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人生沉思录七

张文木人生沉思录七
张文木人生沉思录七

张文木人生沉思录七| 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

?

张文木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发表时间:2015-04-26 09:23:19

字号:A-A A+

关键字: 张文木沉思录人生沉思录张文木人生沉思录国际政治地缘政治外交思想台湾问题朝鲜战争张文木沉思录人生沉思录张文木人生沉思录国际政治地缘政治外交思想战略思想

【作者按:这篇《人生沉思录》,从1996年开始写,已有三千多条,都是些思想火花:包括人生感悟、读书体会,好句摘抄等方面的内容;既可作思想记录,又可作今后写作的素材。点点滴滴,受到学友的喜爱。下为最新修订稿,以五十为节,与朋友分享。】

(本文为《人生沉思录》第七部分,其余部分请见作者专栏。)

601.要美国动用极端手段,必须是针对极端目标。台湾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并且连关键利益也轮不上。既然如此,“台独”分子指望美国用它的全部资源,只为其面子与中国大陆全面开战,美国人是不干的。同样,北朝鲜也不是美国人的核心利益,正因此,老罗斯福才把进入东北打日本的活交给斯大林,美国人——当然,那个不太懂事的麦克阿瑟除外——也不会在这个地区投入全部力量。

602.国际博弈遵循几何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则;用国际政治专业术语说,就是一个国家不能和两个大国同时发生冲突。

603.国力扩展的原则是不能将国力“拉断”,这是极限;国力收缩的原则是不能缩得受到严重入侵,这是底线。只要研究出这两个点,就会对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判断心中有数。

604.近世以前的东西方关系,是一个在东方支配西方,甚至压迫西方景观中发生的关系;那时的世界是以东方为中心,亚洲力量向西方不断强势辐射的世界。今天的印第安人、匈牙利人都是那时东方人对北美和欧洲“远征”的活化石,而“上帝之鞭”阿提拉则是这一时期东方草原民族远征欧洲留下的迄今都让西方人敬畏不止的传说。

605.似乎是因果轮回,蒙古人对俄罗斯长达二百多年的残酷统治及其压迫,在后来俄罗斯文化中注入了非扩张不能生存的意识,这又导致俄罗斯人崛起后重复并沿着蒙古人的路径逆推,以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规模扩张,并在扩张中去征服东西方民族,尽管其有效扩张却始终没有达到蒙古人的规模。

606.下面长波段历史中的中印比较材料,尤其是1952年中国土改完成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比较材料说明:1952年和1978年是中印之间差距拉开的两个关键年份,麦迪森之所以选择这两年比较,是因为在这两年中中国完成土地改革的任务和实现了改开开放的转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印之争,乃制度之争。

607.最难以战胜的对手是时间,最难以对付的手段是辩证法。

608.1703年彼得大帝迁都近海的彼得堡,意在迫使俄国人面向大海,只有面向大海的民族才能面向世界。

609.现在访问高端的电视节目称作“高端访问”,这种节目做多了,主持人也就由低端步入“高端”。

610.人生喜悦可以分享,而痛苦则必须独自承受。

611.望洋兴叹,那是俄罗斯的命运。

612.学者可将屏幕当作散步的地方,切不可将它当作竞技场。

613.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

614.有人认为中国放弃海权就可以避免与美国冲突,按这个逻辑,放弃西域就可以避免与俄罗斯的冲突。如此一来,留给中国人的只有打地洞的份了。不要忘记,萨达姆就是在自废武功并钻入地洞后,被揪出来吊死的。

615.1937年,日本人在中国南京真是有色无戒:色胆包了天,杀人也如麻。糟蹋了那么多的中国妇女,也没见他们对中国人“人性复苏”,手下留情。

616.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是国家为生存和发展与他国博弈的学问,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要带刀子的;同时战略又是研究国家发展能力边界即底线和极限的学问,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没有哲学是不行的。刀子容易锻造,而哲学却不能一蹴而就。古今国家的失败多不是没有刀子而是没有哲学,其创伤恢复的速度更是取决于该国公民哲学素养的深浅。同样的战败创伤,在黑格尔的故乡就容易平复,而在富士山脚下迄今仍在频频作痛。尼克松是美国少有懂哲学的领袖,为了抚平越战创伤,他来北京说要与毛泽东讨论哲学问题。

617.毛泽东思想的深远意义是我们看到现在的问题后才有更深刻的体会的。毛泽东同志是人不是神,他如果有什么“失误”——即使有,还应放到更长的历史时段中才能作出科学的结论,那也只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问题。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对邓小平同志历史地位的认识,不能看到一些问题就再走偏颇,更不要等到将来出了别的问题再认识邓小平理论的深远意义。偏颇不仅是列宁批评的“左派幼稚病”,也是右派“幼稚病”。在忠于国家的前提下,左和右都有各自的道理,因为它们在中国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我们反对的只是其中的极端和幼稚成份。今天改革出现的“失误”,与计划经济后期出现的问题一样,都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问题。由此而论,反“左”还是反右,它们应当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需要。如果说昨天的任务需要防“左”,那今天的右可能就是应当警惕和反对的阻碍中国进步的主要危险。但不管是反“左”还是反右,我们都不能因洗澡水洗脏了就连同水中的婴儿一齐倒掉。

618.中国发展道路是波浪式前进的,其前进的动力来源是前后相随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没有毛泽东,中国现在可能是印度那个样子;而没有邓小平,中国现在可能就是苏联的结局。中国犹如巨型列车,启动不能不猛,不猛则不能达到效果。但猛了也有其副作用。我们不能因此而又刹车太快,快了就容易翻车。历史经验表明,保守,不管是它的色彩是左还右,虽并全部但往往是保留革命成果的形式,比如拿破仑——与袁世凯帝制所包的内容正好相反——就是通

过法国大革命的反形式即被作曲家贝多芬怒斥的帝制在《拿破仑法典》中保留了法国大革命的土改成果的。

619.战略底线,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公民对此比较容易形成共识;而战略极限,事关国家发展,则往往容易被渲染夸大并由此导致许多国家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历史上的帝国多在捍卫国家战略底线中崛起,在无节制地突破其战略极限中败亡。毛泽东同志告诫中国人民不要作超级大国,不要称霸世界,所以才有新中国可持续的高速发展;明治天皇告诉日本国民要征服整个亚洲,要称霸世界,结果却使日本不仅成了世界唯一经历核打击的国家,其近代“成就”也随之灰飞烟灭。因此,在战略底线和极限间,后者是战略学研究的重点,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620.只要我们注意考察英国的自由贸易的性质,我们几乎可以处处看到,它的“自由”的基础就是垄断。[1]

621.学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是艰难造就出来的。正如西天取经,才使玄奘成为唐僧。正可谓,不经西天路,难得好学生;而经了西天路的学生,其眼中也难有好老师。

622.学习不能是为了寻租,而是为了做事。诚如孙中山所言,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623.阿古柏在中国新疆猖獗十年,却为左宗棠一年消灭,其原因就是占据印度的英国手够不着;而沙俄又不愿为他而得罪中国,最重要是阿古伯盘踞的地区并不在其关键利益区域。故此英俄均犯不上为阿古伯与中国冲突。英国的关键利益是印度洋,因而它只在印度洋北岸下注;而俄国只管通往印度洋的中亚线路,沙俄后来向中国拖延交还的伊犁地区,就在这条线路的东侧。现在反视“台独”分子,论其所处形势已与阿古柏时期有天壤之别,台湾海峡的海上屏障作用已经消失,台湾岛对美国屏障中国东进的作用也接近消失,那敢于玩火的“台独”的命运,就不会比阿古柏更好。

624.美国加图研究所国防与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特德·盖伦·卡彭特前几年出版《即将来临的美国为台湾与中国的战争》(Ted Galen Carpenter,America’s Coming War with China: A Collision Course over Taiwa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pp.178-179.)一书,在全书结尾时分析台湾问题的结症并得出结论认为:

(1)美国继续对台出售武器而不提供安全保证的政策,是基于这样一种承认,即台湾是美国的一种有限的或“边缘性”利益,而非至关重要的利益;

(2)对台湾的安全保证需要承担巨大的而非极小的风险。即使一场最初仅限于台湾海峡的小规模武装冲突,也可能会升级以至失控,而置美中两国决策者

的意图于不顾。对于美国来说,这种程度的风险只能在保卫其至关重要的安全利益时才能承受,而维持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并不符合这一标准;

(3)卡彭特最后提出结论性的政策建议,认为“美国在台湾独立问题上不持任何立场。”

该书洋洋数十万言,对美国政府的建议其实就是一句话:让“台独”自生自灭!

625.五尺高的人在三尺平台跳舞,它是巨人;在五尺平台跳舞,他是常人;在十五尺平台跳舞,他是小人;如果在二十尺平台跳舞,他就成了小丑。学者同理。

626.儿女尽孝莫如自立,自立才能让父母省心;父母爱子莫如健康,父母健康,孩子们就能为国做出更多的成绩。

627.举止轻者心浮,话语激者气燥。

628.智,知日。日,时也,识时务者为俊杰。

629.国力极限处,便是政治妥协的地方。

630.世界地图是国际政治的“化石”:它既刻录了国际政治的历史,也规定着国际政治的未来。

631.与中国、俄国的版图呈横向扁平状是由于它们在历史上呈南北挤压的道理一样,国家版图反映的是国际政治的“力学结构”。

632.国际政治,不管如何变化,它本质上所反映的是一种总量守衡中此消彼长的力学结构。

633.当今学术界最可恶的事,莫过于写专著依靠研究生。这既不道德,也不环保。试想如果司马迁也这么做,那么《史记》就会是废纸一堆。

634.下面的资料说明大国崛起并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经济发展的原因,而促成国家崛起的直接动力是战争:

1895年日本打败中国后,日本将从中国攫取的3.64亿日元的战争赔款中的90%用于扩军备战[2],在此基础上,在随后的7年间,日政府还分三次发行外债,得到了总计1.9亿日元的公共事业投资资金。日俄战争期间,日政府又接连不断地分4次发行了相当于8亿日元的外债用作战争经费[3]。1904年1月5日,(俄历),日本驻伦敦公使拜访并明确告诉英国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日本“用自己的储备只够打一年,通过增税和发行纸币可以把战争再支持六个月,到那时候,财源就枯竭了。”[4]“1905年底在与俄国进行和平谈判时,日本财政已处于崩溃的边缘”[5]。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并成为东北亚的霸主。

635.艺术是有底线的,那就是爱国主义。用艺术宣扬卖国行为——比如《色戒》——与用艺术宣扬出买亲生母亲行为的作品一样,这样的“艺术”让人恶心。

636.演员与戏子的差别在于,演员是有原则的,而戏子是什么都演,其中包括出演颂扬出卖国家的电影。

637.前两年,中国有艺人身披日本军旗拍时装照,这两年更有艺人“一身兼二任”:刚演完“格拉玛”艇上的格瓦拉,又在《色戒》中扮演被美化了的汉奸情妇,这不由得使人想起抗战中不顾生命危险数次拒绝日本人邀请演出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前后相比,我们懂得了什么叫戏子,什么叫演员。

638.梅兰芳一生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艺术品质的高下不仅仅在于技巧,更在于气节。

639.自然在秋季开始成熟,人至五十开始懂事。

640.汉初茂陵与清末故宫里的艺术品的差异不在技巧而在贯穿其中的倔强之气。

641. 《无极》,无聊之极。

《色戒》,有色无戒。

642. 从《庐山恋》的冲击到《士兵突击》的热浪,说明中国人的审美倾向正在迅速从华美铺陈的浪漫主义向简约文本的现实主义回归。而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被严重的两极分化击碎了的“盛世”梦幻。中华盛世,当在台海统一之后。

643. 从低空看,世界靠陆地联系;从外空看,陆地为海洋包裹。海洋是通向大国之路。

644.治学的主要路径不在学理而在事理;完成学问的主要手段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或说是经验化的逻辑。

645. 军备增速评价要看其目标,中国军备增长目标基于两点:第一,我们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而不是为了侵略和扩张。目前“台独”势力在台岛日益坐大,日本军国主义已放开手脚,中国政府不可能不做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这没有什么输理的。相反,美国的军费增长更快,其目标则是为了打人家伊拉克。美国到处占领他国的土地,中国在领土之外可没占有,更不打算占有人家尺寸土地。可这时美国反指责我们中国为国家统一所作的准备。如果美国这时还能将心比心,想想当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英国等国家支持南方同盟的行为对美国人民的伤害,那么,美国人难道就不对今天干涉中国国家统一事业而感到脸红吗?第二,目前亚洲和平是仍是雅尔塔体系中的和平,而波茨坦公报中确定的台湾主权回归中国的原则是雅尔塔和平支柱之一。而中国为防止“台独”势力猖獗和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而所作军事准备正是为了维护基于雅尔塔体系的亚洲和平;相反,目前美国向台湾出售的武器技术含量快速升级,这是严重破坏亚洲和平的行为。现在美国“恶人先告状”,反说中国“破坏”亚洲和平,这不是颠倒是非又是什么?

646.在中国国家统一问题上,美国是作恶的一方,中国是受害的一方;美国是非正义的一方,中国是正义的一方。美国在指责中国军备增长“过快”时,为什么自己不先终止对台“售武”的恶习!因此,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当然要为中国说话,为中国说话就是为和平正义说话。

647. 海军必须是面向大洋的,中国“沿海地区”当伸至台湾东岸。

648. 可以设想有一个孤独野人占有东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占有并不是法的关系。[6](马克思)

649. 20世纪20年代“四·一二”惨案和30年代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7]的惨败经验使共产党人拒绝了王明并选择了毛泽东,这段经历告诉我们,理论如没有经验的过滤,就不能进入科学的境界。

650. 2008年 3月25日,上海敬业中学档案室发现光绪年间的试卷,其中就有“中国创设铁路利弊论”、“问中国创设印花税有无流弊”等考题,这使我联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参加博士考试的试卷中有一道20多分的题目,大意是:试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注释:

[1]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页。

[2] 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9页。

[3] [日]大野健一著,藏馨、藏新远译:《从江户到平成》,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

[4] “关于战争爆发的英国文献”,转引自[苏]鲍·亚·罗曼诺夫著:《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上册(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76页。

[5] [美]保罗·肯尼迪,王保存等译:《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254页。

[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4页。

[7]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长征开始的初期就遭受5万余人的重大损失,其中过第一道封锁线减少了3 700人,过第二道封锁线减少了9 700余人,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损失了8 600余人,突破湘江时锐减30 500余人,使出发时的8.6万红军,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万余人。王美芝:《中央红军长征初期遭受重大损失的情报原因》,载《党的文献》2012年第5期,第68页。

青年商业精英必读的11本经典著作

青年商业精英必读的11本经典著作【KAD GLOBAL新视野】 此前,我曾写到领导者应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对于渴望进入管理层的商界精英,对于希望自己更加无拘无束、善解人意和全面发展的人,阅读的好处不胜枚举。那么,接下来你可能会问:“好吧,我同意。那么,我应该读些什么?”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优秀的阅读清单比比皆是。对于有兴趣研究古典文学的读者,维基百科有一个阅读清单:“史上最好的100本经典书籍”。此外,Modern Library出版社也有小说和非小说精选集。对领导力培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David Gergen教授[1]关于领导力培训的课程大纲(PDF文档),或者该学院Ron Heifetz教授关于适应性领导课程的教学大纲(PDF文档)。 但是,如果要我专门为青年商业精英开列一个很短的阅读清单,我会推荐以下11本经典著作。清单里的11本书我自己都读过。我尝试在阅读清单中囊括历史、文学、心理学、方法论等领域的内容。这是因为阅读的多样性非常重要。小说可以培养人的同情心;社会科学和历史可以让读者从前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养分;广泛的涉猎面至少可以丰富你的谈资,让你在社交场合倍受欢迎。尽管阅读清单涵盖面广,但我仍试图让所有的推荐书目同青年商业精英的领导力提升直接相关。 挂一漏万,一定会有很多人认为清单中的推荐书目不够给力,或者只有11本书的阅读清单根本不够完整。但我还是想抛砖引玉,希望这个清单可以启发青年商业精英去寻找更多适合自己的书籍,以便规划和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 《国王手册》 马克·奥勒留著。马克·奥勒留是古罗马帝国著名的哲学家国王,在位于公元161年到180年,著有《沉思录》。《沉思录》也许是马克·奥勒留一生最珍贵的遗产。马克·奥勒留的著作涉及哲学、人生、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多是其在探寻人生和世界过程中的个人笔记,从未想过会出版并流传后世。本书为我们展示了马克·奥勒留,一个不惑之年,史上最受尊敬帝国的国王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本书也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本书也是我读过的最棒的翻译本。 《探寻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著。维克多·弗兰克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纳粹集中营幸存者。《探寻生命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致力于以心理学家的视角讲述作者在纳粹集中营九死一生的经历;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专著——意义疗法。他的故事本身已经很值得阅读,穿插着对人性的剖析和揭示;意义疗法的中心论点——生活的真谛在于探寻生命的意义——更是激励了几代商业领袖。 《一个完整的人》 汤姆·沃尔夫著。汤姆·沃尔夫是新新闻学院的创建者,曾是美国最成功的纪实文学(如《令人振奋的兴奋剂实验》之类的书籍和文章)作家之一,之后转向小说创作,著名小说家。作者因描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纽约人的生活受到广泛关注,《夜都迷情》(又名:《虚荣的篝火》)是其代表作。小说《一个完整的人》聚焦现代亚特兰大的种族、社会状况、商业等一系列社会话题。正如迈克尔·刘易斯的评论:沃尔夫尝试以一幅宏伟壮阔的漫画展示整个当代美国社会的缩影。这本书一定会给青年商业精英带来很多启发和感触。 《说谎者的扑克牌——华尔街的投资游戏》 迈克尔·刘易斯著。这是大学毕业后我读的第一本书。《说谎者的扑克牌——华尔街的投资游戏》是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刘易斯的第一部作品,描述了作者20世纪80年代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短暂的债券交易员工作经历。刘易斯是著名的美国商业文化纪实作家。《说谎者的扑克牌——华尔街的投资游戏》被公认是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文化以及美国金融业的经典力作。本书同时也是写给壮志凌云的青年商业精英的一本警世寓言,展示了在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面对的诱惑、挑战、挫折以及各色人等。 《从优秀到卓越》 吉姆·柯林斯著。本书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揭示了伟大公司保持卓越的秘诀。年轻的企业家如何带领公司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针对这一问题,吉姆·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份报告,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通过严谨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如何使公司从优秀向卓越跨越。柯林斯在书中提出“第五级领导者”的概念,彻底重塑了现代商业的面貌。

沉思录经典语句

沉思录经典语句 1. 我不迷误于诡辩的竞赛,不写投机的东西,不进行繁琐的劝诫,不显示自己训练有素,或者做仁慈以图炫耀,学会避免辞藻华丽、构思精巧的写作。 2. 我应当在我们的思想行进中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的好奇和恶心的情感。 3. 让你的原则简单而又基本。 4. 我应未经好好考察不让任何东西进入我的思想之中。 5. 我应具有一种以理智和系统的方式整理必要的生活原则的能力。 6. 不要老想自己没有的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我认为最好的东西。 7. 一方面能强健的承受,一方面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完美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标志。 8. 你要让你的理解进入正在做的事情和做这些事情人的内部。 9. 如果你看到了比这更好的东西,就以全部身心转向它,享受那你认为是最好的东西吧。 10. 不必经常但又不是无需对人说话或写作。 11. 不迷信神灵,不以赏赐、娱乐或奉承大众而对人们献殷勤。 12. 我学会了自制,不为东西所左右。 13. 每时每刻都要坚定的思考。 14. 不要把任何事情评价的对你有利。 15. 不使自己碌碌于琐事。 16. 我没有闲暇。 17. 我的身体是简洁的,无论在活动中还是在姿态上都不应表现出杂乱无章,因为心灵通过脸容表现的理智和合宜,也应当体现在整个身体中去,而且所有的这些事情都应当毫无娇柔造作的去做。 18. 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合乎现在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每个词和音节的勇敢的真诚,你能生存的幸福。没任何人能阻止这一点。

19. 不论我是什么人,都只有一小小的肉体、呼吸和支配部分。丢开你的书吧;不要再让你分心,分心是不允许的;但仿佛你现在频临死亡、轻视这肉体吧;那只是血液、骨骼和一种网组织,一种神经、静脉和动脉的结构。也不看看呼吸,它是一种什么东西?空气,并不总是同样的空气,而是每一刻都在排出和再吸入的空气。那第三就是支配部分了:这样来考虑它,你是一个老人;不要再让这成为一个奴隶,不要再像线拉木偶一样做反社会的运动,不要再不满意你现在的命运,或者躲避将来。

南海争端评论与研究关于主权属我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讨论

一、?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来源 ?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1978年10月25日,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本来两国政府约定不谈及钓鱼岛问题,可是在东京记者招待会上,日本记者还是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邓小平回答说:"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关系。" 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为实现中日和平友好,暂将钓鱼岛问题搁置起来的思想,也是他"搁置争议、先共同开发"著名思想的萌芽。在以后的时间里,邓小平无论在国内的会议中,还是与国外的对话上,多次阐述并完善了这一思想。1979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来华访问的自民党众议员铃木善幸时表示,可考虑在不涉及领土主权情况下,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同年6月,中方通过外交渠道正式向日方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开表明了中方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解决同周边邻国间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立场。 二、?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含义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含义是:第一,主权属我;第二,对领土争议,在不具备彻底解决的条件下,可以先不谈主权归属,而

把争议搁置起来。搁置争议,并不是要放弃主权,而是将争议先放一放;第三,对有些有争议的领土,进行共同开发;第四,共同开发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为最终合理解决主权的归属创造条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坚持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立场,同东盟有关国家领导人进行多次会谈,双方专门派代表团就南海的海洋环保、气象、渔业等问题进行具体协商,取得了一定成果。 三、?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具体含义 第一,主权属我,毋庸置疑。关于"搁置争议、先共同开发"的思想,邓小平有一个毋庸置疑的前提,那就是中国对领土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南沙群岛等问题,邓小平维护主权的立场是十分坚定的。如在南沙群岛问题上,邓小平多次声明,反复强调,南沙历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984年2月,他针对有些周边国家强占我南沙岛礁,明确指出:"那里历来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多次声明主权是中国的,管你占领不占领,主权还是中国的。"向世人表明,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主权问题上我们决不妥协。他的这一坚定立场在后来接见外宾时又多次予以强调。如1988年4月,在会见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时,邓小平又再次强调,"对南沙群岛问题,中国最有发言权。南沙历史上就是中国领土",进一步重申了"主权属我"的主张。 第二,尊重现实,搁置争议。大家知道,钓鱼岛、南沙群岛等都

马可·奥勒留的名言名句集锦

马可·奥勒留的名言名句集锦 1、你的心也许会破碎,但人们却依旧会像从前一样生活——马可·奥勒留 2、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马克·奥勒留《沉思录》 3、凡是符合本性的事情,就都值得去说,值得去做。不要受责备或流言的影响。如果你认为说得对、做得好,那你就不要贬低自己。别人有别人的判断方式,有自己的特殊倾向,不要去理会他们。径直走自己的路,按照你自己的本性,遵循共同拥有的本性。因为此二者只有一条共同的唯一的路。——奥勒留《沉思录》 4、不要为将来担忧。如果你必须去到将来,你会带着同样的理由去的,恰似你带着理由来到现在。一个人不管别人的言行思想是否正确,只管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那么这个人的生涯将是何等丰富!老实讲,一个好人是不要窥察别人内心的黑暗,而是“目不斜视地直赴目标”。——奥勒留《沉思录》 5、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的心思得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6、记住:过了今生今世,人就再也

得不到什么来生来世。眼前的人生,对谁都无二致。我们浪费或得到的,恰恰都是正在飞逝的光阴。——马可·奥勒利·乌斯《沉思录》7、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游移,灵魂不可完全倾注于自身,或者过分焦躁不安,生活中不可始终忙碌不止。——奥勒留《沉思录》8、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他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没有人能阻止这一点。——马可奥勒留《沉思录》9、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马可·奥勒留《沉思录》10、你没有闲空或能力阅读,但是你有闲空或能力防止傲慢,你有闲空超越快乐和痛苦,你有闲空超越对虚名的热爱,不要烦恼于愚蠢和忘恩负义的人们,甚至不要理会他们。——马克·奥勒留《沉思录》11、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马可奥勒留《沉思录》12、惟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

读沉思录有感外国经典名著

读沉思录有感外国经典名著 《沉思录》是马克·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但与其说是他写给自己的,不如说是我们写 给自己的书,因为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也在沉思自 己的沉思。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沉思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沉思录读后感1 《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 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我的心灵更为宁静和 更少苦恼,个性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透过思考它们,他立刻进入了完全 的宁静”。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一本温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以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 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必须立刻读,但必须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 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必须也还会有人去读它。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 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我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 灵的凶猛攻击。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这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我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我与自我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用双眼 看世界,却看不到自我,所以要先看清自我惟有用心。反省自我过往并构成对话那不 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这本书中字里 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 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我做出告诫与提醒。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我 与自我的对话,是对自我灵魂的解剖和对自我的告诫。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我,你 错待了自我,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 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一向这样拷问自我。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战胜自我便能战胜一切。古训道:“待人宽、责己严”,这 句话人人都明白,可是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沉思录》里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 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思考,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 我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做的是把心思放在自我身上,

张文木:钓鱼岛是破解中国海上困局的题眼

张文木:钓鱼岛是破解中国海上困局的题眼 2013年02月23日环球时报 观察者网2月23日文章原题:黄海是中国国防的“命门”中国海区按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可分为黄海、东海、南海三个海区。 黄海历来是中国国防的“命门”,当然也是中国近代海权的“软肋”。黄海关乎东海的稳定和台湾地区的安危。日本近代攫取中国台湾就是从控制黄海制海权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仍野心不死,而切断日本南取台湾的关键,还是对黄海的控制。这是从制海权的角度考虑。如果从制陆权的角度考虑,黄海不仅毗邻中国经济发达的江苏和山东两省,同时也是京、津等重要城市的海上门户。在此区域发生的任何军事行动都对中国政治安全有着全局性的严重威胁。 历史经验表明,黄海动则台湾动,而台湾动则中国动,中国动则东亚动。因此,近代以来的远东均势格局决定性的转折——比如1895年的甲午海战、1950年的朝鲜战争——都是从黄海开始的。对此,日本军事历史学者司马辽太郎看得明白,他说:“谁控制了黄海,谁就主导了在东北亚大陆说话的话语权。” 控制黄海的目的在于从侧翼保护台湾。台湾是西太平洋海权的关键环节。中国实现台海统一后,制海范围就可直推至台湾以东的深海区,并对台湾以北的宫古海峡和南边的巴士海峡施加影响。如此,中国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海上国防力量就可以形成合力,并使中国海南岛、台湾岛和辽东半岛得以联动,形成汉代贾谊所说的“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之势。唯有将黄海、东海和南海视为一体并使之相互呼应,长期拖延的南海主权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两岸分离使中国在南海实力受限 朝鲜半岛位于中国黄海的北翼,而黄海的安危事关东海的稳定乃至中国台湾的安全,台湾的安危更是事关中国在西北太平洋的海上安全。如果将中国大陆沿岸和西北太平洋衔接“三海”即黄海、东海、南海看做一个连续的整体,我们就会发现,辽东半岛犹如人的肩膀,黄海犹如连接肩膀的上臂,南海部分则相当于下臂,海南岛相当于手掌;而位于东海的台湾则是连接和联动上下臂的肘关节:黄海失,则台湾不保;台湾失控,中国在南海则不能持续发力。由此,台湾就成了中国在西北太平洋制海权有效发挥的关键环节。 在台湾南北两段中,台湾以北是中国贯通西北太平洋制海权的主要矛盾所在,而台湾北侧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不管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而言,控制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就接近控制了台湾,而控制了台湾,也就控制了沿中国海岸的西北太平洋的制海权。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思想美文---以孤独为伴 透视人生

思想美文以孤独为伴透视人生 作文专题 0601 2219 以孤独为伴透视人生 太美丽的人容易孤独,因为她难以找到如意的伴侣;太优秀的人容易孤独,因为他超凡脱俗;胸怀大志的人容易孤独,因为他缺少知音;身怀绝技的人容易孤独,因为他没有对手。薛宝钗是孤独的,陶渊明是孤独的,屈原在“众人皆醉我独清”时是孤独的,百兽之王老虎是孤独的因此,孤独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以孤独为伴,能够透视人生。 卡莱尔曾说:“世界上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而我认为辉煌的一生是用无人知道的寂寞和拼搏换来的。从古到今,有太多的人用一生的寂寞换来了万世的辉煌,也有太多的人用一生的辉煌换来了永远的寂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他吟着<<归去来兮辞>>一路踏歌而来他不曾为五斗米折腰。男儿铮铮铁骨,她不曾让心灵沾染上俗世的浮华?他就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世俗之路,踏上归因的道路的陶渊明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做法,但他自己十分明白单单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逆转历史的潮流于是他”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由此看来,他走的是那样的无奈与孤独,甚至有些凄凉但是在孤独之路上他却依然保持自我,虽然路途,但他却以孤独为幸福,以孤独为伴,透视出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 孤独虽是不完美的,但它却可以使人增加智慧,从而造就辉煌的人生。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面对破家亡国的李清照,一颗孤独的心承载着那无尽的寂寞。因为她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游、辛弃疾那样有政界或文坛朋友以杜康解忧。她只能独自领略自己的凄凉,一颗本已十分柔弱细腻的心更见敏感和纤细,终于在人生的晚年写出了超越自己年轻时铸就的辉煌,写出了一系列如《声声慢》那样包含人生血泪的辞章,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步入了自己文章事业的峰巅。由此可见,寂寞并非就是毁灭,只要沉浸其中不受外界干扰潜心钻研醉心研究,是完全可以成就自己辉煌的人生的!因为孤独可以使人增加智慧。 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然而王昭君就是幸福的。虽然她的幸福是以孤独为伴的,但有孤独为伴却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深深的庭院,秀美的宫女,沉寂在无限的孤独之中。王昭君,寂寞中只剩下一腔愁绪,两弯娥眉,然而寂寞的心灵没有被压垮。她为了两国的永久的安宁,勇敢地面对异域的清冷与无助。想到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想到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那一幕幕,紧紧地牵着昭君的心。为了结束这一切,她甘愿自己寂寞无助一辈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颗多么寂寞的心!一个多么辉煌、名垂千古的女性! 高山是孤独的,因为它挺拔;大海是孤独的,因为它没有影子;黄金是孤独的,因为它喜欢缄默;冬天是孤独的,因为它贯于孕育。 总之,孤独之中蕴藏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人超凡脱俗,可以使人拥有智慧,可以让一个由弱的女子变得伟大。这就是在孤独的陪伴下,经受了“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感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寥落,“高处不胜寒”的凄清,便爆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力量!因此,以孤独为伴可以透视人生。

沉思录经典语句

沉思录经典语句 1、我们思想的质量决定着我们生活的质量,因为生活是思想派生出来的。 2、看看星辰的轨迹,仿佛你也在随之运行。 3、如果你能敏锐地观察,就能明智地调查和判断。 4、你从何处来,便将消失到何处去。 5、暗中防范他人,但不可泄露。 6、我们所说和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必要的,一个人如果取消它们,他将有更多的闲暇和较少的不适。 7、我不生你的气,而只是要你离去。 8、如果人们不允许你继续活着,那就去死吧。 9、不畏惧也不热衷于战斗。 10、人的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未活过。 11、寻求不可能的事情是一种发疯。很快你将化为灰尘,或者一具骷髅,一个名称甚至连名称也没有,而名称只是声音和回声。 12、只有当下才是可能被夺走的东西。如果这是个客观真理,即每人只能拥有当下,那么谁都不可能失去一件他不曾拥有的东西。

13、对东西发怒是无益的,因为它们毫不介意。 14、不要像一个摇桨的奴隶那样忙个不停。 15、不要去在意别人心里想什么,一个人就很难不获得幸福,而那些不注意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定是不幸的。 16、人假若无法摆脱潜藏在自身的罪恶,那真是荒诞之极,因为于自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可能的,而妄想摆脱别人的罪恶却是不可能办到的。 17、一切遭遇都是适当而公正的。 18、我的灵魂,你慢待了自己,而你荣耀自身的时机已一去不返。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你的生命已日薄西山,你却仍不关照自身,而是将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19、有多少和我一起进入这世界的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20、直路是自然的,相应地说和做一切符合健全理性的事情。因为这样一个目标使一个人摆脱苦恼,**及所有的诡计和炫耀。 21、死亡是合乎本性的,而合乎本性的东西都不是恶。 22、愿明天依旧的阳光瓦解身上的每寸皮肤,碾成粉末。 23、他们埋葬了许多人,然后自己被埋葬。 24、死,和生一样,是自然的一项秘密,几种元素的组合,又离

沉思录: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内容简介 目前市场上唯一的中英双语版本,中英译文均优雅简练,适合所有英语爱好者阅读,本书内容是近两千年前的古罗马皇帝的人生感悟,而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一代代的领导人,里面的人生哲理其实每个人都有需要读它的时候,包装美观精致,和中文版封面成系列感,绿色古罗马背景封面非常高雅。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更要付诸行动。 《沉思录:中英双语·典藏本》既有中文的简练优雅,又有英文的古朴单纯,在中文阅读中满足读者对于英文版本的追求。英文部分采用的是最为经典的乔治?朗译本,优美流畅,纯正优雅,原汁原味,在不影响阅读的前提下,编辑部分保留了古英语的书写方式,在领略奥勒留深邃思想的同时,也能享受古英语阅读的美妙。 作者简介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他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最终

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罗素 译者介绍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及其解体》、《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等。;另有随笔散文作品集:《若有所思》、《珍重生命》、《心灵瞬间》等。译著有:《正义论》、《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等。 《沉思录》系何怀宏上世纪80年代末完成的重要译著,译文准确简练,优雅凝神,在近二十年里不胫而走,默默在许许多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读者中流传。 目录 译者前言 一本写给自己的书 Book 1 卷一 品质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 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 Book 2 卷二 来自命运的东西并不脱离本性

张文木:国防新常态应当包括台湾回归祖国的安排

张文木:国防新常态应当包括台湾回归祖国的安排 在研究中国海权的初期曾把海权置于很高的地位,那是因为当时中国海权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矫枉过正。在2014年出版的《论中国海权》(第三版)和《印度与印度洋——基于中国地缘政治视角》两书中里,鉴于中国海上力量已有长足推进,这一立场已有适度回调。 在上述两书中,提出绝对的制海权要依托于绝对的制陆权,反之,绝对的制陆权也要依托于绝对的制海权。在陆权和海权的边际地带,制陆权可以反作用于制海权,同样,制海权也可以反作用于制陆权。占据较大版图的制陆权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影响(反作用)周边的制海权,同样,占据较广阔海域的制海权也可以影响(反作用)制陆权。 比如,在印度洋地区,因占领了印度半岛,近代英国在此地区拥有比当代美国更大的制海权;同样,由于拥有广阔海域的制海权,近代英国曾使陆权霸主沙俄帝国多面受敌,疲于应对。马汉(AlfredMahan)也曾论述过海权与陆权的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但他并没有这么从整体予以强调,更没有形成理论概括,而且出于是美国国情的需要,马汉更多强调的是远海。

陆权与海权的作用与反作用理论告诉我们,尽管中国海权起步较晚,但自然条件相对于英国和美国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中国东接西北太平洋、南近北印度洋,因超大的近海大陆板块,特别是具有中远程导致打击技术,使得当代中国对两海有着强大的反作用力以及由此形成的较强的近海制海能力。 西方国家因距离印度洋太远,因此产生了“岛屿链”思维,但这实属无奈之举,这是因为,最有效的制海权一般都有依托大陆板块的条件,并由此获得可持续的巨量资源跟进。而在远海建立岛屿链则需要巨大的资源支持,英国和美国要控制或占领印度洋,而首先从大西洋经过地中海和太平洋过来,而中国进入印度洋遑论太平洋则可就近直达,如果中南半岛国家同中国建立了紧密合作的关系,则中国可将在该地区更占主动。这种地缘政治中的大陆板块优势,使得中国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被西方人所认为的海权不足。有利的地理位置,使中国在处理海洋事务中远比西方国家有更从容的时间。 然而,尽管中国接海面积巨大,但能从海上深入中原的地段却不多。中世纪和近代对中国政治冲击最大的蒙古人和英国人,他们都试图从西南方向进入中原,但因地形的原因,他们都没有成功。英国人只能

张文木人生沉思录一

1.人为事生,事推人成。 2.《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而德薄,则气量狭促;德厚而不自强,则易愚俗。二者不可偏废。合二为一方为君子之道。 3.思想家本无思想,他只不过为天下不同的思想者提供了一个可休息的家而已。思想家亦即思想之家。 4.舆论不负责任,民主建设常成于斯,亦毁于斯。 5.礼,离也。 险,先也。 张,曲伸之合,曲伸自如曰张。 强,弱也,躬曲也,虽弱却强。 歪,不正。 正,不上,不下,止于一。 6.男性之美在于结果,女性之美在于过程。 7.君子救急不救穷。 8.清谈误事,空谈误国。学者首先是救国救民的。 9.师,事也。事无师,故可为师。 事,史也。史有事,为师之舍。

10.如果想知道自己如何伟大,你就看蚂蚁,看蚂蚁可使你找到上帝的感觉;如果想知道自己如何渺小,你就看天空,看天空可以帮你认识上帝。 11.所谓“力作”,并不是用力气去做,相反,它是天然而成的作品。过于人为不如无为。艺术亦然。 12.辩证法是安身的,唯物主义是立命的。 13.爱的反意不是恨,而是假爱。 爱的真谛是简爱。爱情是简单的; 复杂的不是爱情而是结婚,尽管结婚是爱情为基础的。 14.吃五谷杂粮,写天下文章;只有吃五谷杂粮,才可写出天下文章。 15.最永恒的事大概就是最简单的事。工人做工,农人种粮,学人写文章。学人作文犹如农人种地,即使有几次“丰收”,也不可轻易自称“专家”。做好简单的事是人的本份,也是人生成就的基本。 16.文章是名片,但名片却不能印成文章。 17.教师之难,不在于向学生教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经得住学生对教师的怀疑和批判,尤其是青年必须经历的自以为是却又是无知的批判。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教师对自己人生的意义,是在四十岁前后。而这时的教师,已是饱受心理冲创的花甲老人,或已去世。因此,真正的好教师并不仅存在于课堂上学生对他的掌声和崇拜中,而存在于学生晚年的记忆中。父母亦然。 18.少年均存大志,老来方知大事靠天,小事靠己。多有自视才高的年轻人,为速成而不顾天伦,得小位而抛弃情义,结果多是惨命。人之品行,亦有轮回,人不报天自报是也。自强而德薄者,不可远。 19.困难是人生进步的最稳固和最靠得住的阶梯。 20.在国际关系中,真正的朋友是不能被打败的对手。有实力成为大国对手的国家才有条件成为大国的朋友。“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 21.人之复杂是为了保卫简单,而非相反。 22.道生理,理载道,是为道理。道不拘于理,万理归于道。 23.读大家之书,看现实变化。 24.在人生的跑道上,只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可以成为赢家。人生是循环,当人生回转时,最后一名就成了第一名,陈景润就是这样。前者是形式逻辑中的冠军,后者则是辩证逻辑中的冠军。与夹在中间的“追星族”不同的只是,前两种人运用的是胆识而不是力气。 25.跳棋之妙在于空间换时间;围棋反之。前者是弱者致胜之道,后者为强者御敌之法。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中国海权与”重陆轻海“观念

中国海权问题与“重陆轻海”观念 【摘要】近年来,中国海洋方面问题频频爆发,无论是东海钓鱼岛问题,还是南海岛屿归属权问题,海权的屡受侵犯刺激着国人的神经,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中国海权问题出现的原因的许多思考。重陆轻海,是我国海权在思想上产生的漏洞,而没有了正确思想的指导,对我国海权的维护就出现了问题,本文就从指出中国重陆轻海思想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来弥补该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加强海权建设,维护中国海权的目的。 中国既是大陆国家,也是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诸多岛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可以主张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随着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与周边的岛国和半岛国家以及海洋强国相比,我国海洋意识和海洋理论研究仍然显得淡薄。 重陆轻海是中国传统民族意识。从历史上看,中国历代统治者一贯缺乏海洋战略思维,绝少想到以扩大海权来繁荣国家,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控制海洋和海上交通。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康乾盛世,中国在亚洲大陆把疆域拓展到2200万平方公里,但面对海洋却裹足不前,甚至颁布闭关锁国的「禁海令」。到如今,重陆轻海仍然是当前中国主流的战略思维,由此造成我国诸多海权遭受侵犯,造成损失不可估量。南海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一)海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部分 就我国目前发展看来,对海权的把握是快速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属于陆海复合型国家,有960 万平方公里陆地疆域,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但其中有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存在划界争议,矛盾时有激化。从目前来说,在领土主权方面,中国面临着祖国统一,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在维护海外政治经济权利方面,海上作战力量的建设目标将服务于中国政治经济的海外利益,要能够确保我军、民、商的合法海上权益不受侵犯。所以,我国在建立海权强国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纵观中内外,海权强则国强,海权弱则国力也将减弱,中世纪的西班牙、葡萄牙是海洋大国,称雄世界,荷兰的无敌舰队让其在世界弱国的陆

《沉思录》1500字读书笔记

《沉思录》1500字读书笔记一本书和一本好书的区别在于,好书让你读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沉思录》读书笔记1500字。《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它更让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对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沉思录》,这是温总理的枕边书,这是克林顿在《圣经》之后受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国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不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

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沉思录》不仅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钥匙。在本书首卷中,我们便能读

重忆“对日新思维”大辩论分析

重忆“对日新思维”大辩论 张文木 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大致满足于日本政府就日本历史上对华侵略罪行目前已达到的公开反省和致歉程度,除非日本政府方面就此出现非常严重的倒退。 一 2002年至2003年,中国学术界出现一股“对日新思维”讨论,拉开这场讨论的是时任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马立诚。2002年底,马立诚在《战略与管理》杂志上发表了《对日关系新思维- 中日民间之忧》[1]一文,提出重新审视中日关系、把历史问题放在次要位置。 一时间,中国学界出现“对日新思维”大讨论,继而迅速升级为对垒分明的两派激烈辩论。参与这场辩论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有, ——时殷弘发表《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2]《关于中日关系的战略性思考》[3] ——冯昭奎教授发表《再论对日关系新思维》[4] ——张沱生:《日本逐渐成为“普通国家”是必然趋势》[5] ——王义桅:《日本的崛起与中日关系的未来》[6] 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2003年第16期还组织了时、冯绍奎、张陀生等七位学者就“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专题,进行讨论。 这些文章“大胆”“开放”程度之大很快引起国内的讨论和批评,这种批评很快又升级至学术争论。 作为应战,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评论部副主任的林治波同志发表《“对日关系新思维”质疑》《“对日关系新思维”再质疑——与时殷弘教授商榷》两文,后又出版《评对日“新思维”》一书,对“新思维”给予了坚决批判。南开大学教授张睿壮《从“对日新思维”看中国的国民性和外交哲学》[7]更是直言 对日关系新思维”主张中国通过压制民族感情、牺牲民族利益的做法去取悦日本要求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战略上对日本做出全面让步以换取日方的“善意”不仅背离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且是注定失败、自取其辱的一相情愿。

高考作文人物专题素材丨美学大师木心

木心 【个人简历】 木心,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全程历时四年的木心美术馆开馆;全馆建筑坐北朝南,以修长的、高度现代的极简造型,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成为乌镇西栅一道宁静而清俊的风景线。 著名画家陈丹青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铎之心",是佛语说法;在木心先生讲述《文学回忆录》也称起源于佛教的"木铎之心,较为可信。(据童明教授介绍,"木"字亦有"'十'字架上的那个'人'"之意) 1971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散文集《素履之往》;诗集《西班牙三棵树》《云雀叫了一整天》;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 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 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一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深受其艺术影响。 【木心与美术】 从技法上看我们又很难将之称其为国画,因为木心先生很少单纯地使用笔墨而是将中国传统与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多种绘制技巧融为一体,以创造出他想象中的风景,而这风景是他精神的唯一安顿。与这批风景一同展出的还有木心先生写于狱中的诗文杂记,这里面完全没有对时世不平的抱怨,而是想象了大量世界精英分子间的对话:托尔斯泰、莱奥那多、沃尔夫、托斯妥耶夫斯基、瓦格纳。 木心先生将2008年的画作展览命名"塔中之塔",一个是生活中囚禁他的"雷峰塔",一个是他内心营造的"象牙塔"。正如巫鸿所说,木心先生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对现实的反抗,而是精神的升华。 "你们看画,我看你们的眼睛。"木心曾对前来观看画集的访问者说。评说木心的绘画便不免有点惶恐,因为他在天上洞彻地看着我们的眼睛,是否聪明,是否诚实。 木心先生博才多艺,有各种途径可以抒发胸臆,诗、散文、小说、文论、戏剧、音乐皆擅,绘画只是其中之一,也是他初入艺术创造之门首先掌握的一门专业,但他相当看重自己的画家身份,对哈佛大学东方学术史教授罗森菲奥所说"这是我理想中的中国画" 颇为得意,绘画在他全部的艺术成就中,其地位与文学不分伯仲。他说过,"文学既出,绘画随之,到了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卒攻

卒攻 李培俊 ①莫雨行走进那片遮天蔽日的树林,在一条淙淙小溪边找到那间小木屋时,江辰烟已经候在那里。这里地处浮戏山深处,四面环山,林木青翠,花草繁盛。这是江辰烟的避暑之所,他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来此小住两个月。 ②早早的,便有人在木屋周围游弋,有人在随意浏览闲花野草,有人在仰头观望奇形怪状的山石,还有人在小溪边清洗手上的污渍,但一双双眼睛,暗中盯着的,则是木屋前突出的岩石上那个石桌、石凳,以及即将落座的江辰烟和莫雨行。虽然,此时风平浪静,风和日丽,枝头小鸟鸣啾,但他们知道,不久之后,这里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决斗。 ③主角,当然是这两位面带微笑握手言欢的棋界高手。 ④莫雨行个子高大,身材魁梧,素绸衣衫被撑得满满的,高视阔步走上那块青色的岩石,放下手中的黄缎封面棋谱,先自朝临风而立的江辰烟拱拱手,浅笑一声,说:“让辰烟兄久等了。”江辰烟身材瘦小,面相清癯,白色裤褂,袖子挽在手肘以上,他双手抱拳还礼,说“数年不见,雨行兄还是如此礼节周到,这本《梅花泉》可是棋界视为拱璧的秘谱啊。”莫雨行说:“一点小意思,还望辰烟兄笑纳。”双方入座,江辰烟命一旁侍立的孙子上茶。孙子摆上两只古色古香的茶瓯,注入淡绿茶水,立即,茶香氤氲,若有似无。莫雨行问道:“明前龙井?”江辰烟笑道:“不愧是省城的人,识货,一个朋友从龙井村捎来的。”莫雨行啜饮一口,四处打量一番,说:“看来今天这里要热闹一番了。”江辰烟问道:“你放出去的风?”莫雨行说:“用得着放风吗?这些人的鼻子比狗还灵,昨天晚上已有人把电话打到省城,确认此事了。”江辰烟道:“你没有否认?”莫雨行笑而不答。江辰烟道:“看来你莫兄此次是志在必得了,这也难怪,你在省棋院闭关修练十载,自然要挣回这个脸面了。” ⑤“江兄,现在开始?”莫雨行道。 ⑥“急不可耐了?那就开始吧。”江辰烟道。 ⑦江辰烟和莫雨行都是棋界高手中的高手,江辰烟善用卒,往往一违常规,作出丢车保卒的反常之举,让对方很不适应,进而失去先机,一败涂地。那年,堪称国师的柳如是来到郑城,要试一下江辰烟深浅。下场之前,他曾哂笑把江辰烟吹得神乎其神的人,笑他们没见过世面,一个坊间之人,读过几本棋谱?见过几次大师级的赛事?我倒要看看,他罐里到底装了多少米。作为省棋院院长的莫雨行再三告诫柳大师,千万莫大意失了荆州,我在他手里从没占过多少便宜。也是在这块突兀的岩石上,柳大师被江辰烟的三卒连环突进大本营,杀得一败涂地,不得不推枰认输。回到省城,莫雨行问及成败,柳大师黯然神伤,说:“走麦城。” ⑧仔细算起来,莫雨行有整整10年没和江辰烟对弈,他在省棋院闭关清修,研究的是马。马的优势在中盘之后,凌波虚渡,回卧边角,举头望月,满盘皆是震天蹄声,击碎一天寒月,也同时摧毁对方意志。莫雨行所修所研,皆是针对老对手江辰烟,他自信他的两匹战马已经喂得膘肥体壮,已经铁蹄包浆,江辰烟的五枚小卒,已经不在话下了,于是,有了此次的环翠峪之行。 ⑨他们下的是盲棋,没有棋盘,更不需要32枚棋子,只有两杯龙井置于石桌之上。江辰烟坐北面南,莫雨行坐于对面,各自微闭双目,面带微笑,口中念念有词,自言自语一般。那些围观的棋迷离得远,只见二人嘴动,却又不敢擅自靠近,只是凭着二人脸色判断棋局变化。起初,两人的棋下得极为谨慎,深思熟虑之后方才开口。一个时辰之后,棋风陡转,一

《沉思录》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沉思录》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沉思录》作为哲学著作,是论证灵魂不朽著作,是有关人的哲学。下面为大家精心的《沉思录》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深沉经典语录: 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我想过的生活,清新、淡泊、宁静、恬适。 3、感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是心灵最好的归宿。 4、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5、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6、心灵的伙伴,是温暖的源泉;贴心的情感,是生命的春天。四季交替,有人惦念冷暖;心情多变,有人一直包容。我们一生所寻求的,不外乎就是有人疼,有人懂。眼中有笑,心中有暖,于人生就是简单的幸福! 7、我们总是喜欢不停的揣测对方的心情,不停的猜忌对方的想法,然后开始惶恐不安,开始患得患失,开始责怪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事实告诉你太过在乎就是失去的开始。 8、时间,渐渐带走了年少轻狂,也慢慢沉淀了冷暖自知。 9、你不懂我的沉默,又怎么会懂我的难过。

10、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也许不是每天都那么美好,但每天都会有一些小美好存在。 11、再黑的夜有人陪,也不觉困苦;再冷的冬有人想,也不会孤独。 12、两心靠近是情缘,更是吸引;两情相悦是喜欢,更是眷恋。 13、最大的遗憾不是错过最好的人,而是当你遇见最好的人时候,已经把最好的自己用完了。 14、生活,总会有无尽的麻烦,请不要无奈,因为梦还在,路还在,阳光还在,家人还在,朋友还在,你还在。 15、不管爱情,还是友情,终极的目的不是归宿,而是理解、默契——是要找一个可以边走边谈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样的心情。 16、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 17、享受每一刻的感觉,欣赏每一处的风景,这就是人生。 18、不能因为你无法理解一些东西,就代表那些是错的。 19、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而在幸福进行时患得患失。 20、最深沉的爱,总是风雨兼程;最浓厚的情,总是冷暖与共。 感悟: 轻轻地,我把那个绿本子合上了,可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却无比沉重,手中捧着那本沉甸甸的书,心里塞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敬爱的温总理那么喜欢这本书,现在终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