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3-14-15

实验13-14-15
实验13-14-15

实验十三查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查找表、动态查找表、静态查找表和平均查找长度的概念。

2、掌握线性表中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的方法。

3、学会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处理冲突的机制以及哈希表的查找。

二、实验预习

说明以下概念

1、顺序查找:

2、折半查找:

3、哈希函数:

4、冲突及处理: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 静态查找表技术

编写程序13-1.C来实现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已知两个查找表如下:

查找表1 : { 8 ,15 ,19 ,26 ,33 ,41 ,47 ,52 ,64 ,90 }

查找表2 : {12 ,76 ,29 ,15 ,62 ,35 ,33 ,89 ,48 ,20 }

⑴编写实现顺序查找算法的函数Search_Seq(SqList *)。

⑵编写实现折半查找算法的函数Search_Binary(SqList *)。

⑶编写主函数main,分别对上述两个查找表选择一个合适的算法,要求:

在查找表1中查找41,比较次数是多少?

在查找表2中查找35,比较次数是多少?

⑷请画出上述折半查找的判定树

2、哈希表的构造与查找,编写程序13-2.C如下,并调试运行。

/* 采用开放地址法构造哈希表*/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25

#define P 13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DUPLICATE -1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typedef struct{ /*哈希表元素结构*/

int key; /*关键字值*/

int flag; /*是否存放元素*/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count; /*元素个数*/

int sizeindex; /*当前哈希表容量*/

}HashTable;

int d1[15]={0,1,2,3,4,5,6,7,8,9,10,11,12,13,14}; /*线性探测序列*/

int d2[15]={0,1,-1,2*2,-2*2,3*3,-3*3,4*4,-4*4,5*5,-5*5,6*6,-6*6,7*7,-7*7}; /*二次探测序列*/ void dataset(int ds[],int *len);

int InsertHash(HashTable *H,int e,int d[]);

int CreateHash(HashTable *H,int ds[],int len,int d[]);

int SearchHash(HashTable *H, int e,int d[]);

void menu();

/*输入查找表*/

void dataset(int ds[],int *len){

int n,m;

n=0;

printf("\n查找表输入:");

while(scanf("%d",&m)==1){ /*以输入一个非整数作为结束*/

ds[n]=m;

n++;

}

*len=n;

}

/*计算哈希地址,插入哈希表*/

int InsertHash(HashTable *H,int e,int d[]){

int k,i=1;

k=e%P;

while(H->data[k].flag==TRUE||k<0){

k=(e%P+d[i])%MAXSIZE;i++;

if(i>=15)

return ERROR;

}

H->data[k].key=e;

H->data[k].flag=TRUE;

H->count++;

return OK;

}

/*构造哈希表*/

int CreateHash(HashTable *H,int ds[],int len,int d[]){ int i;

for(i=0;i

if(SearchHash(H,ds[i],d)!=-1)

return DUPLICA TE;

InsertHash(H,ds[i],d);

if(H->count>=MAXSIZE)

return ERROR;

}

return OK;

}

/*初始化哈希表*/

void InitHash(HashTable *H){

int i;

for(i=0;i

H->data[i].key=0;

H->data[i].flag=FALSE;

}

}

/*在哈希表中查找*/

int SearchHash(HashTable *H, int e,int d[]){

int k,i=1;

k=e%P;

while(H->data[k].key!=e){

k=(e%P+d[i])%MAXSIZE;i++;

if(i>=15)

return -1;

}

return k;

}

/*演示菜单*/

void menu(){

int choice;int *p;

HashTable h;

h.count=0;h.sizeindex=MAXSIZE;

int a[MAXSIZE]={0};

int i,n,e;

dataset(a,&n); /*建立查找表*/

getchar();

printf("\n");

do{

printf("\n----哈希查找演示----\n");

printf("\n1.线性探测构造哈希表\n");

printf("\n2.二分探测构造哈希表\n");

printf("\n3.退出\n");

printf("\n输入选择:");

scanf("%d",&choice);

if(choice==1)

p=d1;

else if(choice==2)

p=d2;

else

return;

InitHash(&h); /*初始化哈希表*/

if(!(i=CreateHash(&h,a,n,p))) /*构造哈希表*/

printf("\n哈希表构造失败!\n");

else if(i==DUPLICA TE)

printf("\n哈希表具有重复关键字!\n");

else{

printf("\n哈希表:\n");

for(i=0;i

printf("%3d",h.data[i].key);

printf("\n\n哈希查找\n输入要查找的key值:");

getchar();

scanf("%d",&e);

if((i=SearchHash(&h,e,p))==-1)

printf("\n%d未找到\n",e);

else

printf("\n%d在哈希表中下标为%d\n",e,i);

}

getchar();

}while(1);

}

int main(){

menu();

return 0;

}

输入查找表为:19 14 23 1 68 20 84 27 55 11 10 79(注意以输入一个非整数结束)。运行结果:

1)线性探测散列:

哈希表形态:

84在哈希表中的位置:

2)二次探测散列:

哈希表形态:

84在哈希表中的位置:

思考回答:哈希表创建过程和哈希查找过程有何关系?

3、拓展实验

编写程序13-3.C,实现平衡二叉树处理。

在插入一个新结点到二叉树后,可能导致该树不平衡,注意从4种平衡处理方法中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

平衡二叉树结点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BSTnode

{ int data;

int bf; //平衡因子

struct BSTnode *lc,*rc;

}BSTnode;

四、实验小结

实验十四排序(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插入排序、交换排序的典型算法;

2、分析比较上述排序算法的效率;

3、理解上述各类典型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二、实验预习

说明以下概念

1、直接插入排序:

2、希尔排序:

3、快速排序: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直接插入排序

编写程序14-1.C,实现直接插入排序,部分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 INIT_SIZE 20

int list[INIT_SIZE];

void insertSort(int list[], int n);

void createList(int list[], int *n);

void printList(int list[], int n);

/*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int list[], int n){

int i=1,j,count = 1;

printf("对序列进行直接插入排序:\n");

printf("初始序列为:");

printList(list,n);

for(i=2;i<= ;i++){

list[0]=list[i];

j=i-1;

while(j>0&& ){

list[j+1]=list[j];

;

}

list[j+1]=list[0];

printf("第%d次排序结果:", count++);

printList(list, n);

}

}

/*生成待排序序列,list[0]用作排序时的临时存储单元*/

void createList(int list[], int *n)

{

int i = 1,a;

printf("请输入待排序序列(长度小于50,以输入一个字符结束):\n");

while(scanf("%d",&a)==1)

{

list[i] = a;

;

}

*n= ;

getchar();

}

void printList(int list[], int n)

{

int i = 1;

for(; i <= n; i++)

{

printf(" %d ", list[i]);

if(i % 10 ==0 && i != 0)

printf("\n");

}

printf("\n");

}

⑴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代码。

⑵编写主函数main,调用相应的函数实现对待排序数据进行排序并输出每趟排序结果。

⑶键盘输入待排序序列:18,17, 60,40,7,32,73,65,85(以输入一个字符作为结束)

⑷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排序吗?试分析其渐近时间复杂度。

运行结果:

2、希尔排序

编写程序14-2.C,实现希尔排序,部分代码如下:

#include

#define INIT_SIZE 20

int list[INIT_SIZE ];

void Shellinsert(int list[],int dk,int n);

void ShellSort(int list[],int dlta[],int t,int n)

{

int i,k;

for (k=0;k< ; ++k)

{

printf("\n第%d趟希尔排序,增量dlta=%d,排序结果为:\n",k+1,dlta[k]);

Shellinsert( list, , );

for (i=1;i<= ;i++) //输出每趟排序结果

printf("%d ",L->list[i]);

}

}

void Shellinsert(int list[],int dk,int n) //list[0]作为临时的存储空间使用

{

int i,j;

for ( i = dk+1 ; i<=n ; ++i )

if(list[i]< )

{

list[0] =list[i] ;

for(j=i-dk;j>0&&list[0]

list[ ] = list[j] ;

list[j+dk] = ;

}

}

⑴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代码。

⑵最后一趟的希尔排序的增量必须为多少?为什么?

⑶编写主函数main,实现希尔排序并输出每趟排序的增量和排序结果。

⑷键盘输入待排序的原始数据为:47,26,32,6,68,14,93,85,52

dlta增量设置为:dlta[3]={5,3,1}

⑸希尔排序是稳定的排序么?

运行结果:

3、快速排序

编写程序14-3.C,实现快速排序递归算法,部分代码如下:

#include

#define INIT_SIZE 20

int list [INIT_SIZE 20];

void QuickSort(int list[],int n);

void QSort(int list[], int low, int high);

int Partition(int list[],int low,int high);

int times=0; //划分次数

void QuickSort(int list[],int n) // 对具有n个数据元素的list表进行快速排序

{ QSort ( list , 1 , ) ;}

void QSort (int list[] , int low , int high )

{ int pivotloc,i,pivotkey;

if ( low < high )

{ pivotkey=list[low];

printf("\n这是第%d次划分,枢轴值为:%d\n",++times,pivotkey);

// 对low 和high 范围的子表进行分区,确定其分区后枢轴的位置。

pivotloc = Partition ( list , low , high ) ;

//输出划分后的结果

for(i=low;i<=high;i++)

{ if (list[i]== pivotkey)

printf("[%d] ",list[i]);

else

printf("%d ",list[i]);

}

// 对范围从low到枢轴前一位记录的前半区进行快速排序

QSort (list , , pivotloc - 1 ) ;

// 对范围从枢轴后一位的记录到high的后半区进行快速排序

QSort (list , , high ) ;

}

}

int Partition (int list[] , int low , int high )

// 对范围从low 到high 的子表进行分区,分区后的子表以枢轴为界限,前面(后面)

// 的记录均不大于(小于)它。设置两个扫描指针:低位指针low ,高位指针high 分

// 别指向子表的头和尾

{ int pivotkey ;

list [ 0 ] = list[ low ] ; // 复制子表的第一个记录

pivotkey = list[ low ] ; // 将其作为枢轴

// 当两个扫描指针的位置保持low 在high 左边时,说明对整个子表的扫描没有完成;

// 如果low 运动到high 的右边则说明对整个子表的扫描已经完成

while ( )

{

while ( low < high && list[ high ] >= pivotkey )

;

// 高位指针high 先从子表的尾端向前扫描,如果记录大于枢轴的值,则继续扫描,直

// 至发现比枢轴小的记录

list[ low ] =list[ high ] ; // 交换比枢轴小的记录至低位指针所指向的记录

while ( low < high && list[low] <= pivotkey )

;

// 低位指针low从子表的头部向后扫描,如果记录小于枢轴的值,则继续扫描,直至发

// 现比枢轴大的记录

list[ high] = list[ low ] ; // 交换比枢轴大的记录至高位指针所指向的记录}

list[ low ] = list[ 0 ] ; //枢轴记录到位

return low ; // 返回枢轴的位置

}

⑴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代码。

⑵请描述QSort递归函数递归出口的含义。

⑶编写主函数main,实现快速排序并输出每趟排序结果。

⑷键盘输入待排序的原始数据为:47,26,32,6,68,14,93,85,52

⑸快速排序是稳定的排序么?

运行结果:

4、拓展实验

传统的起泡排序在每一趟排序后只能使一个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到达顶端,然后再找第二个最小的记录,试编写程序14-4.C,设计一个函数实现双向起泡:每一趟通过两两比较,产生最大和最小的元素。

四、实验小结

实验十五排序(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选择排序、2路归并排序的典型算法;

2、分析比较上述排序算法的效率;

3、理解上述各类典型排序算法的稳定性。

二、实验预习

说明以下概念

1、选择排序:

2、堆排序:

3、2路归并排序: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直接选择排序

编写程序15-1.C,实现直接选择排序,部分代码如下:

#include

#define INIT_SIZE 20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表元素的类型*/

ElemType list[INIT_SIZE ];

int Select_MinKey (ElemType list[] ,int i ,int n) ;//从位置i到n 的记录中查找关键字最小的值int times=0; //排序趟数

void SelectSort (ElemType list[] ,int n )

{

int i,j,k,temp;

//在表中依次查找关键字为第i 小的记录,将其交换到第i 个位置上

for ( i =0; i < ; ++ i )

{

printf("\n第%d趟排序:\n",++times);

k = Select_MinKey ( list , i ,n) ;

if ( i != ) // 与第i 个记录交换

{

temp=list[ i ] ;

list[ i ] =list[ k ] ;

list[ k] =temp;

}

for ( j =0; j

printf("%d\t", list[ j ] );

}

}

int Select_MinKey(ElemType list[] ,int i,int n )

{

int min,j,k;

min=list[i];

k=i;

for (j= ;j< ;++j)

if (list[j]< )

{

min=list[j];

k= ;

}

return k;

}

⑴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代码。

⑵直接选择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么?请描述该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

⑶编写主函数main,实现从键盘输入N个数据存储到list表中,并进行直接选择排序,

输出每趟的排序过程及最终的排序结果。

输入的数据为:49 38 65 97 13 27 49 6 54 82

⑷如果要进行直接选择排序得到非递减的序列,如何修改程序?请调试运行。

运行结果:

2、堆排序

编写程序15-2.C,实现堆排序,部分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 INIT_SIZE 20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表元素的类型*/

ElemType list[INIT_SIZE ];

void createList(ElemType list[],int *n);

void printList(ElemType list[],int n);

void heapAdjust(ElemType list[], int u, int v);

void heapSort(ElemType list[],int n);

/*堆排序*/

void heapAdjust(ElemType list[], int u, int v)

{

int i = u, j , temp = list[i];

j = 2 * i;

while (j <= v)

{

if(j < v && list[j] < list[j+1])

j++; /*若右孩子较大,则把j修改为右孩子的下标*/ if(temp

{

list[i] = list[j]; /*将list[j]调到父亲的位置上*/

i = j;

j = 2 * i; /*修改i和j的值,以便继续向下筛选*/

}

else

break; /*筛选完成,终止循环*/

}

list[i] = temp; /*被筛结点的值放入最终位置*/

}

void heapSort(ElemType list[],int n)

{

int i = 0, count = 1;

printf("对序列进行堆排序:\n");

printf("初始序列为:");

printList(list);

for (i = n / 2; i > 0; i--)

heapAdjust(list, i, n); /*建立初始堆*/

printf("建立的初始堆为:");

printList(list,n);

for(i =n ; i > 1; i--)

{/*循环,完成堆排序*/

list[0] =list[1];

list[1] =list[i];

list[i] = list[0]; /*将第一个元素同当前区间内最后一个元素对换*/

heapAdjust(list, 1 , i-1); /*筛选出list[1]结点*/

printf("第%d次排序结果:", count++);

printList(list,n);

}

}

/*生成待排序序列*/

void createList(ElemType list[],int *n)

{

int i = 1,a;

printf("请输入待排序序列(长度小于50,以输入一个字符结束):\n");

while(scanf("%d",&a)==1)

{

list[i] = a;

i++;

}

*n=i-1;

getchar();

}

/*输出排序结果*/

void printList(ElemType list[],int n)

{

int i = 1;

for(; i <= n; i++)

{

printf(" %d ", list[i]);

if(i % 10 ==0 && i != 0)

printf("\n");

}

printf("\n");

}

⑴堆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么?请描述该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

⑵编写主函数main,实现从键盘输入N个数据存储到list表中,并进行堆排序,输出每

趟的排序过程及最终的排序结果。

输入的数据为:43 36 61 99 17 28 43 5 52 86

注意:顺序表list[0]作为临时存储单元。

⑶如果要进行堆排序得到非递增的序列,如何修改程序?请调试运行。

运行结果:

3、2路归并排序

编写程序15-3.C,实现2路归并排序,部分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 INIT_SIZE 20

int list[INIT_SIZE],temp[INIT_SIZE];

int times=0; //归并次数

int slist[MAX] ; /*待排序序列*/

void MSort(int SR[], int TR[],int low ,int high); //将SR归并到TR中

//将temp[low..m]和temp[m+1..high]的有序表归并到slist[low..high]中

void Merge(int temp[],int slist[], int low,int m,int high);

void MSort(int SR[],int TR[], int low ,int high)

{

int m;

int temp[MAX];

if ( ) //递归出口

TR[low]=SR[low];

else

{

m=(low+high)/2;

MSort(SR,temp,low, );

MSort(SR,temp, ,high);

Merge(temp,TR,low,m,high);

}

}

void Merge(int temp[],int slist[], int low,int m,int high)

{

int j,k,i=low;

printf("\n这是第%d次归并,temp[%d,%d],m=%d:\n",++times,low,high,m);

for (k=low;k<=high;k++)

printf("%d ",temp[k]);

for (j=m+1,k=i;i<=m&&j<=high;++k){

if (temp[i]

slist[k]= ;

else slist[k]= ;

}

while (i<=m) slist[k++]=temp[i++];

while (j<=high) slist[k++]=temp[j++];

printf("\n并入slist:");

for (j=low;j<=high;j++)

printf("%d ",slist[j]);

}

⑴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代码。

⑵归并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么?请描述该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

⑶编写主函数main,实现从键盘输入N个数据存储到顺序表中,并进行归并排序,输出每

趟的排序过程及最终的排序结果。

输入的数据为:43 36 61 99 17 28 43 5 52 86

⑷如果要进行归并排序得到非递增的序列,如何修改程序?请调试运行。

运行结果:

1、拓展实验

编写程序15-4.C,函数radixSort实现对2位以下的整数进行基数排序。

四、实验小结

请比较各个排序算法的性能。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报告单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型式试验数据处理一、被试电动机铭牌中的主要数据 被试电动机铭牌中的主要数据 二、试验数据统计和计算 (一)绝缘电阻的测定 1、绝缘电阻测量结果汇总(见表1-1) 表1-1 绝缘电阻测量结果汇总 注:测量时电机绕组温度(环境温度)为℃ 2、测量结果的判断 一般电机标准中,都没有电机在冷状态时的绝缘电阻的考核标准,但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冷状态下所测得的数值应不小于下式所求得的数值 R是电机绕组冷状态下绝缘电阻考核值,MΩ; 式中: MC U是电机绕组的额定电压,V; t是测量时的绕组温度(一般用环境温度),℃。

3、思考题 在绝缘电阻的测定中,如何选用兆欧表? (二)绕组在实际冷状态下直流电阻的测定 1、冷状态下直流电阻测量结果汇总(见表2-1) 表2-1 冷状态下直流电阻测量结果汇总 2、测量结果的处理 标准工作温度下的定子绕阻: 075 1r = 0T 75 T R ?++θ 3、思考题 测量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为何不用万用表?

(三)、空载特性的测量 1、空载试验数据汇总(见表3-1) R。 空载试验后立即测得的一个定子线电阻 表3-1空载试验数据汇总

2、试验数据计算 (1)计算三相电压平均值0U 。每点的三相电压平均值0U 为三个读数之和除以3。 (2)计算三相电流平均值0I 。每点的三相电流平均值0I 为三个读数之和除以3。 (3)计算每点的输入功率仪表显示值0P 。每点的输入功率仪表显示值0B P 为两功率表读数的代数和。 (4)计算每点的空载铜耗0Cu1P 用公式0203R I P 0Cu1=求出各点的空载铜耗。 (5)计算求出各点的铁耗与机械耗之和' 0P 铁耗与机械耗之和为空载损耗与空载定子铜耗之差 100Cu 0P P P -=' 上述计算结果见表3-2 表3-2 空载试验计算结果

物理实验要求及数据表格实验05示波器

实验示波器观测信号波形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实验中需要用到数字信号源与示波器,两台仪器为全英文面板,预习时必须认真阅读仪器简易 说明,熟悉其常用功能; 2.掌握以下知识:(1)示波器显示波形原理;(2)整流、滤波电路的作用、基本原理及各部分的 输出波形;(3)李萨如图形的定义与信号频率间的关系;在写预习报告的原理部分时,请体现以上内容,注意抓住重点; 3.记录实验数据时需要画图,请备好铅笔、直尺和橡皮; 4.在课前写好预习报告,上课时务必将预习报告和原始数据表格一并带来,否则扣分。 二、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示波器与信号源时,不得胡乱调节,否则后果自负; 2.使用电路板时应小心,避免扎到探针,不得损坏电路板及元器件,否则照价赔偿; 3.实验开始前到指导教师处领取电路板,结束后交回;关闭仪器电源,断开各种信号线与仪器的 连接并将信号线捆好,将仪器恢复成实验前的初始状态。 三、思考题 1.使用信号源的____________功能可以使同频率或频率呈倍数关系的两个信号相位对齐。 2.按下示波器上垂直控制中的 可以将波形的垂直位移____________;按下垂直 控制中的 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通道耦合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4.时基模式中的Y-T模式:Y轴表示____________,X轴表示____________;X-Y模式:Y轴表 示____________,X轴表示____________。用于观察李萨如图形的是____________模式。 5.示波器用户界面中,左上角的时基参数变大时,屏幕上波形的周期个数将变________(填“多” 或“少”);左下角的电压档位参数变小时,屏幕上波形的幅度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 6.要使用示波器的光标测量功能,应按下____________按键。 7.使用示波器的____________旋钮,可以使“走动”的波形稳定下来。 8.若输入信号的频率为50Hz,则半波整流后输出信号的频率为____________Hz,桥式整流后输出 信号的频率为____________Hz,滤波后输出信号的频率为____________Hz。 9.用公式表示李萨如图形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切点数与信号频率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 10.由两列正弦波合成的李萨如图形如右图所示,则频率比:x y f f ____________。 11.合成李萨如图形的两列正弦波相位差变化时,图形的切点数____________,切点位置 ____________(以上两空填“不变”或“变化”)。 12.列出用光标功能测量正弦波周期的步骤(分点描述,如:第一、第二、第三……)。 13.列出用光标功能测量恒定直流电(波形为直线)电压值的步骤(分点描述,同上)。 四、实验总结 y

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步进电机工作原理,掌握用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熟悉步进电机驱动程序的设计与调试,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和调试水平。 二、实验容: 编写并调试出一个实验程序按下图所示控制步进电机旋转: 三、工作原理: 步进电机是工业过程控制及仪表中常用的控制元件之一,例如在机械装置中可以用丝杠把角度变为直线位移,也可以用步进电机带螺旋电位器,调节电压或电流,从而实现对执行机构的控制。步进电机可以直接接收数字信号,不必进行数模转换,用起来非常方便。步进电机还具有快速启停、精确步进和定位等特点,因而在数控机床、绘图仪、打印机以及光学仪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步进电机实际上是一个数字/角度转换器,三相步进电机的结构原理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机的定子上有六个等分磁极,A、A′、B、B′、C、C ′,相邻的两个磁极之间夹角为60o,相对的两个磁极组成一相(A-A′,B-B′,C-C′),当某一绕组有电流通过时,该绕组相应的两个磁极形成N极和S极,每个磁极上各有五个均匀分布矩形小齿,电机的转子上有40个矩形小齿均匀地分布的圆周上,相邻两个齿之间夹角为9°。 当某一相绕组通电时,对应的磁极就产生磁场,并与转子形成磁路,如果这时定子的小齿和转子的小齿没有对齐,则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子将转动一定的角度,使转子和定子的齿相互对齐。由此可见,错齿是促使步进电机旋转的原因。 三相步进电机结构示意图 例如在三相三拍控制方式中,若A相通电,B、C相都不通电,在磁场作用下使转子齿和A相的定子齿对齐,我们以此作为初始状态。设与A相磁极中心线对齐的转子的齿为0

检验与试验计划表

1总则 为保证中天合创煤化工项目甲醇合成装置压缩厂房网架工程的各项质量检验工作都在 受控状态,严格按照ISO9001.:2008标准执行,特制定本检验计划,项目部各参战单 位有关人员均应认真执行。本检验计划只适用于中天合创煤化工项目甲醇合成装置压缩 厂房网架工程。待工程结束后自行废止。 2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中天合创煤化工项目甲醇合成装置压缩厂房网架工程 建设单位: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岳阳巴陵石化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总包单位: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潮峰钢构集闭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潮峰钢构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 施工范围:网架结构单体(2个)投形面积的为900平方米。屋面排水为有组织排水。 建筑物设计基准期为50年,建筑物抗震烈度6度,场地类别二类。网架结构形式为正 放四角锥网架。上弦柱点支承,整体跨度为30米,网架长度为30米。. 3质量目标 3.1工程质量目标 (I)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2)争创优质工程。 3.2质量管理目标 (1)分项、分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4编制标准 中天合创煤化工顶目甲醇合成装置压缩厂房网架工程工方案是根据下列文件、图纸、工程法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依据编制而成。 4.1潮峰钢构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 4.2现场勘察实际情况; 4.3国家有关建筑工程法规、舰范与文件: 4.4本公司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标准》

及拥有的技术力量。 4.5施工采用标准 4.5.1施工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钢网架螺栓球结点高强度螺栓》GB/T16939—97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质量检验控制程序 5.1主要质量控制项目 报据以上的质量目标要求,在整个工程的结构施工阶段。质量检查员拟对以下分部分项和重点进行预控和检验: (1)所有进场材料质量状况、合格证明文件;主要建筑材料(钢材)复试检验等。 (2)钢网架安装、天基板安装。 5.2材料检验程序和方法 5.2.1对材料质量严格按“建筑安装资料管理规程”及本公司质量程序文件相关规 定进行,对进场物资材料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试验,不合格品严格按ISO9001:2008标准控制程序进行控制,进场材料及时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取样。 5.2.2建立物资验证台帐,定期检验各种材料质量证明。与材料部门紧密联系,对 进场物资验证其各种质量证明及复试和其实体质量,并认真做好台帐。 5.3 重点检查顶目及检验方法 5.3.1网架材料 5.3.1.1钢管、螺栓球、高强螺栓等材料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 标志或厂方检验报告。 5.3.2网架安装过程检查 5.3.2.1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对网架安装质量及时进行检查。

物理实验要求及数据表格实验10 牛顿环

实验10 牛顿环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 读数显微镜的结构和用法; 2. 等厚干涉实验的原理,平凸透镜曲率半径计算公式。 二、实验内容 1. 置牛顿环装置于显微镜工作台上,调测微鼓轮使镜筒位于标尺中部(约25mm 左右处),牛顿环 装置中心接触点(肉眼可见一暗斑)对准镜筒中央。 2. 钠光灯发出的光线射到镜筒下方与水平约45°角的半反镜上,经反射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 略微转动半反镜(可全方位转动即上、下、左、右)使光线入射牛顿环装置,这时从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片均匀明亮的钠黄光。 3. 调节目镜调焦,使视场中的十字叉丝清晰;调节目镜放大倍数。 4. 转动镜筒调焦手轮至见到最清晰的牛顿环干涉图像。 5. 移动牛顿环装置,使十字叉丝对准牛顿环中心暗斑的中心,旋转测微鼓轮,使镜筒向牛顿环某 方向(如向右)移动,用十字叉丝切准各暗环,并数出级数。数到中心暗斑的右端第34暗环,将测微鼓轮反转回到第30暗环开始测量,记录右端第30环读数,再用十字叉丝对准右第28、26······暗环,每隔2环记下读数到右端第12暗环[注意记录表格内填写的位置],再使十字叉丝回到牛顿环中心暗斑,核对该中心是否0=k 。经过中心后继续向左运行,记录牛顿环左端12、14······30暗环位置读数。重复测一遍,但是从牛顿环的左30暗环测到右30暗环。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测量时测微鼓轮只能单方向转动,否则有空程差引入;不能数错环数,把k 级当作k+1级读数; 2. 钠光灯点燃后通常要过十几分钟才能正常发光,使用时一经点燃不要轻易灭,也不要在点燃时 移动、撞击,钠光灯关闭后,必须稍等片刻才能重新打开。 3. 当用镜筒对待测物聚焦时,为防止损坏显微镜物镜,正确的调节方法是使镜筒移离待测物(即 提升镜筒)。注意将显微镜底座中的反光镜转到背光一侧。 4. 测量过程中,不要碰动牛顿环和震动实验台,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5. 爱护实验台上的所有仪器,特别小心光学仪器。 四、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组号________ 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表1 测牛顿环直径(从右测到左) 单位:mm

数学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数学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一、数学实验的界定 “数学实验(Mathematics Experiment)”是指类似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的科学实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实验”可以界定为: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实际问题,而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初中数学实验的设计研究是对数学实验的方法、手段、媒体等要素设计的研究。初中数学实验的实践研究是对教师在数学实验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误差控制、干扰因素等实验操作问题的研究。数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相比,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思维量大是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 二、数学实验的发展 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数学只用纸和笔进行研究的传统方式,给数学工作者带来了最先进的工具,丰富和发展了“数学实验”的内涵,各种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为学生创新性学习提供了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软件进行数学实验、数学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进行合理的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真谛。应该说,信息技术给数学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使传统的手工制作、实地观察、制作模型等数学实验手段得以更新,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物质条件,数学正在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在国外,数学实验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形式,美国的中学有专门的数学实验室,英国的中学教材中有许多实验材料。美国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在1989年颁布的《课程与评价标准》中还写道:“让每一个普通教室成为计算机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和探索数学”。美国2000年《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责任产生良好的智力环境,促进学生进行认真的数学思考。教师应该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课程材料,恰当的工具,先进的教学技术,以便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组织适当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与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由此可见,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数学实验课程的研究等方面均已广泛开展。 在国内,1996年教育部立项的面向21世纪非数学专业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的总体构想中,把“数学实验”列为数学基础课之一。其目标是,不将数学看成先验的逻辑体系,而是将它视为一门“实验科学”,从实际问题出发,借助计算机等辅助工具,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中科院院士、数学教育学家姜伯驹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应该组织数学实验课程,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某些理论或应用的课题,使新鲜想法借助数学软件可以迅速实现,从而在失败与成功中得到真知。这种方式,变被动的灌输为主动的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近年来,数学实验在国内许多高校开展了实践探索。1997年后,各高校相继开设数学实验课程,结合数学软件、数学建模开发了相应的教材体系。2001年8月在无锡马山召开的“全国数学科学方法论与数学创新教育学术交流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林夏水先生在《计算机实验》报告中建议,可以在中学开设数学实验。随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也成为众多一线教师的一种探索,在各类数学教学研究刊物上,不断有“数学实验”的提法。如北京四中李晋渊、刘坤《数

试验检测工作计划表

附件7 浙江顺畅衢州市沿江公路工程衢江区段(一期工程)工程试验检测计划 编制:(钟婷) 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核) 批准:(母体检测机构负责人) 项目部(盖章) 2017年12月10日 编制说明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宾港大桥北岸,向东延伸跨邵源溪,过黄甲山村,西山村跨铜山源,经社屋前和松旺至终点洪家村附近,主 要包括公路和慢行道两部分工程。衢江区一期工程公路长 11.35千米,路基宽6.5米,路面宽度6米,设计速度20km/h, 全线设置大桥2座,中桥1座,涵洞38道。慢行道长10.9千 米,宽4米,全线设置桥梁3座,涵洞15道。 2、工地试验室基本情况 机构名称: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测试中心衢州市沿江公 路PPP项目工地试验室 试验室主任:陈琼 联系电话:、 QQ:709674958 本项目试验室隶属于衢州市沿江公路工程PPP项目部,根据 YJQJ合同段施工任务的需要组建于2017年09月12日。本试 验室的任务主要是承担该标段的建筑工程原材料、混合料和构 件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及桥梁工程、路基……..工程的检 测任务。

工地试验室基本情况

项目试验人员分工表 3、编制依据 ⑴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工作参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检验抽样方法》JT/T 495-20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等,并结合本工程实际特点执行。 ⑵若招投标文件及设计文件中对相关技术指标有明确规定的,应以 招投标文件及设计文件为准,并在工作计划中予以说明。 ⑶若在本标段《监理细则》中未提及的内容,应根据本项目实际情

电机实验项目及指导书

实验一直流发电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并根据所测得的运行特性评定该被试电机的有关性能。 2.通过实验观察并励发电机的自励过程和自励条件。 二.预习要点 1.什么是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对于不同的特性曲线,在实验中哪些物理量应保持不变,而哪些物理量应测取。 2.做空载试验时,励磁电流为什么必须单方向调节? 3.并励发电机的自励条件有哪些?当发电机不能自励时应如何处理? 4.如何确定复励发电机是积复励还是差复励? 三.实验项目 1.他励发电机 (1)空载特性:保持n=n N,使I=0,测取Uo=f(I f)。 (2)外特性: 保持n=n N,使If =I fN,测取U=f(I)。 (3)调节特性:保持n=n N,使U=U N,测取I f =f(I)。 2.并励发电机 (1)观察自励过程 (2)测外特性:保持n=n N,使R f2 =常数,测取U=f(I)。 3.复励发电机 积复励发电机外特性:保持n=n N,使R f=常数,测取U=f(I)。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EL系列电机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MEL-I、MEL-IIA、B)。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矩转速测量组件(MEL-13)或电机导轨及转速表。 3.直流并励电动机M03。 4.直流复励发电机M01。 5.直流稳压电源(位于主控制屏下部)。 6.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MEL-06)。 7.波形测试及开关板(MEL-05)。 8.三相可调电阻900Ω(MEL-03)。 9.三相可调电阻90Ω(MEL-04)。 10.电机起动箱(MEL-09)。 五.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 1.他励发电机。 按图1-3接线

PWM直流电机驱动实验

包头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项目:PWM直流电机驱动实验指导老师:陈静老师实验室:物理楼四日期:2011,6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08电子姓名:刘宁学号0814830007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脉宽调制(PWM)的原理 2、学习用PWM输出模拟量驱动直流电机 3、熟悉51系列单片机的延时程序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THDPJ-1/2型单片机开发综合实验箱 THKL-C51型仿真器 ISP下载线 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过程) 1、使用最小应用系统1模块。最小应用系统1的P1.0接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PWM输入口,电压输出口接电机“+”,电机“-”接地。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把仿真器插到模块的锁紧插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添加直流电机驱动.ASM源程序,进行编译,直到编译无误。 4、进行软件设置,选择硬件仿真,选择串行口,设置波特率为38400。 5、打开模块电源和总电源,点击开始调试按钮,点击RUN按钮运行程序。观察直流电机转速。 6、修改源程序START程序段两次给累加器A的赋值,调整输出脉冲的占空比,重新编译后运行,比较直流电机转速流程图如下: 源程序如下: OUTPUT BIT P1.0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30H START: CLR output MOV A, #5 CALL Delay serb OUTPUT MOV A, #5 CALL delay LJMP START DELAY: MOV R0, #0 DLOOP: DJNZ R0, DLOOP

电机实验报告

步进电机控制报告 目录 引言 0 一系统技术指标 (1) 二总体方案 (1) 2.1 任务分析 (1) 2.2 总体方案 (1) 三硬件电路设计 (2) 3.1 单片机控制单元 (2) 3.2 nokia5110液晶显示单元 (3) 3.3 电机的选择 (4) 3.3.1 反应式步进电机(VR) (4) 3.3.2 永磁式步进电机(PM) (4) 3.3.3 混合式步进电机(HB) (4) 3.3.4 电机确定 (5) 3.4 驱动电路方案选择 (5) 3.4.1 单电压功率驱动 (5) 3.4.2 双电压驱动功率驱动 (6) 3.4.3 高低压功率驱动 (6) 3.4.4 斩波恒流功率驱动 (7) 3.4.5 集成功率驱动 (8)

3.4.6 驱动电路方案确定 (9) 3.5 键盘电路 (9) 四软件设计 (11) 五测试结果 (13) 六误差分析 (13) 七操作规范 (13)

引言 本系统是基于MSP430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密工作台位移、速度(满足电机的加、减速特性)、方向、定位的控制。用MSP430F449作为控制单元,通过矩阵键盘实现对步进电机转动开始与结束、转动方向、转动速度的控制。并且将步进电机的转动方向,转动速度,以及位移动态显示在LCD液晶显示屏上。硬件主要包括单片机系统、电机驱动电路、矩阵键盘、LCD显示等。

一系统技术指标 系统为开环伺服系统,执行元件为步进电动机,传动机构为丝杠螺母副。工作台脉冲当量:δ=0.01 mm /脉冲;最大运动速度=1.2m/min;定位精度=±0.01 mm;空载启动时间=25ms。 二总体方案 2.1 任务分析 本系统要求脉冲当量为δ=0.01 mm /脉冲,而工作台丝杠螺母副导程4mm,即电机转动一周需要400个脉冲,所以电机的步距选择0.9度;最大速度要求为1.2m/min(20mm/s),所以单片机输出的脉冲频率最大为2000Hz;空载启动时间为25ms,所以电机的启动频率为40Hz。 2.2 总体方案 根据系统要求,经过分析,可对MSP430F449单片机编程,实现按键控制和nokia5110液晶屏显示。由于MSP430F449的I/O的电压是3.3V,不符合L298驱动芯片的输入电压要求,固通过光耦隔离芯片TLP521-4,将I/0的3.3V 电压提升至5V,然后接进L298来控制电机的定位,加减速,正反转来实现精确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电机实验1报告

实验一直流他励电动机机械特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各种运转状态时的机械特性 二.预习要点 1.改变他励直流电动机械特性有哪些方法?2.他励直流电动机在什么情况下,从电动机运行状态进入回馈制动状态?他励直流电动机回馈制动时,能量传递关系,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及机械特性又是什么情况? 3.他励直流电动机反接制动时,能量传递关系,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及机械特性。 三.实验项目 1.直流他励电动机机械特性。 2.回馈制动特性 3. 自由停车及能耗制动。 4.反接制动。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NMEL 系列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2.电机导轨及转速表( MMEL-13 ) 3?三相可调电阻900Q ( NMEL-03 ) 4?三相可调电阻90Q (NMEL-04 ) 5. 波形测试及开关板(NMEL-05B ) 6. 直流电压、电流、毫安表( N MEL-06 ) 7. 电机起动箱(NMEL-09 )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 .直流他励电动机机械特性及回馈制动特性 接线图如图1-1 图中直流电压表V1 为220V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枢电源)自带,V2 为MEL-06 上直 流电压表,量程为300V; 直流电流表mA i、A i分别为直流励磁及22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自带毫安表、安培表;mA2、A2 分别选用量程为200mA、5A 的毫安表、安培表( NMEL-06 ) R i选用1800 Q欧姆电阻(NMEL-03两只900 Q电阻相串联) R2选用180欧姆电阻(NMEL-04中两90欧姆电阻相串联) R3选用3000 Q磁场调节电阻(NMEL-09 )

R 4选用2250 Q 电阻(用NMEL-03中两只900Q 电阻相并联再加上两只 900 Q 电阻相串 联) 开关S i 、S 2选用NMEL-05中的双刀双掷开关。 M 为直流他励电动机 M03,请抄写电机铭牌上的参数并填入下表中: U N I N n N P N 220 V 1.1 A 1600 r/min 185 W G 为直流发电机 M 12,请抄写电机铭牌上的参数并填入下表中: 表1-2 U N I N n N P N 220 V 0.55 A 1500 r/min 80 W 按图1-1接线,在开启电源前,检查开关、电阻的设置; (1) 开关S 1合向“ 1”端,S 2合向“ 2”端。 (2) 电阻R 1至最小值,R 2、R 3、R 4阻值最大位置。 (3) 直流励磁电源船形开关和 220V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船形开关须在断开位置。 实验步骤。 a. 按次序先按下绿色“闭合”电源开关、再合励磁电源船型开关和 220V 电源船形开 直流电机励磁电源 可调宜流稳压电源

电机传动与控制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步进电机基本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步进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步进电机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步进电动机又称为脉冲电机,是工业过程控制和仪表中一种能够快速启动、反转和 制动的执行元件。其功能是将电脉冲转换为相应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步进电动机的运 转是由电脉冲信号控制的,步进电动机的角位移量或线位移量与脉冲数成正比,每给一 个脉冲,步进电机就转动一个角度(步距角)或前进/倒退一步。步进电机旋转的角度由 输入的电脉冲数确定,所以,也有人称步进电动机为一个数字/角度转换器。 当某一相绕阻通电时,对应的磁极产生磁场,并与转子形成磁路,这时,如果定子 和转子的小齿没有对齐,在磁场的作用下,由于磁通具有力图走磁阻最小路径的特点, 转子将转动一定的角度,使转子与定子的齿相互对齐,由此可见,错齿是促使电机旋转 的原因。 四相步进电动机以四相单四拍、四相双四拍、四相八拍方式工作时的脉冲分配表如 表1,表2和表3 表1 四相单四拍脉冲分配表表2 四相双四拍脉冲分配表 时,若用手旋转它,感觉很难转动。

三、实验步骤: 1.将DRYDC-A型运动控制台的电源线和串行通信接口线连接好。 2.打开DRMU-ME-B综合实验台的电源总开关,开关电源的开关,采集仪开关。 启动硬件设备。 3.打开计算机,从桌面或程序组运行DRLink主程序,然后点击DRLink快捷 工具条上的“联机注册”图标,选择“DRLink采集主卡检测”进行注册。 没有使用信号采集主卡的用户可选择:“局域网服务器”进行注册,此时,必需在对话框中填入DRLink服务器的主机IP地址。 4.点击DRLink快捷工具条上“文件夹”图标,出现文件选择对话框,在实验 目录中选择“步进电机基本原理”实验,并启动该实验。 5.点击该实验脚本中的“开关”按钮,向运动控制卡下载实验程序。 6.本实验中先做步进电机的驱动实验:选择运行方式为“连续驱动”,依次选 择步进电机的工作方式为:四相单四拍、四相双四拍、四相八拍;方向可以是任意的;脉冲间隔参数可用5~10ms。点“电机驱动”按钮,驱动电机工作。观察电机的工作情况。(对于四相八拍的工作方式,脉冲间隔最小可以到2ms)终止电机运行请在运行方式中选择“停止保持”或“停止不保持”。 7.步进电机的自锁实验:运行方式选择“停止保持”,其它参数不变,点“电 机驱动”按钮。可以使步进电机某相通电,处于“自锁”状态。此时,用手转动电机的皮带轮,可以感到转动比较困难。 8.步进电机的步距角演示:运行方式选择“单步驱动”,点“电机驱动”按钮。 每点击一次“电机驱动”按钮,步进电机旋转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是步距角。对于本实验台步距角为1.8o。 除了可以使用DRLink平台下的实验脚本进行本实验外,还可以使用C-51的C语言程序进行本实验。本运动控制平台在内部使用了DRMC-A型运动控制卡,其CPU是ADUC842,关于ADUC842的硬件的详细信息,请参考我们提供的pdf 文档。在DRMC-A型运动控制台,步进电机的端口地址:0x8000,用低4位表示电机的4相,1表示发送脉冲,0表示空。根据步进电机的工作方式的脉冲分配表(表1~3),逐步向端口的低4位写入0和1就可以了。具体的程序请参考StepMotor1.c~StepMotor5.c。在生成执行代码后,按运动控制台的“PRG”+“RST”按钮后,使用Windows Serial Downloader将执行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内。 四、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2.简述步进电机的四相八拍工作方式的优、缺点。 五、思考题 根据四相双四拍脉冲分配表(表2),参考StepMotor1.c,设计四相双四拍工作

电机学实验报告

湖北理工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 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同组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取直流并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2、掌握直流并励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二、预习要点 1、如何正确选择使用仪器仪表。特别是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直流电动机起动时,为什么在电枢回路中需要串接起动变阻器? 不串接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3、直流电动机起动时,励磁回路串接的磁场变阻器应调至什么位置? 为什么? 若励磁回路断开造成失磁时,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4、直流电动机调速及改变转向的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序号 型 号 名 称 数 量 1 DD03 导轨、测速发电机及转速表 1台 2 DJ23 校正直流测功机 1台 3 DJ15 直流并励电动机 1台 4 D31 直流电压、毫安、电流表 2件 5 D42 三相可调电阻器 1件 6 D44 可调电阻器、电容器 1件 7 D51 波形测试及开关板 1件 四、实验原理 工作特性:电源电压一定,励磁电阻一定时,η、n 、T em =f(P 2)的关系曲线。 (一)并励电动机 (U N I fN 条件下)(并励电动机励磁绕组绝对不能断开) 1. 速率特性n=f(P 2) φ e a a C R I U n -= 转速调整率 %1000?-= ?N N n n n n

02020260 2T n P T P T T T em +=+Ω = +=π 3. 效率特性η=f(P 2) (75~95)% 实验原理图见图1-1 图1-1 直流并励电动机接线图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保持U=U N 和I f =I fN 不变,测取n 、T 2、η=f (I a )、n=f (T 2)。 2、实验步骤: (1)并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1)按图1-1接线。校正直流测功机 MG 按他励发电机连接,在此作为直流电动机M 的负载,用于测量电动机的转矩和输出功率。R f1选用D44的1800Ω阻值。R f2 选用D42的900Ω串联900Ω共1800Ω阻值。R 1用D44的180Ω阻值。R 2选用D42的900Ω串联900Ω再加900Ω并联900Ω共2250Ω阻值。 2)将直流并励电动机M 的磁场调节电阻R f1调至最小值,电枢串联起动电阻R 1调至最大值,接通控制屏下边右方的电枢电源开关使其起动,其旋转方向应符合转速表正向旋转的要求。 3)M 起动正常后,将其电枢串联电阻R 1调至零,调节电枢电源的电压为220V ,调节校正直流测功机的励磁电流I f2为校正值(50mA 或100 mA ),再调节其负载电阻R 2和电动机的磁场调节电阻R f1,使电动机达到额定值:U =U N ,I =I N ,n =n N 。此时M 的励磁电流I f 即为额定励磁电流I fN 。 4)保持U =U N ,I f =I fN ,I f2为校正值不变,逐次减小电动机负载。测取电动机电枢输入电流I a ,转速n 和校正电机的负载电流I F 。 表1-1 U =U N = 220 V I f =I fN = 100 mA I f2= 81.4 mA

虚拟实验的教学与实践

虚拟实验的教学与实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广度上有了很大提升。为了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知识结构的深度,在理论教学构建了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验室的设备和规模都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验需求,目前很多还是以小组或者演示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具体实验过程,学生能独立参与实验的机会非常少,特别是很难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虚拟实验是以虚拟仪器为基础,采用计算机数字化实验仪器编程来实现,通过接口设备,完成传统实验设备的功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日益广泛。常用的虚拟仪器的开发软件包括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的Labview和LabWindows/CVI,美国Tektronis公司的Tek-TNS软件等,其中Labview和LabWindows/CVI软件采用图形化编程,学习操作简单,应用最为广泛,非常适合于本科生教学。目前虚拟实验系统已经在国内外高校的机械、电子、生物、物理等教学科研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外麻省理工学院微电子系的Alamo教授开发的Weblab虚拟实验系统较早投入教学使用,取得了很大成功。国内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都开设了相关讨论课程。 通过虚拟实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培养科学研究兴趣。课题组结合热物性测量实验,探索了虚拟实验技术和应用,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实验系统的主要内容 1.传统测量系统 图1(a)显示了该套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样品、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锁相放大器等仪器。传统实验条件下,学生操作顺序见图2所示。先调整信号发生器发生频率,等数值稳定以后,读取数字

实验1:PLC电机控制实验

实验1:PLC电机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步进和直流电机的使用; 2.熟悉PLC控制。 二、实验器材 1.传感器电机应用模块1套; 2.PLC控制模块1套。 三、实验原理 1.传感器安装布局如下图所示: 2.部分传感器功能如下: 1)对射光电开关:有物体置于接收器和发射器之间,光被遮挡,对射光电传感 器将输出信号。 2)光电传感器:有物体置于光电开关之前,光被遮挡,光电传感器将输出信号。 3)行程开关:有物体挤压滚轮,行程开关将输出信号。 4)电感传感器:有金属物体置于感应区前方,电感传感器将输出信号。 5)电容传感器:有物体置于感应区前方,电容传感器将输出信号。 6)霍尔传感器:有磁性物体置于感应区前方,霍尔传感器将输出信号。 7)光纤传感器:有对应颜色物体置于感应区前方,光纤传感器将输出信号。

3.编写PLC控制程序,实现如下功能:当遮挡对射开关2秒后,直流电机正转;遮挡光电开关1,直流电机反转;当遮挡光电开关2,步进电机转动;按下行程开关,直流电机立即停止;遮挡电容传感器,步进电机立即停止。 四、实验步骤 1.打开PLC编程软件,新建工程,添加新设备,控制器型号选择1214C DC/DC/DC,CPU型号选择6ES7 214-1AG40-0XB0。 2.根据PLC输入输出端口分配,创建PLC变量表如下所示: 3.使能并创建轴工艺对象,组态轴参数如下表所示: 4.编写PLC控制程序并调试运行,实现规定功能。

五、思考题: 1.简述以下电机控制指令的功能。 1)MC_Power: 2)MC_Halt: 3)MC_MoveVelocity: 4)TON: 2.绘制PLC控制程序梯形图。 3.在使用MC_MoveVelocity模块时,Velocity参数的设置依据是什么?

电机环境试验方法

A.电机环境试验方法 A.1范围 本次环境试验包括低温、高温试验、温度变化试验、湿热试验、振动试验、盐雾试验、砂尘试验 A.2耐低温试验(不工作,贮存) 耐低温试验按QC/T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3.10.1耐低温性能进行试验。 试验温度:-40℃,试验时间:8h,温变速率:1℃/min; 产品恢复常温后,对产品外观及性能进行检测。 A.3耐高温试验(不工作,贮存) 耐高温试验按QC/T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3.10.2耐高温性能进行试验。 试验温度:100℃,试验时间:8h,温变速率:1℃/min; 产品恢复常温后,对产品外观及性能进行检测。 A.4耐温度变化试验 温度变化试验按QC/T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3.10.3耐温度变化性能进行试验。 低温:-40℃,高温:90℃,贮存时间:2h, 转换时间:20s~30s,循环次数:5次。 A.5温度、湿度循环变化试验 湿热试验按GB/T 2423.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中,在-10℃~65℃之间进行10个循环试验。 试验步骤如下: a.2h将试验箱温度,从25℃连续升至65℃,在此期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0%~96%之间; b.箱内温度及相对湿度应分别保持在65℃和(93±3)%,连续保持4h; c.2h将箱内温度,从65℃连续降到45℃,在此期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0%~96%之间; d.箱内温度及相对湿度应分别保持在45℃和(93±3)%,连续保持10h; e. 2h将箱内温度,从45℃连续降到-10℃,在此期间相对湿度不控制; f.箱内温度保持在-10℃,连续保持1h,在此期间相对湿度不控制; g. 2h将箱内温度,从-10℃连续升到25℃,在此期间相对湿度不控制; h.箱内温度保持在25℃,连续保持1h,在此期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之间; I.(a~h)为1个循环,共10个循环。

电动机控制实验指导

东莞理工学院自编教材 机电传动控制实验指导 ——基于DRlab虚拟实验平台 王卫平黄泳波李帅编写 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工程系 2007年7月

目录 实验一实验平台的了解 (2) 实验二电器基本元件的认识实验 (6) 实验三直流电机特性实验 (8) 实验四步进电机传动控制系统实验 (9) 实验五直流电机速度调节和方向控制实验 (10) 实验六直流电机位置PID控制实验 (11)

实验一实验平台的了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平台的基本构成 2.了解虚拟仪器实验平台DRlab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简介 1.软件简介 DRLab实验室的核心是DRVI可重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和DRLink可重组计算机实验平台。DRVI可重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由德 普施科技自主研发;DRLink是在DRVI可重 组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德可重组 计算机控制平台,具有所有DRVI所具有的 优点和特色;DRVI/DRLink实验平台是基于 软件总线和软件芯片技术结构,采用软件总 线开放结构和COM/DCOM组件的即插即用 特性,具有PC开放结构、模块化、组件化的 特点,是面向用户的可在线编程、调试和重 组的新型虚拟实验技术。DRVI/DRLink平台 实验组建过程没有编译、链接环节,支持软 件模块热插/拔和即插即用,系统开发平台和 运行平台一体化,实验环节功能可根据需要 完全由用户自己设计、定义,而不是仅能由 专业开发人员定义。 2.软件功能 1)可视化、图形化编程 DRVI/DRLink是一个可视化、图形化的支持软件芯片插接的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提供了虚拟仪器软件面包板、软件芯片插件组、快捷工具、嵌入式Web服务器、VBScript脚本语言、浏览器信息栏等功能支持。如图所示。 2)开放性软件平台 为方便进行功能扩展和二次开发,DRLab系列软件平台提供了三重扩展方式: 采用VC设计DLL扩展插件,通过添加扩展件的方式添加到“用户定义软件芯片扩展插件组”中使用 采用VBScript设计ActiveX扩展插件,通过“扩展件”菜单中的“添加VB ActiveX控件”功能添加到软件平台上使用 使用VBScript脚本芯片,用Signal VBScript中的函数进行编程,设计用户自定义芯片,完成特殊功能 3)丰富的软件芯片集 DRLab系列软件平台提供从操作按钮、信号源、硬件控制、曲线显视到信号分析处理、微积分环节、振荡环节、PID调节环节等共计200个软件芯片,利用这些软件芯片可很方便的搭建各种测试控制环节。 4)形像的虚拟仪器仿真面板 使用期DRVI 虚拟仪器平台可以很方便的搭建各种虚拟仪器,比如频谱分析仪、数字滤波器、频率计、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噪声测试仪等等。 3. 运动控制台

电动机试验

电动机的一般性试验 电动机的全面检维修不仅包括常规的电机清扫、公差配合的测量、轴承的更换、引线的检查,还包括一些试验项目,下面我对电动机的一般性试验项目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异步电动机的试验分为型式试验和检查试验两种,型式试验是制造厂对每种新产品按标准规定进行的全面试验。我们平时做的都是检查试验,检查试验的目的是检查制造厂生产的成品和大修后的电动机质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检查试验项目有:绝缘电阻的测定,绕组直流电阻的测定,转子开路电压的测定、空载试验、短路试验、超速试验、匝间绝缘试验、耐压试验等。 我们公司使用的电动机绝大多数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所需进行的试验项目主要包括绝缘电阻的测定、绕组直流电阻的测定、空载试验、耐压试验等。 一、绝缘电阻的测定: 测量各相绕组之间以及各相绕组对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是最简便而且是对绝缘无破坏作用的检查项目,它判别绕组绝缘是否严重受潮或有严重缺陷。可以有效地发现下列缺陷:总体绝缘质量欠佳;绝缘受潮;两极间有贯穿性的导电通道;绝缘表面情况不良。测量绝缘电阻不能发现下列缺陷:绝缘中的局部缺陷:如非贯穿性的局部损伤、含有气泡、分层脱开等。 在检查试验中,通常只测量电动机在运转前定子绕组的冷态绝缘电阻,包括绕组相与相之间的绝缘电阻和每相绕组对机壳(对地)的绝缘电阻。对绕线式电动机,则需要测量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

测量方法通常用手摇式兆欧表,对于低压电动机用500V兆欧表测量,高压电动机使用2500V兆欧表进行测量。测量绝缘电阻前需拆除电动机的外部接线,测量过程中兆欧表的转速须保持基本恒定(120r/min),兆欧表摇动一分钟后读出其指针指示的数值,低压电动机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Ω,全部更换绕组的则应不低于5M Ω。对于高压电动机,应不低于1MΩ/kV。 对于大型电动机,可以通过测量绝缘电阻来判断绕组是否受潮,其吸收比系数 R 60/R 15 应不小于1.3,其中R 60 和R 15 分别为兆欧表摇动60s和15s时读出的绝缘电阻 值。 吸收比K=R 60/R 15 ,K恒大与1并且越大表示吸收现象越显着,绝缘性能越好,吸 收比是同一个试品在两个不同时刻的绝缘电阻的比值,排除了绝缘结构和体积尺寸的影响。一般以吸收比K≥1.3作为设备绝缘状态良好的标准,为了准确的判断,应同时考虑绝缘电阻R和吸收比K,两者都符合要求时,才能认为设备的绝缘是良好的。 二、绕组直流电阻的测定: 1.直流电阻测量的意义: 绕组在冷态下的直流电阻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参数之一,将绕组的电阻的测定值与设计值相比较,可以检查绕组有无断线和匝间短路,焊接部分有无虚焊或开焊、接触点有无接触不良等现象。 2.直流电阻测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