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立交工程复习资料

长安大学立交工程复习资料
长安大学立交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立体交叉的发展

1.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2.立体交叉产生的原因:

由于社会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是道路交通运输量增加很快。此时,道路上的一些平面交叉口就成为行车的咽喉地段,交通拥挤不看,不断发生堵塞现象,通行能力小,车速低,油耗大,交通事故率高,实际上平面交叉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的要求,所以,不得不将平面交叉变为立体交叉。

第二节立体交叉的作用,组成及特征

1.立体交叉的作用

(1)一条告诉道路上的立体交叉的作用:起着吞吐交通流量的作用,而交通流量的大小又直接关系到修剪高速道路的经济效益。立体交叉又起着树立及控制车流的作用,通过高速道路出入口的立体交叉使全部车流渠化,这是高速道理营运安全的关口

(2)单个立体交叉De作用:在交叉口采用立体交叉是消灭冲突点最有效的措施,它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扰,为高速,安全,大量行车提供了可靠保障。

2.发展趋势:对设计新颖,施工现金,绿化良好的立体交叉,也可以作为某地区或某城市的代表工程,反映建设的成就,现

代化的气氛,或作为一种人工构造的景观,来点缀环境

3.立体交叉的组成: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口与入口,变速车道,辅助车道,匝道的端部,绿化地带,集散道路

4.公路立交与城市道路立交的特征:

公路上的立体交叉和城市道路上的立体交叉,在其作用,主要组成部分和设计方法方面是基本相同的。

不同特征:

(1)公路上一般为收费立交,可供选择的形式较少,而城市道路上的立交一般不收费,可供选择的形式较多。

(2)公路立交一般不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立交形式简单,以二层式为主;而城市道路立交须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立交形式复杂,以多层为主

(3)公路立交一般间距较大,相互之间干扰较小,而城市立交的间距较小,匝道不易布置,相邻之间影响较大(4)公路立交的计算行车速度比城市道路立交的高,相应地形线指标高,占地面积也较大

(5)城市道路立交用地限制较严,往往采用非标准型立交,而公路立交用地限制较松,多采用标准型立交

(6)城市道路立交受地上,地下各种建筑物和管线影响大;而公路立交受这方面影响一般较小

(7)城市道路立交比公路立交更多的重视美观问题

(8)城市道路立交设计须考虑施工时,在狭小的场地条件下,便于维持原有交通和进行快速施工,而公路立交施工时场地多不受限制,交通组织也方便,只需注意适当的工期即可

(9)城市道路立交比公路立交的排水更复杂

(10)城市道路立交比公路立交更重视绿化

第三节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与步骤

1.设计资料:自然资料,交通资料,道路资料,排水资料,文书资料,其他资料

2.设计步骤:拟定方案,确定比较方案,确定推荐方案,确定采用方案,详细测量,技术设计

第二章立体交叉的规划

第三节立体交叉规划的一般原则

1.基本原则:以道路网规划为依据,消除拥挤和阻塞,消除事故,地形适宜,交通量大,经济上有效益

2.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1)公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第一,高速公路同其它各级公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第二,一级公路同其它公路交叉,应尽量采用立体交叉

第三,一般公路间的交叉,在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地点,可采用立体交叉

(2)下列情况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

第一,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交通繁忙的一般公路相交处

第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大城市,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重点工矿区的公路相交处

第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重要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的公路相交处

第四,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重要交通源的支线起点相交处

(3)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第一,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第二,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

第三,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pcu/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

第四,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当地型十一修剪立体交叉,经技术降级比较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第五,道路跨河或跨铁路时,可利用桥梁边孔修剪道路与道路的立体交叉

第三章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

第一节立体交叉的分类

一. 按相交道路跨越方式划分

1. 上跨式: 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方跨过的立交方式

优点: 主线高出地面, 施工比较方便, 造价较低, 因下挖较小, 与地下管线干扰小, 排水容易处理

缺点: 占地较大, 跨线桥影响视线和周围景观, 引道较长或纵坡较大, 不利于非机动车交通行驶

2. 下穿式: 用地道(或隧道)从相交道路下方穿过的交互方式

优点: 主线低于地表面, 占地较少, 立面易于处理, 立交构造物对视线和周围景观影响较小, 如果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按规定分别采用不同的净空高度, 那么, 非机动车道的引道纵坡较小, 对非机动车道交通影响不大.

缺点: 施工时地下管线干扰较大, 排水困难, 施工工期较长, 造价较高, 养护管理费用大.

二. 按交通功能划分

(一) 分离式立体交叉

仅设跨线构造物一座, 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 上下道路间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

特点:结构简单, 占地少, 造价低, 但相交道路的车辆不能转弯行驶, 只能保证直行方向的车辆空间分离行驶.

主要适用于直行交通量大, 转弯车辆少, 可不设置转弯车道的交叉出; 道路与铁路交叉处; 高速道路同其他各级道路交叉时, 除在控制出入地点设置互通式立交外, 均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 一般等级道路之间交叉时, 因场地或地形条件限制时, 可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 以减少工程数量, 降低造价.

(二) 互通式立体交叉

不仅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 而且上下道路之间有匝道连接, 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

特点:上下道路的车辆可以转弯行驶, 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 各方向行车相互干扰小, 但立交结构复杂, 占地多, 造价较高.

适用于高速道路与其他各级道路, 大城市出入口道路, 以及通往重要港口, 机场或游览圣地的道路相交处.

1. 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喇叭形, 苜蓿叶形立交.

2. 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菱形立交

3. 交织型立体交叉: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以交织的方式运行, 存在交织路段的交叉. 环形立体交叉.

三. 按其他方式划分

(一) 按相交道路的条数划分

1. 三路立体交叉

2. 四路立体交叉

3. 多路立体交叉

(二) 按立体交叉的层数划分

1. 两层式立体交叉

2. 三层式立体交叉

3. 多层式立体交叉

(三) 按立体交叉的用途划分

1. 公路立体交叉

2.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

3. 铁路立体交叉

4. 人行立体交叉

(四) 按是否收费划分

1. 收费立体交叉

2. 不收费立体交叉

第二节立体交叉的形式及特点

一. 三路立体交叉

(一) 三路全通式立体交叉

1. 喇叭形立体交叉

它是用一个环圈式匝道和一个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优点:

(1) 除环圈式匝道以外, 其他匝道都能为转弯车辆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

(2) 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 投资较省;

(3) 没有冲突点和交织, 通行能力大, 行车安全;

(4) 结构简单, 造型美观, 行车方向容易辨别.

缺点:

(1) 环圈式匝道上行车速度低, 线形较差, 若采用较高的计算行车速度时, 占地较大;

(2) 左转弯车辆绕行较大.

适用于高速道路与一般道路相交的T形交叉.

2. 子叶式立体交叉

它是用两个环圈式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互通式立交

优点:

(1) 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 造价较低;

(2) 匝道对称布置, 呈叶状, 造型美观.

缺点:

(1) 环圈式左转匝道半径较小, 线形较差, 运行条件不如喇叭式立交好;

(2) 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

(3) 正线上存在交织运行.

3. Y形立体交叉

Y形立体交叉是用定向匝道或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全互通式立交

(1) 定向Y形立体交叉

它是左转车辆在定向匝道上由一个方向车道的左侧驶出, 并由左侧进入另一行车方向车道的立交方式.

优点:

(1) 对转弯车辆能提供直接, 无阻的定向运行, 行车速度高, 通行能力大;

(2) 转弯行驶路径短捷, 运行流畅, 方向明确;

(3) 正线外侧不需占用过多土地.

缺点:

(1) 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距离, 以满足匝道纵断面布置的要求;

(2) 当正线单向有两条以上车道时, 左侧车道为超车道或快车道, 使得左转弯车辆由左侧车道快速分离或者由左侧车道快速汇入困难;

(3) 需要跨线构造物多, 占地较大, 造价较高.

适用于各方向交通量都很大的高速道路之间的交叉.

(2) 半定向Y形立体交叉

它是对定向Y形立交的改进, 将定向左转匝道改为半定向匝道, 即左转弯车辆由行车道的右侧分离或汇入正线.

优点:

(1) 对左转车辆能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 通行能力较大;

(2) 各方向运行流畅, 方向明确, 不会发生错路运行;

(3) 正线外侧占地较少;

(4) 左转弯车辆由正线右侧分离或汇入, 运行方便, 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不必分开.

缺点:

(1) 匝道修建和运行长度较定向Y形长;

(2) 需要跨线构造物多, 占地大, 造价高.

二. 四路立体交叉

(一) 四路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1. 苜蓿叶式立体交叉

※(1) 苜蓿叶式立体交叉

通过四个对称的环圈式左转匝道来实现各方向左转车辆的运行.

优点:

(1) 交通运行连续自然

(2) 无冲突点, 无需设置信号控制;

(3) 可由部分苜蓿叶式立交分期修建而成;

(4) 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 造价较低

缺点:

(1) 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 立交占地较大;

(2) 环圈式左转匝道线形差, 行车速度低;

(3) 上下线左转匝道出入口之间存在交织运行, 限制了立交的通行能力;

(4) 正线上为双重出口, 其中左转匝道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后, 使标志复杂;

(5) 为设置附加的交织车道或变速车道, 使跨线构造物长或宽度增加.

多用于高速道路与一般道路或等级较高道路之间的相互交叉的立交.

※(2) 带集散车道苜蓿叶式立体交叉

优点:

(1) 使交织路段从高速道路上分离至车速较低的集散车道上, 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 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2) 使高速道路上双重的出口或入口变为单一的出口或入口, 大大简化了交通标志;

(3) 比苜蓿叶式立体交叉通过的交通量更大;

(4) 各左, 右转弯车辆运行自然流畅;

缺点:

(1) 在环圈式匝道半径相同的情况下, 与普通苜蓿叶式立交相比占地较多;

(2) 跨线构造物因跨度增大而造价更高.

※ 2. X形立体交叉

优点:

(1) 各转弯方向车辆运行都有专用匝道, 自由流畅, 转向明确;

(2) 单一的出口或入口, 便于车辆运行和简化标志;

(3) 无交织, 无冲突点, 行车安全;

(4) 适应车速高, 通行能力大.

缺点:

(1) 层多桥长, 造价高;

(2) 占地面积大, 在城区很难实现.

X形立交适用于高速道路之间相互交叉的情况, 在市区等用地和建筑物限制较严的地区很难设置, 多用于高速公路之间, 市区外围的高速道路之间的交叉.

3. 定向式立体交叉

它是由定向左转匝道组成的一种高级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优点:

(1) 匝道转弯半径大, 行车方向明确, 路径短捷;

(2) 能为转弯车辆提供高速的定向运行, 通行能力大;

(3) 无冲突点, 行车安全.

缺点:

(1) 存在左侧分离和左侧汇入的困难;

(2) 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拉开足够的距离, 执行车辆略有绕行;

(3) 跨线构造物数量多, 层次高, 占地面积大, 造价高.

适用于高速道路之间相互交叉的情况.

※ 4. 涡轮式立体交叉

它是由四条半定向式左转匝道组成的一种高级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优点:

(1) 匝道平曲线半径较大, 纵坡和缓, 适应车速较高;

(2) 车辆进出正线安全顺畅;

(3) 无交织, 无冲突, 通行能力较大;

(4) 规模宏伟, 造型美观.

缺点:

(1) 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 营运费用较大;

(2) 需建二层式跨线构造物5座, 造价较高;

(3) 占地面积大.

5. 组合式立体交叉

(1) 一个环圈式匝道型

适用于一个方向左转弯交通量比较小的情况.

(2) 二个环圈式匝道型

适用于二个方向左转弯交通量比较小的情况.

(3) 三个环圈式匝道型

适用于一个方向左转弯交通量比较大, 而其余三个方向交通量比较小的情况.

(4) 无环圈式匝道型

适用于相交道路等级较高, 左转弯交通量比较大的情况.

(二) 四路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

※ 1. 菱形立体交叉

只设右转和左转公用的匝道, 使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连接, 在跨线构造物两侧的次要道路上为平面交叉口.

优点:

(1) 能保证主线直行车辆快速畅通;

(2) 主线上具有高标准的单一进出口, 交通标志简单;

(3) 主线下穿时匝道坡度便于驶出车辆减速和驶入车辆加速;

(4) 形式简单, 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 用地和工程费用小.

缺点:

(1) 次线与匝道连接处为平面交叉, 影响了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

(2) 次线在上层时, 可能存在视认性, 错路运行或行车等待等问题.

多用于城市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且用地困难的情况, 而公路上多为收费立交, 一般不采用菱形立交

四. 收费立体交叉

收费道路上封闭式收费的立交或需单独收费的立交应按收费立交设计.

一座立交以设一个收费站为宜.

(一) 收费立交设置收费站的方法

在距道路交叉点适当距离处另设一条连接线, 在连接线两端与相交道路交叉处各设置一个三路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 使所有转弯车辆都集中经由连接线形式, 这样, 只需在连接线上设置一个收费站即可.

(二) 连接线的设置原则

1. 连接线可以设置在任一象限, 主要取决于地形和地物的限制, 同时, 应考虑交通量的大小, 以设在右转弯交通量较大的象限为宜.

2. 连接线的位置和长度应满足两端三路立交或平交的加减速长度需要, 驶入收费站时减速到零, 驶出收费站时从零加速.

(三) 连接线两端的交叉形式

1. 连接端相交道路为次要道路时, 可采用平面交叉口, 匝道平交型立交, 正线平交型立交, 三路交织型立交.

2. 连接端相交道路为一般道路时, 可采用三路交织型立交, 子叶式立交或喇叭形立交等.

3. 连接端相交道路为主要道路时, 可采用喇叭形立交, Y形立交等.

第三节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目的:是为了提供行车效率高, 安全舒适, 适应设计交通量和计算行车速度, 满足车辆转弯需要, 并与环境相协调的合理立交形式.

立交形式的选择是否合理, 不仅影响立交本身的功能, 如通行能力, 行车安全和工程经济等, 而且对地区整体规划, 地方交通的发展及市容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

一. 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

道路, 交通, 环境, 自然条件

二. 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互通式形式选择基本原则:

1. 立交的形式首先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 使用任务和远景交通量等.

2. 选定的立交形式必须与立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 形式选择要全面考虑近远期结合, 既要考虑近期交通要求, 减少投资费用, 又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需要改建和提高的可能.

4. 形式选择必须考虑是否收费问题及实行的收费制.

5. 形式选择应从实际出发, 有利于施工, 养护和排水, 尽量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 新结构, 以提高质量, 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

6. 形式选择和匝道不知要全面安排, 分清主次.

7. 形式选择应与定位相结合

8. 在城市道路上, 立体交叉的结构形式应简单, 占地面积较少.

第五章匝道设计

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其作用就是专供跨线构造物上下相交道路的转弯车辆行驶.

第一节匝道的组成与分类

一. 车流轨迹线的交错形式

1. 交错运行的基本形式

根据连接处车流轨迹线相互交错的关系, 交错运行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四种:

(1) 分流: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流向两个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过程, 如正线出口处的行驶过程即为分流.

(2) 合流: 两个行驶方向的车流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过程, 如正线入口处的行驶过程即为合流.

(3) 交织: 两个行驶方向的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行驶的过程, 如环形交叉进出环道的行驶过程即为交织.

(4) 交叉: 两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流以较大的角度(>90)相交行驶的过程, 如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中次要道路上出入口处的行驶过程即为交叉.

2. 分, 合流的组合形式

正线与匝道或匝道与匝道连接处车流轨迹线分流与合流的组合, 有: 连续分流, 连续合流, 合分流, 分合流.

从行车安全方便的角度分析, 各类的第I, II种形式使用较多, 均属正线行车道右侧分流(右出)和右侧合流(右进)的行驶过程.

连续分流和连续合流的第II种形式比第I种形式更有利于行车, 因为第II种形式正线上只有一处分流或合流, 对正线车流干扰最小.

二. 匝道的组成

汽车的行驶过程分为三部分: 分流减速行驶过程, 匀速或变速行驶过程, 加速合流行驶过程.

一条转弯匝道的组成分为三部分: 驶出道口部分, 中间匝道路段部分, 驶入道口部分.

1. 驶出道口: 由减速车道, 出口, 楔形端三部分组成.

2. 中间匝道路段: 为匝道的主体, 其组成单一.

3. 驶入道口: 由入口端, 入口, 加速车道三部分组成.

三. 匝道的分类

(一) 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分类

1. 右转匝道:是从正线右侧驶出后直接右转约90度, 到相交道路的右侧驶入, 一般不设跨线构造物. 右转匝道可以布置成但(或复)曲线, 反向曲线, 平行线或斜线四种. 右转匝道属右出右进的直接式匝道, 其特点是形式简单, 车辆运行方便, 直接顺当, 行车安全.

2. 左转匝道:左转匝道车辆须转约90-270度越过对向车道, 除环圈式匝道外在匝道上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造物. 左转匝道又分为直接式, 半直接式, 间接式.

(1) 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坐进, 左转弯车辆直接从行车道左侧驶出, 左转约90度, 到相交道路行车道的左侧驶入.

优点:匝道长度最短, 可降低营运费用; 没有反向迂回的运行, 自然顺畅; 适应车速高, 通行能力较大.

缺点:跨线构造物较多, 需要单向跨线桥二层式二座或三层式一座; 相交道路的双向行车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间距, 以便上升(或下降)一定高度跨越(或穿越)对向行车道; 对行车道右侧行驶的重型车和慢速车必须加速横移到左侧高速驶出是困难的, 到相交道路由行车道左侧高速驶入困难且不安全.

(2) 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I. 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行车道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 到相交道路时由行车道右侧驶入.

II. 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行车道右侧右转弯驶出, 在匝道上左转弯, 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行车道左侧驶入.

III. 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都是由行车道右侧右转弯驶出和驶入, 在匝道上左转改变方向. 这是最常用的左转匝道形式.

(3) 间接式:又称环圈式. 左转车辆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后向右回转约270度达到左转的目的, 在相交道路的右侧驶入.

(二) 按匝道横断面车道类型分类

1. 单向单车道匝道

2. 单向双车道匝道

3. 对向双车道匝道

4. 对向分离式双车道匝道

第二节匝道的布设

一. 汽车在匝道上的行驶特性及平面线形

(一) 汽车在匝道上的行驶特性

1. 不收费立交匝道的行驶特性

(1) 分流行驶过程

汽车从正线I的直行车流中开始分离行驶, 横移到减速车道的行驶过程.

(2) 减速行驶过程

汽车从正线I车流分流后开始减速, 行驶至出口的行驶过程.

(3) 匀速或变速行驶过程

汽车从驶出道口的出口开始, 行驶到驶入道口入口的行驶过程.

(4) 加速行驶过程

当正线II设加速车道时, 是指汽车从驶入道口的入口加速开始, 到与正线II合流之前的行驶过程.

(5) 合流行驶过程

汽车由加速车道开始横移, 到完全汇入正线II直行车流的行驶过程.

(二) 匝道的平面线形

1. 安全性分析及对线形的要求

分流减速行驶过程容易发生汽车撞在前面突然减速车辆尾部的尾撞事故(减速车道入口);

驶出道口的出口端和匀变速段的曲率半径最小点附近容易发生因减速不及而导致的恶性翻车事故(出口端和曲率半径最小点);

入口端的驶入角比较大而且通视条件不好时, 容易发生与直行车辆碰撞的交通事故(入口端);

加速合流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与直行车辆侧向挤撞事故(车道出口);

二. 左转匝道的布置特点

1. 独立性:每一种左转匝道都具有单独使用的特性, 即一座立交的所有左转弯方向只采用一种左转匝道形式.

2. 对称性:自身斜轴对称, 相互轴对称.

3. 组合性:各种基本形式的左转匝道, 可以相互组合成许多斜轴或半轴对称的立体交叉或组合成完全不对称的立体交叉.

4. 可达性:任何一个行车方向需左转的车辆, 均可在所有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

5. 局域性: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 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

三. 匝道的组合设计

互通式立交的不同形式, 就是各种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的不同组合.

(一) 三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常用左转匝道形式有左出左进直接式I, 左出右进半直接式II, 左出右进间接式III.

2. 直行车道局部改线处理

由于直接式左转匝道在直行车道上存在左出或左进的运行, 双向直行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大的间距以满足跨线纵坡的要求. 常用处理方法是将某一直行方向的车道进行局部改线, 以拉开适当距离提供足够的间距.

3. 左转匝道交叉点移动处理

4. 左转匝道交叉点避开处理

5. 左转匝道交织处理

6. 左转匝道平面交织处理

第三节匝道的设计依据

匝道的设计依据主要有立交的等级, 计算行车速度, 设计交通量, 通行能力.

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

二. 计算行车速度

1. 满足最佳车速要求

2. 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

3. 适应出入口行驶状态要素

4. 考虑匝道的交通组织

第四节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 匝道的平面

(一) 匝道圆曲线半径

最小半径的大小取决于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 同时应考虑经济性, 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 匝道回旋线参数

反向曲线的两个回旋参数宜相等, 不相等时其比值应小于1.5. 回旋线的长度还应同时满足超高过度的需要

(三) 匝道的横断面及加宽

匝道的横断面由车道, 路缘带, 硬路肩(城市道路不设)组成, 对双向分离双车道匝道还应包括中间带部分.

匝道的车道, 硬路肩宽度与正线不同时, 应在匝道范围内设置渐变率1/20--1/30的过渡段.

第五节匝道的几何设计

一. 匝道的平面设计

1. 匝道平面线形要素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2. 匝道平面线形组合形式与要求

(1) 多心复曲线和卵形曲线

(2) 反向曲线和S型曲线

(3) 同向曲线和C型曲线

(4) 单曲线和凸型曲线

(5) 复合型曲线

第六节匝道的端部设计

端部: 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 包括出入口, 变速车道, 辅助车道.

一. 车道平衡设计

1. 基本车道数:

是指一条道路或某一区段内, 根据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的要求所必需的一定数量的车道数. 目的是防止因修建立交而可能形成瓶颈或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2. 车道平衡原则

(1) 两条车流合流以后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合流前交汇道路上所有车道数总和减一;

(2) 正线上车道数不少于分流后分叉道路的所有车道数减一;

(3) 正线上的车道数每次减少不应多余一条.

3. 辅助车道

在分, 合流处, 既要保持车道数平衡, 又要保证基本车道数, 如果二者发生矛盾时, 可通过在分流前与合流后的正线上增设辅助车道的办法来解决.

二. 变速车道设计

1. 变速车道的形式

(1) 平行式: 是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2) 直接式: 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 形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

第七章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

1. 通式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内的正线线形和跨线构造物,收费站和广场设计,排水设计,照明设计,交通设施设计,人行天桥与地道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和服务设施

2.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跨线构造物一般要求:

(1)跨线构造物要顺应道路线形

(2)跨线构造物不应影响驾驶员的视觉

(3)跨线构造物应造型美观

(4)主要道路上跨和下穿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地形和道路条件

(5)跨线构造物下的排水设计一般采用自流排水,不宜采用动力排水

3.人工收费:在每个收费室由收费员完成对通过车辆的收费,程序为识别车辆,收取费用,发给收据,方形车辆4步

收费站类型:开式与闭式两种

4.收费站的收费车道数:根据交通量,服务时间和服务水平确定,这三点是影响因素。

5. 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内的排水,应与下公交道路正线的排水同意设计,以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6. 为节省投资和管理费用,地道以外的地面水不应注入其内,尽量减少汇水面积,为此,应在地道两侧设置挡水墙或截水设施,为保证排水要求,引道最小纵坡不小于0.3%

7. 立体交叉范围内设置良好的照明,对立体交叉的交通及安全起着很大作用,不仅能保证夜间通行条件和行人的安全,还能在雾天给予行车的指示,采用高杆灯照明,不仅经济而且照明效果良好

8. 大型复杂的立体交叉,应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以保证车辆安全,快速通过

9.交通标志:指路标志,指示标志,禁令标志,警告标志设置原则:不能侵占净空

10景观设计的目的:造型美观视认性好引导视线保证行车安全可观赏性

公路立交多侧重坡面修饰城市侧重绿化栽植

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正线线型原则:正线上的车辆通过互通式立体交叉时,应与正线路段上具有相同的行车条件,不因修建立体交叉而降低线型标准,且不低于正线上的设计标准。

三.跨线桥下道路横断面形式:单孔双孔三孔或四孔其中三四孔城市多用双孔公路用的多单孔的城市一般不用

跨线桥下净空必须满足高速,一级二级净空高为5米三四级考虑改造,净空可以预留20cm

长安大学工程材料简述题

简述 晶体结构 1.何谓晶体缺陷?在工业金属中有哪些晶体缺陷? 晶体中原子排列不完整、不规则的微小区域称为晶体缺陷。工业金属中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合金 2.简要说明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及结晶过程。 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过冷,即实际结晶温度必须低于理论结晶温度。金属结晶过程是由形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并且这两个过程是同时并进的。 3.指出在铸造生产中细化金属铸件晶粒的途径。 用加大冷却速度,变质处理和振动搅拌等方法,获得细晶小晶粒的铸件。 4.一般情况,铸钢锭中有几个晶区?各晶区中的晶粒有何特征? 典型的铸锭组织有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粗晶区三个晶区。表层细晶区的晶粒呈细小等轴状,柱状晶区的晶粒为平行排列的长条状,中心粗晶区的晶粒呈粗大的等轴状。 5.固态合金中的相有几类?举例说明。 固态合金中的相有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如铁碳合金中的铁素体为固溶体,渗碳体为金属化合物。 6.形成间隙固溶体的组元通常应具有哪些条件?举例说明。 形成间隙固溶体的两组元原子直径差要大,即d质/d剂<0.59,所以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为原子直径小的碳、氮、硼;溶剂元素为过渡族金属元素。如铁碳两元素可形成间隙固溶体。7.置换固溶体的溶解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置换固溶体的溶解度与组元的晶体结构、原子直径差和负电性等因素有关。 8.简要说明金属化合物在晶体结构和机械性能方面的特点。 金属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是与任一组元的均不相同,其性能特点是硬度高,塑性、韧性差。9.指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在晶体结构和机械性能方面的区别。 固溶体仍保持溶剂的晶格类型。而金属化合物为新的晶格,它与任一组元均不相同。固溶体一般是塑性、韧性好,强度、硬度低;金属化合物是硬度高,塑性、韧性差。 10.简要说明共晶反应发生的条件。 共晶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合金液体的化学成分一定,结晶温度一定。 11.比较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由一定成分的相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不同的相。不同点:共晶反应前的相为液相,过冷度小,组织较粗;共析反应前的相为固相,过冷度大,组织较细。12.简要说明合金相图与合金铸造性能之间的关系。 合金相图中合金的熔点越高、结晶温度范围越大,合金的流动性越差,易形成分散缩孔,偏析严重,合金的铸造性能差;反之熔点越低、结晶范围越小,合金铸造性能越好。 塑性变形 13.比较具有体心立方晶格金属与具有面心立方晶格金属的塑性。 体心立方晶格与面心立方晶格的滑移系数目相同(6×2=12,4×3=12,),但面心立方晶格的滑移方向要多,故塑性要好。 14.简述金属经过冷变形后组织和结构的变化。 金属经过冷塑性变形后,其组织结构变化是金属的晶粒发生变形,晶粒破碎亚晶粒细化,位错密度增加;变形程度严重时会出现织构现象。 15.指出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各阶段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回复,晶体缺陷减少,内应力降低。再结晶,畸变的晶粒变成无畸变的等轴晶粒,亚晶粒数

长安大学桥梁基础工程实习报告

第一天延安桃园大桥 一、工程概况:桥梁全长437米,最大桥高112米,主桥最大墩高106米。120米跨连续钢构桥。主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薄壁空心墩、分隔墩为空心墩、桩基础;引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形式,下部结构为柱式墩、柱式台、桩基础。主桥箱梁、引桥箱梁、桥面铺装采用C50混凝土,主桥墩身采用C40混凝土,引桥墩身采用C30混凝土,主桥桩基采用C30混凝土,引桥桩基采用C25混凝土,桥面铺装表层为沥青混凝土。 二、实习进程: 主墩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5米,单根桩长最长达到70m。每根墩下有12根桩基,左右幅下共有24根桩基。桩身为柔性的双肢薄壁矩形空心墩,尺寸为8.65米×2.5米,壁厚50厘米,每个节段长6米,使用137方混凝土,每个墩下有12根桩基。该桥墩的施工工艺采用液压自爬模系统,每个墩均设置两个塔吊进行墩身钢筋的吊装,所有的模板系统依靠自带的液压系统自动往上提升,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这大大减少了工作强度以及大型机械设备的周转。 工程目前进行到墩顶的第一个节段,即0号块的施工。0号块的模板系统,全部依靠墩顶的托架系统支撑,即通过与墩身的预埋钢板焊接形成支架。0号块完成后,就要通过挂篮进行悬臂段的现浇。挂篮采用三角式挂篮,重量接近80吨,每一节段浇筑的混凝土方量为87方左右,即挂篮须承受200吨左右的混凝土重量。 三、预应力体系 预应力体系为三向预应力。纵向采用高强度、低松弛的钢绞线,单根直径为15.2mm;竖向预应力采用直径32mm的精轧螺纹钢筋,单根承载力为56吨;横向预应力为普通钢绞线,每50厘米一束,每束3根。梁上的桥面铺装采用10厘米厚的C50的混凝土和10厘米厚的沥青混凝土。其作用在于调平标高,给车辆提供一个舒适的行车面。 四、地质条件 该地地质条件特殊,为失陷性黄土地质。在施工到地下5米左右的位置就遇到了地下水,发生坍孔,原本采用的旋挖钻成孔的工艺已不适应这种地质条件,故改用了冲击钻进行冲孔,在沟底挖出一个泥浆池,在此造浆后重新钻孔,并采用泥浆护壁保证孔壁的稳定性。处理由于特殊地质条件导致的坍孔现象也可采用粉质黏土或片石回填,重新成孔;或者采用钢腹筒,利用其自身刚度防止孔壁坍塌;以上方法均无效时,可以先灌注混凝土,在其基础上继续沉孔,这种方法成本最高。

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复试题

1995年 1、试述路基土的压实理论,压实标准和压实方法。 2、试述挡土墙的种类、构造和适用场合。 3、试叙述和评价国内外主要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4、试述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作用、要求和常用类型。 5、试述水泥砼路面施工的内容(步骤),方法和质量保证。 1999年 1、试述路基路面设计所考虑的环境因素,及在设计中的体现。 2、试述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的工作内容,及应着重注意的方面。 3、试述高速公路路面的合理结构组成,并举例加以论述。 4、试就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设计依据的力学理论及采用的计算方法如何? ②设计指标是什么? ③设计参数有哪些? ④不同车辆轴载如何计算,轴载的重复作用如何体现? 5、试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步骤、采用的机械及保证施工质量应注意之点。(任选四题回答,每题25分) 2000年 1、试述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统。 2、试述公路挡土墙类型,适用场合及设计原理。 3、试述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设计参数、轴载换算及其力学原理。 4、试述水泥混凝土设计方法及力学原理。 5、评述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现状,提出合理结构见解。 2001年 1、试述路基土压实原理与要求(15分) 2、试述不同类型挡土墙的构造、设计原理及适用场合。(25分) 3、试述沥青路面结构合理组合、各结构层厚度确定方法与依据。(20分) 4、试述水泥混凝土路面合理结构组成与厚度确定。(20分) 5、什么是改性沥青、沥青马蹄脂碎石(SMA)、排水(开级配)沥青层(OGFC)、稀浆封层?(20分) 6、①沥青路面的病害与防治②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与防护 2002年 1、试述高速公路的排水设施,并以示意给出排水系统。(25分) 2、论述公路路基边坡坡度、边坡防护与支挡工程设计及其合理配合。(25分) 3、沥青路面主要损害类型及其相应的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和表面使用功能指标。(25分) 4、评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25分) 5、试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25分)(四、五任选一题)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实习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实习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 说明书

目录 1. 实习说明 (5) 1.1 实习时间 (5) 1.2 实习地点 (5) 1.3 实习内容 (5) 1.4 实习感想 (6) 2. 外业勘测 (7) 2.1 实习路段自然条件 (7) 2.2 路线设计依据与设计标准 (7) 2.3 路线布局方案 (9) 2.4 实地定线 (10) 2.4.1 实地定线步骤 (10) 2.4.2 选线原则与依据 (11) 2.4.3 选线步骤 (13) 2.5 纸上定线 (14) 2.6 路线方案比选 (15) 2.6.1 路线方案比选应考虑的因素 (15) 2.7 各作业组工作内容 (15) 2.7.1 中桩组 (15) 2.7.2 中平组 (16) 2.7.3 横断面组 (16) 3.内业设计 (17)

3.1 平面设计 (17) 3.1.1直线在平面设计时长度的限制 (18) 3.1.2圆曲线最小、最大半径及超高 (19) 3.1.3 缓和曲线设计依据 (20) 3.1.4平曲线线形设计 (21) 3.2 纵断面设计 (21) 3.2.1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22) 3.2.2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22) 3.2.3 纵断面设计最小纵坡和最大纵坡 (23) 3.2.4坡长限制 (24) 3.2.5 平、纵曲线组合 (24) 3.2.6竖曲线 (25) 3.3.横断面设计 (26) 3.3.1横断面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 (26) 3.3.3横断面设计步骤 (27) 3.3.4 线性组合(平曲线、纵断面、横断面)线形组合 设计原则 (28) 3.4.土石方数量计算 (28) 3.5 设计成果 (29)

长安大学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 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太白山实习设计总说明书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说明 (一)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8日-2012年10月18日 (二)实习地点 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 (三)实习内容 本次道路勘测实习是在学习完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结合《测量学》课程中相关知识,参考相关规范细则进行的一个合格,可行的设计。 本次实习采用二阶段施工图设计的方法,先在室内根据给定路线的等级、设计速度和相关的技术指标以及路线的起终点,结合数字地形图和地形、地物等现场条件,确定路线方案,利用纬地设计软件定出路线的交点、确定曲线参数,完成路线的平面设计,然后实地放线将纸上定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再根据已敷设到地面上的中桩与边桩位置测得路线的纵断面高程数据和横断面地形数据,最后转入内业进行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得出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直曲转角表、逐桩坐标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计算表等图表。总体来说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部分。 1.外业 (1)纸上定线 根据给定路线的等级、设计速度和相关的技术指标以及路线的起终点,结合数字地形图和地形、地物等现场条件,确定路线方案,利

用纬地设计软件定出路线的交点、确定曲线参数,完成路线的平面设计并生成供后续作业所用的逐桩坐标表。 (2)中桩放样 将道路中线在地面上标定,供落实核对以及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实地放线就是将纸上定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具体做法是以设计路线的中桩为待放样点,采用全站仪根据放样点坐标在实地标出放样点的平面位置。 (3)中平测量 在道路沿线设置满足测设与施工所需要的水准点,建立路线高程控制测量,然后测出放样后每个中桩处的地面高程,从而得到道路中线的高低起伏变化情况,为后续纵断面设计提供地面高程资料。 (4)横断面测量 现场实测每个中桩处道路法线方向的地面线,以供路基横断面设计、桥涵设计、挡土墙设计和土石方数量计算之用 (5)地形图测量(外加) 根据工程需要,利用全站仪,测绘出带状路线的地形图和局部范围专用地图,以供纸上定线之用。 2.内业 (1)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 和已确定的设计速度为依据,合理的确定平面线形三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连续性和均衡性,并注意使用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

长安大学路基路面工程考研真题及答案详解

1995年长安大学《路基路面工程》 1、试述路基土的压实理论,压实标准和压实方法。 答:压实理论:土是三相体,土粒为骨架,颗粒之间的孔隙为水分和气体所占据。压实的目的在于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缩小,土的单位重量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压实标准:压实度K。 压实方法:根据不同的压实机具可分为:碾压式、夯击式和振动式。 2、试述挡土墙的种类、构造和适用场合。 答:常用挡土墙有:重力式挡土墙、锚定式挡土墙、薄壁式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 (1)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身自重支撑土压力来维持其稳定。重力式挡土墙适应性较强,被广泛应用,但要求具有较好的基础。 (2)锚定式挡土墙 锚定式挡土墙通常包括锚杆式和锚定板式两种。 锚杆式挡土墙适用于墙高较大、石料缺乏或挖基困难地区,具有锚固条件的路基挡土墙,一般多用于路堑挡土墙。 锚定板式挡土墙主要适用于缺乏石料的地区,同时它不适用于路堑挡土墙。 (3)薄壁式挡土墙 薄壁式挡土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主要型式有:悬臂式和扶壁式。 它们适用于墙高较大的情况。 (4)加筋土挡土墙 加筋土挡土墙属柔性结构,对地基变形适应性大,建筑高度大,适用于填土路基。 3、试叙述和评价国内外主要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答:目前主要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其著名代表是美国加州承载比法(CBR法)和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法;一类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同时考虑环境因素、交通条件和路面材料特性的理论法,如英荷兰壳牌法、美国地沥青协会法。我国所采用的方法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4、试述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作用、要求和常用类型。 答: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把由面层传下来的应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应具有足够的水稳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增大,从而导致面层损坏,基层表面还应具有较高的平整度,以保证面层的平整度及层间结合。基层有时选用两层,其下面一层称作底基层。对底基层材料的要求可低于上基层。设置的目的在于分单承重作用以减薄上基层厚度并充分利用当地材料。 铺筑基层的路面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碎(砾)石混合料;各种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煤渣、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及碎(砾)石组成的混合料;贫混凝土;各种碎(砾)石混合料或天然砂砾;各种片石、块石等。 5、试述水泥砼路面施工的内容(步骤),方法和质量保证。 答: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混凝土拌和场地、进行材料试验和混凝土

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考研大纲及重点章节

适用专业名称:道路与铁道工程 课程编号:803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道路勘测设计占40%,路基路面工程占60% ·道路勘测设计部分: 1.绪论: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熟悉现行“标准”和“规范”中道路分级及其主要技术标准规定; 2.汽车行驶特性:熟悉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3.平面设计(重点):掌握平面线形三要素的概念、确定方法及其要求、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和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行车视距的类型及 4.纵断面设计(重点):掌握纵坡及坡长设计的规定,竖曲线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和要求;熟悉纵断面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爬坡车道设置条件和设置方法5.横断面设计(重点):掌握横断面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要求;熟悉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方法,超高和超高过渡方法,视距保证的措施,公路和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及适用范围; 6.选线:掌握平原区、山岭区和丘陵区路线布设要点; 熟悉路线方案选择的一般原则; 7.纸上定线:掌握纸上定线的工作步骤; 8.道路平面交叉口:掌握各类平面交叉口型式、适用条件及设计要点;了解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试题比例10~15% (二)路基路面部分: 1、路基路面工程基本概念与知识(这是基础):要求掌握对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掌握路基填土的分类方法以及常见路基填土的性质;掌握路基干湿类型以及临界高度的概念,掌握路基干湿类别的判断方法;了解路基基本受力状况,掌握路基工作区概念,了解了解路基土的应力应变特性;掌握路基土基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和加州承载比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不同强度指标的测试方法和适用场合;掌握荷载及环境因素对路基路面的影响; 2、一般路基设计:要求了解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掌握路基的类型、构造及其设计的主要内容; 3、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要求了解稳定性分析原理与方法;掌握土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掌握汽车荷载的当量换算方法;熟悉特殊条件下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的部分就没必要记,公式)试题比例为10-20%。 第四章第一节熟悉分析原理都看看,记住稳定系数公式k很好记; 图4-1和公式(4-1)要掌握,文字说明也要看即:汽车荷载的当量换算方法;; 第二节只看第一部分试算法(图4-2) 第三节圆弧法(1.原理2.图式) 第五节浸水路堤的稳定分析(只看节头的文字部分) 4、路基防护与加固:要求掌握合理选择防护类型和路基防护设计的内容;了解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掌握常用的加固方法。试题比例为5-10%。 第五章路基防护与加固 知道常用的防护加固方法,这章规范性的东西多,不过不用记,这张几乎是没有考过。 5、挡土墙设计:要求掌握挡土墙的类型、构造和布 第六章挡土墙设计 第一节掌握(图要看) 第二节熟悉挡土墙的构造排水设施,布置不用看 第三节只需了解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的概念,复试要用 第五节主要是要看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其他部分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设计速度2.动力因数3.停车视距4.平均从坡5.自然展线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有、、、。 2.道路平面线形是由、、三要素组成。 3.各级公路应保证视距,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不得小于视距的两倍。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视距。 4.无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山区越岭线公路展线的方式有、、。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 9.渠化交通的交通岛,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 。 10..弯道超高率ih的确定,速度V取,横向力系数μ取。 三、判断并说明理由(20分,判断0.5分,说明理由1.5分) 1.公路等级的确定只与预测年限的交通量有关。() 2.圆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一般情况下均可采用。()

3.汽车转弯时受到的横向力,可以衡量不同重量的汽车在弯道上的稳定程度。()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6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min=5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5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h的确定,速度V为实际行驶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零。() 6.各等级公路最小纵坡的规定,是从减少工程量的角度考虑。一般最小纵坡不小于3% () 7.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应保持均衡,是指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半径大小应相等。() 8.纵断面的设计线,直坡段的长度是指其水平长度,竖曲线的长度是指实际曲线长度。() 9.越岭线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线纵坡的安排,因此,越岭线的选线中,须以路线纵断面为主导。() 9.环形交叉口,对于环道上的车道数应是越多越好,以提高通行能力。。()

最新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实习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 说明书

目录 1. 实习说明 (4) 1.1 实习时间 (4) 1.2 实习地点 (4) 1.3 实习内容 (4) 1.4 实习感想 (5) 2. 外业勘测 (6) 2.1 实习路段自然条件 (6) 2.2 路线设计依据与设计标准 (6) 2.3 路线布局方案 (8) 2.4 实地定线 (9) 2.4.1 实地定线步骤 (9) 2.4.2 选线原则与依据 (10) 2.4.3 选线步骤 (12) 2.5 纸上定线 (13) 2.6 路线方案比选 (14) 2.6.1 路线方案比选应考虑的因素 (14) 2.7 各作业组工作内容 (14) 2.7.1 中桩组 (14) 2.7.2 中平组 (15) 2.7.3 横断面组 (15) 3.内业设计 (16)

3.1 平面设计 (16) 3.1.1直线在平面设计时长度的限制 (17) 3.1.2圆曲线最小、最大半径及超高 (18) 3.1.3 缓和曲线设计依据 (19) 3.1.4平曲线线形设计 (20) 3.2 纵断面设计 (21) 3.2.1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21) 3.2.2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21) 3.2.3 纵断面设计最小纵坡和最大纵坡 (22) 3.2.4坡长限制 (23) 3.2.5 平、纵曲线组合 (23) 3.2.6竖曲线 (25) 3.3.横断面设计 (25) 3.3.1横断面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 (25) 3.3.3横断面设计步骤 (26) 3.3.4 线性组合(平曲线、纵断面、横断面)线形组合设计 原则 (27) 3.4.土石方数量计算 (27) 3.5 设计成果 (28)

长安大学复试-基础工程

2008/09年长安大学岩土硕士研究生基础工程笔试试卷: 1、刚性扩大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2、影响埋置深度的因素、地基埋置深度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 影响。 3、横轴向荷载计算内力和位移的原理和方法。 4、简述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步骤。 5、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及影响。 6、什么叫湿陷性黄土?什么叫软土?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简 述换土垫层法处理软弱地基的原理和作用。

2008/09年长安大学岩土硕士研究生基础工程笔试试卷答案: 1、刚性扩大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的特点及使用条件? 答:1)刚性扩大基础特点: 优点: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荷载 缺点:自重大并且当持力层为软弱土时,由于扩大基础面积有一定的限制,需要对 地基进行处理或加固后才能采用,否则会因所受荷载压力超过地基强度而影响建筑 物的正常使用。 适用条件:适用于浅层土质优良,适宜做为持力层的土层。 2)桩基础特点: 优点: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在深基础中具有耗用材 料少,施工简便等特点。在深水河道中,可避免(或减少)水下工程,简化施工设 备和技术要求,加快施工速度并改善工作条件。 缺点:成本高 适用条件:1)荷载较大,地基上部土层软弱,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采用浅 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 2)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位于基础或结 构物下面的土层有可能被侵蚀、冲刷,如采用浅基础不能保证基础安全。 3)地基计算沉降过大或建筑物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 础穿过松软土层,将荷载传到坚实土层,以减少建筑物沉降并使沉降叫均匀。 4)当建筑物承担较大的水平荷载,需要减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倾斜时。 5)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采用其他深基础施工不方便或经济上不 合理时。 6)地震区,在可液化地基中,采用桩基础可增加建筑物抗震能力,桩基 础能穿越可液化土层并深入下部密实稳定土层,可消除或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 3)沉井基础特点: 优点:埋深可以很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有较大的承载面积,能承受较大的垂 直荷载和水平荷载;沉井既是基础,又是施工时的挡土和挡土围岩结构物,施工工 艺必不复杂;施工时对临近建筑物影响较小且内部空间可资利用。 缺点:施工期较长;对粉细砂类土在井内抽水易发生流砂现象,造成沉井倾斜;沉 井下沉过程中遇到大孤石、树干和井底岩层倾斜过大,均会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 适用条件:1)上部荷载较大,而表层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不足,做扩大基础开挖工 作量大,以及支撑困难,但在一定深度下有好的持力层,采用沉井基础与其他深基 础相比较,经济上较为合理。 2)在山区河流中,虽然土质较好,但冲刷大或河中有较大软石不便桩基 础施工时。 3)岩石表面较平坦且覆盖层薄,但河水较深采用扩大基础施工围堰有困 难时。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课程表

地质工程实验班课程 [1107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4030010]体育(1) [13030011]大学英语(1) [64050010]军事理论 [12031011]高等数学(1) [12040011]大学物理(1) [14030020]体育(2) [13030012]大学英语(2) [12031012]高等数学(2) [24050010]计算机应用基础 [111600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3******]公共艺术类课 [12040012]大学物理(2) [110500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4030030]体育(3) [13030013]大学英语(3) [12031030]线性代数 [1106001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4030040]体育(4) [13030014]大学英语(4) [1203104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2040110]物理实验(多) [12070070]工程制图 [24050030]C语言程序设计 [24050060]VB程序设计 [26043020]地质学基础(双语) [26043030]构造地质学(双语) [26040060]专题一:地质工程专业概论 [2604003S]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12060020]理论力学 [26040040]第四纪地质学 [26040050]水文地质学 [12060040]材料力学 [26069070]工程测量 [2606907S]测量实习 [26079020]结构力学(双语) [2604002S]地质实习 [26040430]岩土工程勘察 [2604043S]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2604001S]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26040010]钢筋混凝土结构 [26041410]支挡结构 [12050010]普通化学

长安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交通运输工程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研究生考试复习过程中,明确院校考试大纲以及参考书目,对大的复习能有很大帮助。一下是学府考研为大家整理的2019 年《交通运输工程》中道路工程的的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课程由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两部分内容组成。 道路勘测设计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方法与设计规定等的掌握程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线形设计、选线与总体设计、定线、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等。 路基路面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概念、原理、性能、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等的掌握程度:包括路基路面工程的技术特点、材料要求、功能设计以及荷载、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路基和特殊路基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稳定性设计和挡土墙设计;土质路基施工方法与路基防护加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配合比设计及其路用性能,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道路勘测设计占40% ,路基路面工程占60% (一)道路勘测设计部分: 1.绪论: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熟悉现行“标准”和“规范”中道路分级及其主要技术标准规 定;了解城市道路网和红线规划的主要内容;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试题比例10?15% 2.平面设计:掌握平面线形三要素的概念、确定方法及其要求、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和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熟悉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熟悉平面线形三要素的作用和性质;了解汽车行驶轨迹的特性。试题比例15?20% 3.纵断面设计:掌握纵坡及坡长设计的规定,竖曲线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

803道路工程 长安大学 初试名词解释

频率分布2011-2016

2000-2010 背诵序列 A1 1运行速度(V85) 运行车速是在特定路段长度上车辆实际行驶速度。由不同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采用的不同车速,通常用测定的第85个百分点上的车辆行驶速度作为行车速度。

2横向力系数 用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3回头展线 路线沿山坡一段延展,选择合适地点,用回头曲线作方向相反的回头后,再回到该山坡上的布线方式。(注释,回头展线指的是,展线的一种方法,而回头曲线,则是指利用回头展线的方法,设计出来的曲线。) B1 4交织段长度、交织长度 所谓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称为交织长度。 5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transition curve】指的是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6竖曲线 竖曲线【vertical curve】在线路纵断面上,以变坡点为交点,连接两相邻坡段的曲线称为竖曲线。

7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transitional gradient】指的是在纵坡长度达到坡长限制时,按规定设置的较小纵坡路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 8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理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表示。 C1 9 渠化交通 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称为渠化交通。 10 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 从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坡渐变到圆曲线段,具有单向横坡的路段。 11 道路净空 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是为保证道路上各种车辆、人群的正常通行与安全,在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线。 12 视距曲线 从汽车行驶轨迹线上的不同位置引出一系列的视线,它们的弧长都等于视距s,与这些线相切的曲线(包络线)称为视距曲线.

基础工程

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底面埋在地面(一般指设计地面)以下的深度,简称基础埋深。用d表示,m。 选择合理埋深的原则: 1)在保证地基稳定和满足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 2)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浅于0.5m,因为表土层一般较为松软,易受雨水及外界环境影响,不宜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3)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避免基础外露,遭受外界的破坏。4)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影响确定基础埋深的因素: 1.建筑物的用途、基础的形式和构造及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1)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本身特点;2)位于土质地基上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物及水工建(构)筑物等应考虑稳定性、抗滑及抗倾覆的要求;3)地锚、输电塔等考虑抗拔力的要求; 2.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1)考虑地基土层的强度和变形的大小的影响 对中小建筑物而言,在建筑物荷载影响范围内:(1) 自上而下均为良好土层(2)自上而下均为软弱土层(3)上部为软弱土层下部为良好土层(4)上部为良好土层下部为软弱土层 2)按地基条件选择埋深时,要求从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角度考虑 3)对墙基础,若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必要时可沿墙长将基础底面分段成高低不同的台阶状,以保证基础各段都有足够的埋深。L≥(1~2) 0h, 且大于1m。 3.建筑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选择基础埋深时应注意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动态。有地下水存在时,基础底 面应尽量埋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 1)持力层含水层为潜水层时: 2)当持力层为隔水层且其下方存在承压水时:选择基础埋深必须考虑承压水的作用,以免在开挖基坑时坑底土被承压水冲破,从而引起突涌或流沙现象。必须控制基坑开挖深度,使坑底土的总覆盖压力大于承压含水层顶部的静水压力。 4.地基冻融条件 季节性冻土在寒冷的季节会冻结膨胀(冻胀),在温暖的季节则会融化下降(融陷),这一起一降会严重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对上部的建构筑物造成严重的影响。 5.场地环境条件 1)在原有建筑物基础附近修筑新的基础的要求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 2)基础影响范围内有管道或坑沟等地下设施通过时,基础底面一般低于这些设备

长安大学土木工程材料重点

1,石膏作为墙体抹灰材料有什么特点? 答:(1)色白质轻。(2)微膨胀性,这一性质使石膏在使用忠不会产生裂纹,并且墙体抹灰形状饱满密实,表面光滑细腻。(3)多孔性。内部具有很大的孔隙率,强度较低。石膏表现出良好的保温绝热性能、吸音性、隔声性以及还湿性。(4)防火性。当受到高温作用时,二水石膏的结晶水开始脱出,吸收热量,并在表面产生一层水蒸气幕,阻止了火势蔓延,起到了防火作用。 2,如果实测混凝土抗压强度低于设计要求,应采用哪些措施来提高其强度?答:(1)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2)采用水灰比较小的混凝土拌合物。(3)采用湿热处理:分为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蒸汽养护:是在温度低于100度的常压蒸汽中进行。一般混凝土经过16-20小时的蒸汽养护后,强度可达正常养护条件下28天强度的70%-80%。蒸压养护:是在175度的温度、8个大气压的蒸压釜内进行。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提高混凝土强度。(4)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搅拌和振捣,采用混凝土拌合水磁化、混凝土裹石搅拌法等新技术。(5)加入外加剂:如加入减水剂和早强剂等,可提高混凝土强度。 3,碳化对混凝土性能有什么影响?碳化带来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答:混凝土的碳化是指环境中的CO2与水泥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水,从而使混凝土的碱度下降的现象。碳化对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有明显作用,会使混凝土出现碳化收缩、抗拉强度下降,还会使混凝土中钢筋失去碱性保护而锈蚀。碳化带来的最大危害是混凝土的碱度降低,混凝土中钢筋失去碱性保护而锈蚀。 4,钢材的冲击韧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何谓冷脆性临界温度和时效敏感性? 答:钢材的冲击韧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钢材的化学成分与组织状态。(2)环境温度。(3)时间。 当温度下降至某一温度范围时,钢材的αk显著下降,钢材的韧性明显降低,脆性增加,断口由韧性断裂状转为脆性断裂状,这种性质称为低温冷脆性。发生冷脆性时的温度范围称为脆性临界温度。 随着时间的进展,钢材机械强度提高,而脆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时效。可以用时效前后αk变化的程度来表示时效敏感性。 5,简述混凝土掺入矿物外加剂的作用与效果? 答:(1)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2)降低混凝土水化温升。(3)提高早期强度或增进后期强度。(4)改善内部结构,提高抗腐蚀能力。(5)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6)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6.高性能混凝土掺入减水剂可获得的技术经济效果? 答:一。在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且不降低混凝土强度。二.在保持流动性及强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可减少用水量,故水泥用量也相应的减少.三.在保持流动性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用水量减少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强度得到提高7,水泥石腐蚀的类型有哪些?内因?防止水泥石腐蚀的措施有哪些? 答:水泥石腐蚀的类型有:(1)软水腐蚀。(2)硫酸盐腐蚀。(3)镁盐腐蚀。(4)碳酸腐蚀。(5)一般酸腐蚀。(6)强碱腐蚀。(2)内因:①密实度不够;②水化产物中本身含有容易被腐蚀的成分。防止腐蚀的措施:(1)合理选用水泥的品种,当水泥石遭受软水腐蚀时,可用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含量少的水泥。如水泥石处于硫酸盐腐蚀环境中,可用铝酸三钙少的抗硫酸盐水泥。掺入活性混合材料也可提高水泥的耐腐蚀性。(2)减少水泥石的孔隙率,提高水泥的密实度。(3)设置隔热层或保护层。一般可采用花岗岩板材、塑料、玻璃等。8.什么是水泥的体积安定性?造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有哪些?体积安定性不合格水泥和过期受潮水泥如何处理? 答:(1)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水化、凝结硬化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2)造成水泥

关于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关于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论文关键词】示范中心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学生即将面临走入社会,因此其学习不可缺少的要加入提高 动手能力的实验课程。实践证明,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 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中,我们尝试创建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并系统的介绍了其再实验教学体系、方式、教师队伍及管理体制等建设方 面的实践和经验。 目前在高等学校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工科专业而言,实验更 是科学研究与探索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模式 在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以培养复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人才为目标,增加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 用性等、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实验教学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由浅 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课内外结合,并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在实验教学体系上,分成 四个层次,基础理论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以道路建筑材料为例。 1.1 基础理论实验。 基础理论实验使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的基础性质和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并使学生 逐步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实验技能。道路建筑材料的基础理论实验教学主要包括集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料等材料应知应会原理性实验。 1.2 综合性实验。 综合型实验以提升综合能力为目标,以课程设计和创新实验为主,根据不同的专业, 通过课程设计或创新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培养和训练。采用老师命题,学生 自由组合的小组选课模式,相互配合完成设计题目。 1.3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给定设计要求,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设计课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4 开放性实验。 开放性实验是教师及时将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经过浓缩提炼转化到实验教学中而开设 的项目。这样不但使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将前沿科学、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还使学

2017年长安大学 交通工程学(报考公路学院)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布丁考研网,在读学长提供高参考价值的复习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0019207.html, 适用专业代码:082303、0823Z2、085222 适用专业名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课程编号:804课程名称:交通工程学(报考公路学院)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察学生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交通特性分析、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交通设施设计、交通环境保护等。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交通特性分析。要求掌握交通特征参数的定义及几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这些特性关系对交通状态进行分析。试题比例为10-15%。 2、交通调查与分析。要求掌握交通参数的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根据调查获得的数据能进行相应分析计算。试题比例为10-15%。 3、交通流理论。要求掌握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排队论、跟车理论和流体动力学理论的相关概念、模型及应用。试题比例为10-15%。 4、道路通行能力分析。要求掌握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熟悉有控制方式交叉口和无控制方式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和交叉口改善。试题比例为10-15%。 5、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需求预测。要求掌握交通规划的程序及面向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区域公路网交通规划、交通枢纽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及应用,掌握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及应用。试题比例为10-20%。 6、交通管理与控制。要求掌握交通管理的手段及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掌握平面交叉口信号控制配时计算及交叉口交通状态评价。试题比例为10-15%。 7、交通安全、交通设施设计。要求掌握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方法、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及安全改善措施,掌握交通设施设计内容及应用。试题比例为10-20%。 8、交通环境保护。要求掌握交通环境污染的类型及与交通方式的关系,能够对其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通过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方式、交通设施设计提出降低污染的措施。试题比例为5-10% 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主要考点。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基本概念20% 简述题30% 计算题25% 综合分析题 2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左右。 五、主要教材及参考书目 1、《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徐吉谦、陈学武主编,2008.6。 2、《交通规划原理》,人民铁道出版社,邵春福 主编, 2004,1. 3、《交通管理与控制》, 人民交通出版社,陈峻 主编,2012.8。 4、《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梁国华 沈旅欧 邓亚娟 主编,2014.5。

路基和基础工程 答案

综合测试 路基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冲刷防护:沿河滨海路堤和河滩路堤以及路基旁的岸堤等,容易遭受水的侵蚀、冲刷、淘蚀,波浪的侵袭以及流冰、漂流物等的撞击破坏,为此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称为冲刷防护 2.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顶面距地下水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 3.地基反应模量:作用于路基顶面任意一点的垂直压力与该点的弯沉量的比例系数 4.盐渍土:地表1m内易溶盐含量超过0.3%的土 5.膨胀土:黏粒主要是由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强亲水性矿物组成的,具有遇水膨胀和失水收缩性质的土 二.填空 1.公路路基典型断面形式,按填挖条件不同,可分为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和 零填挖路基四类。 2.根据路基湿度状况的不同,路基干湿类型可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 过湿四类。 3.目前,常用的地基承载力指标有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和加州承载比三种。 4.按照挡土墙的设置位置,挡土墙可分为路基墙、路堤墙、路堑墙和山坡挡墙等类型。三.选择题 1.砂质土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常采用( B )。 A.圆弧法 B.直线法 C.等效内摩擦角法 D.力多边形 2.一般( B )重力式挡土墙所受主动土压力大。 A.仰斜 B.俯斜 C.垂直 3.设计阶段,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判断的依据是(C )。 A.填方或挖方高度 B.当地气候条件 C.路基临界高度 D.分界相对含水量 4.公路自然区划中划分二级区划的标准是( B )。 A.地域特征 B.潮湿系数 C.工程特征 D.大气降水 5.公路路基路床范围是( A )。 A.填方路基路基顶面以下0~80cm B.填方路基路基顶面以下80~150m C.挖方路基路基顶面以下0~50cm D.挖方路基路基顶面以下50~80cm 6.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土基模量采用的是( C ) A.初始切线模量 B.永久变形模量 C.回弹模量 D.劲度模量 7.判定路基承载力的力学指标为( A ) A.CBR B.平均稠度 C.含水率 D.压缩性 8.下列不属于路基附属设施的是( D ) A.取土坑 B.弃土堆 C.碎落台 D.土路肩 9.滑动面为折线倾斜面时,陡坡路堤稳定性的验算指标为(C ) A基地应力 B.抗倾覆稳定系数 C.剩余下滑力 D.结构抗力 10.对于主动土压力Ea、被动土压力Ep和静止土压力Eo,表达正确的是( B ) A.Ep>Ea>Eo B.Ep>Eo>Ea C. Ea>Ep>Eo D. Ea>Eo>Ep 四.简答题 1.何为路基压实度?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