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_高校教改多样化办学模式的研究

产教融合_高校教改多样化办学模式的研究
产教融合_高校教改多样化办学模式的研究

第3卷第7期2014年3月

教育观察

Survey of Education

Vol.3No.7

Mar.2014

产教融合:高校教改多样化办学模式的研究

张馨月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设计系,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产教融合在行业中已是共识,在各高校教改中也初显成效。高等教育发展与市场经济有着相互的作用,高校培养人才的市场特殊性决定了其产教融合模式的多样性。产教融合主要有“校企一体化”“2 +1+1”“走出去”“请进来”四种校企合作模式,对它们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实践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教育改革;产教融合;就业;校企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7-0075-04

一、引言

自中共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的部署纷纷进行。在国际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体系视域下,各旅游高校的教学体制与教学管理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也纷纷响应十八大的会议精神,与企业合作,紧紧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团结企业、院校、科研单位,不断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地发展。

在欧美国家中,为促进经济与教育的发展,曾进行或正在进行各种改革。英国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地位并驾齐驱,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就业上优势鲜明,“学徒工”越来越受青睐。申请一个在劳斯莱斯工作的学徒工岗位可能要比申请牛津或者剑桥等高等学府的受教育名额更热门。德国实行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不但节约了国家的教育经费开支,同时保证了学生就业。奥巴马政府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引发的就业低下的情况而重拳推出产、学、研相结合的职教模式。“加长版”(学制6年的大学专科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在美国悄然兴起,其办学目标就是要让每名学生毕业就能从事入门级的技术工作。此举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就业状况,引起了国外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与效仿。

中共十八大会议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产业发展与教育融合”,这些也成为国内关注的教育热点。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产业人才结构、提升劳动者的竞争力等离不开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科研产业化等都离不开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和对高校的支持。校企合作成为高校与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两者共同发展的双赢之举。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拓宽各级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的通道,是推进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对中国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

(一)“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

“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作为校企办学的一种新型办学思路,是指校企双方资源整合投资共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教育与生产双职能的机构实体。把“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合二为一,企业资源与学校的教育资源互换互利,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交叉任职,实现企业内外与学校内外的工作一体化,使教育目标与生产目标都得到内容和时间上的保证,执行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和完整性。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教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国际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体系视阈下的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2012JGZ16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馨月(1972—),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教学服务企业,面向市场

学校教学就是为了促使学生就业,服务企业是办学的首要任务。以往在教室里学习,学生会因环境熟悉而懈怠,而在一个新鲜的岗位上学习,学生会感到兴奋,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工作绩效不是苍白无力的卷面评定,而是要面向市场,接受市场的监督与考验,这使学生端正了学习的态度。

2.遵从市场原则,实施企业机制

学校实施企业化运作是“一体化”办学模式的重要特征。学校是个“大企业”,学校的下属系部是企业的具体职能部门。譬如可将艺术设计系作为企业专业化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领导、各教研室负责人、教师、学生与设计管理者、设计师、业务员、预算员等身份等同且可互换,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学生上的课,可以看作企业给员工开设的技能培训,是提高技能的保证,是加薪的依据。学生完成每门课,按照校企合作机制算是有偿的服务。这样一来,教师有了工作积极性,学生则不仅积极学习与掌握技术技能,还获得了学习之外的经济的收入。下面以室内设计专业作为公司的部门为例,分析艺术设计系实行“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可能性(如表1)。

表1室内设计公司职能部门与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功能对照比

企业目标企业具体工作企业职

业部门

学校开设课程教育目标

获取经济效益并服务社会公司管理、业务开

拓、关系维护

总经理教学监督与管理

设计创意与制图设计部

设计原理、建筑制图、手绘效果图、电

脑效果图、住宅室内设计、照明设计、

展示设计、办公与商业空间设计等

工程施工与管理、材

料采购

工程部

工程管理、材料与施工工艺、家具制

作等

工程预算、结算预算部工程预算

业务开拓业务部

顺利毕业与就业,获

取经济效益并服务

社会

财务审批与管理财务部

从表1可知,学校的教育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教育人员与企业人员一致(即设计师与教师一体化,学生与学徒也一体化)。其优势就是:1.企业项目是教学案例,已实现资源共享;2.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创意与设计,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技术与技能,事半而功倍;3.企业式教育为企业储备人才,为国家教育机构减压,为企业谋创收,实现多方共赢。

(二)“2+1+1”培养模式

用人单位招聘人员须有“1年工作经验以上”的要求成为众多毕业生就业的门槛。而“2+1+1”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好能把这个问题轻松解决。

所谓“2+1+1”,是指四年制的教学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以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第三年到企业当学徒,继续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和高端专业课程;最后一年到企业工作,学习实践。此模式对课程教学改革富有挑战性,要求学校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校企合作的要求重组课程。如艺术设计专业可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要求修订教学大纲,把四年课程进行精简与浓缩,以便学生顺利完成此三个阶段的学习与考核,让学生既能学到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得到专业能力的锻炼,更能得到岗位技能的培训。“2+1+1”培养模式针对设计师的岗位量身定做,并不会成为令人堪忧的“快餐”式教学———不像社会上的电脑技术速成班,那里培训出来的充其量只是“制图员”,并不具备设计师应有的综合素质。

表2“2+1+1”培养模式

学习阶段学校开设课程完成时间完成地点教学监督与管理学生的身份第一阶段设计原理、建筑制图、公需课第一年学校教师学生

第一阶段手绘效果图、电脑效果图、公

需课

第二年学校教师学生

第二阶段住宅室内设计、照明设计、展

示设计、办公、商业空间设计

第三年企业企业设计师学徒

第三阶段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第四年企业企业设计师、高管

及学校的教师

助理设计师

从表2可知,保障理论课程的“必需”和“够用”,保证实践课程的质量,是“2+1+1”的模式进行的前提;结合企业需要培养设计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得到锻炼,可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形成个人风格,并具有持续发展为有潜力、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可能,最终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三)“走出去”培养模式

所谓“走出去”,是教师或学生带着一定的教育或学习任务到企业中去锻炼,以达成传统课堂教学中所不能达成的教学效果。“走出去”模式可分两种:一种是教师“走出去”,另外一种是师生“走出去”。

首先说教师“走出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工作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的接受、消化、理解并创造性运用之上的。现代的经济模式下,社会要求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要全面综合,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实践技能的教师,应该采取“走出去”的模式来获取相关知识。然而大学里的教师,“非博即硕”,他们头上的光环总是让他们放不下面子向工人(许多只有小学水平)学习。但“师者为徒”的换位学习法有助于那些高学位的教师到企业里锻炼,从而脱胎换骨,成为“双师型”的大学教师。[1]

而师生“走出去”的模式,是指教师带学生进入企业,由企业员工指导学生零距离实践教学过程的模式。学生在企业中定岗实习,与企业员工同工、同住、同吃,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与工作生活,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就业技术技能的目标。“走出去”的校企合作模式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与企业建立长效实训基地。基地长期稳定,有利于校外实习资源的稳定,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实践的稳定,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改进程的稳定。长效实训基地的建立有赖于校方与企业方的利益平衡点,只有双方达成共赢的校企合作目的,才能形成长效的实训基地。

2.加强企业实习管理。学生进入企业,等同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会产生焦虑甚至厌学的心理。校企双方在遵循合作的原则上要加强学生实习的管理,帮助并督促学生尽快进入岗位工作状态,实现实习目的。

(四)“请进来”培养模式

“请进来”模式,是指引企入校或请行业专家定期、不定期到校教学或开讲座。

引企入校,是在不发生产权转移的条件下将与专业对接的相关企业引入合作办学,以丰富教学资源和生产资源,实现校企的互利互惠。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可直接为企业培养储备式的理想人才。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困难,更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交互利用,为学院的教育创新搭建了一个双向的培养人才的平台。

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学,是引企入校的必要补充。学校资源毕竟有限,请进来的行业专家可以弥补教师企业岗位知识的不足,扩大学生的市场知识量。行业专家实践教学的思路与思维与校内教师有所不同,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法不同于校内教师,这有利于学生职场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下转80页)

其他社团的发展,让优秀社团成为校园文化的“名牌”,让校园社团成为大学生的家,让大学生为社团而骄傲并在社团活动中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为社团吐故纳新产生前进的动力。

(三)学校提供支持

学校可以为社团活动配备设备硬件、分管领导和指导教师,切实支持社团活动,提高社团质量。第一,目前高校场地资源紧张,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经常碰到没有场地、没有设备的窘境,不切实落实社团活动场地和设备的问题,长期让社团活动处于“游牧”状态,会打击社团发展的积极性,影响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有的学校连一小块属于大学生活动中心性质的场地都没有,理论上宣布支持学生去各学院、各部门借场地、借设备,但是行政职能与工作职责的划分不清,使学院无法支持社团的工作,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经常碰壁。社团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的精神家园,高校应该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中心配备基础设备和信息化设备,规范管理和使用办法,开辟出大学生社团活动必需的空间,从实际行动上支持社团开展各类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校团委应配备有活力的领导分管社团活动,指引社团的发展决策,并对碰到的具体问题做指导,减少学生盲目搞活动的现象。第三,社团应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其科学发展。专业指导在社团的良性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社团的学生骨干构成了社团的灵魂。目前大学社团的指导教师都是义务为社团提供服务,其本身主要肩负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对于社团指导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学校从维持社团稳定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学校可用聘用制方式或计算工作量的方式为大学社团聘请热情、有责任感的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为社团的科学发展提供实质性的支持。

(四)建立社团的奖励与评定制度

根据社团的校园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对优秀社团和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树立校园文化的先进团体和先锋人物,使大学社团成为大学文化绚丽的风景线。

社团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营养成分,只有宏观管理与微观操作相结合,才能使社团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邢光晟,张庆华,毛波杰.高校学生社团科学发展问题刍议[J].江苏高教,2010(5):125-126.

[2]刘红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刍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4):120-122.

[3]任志宏,赵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06-108.

[4]刘欣.产学研合作助推地方大学转型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2(9):5-8.

(上接77页)

三、总结

上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各具特色,但在校企合作中,不能一条路走到底,要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采取多种办学模式,灵活多变地进行合作,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业与就业的对接,是对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都有益的举措,更可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鲁昕.提高行业指导能力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301/ 147350.html.

[2]靳晋.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4).

[3]张馨月.“师者为徒”的换位实践性教学探究[J].大家,2010(10).

[4]丁兆花.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J].职业,2009(9).

[5]朱凤,雷江.基于产教结合战略的教学组织结构研究[J].知识经济,2010(2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SWOT分析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 键。它不仅有助于增强职业院校的竞争力与吸引力、提升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契合 度,而且有助于缓解技术危机、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高 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以及所取得的成效仍旧不尽人意,无论是顶层设计层面,还是具体实施层面都 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因此,采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优势、劣势及所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变革策略,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SWOT分析;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8)06-0040-06 作者简介:朱赛荣(1993-),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8-07-20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SWOT分析 朱赛荣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 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发展 理应坚持的重要原则。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职业 教育的开创者和倡导者黄炎培先生就提出了早期产教 融合的思想,他描述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双手万能、手 脑并用、读书与做工相互结合。[1]近几年来,政界与学 术界也都在相继的对产教关系进行研究,由工学结合、 产学结合到产学研结合再到产教融合,展现着不同背 景下对产教关系的认识与描述,体现着对产教关系内 涵探讨的深度与广度。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是指育人过 程中生产与教学的融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 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的融合,是育人方式上的融合;二 是教育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技能的融合,是育人内容 上的融合;三是教育教学成果与技术产品研发的融合, 是育人成果上的融合。[2] 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类 型,肩负人才培育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双重重任。随着 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急剧恶 化,劳动力市场结构日益失衡使技术强化成为当务之 急。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及吸引力却明显不 足,整个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与发展后劲仍有待加 强。因此,无论是缘于职业教育的变革要求,还是对于 产业转型、经济发展需求的考虑,加快推进高职院校的 产教融合均有一定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形式 产教融合的相关主体有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 校,不同合作形式的主体虽有所不同,但最终是以企业 和学校两主体的合作为载体。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 桥梁与具体实施路径,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式 主要有以下四种:[3]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合作育人,比较典型的模式是 “校中厂”与“厂中校”。“校中厂”指企业作为学校的一 部分,将企业生产线引入到学校,其偏重于实训教学, 根据学习需求对接岗位,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 可能性,但其真实的生产性及服务性相对较弱。“厂中 校”指学校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在企业厂区划出校区, 作为实训实习基地,其偏重于实习实践,有助于让学 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具体岗位及规章制度,但 受企业工作任务的制约,易使实践学习工作流程化、 形式化。该模式强调校企合作,形成交叉育人的融合 方式。 教育管理 40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思考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思考 本文认为创新教育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应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标签:创新教育;高校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目前高等学校的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高等学校存在着以理论教学为主,而以实验教学作为验证性辅助教学的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如今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要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满足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一、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设备与管理落后 实验室仪器大部分是早期建立的,实验设备老化、陈旧,很多实验设备已经跟不上新形势的需求,很难满足学生实验的要求。部分实验设备已经更新换代了几次,学校仍然使用最古老的仪器,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和社会的发展脱节;管理手段落后,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采取的传统的管理手段,实验室只有在安排实验课程时才允许使用,当有些学生有很好的想法时由于实验室不开放,导致创新思维得不到实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实验教学方式陈旧 有些实验项目没有专门的教材或资料,学生是按照老师编写的实验讲义或课堂上讲解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每个同学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只有细微的差距,都是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操作。操作步骤和方法也是按照老师在课堂上给定的步骤进行,这样的实验只是验证了理论教学的结果,加深了对理论教学的理解,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这就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高校实验教学不受重视 目前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验教学为辅的做法。学校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实验人员学历和职称普遍较低,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较难,实验课时费也要低于理论教学等情况。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挫伤实验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到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有些实验人员甚至脱离岗位兼职副业。有些学生甚至安排勤工助学同学看管实验室,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同时学生做实验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课程安

如何实现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67741138.html, 如何实现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 作者:王慧勤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16期 摘要:产教融合是通过教师、学生、课程等教育组织元素与技术、技能、产品等产业生产要素的跨界融合以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切合高职教育实践育人的规律。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快学校治理结构改革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服务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教育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是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技能提升、科技研发、服务社会于一体的过程,这种模式促进了产业生产要素与教育组织形态在人员、课程、技术、技能、资源和体制的融合,实现了共建育人基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符合职业教育育人规律,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探索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结构运行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学校治理结构改革,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具有现实意义。 一、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和政策支持 (一)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任务是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只有通过产教融合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战性的项目训练,学生才能在“学中做、做中学”,其技能和职业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走上工作岗位才能成为企业的行家里手。企业需要技术技能人才为其创造利润和提高生产效能,需要高职院校长期为其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借助企业一线生产平台,高职院校基础科研成果才能转为生产力,同时产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有助于高职教育研发能力的提高。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果脱离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环节就犹如空中楼阁,同样缺乏学习能力的技术工人难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产教融合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架起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桥梁。 (二)产教融合的政策保障。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包括7个方面30项政策,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对于推动高职 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实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8年2月, 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这是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从职业

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最新教育文档

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如果在课堂上还是沿袭以往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倦情绪,最后势必会失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能够让语文课变得生动起来,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图文并茂说积累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而语文是一门知识比较零散的学科,平时学过的东西,如果不留意,很容易就忘记了,所以一定要学会积累。学语文积累本一定不可少。为了提高学生积累的兴趣,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给自己的积累本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不要小看这简短的几个字,那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名字其实也闪耀着思维的火花,如“我的地盘我做主”“心灵的驿站”等等。积累本有了自己的名字,就如同有了一本完全属于自己创作的书籍一样,学生积累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学习贵在落实,所以每堂课最后可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把讲过的重要知识点在积累本上整理一下。可按类别将积累本分成几大块,如重点字词、诗词鉴赏、优美语句、趣味延伸等,同类型的放在一起。也可按时间安排,各种形式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其实积累本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在形式的安排上,也很能体现学生的创意。往往很多学生都会将自己的积累本设计的非常漂亮,

在适当的地方添上富有创意的几个小图片,或自画,或贴图,这比纯文字性的书籍又多了几分吸引力。 二、回归生活论联想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但我觉得最终它还是应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意境非常优美。正好学校有座九曲桥,桥的周围种满了垂柳。我启发学生想象,体会“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想象三年后自己离别九曲桥的难舍难分,学生很快就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了,很多学生从此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阅读写作话创新 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么一点,就是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其实只要善于引导,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课本上选取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结构形式,语言表达上都值得我们学习。可让学生仿照作家的写作风格,自己也试着仿写一篇或一个小片段。如《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文章,可让学生选取一个地方,采用定景换点或者定点换景的手法,让他们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描写。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如“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可让学生仿写类似的句子。写作时,学生若能灵活运用,定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平时多加强这样的训练,对高考仿写题也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遥感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大学 成果科类:工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 成果名称: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遥感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完成单位:武汉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李刚,秦昆,贾永红,万幼川, 王玥,崔卫红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李刚 高级实验师 武汉大学 280 实验教学研究化、工程化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秦昆 教授 武汉大学 200 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教学改革 贾永红 教授 武汉大学 20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 万幼川 教授 武汉大学 200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 王玥实验师 武汉大学 280 教学方法改革、体系研究 崔卫红 副教授 武汉大学 280 教学方法改革、算法库开发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①实验教学内容工程化改革,建立了工程应用向实验教学转化的CDIO机制:CDIO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将CDIO与遥感实验教学结合,进 行了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深层次的遥感实验教学改革。 ②实验教学内容研究化改革,创建了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融合的 转化连接机制:通过建立科研教学转化三种机制,将科学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研究化改革。 ③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创建了CDIO与翻转课堂结合的实验教学新 模式 ④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将“任务驱动、”“问题启发”和“论 文答辩”方法结合,创新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 ⑤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资源创新,首次开发了"遥感实验算法程序库",而且还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开发了"遥感实验算法程序库",涵盖 了遥感实习涉及的各个算法,丰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以算法库为 基础的《数字图像处理实习教程》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遥感对地观测产业是事关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高新技术产业,

教学模式多样化的理解

教学模式多样化的理解 摘自:《知行中国》 一、思想理念认识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注重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牢固树立起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意识、重视过程教学的发展意识、融洽师生关系的情感意识、综合信息交流的反馈意识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元评价意识,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教学思想,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使自主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充分体现物理学科教学特点,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认识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新形势下对物理教学的具体要求:物理课程应该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空间还给学生。为实现上述教学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尝试推行:“讨论、探究、创新、评估”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只是有利于相互交流,便于初次接触新课程的教师有个模式可循、具体实施。研究模式的目的决不是束缚人们的思想,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不要模式。 三、基本模式: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探究目标),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梳理反思,深化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特征灵活选用,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地说,实现梳理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 1、学生个体单独完成 “善于总结才能提高”,由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梳理知识,可以用一张卡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职高专部分)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推动我省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拟组织申报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全面提升我省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实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导和推进我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实践问题,培育教学成果,努力推进我省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立项范围 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按A、B、C类项目,重点支持各高职院校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建设与立项。 (一)A类项目。根据我厅“十二五”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拟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面向全省高职院校招标。 (二)B类项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为主要内容,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C类项目。以高职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为主要内容。 具体范围见附件: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指南。 三、项目条件 (一)基本条件:1.项目理念先进。项目能把握理论与改革实践前沿,符合改革与发展趋势,体现当前国家对高职要求。2.基础条件扎实。有校级以上重点项目立项与研究实践的基础,团队结构合理,项目获得充裕的经费支持。3.方案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方案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4.预期效益明显。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预期效果显著,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5.保障体系健全。学校每年开展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制定教改项目实施奖励管理办法,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本校教师开展教改实践项目。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书

项目编号:10344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开题报告书 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主持人_ 徐江涛 起止时间__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_ 学校名称_____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______ _ 通讯地址_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一村 邮政编码400037 联系电话_ 65210591 ________ E-mail 填表时间_____ _ 2010 年 11 月________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印 制

一、开题会议简况 1.开题时间:2010 年 12 月 23 日 2.开题地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评议专家 施金良(专家组组长)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韩 西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及设备管理处处长冉学农 副教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丛连钢副教授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 李北平教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4.参加人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亚杭、教务处处长唐继红,学院教务处 相关人员。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 徐江涛(项目主持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刘琼荪重庆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组委会秘书 郭思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燕 长轩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陈善 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罗淑君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徐敏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张婧怡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陆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 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讲师

多样化的学校教育模式

多样化的学校教育模式 全班分4组设计通知,仅一位老师,有的学生根本不专心,总是和别人聊天,大部分男孩需要有成人督促。分组创造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但也造成孩子们互相影响不专心学习。 二年级数学课学习两位数除以2,如8÷2、10÷2、14÷2等,最大的是20÷2,老师让孩子们在格子纸上挑出10个格,每隔一格涂上颜色,然后数一下有多少个彩色格,就是除以2的结果。 这种学习方式很费力,不符合适当的年龄给予适当的教育,难怪华德福老师说公立学校是把小孩当做缩小的成人来教育。不排除个别孩子,4~5岁已具备读、写、算的能力,但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则剥夺了他们作为孩子的权利,单一开发智力,枯竭了他们的心灵。 弗瑞斯特小学用录音机放音乐,但在麦克荷,幼儿园至初中,我从没见他们用过录音机,或任何音响设备,在爱默生学院也从不用任何音响设备。弗瑞斯特一年级教室有两台电脑,二年级教室有一台电脑,二年级以上,不仅教室有电脑,还有专门的计算机房。相比之下,从幼儿园直到八年级,我从没见到麦克荷学校的教室里有电脑,没有看到过计算机房。 那天下午我观摩了三、四、五年级的课,一位老师告诉我有3个三、四年级班,我问是否混合年龄,她说是的。五年级一个班,正在排演一部音乐剧,三、四年级的两个班都在上科学课,另一个班上电脑课,老师给他们网址,让他们搜索关于伊丽莎白女王的历史资料,2~3名学

生用一台电脑,计算机室共八台电脑。每个班级有一台电脑,中午正好下雨,不能出去玩,大多数学生在教室里,有些学生在玩电脑。 听课时,教科学的一位老师灵机一动,让我说说从何而来,用中文怎么写我的名字,然后学生们向我提问,“中国是什么样的?”“天气比这里热还是冷?”“你来英国多久了?”“你去过长城吗?”老师拿出地球仪,要我用橡皮泥在地球仪上标出北京的位置,老师用橡皮泥标出英国的位置,从英国到北京的距离将近三分之一地球周长。 我听了一个多小时的科学课,老师先是向学生们一个个展示胶、香波、清洁剂等日常化学用品,有些有毒(胶),或者误食会引起肚子痛(清洁剂),使用前一定要先看说明,万一误用误食,赶快告诉父母,遇到紧急情况,如失火怎么办。老师主讲,并控制何时可以举手发言,不允许有人闲聊、打闹。这位老师经验丰富,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老师尽可能把课堂里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没有课间休息时间,接下来老师教怎样用纸折成一本书。 我去另一个班级听课,正好开始测试物体的弹性。老师简单演示物体的伸缩性后,每人发给一张实验报告,上面约有10个问题,如“实验目的”“实验用具”“实验步骤”“预期的结果”“实验图”“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告诉我们什么”“下次如何改进实验”,这样一份问卷几乎包括了正规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科学老师告诉我,在英国公立小学,语文、算术和科学是三大核心课,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所有公立学校的学生必须从5岁开始接受科学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周常青吴祝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摘要:职业教育与产业都是社会再生产链条中的一个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责和功能,又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社会再生产协调有序发展。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其具体内容包括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产教融合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融合。它不会让职业教育与其他产业融为一体,也不会产生新的产业,它只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是一种深度合作。这种合作从理论上有两条实现途径,一是要素整合,二是契约合作。 关键词:产教融合要素整合契约合作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行业企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是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结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经验,探讨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一、产教关系辩 讨论产教融合,首先要明确产教涵义、产教关系。 (一)产、教涵义 毫无疑问,“产”是产业的简称。相应地,“教”是教育的简称,但在这里特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产、教是两个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产业是指社会专业分工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部门或行业。产业的内涵很广,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产业泛指一切从事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即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大到部门,小至行业都可以称为产业。狭义的产业指生产物

2021年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探讨

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探讨 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要尽快转变角色,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那么,高校教学 ___研究项目如何管理呢? 摘要:教学 ___项目是高校深化教育体制 ___、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载体,是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本文针对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教育教学 ___管理的新特点和新任务,探讨院系教学 ___研究项目的规划立项、过程控制、验收 ___、激励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 ___研究项目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 ___、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载体,其涵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 ___研究及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都通过设立教学 ___研究项目带动教育教学 ___,以教学 ___提升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诸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高效、科学、规范地 ___和推进教学 ___项目,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需履行的重要工作,需高度 ___和持续研究。 校院二级管理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实施管理体制 ___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权力下放和目标考核,提高学院的自由度和积极性,充分

发挥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主体作用。校院二级管理实施之前,多数教学 ___研究项目主要由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部门规划和管理,院系教学管理部门仅负责监督实施。因需考虑到全校所有学院和学科专业,使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 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进行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院系教学管理部门成为教学 ___研究项目规划管理和实施的主体,可以根据学院特点自主规划和管理教学 ___研究项目,其针对性和目标性大大增强。本文针对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教育教学 ___管理的新特点和新任务,探讨院系教学 ___研究项目的规划立项、过程控制、验收 ___、激励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教育教学 ___过程中,适时、求是、务实的教育教学 ___理念和导向是取得良好 ___成效的基础。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从国内外教育 ___趋势、学校教学 ___规划及本学院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开展多方调研和合理规划,充分汲取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内外专家及广大教师 ___和建议,建立和完善学院教学 ___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和申报指南。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与创新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与创新 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锋农场学校徐文彬 当今教育正从过去的“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要求尊重个体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挖掘个体的潜能,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既承担着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又承担着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供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材,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为依托,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适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学生迫切希望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建多样的化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 动性和个性全面发展。 1.重视教学情境的营造,产生内在驱动力。 情境创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在需求,也是联系与现实生活与世界的桥梁。通过真实的学习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出开放的学习驱动,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习直观化、形象化。在一定情境的作用下,会产生智慧的为花。如:在学习“建立文件夹”这一节课时,教师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小强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比较强,但有一个毛病,学完的保存的文件总是不知道放到哪去了,怎样帮小强解决这个问题呢?当引发学生思考的时候,老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老师有个建议,可以为小强的电脑桌面上建立一个文件夹”把需要保存的文件放在文件夹中,这样只需要打开文件夹就能找到保存过的文件了。又如:在“多边形工具”一课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校园花园的场景,在学生感受美的气

氛中提出思考,进行任务驱动:我们想用手中的鼠标记录这一美好画面么?然后出示由教师电脑创作的由线条组成的花园美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解决学习任务的动力。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互助的品质与合作的意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实践。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内容,完成教师布置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团队互助的品质与合作的意识。如“制作贺卡”一课,这一教学任务内容可较灵活,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特殊节日的贺卡,送给指定的人,如“教师节贺卡”、“生日贺卡”、“新年贺卡”等。教师给学生机会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讨论与操作交流,领会教师教学word软件艺术字等操作方法的同时,融合小组的想法和建议,提升 操作能力,培养了团队与互助的品质。 3.“以赛代练”增强学习氛围,提升主动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上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以赛代练,帮助学生复习知识,巩固能力,提升水平和学习效率。如在教学“word”运用这部分内容时,通过组织“格式调整大赛”的活动,四人为一组,按要求将格式混乱的四个文档在规定时间内调整。这样既可以利用竞赛增强学习氛围,又能引导学生合作,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亲手操作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4个文档调整完,学生已基本上熟练掌握“word”格式调整这一内容,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4.“任务驱动法”构建学生自驱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具有“以任务为主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1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 1 —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课程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对项目试点院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 —2 —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篇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篇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是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当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之后,教育观念、教育价值、社会对人才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高校教育教学在观念、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向前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新需要。 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 在高等学校的教学及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理念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从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走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影响与指导作用。这其中,特别需要提起并加以评述的是素质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它们构成了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实践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素质教育理念及其实践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就高等教育而言,重视素质教育就是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文件依据,《决定》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决定》的这一精神为高校从知识、能力到素质多方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部门办学,学科分隔,重理轻文,专业先行、技术至上等过分强调专才教育性质的办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人文教育薄弱的问题。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践,1995年国家教委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设想,希望通过课内外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关理论和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若干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二)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各高校根据实际,在课程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一些学校打破旧的教学体制,对大学新生的基础教育不分专业,对不同类别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指南

附件2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立项指南 一、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 3.“双一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5.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6.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7.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8.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9.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10.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11.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12.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13.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14.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15.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的研究 16.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7.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研究 18.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9.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研究 20.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1.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 2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3.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 2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5.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

26.基于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研究 27.创新创业案例教学改革与建设 28.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29.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30.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2.服务“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33.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34.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35.高校关于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36.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37.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38.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39.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0.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1.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2.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3.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五、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44.有利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基地建设模式改革与实践 45.特殊人才专业教育标准建设与实践 46.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47.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与调整 48.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49.高等学校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50.本科专业质量标准建设与综合改革实践 51.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 52.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六、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与实践 53.通识课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54.面向数字化学习方式的电子教材设计 55.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研究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1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一、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1-1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1-2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1-3 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4 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5 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1-6 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1-7 本科专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2-1 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2-2 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2-3 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2-4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2-5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2-6 对高年级明确毕业去向的学生按类管理分类指导 2-7 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实施路径研究 2-8 应用转型背景下高校分类管理实践运行模式的构建 三、高校转型发展 3-1 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3-2 中外高校转型发展的比较研究

3-3 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研究 3-4 多元化办学模式下高校转型机制研究与实践 3-5 高校转型发展评价体系与推进路径研究 3-6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 3-7 高校转型办学定位和特色研究 3-8 高校转型后教师教学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3-9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融合研究 3-10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和重构3-11 校企合作办学对高校转型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 3-12 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思路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 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2 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4-4 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4-5 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4-6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4-7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4-8 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4-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4-10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与运行机制研究 4-11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4-12 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13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14 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5 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16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个性化

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个性化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以及教学能够利用的 课程资源来进行选择。那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我们教学的效率,达成我们 的教学的培养目标。 新课程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由此,我想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产生个性化的老师。 什么是个性化的老师?个性化的老师对教育教学有什么作用? 第一、是教学的个性化。在教学中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实的强烈追问、保守的透彻批判,是对困惑坚韧的思考、对体制顽强的挑战,是对现状踏实地开拓、对理想执著地攀登。 新课程引起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变化?对教师有哪些更高要求? 恰当的教学方式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来设计制定的探究式 教学,教学方式很多:收集资料、动手实验、交流讨论、探究等,养成学生终生发展的 基本素质。新课程引起教学方式的变化有: 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②.激活知识,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⑤.抓住科学探究目标的本质。 ⑥.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这样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研究意识增强。 ②.教师物理学科素养的提高,科学探究意识强。 ③.能合理广泛的应用课程资源。 ④.能改进实验,实验技能高 ⑤.具有一定的现代技术水平 第二,做个性化老师,要有自己的个人魅力。我的高中老师有许多人个性鲜明,有幽默有趣的,有言语犀利的,有个性张扬,奔放不羁的,现在想来,仍历历在目, 如在眼前。 在这两个个性中,先强调第一个个性。个性化的老师应该强化知识本身在学习中的地位,学生在很久后的未来再度回味起来的时候,发现那些讲授过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或者知识本身越发地清晰而突出。如果忽视第一个个性,即使老师个性鲜明,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课程的内容会让位于老师的个性,想起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甚至是唯一能想到的)是老师多么多么有趣,而不是课程本身。 突出强调第一个个性,并不是说第二个个性不重要,它也很重要。第二个个性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则“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有助于教师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谓“做学问,先要做人”。 总之,要形成自己的个性,不容易,需要我们自己首先对专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需要我们自己博览群书,兴趣广泛。 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形成合适于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教师的劳动,按照美国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