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效打破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对外贸易影响的对策

收稿日期:2008-07-30

作者简介:李沂冰(1988- ),女,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学生。

有效打破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对外贸易影响的对策

李沂冰 赵 宏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387)

摘 要: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绿色壁垒对于我国纺织对外贸易的威胁日见深化。文章介绍了国际贸易中纺织贸易绿色壁垒的产生、基本内容及特征,并在客观剖析我国纺织对外贸易绿色壁垒产生的影响和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纺织业;对外贸易;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68(2008)06-0005-04

至2008年,我国加入WTO已经近7年的时间了。随着我国纺织企业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之一,我国纺织工业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也被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不断地影响着。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打破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对外贸易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纺织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纺织品和服装协议》,2004年12月31日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配额已经成为历史,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纳入世贸组织自由贸易框架。当前国际纺织服装行业绿色壁垒的发展已经呈现新的趋势,它除了具备一般绿色壁垒的表面合理性、隐蔽性和灵活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环保、健康法规严厉

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环保法律强化环境安全,使绿色壁垒成为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重要保护伞。例如日本的《产品责任法》规定,对皮肤伤害、异物混入、燃烧事故、染色不良造成的特殊事故等服装成品缺陷,受害者可申请赔偿。

2、技术标准复杂,环境标志国际化

除了对进口服装制定一整套技术标准外,目前已有40多个发达国家实行环境标志认可制度。如美国、德国、日本、挪威、瑞典、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从而使发展中国家服装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难度加大。

3、实施质量认证制度,对产品质量指标日趋严格

重视对生产企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已成为国际质量管理的一大发展趋势。欧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服装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处理各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ISO9000系列标准,其中纤维、服装和鞋类产品要贴上生态标签方可进入欧盟市场。

4、检验标准逐步提高

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高新技术、高灵敏的检测设备进行精密分析,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标准。例如在对十大类重金属的检测中,对砷、钽直接皮肤接触的限值分别为0.2和0.8PPM,在纤维聚合过

程中要求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不能超过1.2克。[1]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产品”、“生态纺织品”等概念被引入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对纺织品和服装在生产过程中的清洁性和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欧盟、日本等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出口对象国顺应这种潮流,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对进口纺织品和服装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检疫措施。目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中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针对纺织品和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的全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设置的贸易壁垒,主要是要求企业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及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和声明”。另一类是针对产品本

5

身对消费者安全和健康所产生的影响而设置的贸易壁垒,大多体现在对进口产品是否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以及某些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的监控上,已对我国纺织贸易产生很大影响。

1、积极影响

超出正常手段应用“绿色壁垒”虽然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另一表现形式,但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及市场转型,加上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商业环境,将会继续对纺织工业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出口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给我国产品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

首先,市场呼唤环保纺织品,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日益博得消费者青睐,绿色生态服饰已开始成为消费的首选,喜欢购买绿色产品的人超过50%。这意味着今后单靠设计和款式取胜的纺织品服装,将越来越缺乏市场竞争力,取而代之的首先是促进我国纺织业大力发展生态纺织品。“绿色”浪潮的冲击,给企业增加了新的市场机会,“绿色”问题会引起企业竞争能力和市场机会的差异。如果企业在经营中能利用这种差异,合理地进行绿色定价、绿色促销、绿色分销,最终会以环境竞争力取胜。

其次是通过立法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标准和建立各种规范化运作的符合性评定程序,以建立中国自己的“绿色”保障机制;此外还有助于促进我国纺织企业自觉加强与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积极研究应对各种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2、消极影响

由于国际对纺织品环境指标的强化,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上遭遇的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增长趋势很快。具体表现为:

(1)进入门槛增高,国际市场份额受到严峻挑战

自去年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开始出现增长缓慢态势。在国际方面,受美国次贷危机、原油价格上涨、消费者信心指数滑落等因素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步伐减缓,与之相关联的纺织服装消费能力也受到一定波及。受数量限制、欧盟化学品监管体系正式生效、反倾销以及消费警告的频繁发布等影响,发达国家与中国产生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广东对欧盟出口服装呈现出罕见的负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164.4亿美元,仅增长5.7%。同期,出口最大的省份广东纺织服装出口35.2亿美元,减少了11.3%(2007年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额高达419.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的24.5%)。

(2)出口成本增加,竞争力被削弱

首先,纺织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利润有明显的影响。新劳动法的实施造成不少中小企业的成本大幅上升。其次,从原材料成本方面来看,郑州棉花期货价格和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电子撮合价格持续下跌,再创年度新低。国际棉价止跌反弹,外棉价格优势丧失。6月进口棉花数量继续减少,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6%,连续第8个月创历史新高。纺织品服装出口环比继续增长,同比有所下降,服装出口创2008年以来增幅最低值。此外,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棉麻价格的高企进一步压缩了纺织服装企业的销售毛利率。而同时,服装产品价格却呈现出下跌的趋势,服装PPI与CPI背离,这对盈利能力本就不强的部分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次,随着环保监控和检查力度的提高,此前没有进行环保投入的纺织服装企业将面临短期的环保设备的投资支出。

(3)中国纺织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

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是一项长期任务,纺织品贸易摩擦对中国纺织业是个考验。国际上有评论认为,中国纺织业目前已经陷入了过于强大而导致的困境,创新不足、低价竞销、数量型扩张是行业的主导模式。这使我们不得不接受国外只针对我们的限制。绿色贸易壁垒再次提醒我们中国纺织业必须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品牌的培育和建设、供应链的整合、市场的营销水平、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尽快转变增长方式,而不是满足于低劳动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

(4)我国纺织服装标准有待提高和完善

目前,我国共有纺织品和服装标准885个(包括纤维原料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83个,纺织行业标准502个,形成了以产品标准为主配之以基础标准的纺织标准体系。现行标准体制,系按原料和工艺划分,有棉毛丝针织服装等10多个标准。技术单位依据自己的生产工艺制定和修订的标准,缺乏对行业间存在着标准的共同性及前后工序间标准的关联性的考虑,标准的审查修订工作滞后。此外,纺织服装标准的总体水平不高,符合WTO/TBT协定关于标准制定原则以及安全和环保方面要求的标准,更是寥寥无几。[2]

三、有效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政府和行业组织加强引导所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发达国家日趋严厉的绿色壁垒,我国政府和纺织服装行业组织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6

(1)及时收集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信息

鉴于目前我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的绿色意识还不够强,建议政府部门加强环保宣传,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企业关注国际技术标准和变更动态,以尽快、及时地改进技术。首先做好绿色信息的搜集,建立绿色服装与面料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括产品生命周期中与环境、经济、技术、对策等有关的数据与知识,例如服装的材料成分、材料对环境影响值等等。借助这一数据库,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上最新的纺织印染技术和信息,将绿色技术应用到生产加工当中。其次,通过各种方式扩大信息渠道和信息技术水平。通过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全面了解绿色壁垒的最新动态。

(2)加强国际产品认证合作

政府的本职工作,应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尽力创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排除制约与不和谐因素,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还将面临各种贸易摩擦和新的挑战,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上,一是要积极引导纺织业抓紧提高纺织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堵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并加强对纺织企业遵守国家劳动、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有关法规的监督管理;重视对重点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数量、价格的控制,制止企业相互恶性竞争; 二是认真审核纺织服装业经营出口贸易的必要条件、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以提高纺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营对外贸易的技术业务水平。[3]

(3)完善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

为规避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应在立法的指导思想上,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环境保护立法的指导思想;在立法内容上,1)确立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要求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事项予以规定;2)确立公众参与原则。强调公众参与废物的削减、再利用、再循环的重要性。规定具体的信息公开制度和听证程序;规定国家应采取必要措施,就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3)完善清洁生产制度。首先,修订《环境保护法》,对清洁生产做出明确规定,以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形式确认清洁生产是我国的一项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其次,完善清洁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国务院应颁布《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细则》,对清洁生产标准体系、清洁生产许可证制度、清洁生产监督检查制度、清洁生产审计制度做出详细规定。再次,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强对纺织工业领域实施清洁生产的法律规制。通过采取颁

布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纺织工业企业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2、纺织工业企业通过自身努力采取的对策

(1)增强绿色意识,实行环境管理

绿色营销的实施主体是企业。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益等。发展绿色营销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从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着手。首先,在对产品进行研发时,注重产品及生产工艺的社会贡献,将环保意识融入研发中。其次,在营销环节中,企业要选择具有绿色信誉的中间商,加强销售渠道成员的绿色观念教育,建立绿色销售渠道。

同时企业也要做好培训员工的工作。要树立内部员工的绿色价值观。企业应积极加强内部营销,将企业的绿色营销观念传递给每个员工,从培训、考核、选拔等方面树立员工的绿色信念。此外,通过企业形象、产品展示等形式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教育,使消费者在选购、使用和处理时关注绿色环保概念,从而进一步扩大绿色需求;降低绿色产品价格,提高绿色企业的竞争力。

(2)开发绿色产品,培育绿色贸易比较优势

我国服装业应大力开发绿色纺织品,从原辅材料的生产到成品的开发都必须强化环保意识,进行清洁生产,实现产品的绿色化。一是要进行绿色设计。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能、环保的产品;二是实施绿色生产。积极开发和使用各种“绿色原料”(如有机棉、彩棉等),同时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新型染整技术,并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三是铸造绿色品牌。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努力争取获得国际“环境标志”,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3)实施绿色营销,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

纺织企业要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差异,合理地进行绿色定价、绿色促销、绿色分销,达到以环境竞争力取胜的目的,应该分散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将市场扩展到世界其它进入门槛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减轻欧美等国对我国设限的压力。同时必须转变经营思想,由发展出口贸易为主转向发展与投资贸易并重,实施原产地多元化,鼓励跨国经营,鼓励规模较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纺织服装企业到海外设厂,并将投资重点主要定位于经济一体化区域和服装纺织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上,实行从纺纱织布、染整加工、纺织品深加工或服装纺织一条

7

龙经营模式,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将绿色壁垒的

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4]

◆参考文献:

[1] 卓小苏.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绿色壁垒的新趋势与对策[J].纺织导报,2007;(4).

浅析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

田树峰1 王建坤2

(1 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处 天津 300160;2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天津 300160)摘 要: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升温,本文通过对中美纺织品之间的贸易摩擦产生的政治、经济等原因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纺织品贸易现状,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中美贸易摩擦;后配额时代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68(2008)06-0008-03

Analysis on Sino-American Textile Trade Friction in the Post-quota Era

Tian Shufeng 1 Wang Jiankun 2

(1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0, China,

2 School of Textil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0, China)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ever-striking friction of Sino-US textile trade,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analysis o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that caused the situation. Thereby argues the strategy and suggestion on this issue, in order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trade of China in post-quota era.

Key Words: textile trade, Sino-American trade friction, post-quota era

中国经济地位的日益提升,给世界经济的发展

带来显著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各种因为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矛盾也渐渐出现。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升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中美纺织品之间的贸易摩擦产生原因、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1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产生原因

1.1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政治原因

一方面美国政治体制最突出的特点是选票政治

收稿日期:2008-08-29

作者简介:田树峰(1979- ),女,汉族,天津人,讲师。

和利益集团,因此对政府决策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理论上的社会福利,而是把握执政党政治方向和生命的选票持有者。美国特定的选举政治给中美贸易摩擦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发展的土壤,贸

易摩擦也不过是美国的政客们在为自己谋求利益时所使用的工具而已。另一方面纺织服装业作为美国较大的制造业,几乎50个州都有纺织纤维的生产,大约75%的纺织生产都集中在东南部的8个州。生产集中使得利益相同的纺织服装业能组织起来影响美国的外贸政策,最终美国政府在得罪中国、损害国内消费者利益和赢得国内纺织业集团支持这三者

8

[2] 2006-2007年度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 王丽艳.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及思考[J].国际经贸,2007;(2).

[4] 冯双生,程春梅,孔伟.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及对策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