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照相实验的研究与改进 1

全息照相实验的研究与改进 1
全息照相实验的研究与改进 1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的研究与改进

第一作者:

学号:

第二作者

学号:

摘要

本报告对全息照相和全息干涉法实验的原理、仪器、实验步骤进行了简要的

介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及误差估算。通过分析实验室条件下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精确计算,探究如何更好地完成本实验,使之呈现更加清晰的图像以及提高精度的方法,从而达到全面并且深入了解全息照相实验的目的。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熟悉反射式全息照相与透射式全息照相的基

本技术和方法;

2、 掌握在光学平台上进行光路调整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学习用二次曝光法进行全息干涉测量,并以此测定铝板的弹性模量;

4、 通过全息照片的拍摄和冲洗,了解有关照相的一些基础知识。

二、 实验原理

1.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所记录的是包括物光波前的振幅和位相在内的全部信息。该技术借

助一束相干参考光,通过拍摄物光和参考光之间的干涉条纹,间接记录下物光的振幅和位相信息,然后使照明光按一定方向照射到全息图上,通过全息图的衍射再现物光波前,这时人眼便能看到物体的立体像。根据记录光路的不同,全息照相又分为透射式全息和反射式全息,若物光和参考光位于记录介质(干板)的同

侧,则称为透射全息;若物光和参考光位于记录介质的异侧,则称为反射全息。

下面分别讨论透射式和反射式全息照相的工作原理。

(1)透射式全息照相

将干板垂直于纸面放置,两书相干平行光o 、r 按照图1所示方向入射到感光

板上,他们与感光板法向夹角分别为o ?和r ?,并且o 光中的两条光线1、2与r 光

中的两条光线'1和'2在A 、O 两点相遇并相干,于是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产生平行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亦即在感光板上形成一个光栅。如图1,光线'1与'2之间光程差为r d ?sin ,光线1与2之间的光程差为o d ?sin ,又由于光线2与'2等光程,所以光线1与'1间的光程差为)sin (sin o r d ??+,综上所述,所得干涉条纹间距为:

r o d ??λ

sin sin -=(1)

图 1 图 2

而在通常情况下,物光与参考光都是发散球面波,将感光板至于直角坐标系OXY 平面上,如图2,物光光线1、2与参考光线'1、'2。在A 、O 两点处相遇并相干。在A 、O 两点附近微小区域,可将这些光线视为一束微小的平行光,两束光在感光板上相遇并干涉,形成与Y 轴方向平行的,间距为d 的明暗条纹,结合式(1)有:

rO oO d ??λ

sin sin -=(2)

而干涉形成的全息图是以干涉条纹形式记录的物光波,相当于一块有复杂光栅结构的衍射屏,以光栅发现为基准,逆时针转至入(衍)射光线的入(衍)射角为正,则光栅方程为:

λ?θk d =-)sin (sin (3)

所以,让与参考光r 完全相同的再现光照射到全息图上,就会在原物处看到与其等大的三维像,实现全息像的再现。

(2)反射式全息照相

反射式全息照相利用相干光记录全息图,但可以用“白光”照明得到再现像。因此,肉眼可以再室内可见光环境中方便地看到原物的虚像,本实验也采用此方法再现全息像,也是用该方法进行二次曝光法测量。物光与参考光从底片的正反两面分别引入并在底片介质中形成驻波,在平板乳胶面中形成平行于乳胶面的多层干涉面,由于物光与参考光之间的夹角接近于o 180,故两相邻干涉面间的距离近似为:

2)2/180sin 2λλ

=≈o d ((4)

用632.8nm 的激光作为光源时,这一距离约为0,。32微米,会在厚度约为25微米的光致聚合物底板上形成约60—80层干涉面(布拉格面),因而全息图是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衍射物体,再现光在这三维物体上的衍射极大值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光从衍射面上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相邻两干涉层之间的反射光光程差必须是λ,如图3,可得布拉格条件: λθ=?=?cos 2nd L (5)

式中n 是感光板的折射率。

图 3

2.两次曝光法测定金属的弹性模量:

两次曝光法干涉图要求在同一记录介质上制作两个全息图,它将物体在两次曝光之间的形状改变永久地记录下来。在材料力学中,自由端受到集中载荷y F 作用的悬臂梁的在中心线沿着y 方向位移量按照挠度变形分布理论为:

)3(62

x L EJ x F dy y -=(6)

式中L 为梁的长度,E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J 为横截面的惯性矩,x 为待测点位置坐标。按照图4所示的光路图(L 为扩束镜,H 为干板)组装实验仪器,第一次曝光记录下悬臂梁原始状态的全息图,第二次曝光记录下加力后悬臂梁的全息图,再现时,两个状态的波前同时复现并发生干涉,得到一簇等光程差的干涉条纹,如图5,由图知,A 点与变形后'A 点发出的光波之间的光程差为:

)cos (cos βαδ+=dy (7

4

图 5

由干涉原理,明纹与暗纹处的位移量分别为:

β

αλcos cos +=k dy (明纹)(8) βαλcos cos )12(+-=

k dy (暗纹)(9) 将式(8)与式(6)联立,变形可得弹性模量的表达式:

)cos )(cos 3(62βαλ+-=

x L Jk x F E y (10) 式中312

1bh J =b 为梁的宽度,h 为梁的厚度,所以: )cos )(cos 3(232βαλ+-=

x L bh k x F E y (11)

暗纹处为: )cos )(cos 3()12(232

βαλ+--=x L bh k x F E y (12)

本实验中α与β近似为零,因此只需要测出b 、h 、y F 以及某一明纹(或暗纹)沿着梁轴向的位置坐标x ,就可以测出弹性模量E 。

三、 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器及电源一套、分束镜一块、平面镜3面、被摄物一个、砝码加载器及待测铝板、载物台、底板架1个、扩束镜2块、透镜1块,白屏1块,纯净水以及质量分数分别为40%,60%,80%,100%的异丙醇溶液若干,竹夹一个,RSP —1型红敏光聚合物全息干板。

注意事项:

1. 全息干板必须夹牢固,最好不要有自由端。特别是全息干板面积比较大

时,需要固定自由端以避免震振动;当面积较小时,可以只夹住一端。

2. 全息干板必须夹牢固后,应该等待几分钟再拍摄相片,以释放干板的夹

持应力,提高再现像的质量;

3. 拍摄光路上的光学元件必须用磁性表座固定,不用的仪器不要放在全息

台上;

4.避免在室外有振动或较大噪声的情况中曝光;

5.曝光时间内,不要在室内走动或者敲击全息台,以免振动影响干涉条纹的质量。

四、实验步骤

1、全息照片的拍摄和全息像的再现

(1)反射式全息照相

按照6所示光路组装反射全息记录光路,OH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cm以内,而且尽量使物体平面平行于H。光路调整好后,遮挡激光安防感光板,H的乳胶面应当正对物体,随后去除遮挡,曝光10—20秒。

图6

(2)冲洗底板

○1将曝光后的感光板用竹夹夹住,放在纯净水中浸泡10s后取出,滤尽水。

○2将感光板依次放入质量分数为40%,60%,80%的异丙醇溶液中各脱水10—15s后取出,每次进入相邻溶液后,都需将干板上的溶液滤尽。

○3将感光板放入质量分数100%的异丙醇溶液中脱水,直至感光板呈现红色或黄绿色。

○4滤尽干板上的溶液,迅速将干板用吹风机吹干。

(3)再现像的观察

经吹洗风干的反射全息图在白光下即可看到原物的虚像。

2、 二次曝光法测定铝板的杨氏模量

⑴按照图4所示组装实验光路图,注意铝板与感光板距离尽可能小,感光板的乳胶面要朝向铝板。

⑵物体静止时进行第一次曝光,时间约10s 。随后用砝码加载器给悬臂梁自由端施加适当大小的力y F ,稳定1min 后,进行第二次曝光,时间约15s ,注意施力方向要与铝板垂直,加力过程动作要轻,不要有振动。然后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冲洗底板,之后可以在白光下直接看到干涉条纹,取级数不同的明纹或暗纹,测量条纹所在处x 坐标,然后测定铝板的长度、宽度、厚度,按照式(11)与(12)计算弹性模量。

五、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原始数据记录

铝板参数:长度L=70.0mm ,宽度b=40.0mm ,厚度h=1.54mm ,质量m=10g ,632.8nm λ=

2、 数据处理

由公式)cos )(cos 3()1-2(432βαλ+-=

x L bh k x F E y 得 )

cos (cos 41-233

02βαλ+=-y F h b E k x L x

将 ()

x L x y -≡32 k x ≡

,在实验室条件下α=0 β=0 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处理:根据公式)cos )(cos 3(232βαλ+-=

x L bh k x F E y

_ _ _ _ _

X=2.5 x 2=9.17 Y=11.48*10-3 y 2=2.53*10-4 xy=0.0468

六、 讨论与总结

1、误差分析

A .对于“全息照片的拍摄和全息像的再现”实验,本实验被拍摄物体为

一元硬币,从实验结果来看,全息照片很好地再现了原物的虚像,但是,全息照片仍然出现了细部的模糊,整个全息像也出现了相对于感光板中心的微小偏移,

()()

3

0302222522)cos (cos 2E )cos (cos 4E 29997.01026.1h b bF b F h b y y x x y x xy r x x xy y x b y y λβαβαλ+==+=---=?=--=-得由GPa 77.26=

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1)由于实验硬币细部的形状使得光线在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由于反射方向的原因,部分物光并未和参考光发生干涉,因此未完全记录下物体的表面信息;

(2)实验中难以保证完全的无振动,因此微小的振动、噪音都会影响光路系统的稳定性,从而造成物体和感光板之间的松动,继而引起全息像的偏移和全息像细节的缺失;

(3)扩束镜、平面反射镜镜面的可能沾有微小的灰尘、污渍,从而影响参考光场的均匀性;

(4)显影液(异丙醇溶液)由于反复浸泡会出现质量分数的损失,而且本人发现实验室里的曝光用显影液使用时是装在透明的烧杯内的,并未对其进行遮光保护,本人感觉使用时应该将显影液装在棕色玻璃杯中。

B.对于“二次曝光法测铝板的弹性模量”实验,一般的铝合金板的弹性模量为70—72Gpa,对比实验结果,相对误差较大,经分析,其实验数据的主要误差来源有以下几项:

(1)对准读数时的偶然误差。本实验要求测量各级条纹的x坐标,测量时要求钢尺完全对准各级条纹,由于视觉上的局限,这显然不能100%做到,每级测量不可能完全对准,或超过,或不足,因此本实验存在很大的测量偶然误差,这也是实验误差的重要来源。所以,本实验应多次测量,以利用偶然误差的地抵偿性来削减误差。

(2)钢尺的仪器误差。钢尺在标定刻度时本身存在误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仪器膨胀收缩,会加剧仪器误差。

(3)公式近似误差。式(10)中α、β均近似为0,也即它们的余弦近似为1,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近似误差(系统误差),实际上α、β均不为零,是由于二者值极小,近似取零对系统影响可以忽略。

(4)读数时间引起误差:出现干涉条纹后没有立即读数,久置会使条纹的变得模糊,更不容易读数。

C.对于透射式全息照相,此实验最大的难度在于从L2到H的方向望向平面镜,要能够在平面镜内正好考到玩偶的像。否则曝光后根部无法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两束光在经过镜面反射之后如果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将无法进行干

涉,则无论曝光多长时间都进行干涉,进而也就无法得到三维的图像。

另一点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晃动对图像形成的影响,如果说正确的光路图影响的是三维图像能否形成,则晃动就是对三维图像清晰度有影响。晃动导致了干涉图像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干涉三维图像的连续性。

另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材料表面材质的影响,不同的材质对于光的吸收和色散性能不一样,因而得到的干涉图样对原图样的反映能力不一样。两束光一比四的光强比难以精确得到满足。

2、改进建议

(1)在透射式全息照相实验中目前光路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实验室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使用了扩束镜把激光分为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一束照射物体作为物光,也就是使用单物光束拍摄漫反射全息照相。由于被摄物不是平面物体,而照射被摄物的光束又有很强的指向性,干板上记录的影像信息只是物光束能照射到的部分。因此,拍摄的全息干板再现时只能看到被物光束照射到部分的影像信息。对于纵向距离比较大的被摄物体更是如此。

改进措施:

在原有的拍摄光路中增加了1个50%的分束器,将原来的物光束一分为二,再经过反射镜,得到了从不同方向照射被摄物体的2束物光束。根据全息摄影的原理,在安排光路时,尽量使2束物光束和参考光束的光程基本相同。应该指出的是,干板上记录的是2束物光束分别与参考光束的干涉条纹。从图中的光路还可以看到,实际上漫反射到于板上的2束物光束有小的夹角。因此,再现时要稍稍改变观察方向,才能观察到被摄物的各个部分,这正是全息摄影的特点之一。由于照射到被摄物上的2束物光束也是相干光,因此在被摄物的表面也会形成干涉条纹。当干涉条纹较粗,间距较大时,会影响再现的效果。由于2束物光束的夹角比较大,实际拍摄时,一般在90。左右,甚至更大,因此干涉条纹极细,间距极小,对再现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工作台以及工作台上个元件的稳定性。因为干涉图样是对变形的方法效果,一点点的变形都会导致很大干涉图样的改变。从

定量的角度分析,要使微小扰动的距离小于亮纹间距的1/5.同时在实验中我发现,底端因为磁性底盘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固定住,但是上端的反射镜、扩束镜会因为用螺丝固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将各光学元件夹持稳定,将被照物体粘牢在载物台上或夹紧在架上,将曝光定时器离开全息台放置。由于气流通过光路,声波干扰以及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周围空气密度的变化,因此,在准备拍摄前必须远离全息台,保持安静,静止一段时间再开始曝光。在曝光期间尽量保持安静,曝光后再静等20s以上,才能取下干板。固定被摄物,做到拍摄过程中被摄物没有转动和平移。

(3)同时,铝板实验时使用的厚纸片有一定缺陷,它使得铝板和干板的距离上下不一致。可以考虑把纸板换成中间空心的长方形框,这样铝板和玻璃片的距离上下一致,能得到更好的干涉效果。

(4)加强干涉效果:

本实验使用的一元硬币和小玩具,而光线在两者表面均发生漫反射,从而和参考光相干涉的物光就很少。而使用荧光系列的玩具,当光线照射到其表面时,能够将光线均匀的射出,并且荧光物体一般会全身被照亮,从而可以得到更多可以和参考光相干涉的物光,从而记录更多物体表面信息,得到更好的全息图像。(5)保证显影试剂效果:

本实验曝光效果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在显影时,实验室中显影液放在日光灯下,此处应使显影液远离光源,甚至用遮光设备遮挡灯光,或用棕色的烧杯。(6)使感光板位置不变:

感光板浸入溶液时候最好使用夹子加持,不要扔进烧杯中,这样放回原底板架上时更容易确定原来的方位。

(7)透射照相技巧:

犹豫o、r光在干板上照射的面积均较小,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玻璃的成像功能,在干板的法向方向观察、并调整,直到既能观察到被照射的小物体,又能观察到参考光射来形成的椭圆光点,这样容易保证o、r光发生干涉。

3、全息照相的应用

从1948年英藉匈亚利物理学家丹尼斯?盖伯(D.Gabot)根据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提出了重理波前的全息照相理论,及十二年后激光器问世,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埃梅蒂?利斯与朱里斯?尤佩尼克斯拍成了第一张全息照像片。全息照相发展到今天,已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发展成为现代光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全息学。概括起来,全息照相的应用可分为下列几个方面。

1.全息显示

全息显示主要利用全息照相能重现物体三维立体图像的特点,因全息片能给出和原物大小一样、细节精美、形状逼真的三维图像,所以是极有发展前景的应用之一。它可以用来复制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全息肖像、全息装饰品和全息风景画等。也可用于超景深照相,使远距离到近距离的物体同时记录在一张全息底片上。而从其再现像中逐次按不同距离分层观测,不受普通照相景深的限制。

全息显示常用的全息术有:透射和反射全息、像面全息、彩虹全息、真彩色全息、合成全息和模压全息等多种类型。其中除透射全息图需要用激光再现外,其余都可用白光再现,从而使在自昼自然环境中可观察到三维景像。

近年来模压全息逐步进入到人们生活中,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模压全息把浮雕艺术和照相艺术相结合,用多层次体现三维空间,极具有观赏价值。它除了作为艺术全息品便于携带和保存外,已广泛用于防伪标识、贺卡、商标、纪念封和图书插图等领域,国内外都已形成一种巨大的产业。

2.全息干涉计量

全息干涉现象是人们在全息照相的实践中发现的,一张全息干片相继进行两次重复曝光,如果在两次曝光之间物体微微有移动,在物像的表面将叠加有涉条纹。研究表明,这些条纹携带有物体表面移动的信息,根据干涉条纹的分布可以计算物体表面各点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全息干涉的方法很多,除上面讲的二次曝光法外,还有时间平均法、实时法和时间调制法等。在测量精度方面它与普通干涉法相同,但有下列优点:①对光学系统中光学元件的要求要低一些,数

量可以少一些;②被测物体可以是不透明的、表面未被抛光的散射面;③具有无接触式、全场测量的特点;①利用大功率的脉冲激光,可以得到高速运动物体的瞬时干涉图形。

利用全息干涉技术可以测量物体表面的微小移动和变形以及振动物体,还可以测量透明物体内部由于各种原因(如受热、外场作用、应力等)造成的光学性质变化。倒如:应用全息干涉求出地震应力;分析地质构造相似模型的应变和裂缝分布;对我国浙川古编钟和鱼洗振动模式进行实验分析。将全息干涉技术用于工程无损检测,产生了飞机蜂窝板探伤技术,轮胎质检仪,玻璃均匀性全息干涉检查仪,脉冲激光动态测量仪,全息照相机等。

全息干涉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也得到成功的应用。例如:开尔科恩斯(Calkins)和伯那德(Bernard)研制了一台用二次曝光法测量眼角膜应力的仪器,因病人每次心跳后大约0.22S,血液脉冲即可到达眼底动脉,眼底动脉的胀大会引起短时间眼压上升,角膜变形。如在此时进行二次曝光,即可得到全息干涉图片。根据拍得的眼角膜全息图上的条纹就可确定其应力和变形状态如拍得的条纹直且均匀,则说明角膜的变形和受力是均匀的。反之,若有弯曲则说明弯曲处应力大,角膜受力不均匀,手术刀口是不能处于受力不均匀处的。

澳大利业昆士兰大学也是利用二次曝光法成功地对早期乳腺癌进行诊断。健康人的血液循环是十分有规律的,皮肤表面将随着正常血液循环作有规律的搏动,但早期恶性肿瘤容易吸取比正常乳腺组织多得多的血液,使癌细胞周围血液流动中断,导致皮肤搏动停滞。乳房表面便呈现出与肿瘤有关的微小变化。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家们利用双脉冲激光器,在几分之一秒间隔内拍摄乳房表面的二次曝光全息图,如果干涉条纹图样显示出异常情况便可判断有患癌现象。

还可以举出许多全息干涉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实例。如全息牙科术,测定人体骨骼的泊松比,用时问平均全息图研究人耳鼓膜的振动等等。

正因为全息干涉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外有人甚至提出将全息干涉技术作为解决科学和工程测量中遇到的问题的灵丹妙药;近几年来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全息干涉计量仪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用光电结合提高测量精度,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提高运算速度。从而形成了全全息干涉术中各种快速算法和图像处理系统。可以预料,全息干涉技术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

3.全息光学元件

全息光学元件实际上也是全息照相片。在不同的干涉图样下,拍成不同全息图片,将这些图片单张或多张组合起来,使其具有成像、准直、聚焦、分柬、光束偏转、光束扫描等功能。在完成上述功能时,它是基于几何光学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而是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所以也称为衍射元件。最常用的是全息透镜和全息光栅。

在近轴近似条件下,垒息透镜与普通透镜的几何分析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它可以按折射透镜类似的方法定义光轴、主点、物像平砸.焦距和相对孔径等概念,井且满足普通透镜的物象关系。

和普通透镜相比,全息透镜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槲对孔径火,易于制造和批量复制;能作成透射式、反射式和折迭式光路;以及在同一张全息片上可具有多功能(如聚焦分柬和滤波、多重记录)等优点。缺点是像差较普通透镜大得多,尤其是色差。单片全息透镜只能在单色条件下工作,与制造时相同条件下使用最好,但是用两片以上分离的全息透镜组起米,可以校正色差,使它也可在宽带光源照明条件下工作。

全息透镜已在许多领域显示出它的生命力。例如:全息平视显示器、全息头盔夜视仪、全息照相机、全息扫描器、全息太阳能聚光器等,以及用于保密存贮或保密通讯的平行轴多面元全息透镜,广角全息透镜等。此外,全息透镜还可以制成陈列形式,或者根据仿生学原理制成“复眼”,在军事上很有应用价值。

全息光栅是用途很广的另一种全息光学元件。它较刻划光栅具有下列特点:光谱中无鬼线、分辨率高,有效孔径大,生产效率高,价格便宜等。缺点是衍射效率低,应继续设法加以提高。

全息光栅的制作和应用已有20余年历史,早在1969年,西德就制成了边长1米的全息光栅,用于天文学领域。近几年来我国苏州大学等单位已制成多种商品全息光栅,供科研、教学、开发之用。现在全息光栅已广泛用于光谱仪器作分光元件;用于θ调制技术中作舞台装饰;用于集成光学中作光束分束器、耦合器和偏转器等元件。在光信息处理中,它既叮作为调制器用于图像加减,边缘增强,消模糊处理,又可作为编码器、对黑白图片实现假彩色编码。

4.全息信息存贮

用全息照相方法进行资料存贮,其原理光路如图7所示。输入资料(透明片)置于傅里叶变换透镜L 前焦面上,全息底片H置于其后焦面上,激光束经分束镜分为两束,物光束经平面反射镜M1扩束镜L1,再经准直透镜L2变为平行光,平行光照明输入资料经傅里叶变换透镜L2到达全息底片H。参考光束经平面镜Mz到达H。两光束在全息底片H上进行相干叠加记录资料。其全息图(象点)的直径约1mm。全息底片可在电子系统控制下通过移位实现换页再现时可采用细激光束照明全息图。

图7 全息微缩存贮原理光路

全息信息存贮的典型代表是激光全息超缩微图书资料存贮。目前达到的水平:在1mm光斑内,可清楚记录10000个汉字,在l05×14.8(mm)2 的底片上可记录l2000页资料。而且记录速度快,可达每秒记录一页,还可实现立体存贮,保密存贮。这一技术可广泛刑于图书馆、情报信息中心、海关、专利局、医院公安及军事指挥系统。全息信息存贮不仅呵实现高密度、大容量、加密快速存贮,还能与计算饥联机实现图文原件自动检索。

4、总结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基本掌握了全息照片的简单拍摄方法。前面反射照相

和测量铝板弹性模量做的十分顺利,但是透射照相却做了好久都没有做出来,是后来重新调光学元件等高,,再联系前几次失败的经验总结出方法之后才做出来的,所以做实验一定不要因为难就放弃,要不断总结方法,坚持不懈。

七、参考资料

[1]李朝荣、徐平、唐芳、王慕冰编著.《基础物理实验》(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09.

[2] 杨国光.近代光学测试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3]周嘉源等.用两束物光束拍摄漫反射全息照相[J].物理实验.2002.

[4]郭正.透射式全息照相实验的改进.大学物理实验,2012.

[5]张潞英等.《对激光全息照相实验的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

[6] 陈守之.全息成像原理浅解.工科物理.1994(1):17-20.

完整word版,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学院土环学院班级采矿1502 学号41501556 姓名殷苑文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方法及底片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激光器,成套全息照相光具原件及隔振光学平台,白屏,硅光电池及电压表,全息干板,被照物体,显影液和定影液等。 二、实验原理(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全息记录 由光的波动理论知道,光波是电磁波。 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因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和位相两大信息。 全息照相的一种实验装置的光路如图1所示。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分光板分成两束,一束经透镜扩束后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反射后照射到感光底片上,这部分光叫物光。另一束经反射镜改变光路,再由透镜扩大后直接投射到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称为参考光。由于激光是相干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因为从被摄物体上各点反射出来的物光,在振幅上和相位上都不相同,所以底片上各处的干涉条纹也不相同。强度不同使条纹明暗程度不同,相位不同使条纹的密度、形状不同。因此,被摄物体反射光中的全部信息都以不同明暗程度和不同疏密分布的干涉条纹形式记录下来,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这种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一般在全息照片上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明暗程度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的干涉条纹。由于干涉条纹密度很高,所以要求记录介质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达1000 条线/毫米以上,故不能用普通照相底片拍摄全息图。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5121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

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

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论文

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摘要从全息思想的提出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期间,全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梳理一下全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今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全息技术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全息防伪存储全息透镜 Abstract The proposal from the hologram has been half a century sinc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lographic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Comb the development of holography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olographic technology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lif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Holography Anti-fake Storage Holographic lens

1、引言 全息技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光学分支,主要运用了光学原理,是一种不用透镜,而用相干光干涉得到物体全部信息的二部成像技术。如果说全息技术在照相方面的应用与普通照相技术的最大区别,那就是全息技术能够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原理,将物体对光的振幅和相位反射(或透射)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也就是把物体反射光的所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并能够再现出立体的三维图像。也就是全息技术所记录不是图像,二是光波。全息技术近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近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在现代测试、生物工程、医学、艺术、商业、保安及现代存储技术等方面已显示出特殊的优势。随着全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息技术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市场、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2、全息技术的发展简介 全息照相技术是1948年英国科学家丹尼斯·伽伯(Dennis Gabor)为改善电子显微镜成像质量提出的重现波前的理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当时由于缺乏纯净的能够相互干涉的光,全息图的质量很差。直到十二年以后的1960年,激光器问世,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埃梅蒂·利斯与朱里斯·尤佩尼克拍成了第一张全息相片,全息技术才有了蓬勃快速的发展。 全息术的发展大约可分同轴全息术、离轴全息术、白光再现全息术、白光全息术等4个阶段。 同轴全息术是伽伯当时采用的技术,这一阶段主要是在1960年激光器出现以前。这种技术获得的物体的再现像与照明光混在一起,不易观察。 1948年,伽伯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布拉格的“x射线显微镜”、泽尼克的相衬原理的启示下,提出了一种用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方法,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想法。为了进一步证实其原理,他先后采用电子波与可见光进行了验证,并在可见光中得到了证实,同时制成了第1张全息图。从那时起至20世纪5O年代末期,全息图都是用汞灯作为光源,而且是参考光与物光共轴的共轴全息即同轴全息图。它与4-1级衍射波是分不开的,这是全息术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全息图存在2个严重问题,一个是再现的原始像与共轭像分不开;另一个是光源的相干性太差,因此在这10多年中,全息术进展缓慢。 离轴全息术是在激光器出现以后产生的用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全息术,其特点是获得的物体重现像与照明光分离,易于观察。 1960年激光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高相干度光源。1962年,美国科学家利思(Leith)和乌帕特尼·克斯(Upatnieks)将通信理论中的载频概念推广到空域中,提出了离轴全息术,就是用离轴的参考光与物光干涉形成全息图,再利用离轴的参考光照射全息图,使全息图产生3个在空间互相分离的衍射分量,其中一个复制出原始物光。这样,同轴全息图两大难题宣告解决,产生了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全息图。从而使全息术在沉睡了十几年之后得到了新生并进入了一个极为活跃的阶段。此后,又相继出现了多种全息方法,如大景深全息照相法、激光记录与激光再现的彩色全息照相法等。 白光再现全息术是用激光记录,白光照明再现的全息图制作技术,它在一定的条件下赋予全息图以鲜艳的色彩,这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全息术。 由于激光再现的全息图失去了色调信息,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研究第3代全息图。一个叫班顿的人发现了用激光记录,使用白光还原影像的方法,从而使这项技术逐渐走向实用阶段。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1次使用白色光全息片贴在封面时,销售量由1000万份增加到再版后的1600万份。这一技术后来由美国传到欧洲和其它国家,激光全息摄影技术也随之风靡全世界。常见的有反射全息术、像全息术、彩虹全息术和合成全息术等。 白光全息术是利用白光制作全息图,用激光或白光照明观察再现,这是全息术的最高阶段,至今虽有不少人做了一些初步工作,但尚未有突破性进展。激光的高度相干性,要求全息拍摄过程中各个元件、光源和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严格保持不变。这也给全息技术的实际使用

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

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 举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和中和热的测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四种定量实验。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四种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定量实验的难点。现就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如下: 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500mL.1mol/LNaOH溶液为例) 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由于部分NaOH 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得到Na2CO3和NaOH 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 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 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

全息照相实验心得体会最佳原创最佳原创

全息照相实验心得体会 班级:土木工程二班 学号:090105266 姓名:张威 引言:本论文先对全息照相实验的实验内容及原理进行简要说明,再写出自己在对实验的感想和体会。 [实验内容] 1.拍摄静态全息照片。 2.观察全息物象的再现。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实际应用。 2.了解全息照相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3.了解对全息照相试验系统的要求和实验注意事项。 4.学习实验光路的搭设,掌握拍摄全息照片的技术。 5.学会全息照片的再现方法。 [实验原理] 普通照相是把从物体表面上各点发出的光(反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弱变化经照相物镜成像,并记录在感光底片上,这只记录了物光波的光强(振幅)信息,而失去了描述光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位相信息,于是在照相底片上能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全息照相则不仅可以把物光波的强度分布信息记录在感光底片上,而且可以把物波光的位相分布信息记录下来,即把物体的全部光学信息完全地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一定方法重现原始物光波既再现三维物体的原像。这就是全息照相的基本原则,由三维物体所构成的全息图能够再现三维物体的原像。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相干性好的参考光束R 和物光束O的干涉和衍射,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冻结”在感光底片上,即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底片上所记录的干涉图样的微观细节与发自物体上各点的光束对应,不同的物光束(物体)将产生不同的干涉图样。因此全息图上只有密密麻麻的干涉条纹,相当于一块复杂的光栅,当用与记录时的参考光完全相同的光以同样的角度照射全息图时,就能在这“光栅”的衍射光波中得到原来的物光波,被“冻结”在全息片的物光波就能“复活”,通过全息图片就能看见一个逼真的虚像在原来放置物体的地方(尽管原物体已不存在),这就是全息图的物光波前再现。全息照相的基本条件是:一、参考光束和物光束必须是相干光(因此需用激光来作为照相光源,且一般使物光程与参考光程相当)。二、记录介质(底片的感光乳胶)要有足够的分辨率和对所使用的激光波长有足够的感光灵敏度。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

全息照相实验的报告材料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程子豪 2010035012 少年班0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操作技术; 3.观察和分析全息图的成像特性。 二、实验原理: 2.1全息照相原理的文字表述: 普通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图像只反映了物体上各点发光(辐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弱变化,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丧失了物体的三维特征。全息照相则不同,它是借助于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互干涉来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这样的照相把物光束的振幅和相位两种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因而称为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早在1948年就由伽伯(D. Gabor)发现,但是由于受光源的限制(全息照相要求光源有很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激光出现以前,对全息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在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全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息技术在干涉计量、信息存储、光学滤波以及光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伽伯也因此而获得了197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照相在记录物光的相位和强度分布时,利用了光的干涉。从光的干涉原理可知: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发生干涉叠加时,其合强度不仅依赖于每一束光各自的强度,同时也依赖于这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在全息照相中就是引进了一束与物光相干的参考光,使这两束光在感光底片处发生干涉叠加,感光底片将与物光有关的振幅和位相分别以干涉条纹的反差和条纹的间隔形式记录下来,经过适当的处理,便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具体来说,全息照相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1、波前的全息记录 利用干涉的方法记录物体散射的光波在某一个波前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这就是波前的全息记录。通过干涉方法能够把物体光波在某波前的位相分布转换成光强分布,从而被照相底片记录下来,因为我们知道,两个干涉光波的振幅比和位相差决定着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所以在干涉条纹中就包含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典型的全息记录过程是这样的:从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波被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照在被摄物体上,经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的光再射到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物光波;另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直接照射在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参考光波。由于这两束光是相干的,所以在感光底片上就形成并记录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物光的位相分布的情况,而条纹明暗的反差反映了物光的振幅,感光底片上将物光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了,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便形成与光栅相似结构的全息图—全息照片。所以全息图不是别的,正是参考光波和物光波干涉图样的记录。显然,全息照片本身和原来物体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2、衍射再现 物光波前的再现利用了光波的衍射。用一束参考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记录全息图时用的参考光波完全相同)照射在全息图上,就好像在一块复杂光栅上发生衍射,在衍射光波中将包含有原来的物光波,因此当观察者迎着物光波方向观察时,便可看到物体的再现像。这是一个虚像,它具有原始物体的一切特征。此外还有一个实像,称为共轭像。应该指出,共轭波所形成的实像的三维结构与原物并不完全相似。

光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三十四全息照相 物理学院1300061311 二下 6 组 03 号 2015.4.15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学习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拍摄合格的全息图; 3 ?了解摄影暗室技术. 二. 实验仪器 光学平台,He-Ne 激光器及电源,快门及定时曝光器,扩束透镜,反射镜和 分束器,光功率计,全息底片,被摄物体,显微镜,暗室技术使用的设备. 三.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中所记录和重现的是物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即全部信息,这是全 息照相名称的山来?但是,感光乳胶和一切光敬元件都是“相位盲S 不能直接记 录相位?必须借助于一束相干参考光,通过拍摄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间接 记录下物光的振幅和相位?直接观察拍好的全息图,看不到像?只有照明光按一定 方向照在全息图上,通过全息图的衍射,才能重现物光波前,使我们看到物的立 体像?故全息照相包括波前的全息记录和重现两部分内容。下面是透射式全息照 相原理。 1?全息记录 如果将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用感光底片记录下来,那就记录了底片所在位 置物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 物光一点发出的球面波波前: 〃0(如刃=人(忑y )exp [诫)(兀y )] 参考光波前: 则底片上总复振幅: 光强分布: Ig) = UU 感光底片在曝光后经显影和定影等暗室技术处理,成为全息图?适当控制曝光 量及显影条件,可以使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与曝光量E (正比于光强1)成线性关 系,即 心,刃=山一例(九y ) ? 2兀 匕(兀 y) = A r exp[/ — ysina] Ug y) = U Q (x.y)+U r (x, y)

定量实验及其误差分析

定量实验及其误差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中学化学常见的定量实验:溶液的配制、滴定实验、食醋中总酸含量的测定、镀锌铁皮的厚度的测定。 2.定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二.教学过程 问题一:“白铁皮”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是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镀锌层犹如铁皮的保护层,这层膜的厚度及均匀度也成了判断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镀锌铁皮的厚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三块镀锌铁皮(A、B、C,截自同一块镀锌铁皮),将镀锌铁皮A放入烧杯中,加入40mL 6mol?L―1盐酸,反应时用玻璃棒小心翻动镀锌铁皮,待锌镀层反应完全时,立即将未反应的铁皮取出,洗涤、小心烘干、称量。将B、C重复上面实验。 (1)锌镀层完全反应的标志是。 (2)如何检验铁片已经洗净。 (3)该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如下,完成下列表格(锌的密度为7.14g/cm3)数据记录数据处理 镀锌铁皮长度 /cm 宽度 /cm 镀锌铁皮 质量/g 铁皮 质量/g 锌镀层厚度 (单侧)/cm 锌镀层平均厚度 (单侧)/cm A 5.00 4.90 4.460 4.313 4.201×10―4 B 5.10 5.00 4.421 4.267 4.229×10―4 C 5.20 5.00 4.640 4.467 4.660×10―4 计算镀锌铁皮锌镀层平均厚度(单侧)cm。本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任意例举两种)、 (4)此实验中需要盐酸95mL 6mol?L―1,需用质量分数为 36.5%,密度为1.2g?m L―1的浓盐酸 ml ,下列操作能使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操 作。 A. 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 B. 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 分溶液至刻度线 C. 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 D. 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 方案二:已知锌与强碱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Zn+2OH―+2H2O=[Zn(OH)4]2―+H2↑。某同学按右图装置设计 了测定镀锌铁皮镀层厚度的实验方案,将单侧面积为S cm2、质量为m g的镀锌铁皮放入6mol?L―1 NaOH溶液中。回答下列问题:(4)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5)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③由A向B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④上下移动C,使干燥管和C中液面相平。上述操作的顺序是(填序号)。 (6)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实验条件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 mol?L―1)。则镀锌铁皮的厚度为cm。(写出数学表达式) 问题二: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问题与讨论:1.醋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其离解常数Ka = 1.76×,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用什么指示剂?为什么? 2.如果要测定食醋的总酸含量,但无酸式滴定管,可用什么玻璃仪器来代替?使用此仪器是否要来溶液润洗?转移溶液时如何操作?请画出此操作的装置图。 3.如果滴定的终点没有控制好,即氢氧化钠滴加过量,溶液显深红色,你有没有补救的办法?如何补救? 4.中和滴定的反应容器是什么?需要润洗吗? 5.滴定的终点的现象如何描述? 例2在测定某铁矿石中的含铁量时,可准确称取0.2113g铁矿石溶解在酸里,再把Fe3+还原成Fe2+,然后用0.0223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5Fe2++MnO 4 +8H+=====5Fe3++Mn2++4H2O 滴定结果有消耗KMnO4溶液17.20mL,试计算和回答下列问题: (1)矿石中含铁的质量分数为。 (2)KMnO4溶液应装在试管定管里,原因是 。 (3)如果矿石是用盐酸溶解在制得的,Fe2+溶液里含有Cl-,则测定的结果矿石在含铁量(填偏高、偏低、无影响),原因是. 例3.20.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如图所示。 (1)试求X、Y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2)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小结:

全息成像论文

专业:工业工程班级:工业11-3任课教师:黄永生 姓名:陈廷华学号:11024090308 成绩 全息成像 第一次接触3D全息投影是在网上的视频那里,看到的是用一个类似金字塔一样的黑色玻璃框然后用手机投射出来放出的影像,虽然比较简陋,而且要用到这么大的一个玻璃用具,但是已经觉得很厉害,觉得已经离全系投影已经跨出了很大的一步。而第二次看到全息投影则是在一些商场的一个电影动漫展那里,跟视频上面的差不多,不过重要的是把实际的体积变大,而且里面画面更加精细了,不会出现跳帧和成像出现错误的现象。 全息摄影又称全像摄影(Holography),是光学上极富诱惑的一项技术。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洒在马路的油膜在阳光下会呈现出多种色彩,而在吹起的肥皂泡上也会看到同样的情况,原因是由于肥皂泡两个面的反射光出现了干涉,称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光是摄影的生命,而光有很多的特性,如色散和散射,有经验的摄影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象变有害为有利,从而为作品添加一些新奇的效果。照相机镜头是由多组透镜合成的,为避免光在透镜表面的反射损失,人们发明出镜头的镀膜技术,使一定波长的光在反射时相互抵消,以增加进入镜头的光线使成像更清晰。同样,人们利用光波的干涉特性研究出了具有立体效果的全息摄影技术。全息摄影曾一度是科学家进行科研的专利技术,现在普通人经过一定的学习也可以掌握了,如普遍用于信用卡或图书封面的仿伪卡,那是一种立体显像的东西,在阳光下显示着五光十色的反射光。 “全息”这一词我们会感想到很熟悉,联想到耳针中的人体全息图。人耳是人体的一个缩影,上面对应人体各个器官,从这里人们进一步研究出人体的任何一局部都有整个身体的信息,所以称全息图,了解这点对全息摄影也就容易理解了。在物理课的力学中我们做过水波的干涉实验,而根据光的波动特性,人们也成功地观察到了光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为得到频率相同的二条光线,让光从一个狭缝中同时射向第二屏的两个小孔,两束光在屏后出现了干涉条纹,条纹的出现是因为二束光的波峰与波谷会由于叠加时(同相)光加强,相互抵消时(反相)光减弱。这一现象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Stephen Benton发现其后面隐藏着一项高科技,从而对这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研究。 有关全息的原理在1947年就已由英国物理学家丹尼斯伽柏提出了,科学家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全息影像拍摄时,记录下光波本身以及二束光相对的位相,位相是由实物与参考光线之间位置差异造成的,从全息照片上的干涉条纹上我们看不到物体的成像,必须使用具有凝聚力的激光来准确瞄准目标照射全息片,从而再现出物光的全部信息。一个叫班顿的人后来又发现了更为简便使用白光还原影像的方法,从而使这项技术逐渐走向实用阶段。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一次使用白色光全息片贴在封面时,销售量由一千万份增加到再版后的一千六百万份。这一技术后由美国传到欧洲和其它国家,广泛用于信用卡等仿伪技术。激光全息摄影技术也随之风靡全世界。 全息摄影就是在摄影的同时将上述两类信息同时记录来实现的。采用激光

全息照相实验实验报告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张皓景 学号:20111359069 班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2班实验名称:全息照相实验 任课教师:裴世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实验技术。 3.了解全息照相再现物像的性质、观察方法。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装置示意图 5底片 图1 全息照相光路 四、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是一种二步成像的照相技术。第一步采用相干光照明,利用干涉原理,把物体

在感光材料(全息干版)处的光波波前纪录下来,称为全息图。第二步利用衍射原理,按一定条件用光照射全息图,原先被纪录的物体光波的波前,就会重新激活出来在全息图后继续传播,就像原物仍在原位发出的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物”并不是实际物体,而是与原物完全相同的一个三维像。 1.全息照相的纪录——光的干涉 由光的波动理论知道,光波是电磁波。一列单色波可表示为: 2cos(t )r x A πω?λ =+- (1) 式中,A 为振幅,ω 为圆频率,λ 为波长,φ 为波源的初相位。 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 1 2cos(t )n i i i i i r x A πω?λ==+- ∑ (2) 因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A )和位相(ωt+φ-2πr/λ)两大信息。 全息照相的一种实验装置的光路如图(1)所示。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分光板分成两束,一束经透镜扩束后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后照射到感光底片(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叫物光。另一束经反射镜改变光路,再由透镜扩大后直接投射到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称为参考光。由于激光是相干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因为从被摄物体上各点反射出来的物光,在振幅上和相位上都不相同,所以底片上各处的干涉条纹也不相同。强度不同使条纹明暗程度不同,相位不同使条纹的密度、形状不同。因此,被摄物体反射光中的全部信息都以不同明暗程度和不同疏密分布的干涉条纹形式记录下来,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这种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一般在全息照片上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明暗程度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的干涉条纹。由于干涉条纹密度很高,所以要求记录介质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达1000 条线/毫米以上,故不能用普通照相底片拍摄全息图。 2.全息照相的再现——光的衍射 由于全息照相在感光板上纪录的不是被摄物的直接形象,而是复杂的干涉条纹,因此全息照片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衍射光栅,物象再现的过程实际是光的衍射现象。要看到被摄物体的像,必须用一束同参考光的波长和传播方向完全相同的光束照射全息照片,这束光叫再现光。这样在原先拍摄时放置物体的方向上就能看到与原物形象完全一样的立体虚像。如图2 所示把拍摄好的全息底片放回原光路中,用参考光波照射全息片时,经过底片衍射后有三部分光波射出。 0 级衍射光——它是入射再现光波的衰减。 +1 级衍射光——它是发散光,将形成一个虚像。如果此光波被观察者的眼睛接收,就等于接收了原被摄物发出的光波,因而能看到原物体的再现像。

实验大数据误差分析报告和大数据处理

第二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22221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全息照相论文

贵州民族大学 《信息光学》课程小论文 《全息照相实验》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班) 年级2009级 姓名肖松 学号200907040043 指导教师葛一凡 2012.06.16

全息照相实验设计 肖松 摘要: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以光波的干涉和衍射为基础,全息图记录了物光波的全部信息 ,再现时可看到一个逼真的三维图象 ,立体感强。全息图上的每一点都携带有被摄物的全部信息 ,全息摄影图具有可分割性 ,分割后的每一小块干板都可再现完整的物体象。一张全息干板可重叠摄制多个全息图。 关键字:全息照相衍射干涉摄影 1.1 设计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发展过程及应用,比较全息照相和普通照相的区别; 2.掌握全息照相的原理和特点; 3.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观察再现全息图; 1.2 设计仪器 1.3 基本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

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3.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 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 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 ,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R O OR I I R O OR RR OO R O R O I R * * 0** * * * * ))((+++=+++=++=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 和R 的共轭量;I 。,IR 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的放光强度。 物相再现 底板经过曝光冲洗后,形成各处透光率不同的全息照片,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一般来说,光透过这样的全息照片时,振幅以及位相都要发生变化。如果令 t =透过光的复振幅/入射光的复振幅 (式2) 则复振幅透过率t 一般为复数。但对于平面吸收型全息照片t 为实数。如果曝光及冲洗合适,可使得 感光底板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完全版).docx

实验5.5 全息照相 实验分析: 在这次光学实验中,拍出来的全息照片图像模糊,而且曝光范围小,基本算失败,对此我觉得我们必然在某处有错误,或者是由于实验仪器造成,因此我展开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可能有: 1.在曝光过程中有振动或位移,由于全息图上所记录的是参考光 和物光的干涉条纹, 而这些条纹非常细, 在曝光过程中, 极 小的振动和位移都会引起干涉条纹的模糊不清, 甚至使干涉 条纹完全不能记录下来。 2.没有更好的调整好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参考光和物光的光 程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不能大于所用激光的相干长度, 否则两者不能相干, 无法在全息干板上获得干涉条纹。 3.没有更好的调整好参考光和物光的夹角。假设全息干板上干涉 条纹的间距为d, 光源波长为λ。根据干涉原理, d 与参考光 和物光之间的夹角θ关系为, 而干板分辨率 η 与d 的关系为。可以看出, θ愈大, 所记录的干涉条纹就越细, 对干板的分辨率要求越高,故夹角 θ不能太大。而夹角θ对全息图再现像时的观察窗(视角) 有 影响, 夹角大, 可在较大范围内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 反之, 观察窗则小, 因此夹角θ也不能太小。 4.光路中使用过多反光镜导致光强过小,从而影响干涉效果。

5.曝光时间没有控制得很好,曝光时间太长, 导致干板太黑, 光 线的透过率降低。 C C 6.在用清水清洗干版时水温没有严格控制在30-32,影响 实验结果。 7.在显影定影时,冲洗时间不够,导致成像范围过小,成像不清 晰。 实验结论: 实验中获得清晰的再现像的关键是要选用具有良好的相干性和稳定性的激光作为光源。光路的调整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光路,既要使物光和参考光能够发生干涉,还要保证干涉条纹间隔清晰,反差合适。所以要首先调整好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以保证干涉能够发生,然后再调整物光与参考光束之间的夹角及物光和参考光的光强比, 保证全息照片的清晰度和反差。另外,在曝光时系统要稳定。

信息光学论文(精品)

信息光学研究发展现状 【摘要】从全息思想的提出至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期间,全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梳理一下全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今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全息技术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全息防伪存储全息透镜 【引言】全息技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光学分支,主要运用了光学原理,是一种不用透镜,而用相干光干涉得到物体全部信息的二部成像技术。如果说全息技术在照相方面的应用与普通照相技术的最大区别,那就是全息技术能够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原理,将物体对光的振幅和相位反射(或透射)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也就是把物体反射光的所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并能够再现出立体的三维图像。也就是全息技术所记录不是图像,二是光波。全息技术近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近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在现代测试、生物工程、医学、艺术、商业、保安及现代存储技术等方面已显示出特殊的优势。随着全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息技术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市场、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一、全息技术的发展简介 全息照相技术是1948年英国科学家丹尼斯·伽伯(Dennis Gabor)为改善电子显微镜成像质量提出的重现波前的理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当时由于缺乏纯净的能够相互干涉的光,全息图的质量很差。直到十二年以后的1960年,激光器问世,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埃梅蒂·利斯与朱里斯·尤佩尼克拍成了第一张全息相片,全息技术才有了蓬勃快速的发展。 1948年,伽伯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布拉格的“x射线显微镜”、泽尼克的相衬原理的启示下,提出了一种用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方法,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想法。为了进一步证实其原理,他先后采用电子波与可见光进行了验证,并在可见光中得到了证实,同时制成了第1张全息图。从那时起至20世纪5O年代末期,全息图都是用汞灯作为光源,而且是参考光与物光共

【实验报告】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感光底板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I(OR)(O*R*)OO*RR*OR*O*RIOIROR*O*R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和R的共轭量;I。,IR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的放光强度。 2.物相再现 3.底板经过曝光冲洗后,形成各处透光率不同的全息照片,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一般来说,光透过这样的全息照片时,振幅以及位相都要发生变化。如果令 t=透过光的复振幅/入射光的复振幅(式2) 则复振幅透过率t一般为复数。但对于平面吸收型全息照片t为实数。如果曝光及冲洗合适,可使得 tt0KI (式3)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

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由于部分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得到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 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 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19、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待测液实际用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全息成像小论文

全息成像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先进,各种新兴的高科技产品“出炉”,方便化、智能化,各种先进的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完善,苹果手机已经出到了6,小米系列手机也已经更新换代,技术不断更新,产品性能越来越好,给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与乐趣。科技中光是经常被利用的一种物质,而全息成像技术正是利用光,发明已久的全息成像技术到如今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全息技术的发展 1948年,丹尼斯·盖伯提出一种记录光波振幅和相位的方法,随后用实验证实这一想法,即全息术,并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全息图。这一时期的全息图被称为第一代全息图,标志着全息术的萌芽。第一代全息图存在两个严重问题,一个是再现的原始像和共轭像分不开,另一个是光源的相干性太差。因此在这十多年中,全息术进展缓慢。1960年激光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高相干度光源,为全息技术发展提供了可能。这一时期的利思和乌帕特尼克斯将通信理论中的载频概念推广到空域中,用离轴的参考光与物光干涉形成全息图,再利用离轴的参考光照射全息图,使全息图产生三个在空间互相分离的衍射分量,其中一个复制出原始物光。该方法被称为离轴全息术,这就是第二代全息术,这一代全息术的成功是全息技术研发的一大进步,但却使全息图失去了色调信息。第三代全息图是用激光记录,而用白光再现的全息图,在一定的条件下赋予全息图以鲜艳的色彩,此后全息术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像全息、反射全息、彩虹全息、模压全息等。第四代全息图应该是白光记录白光再现的全息图,这样克服了因激光的高度相干性,要求全息拍摄过程中各个元件、光源和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严格保持不变所带来的不便,它将使全息术最终走出有防震工作台的黑暗实验室,进入更加广泛的实用领域。1996 年, Shimizu 小组采用计算全息图观察到了第一幅原子束再现的全息像, 并开创了原子全息术的实验研究。1997 年, Tonomura 等人拍摄了第一张电子全息图, 不过全息再现时使用的是光波。具有原子尺度分辨本领的中子全息照相术也已实现,它采用了“内探测器”方法, 这对于重现一个晶格内部的像是很重要的。现如今,全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电影中,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 全息成像的原理 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