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题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题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题

七上历史期末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A.(a)B.(b)C.(c)D.(d) 2.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情况C A.山顶洞人B.半坡居民C.河姆渡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3.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

①司母戊鼎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都江堰

④汉、胡服俑

A.①B.②C.③D.④

4.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B A.以排行为氏B.以封地(国)为氏

C.以所居地名为氏D.以祖先的字或名为氏

5.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的是A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

6.右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的两张学习卡片。据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D

A.墨家思想

B.韩非学说

C.老子论道

D.先师孔子

7.以下是小明同学对《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一单元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

A.夏朝出现甲骨文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8.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D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记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9.以前丝绸之路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如果今天你踏上丝绸之路,看到的不再仅仅是大漠、长河、落日。从古城西安出发,一路西去,漫漫长路……就像一次人生的回放。遥想历史,下列对古代丝绸之路表述不正确的是D A.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B.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

10.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方法

C.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D.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11.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C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2.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 A.官渡之战——刘备B.赤壁之战——曹操

C.官渡之战——袁绍D.赤壁之战——孙权

13.(2017·重庆中考B)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C

A.商周时期人们把汉字铸在青铜器上

B.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

C.西汉时期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4.总结概括某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下面是一位初一同学在学了某一时期历史后作的概括,你认为这一时期是D

A.先秦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B

A.汉光武帝B.北魏孝文帝C.秦孝公D.汉武帝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线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3分)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吸取秦亡教训,重视农业,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状况?(3分)

社会经济恢复并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1分)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1分)

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要求答出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2分)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1分)这次改革有何作用?(2分) 匈奴、鲜卑、羯、氐、羌。(任写两个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2分)

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

18.(10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秦朝的建立者和他首创的政治制度的名称。(3分)

秦王嬴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哪一建议?(2分)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推恩令;政治上,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思想上,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经济上,中央收回了铸币权、盐铁经营权,平抑物价等。

(3)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班固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司马光说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巡游无度,

使百姓疲敝”。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正确地评价古代封建帝王?(2分)

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古代封建帝王;③采用重点论即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④评价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写出其中两方面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