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孔隙水 第一节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一、典型的洪积扇形成

第十章孔隙水 第一节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一、典型的洪积扇形成
第十章孔隙水 第一节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一、典型的洪积扇形成

第十章孔隙水

第一节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一、典型的洪积扇形成

首先从洪积物的形成——洪积扇来分析。

形成条件: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山区洪流沿河槽流出山口,进入平原或盆地,不再受河槽的约束,加之地势突然转为平坦,集中的洪流转为辫状散流(如插图10-1);水的流速顿减,搬运能力急剧降低,洪流所携带的物质以山口为中心堆积成扇形,称为洪积扇。

插图10-1洪积扇地形水系平面示意图

二、洪积物的沉积特征

由山口向平原(盆地),由于水动力条件控制着沉积作用,洪积扇显示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地貌上坡度由陡变缓,岩性上由粗变细、分选由差变好。

由图10-1显示了洪积扇的沉积物特征和地下水特点。

图10—1半干旱地区洪积扇水文地质示意剖面图

基岩;2—砾石;3—砂;4—粘性土;5—潜水位;6—承压水测压水位;7—地下水流线;8—降水入渗;9—蒸发排泄;10—下降泉;11—井,涂兰色部分有水

三、地下水的特征

地貌岩性的分带性又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带性。

由山口扇顶向平原(扇前缘)岩层透水性由好到差,地下水位埋深由大变小,补给条件由好到差;随之,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为以蒸发为主(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下),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矿化度由小到大,水化学类型也产生相应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动(变幅)也由大到小。

四、洪积物孔隙水特征分析方法

(下表总结了从山前到平原,地形地貌、沉积水动力条件、沉积特征及地下水特征的分带性)

综合上述分析,分析不同沉积物类型的地下水赋存、运动和水化学特征(简称水文地质条件),应从沉积物形成时的水动力场到沉积物沉积规律入手,再分析地下水的分带性特征。

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水动力条件分带→沉积作用分带→地貌岩性分带→地下水分带

五、洪积扇中地下水的独特性

上面讨论的是洪积扇中地下水的一般规律,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地质背景下,洪积扇中的地下水有其独特性。

(1)水化学分带的异常:

西北干旱地区,蒸发强烈,显示良好的水化学分带——扇顶为矿化度小于

1g/L型水,中间过渡带为1—3g/L的型水,溢出带以下为矿化度大于log/L的氯化物水

华南地区水型无差异由洪积扇顶部直到溢出带以下,均为矿化度小于0.5g/L 的重碳酸盐水。

(2)地下水位埋深异常:乌鲁木齐的洪积扇的潜水埋藏深度为扇顶浅,远山深。这是因为新构造运动使隔水基底呈现差异断块活动,近山处基底上升而远山处下落,故使两侧地下水位形成跌水(图10—2)

图10—2因新构造运动引起的洪积扇地下水位异常

1—隔水基岩;2—砾石;3—砂;4—粘性土;5—潜水位;6—泉(断层两侧水位用不同颜色显示差异)

第二节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

以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为例,说明冲积平原孔隙水的特点。

一、冲积平原的形成

黄河中游是广袤的黄土高原,很容易遭受水流侵蚀带入黄河。郑州以上,黄河在峡谷中流动,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郑州以下,进入华北平原,坡降变小,黄河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床不断淤浅。洪水期水流漫溢出河床堆积形成自然堤。河

床不断淤浅,河床高出周围地区,成为地上河(如图10-3)。洪水期黄河冲决自然堤形成泛滥平原,同时频繁改道最终形成冲积平原。(插入图10—3)。

图10—3黄河下游岸边水文地质剖面

亚粘土;2—粉砂;3—细砂;4—潜水位;5—地下水流向

二、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基本特征

从图10-3和图10-4显示,由现代河道与近代古河道到河间洼地,显示着良好的微地貌——岩性——地下水分带性。以下表的方式对冲积平原地下水的分带性特点进行总结。

图10—4黄河冲积平原水文地质示意图

1—砂;2—亚砂、亚粘土;3—粘土;4—地下水位;5—咸水(矿化度大于2g/L)与淡水界线,齿指向咸水一侧;6—入渗与蒸发;7—地下水流线;8—盐渍化

冲积平原地下水的分带性特点的总结表

第三节湖积物中的地下水(一般性了解)

一、沉积特征

颗粒分选良好,层理细密。

岸边浅水处沉积砂砾等粗粒物质,向湖心逐渐过渡为粘土。(插图10-2显示湖泊沉积物的分带特征)

二、含水层特征

主要含水层为砂砾,展布广、厚度大(单层厚度甚至可高达l00m以上)。剖面上为层状或延伸远的长透镜状。

随着气候与构造运动的变化,湖盆发生变化,沉积物的特征也随之变化。气候的周期交替(或构造下降与停顿交替),可形成砂砾层与粘土层交替堆积,形成多个被粘土分隔的含水砂层。

插图10-2典型湖泊沉积物的分带特征

三、地下水的特征

湖泊初期,湖积物发育,后期湖泊萎缩,湖积物多被冲积物所覆盖。

由于湖积物是砂砾石与粘土的互层,垂向越流补给与天窗补给比较少。侧向上湖积砂砾含水层主要通过进入湖泊的冲积砂层与外界联系。但补给范围小。

与外界联系较差,补给困难,地下水资源更新困难。地下水资源一般并不丰富。

第四节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黄土是特定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物;在我国西部大面积分布,而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基本上无常年性河流(或地表水),地下水水量也不丰富,赋存于黄土孔隙与裂隙中的地下水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

一、黄土特征

厚度大,结构疏松,粉土含量大于60%,含钙质结合,呈棕黄,微红,棕黑色,形成于中、下更新世(与黄土);黄土均发育垂直节理,其垂向渗透系数常比水平方向大几倍到几十倍,随着埋藏深度加大,黄土中大孔隙减少,渗透性明显降低(图10—6)。

二、黄土地区的地貌形态

根据图10-8所示,黄土地区的地貌形态有塬、梁峁,黄土杖(撑)地。

三、黄土中的地下水

黄土塬:有较为宽广的平台。割切较弱.故有利于降水入渗(降水入渗系数平均为5%—10%)而不利于迅速排泄,故赋存地下水比较丰富。

图10—8黄土高原地下水示意图

(a)黄土塬;(b)黄土梁峁;(c)黄土杖(撑)地

1—隔水基岩;2—下中更新世黄土;3—上更新世黄土;4—地下水位;5—示意地下水流线;6—降水入渗;7—蒸发;8—泉;9—井

黄土塬从塬中到塬边地下水显示良好的分带性特点:

由此可见,黄土塬区有利打井取水区为塬中心,或边坡地带(图10—8)。

黄土梁、峁:地面起伏大,不利于降水入渗和地下水的赋存,水位埋深大。黄土杖地:赋存有水量较小,水位较浅的地下水,可供少量居民用水或畜牧用水。

第五节孔隙含水系统实例分析(自选学习内容)略

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

研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97年硕士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试题真题 一、选择题——在括号内的三项选择中选择一项最佳答案。(30分) 例题:岩石的给水度通常(a.大于、b.等于、c.小于)它的空隙度。 例题最佳答案:c. 1、当某种岩石由两种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且粗大颗粒之间的孔隙完全为细小颗粒所充填时,则此岩石的孔隙度(a.小于、b.大于、c.等于)由粗颗粒和细颗粒单独组成时的岩石的孔隙度的乘积。 2、承压含水层接受补给时,主要表现为(a.测压水位升高、b.含水层厚度加大、c.向相邻含水层越流)。 3、地下水按(a.埋藏条件、b.含水介质类型、c.化学成分的形成)分类,可以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4、地下水的实际流速通常(a.大于、b.等于、c.小于)地下水的渗透流速。 5、在分水岭地带打井,井中水位随井深加大而(a.升高、b.不变、c.降低)。 6、包气带岩层的渗透系数随包气带含水量的降低而(a.增大、b.减小、c.不变)。 7、高矿化度地下水中的阳离子组分通常以(a.Na、b.Mg、c.Ca)为主。 8、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称为(a.侵蚀性二氧化碳、b.平衡二氧化碳、c.游离二氧化碳)。 9、用同位素(a.氚和14C、b.氘和18O、c.34S和36Cl)可以研究地下水的起源。 10、水对某种盐类的溶解能力随该盐类浓度的增加而(a.增强、b.不变、c.减弱)。 11、当潜水与河水有直接水力联系时,用直线分割法分割河水流量过程线求得的地下水泄流量将(a.偏小、b.偏大、c.不偏小也不偏大)。 12、山区地下水全部以大泉形式集中排泄时,可以认为泉流量(a.小于、b.大于、c.等于)地下水的补给量。 13、接受同等强度的降水补给时,砂砾层的地下水位变幅(a.大于、b. 小于、c. 等于)细砂层的地下水位变幅。 14、灰岩地区的峰林平原,是岩溶作用(a.早期、b.中期、c.晚期)的产物。 15、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a.降水量、b.蒸发量、c.地表径流量)的多寡。 16、用一个泉作为供水水源时,供水能力取决于泉的(a.最大流量、b.最小流量、c.平均流量)。 17、矿亢充水水源以地下水的(a.补给量、b.储存量、c.允许开采量)为主时,则矿亢涌水量充沛、不易疏干。 18、人工补给地下水的目的之一是可以防止(a. 地下水污染、b.大泉干固、c.海水入侵)。 19、在松散岩层中打供水井,常在井内滤水管外围回填砾石,要求回填砾石的渗透性(a.小于、b.大于、c.等于)岩层的渗透性。 20、在地下水水质分析中,常把(a.碳酸盐硬度、b.非碳酸盐硬度、c.负硬度)称为暂时硬度。 二、试对下列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水文学作业

P31:第二章 2.3、2.5、2.6 2.3 如题2.3表,已知各河段特征点的河底高程及其间距,试求各河段的平均比降及全河的平均比降。 河段平均比降计算资料 2.3表 自河源起至河口至各和 段编号底坡变化特征点上、下高 程(m) 各特征点间距 (km) 各段平均比降 (%) Ⅰ72.5~41.9 211 0.0145 Ⅱ41.9~25.6 253 0.0064 Ⅲ25.6~16.3 248 0.0038 Ⅳ16.3~3.7 200 0.0063 Ⅴ 3.7~0 60 0.0062 全河0.0059 解:河段纵比降的计算式为 S Ⅰ =(72.5-41.9)/(211×1000)=0.0145% S Ⅱ =(41.9-25.6)/(253×1000)=0.0064% S Ⅲ =(25.6-16.3)/(248×1000)=0.0038% S Ⅳ =(16.3-3.7)/(200×1000)=0.0063% S Ⅴ =(3.7-0)/(60×1000)=0.0062% S 全河 = ={[(0+3.7)×60+(3.7+16.3)×200+(16.3+25.6)×248+(25.6+41.9)× 253+(41.9+72.5)×211-0]/(972×972×1000)}×100 =0.0059% 2.5河川径流一般指的是什么?河川径流量可用哪几个特征值表示? 答:河川径流是指下落到地面的降水、由地面和地下汇流到河槽并沿河槽流动的水流的统称。 河川径流量是指河流出口断面的流量或某一时段内的河流总量。常用5个特征值表示:(一)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流量,记为Q,以/s 计; (二)径流总量:径流总量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总水量,记为W, 以、万或亿计,通常采用108m3。 计算公式: W=QT; (三)径流模数M: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称为径流模数,记为M,以

地下水与地表水

地下水是如何分类的? 地下水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概念。广义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包气带及饱水带所有含于空隙中的水均属此列。狭义的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石空隙中的水。 长期以来,水文地质学着重于研究饱水带岩石空隙中的重力水。但是,愈来愈多的水文地质学家认识到,饱水带水与包气带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不研究包气带水,许多重大的水文地质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可以说,现代水文地质学正处于由研究狭义地下水转向以广义地下水为研究对象。 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对其水量、水质时空分布等有决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埋藏条件与含水介质类型。 所谓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指含水岩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限制的情况。据此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及承压水。按合水介质类型,可将地下水区分为孔除水、裂隙水及岩溶水。将两者组合可分为9类地下水. 地下水分类表

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作潜水。潜水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的隔水顶板。潜水自由水面称作潜水面。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为潜水层含水厚度。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 潜水含水层直接与包气带相接,所以潜水可以通过包气带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或凝结水的补给。潜水面不承压,通常在重力作用下由高水位向低水位径流。潜水的排泄,一种是径流排泄;另一种是通过包气带或植物蒸发排泄。 由于潜水埋深浅,上面无连续隔水层,因此与大气圈及地表水圈联系密切,积极参与水循环。其水位、水量和水质等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大,人类活动容易造成潜水的污染,潜水资源一般都缺乏多年调节性。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叫做承压水(见图2)。承压水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称作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的隔水层叫做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距离为含水层厚度。 承压性是承压水的一个重要特征。图2表示一个基岩向斜盆地,含水层中心部分埋没于隔水层之下,两端出露于地表。含水层从出露位置较高的补给区获得补给,向另一侧排泄区排泄,中间是承压区。补给区位置较高,水由补给区进入承压区,受到隔水顶、底板的限制,含水层充满水,水自身承受压力,并以一定压力作用于隔水顶板。用钻孔揭露含水层,水位将上升到含水层顶板以上一定高度才静止下来,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便是承压水头。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就是含水层在该点的测压水位。测压水位高于地表时,钻孔能够自喷出水。 承压水受到隔水层的限制,与大气圈、他表水圈的联系较弱。因此,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对承压水的影响较小,承压水动态比较稳定。承压水资源不像潜水资源那样容易补充、恢复,但由于其含水层厚度一般较大,往往具有良好的多年调节性能。 承压水一般不易受到污染,但一经污染,很难使其净化,因此在开发利用承压水时应注意水源的保护。 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在局部隔水层上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便是上层滞水。上层滞水最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蒸发形式或向隔水底板边缘排泄。雨季获得补充,积存一定水量,旱季水量逐渐耗失。由于其水量不大,动态变化显著,只有在缺水地区才能作为小型暂时性供水水源。利用上层滞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其污染。

地下水水文学试卷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支持毛细水 2.上层滞水 3.结合水 4.流线 5.稳定流 6.地下水动态 7.水的地质循环 8.紊流运动 9.降水入渗系数 10.承压水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7题,计28分) 1.比较地下水含水系统与流动系统的异同? 2.比较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给水度的大小,为什么? 3.地壳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4.含水层、隔水层及弱透水层概念及其关系。 5.解释利用地下水作为建筑物中央空调的原理? 6.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哪些? 7.地下水污染概念以及特点。 三、简单论述题(每题6分,共5题,计30分) 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5.与地下水过度开发相关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四、计算题(每题11分,共22分) 1、在厚度为30m的均质水平承压含水层中有一抽水井(完整井)和两观测孔。抽水 井半径为0.1m,观测孔1和2距抽水井的距离分别为30m和90m。在井中进行抽水 试验,当抽水井稳定涌水量为2500m3/d时,观测孔1降深0.14m,观测孔1降深0.08m, 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以及当抽水井降深1.5m时的出水量。 2、在水平分布的潜水含水层中,沿流向相距1200m有两个观测孔,已知1号孔,2 号孔的水位标高分别为25.0m和18m,含水层底板标高平均12m,含水层的渗透系 数为7.5m/d,含水层的宽度为150m。求含水层的单宽流量和总流量,并绘制水位降 落曲线(每隔200m计算一个值) 地下水水文学A

答 题 卷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7题,计28分) 1、 2、 3、 4、 地下水水文学A

水文学复习题作业题与答案

水文学复习题 绪论 复习题: 1、水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①萌芽阶段——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②奠基阶段——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 ③应用水文学兴起时期 ④现代水文学阶段 作业题: 1、水文现象有哪些特点? ①水循环永无止尽(境) ②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总之,任何水文现象无论 在时间或空间上均同时存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两方面的性质。 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 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 复习题: 2、淡水的最大密度温度是多少度? 3.98 C (约4 C)时,最大密度为1 3、我国湖泊冰情如何? 我国的湖泊,大约以28° N为界, ①此界以南的平原区和云贵高原区湖泊不结冰; ②我国结冰的湖泊,又可分为常结冰湖和不常结冰湖: a.常结冰湖,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这类湖泊每年都要结 冰。 b.不常结冰湖,分布在我国黄河以南、28° N以北地区。这些地区的湖泊不 是每年冬季都结冰,而是遇到强寒潮南下才结冰。 4、测量水色和透明度的常用仪器是什么? 1 )测量水色常用水色计 2)测量透明度常用透明度盘 作业题: 2、海水表面温度的水平分布有何特点?总趋势如何?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有

何特点?(1)海水表面温度的水平分布有何特点: ①北半球高于南半球 ②在南北纬0°- 30 °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 ③在南北纬50°- 60 °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2)总趋势: ①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在南半球高纬区,等 温线几乎与纬线平行。 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区,水温最高,水温水平梯度较小,等温线较疏。 而在南北回归线以外的海区等温线变密,水平梯度增大,到南北纬40°- 50 ° 水温水平梯度达最大值;南北纬40°- 50 °以外地区,等温线又变疏,水温水 平梯度又减小。 ③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 a.在大洋西侧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特别密集,水温水平梯度极大,其中以北 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之间最为明显; b.在大洋东侧等温线较疏,水平梯度较小,在北大西洋因墨西哥湾暖流势力特 别强大,故使大洋东侧高纬区水温高于大洋西侧。 c.在低纬海区,大洋西侧水温高于东侧温度。 ④夏季大洋表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可是水温水平梯度则是冬季大于夏季,这与 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有密切关系。 (3)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3、湖泊水温垂直分布有何特点? ①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时,即水温梯度成负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高, 下层水温低,但不低于4C,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正温层; ②当湖温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时,即水温垂直梯度成正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低, 下层水温高,但不高于4C。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逆温层; ③当湖温上下层一致,即水温垂直梯度等于零时,将出现上下层水温完全相 同,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成同温状态。(同温层,4C) 4、世界大洋表面密度的分布规律性如何?(水平、垂直) 从热赤道向高纬递增,在南半球三大洋中密度分布呈地带性;(赤道地区由于温度很高,盐度较低;亚热带海区盐度虽然很高,但温度也很高,所以密度仍然不大;极地海区由于温度很低,所以密度最大;在三大洋的南极海区,密度均很大。) 第二节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 复习题: 5、天然水中的各种物质按性质分为哪几类?天然水中各种物质按性质通常分为三大 类: ①悬浮物质:粒径大于100纳米的物质颗粒,在水中呈悬浮状态。 ②胶体物质:粒径为100—1纳米的多分子聚合体

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

3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分析 由于近年来挠力河流域水田面积不断增加,人工开采地下水资源量大于地下水可开采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明显,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结构破坏及功能退化,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水循环模式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径流的产汇过程和时空分布规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之间转化关系同样会有所改变,因此研究本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及转化量,对于研究本区域水资源循环机理以及对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很重要的实 际意义。 挠力河为左岸的较大支流之一,发源于脉北坡,境内七里嘎山。干流由西南流向东北,经、,于从左岸注入乌苏里江,主要支流有七星河、、等。挠力河上游为山丘区,坡度较陡,中下游为平原区和平洼区,流经的是三江平原腹地。 从1956 年开始,10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先后在宝清县境内外建起国营农场群。在县境内有 4 个国营农场,其中八五二农场场部设在南横林子,在境内开荒约10万hm2,八五三农场场部设在小清河,在境内开荒7万hm2,五九 七农场场部设在双柳河,境内开荒6万hm2,龙头农场场部设在龙头乡,在县境内开荒1万hm2。合计县内国营农场开荒共约24万hm2。另外,县外的国营农 场也进入县境抢开了大量荒地。 到1980年代初期,挠力河流域中宝清站和保安站以上的沼泽率分别降到20% 和17%,宝清站至莱咀子站间的沼泽率为43%。到1990 年代末,挠力河上游 的沼泽率已不足10%,中下游已降至17.1%。四个年代挠力河流域湿地面积的状况:1965年为97.46万hm2,1981 年68.2万hm2,1989 年59.60万hm2,1996 年52.26万hm2,可以看出,1960到1980年代,湿地面积变化非常明显,1980年代以后,变化比较缓慢。 天然状态下区内地下水主要通过蒸发、排向沼泽和江河等方式排泄。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城市和以地下水为主要灌溉水源的灌区,地下水位下降明显,改变了河水与地下水的天然补排关系,增大了江河水向地下水的转化量。 3.1主要江河代表性测站地表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根据挠力河流域菜咀子水文站1956-2014年系列资料,1956-1964年期间以丰水年为主,年平均径流量28.97亿m3;1965-2000年径流量减少,多年平均仅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大多数糖符合通式,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1 mol mol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晶体,溶于水,有味。 【思考】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演示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 【介绍】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2、结构简式: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在2%AgNO3溶液中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当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时的溶液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河海大学(已有09试题)

河海大学 水资源环境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2005——2006,2008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2004 自然地理学2004——2005,2007——2008 水文学原理2000,2002——2008 水力学2000,2002——2009 水文地质学2004——2005 水文统计2005 工程水文学2005 有机化学2000——2008 生态学2005 地下水水文学2005——2006 地下水动力学2008 硅酸盐物理化学2000 城市规划原理2006 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水力学2000,2002——2009 材料力学2000——2003,2005——2009 理论力学2000——2005 流体力学2001——2008 水文学原理2000,2002——2008 工程水文学2005 交通学院、海洋学院 水力学2000,2002——2009 材料力学2000——2003,2005——2009 流体力学2001——2008 普通化学2005 普通物理2000——2001,2003——2004(其中2000——2001年称“物理”)理论力学2000——2005 硅酸盐物理化学2000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方法2006,2008 交通工程基本理论2004 交通工程基础理论2005 交通流理论2006——2008 数理方程2007 土木工程学院 材料力学2000——2003,2005——2009 理论力学2000——2005

结构力学2000,2002,2004——2008 水力学2000,2002——2009 测量平差2002——2008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2007 C程序设计语言2000——2001 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2000 PASCAL语言程序设计2001 计算机原理2002 地下水水文学2005——2006 地下水动力学2008 工程物探2008 钢结构2000,2002 钢筋混凝土结构2000,2002 工程地质学2004 构造地质学2007——2008 土力学2002 岩石力学2002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专业复试(含土力学、岩石力学)2004——2005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力学2000,2002——2009 有机化学2000——2008 环境微生物学2005 硅酸盐物理化学2000 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2000,2002——2009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2000,2004——2007 自动控制原理2000,2002,2005——2007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0,2002 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电路2000,2002——2009 数据结构1998,2000——2001 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2002——2007 C程序设计语言2001 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2000 PASCAL语言程序设计2001 计算机原理2002 通信原理2000,2002,2004——2005,2008 信号与线性系统2000,2002 离散数学2000,2004——2007 商学院

大工秋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

大工秋工程水文学离线 作业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 题目:同频率放大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 学习中心:云南曲靖兴源职业学校奥鹏学习中 心专业:水利水 电工程 年级: 16年秋季 学号: 学生:杨鹏帆 指导教师:

1 基本知识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与推求 仅有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量还难以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泄水建筑物的尺寸,这是因为洪峰流量出现的迟早和洪量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洪水过程线形状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设计防洪库容和最大泄量。 因此,设计洪水过程线亦是设计洪水的一个不可缺的重要内容。设计洪水过程线指符合某一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线,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思路:先从实测资料中选取一场典型洪水过程,然后按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进行放大,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选择资料完整精度较高且洪峰流量和洪量接近设计值的实测大洪水过程线; 具代表性,洪水发生季节、洪水的历时、峰量关系、主峰位置、峰型等均能代表该流域较大洪水特性的实测洪水过程; 选择对工程防洪不利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尽量选择峰高量大的洪水,而且峰型集中,主峰靠后的过程。 放大方法 同倍比放大法 用同一放大系数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以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该法的关键是确定以谁为主的放大倍比值,有以下两种方法: 以洪峰流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峰控制) 适合于无库容调节的工程设计,如桥梁、涵洞及排水沟及调节性能低的水库等。 以洪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量控制) 适合于蓄洪为主的工程设计,如调节性能高的水库,分洪、滞洪区等。 放大倍比按上述方法求到后,以放大倍比乘实测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该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保持典型洪水过程的形态。 但该法使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或洪量的设计频率不一致,这是由于两种放大倍比不同(KQm ?KW )造成的。如按KQm放大后的洪水过程线所对应的时段洪

02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调查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及工作步骤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地下水资源调查又称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是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虽然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任务,视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精度要求而定,但都应查明地下水系统的结构、边界、水动力系统及水化学系统的特征,具体需查明下面3个基本问题: 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及水质、水量变化规律。 3)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还要查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 地下水资源调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其复杂性是由地下水自身特征所确定的。地下水赋存、运动在地下岩石的空隙中,既受地质环境制约又受水循环系统控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因此地下水资源调查需要采用种类繁多的调查方法,除采用地质调查方法之外,还

要应用各种调查水资源的方法,调查工作十分复杂。地下水资源调查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工程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和环境保护服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地下水资源调查人员既要掌握地下水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还要熟悉一些非专业的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二、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步骤 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即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及物资后勤管理工作准备,而其核心是技术准备工作中调查设计书的编写。 1.地下水资源调查设计书的定义 设计书是调查工作的依据和总体调度方案,是完成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编写设计书之前应充分收集、整理、研究前人资料,如水文、气象、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资料,根据现有资料,确定调查区的研究程度,对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问题有初步认识。 当缺乏资料或资料不足时,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获得编制设计书所需的资料。

地下水水文学作业

地下水水文学作业一 1.影响岩土孔隙度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2.什么是毛细水?有哪些类型?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水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4.试述孔隙率n、容水度C w、含水率θ、饱和度S、持水度R e、给水度μ以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 5. 下图为河流附近潜水等水位线图,说明河水与潜水的关系。如果潜流流量用Q=KLMJ表示,式中K为渗透系数,L为河长,M为含水层厚度,J为潜水水力梯度。已知K=25m/d,M=30m,试计算河水与地下水的交换水量。 0 2000m 比例尺 地下水水文学作业二 1. 洪积扇和滨海三角洲中地下水分布的主要差异有哪些? 2. 简述基岩地区地下水的富水规律。 3. 在岩溶地区,压扭性断层下盘可否富水?为什么?请分析原因。

地下水水文学作业三 1 假设右图为一均质砂柱,长度L=100 厘米,试绘出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沿着该 砂拄的测压管水头分布和压力水头分布, 然后根据所得到的压力分布引出一个结 论。 (a) h1=115厘米h2=15厘米; (b) h1=125厘米h2=15厘米; (c) h1=115厘米h2=25厘米。 2 一口完整并以定流量Q=600米3/小时从承压含水层中抽水。含水层由砂组成厚度M=50米,砂的平均粒径为0.1厘米。试问在井周围的多大范围内Darcy 定律适用?

地下水水文学作业四 作业4-1 设有一半径为r w的井,布置在圆形等厚承压含水层的中心,该含水层的厚度为B,其中的渗透系数K的变化如下:在区域r w≤ r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1)

◇课前预习◇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班级姓名学号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试剂的存放 易挥发类: 见光易分解类: 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 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 2.试剂的取用 固体试剂的取用(以KClO3,Zn为例进行分析) 液体试剂的取用(以浓硫酸为例进行分析) 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 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反应类仪器: 量器类: 其他常用仪器: 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 不能直接加热的有: 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密度小于空气的: 密度大于空气的: 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 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 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 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1.实验室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课堂互动◇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重点)。 二、学习过程 1.初中知识回顾 【探究活动】学生回答课前预习题目,教师点评 【教师释疑】指出实验中重点部分 【思考与交流】 (1)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难挥发,可以敞口放置 B.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可以放在一起C.剩余的BaCl2残液可以倒入下水道中 D.酒精可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2)下列各操作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 (3)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3体积的浓硫酸缓慢倒入1体积的酒精中 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碎瓷片 2.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等问题。 【探究活动】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教师释疑】 危险品:这类试剂应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 易燃试剂:遇明火即可燃烧的有汽油、苯、乙醇、酯类物质等有机溶剂和红磷、硫、镁、硝酸纤维等。能自燃的有白磷。 本身不可燃但与可燃物接触后有危险的试剂有: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钠等。易爆试剂:有硝酸纤维、硝酸铵等。 剧毒试剂:氰化物、汞盐、黄磷、氯化钡、硝基苯等。 强腐蚀性试剂:强酸、强碱、液溴、甲醇、苯酚、氢氟酸、醋酸等 【思考与交流】 (4)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工程水文学作业答案

部分答案错误,自己更正。 1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 答案;因为降水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输送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的蒸发,在向内陆的输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丰沛,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有利,所以降水丰沛;水汽输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来愈不利,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就逐渐减少。 2.为什么我国夏季常常发生大洪水? 我国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附近洋面夏季接受太阳辐射量大,蒸发强度高,大量的水汽随强劲的东南气流自海洋上空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广大地区,且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如台风雨、锋面雨等特别活跃,常常形成高强度、大范围、长历时的大暴雨,从而引发大洪水及特大洪水。 3. 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__b__)所引起 a、径流 b、水循环 c、蒸发 d、降水 4. 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_c]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水文循环 5. 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 不对。时段越长,水量平衡方程中的蓄水变量相对其他各项将愈小,当时段很长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多年平均水量平衡那样 2-2 1.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 (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 (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实际上,从哪些方面判别一个流域是否为闭合流域? 当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时,称为闭合分水线。 3 4毁林开荒为什么会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 5 1)毁林开荒使山区的植被受到破坏,暴雨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 (2)裸露的坡地,下渗差,暴雨时产生地面径流大,汇流速度快,将使洪峰大大增高 6 7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 8 围垦湖泊,主要使湖泊的蓄洪容积大大减小;同时,被围垦的土地,还要大量排渍,使河流洪水显着加剧

水文学试题题库及答案

水文学 一、选择题 、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 b ) 、径流b、水循环c、蒸发 d、降水 、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c ) 、内陆水循环b、小循环c、大循环d、水文循环 、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 b ) 、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肯定 、同一地区的多年平均雨量山区的往往大于平原的,而多年平均蒸发量则往往相反,为什么?答:山脉对气流有地抬升作用,与平原区相比,更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因此,在同一气候区内,山区的降雨量往往大于平原。山区地势高,气温比平原低,山坡陡峭,雨水不易滞留,土壤常常不如平原的湿润,故蒸发量往往比平原的小。 、下渗率总是( d ) 、等于下渗能力b、大于下渗能力c、小于下渗能力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某流域(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c ) 、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 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 、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 C )。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百年一遇洪水,是指( b )。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

能出现一次; c、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 d、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正态频率曲线绘在频率格纸上为一条( a )。 、直线; b、S型曲线; c、对称的铃型曲线;d、不对称的铃型曲线。 、减少抽样误差的途径是( a )。 、增大样本容量; b、提高观测精度; c、改进测验仪器; d、提高资料的一致性 、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c )。 、r﹥0; b、r﹤0; c、r = -1~1; d、r = 0 ~1。 、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 d ) 、推求设计值; b、推求频率曲线; c、计算相关系数; d、插补、延长水文系列。 、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III型曲线,这是因为( d )。 、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b、已制成该线型的Φ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c、已制成该线型的k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 二、选择题 .一次洪水中,涨水期历时比落水期历时(__B__) .长 B.短 C.一样长 D.不能肯定 .设计洪水是指(__A__) .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 B.设计断面的最大洪水C.任一频率的洪水D.历史最大洪水 . 大坝的设计洪水标准比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_A___)。 .高 B.低C.一样 D.不能肯定

水文学的现状及未来

水文学的现状及未来 芮孝芳梁霄 (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 摘要:水文学已发展成为具有众多分支学科的博大精深的学科体系。分析了水文现象的复杂性及还原论的缺陷,探讨了水文学发展的动力,总结了现行水文学的理论基础及局限性,指出了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中可能的误区。最后,对水文学必须从“线性”向“非线性”拓展作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水文现象;水文学方法;还原论;非线性流域;水文模型 1 水文现象的复杂性与还原论的缺陷 水文现象是大气过程与下垫面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1]。相同时空分布的降雨降落在不同下垫面条件的流域,以及不同时空分布的降雨降落在相同下垫面条件的流域,都会形成不同的洪水过程和不同的时间序列。根据现有的认识水平,水文现象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 ·水文现象的时空变化既有确定性表现,又有不确定性表现,而且许多水文现象不确定性方面的表现更为强烈。 ·水文现象的确定性表现既有周期性表现,又有非周期性表现。非周期性表现又有因果性和趋势性之分。 ·水文现象的不确定性表现可能有随机性、灰性、模糊性、突变性、混沌性等不同形式。随机性又有纯随机性、平稳随机性和非平稳随机性之分。 ·水文现象时空跨度很大,时空变异性大多数表现十分强烈。 ·不同尺度的水文现象之间非相似性表现十分强烈。 ·水文现象与天气现象比较,更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可见水文现象已经够复杂了!但由于受到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限制,我认为水文现象的复杂性可能还没有被充分揭示出来。正因为水文现象如此复杂,所以当人们用“还原论”[2]讨论水文的规律时,有时就会碰壁。

还原论认为,通过将事物分解成越来越精细的组成部分就能最终对其做出彻底的理解。将这种“还原论”用于分析河道中洪水波运动可以说相当成功,用于分析降雨径流形成也基本成功,而用于分析水文循环时空变化和径流长期演变就碰壁了。因为水文循环是一个由多路径、多尺度构成的及其复杂的系统,企图用还原论对其做出彻底的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另辟蹊径来解决此类问题。此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数学物理工具来恰如其分、完整地描述如此复杂的系统呢? 2水文学的分支及发展动力 地球系统是由四大圈层构成的。研究大气圈的是为大气科学,研究岩石圈的是为地质科学,研究生物圈的是为生物科学,研究水圈的是为由水文学和海洋学组成的水科学。作为一种独立学科,水文学也许是一个后字辈,但在近半个世界里却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了庞大的学科体系和众多的分支学科[3]。按研究水体分(图1),有流域水文学、河流水文学、湖泊水库水文学、地下水水文学、河口水文学、湿地水文学、冰川水文学和全球水文学等。按服务于经济社会分(图2),有工程水文学、桥涵水文学、城市水文学、农业水文学、森林水文学、水资源水文学、环境水文学等。按交叉学科或研究方法分(图3),有物理水文学、动力水文学、系统水文学、随机水文学、确定性水文学、计算水文学、数字水文学、气象水文学、地理水文学、地貌水文学、生态水文学、水文测量学、水文信息学和同位素水文学等。 图1 水文学按照研究水体的分类

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章知识网络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1.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请列举学过的有热量变化的相关反应。 2. 在这些反应中,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利用到的? 【学习新知】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或的能量,叫反应热,又称为,符号用表示,其单位常采用。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直接测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时,需要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能量;当,即新化学键时,又要能量。 如果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这是放热反应。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能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_ ”。 反之,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等吸收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ΔH为“ ”。 当ΔH为“___ __”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 当ΔH为“_ _”或ΔH_ __0时,为吸热反应。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1、 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 2、H 2(g)+2 1O 2(g)===H 2O(l) ; ΔH =-285.8 kJ·mol -1,表示在 ℃,_ Pa, mol H 2与 mol O 2完全反应生成 态水时 的热量是285.8 kJ 。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 不表示 ,因此,它可以是 _数,也可以是 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 。 小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标聚集状态(s 、l 、g ) ②右端标热量数值和符号, △H :吸热用“ ”,放热用:“ ”。 ③系数单位是“ ”,而不是“ ”。 ④系数可用分数,但热量值要相应变化。如: 2H 2(g)+O 2(g)=2H 2 O(l),△H=-571.6kJ/mol H 2(g)+21 O 2 (g)=H 2O(l),△H= kJ/mol ⑤不注明条件,既指: (25℃, 1.01×105Pa)

随机水文学作业

结合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重点谈谈随机水文学的应用前景(可以包括总体思路,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研究的难点等) (一)对随机水文学的认识 随机水文学是一门介于确定性水文学和纯随机水文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的出现填补了确定性水文学和纯随机水文学之间的缺口,因为一般的水文过程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包含着确定成分和随机成分,前者表现为水文现象的趋势变化和周期性变化等,后者表现为水文现象的相依性和纯随机性变化。所以引入了随机模型,使得概率和过程这两种因素在模型中均能得到反映。 (二)问题的提出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是指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汇入受纳水体而导致的水体污染,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农村大部分地区地表水污染严重,浅层地表水收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农民饮用水质量造成威胁。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渠沟、水塘;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过多、过量和不科学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无序排放。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环境,导致农产品有害物质含量高,影响到食品安全性和市场占有率。 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主要是由降雨径流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地表溶质溶出过程和土壤溶质渗漏过程四个过程组成的。这是一种间歇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很强的复杂过程,估算其负荷难度较大,且用

传统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这里采用SWAT模型对面源污染进行模拟。 (三)研究背景 SWAT模型是一个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能同时计算数百个子流域,能模拟层间流、地下水流、河段演算输移损失和通过池塘、水库、河流、山谷运动的泥沙和化学物质量,具有柔性流域和子流域特点及演算结构,它可以读入观测的流量数据和点源数据,还可以用于无法收集输入数据地区的模拟。SWAT模型方便地提取天气、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农业活动和其他输入数据的能力使它能够对大流域进行模拟。模型在土地利用活动和流域过程之间建立了重要联系,因此可以对流域管理中各种决策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包括作物类型、施肥、施用农药、灌溉的时间和数量,以及对流域内水质和水量有重要影响的其他管理决策。目前,该模型已经成为水资源保护管理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被一些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的决策者应用。(四)技术路线 根据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的分布和组合特征,swat模型将各个亚流域划分HRU(水文响应单元)。模型可以定量化不同农业管理情景的相对影响,而农业管理情景则由种植、耕作、收获和施肥等一系列操作组成。AVSWAT模型会根据输入的GIS地图、输入数据文件及属性数据库自动生成SWAT模型输入文件,同时也提供了对每个亚流域修改输入文件的界面。模型输入文件生成后,运行模型即可进行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模拟结果可以在ArcView中进行分析和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