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把握结构,助力叙事文写作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f7579730.html,

新视角把握结构,助力叙事文写作教学

作者:卢杨

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19年第02期

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单元的写作部分,为了让学生领会《散步》一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设计了“起因一矛盾出现一矛盾解决一结局”图表,按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的说法,其目的就是给一点“让一线老师可以把握的‘干货’”。在叙事文原有的“起因一经过一结果”结构框架之外,为何提出这一新结构?为何将其放在初中教材的初始阶段?这一结构对提高初中生记事能力有怎样的作用?下面谈一谈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

一、对知识点内涵的理解

1.“矛盾解决”知识点的内涵

“叙事文以记述事物的动作、变化为主。”“起因-矛盾出现-矛盾解决-结局”强调事件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因,是叙事文的重要结构方式。在这一结构中,“起因”一般是指事件的整体背

景;“矛盾出现”则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乃至人与自我的各种冲突;“矛盾解决”重在表现人物缓解冲突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和方法;“结局”一般有两种指向,即成

功或失败。人物的成功或失败透露了其所用的方法是否合适,在更深的层次上隐含了方法背后的世界观是否正确。通过解析这一结构(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读者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理解作品的主题,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或获得生活启示。这也是叙事性作品通过这一结构生成其价值或意义的内在机制。

2.相似知识点的辨析

“起因-经过-结果”与“起因-矛盾出现-矛盾解决-结局”都是关于叙事文结构的知识,但又各有侧重。“起因-经过-结果”强调事件组织中的时间顺序,适用于简单的纪实类叙事写作。夏丐尊、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清晰的论述:“叙一件事,说那事怎样开始,后来怎样,结局怎样,都离不开时间,离开了时间就无法叙述。时间的顺序,可以说就是叙述的顺序。”“按照‘事’的先后次序叙事,那是常规。”“起因-矛盾出现-矛盾解决-结局”结构(以下简称“矛盾解决”结

构)重在根据作者意图,对事实进行筛选、加工、重组,突出事件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因。美国叙事学家普林斯在《叙事学》一书中指出:“‘猫坐在垫子上’,当然不无趣味性,但是,‘猫坐在狗的垫子上’,则可能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描述各种冲突的叙事比完全不描述冲突的叙事有更多叙事性。”叙事性写作如何呈现和处理矛盾冲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发现正是它决定了情节的编排方式,而“到了20世纪,如何对事件进行筛选、建构情节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小说艺术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