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毕业论文

论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和作用包括:企业利用国际先进信息技术,实现跨跃式发展;企业通过信息化促进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企业利用Internet 网,扩大市场营销体系,实现电子商务;通过企业信息化,降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信息化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提升国际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信息化也成为我国企业迎接这种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方法等结合而成的内涵十分丰富的集成系统。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企业过程再造为基础,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以提高企业信息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1)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IT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为基础;(2)企业信息化是依赖IT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集成的信息系统;(3)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4)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从严治企,实现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工作。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用了一个独立章节,讲切实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问题。这几年,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从总体上讲,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企业管理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我们将直接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信息化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如CAD/CAM、CAPP、FMS、AM 等,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敏捷、智能和虚拟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对市场响应的柔性、敏捷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以及各种信息系统如ES、GDSS、CSCW、EMS等的应用,使企业实现了跨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变得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从而提高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理性、科学性,显著地提高了决策的质量。此外,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信息化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当今国际经济的竞争,讲透了就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将实实在在面对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能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是要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就管理而言,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因为企业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大公司大集团国际竞争能力的客观需要。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挑战的迫切需要。我们的企业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即使能够生产出与跨国公司同样质量的产品,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也将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被动。

三、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落后经营方式、僵化组织结构、低效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如果传统的管理体制不改革、老的组织结构不整合、落后的机制不转变、陈旧的设备不改造,仅仅采用了计算机,上了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也难以发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难以提高,甚至还会增加管理成本。推进企业信息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也是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实现规范的股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真正解决人浮于事、“大锅饭”、“铁饭碗”的问题。要面向市场,着力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形成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

要按照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企业内部分工体系,减少中间管理层次,改变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分割、职责不清的状况。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实施“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综合效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掌握和跟进本行业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推动力。要瞄准本行业科技发展前沿,抓住那些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创新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条件的企业新产品开发要建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基础上,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要把企业信息化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有条件的企业要逐步建立起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流程的信息化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建章立制,照章办事,从严治企,是强化基础管理的主要内容。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这当中都涉及到数据的及时准确和真实有效。“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信息化实质是企业对信息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开发利用。数据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数据管理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只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手段和工具,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才是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数据电子化是建立在数据准确、实时基础上的。库存信息、销售凭证、费用凭证、采购凭证的真实、实时,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如果基础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即使都以一定的数据库格式录入到计算机里,输入计算机系统的也是错误的信息、过时的信息,企业信息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强化数据管理这一源头抓起,这样企业信息化才有坚实的基础。一要尽快完善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加强计量、检测工作。二要加强定额管理和标准化管理,通过对比先进指标,确保各项定额与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三要建立统一、完整、操作性强的代码编制系统。四要扩大一线信息的自动采集,建立规范化的数据采集、录入制度,确保数据采集的高效、真实、统一。只有从源头消除虚假数据产生的条件,才能确保系统提供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做到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的运行状态。强化数据管理并不是代替企业的基础管理,而是对企业基础管理的要求更高了。任何时候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同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们的大公司大集团在生产、经营、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管理方面的差距更为突出。管理水平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又集中体现在管理思想和理念上。比如,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方式,以订单流带动物流、资金流,实施流程再造,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供应链,大幅度减少中间管理层,弱化行政色彩等等,都是管理思想上的重大突破。一些企业的实践表明,企业信息化的难点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管理思想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中的许多先进成熟的软

件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程序和手段,实际上也体现了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许许多多优秀企业管理经验的结晶。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

企业信息化实现信息公开透明,使责任制考核更加科学、严格。要注重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只有确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变被动为主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才能得到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化优势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来,才能从企业的效益上体现出来。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企业信息化,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要把企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务求实效。

一要从解决企业突出问题入手,推进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涉及的内容很多,就多数企业的情况来看,在起步阶段不一定要马上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完整系统。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找准工作切入点,从对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抓住关键环节,紧紧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做文章,实施重点突破,这样就可以走出一条投入少、见效快的路子。

二要坚持先进适用、量力而行的原则。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量力而行。要注意处理好先进与实用、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硬件和软件选用、网络建设等方面,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现实需要,也要为今后的升级奠定技术基础。要根据“先进适用”的原则选择管理软件,把适当引进与自主开发紧密结合起来,重视搞好软件二次开发和创新,确保软件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三要发挥企业现有的信息化人才、技术和装备的作用。经过这些年来的信息化建设,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大公司大集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培养和锻炼了一些信息化方面的人才,硬件设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这些资源要十分珍惜,有效加以利用。同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重视发挥有实践经验的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公司、顾问公司的作用,以解决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人才、经验不足的问题。要防止抛开现有基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要注重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效益。

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

推进企业信息化,关键在于企业一把手。无论是软件程序、硬件工具,无论是顾问公司、系统集成商,都不能取代企业一把手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一把手的决心和魄力。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而且要用“坚定信心、把握方向、资源保障、关键决策”四句话,概括企业一把手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强调推进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是因为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的过程是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就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强化管理和控制,势必和一些习惯势力产生碰撞。所有这些,如果没有企业一把手坚定的信心,并身体力行,是很难推动的。

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没有这一条,是搞不成信息化的。企业一把手要做明白人,要了解学习信息化知识,这样才会心中有数,才能把握大局。

(二)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人才短缺是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抓紧培养一大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办法无非有两条:一是自己培养,二是外部引进。不论是培养还是引进,都要求企业首先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解决部分国有企业人才留不住、进不来的问题。在收入分配上,对于企业不可多得的关键人才,要舍得花本钱。要大胆起用那些既精通业务管理又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给他们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全员培训。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

改变我国企业信息化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加大投入。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要多渠道筹措:一是企业可以结合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列入技改项目总投资。今后新建项目,要考虑安排信息化配套资金,使项目在投产之日就能实行企业信息化。二是企业提的折旧费、新产品和技术开发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三是各级政府可筹集必要的资金,进行导向性支持。

(四)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努力做好服务与协调工作。

加快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各项“金”字工程建设,搞好联网工程,提高带宽和接入速度,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要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要重视和搞好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

加快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要建立统一、权威、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管理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息化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企业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讲信用的企业,要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对不讲信用的企业,要通过建立记录体系、公布“黑名单”等方式,加大惩罚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

当前我们公司也正紧跟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化的步伐,实施推进ERP和公司内部(LAN)网等项目。在建设这些项目中公司的领导层对于上述项目的决策、推行和实施中存在了比较偏向的问题。结合我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了解到的信息,讲述一下本企业自身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下面谈一下公司在推行ERP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公司在实施ERP时根本没有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请软件公司开发ERP,而是由软件公司包干到户。首先按照开发商的流程套用编码原则,将公司先前制定的所有表单流水号变掉,如领料单,派工单,出货单等等。由于没有做好先期的准备工作导致后来在软件投入试用前出现,财务成本作账的瘫痪,原因是公司生产部门的员工对于上述的编码原则还没有很好的适应,在实际运用中造成表单断断续续,出入无法对齐,后续动作又没有及时的跟上,所以才给财务造成了上述的困难。

开发的ERP在运用中时也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公司是一家纯加工的生产企业,内部的员工偏向于有一定生产技术能力和比较强的动手能力上面,对于计算机方面和综合的管理思想上面还相对比较薄弱。向ERP这类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如要很好的运用它必须要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另外,还要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些实际操作能力,如C++ 、Fox prod等。可想而知,ERP在我们公司的推行无法按照软件公司的进程进行。后来使公司在整套系统的费用上面又增添一比不小的开支。

ERP实施策略

对于ERP的实施策略,我认为应当先易后难,分层实施,步步见效,从信息的源头(底层)开始,整个实施过程可划分为分为三个里程碑式的阶段:

第一阶段,以物流动态管理为目标。

整个ERP系统应该在初始化后,在车间统计、库存收发料、销售发票订单、财务凭证帐务、设计工艺数据等五个方面全面开始计算机管理,实质上就是选择能够反映物流和信息流的原始票据和表单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切入点。上述五个方面对应的是生产记录工作票、出入库单、凭证、发票合同订单、设计明细表工艺文件等。首先将这些原始票单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实现第一阶段的目标,也就就达到实际物流动态管理的目标。物流信息的及时准确是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许多管理和控制工作,从而可以初见管理的效益。计算机管理在产、供、销、财、技等各方面的全面应用是ERP成功的基础。

第一阶段的实施周期依据企业生产复杂程度而变化,一般应在3个月内,这是体现"软件易用"的关键点,是主要的人机界面,各系统功能都应该满足此要求。建立编码系统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其中物料编码是比较难的,可能影响库存实施周期,为此在仓库管理系统中,提供二套编码功能,以手工帐本的"仓库号+ 帐本号 + 帐页号"作为临时编码,快速开始库存管理。除设计工艺数据外,其他四个方面的应用覆盖面应该是 100% 的。

第一阶段的实施周期依据企业生产复杂程度而变化,一般应在3个月内,这是体现"软件易

用"的关键点,是主要的人机界面,各系统功能都应该满足此要求。建立编码系统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其中物料编码是比较难的,可能影响库存实施周期,为此在仓库管理系统中,提供二套编码功能,以手工帐本的"仓库号+ 帐本号 + 帐页号"作为临时编码,快速开始库存管理。除设计工艺数据外,其他四个方面的应用覆盖面应该是 100% 的。

第二阶段,是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

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应用主要体现在应收与销售、应付与采购、机制凭证、成本核算与车间统计仓库发料、定额(计划)成本与产品数据上。过去实施的MRP系统,没有与财务集成,是其失败原因之一。财务与业务的集成,作到任何数据不重复录入,动态信息充分共享,就会提高管理效率,就会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从而增强人们的信心,确保项目的成功(财务能从其他系统取得共享数据,对系统实施有显著推动作用)。第二阶段目标的实现,使得计算机管理已涉及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全面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也是确保ERP 取得成功的标志。

第三阶段,是实现 MRP 闭环管理。

MRP集中计划管理的功能是强大的,借助它可使企业管理容易实现由科层制向扁平化管理的改变,但它的运行依赖于大量准确规范的数据(BOM、工艺数据)和较好的管理基础,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因为涉及多个管理环节,这些条件国内企业难以短期做到,而一些软件各功能模块的运行过分依赖MRP生成的计划,数据准备、流程重组便是系统运行的瓶颈,只要计划流程不通,其他效果不见,挫伤了实施的积极性,拖长了实施周期引起项目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能够提供多路实施切入点,并在实施中逐步实现重组的灵活方法,以实现不同管理水平企业的快速实施应用,便是一种成功的策略。

通过前二个阶段的实施,物流动态管理、财务集成应用的实现,逐步完善数据,逐步流程重组,达到全面MRPII的闭环管理目标。这是ERP实施的第三阶段的目标,这个阶段的周期取决于产品生产的复杂程度和基础数据的建立速度,一般为3个月左右,总的实施周期可在一年以内完成。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注意到这些情况:一、MRP 计划覆盖面,取决于产品数据输入范围;软件能够逐个产品运行,就能得到逐步见效的效果。对于产品复杂品种多的企业,在项目实施周期内,是难以达100%的。二、企业信息化工程已覆盖了产、供、销、财、技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实现对人、财、物、技、信息、时间、空间资源的大集成管理,ERP应用效果处领先水平。三、如果是局部实施,应该打破部门界限,按照业务信息流全过程同时开展计算机管理,这种按照管理线的应用,充分发挥了数据共享功能,减少了实施难度,会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从我们公司推行ERP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发展企业信息化不可单方面进行,也完全不可以认为投入大量的资金就能达成一定的信息化,想得到有效、符合自己的,还是需要回到我前面所讲的四个大方面中去。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江泽民总书记对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多次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明确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运用,加快关系经济全局重要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我们要以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和重要指示作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失时机地抓住和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技术成果和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切实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基传.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M].新华出版社,2000,4.

[2]刘力.以企业信息化迎接经济全球化[N].经济日报,2000-11-16.

[3]王润理等.关于我国企业信息化道路的探索[J].电子与信息化,1999,(5).

[4]池丽华,姜伟,张文生.企业过程再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4):49.

[5]石双元,张金隆,蔡淑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层次性研究[J].管理信息系统,2000,(6):53.

[6]马璐,黎志成.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0,(7):2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