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潘静红)

浅谈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作者姓名:潘静红

单位名称:楚雄州姚安县海埂屯小学

邮编:675300

联系电话:136********

光阴荏苒,幼儿园的孩子转眼就要准备进入小学了。幼儿学前大班入小学,既是一个从学前期进入学龄期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幼儿期与学龄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一定是个陡坡。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让孩子充实愉快地度过小学,在小学入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父母对孩子除了做物质上的准备,还需要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教育,并且必须要当成家中的一件大事来办。

一、家长应准确认识幼小之间的三大差异。

(一)、学习方式的差异。

幼儿园到小学的学生,面临从活动课程到学科课程,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在幼儿园,孩子们学习活动包括四个模块:生活、学习、游戏和运动,学习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而且幼儿园实行保教结合的原则,运用恰当、灵活、多样的方法,将教育教学的内容融合在活动中,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引导幼儿积极地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主要特点是“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教育教学有明确、严格的学科界限,每个学科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考核体系,有统一的教材读物,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来让学生学习课堂规则、行为规范,大量不熟悉的符号如拼音、汉字、数学符号等,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特点也比较明显。

(二)、学习环境的差异。

幼儿园到小学的学生,面临从自由开放到统一规范,学习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幼儿园与小学从环境到作息时间都有很大变化,更多地要求学

生增强自主性。在幼儿园,环境布置色彩丰富、温馨,玩具丰富,课桌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设置各种活动区角,各种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由自在地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弹性空间很大。而小学,教室布置相对单调,桌椅规则摆放,公共区域少,如果要活动也只能在过道上简单地活动一下。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地学习环境转换成教师激趣、学生探索、主动实践来获取经验的学习环境。从作息时间看,大班小朋友一般每天只在上下午分别有2-3个时段的集中学习活动,每个时段约30分钟;而小学每天有5-6节课,每节课40分钟,教学时间净增两倍以上。

(三)、人际关系的差异。

幼儿园到小学的学生,面临从熟悉到陌生的教师和同学,人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在幼儿园,孩子的饮食、卫生、睡眠等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与孩子交流的语言像父母一样亲切,交流的话题围绕着生活中的一切内容,教师有时还会抱抱孩子。而在小学,教师与学生交流更多是围绕教学内容、课堂纪律、课后作业。在幼儿园时,人际关系是合作的小伙伴关系。到了小学后,随着环境和课程等的变化,孩子间出现了竞争、小团体等现象,人际关系出现了更多的社会性方面的因素。

二、家长有效做好衔接,为孩子上小学做好准备。

(一)、要激发孩子上学的欲望。

上学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小学。并用羡慕的口气说,“哇!你看那些小学生,他们每天能学习好多新知识的”,让孩子产生对小学的向往之情,有强烈的想来小学读书的愿望。当然,有些家长不注意这个,一味地说“赶快做作业,不快点做,到小学累死你”这样就让孩子对上小学产生恐惧感,看到小学就绕道而走,拒绝去小学,这样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我们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就尽量避免这些负面的语言。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学的轻松,很快在学习上适应新的环境,家长带孩子带的也轻松,也让孩子能终身受益,而习惯的培养一般只需要21天。

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做作业检查的习惯,收拾书包的习惯,收拾书桌的习惯,早起洗漱、整理床铺的习惯,自己穿衣的习惯,自己整理出门物品的习惯,专心吃饭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固定时间起床、睡觉的习惯,适当做家务的习惯,削铅笔的习惯,先做作业后做其他事情的习惯,运动

的习惯,早起朗读的习惯。

(三)、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1、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从现在开始,就给孩子列个时间表,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写作业等,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这样,孩子就知道吃饭的时候,就不应该看电视,晚上九点半该上床睡觉了,这个时候就不该再打闹玩耍,在每个活动中,能够明确知道规则,知道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能够让孩子去发现规则,等等。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要学会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了就要承担责任,比如交给他的任务,在答应前要思考能否完成,答应了就要尽力去做到,这样也实际是让孩子学会选择,那么长大后在面临一些不良诱惑的时候,能够进行正确的选择,让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拨闹钟,自己收书包,找要穿的衣服,早上自己起床,有作业自己要想着去做,在厨房当帮手等等,慢慢的,独立性就培养出来了,生活自立能力也增强了,也学会了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了,以后的学习和作业孩子也会知道是自己的事,自己抓紧时间去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良好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变的自信,自爱。

3、培养孩子快乐的情绪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比如,带孩子去爬山,多接触自然,下雨的时候适当淋点雨,感受其中的乐趣,让孩子观察绿树,红花,青草,感受生命的美好,对生活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热爱生活。培养和他人的交往能力,知道和人相处的边界.比如,见到邻居,亲朋好友,还有自己的小伙伴,能不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在公众场所不大声吵闹,欢迎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并能让孩子招待小朋友,在玩游戏的时候能让孩子协商,带孩子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对人大方,能守时等等,使孩子成为一个乐于和善于和他人交往的人,这样,在环境改变的时候,孩子也能很快融入到新的集体中去

4、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适当的防范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后,将面临新的环境,想独立的面对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培养孩子有安全的意识,能让孩子更好的自我保护,比如,不要随

便跟陌生人走,碰到危险该怎样求助,当迷路了该怎么办,有人问自己要钱了怎么办等等,我就把这些当作脑筋急转弯,让我孩子回答,孩子特别喜欢。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要教会孩子预防性侵犯,比如,在给孩子脱衣服的时候,要孩子同意,并告诉孩子,这是自己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强迫你。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才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幼小衔接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他们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家长的参与辅导。因此,家长应加强参与意识,为孩子在小学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共计(27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