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复习题_权威版本__必考

煤化学复习题_权威版本__必考
煤化学复习题_权威版本__必考

1.煤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

答:煤是由植物(尤其是高等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演变而成的沉积有机岩。

2.成煤植物的主要化学组成是什么?它们各自对成煤的贡献如何?

答:组成: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 )、木质素( lignins )、蛋白质( proteins )、脂类化合物( lipids/lipidic compounds )

贡献:木质素>碳水化合物>脂类化合物>蛋白质

原因:数量上,碳水化合物最多,木质素次之,蛋白质和脂类化合物较少;结构上,木质素、脂类化合物结构较稳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易分解。

3.为什么木质素对成煤作用的贡献最大?

答:含量仅次于碳水化合物;

结构为三维空间大分子,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较强,且结构中含有酚类的结构,具有杀菌作用,所以木质素更容易在成煤过程中保存下来。

4.为什么木质素抗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

答:结构为三维空间大分子,且结构中含有酚类的结构,具有杀菌作用,所以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较强。

5.什么是腐泥煤、什么是腐植煤?

答:腐泥煤:主要由湖沼或浅水海湾中藻类等低等植物形成。

腐植煤:由高等植物经过成煤过程中复杂的生化和地质变化作用生成。

6.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什么?

答:低等植物主要由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脂肪含量比较高,没有木质素;

高等植物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主,植物的角质层、木栓层、孢子和花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类化合物。

7.煤炭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 (生物、气候的影响)

(2)植物遗体不能完全腐烂--适合的堆积场所 (沼泽、湖泊等)

(3)地质作用的配合(地壳的沉降运动--形成上覆岩层和顶底板--多煤层)

8.什么是沼泽?按水的补给来源分,沼泽分为几类?

答:沼泽是在一定的气候、地貌和水文条件下,常年积水或极其潮湿的地段,内有大量植物生长和堆积。

(1)按水分补给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低位沼泽: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潜水面较高的沼泽;

高位沼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的泥炭沼泽;

中位沼泽或过渡沼泽:兼有低位沼泽和高位沼泽的特点,其水源部分由地下水补给,部分又由大气降水补给的沼泽。

9.什么是成煤作用?它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由植物转化为腐植煤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经过复杂的生物、物理、化学作用转变成煤的过程。

可分为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

10.什么是煤化程度?

答:在褐煤向烟煤、无烟煤转化的进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成煤年代的差异,使煤处于不同的转化阶段。煤的这种转化阶段称为煤化程度,有时称为变质程度,或煤级(rank)。

11.什么是泥炭?什么是泥炭化作用?

答:植物经过生物化学作用,组织器官基本消失,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变成颗粒细小、含水量

极大、呈胶泥状的膏状物——泥炭。

高等植物死亡后,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在这一阶段,植物首先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和水解为分子量较小的性质活泼的化合物,然后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

12.从植物到泥炭,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其本质是什么?

答:组织器官(如皮、叶、茎、根等)基本消失,细胞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变成颗粒细小、含水量极大、呈胶泥状的膏状体--泥炭;

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植物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在泥炭中显著减少,蛋白质消失,而植物中不存在的腐植酸却大量增加,并成为泥炭的最主要的成分之一,通常达到40%以上。

本质:生物化学作用过程。

13.泥炭化作用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多氧、缺氧),各阶段的化学变化有何特点?(生物化学、

分解、再化合)

答:一、植物遗体暴露在空气中或在沼泽浅部的多氧条件下,由于喜氧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经过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一部分被彻底破坏,变成气体和水;另一部分分解为简单的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化合成为腐植酸,而未分解的稳定部分则保留下来。

二、在沼泽水的覆盖下,出现缺氧条件,喜氧微生物被厌氧细菌所替代。分解产物相互作用,

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

14.为什么在泥炭沼泽中,植物遗骸不会被完全分解?(水、酸性、杀菌成分)

答:(1)泥炭沼泽水的覆盖,使正在分解的植物遗体逐渐与大气隔绝,进入弱氧化或还原环境。

(2)微生物要在一定的酸碱度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在泥炭化过程中,植物分解形成酸性产物,使沼泽水变为酸性,则不利于喜氧细菌的生存。所以泥炭的酸度越大,细菌越少,植物的结构就保存得越完好。

(3)有的植物本身就具有防腐和杀菌的成分,如高位沼泽泥炭藓能分泌酚类,某些阔叶树有丹宁保护纤维素,某些针叶树含酚,并有树脂保护纤维素,都使植物不致遭到完全破坏。15.泥炭的成分有哪些?有机质中包括哪些?(腐植酸、沥青质、木质素、脂类及植物残体)

答:泥炭主要由有机物、矿物质和水组成,其中含水量70%~90%,矿物质含量随泥炭产地不同差异很大。

有机物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腐植酸:它是泥炭中最主要的成分。腐植酸是高分子羟基芳香羧酸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酸性,溶于碱性溶液而呈褐黑色,它是一种无定形的高分子胶体,能吸水而膨胀。

(2)沥青质:它是由合成作用形成的,也可以由树脂、蜡质、孢扮质等转化而来。沥青质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3)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

(4)变化不多的稳定组分,如角质膜、树脂和孢粉等。

16.由高等植物形成煤,要经历哪些过程和变化?

答: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

泥炭化作用参见11~15题

煤化作用:

煤化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成岩作用diagenesis

泥炭在沼泽中层层堆积,越积越厚,当地壳下降速度较大时,泥炭将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

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泥炭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固结等一系列变化,微生物的作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缓慢的物理化学作用。这样,泥炭逐渐变成了较为致密的岩石状的褐煤。

变质作用 metamorphism

当褐煤层继续沉降到地壳较深处时,上覆岩层压力不断增大,地温不断增高,褐煤中的物理化学作用速度加快,煤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氧含量迅速减少,腐植酸也迅速减少并很快消失,褐煤逐渐转化成为烟煤。随着煤层沉降深度的加大,压力和温度提高,煤的分子结构继续变化,煤的性质也发生不断的变化,最终变成无烟煤。

17.煤化程度由高到低,煤种的序列是什么?

答:无烟煤、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煤、弱黏煤、不黏煤、长焰煤、褐煤。

18.泥炭化作用、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答:泥炭化作用本质:生物化学作用

成岩作用本质:物理化学作用

变质作用本质:化学作用

19.变质作用有哪几种类型?请解释深成变质作用的特点(垂直分布、水平分带)

答:煤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为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三种类型。

特点:

垂直分布:指在同一煤田大致相同的构造条件下,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煤的挥发分逐渐减少,变质程度逐渐增加。

水平分带规律:因为在同一煤田中,同一煤层或煤层组原始沉积时沉降幅度可能不同,成煤后下降的深度也可能不同。这一煤层或煤层组在不同深度上变质程度也就不同,反映到平面上即为变质程度的水平分带规律。

20.希尔特定律?(水平或近似水平煤层的不同煤层表现出的规律);水平分带规律是指同一倾

斜煤层中的规律。

答案参见19题

21.什么是岩浆变质作用?

答:在岩浆作用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两种类型。

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是指聚煤坳陷内有岩浆活动,岩浆及其所携带气液体的热量可使地温场增高,形成地热异常带,从而引起煤的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是指岩浆直接接触或侵入煤层,由于其所带来的高温、气体、液体和压力,促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22.区域热变质和接触热变质的区别?

答:前者岩浆与煤层不接触,后者岩浆与煤层接触。

23.什么是动力变质作用?

答:动力变质作用是指由于褶皱及断裂运动所产生的动压力及伴随构造变化所产生的热量促使煤发生变质的作用。根据对构造挤压带煤的研究证明,动压力具有使煤的发热量降低、比重增大、挥发分降低等特点。煤田地质研究表明,地壳构造活动引起的煤的异常变质范围一般不大,一条具有几十米至百余米断距的压扭性断裂,引起煤结构发生变化的范围不过几十米。因此动力变质只是局部现象。

24.影响煤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答:影响煤变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时间。

温度的影响

促成煤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过低(<50~60℃),褐煤的变质就不明显了,如莫斯科煤田早石炭世煤至今已有3亿年以上,但仍处于褐煤阶段。通常认为,煤化程度是煤受热温度和持续时间的函数。温度越高,变质作用的速度越快。因为变质作用的实质是煤分子的化学变化,温度高促进了化学反应速度的提高。

时间的影响

时间是影响煤变质的另一重要因素。时间因素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温度、压力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受热时间越长,煤化程度越高。第二,煤受短时间较高温度的作

用或受长时间较低温度(超过变质临界温度)作用,可以达到相同的变质程度。

压力的影响

压力可以使煤压实,孔隙率降低,水分减少;并使煤岩组分沿垂直压力的方向作定向排列。

静压力促使煤的芳香族稠环平行层面作有规则的排列。

尽管一定的压力有促进煤物理结构变化的作用,但只有化学变化才对煤的化学结构有决定性的影响。人工煤化实验表明,当静压力过大时,由于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压力反而会抑制煤结构单元中侧链或基团的分解析出,从而阻碍煤的变质。因此,人们一般认为压力是煤变质的次要因素。

25.什么是煤层气?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CH4)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层本身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

主要成分:甲烷。不含乙烷、丙烷等烃类,还含有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

1、煤大分子结构单元是如何构成的?结构单元之间如何构成煤的大分子?

答:研究表明,煤大分子结构单元类似于聚合物的聚合单体,它可分为规则部分和不规则部分。规则部分由几个或几十个苯环、脂环、氢化芳香环及杂环(含氮、氧、硫等元素)缩聚而成,称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核或芳香核;不规则部分则是连接在核周围的烷基侧链和各种官能团。多个结构相似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而成煤的大分子。桥键是连接相邻基本结构单元的原子或原子团。

2、随煤化程度的变化,煤分子结构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

答: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构成核的环数不断增多,连接在核周围的侧链和官能团数量则不断变短和减少。从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缓慢增大,核中的缩合环数逐渐增多,当含碳量超过90%以后,基本结构单元核的芳香环数急剧增大,逐渐向石墨结构转变。研究表明,碳含量为70%~86%时,平均环数为2左右;碳含量为83%~90%时,平均环数为3~5;碳含量大于90%时,环数急剧增加,碳含量大于95%时,平均环数大于40。煤的芳碳率,烟煤一般小于0.8,无烟煤则趋近于1 。

3、从煤的生成过程来分析,为什么煤的大分子结构以芳香结构为主要特征?

答:在成煤植物化学组成中,木质素含量较高,木质素是具有苯基丙烷芳香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含甲氧基、羟基等官能团。木质素的单体以不同的链连接成三度空间的大分子,比纤维素稳定,不易水解,易于保存下来。在泥炭沼泽中,在水和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与其他化合物共同作用生成腐植酸类物质,这些物质最终转化成为煤。所以木质素是植物转变为煤的原始物质中最重要的有机组分。由于含量较少或不易在成煤过程中保存下来,成煤植物中的其他化学组成对成煤的贡献均不如木质素,因此,煤的大分子结构芳香结构是主要的特征。

4、希尔施结构模型和两相模型分别反映了煤物理结构哪些特征?

答:

5、煤分子结构现代概念是什么?

答:1、煤是三维空间高度交联的非晶质的高分子缩合物,2、煤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心是缩合芳香核,3、基本结构单元上的不规则部分包括烷基侧链和官能团,4、基本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桥键连接成煤的大分子,桥键是连接相邻基本结构单元的原子或原子团,5、氧的存在形式除了官能团外,还有醚键和杂环;硫的存在形式有巯基、硫醚以及噻吩等;氮的存在形式有吡咯环、胺基和亚胺基等,6、在煤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缝隙中还独立存在着具有非芳香结构的低分子

化合物,它们主要是脂肪族化合物,7、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构成核的环数不断增多,连接在核周围的侧链和官能团数量则不断变短和减少

1、煤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类?薄片和光片有何区别?

答:宏观方法-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煤,根据其颜色、条痕色、光泽、裂隙和断口等,识别煤岩宏观煤岩成分判断煤的性质;微观方法-用显微镜研究煤,分为在透射光和在反射光下观察。薄片的规格为2×2 cm,厚 0.02 mm。薄片是用于在透射光下根据颜色、形态和结构识别显微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光片的规格为直径 2 cm,厚1.5-2 cm 圆柱体。光片是用于在普通反射光或油浸物镜下,根据颜色、形态、结构、突起、反光性等特征识别煤岩组分、判断煤的性质。

2、什么是宏观煤岩成分(lithotype)?煤的宏观煤岩成分有哪几种?

答:根据煤的颜色、光泽、硬度、裂隙和断口等,利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3、区分煤的宏观煤岩成分需要利用煤的哪些外观性质或特征?各自在煤中的存在形态怎样?

答:需要利用煤的颜色、光泽、硬度、裂隙和断口等特征,对于镜煤,其颜色最黑、光泽最亮、质地均匀、常具有内生裂隙、性脆易碎成小立方块、具贝壳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垂直于条带,裂隙面呈眼球状。对于丝炭,其外观象木炭,颜色灰黑,性脆,具有明显的纤维状结构和微弱的丝绢光泽。对于亮煤,其光泽仅次于镜煤,较脆,内生裂隙也较发育,程度次于镜煤,比重较小,有时也有贝壳状断口。对于暗煤。其光泽暗淡,一般呈灰黑色,结构致密或呈粒状,比重大,硬度和韧性都大,断面比较粗糙,一般不发育内生裂隙。

4、什么是宏观煤岩类型?与宏观煤岩成分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通常根据煤的平均光泽强度,煤岩成分的数量比例和组合情况划分出宏观煤岩类型,作为观察煤层的单位。

5、有机显微煤岩组分组有哪几种?它们的成因是怎样的?

答:腐植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分为三组:镜质组vitrinite 、惰质组inertinite和壳质组exinite。成煤植物的组织在气流闭塞、积水较深的沼泽环境下,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主要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是植物组织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水解、化合形成新的化合物并破坏植物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另一方面植物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使植物细胞结构变形、破坏乃至消失,或进一步再分解为凝胶的过程。(成岩作用过程也要答,自己补充)。壳质组来源于高等植物的孢粉外壳、角质层、木栓层等较稳定的器官、组织、树脂、蜡、脂肪和油等植物代谢产物以及藻类、微生物降解物。壳质组是成煤植物中化学稳定性强的组成部分,在泥炭化和成岩阶段保持在煤中的组分几乎没有发生什么质的变化。惰质组的成因多种多样,植物组织的火焚作用,植物组织的腐解。受真菌侵袭和氧化脱水作用(丝炭化作用)以及地球化学煤化作用等都能导致惰质化,但以丝炭化作用和火焚作用为主。丝炭化作用fusinization:成煤植物的组织在积水较少、湿度不足的条件下,木质纤维组织经过:脱水作用dehydration和缓慢的氧化作用后,又转入缺氧的环境,进一步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惰质组分。丝炭化作用也可以作用于已经受不同程度凝胶化作用的组分上,但经丝炭化作用后的组分不能再发生凝胶化作用成为凝胶化组分。火焚作用burning:有的丝炭化组分是由于古代沼泽森林火灾后,由烧焦的炭化组织转化而来的,称为火焚丝质体。

6、从煤的生成过程分析凝胶化作用和镜质组的形成。

答:在泥炭化作用阶段,成煤植物的组织在气流闭塞、积水较深的沼泽环境下,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主要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是植物组织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水解、化

合形成新的化合物并破坏植物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另一方面植物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使植物细胞结构变形、破坏乃至消失,或进一步再分解为凝胶的过程。凝胶在成岩作用阶段,凝胶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固结等一系列变化,微生物的作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缓慢的物理化学作用。这样,凝胶逐渐变成了镜质组。

7、什么是丝炭化作用?惰质组的成因有哪几种?

答:丝炭化作用fusinization:成煤植物的组织在积水较少、湿度不足的条件下,木质纤维组织经过:脱水作用dehydration和缓慢的氧化作用后,又转入缺氧的环境,进一步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惰质组分。丝炭化作用也可以作用于已经受不同程度凝胶化作用的组分上,但经丝炭化作用后的组分不能再发生凝胶化作用成为凝胶化组分。惰质组的成因多种多样,植物组织的火焚作用,植物组织的腐解。受真菌侵袭和氧化脱水作用(丝炭化作用)以及地球化学煤化作用等都能导致惰质化,但以丝炭化作用和火焚作用为主。

8、壳质组是如何形成的?

答:壳质组来源于高等植物的孢粉外壳、角质层、木栓层等较稳定的器官、组织、树脂、蜡、脂肪和油等植物代谢产物以及藻类、微生物降解物。壳质组是成煤植物中化学稳定性强的组成部分,在泥炭化和成岩阶段保持在煤中的组分几乎没有发生什么质的变化。

9、从成因角度分析惰质组与凝胶化组分的关系。

10、答:丝炭化作用也可以作用于已经受不同程度凝胶化作用的组分上,但经丝炭化作用后的组

分不能再发生凝胶化作用成为凝胶化组分。

11、从煤的生成过程分析煤有机显微组分多样性的原因。(起始物料、水位高低、空气流通、季

节变换、水流特点)

答:(1)腐植煤:由高等植物经过成煤过程中复杂的生化和地质变化作用生成。

(2)腐泥煤:主要由湖沼或浅水海湾中藻类等低等植物形成。储量大大低于腐植煤,工业意义不大。

(3)残植煤:由高等植物残骸中对生物化学作用最稳定的组分(孢子、角质层、树皮、树脂)富集而成。

(4)腐植腐泥煤:由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共同形成的煤。

(还没有答完)

12、煤的无机显微组分有哪些?

答:煤的无机显微成分主要是指粘土矿物、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

13、什么是显微组分的反射率?研究煤的性质时为什么采用镜质组的最大反射率?

14、答:在反射光下,显微组分表面的反射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反射率。在三种有机显

微组分中,随煤化程度的变化,只有镜质组呈现较为均匀的变化。因此,一般将油浸物镜下测定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作为分析比较的指标。

15、煤岩学有哪些方面的应用?(科学目的、指导煤炭加工利用目的)

答:煤岩学在选煤中的应用,煤岩学在炼焦工业中的应用(p76)

1.什么是煤的工业分析?

工业分析是确定煤化学组成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在规定条件下,将煤组成分成水分、灰分、

挥发分和固定碳四种组分。它是一种条件实验,除水分外,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是煤在测定条件下转化的产物,不是煤固有组分,其测定结果依测定条件变化而变化。

2.煤的工业分析将煤分为哪几个组分?煤的全水分是否包含在工业分析中?

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种组分。不包括。

3.煤的工业分析的方法特点是什么?

粗略、将煤中的无机质和有机质转化

4.煤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有哪几种形式?、

物理态、化学态

5.什么是煤的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全水分?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分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煤中游离水中吸附在煤粒外表面和较大的毛细孔中的水叫外在水分,而存在于较小的孔隙中的水叫内在水分。煤中内在水和外在水质量之和就是全水分。关键因素是水分在常温的大气条件下是否容易失去

6.外在水分、内在水分的含义是什么?

煤的外在水分是指吸附在煤颗粒表面上或非毛细孔穴中的水分,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失去的水分。

煤的内在水分是指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留的那部分水。

7.在计算煤的全水分时,为什么不能将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直接相加来计算?

基准不同

8.什么是风干煤样?什么是空气干燥煤样?什么是分析煤样?什么是一般分析试验煤样?什么是收到煤样?

失去外在水分的煤样称为风干煤样或空气干燥煤样。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分析煤样,一般分析实验煤样)。按照一定的·采样标准从商品煤堆、商品煤运输工具或用户煤场等处所采煤样送到化验室后称为收到煤样

9.什么是空气干燥基水分?什么是收到基水分?表示符号各是什么?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称为空气干燥基水分(M ad)。收到煤样的水分占收到煤样的质量百分数称为煤的收到基水分(M ar)

10.空气干燥基水分与内在水分有何关系?

理论上都属于内在水分,数值上应该相等,但实际上测值不一定相同,因为煤样处理时的条件不会完全相同,主要是空听说的湿度上会有差别导致测值上不一定相同

11.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干燥失重法、共沸蒸馏法、微波干燥法

12.加热失重法测定煤中水分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通氮气?

原理:首先通过加热把煤中的水分驱赶出来,然后对驱赶出来的水分进行计量。在氮气流中干燥可防止煤样氧化。

13.什么是煤的最高内在水分?表示符号是什么?

最高内在水分是指煤样在30℃、相对湿度达到96%的条件下吸附水分达到饱和时测得的水分符号MHC

14.煤的最高内在水分与煤化程度有何关系?为什么?

见书本第八十二页(三)煤中….

15.影响煤的内在水分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16.影响煤的最高内在水分的因素有哪些?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内表面积,所以它与煤的结构和变质程度有关。

17.什么是煤的灰分?它与煤中的矿物质有何关系?

灰分是指煤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得到的残渣,量的多少与测定条件有关。灰分不是煤的固有组分,是煤中矿物质在高温下经分解、氧化、化合等反应转化而来的,灰分的产率要比相应的矿物质的含量要低,且其组成成分变化很大。

18.测定煤的灰分时,仲裁法为什么要用慢速法?

19.在比较不同煤种灰分时为什么要用干燥基的灰分产率进行比较?

由于空气干燥煤样中的水分随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变化,造成灰分的测定值也随之变化。对绝对干燥的煤样而言,其灰分产率是不变的

20.什么是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实际测定时,煤样减少的重量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煤样在高温条件(900℃)下隔绝空气加热,煤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出一部分分子量较小的气态产物,这些产物称为挥发物。该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叫煤的挥发分。以固体形式残留下来的有机质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叫固定碳。挥发分中可能还包括矿物质的热分解产物,如CO2等,还有热解水,主要是有机质热解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

21.从挥发分测定的角度看,为什么空气干燥基挥发分无需对碳酸盐CO2进行校正,而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却应该对碳酸盐CO2进行校正?

挥发分是指从挥发物中扣除水分后的质量,空气干燥基中包含碳酸盐。

22.就工业分析来说,空气干燥基的基准物包含哪些组分?干燥基的基准物包含哪些组分?干燥无灰基的基准物又包含哪些组分?

空气干燥基的基准物包含空气干燥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干燥基的基准物包含挥发分,固定碳,灰分。干燥无灰基的基准物包含挥发分,固定碳。

23.为什么要对挥发分进行基准换算?一般情况下,煤的挥发分应该用那个基准表示?

挥发分由煤的有机质热解产生,挥发分的高低反映了煤的有机分子的特性。但挥发分的测定结果用空气干燥基表示时,由于水分和灰分的影响,既不能反映这种特性,又不能准确表达挥发分的高低。因此采用干燥无灰基为基准表示。

24.为什么说焦渣中的灰分与灰分测定时的灰分产率是一致的?

焦渣时测定完挥发分后的固体残渣,包括固定碳与灰分,在900的条件下,矿物质一般都能稳定存在,因而有矿物质转化的灰分的产率不会有影响。

25.煤的挥发分是如何产生的?

煤样在高温条件(900℃)下隔绝空气加热,煤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出一部分分子量较小的气态产物。

26.煤的挥发分与煤化程度有何关系?为什么?

挥发分因煤化程度提高而降低。原因见书本86页(二)的2.

27.煤的挥发分与煤分子结构有何关系?

随着煤分子结构的紧密化,缩聚度的提高,环数的增加,侧链的减少,挥发分也越来越低。

28.煤的挥发分与煤岩组成有何关系?为什么?

见书本86页(二)的3.

29.煤的挥发分与煤的成因类型有何关系?为什么?

见书本86页(二)的3

30.为什么腐泥煤的挥发分高于腐植煤的挥发分?

见书本86页(二)的3

31、为什么壳质组的挥发分产率最高,而惰质组的挥发分产率最低?

在高温条件下,将煤隔绝空气加热一定时间,煤的有机质发生热解反应,形成部分小分子的化合物,在测定条件下呈气态析出,其余有机质则以固体形式残留下来或固定下来。呈气态析出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挥发分,挥发分主要由煤分子上的脂肪侧链、含氧官能团断裂后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和煤有机质高分子缩聚时生成的氢气。壳质组是链式化合物顾其的挥发分最高,而惰质组性质较为稳定高温下热解的少,顾挥发分少。

32、按矿物质的成因分为哪几类矿物质?

(1)原生矿物(2)同生矿物(3)后生矿物(4)外来矿物

33、干燥无矿物质基的含义是什么?

以假想无水、无矿物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

34、煤灰成分是什么意思?

煤的灰分(ash)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渣。该残渣的质量占测定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灰分产率,简称为灰分。

35、煤灰中常见元素是哪些?

硅、铝、铁、钙、镁、钛、钾、钠、硫、磷

36、煤中的有害元素有哪些?

硫、磷、氯、砷、汞、铅、氟、铬

37、煤中硫、磷元素在煤炭加工利用中的危害有哪些?

在煤炭应用的过程中产生有害的物质,对人体造成损害,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产品质量造成危害。

38、什么是煤的元素分析?煤的有机质主要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元素分析是对组成煤的有机质主要元素的化验分析,煤的元素组成是指煤的有机质的元素组成

煤的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组成。

39、C、H、O三元素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煤化程度提高,煤中的碳元素逐渐增加,从褐煤的60%左右一直增加到年老无烟煤的98%。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从低煤化度到中等煤化程度阶段,氢元素的含量变化不十分明显,但在高变质的无烟煤阶段,氢元素的降低较为明显而且均匀,从年轻无烟煤的4%下降到年老无烟煤的2%左右。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中的氧元素迅速下降,从褐煤的23%左右下降到中等变质程度肥煤的6%左右,此后氧含量下降速度趋缓,到无烟煤时大约只有2%左右。

40、简述三节炉法测定C、H元素含量的原理,如何消除杂质气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1、煤中氮含量测定方法原理是什么?

开氏法测定煤中的氮元素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是:首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煤在沸腾的浓硫酸中进行消化反应,煤中的碳氢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极大部分被转化成氨并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铵;然后在上述反应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并使铵盐转化为氢氧化铵;第三步是将前一步的反应液用水蒸气加热,将氢氧化铵分解为氨,并被汽提蒸馏出来,在另一个有吸收剂(硼酸溶液或稀硫酸溶液)的三角瓶中被吸收。最后通过酸碱滴定,计算出氮的含量。

42、煤中的硫可分为哪几种形态?

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无机硫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

43、有机硫的形成有哪些来源?(植物源和硫酸根还原成H2S再与有机质反应进入有机质)

1,成煤植物本身所含的硫2,古泥炭沼泽的水介质中的硫3,成岩阶段从上覆水得到的硫酸盐硫,转化为有机硫

44、黄铁矿硫如何形成的?(SO42-、Fe2+及有机质)

铁通过水流以粘土矿物等方式搬运至沼泽中,与粘土半生的铁在矿物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尤其是PH和Eh值的变化,铁从粘土矿物中迁出,并且随着PH的继续升高和

Eh的继续降低,Fe3+会还原成Fe2+,从而引起铁的迁移,其中一部分以低价存在的可溶于盐酸的Fe2+与H2S反应生成黄铁矿。

45、煤中全硫含量测定方法有哪几种?其原理各是什么?

艾氏卡法的基本原理:将煤样与艾氏试剂(2份轻质MgO和1份Na2CO3混合而成)混合后缓慢加热到850℃,使煤中的硫全部转换为可溶于水的硫酸钠和硫酸镁。冷却后用热水将硫酸盐从燃烧的熔融物中全部浸取出来,在滤液中加入氯化钡,使硫酸盐全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过滤并洗涤硫酸钡沉淀,然后在坩埚中干燥、灰化滤纸。称量硫酸钡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煤中全硫含量。

电解法又称库仑滴定法。基本原理:将一定量分析煤样(有三氧化钨催化剂存在)置于1150℃洁净的空气流中燃烧,煤中各形态的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和少量的三氧化硫,并随燃烧气体一起进入电解池。二氧化硫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电解液中的碘立刻与亚硫酸反应,将其氧化生成硫酸,I2被还原为I—,反应式为I2+ H2SO3+ H2O → 2I—+H2SO4+ 2H+由于碘离子的生成,碘离子的浓度增大,使电解液的碘-碘化钾电对的电位平衡遭到破坏。此时,仪器立即自动电解,使碘离子生成碘,以恢复电位平衡。电极反应如下:阳极:2I--2e →I2阴极:2H++2e → H2↑ 燃烧气体中二氧化硫的量越多,上述反应中消耗的碘就越多,电解消耗的电量也就越大。当亚硫酸全部被氧化为硫酸时,根据电解碘离子生成碘所消耗的电量,由法拉第电解定律,可计算出煤中全硫质量。

46、煤质分析指标的计算基准有哪几种?各基准中的相应基准物包含哪些物质?

(1)空气干燥基(分析基):M ad+A ad+V ad+FC ad=100%

或者M ad+A ad+C ad+H ad+O ad+N ad+S ad =100%

(2)干燥基(干基):A d+V d+FC d =100%

或者A d+C d+H d+O d+N d+S d =100%

(3)干燥无矿物质基(有机基):

V dmmf+FC dmmf =100%

或者C dmmf+H dmmf+O dmmf+N dmmf+S dmmf =100%

47、不同每种的M、A、V、FC、C、H、O、N、S t,进行比较时各使用什么基准?

M空气干燥基A空气干燥基、V干燥无灰基、FC干燥无灰基、C干燥无矿物基、H干燥无矿物基、O干燥无矿物基、N干燥无矿物基、S t干燥基,

五、

1、煤的密度有哪几种表示方式?其含义有何区别?

真相对密度的概念:20℃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不包括煤的所有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视相对密度的概念:20℃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仅包括煤粒的内部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散密度的概念:煤的散密度又称堆密度,是指20℃下单位体积煤的质量 (包括煤的内外孔隙和煤粒间的空隙)。

2、煤的密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从低煤化度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缓慢减小,到碳含量为86%~89%之间的中等煤化程度时,煤的相对真密度最低,约为1.30g/cm3左右,此后,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急剧提高到1.90g/cm3左右。

原因:煤真相对密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是煤分子结构变化的宏观表现。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煤的真相对密度反映了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和化学组成的特点。其中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是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关键因素。年轻褐煤分子结构上有较多的侧链和官能团,在空间上形成较大的空隙,难以形成致密的结构,所以密度较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分子上的侧链和官能团呈减少趋势,同时分子上的氧元素也迅速的减少,虽然侧链和官能团的减少有利于密度的提高,但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碳大,氧的减少造成密度下降占优势,总体上使媒的真相对密度有所下降。到无烟

煤阶段后,煤分子结构上的侧链和官能团迅速的减少,使媒的分子结构缩聚成为非常致密的芳香结构,从而煤的真相对密度也随之迅速增大。

3、煤的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为什么?

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在碳含量为75 % ~80 %(长焰煤、气煤)之间有一个极大值;此后,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在碳含量达到85%左右最低;煤化程度再提高,显微硬度又开始上升,到无烟煤阶段,显微硬度几乎随煤化程度提高而直线增加。

硬度变化规律的原因:(1)由于褐煤富含腐植酸和沥青质,这些成分的塑性高硬度小,因此褐煤的显微硬度低,随着煤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腐植酸的含量迅速的下降,导致煤的显微硬度上升,在碳含量78%左右的烟煤阶段达到极大值。碳含量大于78%的烟煤阶段,其硬度变化与O/C和C 的关系相似。随着氧原子及氧桥的减少,煤分子间结合力降低同时侧链缩短,使分子的交联力减弱,反应在硬度上就是自不粘煤转为粘结性酶的硬度的渐次降低,在碳含量在87%达到最低点。此后,煤分子结构的缩合程度迅速的增大,煤结构趋于致密化,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力远大于分子间力,煤的硬度也随之急剧增大。

4、煤的导电性和介电常数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褐煤导电与无烟煤导电的性质有何不同?

煤导电性的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褐煤的电阻率较低,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电阻率增加,到长焰煤时达到最大,此后煤化程度加深,煤的电阻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到碳含量达到90%以上的无烟煤时,电阻率迅速下降。

褐煤以离子导电为主,无烟煤以电子导电为主。

5、什么是煤的透光率?它有何用途?为什么煤的透光率随煤化程度提高而增大?

是指煤样在100℃的稀硝酸溶液中处理90min,所得有色溶液对一定波长(475nm)的光的透过率。有色溶液透光率的测定有分光光度计法和目视比色法两种。

P M的用途:年轻煤煤化程度指标,用于分类。一般年轻褐煤的P M小于30%,年老褐煤在30%~50%之间;长焰煤的P M通常大于50%;气煤的P M一般大于90%。

6、煤的润湿性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随煤化程度变化规律:对水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增大,润湿性降低;对苯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减小,润湿性提高。

7、煤的润湿热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润湿热的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矿物质的含量等均有影响,但主要与比表面积有关。

8、煤的孔隙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煤的孔隙率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 :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总孔容积呈下降趋势,到碳含量大于88%以后煤的孔容积又有所提高。碳含量小于75%的褐煤,大孔占优势;碳含量75%~82%的煤,中控微孔明显增加,碳含量为88%~91%的煤微孔占优势。

原因:年轻煤中的孔隙主要是由胶体孔隙转化而来的,由于成煤作用中受到的压力较小,孔径也就较大;到了中等煤化程度的煤,由于煤化作用,分子的结构的变化会使分子变得紧密,因而孔隙会减小;到了高煤化程度的无烟煤,煤分子缩聚加剧,使煤的体积收缩,由于收缩不均,产生的内应力大于煤的强度时,就会在局部形成裂隙,这些裂隙基本以微孔为主。

1、什么是煤的氧化?煤的氧化程度分为哪几级?各级氧化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煤的氧化是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剂氧化了煤分子,使结构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氧化的温度

越高、氧化剂越强、氧化的时间越长,氧化产物的分子结构就越简单,从结构复杂的腐植酸到较简单的苯羧酸,直至最后被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分为:煤的表面氧化、煤的轻度氧化、煤的中度氧化、煤的深度氧化、煤的深度氧化、煤的完全氧化

本质:煤的表面氧化:对分子结构无破坏

煤的轻度氧化:破坏分子结构中的桥键

煤的中度氧化:对芳环进行开环降解

煤的深度氧化:降解较完全多环变单环

煤的完全氧化:完全反应

2、什么是煤的风化?煤风化后性质有何变化?

煤的风化是指离地表较近的煤层,经受风、雪、雨、露、冰冻、日光和空气中氧等的长时间作用,使煤的性质发生一系列不利变化,如发热量下降、灰分增加、粘结性消失、强度块度下降等,这种现象称为煤的风化。被开采出来存放在地面上的煤,经长时间与空气作用,也会发生缓慢的氧化作用,使煤质发生变化,这一过程也称为风化作用。

煤风化的本质是煤的氧化作用过程。

化学组成的变化:碳元素和氢元素含量下降,氧含量增加,腐植酸含量增加;

物理性质的变化:光泽暗淡,机械强度下降、硬度下降,疏松易碎,表面积增加;

工艺性质的变化:干馏时的焦油产率下降、发热量降低,粘结性煤的粘结性下降甚至消失,对水的润湿性增大使煤的可浮性变差,精煤脱水困难。

3、煤的加氢有何用途?

煤的加氢: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在煤的有机质分子上增加氢元素的比例,以改变煤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用途:制备液体燃料

1、什么是煤的发热量?氧弹法测定发热量的原理是什么?

答: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后释放出的热量,单位:kJ/g或MJ/kg。

氧弹法测定发热量的原理是:

(1)称量 1g左右粒度小于0.2mm空气干燥煤样置于氧弹中,并将氧弹充入纯氧2.6~3.0MPa,然后放入有水的内桶中;

(2)利用电流点燃煤样,煤样燃烧释放的热量传给内桶中的水;

(3)测定内桶水温,校正热损失,即可计算弹筒发热量,用Q b, ad表示。

2、煤在氧弹中的燃烧与在大气中的燃烧有何区别?对煤的实际发热量有何影响?

答:煤在氧弹中的燃烧与在大气中的燃烧区别可分为条件区别和结果区别。

条件区别:氧弹中燃烧是在高压纯氧恒容条件下,大气中燃烧是在低压空气恒压条件下;结果区别:1.氮的反应及产物差异2.硫的反应及产物差异3.吸附水及氢燃烧生成水的影响4.恒容燃烧热与恒压燃烧热的区别;弹筒发热量大于实际发热量。

3、为什么要对弹筒发热量进行校正?

答:由弹筒发热量与煤在实际条件下燃烧释放的热量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得到接近实际的发热量值,需对弹筒发热量进行校正。

4、什么是高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

答:从弹筒发热量中扣除稀硫酸和稀硝酸生成热,称为高位发热量;

从高位发热量中扣除水(煤中的吸附水和氢燃烧生成的水)的汽化热,称为低位发热量;

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不能直接测定,需用空气干燥基的高位发热量进行换算,公式如下:

5、为什么硝酸生成热的校正系数随弹筒发热量而变化而硫酸生成热不随弹筒发热量而变化? 答:硝酸生成热的校正系数随弹筒发热量增大而提高的原因主要是:p154

6、哪个发热量最接近煤在空气中燃烧时实际释放出的热量?

答:低位发热量。

7、低位发热量基准换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采用基准公式直接换算不同基准的低位热量?为什么无水基准的低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可以采用基准公式直接计算?

答:低位发热量基准换算时基准不同;

8、影响煤炭发热量的因素有哪些?煤的发热量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答:影响煤炭发热量的因素有:

成因类型的影响 :腐泥煤和腐植煤

煤岩组成的影响 :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

矿物质的影响:矿物质分解吸热、矿物质不发热

风化的影响 :氧含量增加、灰分增加

煤化程度的影响:元素组成的变化。

煤的发热量随煤化程度变化规律及原因:P156

9、粘结性烟煤热解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产物是什么?

答:(1)干燥脱吸阶段(室温~300℃)

~120℃:煤炭脱水、干燥;120~200℃:解吸,脱除吸附的CH 4、CO 、CO 2等气体;300℃:低变质程度的煤开始热解,生成CO 2、CO 等,生成放出热解水和微量的焦油。

(2)胶质体的生成和固化阶段(300~550℃)

300~480℃:煤分解、解聚 ,析出大量焦油和气体

其中:在450℃左右的温度区间,焦油的析出量最大。在该阶段由于热解,生成了气(煤气和呈气态的焦油)、液(胶质体)、固(未分解的煤)三相共存的物质,称为胶质体;450~550℃(600℃)胶质体固化成为半焦:胶质体分解加速,开始缩聚,生成分子量很大的物质,胶质体固化为半焦。

(3)半焦转化为焦炭的阶段

该阶段以缩聚反应为主,由半焦转化为焦炭。

550~750℃,半焦分解析出大量的气体,主要是H 2和少量的CH 4,称为热解的二次气体。半

焦分解释放出大量气体后,体积收缩产生裂纹。在此阶段基本上不产生焦油;750~1000℃,半焦进一步分解,继续析出少量气体,主要是H 2,同时半焦发生缩聚,使芳香碳网不大增大,结构单元的排列有序化进一步增强,最后半焦转化成为焦炭。

10、煤的粘结机理是什么?(p171生成、迁移、融并、固化)

)MHC 100()100(100)MHC 100(100ad ad ad v,gr,maf gr,----?=A M Q Q

11、煤的成焦机理是什么?(p171)

12、中间相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

答:镜质组变为胶质体时开始形成很微小的球体,这些小球体逐渐接触、融并、长大,最后聚结在一起,形成了类似于液晶的具有各向异性的流动相态,这就是中间相。

(1)中间相的形成是不可逆的;

(2)中间相的形成是化学过程。中间相形成以后,内部发生连续的裂解、缩聚等化学变化;

(3)中间相在形成过程中C/H 比逐渐增大;

(4)中间相在形成过程中,分子量是逐渐增大的。

13、什么是粘结性?什么是结焦性?

答:煤的粘结性是指烟煤在干馏时产生的胶质体粘结自身和/或惰性物料的能力。

煤的结焦性是指单种煤或配合煤在工业焦炉或模拟工业焦炉的炼焦条件下(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终温等),粘结成块并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块度和强度的焦炭的能力。

14、罗加指数法的方法要点是什么?它的缺点是什么?适用于哪些煤? 答:方法要点:称取1g 煤样与5g 标准无烟煤放入特制坩埚内搅拌均匀并铺平,放上钢质砝码,在6kg 负荷下压实30秒,加盖,连同砝码一起放入已预热至850℃的马弗炉灼烧15min ,取出,冷却后称量焦渣总质量为m 0,用孔径为1mm 的圆孔筛筛分,称量筛上物质量为m ,然后进行每次5分钟的转鼓转磨(转鼓转速为50±2rpm ),共3次,每次转磨结束后将焦渣用1mm 圆孔筛筛分,并称量筛上物质量,分别得到m 1、m 2和m 3。

缺点:罗加指数也有缺点,如加热速度远远高于工业炼焦的加热速度,使粘结性测值偏高,对强粘结性煤区分能力差,对弱粘结性煤的重现性差,不同的标准无烟煤导致测定结果的不一致,使得各国间的测值不具可比性。

适用性:中等粘结性的煤。

15、粘结指数对罗加指数作了哪些改进?为什么作这些改进?(或改进后有哪些优越性?)

答:(1)将标准无烟煤的粒度降为0.1~0.2mm ,一方面与试验煤样粒度接近,可防止发生煤样粒度偏析,影响测定结果,另一方面,降低无烟煤粒度,可增加其吸纳胶质体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对强粘结性煤的区分能力;(2)根据煤样的粘结性强弱灵活改变配比,粘结性较强的煤用1:5的比例,粘结性较弱的煤用3:3的比例,可以提高强粘结性煤的区分能力和弱粘结性煤的测定准确性和重现性;(3)转鼓试验由3次改为2次,提高了测定效率。结果计算公式:煤的配比为1:5时,粘结指数G 按下式计算:

如果结果G < 18,煤样的配比改为3:3,G 按下式计算:

16、胶质层指数法的测定要点是什么?其适用范围是什么?它的最大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答:测定要点是:将煤样装入特制的煤杯中,并在上面加一可移动压盘,压盘通过杠杆和重锤相连,使压盘对煤样产生0.1MPa 的压力。然后模拟煤样在焦炉中的受热过程,以3℃/min 的升温速度从煤杯底部单侧加热,使煤杯中的煤样形成一系列温度不同的等温层。等温层的温度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021703010m m m G ++=0217030m m m G +=

当温度升到煤的软化点时,煤开始软化形成具有塑性的胶质体,当温度升到固化温度时,胶质体开始固化形成半焦。这样,煤杯中的煤样就逐层软化、熔融再固化。在试验过程中要用特制的探针定时测量胶质层的厚度,以胶质层最大厚度作为Y值梯度。

适用性:胶质层指数法较适合于中等粘结性的煤;

优点:其优点是Y值具有可加性;

缺点:(1)胶质层厚度只能反映胶质体的数量,不能反映胶质体的质量;(2)测定过程的规范性强,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多;(3)测定时所需煤样量大;(4)对弱粘煤(Y≤7 mm)和胶质体流动性大的煤(Y﹥25 mm)测定的精度差、重现性差。

17、奥阿膨胀度的测定要点是什么?其适用范围是什么?它的缺点是什么?

答:测定要点是:测定要点:将煤样按规定方法制成形状和大小类似于粉笔的煤笔,放入专用膨胀管内,煤笔上部放置一根能自由滑动的膨胀杆。将上述装置放入专用电炉后,在膨胀杆上端连接一枝记录笔,记录笔与卷在匀速转动的转筒上的记录纸相接触,以3℃/min的升温速度加热,在记录纸上就记录下膨胀杆上下移动的位移曲线。测量并计算位移的最大距离占煤笔原始长度的百分数,作为煤样的膨胀度,即奥阿膨胀度指标(b)。

适用性:强粘结性煤;

缺点:对弱粘结性煤区分能力差,以及实验仪器加工精度要求高,规范性太强。

18. 煤灰熔融性一般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煤灰熔融性取决于煤灰成分的组成比例及气氛的氧化还原性。高温条件下,煤灰所在部位的氧化还原气氛对煤灰熔融性有很大的影响,在相同的气氛下条件下,煤灰熔融性由其灰分的化学组成决定。

19.为什么铁含量高的煤灰熔融温度低?

答:高温条件下,煤灰所在部位的氧化还原气氛对煤灰熔融性有很大的影响,在相同的气氛下条件下。氧化、弱还原和强还原气氛下,Fe元素分别以Fe2O3、FeO和Fe的形式存在,其熔点也各不同。Fe2O3的熔点是1560℃,FeO是1535℃,Fe是1420℃。在弱还原性气氛下,FeO能与SiO2形成一系列低共熔混合物,如4FeO·SiO2,2FeO·SiO2和FeO·SiO2等,它们的熔融范围均在1138~1180℃之间。

20. 反映煤灰熔融性的温度指标有哪些?一般哪个温度可以被称为灰熔点?

答: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流动温度。

软化温度作为衡量煤灰熔融性的指标。

21. 什么是煤的灰粘度?煤灰黏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煤灰黏度是指煤灰在熔融状态下的内摩擦系数,表征煤灰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流动时的物理特性。煤灰黏度是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对于液态排渣炉来说,仅靠煤灰熔融温度的高低已经不能正确判断煤灰渣在液态时的流动特性,而需要测定煤灰在熔融态时的黏度特性曲线。

煤灰成分中,影响煤灰粘度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和三价铁百分率、氧化钙以及氧化镁。其中SiO2和A12O3能提高灰的粘度;Fe2O3、CaO和MgO能降低灰的粘度;三价铁百分率增加时,灰粘度增加,临界粘度温度升高。但当Fe2O3含量高、SiO2含量低时,增加SiO2含量反会降低粘度。此外,Na2O也能降低粘度。

灰渣的流动性不仅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也取决于它的矿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相同但矿物组成不同的灰渣,完全可能有不同的流动性。真液范围内灰渣的粘度完全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与矿物质组成无关。

22. 什么是煤的结渣性?结渣性与煤灰熔融性有何关系和区别?煤的结渣性为什么不称为煤灰的结渣性?结渣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煤的结渣性:在煤的气化、燃烧过程中,煤中的碳与氧反应,放出热量产生高温使煤中的灰分

熔融成渣。

结渣性与煤灰熔融性关系:煤的结渣性与煤灰熔融性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灰熔点低的煤容易结渣,灰熔点高的煤不容易结渣。

结渣性与煤灰熔融性的区别:煤灰熔融性主要与煤灰的化学成分及炉内的气氛有关,煤的结渣性受煤灰成分及煤灰含量双重因素的影响。

煤的结渣性为什么不称为煤灰的结渣性?

结渣性影响因素:主要是煤中矿物质的含量及其组成,一般矿物质含量高的煤容易结渣,矿物质中钙、铁含量高容易结渣,而三氧化二铝含量高不易结渣。此外,结渣性还随鼓风强度的提高而增高。

23. 什么是煤的反应性?反应性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答:煤的反应性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煤炭与不同气化介质(CO2、O2、H2O等)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煤炭反应性与煤化程度有关。煤化程度高,煤的反应性低。

由于煤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气、固两相反应,所以反应速度和固体表面积有关。褐煤的较其他煤多,因此在相同温度下,其还原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大。

24. 什么是煤的着火温度?着火温度与煤的反应性有和关系?

答:煤的着火温度旧称着火点,是指煤加热至开始燃烧的温度。

着火温度与煤的反应性有和关系?

25. 什么是煤的热稳定性?煤的热稳定性随煤化程度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答:煤的热稳定性的概念:煤的热稳定性是块煤在高温下保持原来粒度的能力,用TS(Thermal Stability)表示。

一般褐煤的热稳定性最差,其次是无烟煤,烟煤则最好。

26. 什么是煤的落下强度?

答:煤的落下强度原称为机械强度或抗碎强度,是指煤对外力作用时的抵抗能力

27. 煤的可磨性是什么?与煤化程度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答:煤的可磨性是指煤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

在低煤化度阶段,随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的可磨性缓慢增加,在碳含量为87%~90%时,可磨性迅速增大,在碳含量为90%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煤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而迅速下降。

28. 什么是煤的粒度组成?工业上煤的粒级一般有哪几种?

答:煤的粒度组成是指煤料中各粒度范围物料的重量占总煤料总量的百分比。

煤炭企业通常使用筛分分析的方法来检查筛分和破碎过程的物料粒度组成,并使用尺寸为100mm、50mm、25mm、13mm、6mm、3mm和0.5mm等筛子。

1.什么是煤炭分类?

答:按煤的煤化程度和工艺性能,对中国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进行的分类与编码。

2.煤炭分类常用哪些指标?我国煤炭分类使用了哪几个分类指标,各指标反映了煤的什么性质?答:反映煤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干燥无灰基氢元素含量(Hdaf)、目视比色透光率transmittance of coal (PM)、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 gr, maf)等。此外,在研究煤质时,还经常用到碳元素含量(Cdaf)、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 max)等。

该分类方案的分类指标是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反应煤化程度

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反应粘结性

3.我国煤炭分类方案中,各种煤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合适的用途是什么?答:p212-21

4.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1 A. ΔU=Q V B. W=nRTln(p 2/p 1)(用到了pv=nRT) C. ΔU=dT C m ,V T T 2 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 A. 1/6.443 B. (6.443)1/2 C. (1/6.443)2 D. 1/(6.443)1/2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A. 1 B. 0.75 C. 0.667 D. 0.5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7. D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8. B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2017(附答案与解析)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2017(附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选择题 1.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答案:D。因焓是状态函数。 2.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B) 在等温过 程中焓变为零(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 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答案:D。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 Δ(pV)<0则ΔH<ΔU。 3.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C) 很多物质的生 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 都是相对值 答案:A。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 为零。 4.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A) 在一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闭容器中发 2

3生化学反应时,其内能一定变化 (B) 在无功过程中, 内能变化等于过程热, 这表明内能增量不一定与热力学过程无关 (C) 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 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D) 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 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答案:C 。因绝热时ΔU =Q +W =W 。(A )中无热交换、无体积功故ΔU =Q +W =0。(B )在无功过程中ΔU =Q ,说明始末态相同热有定值,并不说明内能的变化与过程有关。(D )中若气体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所做的功显然是不同的,故ΔU 亦是不同的。这与内能为状态函数的性质并不矛盾,因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不可能到达同一终态。 5.关于节流膨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节流膨胀是绝热可逆过程(B)节流膨胀中系统 的内能变化(C)节流膨胀中系统的焓值改变(D)节流过程中多孔塞两边的压力不断变化 答案:B 6.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A )Q H =p < 0 (B )Q =H p >0 (C )Q =H =p <0 (D ) Q H =p <0 答案:C 。节流膨胀过程恒焓绝热且压力降低。

分析化学试验模拟试题1

分析化学实验模拟试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取样品,其称量误差为() A.0.0001g B.0.0002g C.0.001g D.0.002g 2.用移液管移取溶液时,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A.移液管垂直置于容器液面上方 B.移液管竖直插入溶液底部 C.移液管倾斜约30℃,使管尖与容器壁接触 D.容器倾斜约30℃,与竖直的移液管尖端接触 3.配制NaSO标准溶液时,下面操作错误的是()322A.将NaSO溶液储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将NaSO溶液溶解后煮沸332222C.用台秤称量一定量的NaSO D.配置完放置一周后标定322 4.标定NaOH溶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邻苯二甲酸,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5.NaSO标准溶液常用KCrO进行标定,所采用的滴定方法是()723222A.置换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直接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6.测定(NH)SO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的原因是()442A.NH的Kb太小 B.(NH)SO不是酸4342+的Ka太小 D.C.NH(NH)SO中含有游离的HSO 4424423+的干扰()时,加入哪种化合物可消除Fe FeCl 7.用NaOH滴定溶液中的HCl3A.EDTA B.柠檬酸三钠 C.Ca-EDTA D.三乙醇胺 8.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A.滴定开始时 B.滴定至近终点时 -离子的红棕色褪尽,溶液呈无色滴定至IC.3D.在标准溶液滴定了近50﹪时 9.重量分析中的沉淀溶解损失,属() A.过失误差 B.操作误差 C.系统误差 D.随即误差 10.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二甲酚橙只适于PH>6时使用 B.二甲酚橙既适用于酸性溶液也使用于碱性溶液 C.铬黑T指示剂只适用于酸性溶液 D.铬黑T指示剂适用于弱碱性溶液 11.碘量法测定铜的过程中加入KI的作用是:( ) 3 / 1 A.沉淀剂、络合剂、还原剂 B.氧化剂、络合剂、掩蔽剂 C.指示剂、沉淀剂、催化剂 D.预处理剂、缓冲剂、络合剂、掩蔽剂 12.下列器皿需要用待装液润洗的是() A.锥形瓶,量筒 B.移液管,容量瓶 C.移液管,滴定管 D.容量瓶,滴定管 13.铬酸洗液是由下列哪种酸配成的溶液() A.浓硫酸 B.浓硝酸 C.高氯酸 D.浓盐酸 14.在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下述说法中不会引起这一

物理化学考试题库完整

一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判断题 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 和W 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W 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U+pV 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ΔH 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0,但体系的ΔT 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个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个过程达终态,这两个过程Q 、W 、ΔU 及ΔH 是相等 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或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任意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 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态。(√) 13、绝热过程Q=0,而T Q dS δ=,所以dS=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商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15、绝热过程Q=0,而ΔH=Q ,因此ΔH=0。(×) 16、按克劳修斯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以水和水蒸气为体系),该过程W>0,ΔU>0。 (×)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体S ?>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 -C V =nR 。(×)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空气向真空膨胀,此 时Q=0,所以ΔS=0。(×) 21、高温物体所含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因此热从高温物体自动流向低温物体。(×) 22、处于两相平衡的1molH 2O (l )和1molH 2O (g ),由于两相物质的温度和压力相等,因 此在相变过程中ΔU=0,ΔH=0。(×) 23、在标准压力下加热某物质,温度由T 1上升到T 2,则该物质吸收的热量为?=2 1T T p dT C Q , 在此条件下应存在ΔH=Q 的关系。(√) 24、带有绝热活塞(无摩擦、无质量)的一个绝热气缸装有理想气体,壁有电炉丝,将电 阻丝通电后,气体慢慢膨胀。因为是一个恒压过程Q p =ΔH ,又因为是绝热体系Q p =0,所以 ΔH=0。(×) 25、体系从状态I 变化到状态Ⅱ,若ΔT=0,则Q=0,无热量交换。(×) 26、公式Vdp SdT dG +-=只适用于可逆过程。 ( × ) 27、某一体系达到平衡时,熵最大,自由能最小。 ( × )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1页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2页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1)(时间120分钟) 一、单 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2、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A Q > 0,W > 0,?U > 0 B Q = 0,W = 0,?U < 0 C Q = 0,W = 0,?U = 0 D Q < 0,W > 0,?U < 0 3、一种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PVm=RT+αP (α<0),该气体经节流膨胀后,温度将( )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4、在隔离体系中发生一个自发过程,则ΔG 应为( ) A. ΔG < 0 B. ΔG > 0 C. ΔG =0 D. 不能确定 5、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 A 、ΔS 体>0 ΔS 环>0 B 、ΔS 体<0 ΔS 环<0 C 、ΔS 体>0 ΔS 环<0 D 、ΔS 体>0 ΔS 环=0 6、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 无关( ) (A ). S 、G 、F 、C V (B) U 、H 、P 、C V (C) G 、F 、H 、U (D) S 、U 、H 、G 7、在N 个独立可别粒子组成体系中,最可几分布的微观状态数t m 与配分函数q 之间的关系为 ( ) (A) t m = 1/N ! ·q N (B) t m = 1/N ! ·q N ·e U /kT (C) t m = q N ·e U /kT (D) t m = N ! q N ·e U /kT 8、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稀溶液,溶液的沸点会(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可能升高或降低 9、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水分倒流 D 、肥料不足 10、在恒温密封容器中有A 、B 两杯稀盐水溶液,盐的浓度分别为c A 和c B (c A > c B ),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 ) (A) A 杯盐的浓度降低,B 杯盐的浓度增加 ; (B) A 杯液体量减少,B 杯液体量增加 ; (C) A 杯盐的浓度增加,B 杯盐的浓度降低 ; (D) A 、B 两杯中盐的浓度会同时增大 。 11、298K 、101.325kPa 下,将50ml 与100ml 浓度均为1mol·dm -3 萘的苯溶液混合,混合液的化学势μ为:( ) (A) μ = μ1 + μ2 ; (B) μ = μ1 + 2μ2 ; (C) μ = μ1 = μ2 ; (D) μ = ?μ1 + ?μ2 。 12、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 2SO 4·H 2O (s )、H 2SO 4·2H 2O (s )、H 2SO 4·4H 2O (s ),在P θ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3、A 与B 可以构成2种稳定化合物与1种不稳定化合物,那么A 与B 的体系 可以形成几种低共熔混合物( )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14、对反应CO(g)+H 2O(g)=H 2(g)+CO 2(g) ( ) (A) K p $=1 (B) K p $=K c (C) K p $>K c (D) K p $ <K c 15、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 何者可使α增大?(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 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物理化学试题与答案

物理化学试卷1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6题 30分 ) 1. 2 分 (4932) 用铜电极电解·kg-1的 CuCl2水溶液,阳极上的反应为 ( B ) (A) 2Cl- ─→ Cl2+ 2e- (B) Cu ─→ Cu2++ 2e- (C) Cu ─→ Cu++ e- (D) 2OH-─→ H2O + 1 2 O2+ 2e- 2. 2 分 (4948) 金属活性排在H2之前的金属离子, 如Na+ 能优先于H+在汞阴极上析出, 这是由于: ( D ) (A) (Na+/ Na) < (H+/ H2) (B) (Na) < (H2) (C) (Na+/ Na) < (H+/ H2) (D) H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Na+/ Na) > (H+/ H2) 3. 2 分 (4869) 极谱分析中加入大量惰性电解质的目的是: ( C ) (A) 增加溶液电导 (B) 固定离子强度 (C) 消除迁移电流 (D) 上述几种都是 4. 2 分 (4889) 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的极化规律, 其中表示原电池阳极的是: ( B ) (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

以石墨为阳极,电解 mol·kg-1 NaCl 溶液,在阳极上首先析出: ( A ) (A) Cl2 (B) O2 (C) Cl2与 O2混合气体 (D) 无气体析出 已知: (Cl2/Cl-)= V , (Cl2)= 0 V , (O2/OH-)= , (O2) = V 。 6. 2 分 (5154) 将铅蓄电池在 A 电流下充电 h,则 PbSO4分解的量为: (M r(PbSO4)= 303 ) ( B ) (A) kg (B) kg (C) kg (D) kg 7. 2 分 (5102) 一贮水铁箱上被腐蚀了一个洞,今用一金属片焊接在洞外面以堵漏,为了延长铁 箱的寿命,选用哪种金属片为好? ( D ) (A) 铜片 (B) 铁片 (C) 镀锡铁片 (D) 锌片 8. 2 分 (4940) 25℃时, H2在锌上的超电势为 V, (Zn2+/Zn) = V,电解一含有 Zn2+(a= 的溶液,为了不使 H2析出,溶液的 pH值至少应控制在 ( A ) (A) pH > (B) pH > (C) pH > (D) pH > 9. 2 分 (4857) 298 K、 mol·dm-3的 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 V,电解此溶液 为: ( C ) 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 H2 (A) 大于 V (B) 等于 V (C) 小于 V (D) 不能判定

(完整版)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试题

化验基础知识 1.?铬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重铬酸钾)(浓硫酸)和(水),用于去除器壁残留(油污),洗液可重复使用. 2.洗液用到出现(绿色)时就失去了去污能力,不能继续使用. 3.比色皿等光学仪器不能使用(去污粉),以免损伤光学表面. 4.电烘箱烘干玻璃仪器的适宜温度为(105-120℃),时间为(1小时) 5.干燥器底部最常用的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化钙)硅胶可以烘干重复使用. 6.?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水)中或(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打开. 7.天平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8-26℃)内,湿度应保持在(55--75%) 8.化验室内有危险性的试剂可分为(易燃易爆危险品)(毒品)和(强腐蚀剂)三类. 9.?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找不出可疑值出现原因,不应随意(弃去)或(保留),而应经过数据处理来决定(取舍) 10.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来表示,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来表示. 11.?化验室大量使用玻璃仪器,是因为玻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绝缘性能. 12.带磨口的玻璃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应(用纸垫上)以防止时间久后,塞子打不开. 13.滤纸分为(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 14.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在取完试剂后要(盖紧塞子),还应该用(蜡)封

口. 15.滴定管使用前准备工作应进行(洗涤)(涂油)(试漏)(装溶液和赶气泡)五步. 16.?玻璃仪器的干燥方式有(晾干)(烘干)(热或冷风吹干)三种. 17.?石英玻璃的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耐(酸)性能好,能透过(紫外线),在分析仪器中常用来作紫外范围应用的光学元件. 18.干燥器保持(烘干)或(灼烧)过的物质,也可干燥少量制备的产品. 19.物质的一般分析步骤,通常包括(采样),称样,(试样分解).分析方法的选择,干扰杂质的分离,(分析测定)和结果计算等几个环节 . 20.在进行超纯物质分析时,应当用(超纯)试剂处理试样若用一般分析试剂,则可能引入含有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被测组分. 21.?分析结果必须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因而,仔细而正确在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平均试样),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样误差常常(大于)分析误差,因而,掌握采样和制样的一些基本知识是很重要的. 22.不同试样的分解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分解方法大致可分为(溶解)和(熔融)两种. 23.?溶解试样时就是将试样溶解于(水)(酸)(碱)或其它溶剂中. 24.?熔融试样就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25.酸溶法溶解试样就是利用酸的(酸)性(氧化还原)性和(络合)性使试样中被测组分溶入溶液. 26.?用盐酸分解金属试样时,主要产生(氢气)和(氯化物),反应式为(M+nHCl=MCL n +n/2H 2↑,M代表金属,n为金属离子价数)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 ()K O H m 291,2∞=4.89×10-2-1 2 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 ,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8、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 -1·dm 3·s -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 ·dm -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 )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9、反应A + B → C + D 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10、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11、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

无机化学实验模拟试题(三)[1]

无机化学实验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 1、溴蒸气对气管、肺部、鼻、眼、喉等器官都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进行有关溴的实验应在_______中操作,不慎吸入少量溴蒸气时,可吸入少量_____和_____解毒。 2、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要用手拿,应该用夹住试管的部,试管与桌面成倾斜,试管口不准对着自己或别人,先加热试管的部,慢慢地移动试管热及____部,然后不时地______试管,从而使试管各部分受热均匀。 3、取用白磷和金属钾时,需用取,取用剧毒物(如As2O3)时,不能与接触,更不能让有毒物进入中。 4、装碱的瓶子不能用塞,而用塞。 5、从滴瓶中取用少量液体试剂,要用滴管,取用时持试管,持滴管的橡皮头,将滴管放在试管的____, 然后挤压橡皮头,使液体滴入试管。 6、化学试剂按照含杂质的多少分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规格。 7、在实验室中分装试剂时,固体试剂装在_______,液体试剂装在_______或_______中。 8、塞子的大小与仪器的口径适合,通常以塞进瓶口的_______为宜。 9、铬酸洗液的配制方法是使25g_____固体溶于50ml水中,然后向溶液中加入450ml_____、_____即成,切勿将____加到______中。 10、铬酸洗液用过后,应倒_____中,洗液反复使用直到出现______就失去了去污力,沾在器壁上的用MnO2用_____来处理,洗净的仪器,绝不能用布或纸______。 11、试管可直接用火烤干,但必须先使试管口向___,以免水珠_______,火焰不能集中在一个部位,应从______开始,缓慢移至______,如此反复烘烤到不见______后,再将管口朝___,把水气赶净。 12、分析天平不能称________的物质,有腐蚀性蒸气或吸湿性物质必须放在_______内称量。 13、仪器干燥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选择题、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答案:D 2、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 (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 (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答案:B 、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答案:D。因焓是状态函数。、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答案:D。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则ΔH<ΔU。、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答案:D 、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 (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 (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答案:A。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dU=CvdT 及dUm=Cv,mdT适用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 (A) 等容过程 (B)无化学反应和相变的等容过程 (C) 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等容过程 (D) 无化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容过程及无反应和相变而且系统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非等容过程答案:D 、下列过程中, 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 (A)

化学实验综合题--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附答案

化学实验综合题 2019年高考真题 1.[2019新课标Ⅰ]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度保持80~9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碱煮水洗 (2)加快反应热水浴C (3)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防止Fe3+水解 (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5)NH4Fe(SO4)2·12H2O 【解析】(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容易水解,所以工业上

常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清洗,即碱煮水洗;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保持80~95℃,由于保持温度比较恒定且 低于水的沸点,故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热水浴);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硫化物与 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为了防止倒吸可以加装倒置的漏斗,故选 择C装置;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H2O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且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不会 引入新的杂质,故理由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新的杂质。因为H2O2本身易分解,所 以在加入时需分量加入,同时为了防止Fe3+水解,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为了除去可溶性的硫酸铵、铁离子等,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 涤); (5)设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NH4Fe(SO4)2?x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66+18x,1.5个水分子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5×18=27,则27/(266+18x)=5.6%,解得x=12,则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 NH4Fe(SO4)2?12H2O。 2.[2019新课标Ⅱ]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茶叶中含咖啡因约1%~5%、单宁酸(K a约为10-6,易溶于水及乙醇)约3%~10%,还含有色素、纤维素等。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回答下列问题: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10

期末试卷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A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考试方式: 闭卷 (开卷/闭卷) (卷面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 60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题分 10 20 8 10 10 10 20 12 核分人 得分 复查人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实际气体的0???? ????=-H T J P T μ,经节流膨胀后该气体的温度将 。 2、从熵的物理意义上看,它是量度系统 的函数。 3、稀溶液中溶剂A 的化学势 。 4、在ξ-G 曲线的最低点处m r G ? ,此点即为系统的平衡点。 5、一定温度下,蔗糖水溶液与纯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的自由度数等于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标准状态下,反应 C 2H 5OH (l )+ 3O 2(g) →2CO 2(g) + 3H 2O(g)的反应焓为 Δr H m Θ , ΔC p >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Δr H m Θ 是C 2H 5OH (l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B)Δr H m Θ 〈0 (C)Δr H m Θ=Δr Um 0 (D)Δr H m Θ 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当理想气体其温度由298K 升高到348K ,经(1)绝热过程和(2)等压过程,则两过 程的( ) (A)△H 1>△H 2 W 1W 2 (C)△H 1=△H 2 W 1W 2 3、对于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过程,(1)Q =W (2)ΔU =ΔH (3)ΔS =0 (4)ΔS<0 (5)ΔS>0上述五个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1) (2) (B) (2) (4) (C) (1) (4) (D) (3) (5) 4、某过冷液体凝结成同温度的固体,则该过程中 ( ) (A) ΔS (环)<0 (B)ΔS (系)>0 (C)[ΔS (系)+ΔS (环)<0 (D)[ΔS (系)+ΔS (环)>0 5、已知水的两种状态A(373K ,101.3kPa ,g),B(373K ,101.3kPa ,l),则正确的 关系为( ) (A) μA =μB (B) μA >μB (C) μA <μB (D)两者不能比较 6、偏摩尔量集合公式∑== k 1 B B B n X X 的适用条件是 ( ) (A) 等温,等容各物质的量不变 (B) 等压,等熵各物质的浓度发生微小改变 (C) 等温,等容各物质的比例为定值 (D) 等温,等压各物质浓度不变 7、当产物的化学势之和等于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时,一定是 ( ) (A)Δr G m (ξ)<0 (B)(?G /?ξ)T ,p <0 (C)(?G /?ξ)T ,p >0 (D)(?G /?ξ)T ,p =0 8、放热反应 2NO(g)+O 2(g)→2NO 2(g) 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以下措施⑴增加压力;⑵减小NO 2的分压;⑶增加O 2的分压;⑷升高温度;⑸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的是( ) (A) ⑴ ⑵ ⑶ (B) ⑷ ⑸ (C) ⑴ ⑶ ⑷ (D) ⑴ ⑷ ⑸ 9、已知纯A 和纯B 的饱和蒸气压p A *

0 ΔA>0 (B)ΔS>0 ΔA<0 (C)W<0 ΔG<0 (D)ΔH>0 ΔS<0 (E)ΔU>0 ΔG =0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准考证号和姓名必 须由考生本人填写 △△△△△△△ △△△△△△△ 该考场是 课混 考场。 混编考场代号: 考 座准 考 证 号 姓 名 ○ ○ ○ ○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准考证号、 姓名、 学 院和专业必须由考生 本人填写 △△△△△△△ △ △△△△△△ 场 代 号: △△△△△△△△△△△△△△ 座位序号由考生本人填写 位 序 号 △△△△△△△ △△△△△△△ 姓 名 学 号 ○ ○ ○ ○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学院 专业

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 2分,共32分) 1、用Ag 电极电解AgNO 3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外加压力下,用希托夫法测定AgNO 3水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阴极区Ag +量减少了0.605g ,阴极析出Ag 为1.15g ,则Ag +的迁移数为:( ) a 0.474 b 0.526 c 0.516 d 0.484 2、用Pt 电极电解CuSO 4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在阴极上析出铜为:( ) a 5.9克 b 2.95克 c 11.8克 d 8.2克 3、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已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欧姆(Ohm )定律 b 法拉第(Faraday )定律 c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d 能斯特(Nernst )定律 4、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m -3和0.1 mol.m -3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电阻分别为1000Ω及500Ω,则其摩尔电导之比( ) a 5:1 b 1:5 c 1:20 d 20:1 5、某反应速率常数k 为0.107min -1,则反应物浓度从1.0mol.L-1变到0.7 mol.L -1和浓度从0.01mol.L -1变到0.007mol.L -1所需时间的比值为( ) a 10 b 100 c 1 d 0.01 6、0.1mol/kg 的CaCl 2水溶液其平均活度系数γ±=0.219,则离子平均活度α±为( ) a 4 10476.3-? b 2 10964.6-? c 2 10 476.3-? d 2 10386.1-?

7、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43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21 所需时间的2倍,则反 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 b 三级 c 二级 d 一级 8、已知25℃时NH 4Cl 、NaOH 、NaCl 的无限稀摩尔电导分别为: 12122210265.110487.210499.1-----??Ω???mol m 、、。则NH 4OH 的无限稀时的摩尔电 导:( ) a 277.0121210---?Ω?mol m b 251.5121210---?Ω?mol m c 253.2121210---?Ω?mol m d 721.21 21210---?Ω?mol m 9、.当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溶剂中产生的结果是:( ) a 表面张力降低、产生正吸附; b 表面张力上升、产生负吸附; c 表面张力降低、产生负吸附; d 表面张力上升、产生正吸附; 10、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中注入少许水(水润湿玻璃),在毛细管中水平水柱的两端呈凹液面,当在右端水凹面处加热,毛细管中的水向何端移动?(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动; d 难以确定。 11、某反应的速度常数为4.62ⅹ10-2min -1,若其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1mol.L -1,则反应的半衰期t 1/2为( ) a 216min b 30min c 15min d 1.08min 12、若某反应的活化能为80kJ ·mol -1, 则反应温度由20℃增加到30℃时, 其反应速度常数约为原来的() a 2倍 b 5倍 c 4倍 d 3倍 13、胶体粒子处于等电态时,电泳电渗的速率:( ) a 必然为零 b 一定增加 c 一定减少 d 无法确定 14、已知某复合反应的反应历程为 A B ;B + D k 2 ? →?Z 则 B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d d B c t 是:( )。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模拟题

试卷一 《有机化学实验》期末考试(闭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 2、减压蒸馏装置中蒸馏部分由()、()、()、()及()、()等组成。 3、熔点是指(),熔程是指(),通常纯的有机化合物都有固定熔点,若混有杂质则熔点(),熔程()。 4、()是纯化固体化合物的一种手段,它可除去与被提纯物质的蒸汽间有显著差异的不挥发性杂质。 5、按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常用的柱色谱可分为()和()两种。 6、芳胺的酰化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及()两个方面。 7、采用重结晶提纯样品,要求杂质含量为()以下,如果杂质含量太高,可先用(),()方法提纯。 8、在从天然物槐花米中提取芦丁,提取液中加入生石灰可以()芦丁,加入盐酸可以沉淀芦丁。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常用的分馏柱有()。 A、球形分馏柱 B、韦氏(Vigreux)分馏柱 C、填充式分馏柱 D、直形分馏柱 2、水蒸气蒸馏应用于分离和纯化时其分离对象的适用范围为()。 A、从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中分离有机物 B、从挥发性杂质中分离有机物 C、从液体多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固体产物

3、在色谱中,吸附剂对样品的吸附能力与()有关。 A、吸附剂的含水量 B、吸附剂的粒度 C、洗脱溶剂的极性 D、洗脱溶剂的流速 4、环己酮的氧化所采用的氧化剂为()。 A、硝酸 B、高锰酸钾 C、重铬酸钾 5.1)卤代烃中含有少量水()。 2)醇中含有少量水()。 3)甲苯和四氯化碳混合物()。 4)含3%杂质肉桂酸固体()。 A、蒸馏 B、分液漏斗 C、重结晶 D、金属钠 E、无水氯化钙干燥 F、无水硫酸镁干燥 G、P2O5 H、NaSO4干燥 6、重结晶时,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 A、脱色 B、脱水 C、促进结晶 D、脱脂 7、正丁醚合成实验是通过()装置来提高产品产量的? A、熔点管 B、分液漏斗 C、分水器 D、脂肪提取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液体的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2、在蒸馏低沸点液体时,选用长颈蒸馏瓶;而蒸馏高沸点液体时,选用短颈蒸馏瓶。() 3、薄层色谱可用于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有机反应的监控,不能用于化合物的分离。() 4、化合物的比移值是化合物特有的常数。() 5、重结晶实验中,加入活性碳的目的是脱色。() 6、在进行正丁醚的合成中,加入浓硫酸后要充分搅拌。() 7、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下口放出。() 8、纯净的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 9、微量法测定沸点时,当毛细管中有一连串气泡放出时的温度即为该物质的沸点。() 10、硫酸洗涤正溴丁烷粗品,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及副产物1-丁烯和正丁醚。()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2017(附答案与解析)汇总

1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选择题 1.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答案:D 。因焓是状态函数。 2.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答案:D 。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则ΔH<ΔU。 3.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 答案:A 。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 4.下面的说法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 (A) 在一完全绝热且边界为刚性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内能一定变化 (B) 在无功过程中, 内能变化等于过程热, 这表明内能增量不一定与热力学过程无关 (C)封闭系统在指定的两个平衡态之间经历绝热变化时, 系统所做的功与途径无关 (D) 气体在绝热膨胀或绝热压缩过程中, 其内能的变化值与过程完成的方式无关 答案:C 。因绝热时ΔU=Q +W =W 。(A )中无热交换、无体积功故ΔU=Q +W =0。(B )在无功过程中ΔU=Q ,说明始末态相同热有定值,并不说明内能的变化与过程有关。(D )中若气体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所做的功显然是不同的,故ΔU亦是不同的。这与内能为状态函数的性质并不矛盾,因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膨胀与绝热不可逆膨胀不可能到达同一终态。 5.关于节流膨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节流膨胀是绝热可逆过程(B)节流膨胀中系统的内能变化(C)节流膨胀中系统的焓值改变(D)节流过程中多孔 塞两边的压力不断变化 答案:B 6.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A )Q >0, H =0, p < 0 (B )Q =0, H <0, p >0 (C )Q =0, H =0, p <0 (D )Q <0, H =0, p <0 答案:C 。节流膨胀过程恒焓绝热且压力降低。 7.系统经一个循环后,ΔH、ΔU、Q 、W 是否皆等于零? 答:否。其中H 和U 为状态函数,系统恢复至原态后其值复原,即ΔH=0、ΔU=0。而热与功是与途径有关的函数,一般不会正好抵消而复原,除非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可逆绝热膨胀后又可逆绝热压缩回至原态,或可逆恒 温膨胀后又可逆恒温压缩回至原态等。 1. 在温度T 、容积V 都恒定的容器中,含有A 和B 两种理想气体,它们的物质的量、分压和分体积分别为nA ,pA ,VA 和nB ,pB ,VB ,设容器中的总压为p 。试判断下列公式中哪个是正确的()。 (A )A A p V n RT (B )B A B ()pV n n RT (C )A A A p V n RT (D )B B B p V n RT 答:(A )只有(A )符合Dalton 分压定律。 4. 真实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是()。 (A )压力大于C p (B )温度低于C T (C )体积等于m,C V (D )同时升高温度和压力 答:(B )C T 是能使气体液化的最高温度,温度再高无论加多大压力都无法使气体液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