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 生活与哲学word电子课本人教版 第五课

2015最新 生活与哲学word电子课本人教版 第五课
2015最新 生活与哲学word电子课本人教版 第五课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5.1意识的本质

5.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因此,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5.1.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相关链接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5.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对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将万水千山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相关链接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

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

专家点评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来表达意识的概念是灵魂,这一点与古希腊人有着惊人的相似。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都用灵魂来表示意识,亚里士多德还著有《论灵魂》一书,专门讨论意识问题。在灵魂之外,我们的祖先还用“精神”、“心”来表达意识,如庄子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韩非子说:“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张载说:“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意识”概念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形成的。

5.2意识的作用

5.2.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表面看起来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其实不然。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作为人体感官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那青山绿水、姹紫嫣红,那浩渺烟波、重峦叠嶂。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专家点评

宇宙是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相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它只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滴水珠。每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延续,积累和传递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所以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又是无限的.

5.2.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

面对石头与电脑

面前有一块石头,请问:“是先有石头,还是先有人们对于石头的认识?”回答是很明确的:先有石头,然后才有关于石头的种种认识。 但是,如果把石头换成电脑,再问同样的问题:“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

?”你会怎样回答? 石头和电脑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存在,石头是自然界中固有的,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自然界本来没有电脑,它是人制造出来的。大自然可以演化出一座珠穆朗玛峰,但是即使再过几亿年,自然界也不可能演化出一台电脑。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极大的能动作用。 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怎样产生的? 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2.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相关链接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文中称赞西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朝颜师古释?实事求是?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毛泽东指出:?‘实事求是’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课本背诵内容电子版

1 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主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④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合。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课本背诵内容电子版

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主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④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合。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1 《论语》十则 ?原文和译文 1、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解词 : 时: 按时 ; 说: 同“悦”,愉快。 翻译 :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 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 :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解词 : 故: 旧的( 知识 ); 知: 理解、领悟。 翻译 :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 : “学而不思则闰 ;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 解词 : 罔: 迷惑而无所得 ; 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 会有疑惑。 赏析 :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解词 : 愠: 恼恨。 翻译 : 孔于说 :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公冶长》 ) 解词 : 耻: 以,, 为羞耻 翻译 : 子贡问道 : “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 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 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述而》 ) 解词 : 识: 记住; 厌: 满足; 诲: 教导。 翻译 :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 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 2 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 “对我 来说,有什么呀 ?”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翻译 : 孔子说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 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 处都有老师。 8、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翻译 : 孔子说 : “(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 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 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5第五课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号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5.1意识的本质 5.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因此,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5.1.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一些动物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 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 ⑴对动物说“梅”,能不能使动物“止渴”?对动物谈“虎”,能不能使动物“色变”?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5.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⑴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 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将万水千山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4第四课

《南水北调》 (刘铁军摄) 从有限中把握无限,从短暂中寻找生命的永恒。哲学让我们参悟宇宙,体悟人生。哲学让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凭借主观能动性,人类在实践中将开启一个意义的世界,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屈原的《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科学地揭示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地揭示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四课探宄世界的本质 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4.1世界的物质性 4.1.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看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上帝在第四天造出了太阳.月亮和星星 《圣经·旧约·创世记》上 说,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黑 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 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第 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 出了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造 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 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 休息日。 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 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 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 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古希腊哲学家在激烈地争论:世界的本原是水.是火.还是其他? 利特认为,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⑴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 、“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⑵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入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2.1.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 地说,就 是意识和 物质的关 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专家点评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在表达哲学 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上各不相同。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2.1.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灶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 1-2 美好生活的向导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No.1 157 154 易错易混知识点 1.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4.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等基本派别。 *****本课知识小结和体系构建***** ----拓展案--- 【考点训练】 自主学习指导课程 P179 体验高考 自我检测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5:5) 编写:赵长荣 审核:田运成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 ----自习案--- 1.大约用35分钟的时间进一步巩固上一课内容,重要问题动笔写写、重新做做。 2.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结合课本和学案课堂案部分巩固如下问题: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课堂案--- 【考点梳理】 高考考点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科学 要求: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课程173页,掌握如下问题 1. 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 (1) 从本义上看 (2)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来看 (3)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来看 (4) 从与具体看科学的关系来看 (5) 从于时代的关系来看 2. 正确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的功能是 3. 哲学与时代精神 4. 哲学的作用 (1) 从哲学的产生上看: (2) 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 (3) 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看: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前 言(第1课时) 一、学习哲学的重要性: 二、《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三、《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四、《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五、《致同学们》:一共有六个自然段: 1、引入:由书名引入到了哲学与生活之间是否存在在一定的关系这个问题。 2、回答:生活与意识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由此而肯定了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生活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递进:仅仅有生活还不足以形成哲学,因为哲学是在生活与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索而形成的。 4、递进:任何哲学不管是还是错的,它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正 确的,因为它能够正确的探究到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6、热情的口吻号召大家学习哲学。 六、我们如何阅读这本教材 生 活 与——单元: 哲 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16课时)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单元导语: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意义。 课文:学习的主体内容: 课文导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框构:框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它由若干目构成。作为量化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每框大体按1学时安排—。目是构成框的基本单位,包括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也是展示课文的基本步骤和环节。 综合探究: 探究活动目标 探究活动建议 探究路径参考 理论评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人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 识字(一) 1一去二三里 2口耳目 3在家里 4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 课文 1画 2四季 3小小竹排画中游 4哪座房子最漂亮 5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6静夜思 7小小的船 8阳光 9影子 10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识字(二) 1比一比 2自选商场 3菜园里 4日月明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课文 11我多想去看看 12雨点儿 13平平搭积木 14自己去吧 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该怎么办 16小松鼠找花生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18借生日 19雪孩子 20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汉字笔画名称表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识字1 1柳树醒了2春雨得色彩3邓小平爷爷植树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语文园地一

5看电视6胖乎乎得小手7棉鞋里的阳光8月亮得心愿语文园地二 识字3 9两只鸟蛋10松鼠和松果11美丽得小路12失物招领语文园地三 识字4 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14荷叶圆圆15夏夜多美16要下雨了17小壁虎借尾巴语文园地四 识字5 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1称象语文园地五 识字6 22吃水不忘挖井人23王二小24画家乡语文园地六 识字7 26小白兔和小灰兔27两只小狮子28小伙伴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语文园地七 识字8 30棉花姑娘31地球爷爷的手32兰兰过桥33火车的故事34小蝌蚪找妈妈语文园地八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识字1 1秋天的图画2黄山奇石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语文园地一 识字2 5一株紫丁香6我选我7一分钟8难忘的一天语文园地二 识字3 9欢庆10北京11我们成功了12看雪语文园地三 识字4 13坐井观天14我要的是葫芦15小柳树和小枣树16风娃娃17酸的和甜的语文园地四 识字5 18称赞19蓝色的树叶20纸船和风筝21从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 识字6 22窗前的气球23假如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语文园地六 识字7 26“红领巾”真好27清澈的湖水28浅水洼里的小鱼29父亲和鸟语文园地七识字8 30我是什么31回声32太空生活趣事多33活化石34农业的变化真大语文园地八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分析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分析 .h1{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 oNT-SIZE:22pt;mARGIN:17pt0cm16.5pt;LINE-HEIGHT:240% ;TEXT-ALIGN:justify}.h2{FoNT-wEIGHT:bold;TEXT-jUSTI 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0cm;LI 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y}.h3{FoNT-wEIGHT:b 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 GIN:13pt0cm;L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y}DIV .union{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DIV.unionTD{ 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一、编写《生活与哲学》的宏观背景 1.存在的问题。哲学是一座充满着神奇和智慧的殿堂。千百年来人们崇尚哲学,热爱哲学,孜孜以求地追寻着智慧和真理。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哲学似乎成了神秘、抽象、思辨和空谈的代名词。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哲学教学、哲学课程自身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无疑是造成哲学的窘境和尴尬的重要因素。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课程一样,哲学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难、繁、旧的状况,存在着简单化、成人化的倾向,存在着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的特点、思想和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在方法上,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因此,如何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7第七课

《庐山高图》沈周(明) 哲学是一座高山。拾阶而上,谛 听来自智者的纶音妙语;俯首凝神, 让思接千载,心游八方。每个足迹都 写满了人类探索的经验,每种方法都 搭起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有位淘金的老人,临终前问自己的两个儿子要什么东西。大儿子说:“我要您攒下的黄金。”二儿子则说:“您把淘金的方法教给我吧。”于是,老人把金子给了大儿子,把淘金的技术传给了二儿子。老人去世后不久,大儿子就把金子花光了,二儿子却慢慢积累了许多黄金。 如果我们把前人创造的一切知识成果比作金子,那么取得这些成果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淘金术。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

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勇于批判,不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七课 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7.1.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相关链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台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做起,最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归宿。《大学》的这一思想反映了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 7.1.2联系的客观性

《生活与哲学》教材结构的梳理

《生活与哲学》教材结构的梳理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三种形态:古代相互唯物主义(弱点:科学性差、简单化)、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弱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与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社会变革的先导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 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三大理 论成果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的物质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质要区别开来。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概念、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 者;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 的、普遍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利用规律。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 二、意识的作用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 识字(一) 1 一去二三里 2 口耳目 3 在家里 4 操场上 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 课文(一) 1 画 2 四季 3 小小竹排画中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5 爷爷和小树 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6 静夜思 7 小小的船 8 阳光 9 影子 10 比尾巴 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识字(二) 1 比一比 2 自选商场 3 菜园里 4 日月明 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课文(二) 11 我多想去看看 12 雨点儿 13 平平搭积木 14 自己去吧 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语文园地五该怎么办 16 小松鼠找花生 17 雪地里的小画家 18 借生日 19 雪孩子 20 小熊住山洞 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生字表(一)生字表(二)汉字笔画名称表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识字1 (多彩的春天) 1 柳树醒了 2 春雨得色彩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4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语文园地一 识字2 (温暖的家) 5 看电视 6 胖乎乎的小手 7 棉鞋里的阳光 8 月亮得心愿 语文园地二 识字3 (保护环境) 9 两只鸟蛋 10 松鼠和松果 11 美丽的小路 12 失物招领 语文园地三 识字4 (快乐的夏天) 13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14 荷叶圆圆 15 夏夜多美 16 要下雨了 17 小壁虎借尾巴 语文园地四 识字5 (动脑筋想办法) 18 四个太阳 19 乌鸦喝水 20 司马光 21 称象 语文园地五 识字6 (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22 吃水不忘挖井人 23 王二小 24 画家乡 25快乐的节日 语文园地六 识字7 (我们都有好品质) 26 小白兔和小灰兔 27 两只小狮子 28 小伙伴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语文园地七

2019年《生活与哲学》教材修订说明.doc

2019年《生活与哲学》教材修订说明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指导意见》,我们对XX年1月第2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作了如下修订。 1.致同学们第4段第2行在两处“时代的精神”后加“上”字。 2.致同学们第5段第2行把“正确认识实践”改为“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删去“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这几个字。 3.第一单元结构图中的“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改为“存在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存在”。 4.第一单元结构图中在“物质是本原”后加“的”,在“意识是本原”后加“的”。 5.第一单元结构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6.第4页活动框中的“排名的二重性”换成《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的孔子的一段话,其内容如下。 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有人问孔子:您的弟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物啊?孔子回答说:“仁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呢?答:“辩人也,丘弗如也。” 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呢?答:“勇人也,丘弗如也。”

问:既然三人都比您强,他们为什么还听从您的调遣?答:“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这什么不愿意呢? ●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 7.第4页第1行“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改为“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8.第4页第4~5行“主观情绪”改为“头脑”。 9.第4页活动框中的前三句话和漫画删去,第2问“杞人忧天的故事”改为“上述材料”。 10.第6页活动框中的第1问改为“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 11.第6页宋体字第1~3 行,删去“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这时”,“就”几个字。 .第6页“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马克思” 这句名言,换成:“学好哲学,终生受益。──陈云”。 13.第7页宋体字第1段第1行“对世界的认识”改为“对事物的认识”,第二行“对周围世界的一定看法”中的“周围”二字删去。 14.第7页宋体字第2段第2行“理论化、系统化”改

(word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文 (全册\含语文园地知识) 1.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jùn)俏(qiào)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còu)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fú)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zēnɡ)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lǜe)过,唧(jī)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ǒu)尔沾(zhān)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yànɡ)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只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2.古诗两首 咏(yǒnɡ)柳 贺知章 翻译: 碧玉妆①成一树高,如同碧玉妆扮成的高高的柳树, 万条垂下绿丝绦②(tāo)。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不知细叶谁裁出,不知道这纤细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这二月的风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 注释: 妆:打扮。 绦:用丝编成的袋子。 春日 朱熹 翻译: 胜日①寻芳泗(sì)水②滨(bīn),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 无边光景③一时新。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等闲④识得东风面,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①胜日:好日子。 ②②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yuǎn)于泗水县,流入淮(huái)河。 ③光景:风光景物。 ④等闲:随意。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2第二课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入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2.1.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 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 类认识的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 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论。 专家点评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在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上各不相同。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2.1.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灶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8第八课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刁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1.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即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再到生物运动。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专家点评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相关链接 江水东流万里长——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人深的过程。 1900年6月,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在大沽口蜂拥登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改革开放中国巨变 ⑴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 ⑵20 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 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 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了。 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 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 向繁荣富强。

生活与哲学教材分析

《生活与哲学》教材分析何青 一、《生活与哲学》的课程性质、内容目标和基本理念 1.《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生活与哲学》课程基本的内容目标和总的要求。 按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表述,《生活与哲学》课程基本的内容目标和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生活与哲学》教材所遵循的基本理念。 编写《生活与哲学》所遵循的基本理念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本精神,全面贯彻新课标的各项要求,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指导教材编写,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生活与哲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1.贴近实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时代感)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反映。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贴近实际,贴近时代,对于《生活与哲学》模块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一个实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生活与哲学》模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分析、反思我们的时代任务和时代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分析、研究中国的现状和历史,具体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问题。 其次,实际还包括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实际。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必须联系这一主题,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我们的时代主题联系起来,深入领会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