或行为。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成立黎明居委会群体性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其他居工作人员为成员。综治主任为处置应急小组长,处置应急组长负责现场疏导工作,在处置过程中,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按现场情况有针对性地处置。 四、处置方法 接到群体性事件报告,处置领导小组要迅速安排相关负责人快速赶赴现场,要正确把握“四不”,即不懂政策没有经验的人不要派;导致群众情绪激化的话不要说;不符合政策、法律的态不要表;通过努力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不要开,防止造成工作被动。 1、征用土地和农民负担等方面而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根据掌握的信息,排出中间主要人,然后通组织干部单个做思想工作,必要时请上级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造成损失的违法人员,在现场注意观察其动向,一方面让其慑于法律的威严,另一方面为打击、处理提供依据。 2、针对非正常死亡或医疗事故等引发的闹丧和冲砸事件的处置。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2019年精选范文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 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从我县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至20xx年7月,我县共发生非正常死亡××*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其中: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1-8月共发生 ××*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 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 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 2、情绪激动,手段多样化。非正常死亡往往一时无法让死者家

属接受,在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中,情绪都比较激动,无法冷静下来通过法律途径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来解决问题,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而且在亲友邻里聚集后,往往会仗着人多势众,在别人的鼓动下,采取一些过激的方法,或是到肇事方或单位、或是到死亡发生地、或是到当地党委政府,采取围堵、抬尸闹丧、群体上访,甚至阻塞交通等极端做法,以期通过闹事来解决问题。 3、目的明确,期望要求高。非正常死亡发生后,不管是否引发闹事事件,取得最大的经济赔偿是死者家属的最终目的。其采取的闹事行为,一方面是悲痛情绪的发泄,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扩大影响,采取多种方式,以达到其合理、不合理的诉求,在经济赔偿上获得最大化。特别是一些家属往往不分事故责任,以“人死为大”为要挟,用“死人”来压活人,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和赔偿要求,有的甚至漫天要价。 三、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 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把握规律,找出症结所在。通过深入调研,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虽然,通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忙于勤劳致富或创业或经商或打工,平时很少参加学习,看书读报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基层还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思

施工现场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国务院、建设部、市建委有关规范全市建筑业农民工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积极稳妥地处理项目因劳务费问题引发的恶意讨薪、群体性上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将不良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保障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办公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确保北京市社会稳定和我项目工程稳定施工为目的,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快速反应,动态跟踪”的工作原则,充分认识恶意讨薪、群体性上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把稳定工作贯穿于处理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之中。 二、组织体系:

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 手机: 副组长:手机: 手机: 手机: 成 员: 2)应急指挥小队 队长: 队员: 现场应急指挥领导所设在各分包单位工程现场会议室, 应急指挥领导办公室 设在项目部办公室,负责人:,电话:,办公室电话: 三、群体性事件应急原则及工作职责: (一)应急原则: 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综合协调组 F 现场办公室 +■医疗救护组 审现场治安组 卑交通保障组 丫现场救灾组 t 后勤保障组 紧急疏散组

1、建立应急工作体系,形成管理网络,有效控制解决恶意讨薪、群体性上 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2、保证工程款中劳务费部分的按时支付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的整体协调和指 导工作。 3、及时召开我项目稳定工作会议,向我项目各部门贯彻部署年度、季度信访稳定的工作要求。 4、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切合实际的应急程序,积极组织开展应急 业务培训和演习,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落实小组、队成员应急处置的良好状态,及时按领导小组的要求实施应急行动。 6、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我项目防范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 高我项目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我项目人员依法依规维权行为。 7、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我项目劳务费排查、结算、兑付争议调解和突发事件处理。 8、组织协调我项目稳定工作,对存在的隐患积极制定预案,主动开展工作,及时 化解矛盾,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如发生群体性事件,各单位领导小组应负起责任,把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在我项目控制和解决事件。 9、根据预警级别(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建立预警预报制度。启动预 警机制后,项目劳务管理员必须负起责任,关注外施队伍动向,重点是存在 以下问题的队伍: (1)未签合同和未结算、底数不清; (2)采取综合分包形式,劳务费与材料款区分不清; (3 )拖欠劳务费数额较大;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及特征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及特征 2012年07月12日10:33 来源:《学习时报》2012年7月6日作者:依明卡力力克衣木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3 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1.经济因素。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重组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经济因素。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伴随着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社会分化的加速也必然会在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中有所反应,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将不断趋于多元化。一旦既得利益与改革政策或措施发生冲突时,既得利益群体与管理者的矛盾就会尖锐化、公开化。 2.政治因素。部分干部的作风问题是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政治原因。近年来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增多,既有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领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的客观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脱离群众、腐化变质的人为因素,从而导致干群矛盾激化。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机关和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处理问题方式方法简单,甚至回避问题,躲避群众,致使群众产生怨气。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参与者,除少数组织领导、操纵者外,大多数是群众临时的或偶然的组合,相当一部分人在事件初期只是观望和凑热闹,随着事态的发展,为发泄对自身利益损害的不满和怨气而变成支持者或参与者,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如果有关部门和领导能够保持高度重视,及时介入,做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积极与群众对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寻求、讨论解决的办法,使群众的不满和怨气得到宣泄,化解矛盾、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就成为可能。 3.文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加快,群众参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取向越来越注重自我,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当群众之间、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摩擦或纠纷时,就会出现聚众闹事,要求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群体性突发事件。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其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4.体制因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体制因素。社会分化和社会变迁时的社会整合和保障能力下降,新的整合机制一时难以形成,出现了转型过程中的欠缺期。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无论是在保障对象、范围还是水平都与客观要求还不适应。中央已确立的重大政策在一些地方都得不到落实,如中央制定的关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在一些地方没有真正兑现。加之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对本地区、本部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知之甚少或不管不问,致使一些本该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民众的利益一旦受损或遭受侵害,为寻求国家权威的保护,单个的社会成员会意识到集体行动的重要,对抗性群体力量就因此产生。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1.事件起因的多样性。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有:企业破产和国企改制中的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非法集资和股市风波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由于城市和农村征地拆迁中的不当

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教案(含附件)

教学技能大赛教案 课目: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教师:赵云 学时: 2 学时 代表队: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治安类专业 《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教案 Ⅰ教学提要 ●教学对象 3年制治安管理专业三年级学员,人数40人(分组设计实训,每组5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应遵循的原则;明确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任务流程和处置措施等。 能力目标:初步具备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 1.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应遵循原则; 2.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的工作任务流程; 3.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措施的运用。 ●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工作任务为驱动,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充分考虑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增加授课的直观性,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积极性;

3.严格学员考勤,注重学员课堂表现及学员主体的参与度,做到教与学的活动有机结合。 ●教师分工 课目团队主讲教师,主要讲授本课目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和实训。辅助教师,可配合主讲教师组织开展本课目基本技能的实训课前准备工作、单项内容实训组织、案例分析讨论等环节的教学工作,另外,要加强本课目团队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教学重点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应遵循的原则和现场处置的工作任务流程。 ●教学难点 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措施运用,引导学员如何将理论应用于模拟现场情景实训演练。 ●教学方法 重视教师讲解、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讨论、单项内容实训、学生互评、点评指导、现场答疑以及条件允许下的模拟情景实训演练等方式,正确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明显。 ●教时安排

群体性事件处置

一、概念辨析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通过非法聚集、围 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 1.群体性事件与治安事件 治安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社会事件)。 (1)区别:治安事件的概念体现了其行为类型属于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事件的参与者应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客观表现是多层次的社会危害性。这一概念更强调了事件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破坏,具有危害后果,比较而言有“有罪推定”、“污名化”之嫌,由此相关部门采取的处置措施可能也以打击为主。而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更为中性,强调了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的表现方式一般是逐步发展的,常常是在和平、合法的行为方式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行为主体才通过直接侵害法益的方式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社会的同情,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从群体性事件概念出发,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更为科学。 (2)联系:治安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有交叉重叠的部分(群体性暴力事件)。一些群体性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演变为治安事件,对社会治安造成危害。 2.群体性事件与骚乱 骚乱是指“混乱不安”。西方学者认为骚乱是贱民(社会底层人士)所为,且为制度的产物,因此不太适合于中国语境。相对于骚乱事件的贬义性和负面性,群体性事件是中性、理性的,强调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群体性事件应通过疏导与教育的方法和法律手段加以解决。 3.群体性事件与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区别:《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而在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对于报道是有所控制的,避免破坏社会稳定。 (2)联系:①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其中社会安全事件中的群体性暴力事件也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二者有交叉重叠部分。②突发事件如事故灾害等处置得不得当,有可能引发次生事件,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诱因。 4.群体性事件与公共安全危机 公共安全危机,是指危及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威胁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立即作出联合反应的事件或情境。将群体性事件理解为“危机”,有过度解读之嫌,易引发过度的处置应对措施。 5.群体性事件与集群行为 集群(合、体)行为是指在人群聚集的场合下,不受现有社会规范的控制,通常是无明确目的和行动计划的众多人的行为。群体性事件具体表现形式的群体行为中有一部分是集体行为,但集体行为的范围更广,不特指民众的抗争行为,群众性的生产、生活均在其列。

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最近一些年来,不断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大规模群体信访”事件,数量迅速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扩展,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日益成为困扰我们的严重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群体性事件深刻地暴露了我们在制度建设、体制改革、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等应对上的不适应性,给云南的兴边富民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性后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群体性事件的诱发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利益关系协调失衡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基础性根源;(二政府工作失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因素;(三社会管理失控、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因素;(四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失重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文化因素;(五媒体舆论导向失控,各种具体利益的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目前群体性纠纷呈现出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新情况:(一纠纷数量逐年增加,纠纷类型趋广,上访部门应付不了。(二反映的问题复杂,难度较大,上访部门解决不了。(三上访局势趋烈,主体激愤,从众呼应,随机突发,幕后怂恿,手段越轨,“缠访”增多,上访部门控制不了。 云南孟连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已给我们的管理者敲响了公共秩序治理的警钟,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和妥善 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我们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一、分清性质,对症下药。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多是合理要求伴随着非法行为,不明真相的群众与别有用心的人混杂交织在一起,情况十分复杂,为此,要做到对症下“药”,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对因一般性矛盾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农民负担、下岗职工再就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在处理上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对因特殊性矛盾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处臵上则需要决策果断,行动及时,“快刀斩乱麻”,迅速平息事态;再次,要弄清楚引发事件的是利益冲突还是思想矛盾。如属于思想矛盾,则要通过说服教育解开思想疙瘩,化解矛盾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