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地理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地理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地理复习教学设计

2015年春学期初中九年级地理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球运动

教学目标:

1、列举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自转、公园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4、了解经纬线、经纬度划分、半球划分及其特殊的经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本初子午线等)

5、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地球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经纬线、经纬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法、联想法

教学过程:

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1)列举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P2图1.1);帆船从海面驶来,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即最大周长),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经纬线、经纬度、半球划分及特殊的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

(2)了解建立经纬网的重要意义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二单元地图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常用图例;

2、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能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教学重点:地图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法、联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1.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能识别常用图例。

(1)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

①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3)常见图例

2.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山体不同部位。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4)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

(5)鞍部:相等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空白处(6)山顶: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7)陡崖:等高线重合地方

3.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能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选择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选择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选择世界政治地图。

去一个城市游览,想知道城市的位置,选择小比例尺地图;想了解这个城市更多的情况,要选择大比例尺地图;在城市地图上找到某个景点,想知道这个景点的布局,还要选择更大比例尺的地图。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及地理分布;

3、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半岛、岛屿和海峡;

4、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5、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及组成。

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法、联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1.海陆分布

(1)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所占比例,了解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及地理分布。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

洲。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与北美: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3)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半岛、岛屿和海峡。

主要半岛: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

主要岛屿: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本州岛

主要的海峡有:白令海峡、马六甲海峡(东南亚)、霍尔木兹海峡(中东)、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莫桑比克海峡(非洲)、麦哲伦海峡(南美洲)、英吉利海峡(欧洲西部,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德雷克海峡(南美洲火地岛和南极半岛之间)

2.海陆变迁

(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变动)

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海平面升降)

③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全球共分六大板块:图2.19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P37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①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四单元天气和气候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6、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7、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8、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9、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世界气温、降水分布规律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读世界气温、降水、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世界气温、降水、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活动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学法指导:对比理解法联想法数据分析法归类法

教学过程:

1.天气气候与我们的生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如今天下雨了,明天晴到多云。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如梅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46页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重要性: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了空气,引发人们多种疾病。

保护:减少排放、少用煤,造林种草。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①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如,一座高山海拔3000m,山脚气温20℃,山顶气温多少度?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并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特点。

一般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近海降水多,远离海洋降水少;

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具体说来,①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

漠。

3.主要气候类型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找出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并说出其特点。

(2)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影响:

a)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海陆位置影响:

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海陆位置影响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

a)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c)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

(3)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①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热量带的人们衣着不同。

②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③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五单元居民和聚落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说明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4、了解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主要地区;

5、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代表性建筑;

6、了解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基本特点;

7、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人种、语言、宗教、聚落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法、活动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学法指导

对比理解法联想法数据分析法归类法

教学过程:1.人口与人种

(1)学会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说明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人口增长特点:

A、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B、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C、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增长速度世界各地不同。

人口分布特点:

A、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悠久地区,人口众多,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B、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如欧洲和北美洲;

C、中低纬、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D、干旱、潮湿、高纬度或高海拔、寒冷地区人口稀少。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亚马逊平原、北冰洋沿岸、青藏高原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②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③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

2.语言和宗教

(1)了解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法语:法国、非洲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北非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代表性建筑物。

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代表建筑教堂。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代表建筑清真寺。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代表建筑佛塔或寺庙。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3.聚落

(1)了解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基本特点。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举例说出聚落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①早期,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②目前,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六单元发展与合作

教学目标:

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并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含义;

3、了解联合国的概况及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概况及作用。

教学难点:“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学法指导:对比理解法联想法归类法观察图表法

教学过程:

1.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明世界上主要国家在人口、面积、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人口超1亿的国家(11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其中有六个分布在亚洲。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经济发展: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2)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并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含义。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南”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2.国际合作

(1)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了解联合国的概括及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联合国总部美国纽约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6个主要机构;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世界贸易组织总部瑞士日内瓦,成员148个(2003年4月)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平、友谊、进步;国际红十字会,人道主义;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欧盟,27个成员国,成员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五)认识区域

第七单元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出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及发展等问题;

4、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教学重点:亚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

教学过程: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纬度约0。~80。N,经度约30。~180。E;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南极洲跨经度最广)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①地形特点:地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低;

②气候特点: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③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河流。

(3)认识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人口问题:人口众多,约36.8亿,占全世界61℅;

环境问题: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种粮,加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在土地上连续耕种,使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发展问题:人口众多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阻碍经济发展。

世界人口60.55亿,其中多半人生活在亚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有6个国家超过1亿。

(4)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①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③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八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出它们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存在的人口、环境及发展等问题;

4、通过实例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教学重点: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

1.日本

①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岛国;

领土范围:纬度25。-45。N,经度125。-145。E;

主要组成部分: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②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及地形特点,能够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

原因。

原因: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互碰撞。

③结合日本的国情,理解其加工贸易发达的经济特点。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日本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如煤铁矿石,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吕大量出口,形成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④知道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及其分布特点。

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⑤了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文化兼容的典型。

2.印度

①了解印度人口的现状。

特点:人口数量多,增长快,自然增长率高。

影响: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对环境压力增大,阻碍经济的发展。

②通过地图及图片资料,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印度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③了解印度的工业发展及主要的工业城市。

英殖民统治时期,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

独立后,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不仅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主要工业城市:首都新德里,孟买(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最大的麻纺织中心),班加罗尔(电子工业基地)

3.俄罗斯

①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地理位置:亚欧大陆北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领土组成:亚洲占大部分,欧洲部分较少,以乌拉尔山为界。

②了解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及重要的河流、湖泊。

地形特点: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升高。

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带季风和寒带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重要河流: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母亲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科雷马河

重要湖泊: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③了解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及重要的工业区。

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是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这为俄罗斯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分布:亚洲部分较多,欧洲部分较少。

重要的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莫斯科工业区(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石油、钢铁、机械等);库兹巴斯(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

④了解俄罗斯重要城市及主要运输方式。

重要城市:莫斯科(首都)、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等。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九单元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出它们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存在的人口、环境及发展等问题;

4、通过实例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教学重点: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

教学过程:

1.中东地区

①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

位置: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称之为“中东”,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自古以来,中东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两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洲:亚、欧、非

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指出中东地区石油分布、生产和出口的情况。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产油国: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

③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中东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可能导致的问题。

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无河流的沙漠地区。

可能导致问题:匮乏的水资源对中东各国的生产以至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所以有关

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为中东地区的一个焦点。

④说出中东地区宗教和文化差异。

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现在中东各民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地区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2.欧洲西部

①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及其主要的国家和首都。

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

首都:伦敦、巴黎、柏林

②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地形、气候及其特点。

地形:地形平坦,山地主要在南部地区

气候类型及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湿润,年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雨型)、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宜牧草的生长,因此西欧畜牧业较发达。

③了解欧洲西部地区区域性组织——欧盟。

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除瑞士和挪威外,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欧盟。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伦敦塔桥、荷兰风车、北欧峡湾风光、阿尔卑斯山滑雪、雅典巴特农神庙、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西班牙斗牛、巴黎艾非尔铁塔。

第十单元西半球的国家和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出它们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存在的人口、环境及发展等问题;

4、通过实例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教学重点: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

教学过程

1.美国

①通过地图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和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共50个州,其中48个本土州,2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

地理位置:太平洋东岸,大西洋西岸,加拿大以南,墨西哥以北地区。

②利用图表、数字分析美国的民族和人种构成。

民族:美利坚民族。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人种构成:白种人(84℅)、黑种人(13℅)、黄种人。

③了解美国农业发展优势自然条件及主要特点。

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占一半以上,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自然条件优越。

主要特点:美国农业实现了地区生产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规模很大。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是世界农业大国。

④了解美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硅谷。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美国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因大量生产电子工业材料——硅片而得名。

2.极地地区

①说出两极地区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

重要性。

位置范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

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南极严寒(冰雪高原),干燥(白色沙漠)、烈风(风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