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2.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2.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第Ⅰ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性质的力都有施力物体,但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B.重力是任何物体本身就具有的,与地球无关

C.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产生转动

B.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发生形变

C.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

D.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的运动速度发生改变

3.关于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的

B.把空气中的物体浸入水中,物体所受重力变小

C.挂在绳上静止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

D.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重力大小是不一定相同的

4.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薄板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

A.A点B.B点 C.C点 D.D点

5.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以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6.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当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系统(包括容器和水)的重心位置()

A.慢慢下降B.慢慢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7.关于如图所示的两个力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1=F2,因为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一样长

B.F1>F2,因为表示F1的标度大

C.F1

D.无法比较,因为两个力的标度的大小未知

8.如图所示,两辆车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D.物体只有重心受重力作用,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4个小题。

9.物理学家通过数学模型“预言”了量子世界自发性对称破缺现象的存在机制和根源。这一模型融合了所有物质最微小的组成部分,使4种基本相互作用中的3种在同一理论中得到解释。这里所述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指万有引力、、强相互作用、。

10.如图所示,n块厚度均为d质量为m的相同砖块,靠在一起平放在地面上,今将它们一块一块向上叠迭起来,全部叠完这堆砖,砖的重心升高了。

11.试画出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2.下列有规则形状的物体质量分布均匀,请在图中画出A、B、C、D各物体的重心位置。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从容说课 从这一节课开始研究物体所受的力,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 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来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数. 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学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重心的理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 理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 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 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 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 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5. 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 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 力的概念. 2. 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垂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的金属板等.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实习生姓名实习学校实习班级高一年级班 原任课教师本校指导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课时课型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 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 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 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 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 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 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 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 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三章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第三章相互作用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时间:60分钟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B.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C.每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解析“风吹草动”是空气和草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是空气,故A错;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是球拍,所以B错;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只存在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所以C正确;重力、磁极之间的磁力不需要直接接触,所以D错. 答案 C

2.2012年11月24日中国小伙熊朝忠斩获WBC职业拳 击迷你轻量级金腰带,成为中国首位世界职业拳 王.这场备受关注的WBC(世界拳击理事会)世界迷你 轻量级拳王争霸赛在云南昆明上演.拳台上的两位 选手在实力上不分伯仲,马丁内斯因进攻凶猛,有 图3-1-7 墨西哥“魔鬼”的称号,外号“小泰森”的熊朝忠则坐拥主场优势,身为云南人的他在家乡父老的助威声中稳扎稳打.经过12回合的较量,三位裁判最终给出了一致的结果,认定熊朝忠获得比赛胜利.当熊朝忠用拳击中对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熊朝忠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熊朝忠也受到了力的作用 C.双方既是受力者,也是施力者 D.对手只能是受力者 解析力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判断谁为施力物体,谁为受力物体时,是由研究对象决定的,即研究对象为受力物体,另一个就是施力物体,在没有确定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双方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答案BC 3.如图3-1-8,对于被运动员踢出的在水平草地上运动的足球,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图3-1-8 A.足球受到踢力 B.足球受到沿运动方向的动力 C.足球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

高一物理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 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 2.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 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4.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5.知道重心的概念 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2.力的相互性: 3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 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 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 化。 5 ?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 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 旋转方向不同。 二、力的图示 1?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①选定标度:画出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并把该线段所表示的力的 大小写在该线段的上方。所选标度要适当(力的图示上刻度不能过少,也不能多而密,要 便于作图计算),一般标度的大小应是所图示的力的1/n ,门为除 “1 ” 以外的正整数。 ②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并确定力的作用点。 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垂直于力线段的小短线)。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理解理解练习知识题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受力物体不一定是施力物体 C.一个力的发生必定涉及到两个物体D.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D.悬挂在细线下的薄木板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沿细线方向的竖直线上,木板对细线的拉力的大小等于木板的重力 3.关于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弹簧测力计与天平都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c.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 D.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 4.关于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B.物体受几个力同时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 D.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为牛,符号是N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运动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 B.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不存在 C.发生力作用时,一定是两个物体同时受力 D.飞机能匀速水平飞行,表明飞机不受重力 6.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应是() A.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中的位置也随之升高或降低 B.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必定改变 C.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的外部空间 D.随物体放置方法的不同,重心在物体内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7.在弹簧测力计秤钩下挂一个静止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小球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弹簧测力计对小球的拉力在数值上等于小球的重力 D.小球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小球 8.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相同 B.支持力和重力的受力物体相同 C.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D.如果考虑空气浮力作用,重力将变小 9.一个空心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当水从小孔慢慢流出直至流完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整体的重心将会()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10.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高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习题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堂训练: 1.下列各种力的名称,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是( ) A、浮力 B、弹力 C、重力 D、拉力 E、摩擦力 F、动力 G、阻力 H、压力 I、支持力 J、分子力 2.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两人合提一桶水,各用80N的拉力,两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5°。 3.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 C.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很可能也随着改变。 D.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4.力是__________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_________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_____________而独立存在的。 课后作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D、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2.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4.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上或向下运动,它都受到重力。 C.重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 D.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5.下列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 6.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B.g=9.8N/kg表示重力是9.8N的物体的质量是1kg。 C.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比在平面上受的重力小。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武威第五中学韩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和施力物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离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目标:培养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物理有用、有趣,领悟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1、力的概念 2、重力的三要素 难点:1、认识力的相互作用2、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件 (1)“嫦娥一号”升空的录像片断 (2)常见几种力的生活表象实例 (3)重力作用效果的表象实例 (4)自然界(宇→宏→微)力的作用效果表象实例 (5)g值随高度变化的数据表格和g值随纬度变化的表格 器材:细线磁体小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题(2分) 播放“嫦娥一号”升空录像片断 提问:对现代科技先赞叹颂扬的同时,不仅要想为什么要用运载火箭才能够将“嫦娥”升空?是谁将“嫦娥”举上天空?

点题:本章开始我们就来究其中知识—力。 二、授新 (一)认识力的有关基础知识 1.力的概念 (1)从力的作用效果发现力的存在(3分) 播放运动场景片断 A:足球场上,传球、罚顶球,球滚出场外并停下 B:球拍击羽毛球跳板跳水 观察发现:球,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球拍、跳板形状改变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使物体产生形变? 分析归纳:是其他物体作用的结果,定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感受力的相互性(2分) 动手做“手压橡皮擦”或“手拉橡皮筋”或“手变钢尺” 观察体会:物体发生形变(受力)手也产生形变并感受到手有受力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巩固深化力的认识(7)分 A:举出具体实例来说明力是物休间的相互作用 B:判断下列说法是正误,并说明理由(a)演示:手拿磁体吸引铁块,把铁块吸引过来,所以铁块受吸引力,而磁体不受铁块的吸引,(暂停由学生讨论)再用细线悬吊上磁体吸引铁块。(b)A、B两拳击手,当拳击中对方时此力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了。 C回答问题:100公斤的举重员能举150公斤重,问他能将自己举起来吗为什么 (4)总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表示符号及单位(板书) 3.力的三要素(3分)。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示,加强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学生首次运用等效、统一的思想。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分析 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重力的方向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高中物理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但本节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形变的原因,说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并且复习力的图示。通过此段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初中力学基本知识。 重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对于它的学习和描述,一方面能训练学生从常见的、普遍的物理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同特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力提供认知的模板,即从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产生原因等方面认识力。在物体重心的确定上,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确定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并且和数学上的重心作比较,深入理解重心的含义。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性阅读,并且布置探究性作业,课下收集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以及测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因为重力三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能为其他学习作铺垫,所以应是本节的另外一个核心内容。 难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也不容易想到,所以在教学中用实际操作突破难点。 四、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尺子、橡皮筋、弹簧测力计、不规则薄板 五、教学流程图: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同步作业 一、选择题 1.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受力物体不一定是施力物体 C.一个力的发生必定涉及到两个物体D.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D.悬挂在细线下的薄木板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沿细线方向的竖直线上,木板对细线的拉力的大小等于木板的重力- 3.关于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弹簧测力计与天平都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c.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 D.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 4.关于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B.物体受几个力同时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 D.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为牛,符号是N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运动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B.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不存在 C.发生力作用时,一定是两个物体同时受力D.飞机能匀速水平飞行,表明飞机不受重力 6.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应是 A.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中的位置也随之升高或降低 B.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必定改变 C.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的外部空间 D.随物体放置方法的不同,重心在物体内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7.在弹簧测力计秤钩下挂一个静止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B.小球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弹簧测力计对小球的拉力在数值上等于小球的重力 D.小球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小球 8.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相同 B.支持力和重力的受力物体相同 C.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D.如果考虑空气浮力作用,重力将变小 9.一个空心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当水从小孔慢慢流出直至流完的过程中,空 心球壳和水的整体的重心将会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020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限时: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 B.此时的受力物体是空气 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中,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故选C. 2.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图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 f为空气阻力)( B ) 解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阻力F f与飞行速度方向相反,在飞行过程中球不受脚的作用力. 3.跳高运动员在下列各图所示的四种过杆姿势中,重心最能接近甚至低于横杆的是( D )

解析:四种过杆姿势中,A、B、C三种过杆时重心均在横杆之上,而背越式过杆时,头、躯干、腿依次过杆,身体的大部分与杆接近,重心接近甚至低于杆.选项D正确.4.下图表示的是小车所受外力的图示,所选标度都相同,则对于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B ) A.F1和F2B.F1和F4 C.F1和F3、F4D.都不相同 解析: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应从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去考虑,力的三要素相同则作用效果相同.选项B正确. 5.一重物P沿斜面下滑,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重物的重力方向的是( C ) 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选项C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B.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强的 C.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完全独立的,不可能再统一了 D.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 解析:在当前的研究水平上,可以认为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可归纳为四种,选项A 正确;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弱的,选项B错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发现了几种基本相互作用之间的统一关系,如“弱电统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最终有可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 学习目标: 1.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4. 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2.力的相互性: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 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5.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二、力的图示 1.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

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①选定标度:画出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并把该线段所表示的力的大小写在该线段的上方。所选标度要适当(力的图示上刻度不能过少,也不能多而密,要便于作图计算),一般标度的大小应是所图示的力的1/n,n为除“1”以外的正整数。 ②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并确定力的作用点。 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垂直于力线段的小短线)。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A级基础巩固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马拉车前进,马先对车施力,车后对马施力,否则车就不能前进 B.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定接触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D.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答案:D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先后.马拉车前进,虽然马是主动施力的,车是被动施力的,但是马对车的作用力和车对马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选项A错误.力是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但相互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接触,如两异名磁极隔着一段距离也发生相互作用就是例证,选项B错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力产生的效果.若作用点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同,作用效果也可能变化.如将一精装厚书置于水平桌面上,沿其几何中心水平施力,书可沿水平桌面移动;沿其一角水平施力,书还可能会转动,选项C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把空气中的物体浸入水中,物体所受的重力变小 B.质量大的物体在同一地点受到的重力一定大 C.挂在绳上静止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 D.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都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答案:B 解析:物体的重力不因浸入水中与否而改变,所以A不正确;物体重力的大小G=mg,在同一地点g不变,因此质量越大重力越大,所以B正确;C项中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施力物体一个是绳,一个是地球,两个力的性质也不相同,所以C不正确;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所以D不正确.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完美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但本节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形变的原因,说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并且复习力的图示。通过此段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初中力学基本知识。 重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对于它的学习和描述,一方面能训练学生从常见的、普遍的物理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同特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力提供认知的模板,即从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产生原因等方面认识力。在物体重心的确定上,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确定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并且和数学上的重心作比较,深入理解重心的含义。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性阅读,并且布置探究性作业,课下收集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以及测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因为重力三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能为其他学习作铺垫,所以应是本节的另外一个核心内容。 难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对于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也不容易想到,所以在教学中用实际操作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尺子、橡皮筋、弹簧测力计、不规则薄板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足球场上的射门过程,以足球为研究对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优质教案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两类。 ⑵理解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力的测量工具、单位、量性、力的图示。 ⑶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⑷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⑸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水平支持物支持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⑹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⑺了解力的几种基本相互作用,会对不同的力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⑵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能片面。 【教学重点】 ⑴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 ⑵教学策略: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实际演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 ⑴难点:重心概念的理解。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⑵教学策略:通过讲解、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与启发式讲练相结合。 【教具准备】 弹簧秤、钩码、质量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木圆环、直角三角尺、重锤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平时都习惯这样说,我们班要数某某同学的力量最大,某某同学脚部的力量最强,一脚可以把足球开出五、六十米。这种对力的说法符合物理角度对力的定义吗?本节课我们将着手研究这个问题,并学习几种简单的力学问题。 二、新课教学 ⒈力和力的图示 ⑴力的描述:力是物体与物体的作用。(即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发生作用) ⑵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是物体发生形变。 ⑶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弹簧秤) ⑷力的单位:牛顿、千克力 ⑸力的量性:矢量,遵循矢量运算法则 ⑹力的图示:按一定比例作出的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 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4、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 直或水平。 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2、 【教学重点】 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2、重心的概念 【新知探究】 一、力 1、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 物质性: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相互性:一个力总是联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 2)、使物体发生。 3、力的三要素:力的、、 力是矢量,两个力相等,必须是大小,方向。 4、力的测量: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实验室中:弹簧秤)测量。(注意:杆秤、磅秤、天平测量的是物体的_)。 5、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 二、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示意图

(1)只在图中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2)只能粗略表示力(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1)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它的指向表示力的,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 (2 ) 能精确表示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是非接触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大小:测量: 挂在弹簧秤下端的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 计算:G = mg(g 与物体所在位置的 略计算时:g=10m/s2) 3、方向:。地球不同地方重力方向 4、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 、有关;一般情况g=9.8m/s2;粗 1)、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 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注意: (1)重心(是,不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而是重力的等效的作用点。 (2)物体的重心(可以, 不可以)不在物体上。 2)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和物体的有关. 等 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 2.正确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及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概念、领会重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重心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初中你们已经学过了力,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力。 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 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变化呢?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 新课讲解: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 (2)相互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3)矢量性 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其大小有关,也与方向有关。 如何通过作图来表示力呢? 2.力的图示: 课本可以把力的三要素(大小、作用点、方向)表示出来。 3.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4.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 演示:竖直上抛一粉笔头,结果它会落在地上,粉笔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二、重力 抛向空中的物体会落回地面,地球在自转而海水不会洒向太空,都是地球与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 1.重力的产生: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答案--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练习题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练习题 一、跟踪训练: (1)力 1.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 .受力物体不一定是施力物体 C .一个力的发生必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D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关于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 .弹簧测力计与天平都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C .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 D .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 3.关于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B .物体受几个力同时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 D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为牛,符号是N 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现象 D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1、ACD 2、D 3、B 4、A (2)力的图示 1.如图3-1-1,放在斜面上的石块受到60 N 的重力,试画出石块受的重力的图示. 2.如图3-1-2,用大小是500 N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o 角的拉力F 斜向上拉车前进,试用力的图示 表示这个力. (3)重力 1.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 .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图3-1- 1 图3-1-2 图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