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

几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
几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

络巨头们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围绕着不同的标准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

Wi-Fi:局域网接入技术

Wi-Fi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的缩写,Wi-Fi技术包括已经批准的IEEE802.11a、b和g规范以及等待批准的802.11n规范。Wi-Fi是第一项得到广泛部署的高速无线技术。Wi-Fi首先在笔记本电脑中顽强地站稳了脚跟,笔记本电脑快速上升和移动办公模式的逐渐深入人心奠定了Wi-Fi进一步流行的基础。在英特尔、IBM、AT&T等众多IT和电信运营商的努力下,Wi-Fi被广泛部署在全球机场、酒店、咖啡馆等场所。然而,Wi-Fi能够支持的范围非常有限,用户只有保持距离无线接入点设备(AP)300英尺的范围内才能实现高速连接。尽管以目前的情况,希望通过公共服务来盈利还不够现实,但这些热点的存在无疑对Wi-Fi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Wi-Fi有着“无线版本以太网”的美称。802.11b的带宽可以达到11Mbit/s,而802.11a及802.11g更可达54Mbit/s,如此高的带宽几乎赶上了线缆的连接,大大超过同类型的无线网络技术。

IEEE 802.11的影响不仅源于IEEE802.11a、IEEE 802.11b和IEEE 802.11g已经被广泛应用,而且在于802.11n将会使其应用格局跃上一个新台阶。IEEE 802.11系列规范主要从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两方面来制订无线局域网标准。其中物理层标准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信号等基础规范,如IEEE 802.11b、802.11a、802.11g、802.11n等;而媒体访问控制层则在物理层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应用要求规范,如IEEE 802.11e、802.11f、802.11i等。目前,802.11n标准是横跨MAC与PHY两层的标准,预计带宽将达到108Mbps,最高速率或许会达到320Mbps,并加入服务质量管理功能。以此看来,WLAN从IEEE 802.11b发展到IEEE 802.11g,只不过是升级;而到IEEE802.11n,才能说是换代。

虽然Wi-Fi拥有很多优点,但是它存

几种宽带无线

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

田学军 湛江教育学院

长期以来,无线技术一直被认为是有线技术的补充,不可能取代有线技术。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系列宽带无线技术已经带领无线技术走向关键应用领域。以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以太网为代表的有线网络技术不但极大地扩展和提高了人类的工作模式和效率,促使互联网蓬勃地发展,也给后来的技术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现在的无线技术与当初有线网络初创时期的环境极为相似,面临着标准林立、市场错综复杂、带宽不足等等挑战。而且,今天无线遇到的问题更为复杂,长距离传输的信号衰减、成本、辐射、QoS、安全脆弱和更高的带宽需求等。相比起有线技术,无线应用的环境和需求也更加复杂,这也决定了无线技术必然是以多种不同的技术标准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众多的无线技术中,Wi-Fi、WiMAX、UWB、IEEE 802.20/3G成为不同领域的无线技术的代表,非常引人注目。由于目前无线领域标准众多,即使是一种技术也可能存在多种竞争的标准。为了争夺未来市场的主导权,制定标准的网

在的安全隐患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术,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无线电波能穿透墙壁和隔板,黑客可以比较轻易地在电波的覆盖范围内盗取数据,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Wi-Fi崛起虽然迅速,但是面对WiMAX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有舆论认为WiMAX将取代Wi-Fi,但也有人认为WiMAX不会取代Wi-Fi,双方将在无线接入中互补。WiMAX与Wi-Fi最明显的区别是覆盖范围存在巨大差别,Wi-Fi最高只能达到300英尺的覆盖范围,而只能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中使用,而WiMAX802.16e通常可以达到几英里,主要定位在移动无线城域网环境中使用。

WiMAX:城域网无线技术

WiMAX技术是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的缩写(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产品进行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认证,消除IEEE802.16标准应用的障碍,扩大标准的应用范围。802.16是由IEEE802开发的无线接入技术空中接口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包括802.16d固定无线接入和802.16e移动无线接入标准。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802.16d主要定位于企业用户,提供长距离传输的手段,而802.16e的用户群则定位于个人用户,支持用户在移动状态下宽带接入网络。

802.16d可支持TDD(时分双工)和FDD(频分双工)两种无线双工方式,根据使用频段的不同,分别有不同的物理层技术与之相对应,即单载波(SC)、OFDM(256点)、OFDMA(2048点)。其中,10-66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主要采用单载波调制技术,而对于2-11GHz频段的系统,将主要采用OFDM和OFDMA技术。OFDM和OFDMA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且在抵抗多径效应、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OFDM和OFDMA是低频段802.16系统采用的主要物理层方式。802.16e的物理层实现方式与802.16d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差别是对OFDMA进行了扩展。在802.16d中,仅规定了2048点OFDMA。而在802.16e中,可以支持2048点、1024点、512点和128点,以适应不同地理区域从20MHz到1.25MHz的信道带宽差异。在802.16标准中,MAC层定义了较为完整的QoS机制。MAC层针

对每个连接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QoS参数,

包括速率、延时等指标。为了更好地控制上行数据的带宽分配,MAC层定义了四种不同的上行带宽调度模式,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提供实时、非实时的不同速率要求的数据传输服务。

按照人们原来的理解,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它能把信号传送几英里之远,网络连接速度达到70Mbps。实际上,整个行业对WiMAX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些人把它看作是Wi-Fi未来的替代品,有些人认为它将取代目前的DSL和CATV有线宽带接入方式。

如果说Wi-Fi的成功是因为前无古人,那么以WiMAX无线技术所代表的新型无线WAN技术将强烈冲击传统的电信通信和运营架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Wi-Fi占领的是无线局域网市场,WiMAX则进军无线城域网和广域网。

WiMAX网络的建设成本更低,能为用户提供更经济的数据服务,尤其适合没有传统有线网络和偏远的地区。WiMAX甚至能在50公里范围内提供75Mbps的连接速度,并能为成百上千用户同时访问提供足够的带宽。更为吸引人的是,WiMAX还能作为Wi-Fi的备份,快速而容易地访问、漫游Wi-Fi热点。笔记本电脑、PDA、手机可以通过在Wi-Fi和WiMAX间自由切换访问互联网,从而实现无缝的无线连接。将WiMAX技术内置于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功能也许将于未来2~3年内实现。

UWB:超宽带无线技术

超宽带(UWB)由Ultra Wideband缩写而成,它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它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有人称它为无线电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进展,认为它将成为未来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主流技术。传统的“窄带”和“宽带”都是采用无线电频率载波来传送信号,载波的频率和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从而利用载波的状态变化来传输信息。相反的,超宽带以基带传输。实现方式是发送脉冲无线电信号传送声音和图像数据,每秒可发送多至10亿个代表0和1的脉冲信号。这些脉冲信号的时域极窄(0.1至1.5纳秒),频带极宽(数Hz到数GHz,可超过10GHz),其中的低频部分可以实现穿墙通信。UWB脉冲信号的发射功率都十分低,仅仅相当于一些背景噪音,不会对其他窄带信号产生任何干扰。由于UWB系统发射功率谱密度非常低,因而被截获概率很小,被检测概率也很低,与窄带系统相比,有较好的

电磁兼容和频谱利用率。

超宽带无线技术本来是为军事目的而

开发的,而巨大的商机使FCC批准其开始

民用化,并将3.1GHz~10.6GHz作为其使

用频带。UWB被批准民用后,众多家电厂

商和个人电脑厂商蜂拥而上,在产品研发

上展开竞争。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

UWB具有传输速率高、系统容量大、抗多

径能力强、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UWB

以极宽的频带换取高速、大容量、低功耗和

低成本的优点。一个相同作用范围10米的

UWB通信系统,其速率可达到IEEE 802.

11b的10倍,蓝牙的100倍,而其平均功率

仅为上述系统的1/10~1/100,而且还具

有更低的成本。但这并不能说超宽带系统

可以取代其他系统,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

定。 UWB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室内通信、

高速无线LAN、家庭网络、无绳电话、安

全检测、位置测定、雷达等。尤其是适用数

据速度:低速(几十kbps) ̄超高速(数百

Mbps),通信范围在几米(约10米)之内。

由于脉冲发生的电路结构简单,相对

来说比较容易在芯片组中集成。目前,英特

尔公司正在进行研究和开发,以便将UWB

集成到个人电脑芯片组中。UWB是在笔记

本电脑与外围设备之间实现无线接口连接

的物理层技术,所以英特尔将UWB定位于

“无线USB2.0”,将其作为10m以内的近距

离高速无线传输接口使用,目前已达到

100Mbit/s。

IEEE 802.20:新无线宽带标准

2002年11月,IEEE 802标准委员会

成立了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MBWA)工作组。工作组宣称,该标

准在保留WLAN优势的基础上又具新的特

点:它将在与蜂窝网络相当的覆盖范围内

实现可与Wi-Fi媲美的传输速度。

802.20定位于提供一个基于IP的全移

动网络,提供高速移动数据接入,业务定位

与使用范围与3G系统相似。按照设计者初

衷,IEEE 802.20被用来与“传统”移动通

信技术竞争而开发的技术标准,目标是弥

补现有WMAN、WLAN、WPAN技术与蜂

窝移动通信间所存在的不足,为无线城域

网中移动速度较快的移动用户提供服务。

IEEE 802.20标准中将提供更高的QoS

保障,以此实现频谱效率和更小的延时,给

用户带来可媲美有线连接效果的高速数据

应用;当然,802.20与各运营商推出的3G

服务不同,它是一个基于IP的系统,因此

更有利于数据传输。在技术内核方面,

IEEE 802.20标准将采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技术,实现高速的移动数据服务。

IEEE 802.20标准是面向基于IP的、移

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网而制订的,目标是

发展成为一种基于移动空中接口、可以实

现IP包高效传输的技术,以期为IP业务的

传输寻找一种高度优化的移动解决途径,

同时也希望发展成为一种可实现全球普及、

可漫游且实时在线的公共无线宽带接入网

络技术。依赖这一技术,多数商业用户以及

家庭终端用户未来所产生的无线网络需求,

都能够得到满足。另外,802.20标准与现有

的移动数据通信技术标准(如GPRS、3G

等)相结合,将一同构成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领域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802.20的有效覆盖范

围高达15公里,可以支持等同于无线城域

网级别的实时数据传输,而传输速度却达

到了WLAN网络的水平,故与现在的移动

通信网络相比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同3G技术相比,802.20标准提供更低

价位的服务,能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使运

营商不再为搭建系统需要的高昂成本担忧。

同时,802.20标准也有超越3G系统的优势:

其在高速移动状态下的通信连接表现出不

错的支持能力。例如,用户坐在最高时速

250公里的行使车辆中,仍然能够维持顺畅

的通信连接。由此可见,在高速移动过程

中,802.20标准提供的目标频谱效率、数据

传输速率的稳定性等方面都高于当前已出

现的移动通信系统,这将为高速铁路、地铁

以及高速公路环境中的无线接入应用提供

技术保障。虽然802.20在数据能力上要优

于3G,但是从标准化、全球统一频谱、技

术特性等多角度考虑,802.20距离真正商

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在相当长的时

间内主要解决热点覆盖,解决部分移动性。

因此有理由认为,以目前IEEE 802.20的标

准化及产业推进状况,未来移动通信运营

商很有可能把它作为现有移动通信网络或

未来3G网络的补充手段来使用,IEEE

802.20的出现不会影响我国3G的产业发

展。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2055622.html,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作者:郭永刚路彬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第19期 摘要 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促使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而且还有效改善了人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并在电力系统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在电力通信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我国电网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保障。安全有效的电力系统可以在各个方面合理地分配电能,遇到电力系统事故可以予以及时的解决。电力通信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促使电网调度工作达到自动化以及现代化的目的,并且从根本上保证电网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现代通信技术变得更加科学化以及数字化。由于当前信息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且经济发展速度呈现高度上升趋势,使得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解决无线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必须要全面秉持创新理念,综合运用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来予以解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所提出的各项需求,并为其不断提供多方面的信息资源,为科学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推动无线通信技术蓬勃发展。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1.1 无线通信技术的联合化与集成化 全面结合我国当前资金状况、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将会采用融合方式来对目前的无线网络开展异构网络的联合工作,从而促使通信网络的形成,并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内容之一。现阶段,我国网络融合形式包括:接入网、核心网融合以及业务融合等,对于选择不同的网络来实现接入工作时,需要先对其开展协同工作,从而促使无线网络的使用者达到无线漫游的目的。在构建未来通信终端时,需要为其添加配置能力,并不断提升该项能力,便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进行全面的融合,而且在该种技术下通信终端便不会接收到用户的干预内容,同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接入方式,便于其随时展开网络监控工作,及时更新升级与之相关的软件。除此之外,由于时代不断进步,人们需求水平不断提升,因此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构建要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以及全方位满足用户提出的各项需求,而且无线通信技术要保证能够实现多种功能集成的目的,例如语音、数据以及图像业务的综合、无线传输模块的综合等。 1.2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

信道复用技术

信道复用技术 姓名:李睿 摘要: 复用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道广泛地使用各种复用技术。 Abstract:: Multiplexing is the basic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Multiplexing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in channel of computer network. 关键词: 复用技术,信道 简介: 信道复用技术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空分复用,统计复用,极化波复用。 发展综述: 电话、电视网之间的信号传输最初是通过模拟信号来传输的,而后出现的计算机网络间的信号传输则依赖于数字信号。由于电话、电视网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如何利用模拟信号传输数字信号信息,使得语音、图像和计算机网络数据信号在同一个网络上传输,就成为通信界自然而然研究的方向。而信道复用技术就是从不同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 自2011年9月,近几十年来,无线通信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固定到移动的重大变革。而就移动通信而言,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无线频率资源,时分多址技术(TDMA)、频分多址技术(FDMA)、码分多址技术(CDMA)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SM和CDMA(是区别于3G的窄带CDMA)两大主要的移动通信网络。就技术而言,现有的这三种多址技术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频谱的使用效率已经发挥到了极限。空分多址技术(SDMA)则突破了传统的三维思维模式,在传统的三维技术的基础上,在第四维空间上极大地拓宽了频谱的使用方式,使用移动用户仅仅由于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复用同一个传统的物理信道称为可能,并将移动通信技术引入了一个更为崭新的领域。 由于通信工程中用于通信线路架设的费用相当高,需要充分利用通信线路的容量;再者网络中传输介质的传输容量都会超过单一信道传输的通信量,为了充分利用传输介质的带宽,需要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建立多条通信信道。 传统的频分复用典型的应用莫过于广电HFC网络电视信号的传输了,不管是模拟电视信号还是数字电视信号都是如此,因为对于数字电视信号而言,尽管在每一个频道(8 MHz)以内是时分复用传输的,但各个频道之间仍然是以频分复用的方式传输的。 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就是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片(简称时隙),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使用,每一路信号在自己的时隙内独占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时隙事先规划分配好且固定不变,所以有时也叫同步时分复用。其优点是时隙分配固定,便于调节控制,适于数字信息的传输;缺点是当某信号源没有数据传输时,它所对应的信道会出现空闲,而其他繁忙的信道无法占用这个空闲的信道,因此会降低线路的利用率。时分复用技术与频分复用技术一样,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电话就是其中最经典的例子,此外时分复用技术在广电也同样取得了广泛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和双工(Multiplexing)。从1G到4G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史基本上就是在这两项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 多址接入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同时接入无线通信网提供了可能性。给出了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和CDMA的比较。 双工技术为用户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提供了可能性。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FDD模式和TDD模式。 中国无线通信科技发展史和未来走向范文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

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组建的模拟蜂窝网也被称为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下称1G)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中,话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采用模拟调制,这些

5.8G宽带无线接入方案介绍

5.8GHz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全接触 本文关键字:运营商6, 电信1, 网络1, 城域网1, 最后一公里1, 宽带接入1, 宽带6, 无线接入8, 骨干网1, 网桥1, IP15, 招标1, TDD1, 基站11, OFDM2, 天线1, Qos2, VoIP10, 综合接入1, 网关3, IP电话5, PSTN1, 传真2, 视频点播1, GSM1, CDMA1 近年来各个运营商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新兴运营商还是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最明显的差距还是在城域网向用户驻地网延伸的部分,“最后一公里接入”仍然是各运营商争夺最终用户的瓶颈。基于3.5GHz、26GHz频率上的无线宽带接入系统都为解决这种瓶颈提供了各自的方案。随着国家主管部门2002年开放5.8GHz频段,5.8GHz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作为骨干网络的延伸和补充,能提供高速、大容量的数据语音业务,实现业务的快速接入,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 目前5.8GH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基本是由国外厂家生产,通过代理和OEM等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主要有点对多点和点对点两种系统,其中点对点5.8GHz系统又可细分为点对点网桥,用于传输IP业务;点对点数字微波,提供E1传输通道;5.8GHz点对多点系统主要用于IP接入。 5.8GH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频段 5.8GHz频段为开放频段,不像3.5GHz或者26GHz频点需要招标分配,因此获得5.8GHz频点相对比较容易,只需要到当地主管部门申请并备案即可。运营商在没有其它频段可用的情况下,申请使用5.8GHz频段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2)信道划分及载波带宽 5.8GHz频段范围是从5725MHz到5850MHz共有125MHz。国家主管部门并没有强行规定5.8GHz设备的信道带宽及划分方式。因此各个厂家的5.8GHz设备在信道划分及载波带宽也不尽相同,信道从4-10个不等,信道带宽从6MHz-35MHz不等。从频率规划和蜂窝组网角度来看,信道越多越好(至少需要4-6个不重叠),可以很好地避免干扰;但反过来看,如果信道带宽太小,在相同调制方式下,业务带宽就会比较小。因此从频率规划和业务带宽综合考虑,既要能很好进行频率规划又要有较宽的业务带宽,5.8GHz系统信道带宽为15MHz到25MHz范围比较合理。 3)调制方式及业务带宽 5.8GHz频段没有规定上下行信道范围,因此多数5.8GHz系统空中采用TDD方式,上下行共用一个信道。其业务带宽指标一般指上下行业务带宽之和。5.8GHz接入系统调制方式有BPSK、QPSK、8QAM、16QAM、64QAM等,业务带宽从6Mbps到70Mbps 不等。调制方式的选择主要和覆盖距离、链路情况等相关。以信道带宽为20MHz为例,采用QPSK的调制方式,业务带宽可以达到18Mbps,采用16QAM的调制方式,业务带宽可以达到51Mbps。

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可以实现更加快速的信息传递,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本文以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本研究对象,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未来的无线通信发展。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现状发展前景 现代通信技术正朝着高效和绿色的方向不断发展,非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也有很大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变,人们不断提升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更新和速度,我国无线通信技术也日益完善和成熟,实现了更加高速的通信事业的发展。 一、无线通信的发展特点 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两个基本的特点,首先,我国移动通信的使用量不断的增加,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通信技术正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来,更加科学的无线通信技术不断的投入使用,使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其次,无线通信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为无线通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无线通信技术另一个特点就是移动通信的公众使

用数量正在急剧上升,同时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速度和普及率都在不断的增加,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给运营商带来更多的财富。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无线通信技术是当前通信事业发展的,核心,无线通信技术正在不断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2.1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快速发展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具有其优点,因为他网络速度快,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和推广,也为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基础,但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其技术到目前为止还不太成熟,也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而导致网络不佳的情况。为了更加突出地反映宽带固定无线技术的优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扬长避短。 2.2蓝牙技术的不断发展 蓝牙技术的使用主要解决了无线通信技术短距离内的通信问题,另一方面蓝牙技术的使用也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短距离传送,通过蓝牙设备进行连接,这是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3 Wimax技术的发展 Wimax技术能够提高无线覆盖率,因此是目前无线通信

农村宽带无线接入覆盖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宽带入户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农村各地的“数字农业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万户上网工程”,以及“现代农民远程教育”等正蓬勃发展。但农村地域广阔,地形环境复杂多样,居住地间距离较远且分散,网络建设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限制等等,诸多困难制约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农村村镇级网络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农户住地比较分散、上网需求由少增多、一次性投入建设费用比较少等特点。无线局域网,以其技术先进而成熟、网络覆盖面积大(开阔地区达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带宽高而稳定 (11/54/108/150/300Mbps)、灵活的拓展性(满足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加)、相对有线网络低廉的一次性费用投入、以及施工周期短、维护方便等多项优势,成为农村网络建设的首选。 农村无线信号覆盖采用全无线覆盖,无线局域网技术具有无需或很少布线,安装快捷方便,不受空间和建筑结构制约的特点,正好可解决了农村网络建设中所遇到的布线难题。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无线网络建设拟采用2.4GHz 和5.8GHz混合组网模式:采用5.8GHz无线网桥实现ISP系统运营商机房与村庄接入基站之间的网络接入,采用2.4GHz室外型无线接入点基站实现对农村住户的无线覆盖。对于用户端,可根据用户到接入基站的距离, 可采用无线网卡、无线CPE客户端来实现。 采用2.4GHz无线局域网技术对农村大量用户进行覆盖,不仅可以大量节省布线安装等多方面的费用,而且由于在无线局域网中增加或减少用户是相当容易的,通过增加无线接入点的数量就可以增大用户数量和覆盖范围,这一特点对于逐步开发农村用户的网络建设需求是非常适合的。运营商可以根据农村用户数量的发展情况灵活地配置设备,达到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成本的目的。在网络开通初期,可配置较少的接入点,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在根据需要增加接入点的数量,可以节省大量费用。 方案设计

5.8GHz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全接触

5.8GHz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全接触 近年来各个运营商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新兴运营商还是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最明显的差距还是在城域网向用户驻地网延伸的部分,“最后一公里接入”仍然是各运营商争夺最终用户的瓶颈。基于3.5GHz、26GHz频率上的无线宽带接入系统都为解决这种瓶颈提供了各自的方案。随着国家主管部门2002年开放5.8GHz频段,5.8GHz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作为骨干网络的延伸和补充,能提供高速、大容量的数据语音业务,实现业务的快速接入,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 目前5.8GH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基本是由国外厂家生产,通过代理和OEM等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主要有点对多点和点对点两种系统,其中点对点5.8GHz系统又可细分为点对点网桥,用于传输IP业务;点对点数字微波,提供E1传输通道;5.8GHz点对多点系统主要用于IP接入。 5.8GH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频段 5.8GHz频段为开放频段,不像3.5GHz或者26GHz频点需要招标分配,因此获得5.8GHz频点相对比较容易,只需要到当地主管部门申请并备案即可。运营商在没有其它频段可用的情况下,申请使用5.8GHz 频段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2)信道划分及载波带宽 5.8GHz频段范围是从5725MHz到5850MHz共有125MHz。国家主管部门并没有强行规定5.8GHz设备的信道带宽及划分方式。因此各个厂家的5.8GHz设备在信道划分及载波带宽也不尽相同,信道从4-10个不等,信道带宽从6MHz-35MHz不等。从频率规划和蜂窝组网角度来看,信道越多越好(至少需要4-6个不重叠),可以很好地避免干扰;但反过来看,如果信道带宽太小,在相同调制方式下,业务带宽就会比较小。因此从频率规划和业务带宽综合考虑,既要能很好进行频率规划又要有较宽的业务带宽,5.8GHz系统信道带宽为15MHz到25MHz范围比较合理。 3)调制方式及业务带宽 5.8GHz频段没有规定上下行信道范围,因此多数5.8GHz系统空中采用TDD方式,上下行共用一个信道。其业务带宽指标一般指上下行业务带宽之和。5.8GHz接入系统调制方式有BPSK、QPSK、8QAM、16QAM、64QAM等,业务带宽从6Mbps到70Mbps不等。调制方式的选择主要和覆盖距离、链路情况等相关。以信道带宽为20MHz为例,采用QPSK的调制方式,业务带宽可以达到18Mbps,采用16QAM的调制方式,业务带宽可以达到51Mbps。 4)传播特性及覆盖距离 5.8GHz与3.5GHz一样受雨率影响很小,在16mm/h的雨量下,雨衰为0.06dB/KM,也就是每10公里雨衰为0.6dB,在做无线链路设计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单载波5.8GHz系统,基站与端站之间通常要求视距;对于采用OFDM技术的5.8GHz系统,基站与端站之间可以不要求视距。5.8GHz点对多点系统覆盖距离通常可以达到5公里-10公里。覆盖距离主要和系统调制方式有关,如采用QPSK方式时,覆盖距离可达10公里,采用16QAM方式时,覆盖距离为5公里。对于中小城市而言,使用1-3个5.8GHz基站,每基

信道复用技术[图解]

信道复用技术[图解] ?提出信道(多路)复用技术的基本原因 ?通信线路的架设费用较高,需要尽可能地充分使用每个信道的容量,尽可能不重复建设通信线路; ?一个物理信道(传输介质)所具有的通信容量往往大于单个通信过程所需要的容量要求,如果一个物理信道仅仅为一个通信过程服务,必然会造成信道容量资源的浪费。 ?信道(多路)复用技术实现的基本原理 把一个物理信道按一定的机制划分为多个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的逻辑信道,每个逻辑信道各自为一个通信过程服务,每个逻辑信道均占用物理信道的一部分通信容量。 ?实现信道多路复用技术的关键 ?发送端如何把多个不同通信过程的数据(信号)合成在一起送到信道上一并传输 ?接收端如何把从信道上收到的复合信号中分离出属于不同通信过程的信号(数据) ?实现多路复用技术的核心设备 ?多路复用器(Multiplexer):在发送端根据某种约定的规则把多个低速(低带宽)的信号合成一个高速(高带宽)的信号; ?多路分配器(Demultiplexer):在接收端根据同一规划把高速信号分解成多个低速信号。 多路复用器和多路分配器统称为多路器(MUX):在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系统中,参与多路复用的通信设备通过一定的接口连接到多路器上,利用多路器中的复用器和分配器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信道复用技术的类型:

FDM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的适用领域 ?采用频带传输技术的模拟通信系统,如:广播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载波电话通信系统等; ?FDM技术的基本原理 ?把物理信道的整个带宽按一定的原则划分为多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用作一个逻辑信道传输一路数据信号,为避免相邻子频带之间的相互串扰影响,一般在两个相邻的子频带之间流出一部分空白频带(保护频带);每个子频带的中心频率用作载波频率,使用一定的调制技术把需要传输的信号调制到指定的子频带载波中,再把所有调制过的信号合成在一起进行传输。 接收端各路信号的区分:依赖于载波中心频率。 TDM技术: ?时分多路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的适用领域 ?采用基带传输的数字通信系统,如计算机网络系统、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等; ?TDM技术的基本原理 ?由于基带传输系统采用串行传输的方法传输数字信号,不能在带宽上划分。 ?TDM技术在信道使用时间上进行划分,按一定原则把信道连续使用时间划分为一个个很小的时间片,把各个时间片分配给不同的通信过程使用; 由于时间片的划分一般较短暂,可以想象成把整个物理信道划分成了多个逻辑信道交给各个不同的通信过程来使用,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影响,相邻时间片之间没有重叠,一般也无须隔离,信道利用率更高。

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

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7T11:35:34.7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黄桂泉[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进入千家万户,其它智能终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广东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665 摘要: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进入千家万户,其它智能终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无线信号的简洁性和方便性,无线组网方案被众多无线家庭网络平台所采用。但无线信号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家庭宽带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改善成为了提高无线平台性能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及实施方案,希望可以为家庭无线宽带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家庭宽带;无线接入;超宽带 近年来,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可以享受到网络的便捷,同时也要求宽带技术提供更加良好的网络性能,于是又出现了超宽带技术(UWB)。所谓超宽带技术,实际上是普通宽带技术的一种升级,它可以实现更宽的频谱,并且采用超低功率的信号进行传输,特定条件下可以达到Gbp级别的传输速率,比传统的宽带技术在性能上有极大的提升[1]。UWB在抗干扰、高速率、宽带宽、低功耗等方面的性能使其开始广泛应用于室内通信平台、高速无线宽带、家庭网络平台、无线电话、雷达通信等领域[2]。 1 家庭组网技术的特点 超宽带技术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其优异的性能。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对设备的移动性支持是有线宽带无法实现的,另外无线方案无需布线,在很多无法布线的区域应用广泛,在分散的农村地区也将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它比卫星接入、电信网接入等方案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3]。首先,UWB具有比传统宽带技术有更宽的带宽,其带宽通常可以达到1GHz以上,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实现更高[4]。带宽的增加同时也使容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它也能够与窄带通信系统并行工作而保持原有的性能;其次,UWB技术在抗干扰上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采用了较先进的跳时扩频技术,与传输的无线传输技术相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再次,UWB技术由于无需载波即可实现信号传输,因而只需要采用更低的功耗,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了瞬间脉冲来表达信号电平,直接传输二进制信号;最后,UWB技术由于采用了跳时扩频技术[5],因而在保密性能上更加优异,因为接收机需要事先知道发送端的扩频码才能进行解码,与传统的接收机不能通用。 2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分析 由于无线信号有一个功率限制,因此家庭无线往往会有一定的盲区。为了改善这个问题,目前的无线组网开始采用无线路由和无线AP 的解决方案,实现全覆盖的同时,也使多个移动终端可以自由共享数据。下面将分析家庭宽带无线组网技术的结构、配置及应用特点。 2.1无线路由独立组网方案 采用了一个无线路由器进行组网,按照星形拓扑结构使各终端实现互联。网内设备通过无线路由接入互联网,从而完成了家庭宽带的无线接入。无线路由的信号来自于外部的交换机,只需用一要网线将其WAN口与LAN口相连即可打通物理链路。对于无线路由的运行参数,一般启用SSID广播方式,并采用WPA-PSK/WPA2-PSK进行加密。为了减少网络维护的麻烦,路由采用动态IP分配,自动获取IP地址。显然,这种方案虽然采用了无线路由器,实际上也可以很容易改造成有线宽带网络,使用比较灵活,对于一般的家庭宽带而言已经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2.2无线路由器中继方案 与无线路由独立组网的方式不同的是,中继组网方案采用了多个无线路由器,其中一个是主路由器,负责与外部互联网的连接,在其下面再分级连接路由器,实现中断功能,并把信号传输到家庭宽带系统。由于功能上的不同,主路由采用与下级路由不同的配置方案。主路由同样需要启用无线功能和SSID广播,将其内网地址设置为192.168.0.1,局域网密码采用WPA-PSK/WPA2-PSK进行保护,由于需要从外网获取公网IP,因此配置为动态IP模式。下级路由器除了无线功能、SSID广播外,最主要的区别是采用无线桥接功能及固定IP模式,因为对于主路由而言,下级路由均为内部局域网,因此采用静态IP模式更便于使用和维护。该方案同样可以改造为有线宽带组网模式,但由于中继路由的存在,使得改造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但次级路由的无线桥接功能显然可以进一步扩大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实现全家庭无盲区覆盖。 2.3方案对比及性能分析 家庭无线网络的性能可以通过平均传输速度、平均吞吐量和平均响应时间等参数来进行评估。中继路由器的存在使信号传输更远,但需要牺牲网络的响应时间,信号需要更长时间的传输才能被网内设备所接收,同时,传输速度也会相应下降。实际上,如果采用无线AP方法,将获得比无线路由更加优异的网络性能。中继设备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响应时间和传输时间进一步增加,严重时会影响网络的体验。另外,考虑到宽带接入的速度要求,一般家庭宽带中的移动设备数量不宜过多。对于一般的小家庭而言,采用无线路由独立组网方案已经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且传输速度比较高,使用体验较好。对于需要完全无线信号覆盖的家庭来说,可以采用第二种无线路由中继方案。如果室内结构较复杂,墙体较多,面积较大,而又需要实现全覆盖时,可以采用多级中继方式来实现,但需要牺牲一定的网络性能。 3结语 从本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家庭宽带无线接入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对设备的移动性支持是有线宽带无法实现的,无线方案无需布线,在很多无法布线的区域应用广泛,可以预见,未来在分散的农村地区也将广泛推广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以节省实施成本。在城市地区,无线接入方案也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无线接入的成本比卫星接入、电信网接入等方案更低。尽管无线宽带有很多优势,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管理和技术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运营商各自为政,无统一标准,兼容性差等等,并且无线信号传输也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天气、基站等环境的影响,并且与宽带骨干网、公共电信网等的对接还不能做到完全无缝互联。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家庭宽带的无线接入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周群.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与不同技术对比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7(5). [2]韩寸叶.无线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电子制作,2016(23):77-77. [3]苏秋侠.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D].云南大学,2012.

几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

络巨头们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围绕着不同的标准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 Wi-Fi:局域网接入技术 Wi-Fi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的缩写,Wi-Fi技术包括已经批准的IEEE802.11a、b和g规范以及等待批准的802.11n规范。Wi-Fi是第一项得到广泛部署的高速无线技术。Wi-Fi首先在笔记本电脑中顽强地站稳了脚跟,笔记本电脑快速上升和移动办公模式的逐渐深入人心奠定了Wi-Fi进一步流行的基础。在英特尔、IBM、AT&T等众多IT和电信运营商的努力下,Wi-Fi被广泛部署在全球机场、酒店、咖啡馆等场所。然而,Wi-Fi能够支持的范围非常有限,用户只有保持距离无线接入点设备(AP)300英尺的范围内才能实现高速连接。尽管以目前的情况,希望通过公共服务来盈利还不够现实,但这些热点的存在无疑对Wi-Fi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Wi-Fi有着“无线版本以太网”的美称。802.11b的带宽可以达到11Mbit/s,而802.11a及802.11g更可达54Mbit/s,如此高的带宽几乎赶上了线缆的连接,大大超过同类型的无线网络技术。 IEEE 802.11的影响不仅源于IEEE802.11a、IEEE 802.11b和IEEE 802.11g已经被广泛应用,而且在于802.11n将会使其应用格局跃上一个新台阶。IEEE 802.11系列规范主要从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两方面来制订无线局域网标准。其中物理层标准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信号等基础规范,如IEEE 802.11b、802.11a、802.11g、802.11n等;而媒体访问控制层则在物理层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应用要求规范,如IEEE 802.11e、802.11f、802.11i等。目前,802.11n标准是横跨MAC与PHY两层的标准,预计带宽将达到108Mbps,最高速率或许会达到320Mbps,并加入服务质量管理功能。以此看来,WLAN从IEEE 802.11b发展到IEEE 802.11g,只不过是升级;而到IEEE802.11n,才能说是换代。 虽然Wi-Fi拥有很多优点,但是它存 几种宽带无线 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 田学军 湛江教育学院 长期以来,无线技术一直被认为是有线技术的补充,不可能取代有线技术。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系列宽带无线技术已经带领无线技术走向关键应用领域。以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以太网为代表的有线网络技术不但极大地扩展和提高了人类的工作模式和效率,促使互联网蓬勃地发展,也给后来的技术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现在的无线技术与当初有线网络初创时期的环境极为相似,面临着标准林立、市场错综复杂、带宽不足等等挑战。而且,今天无线遇到的问题更为复杂,长距离传输的信号衰减、成本、辐射、QoS、安全脆弱和更高的带宽需求等。相比起有线技术,无线应用的环境和需求也更加复杂,这也决定了无线技术必然是以多种不同的技术标准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众多的无线技术中,Wi-Fi、WiMAX、UWB、IEEE 802.20/3G成为不同领域的无线技术的代表,非常引人注目。由于目前无线领域标准众多,即使是一种技术也可能存在多种竞争的标准。为了争夺未来市场的主导权,制定标准的网 在的安全隐患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术,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无线电波能穿透墙壁和隔板,黑客可以比较轻易地在电波的覆盖范围内盗取数据,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Wi-Fi崛起虽然迅速,但是面对WiMAX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有舆论认为WiMAX将取代Wi-Fi,但也有人认为WiMAX不会取代Wi-Fi,双方将在无线接入中互补。WiMAX与Wi-Fi最明显的区别是覆盖范围存在巨大差别,Wi-Fi最高只能达到300英尺的覆盖范围,而只能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中使用,而WiMAX802.16e通常可以达到几英里,主要定位在移动无线城域网环境中使用。 WiMAX:城域网无线技术 WiMAX技术是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的缩写(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产品进行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认证,消除IEEE802.16标准应用的障碍,扩大标准的应用范围。802.16是由IEEE802开发的无线接入技术空中接口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包括802.16d固定无线接入和802.16e移动无线接入标准。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802.16d主要定位于企业用户,提供长距离传输的手段,而802.16e的用户群则定位于个人用户,支持用户在移动状态下宽带接入网络。 802.16d可支持TDD(时分双工)和FDD(频分双工)两种无线双工方式,根据使用频段的不同,分别有不同的物理层技术与之相对应,即单载波(SC)、OFDM(256点)、OFDMA(2048点)。其中,10-66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主要采用单载波调制技术,而对于2-11GHz频段的系统,将主要采用OFDM和OFDMA技术。OFDM和OFDMA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且在抵抗多径效应、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OFDM和OFDMA是低频段802.16系统采用的主要物理层方式。802.16e的物理层实现方式与802.16d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差别是对OFDMA进行了扩展。在802.16d中,仅规定了2048点OFDMA。而在802.16e中,可以支持2048点、1024点、512点和128点,以适应不同地理区域从20MHz到1.25MHz的信道带宽差异。在802.16标准中,MAC层定义了较为完整的QoS机制。MAC层针 对每个连接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QoS参数,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应用与发展 标准、 -标准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内容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简介 几种主要技术标准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 无线人域网技术(WPAN)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FBWA)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MBWA) 结束语

100Base-T T-1 10Base-T Bluetooth 802.11b Broadband Dial-Up Lo Hi Hi 带宽优化 未来: 高移动性和大带宽 True Mobile Multimedia Edge WCDMA cdma2000 L e a d i n g T h e E d g e 无线通信的未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TD-SCDMA GPRS 带宽 移动性 802.11a/HiperLAN2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重要分支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简介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重要分支 Packet WLAN Short New IP based Services and type Cellular Short Range Wireline other Digital Interface IMT-2000 2nd gen. Range Connectivity xDSL entities Broadcast download channel Radio Interface based Core Network applications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简介(续)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实现对核心网络的接入 具有与有线接入技术相当的速率和质量 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相比 速率更高:最大可达几百Mbps 对用户终端的移动性支持有限:最大十几Km/h 应用广泛 高速Internet接入、移动办公 家庭信息家电联网 军事、救灾、探险 ……

宽带无线固定接入技术的发展前景(上)

宽带无线固定接入技术的发展前景(上) ?2001-05-11 窄带固定无线的失败并不能减慢宽带无线的发展速度,现在代表宽带无线固定接入技术的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技术被认为是最佳解决方案,但还须事实证明。 固定无线系统真的比有线系统更简单更便宜吗?支持者说,无线技术不需要地面铺线,不需获得市政批准,但怀疑者说,无线技术果真这么好?那么无线本地网(WLL)的推广怎么遭到了失败?现在看起来持怀疑态度的人似乎是正确的,做为替代固定有线设备的无线技术一直被夸大了,主要的设备提供商已经放弃了他们的基于GSM,DECT和CDMA.的窄带无线本地网方案,只有无线市话PHS业务还在保持上升势头。 但随着宽带时代的到来,无线技术将证明它做为一项接入技术在成本和性能上的无比优越性,而且也是参与竞争的必备条件。高速固定无线网与无线本地网(WLL)一样,速度快而且便宜,你不依靠那些处于垄断地位的电信运营商,就可构建自己的网络,还可在有线网络中结合使用无线技术。 波士顿的先峰顾问公司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表示,到2005年无线设备销售可达67亿美元,服务收入可达89亿美元,到2010年底这两项收入分别可达152亿美元和356亿美元,是一个利润可观的市场。ARC公司的报告也说,到2005年无线市场将增长三倍,与美国和欧洲相比,亚洲的重要性有可能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使得宽带无线技术在亚洲的发展受到了抑制。 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让人关注,对美国无线设备提供商来说,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下降使得中国市场极富吸引力。现在宽带市场相对来说还很有限,中国电信的1.44亿固定电话用户中只有10万是ADSL用户,公司计划今年再增加30万。 与中国电信竞争的还有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数据通信专营公司吉通和新成立的网通、铁通公司,它们都有计划开展宽带无线业务。在这样一个垄断的电信行业里,边界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 不可质疑,现在可选择的高速无线技术是LMDS,所有运营商的试验项目都集中在24-26和38GHz这一范围,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试验项目履盖10个

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

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 势 (1)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带宽需求和移动网络带宽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术优势和不足共存的矛盾,因此,决定了发展无线通信网络需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对此,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为运营商配备充足的频谱资源,为其综合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本文从市场分析的角度阐述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0 引言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无线通信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表现在

宽带无线接入点对点产品--详细资料

宽带无线接入点对点产品--详细资料

点对点无线接入系统 技术资料

目录 1.系统简介 (2) 2.适合用户: (2) 3.设备应用范围 (2) 4.产品的主要特性 (3) 5. 遵循标准 (3) 6. 系统介绍 (4) 7. 系统指标 (6) 8. 避雷保护 (10) 9. 网络拓扑图 (11)

1.系统简介 M3000 Freewave-I点对点无线接入系统工作在5.8GHz频段,可提供高效、安全的楼间连接和回程解决方案。该系统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稳定、可靠,可为用户构建统一的IP接入平台,满足用户高速数据接入的需求。系统采用集成天线,设备体积小,安装、维护方便,是“最后一公里”接入和专网用户的最佳解决方案。 2.适合用户: 网络/通信运营商企业办公/商住楼房智能小区 银行、税务、校园、港口、石化、机场、电力等 3.设备应用范围 ?高速Internet 接入 ?虚拟专网(VPN) ?视频会议 ?应急通信 ?局域网互连 ?IP电话接入 ?社区接入

4.产品的主要特性 ?经济高效的专线替代解决方案,投资回收周期(ROI)更短 ?较高的性价比,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强健的室外架构,确保前所未有的长距离和可靠性 ?卓越的OFDM无线传输,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实现非视距(NLOS)传输 ?嘈杂的环境中的理想选择:自适应和前向纠错(FEC)特性可优化性能?高吞吐量,最高达28Mbps,取决于所使用的设备 ?通过网管软件灵活配置系统的工作频率(在5.8GHz频段内) ?不折不扣的安全性:AES或128位WEP密钥加密(可选) ?易于安装和调试:完整的LED诊断程序,带有可显示10个LED的警示条,轻松实现天线校准,用户界面友好的管理工具 ?易于升级:通过无线方式迅速更新软件和重新配置系统 ?内置远程诊断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维护成本,缩短停机时间 5. 遵循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信息产业部无[2002]277号《关于使用5.8GHz频段频率事宜的通知》IEEE802.1 概述、体系结构和网络互联,以及网络管理和性能测试 IEEE802.1d 桥接模式 IEEE802.1q VLAN IEEE802.2 逻辑链路控制 IEEE802.3 CSMA/CD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 YD343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进网要求。 YD/T 746-95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信道复用技术论文

信道复用技术 学号:201305050059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姓名:郭保占摘要: “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同时传输的复合信号的方法。信道复用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道广泛地使用各种复用技术。 Abstract: the "reuse" is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signal with a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s on the same channel can be a composite signal. Channel multiplexing i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asic concept. In computer network channel widely used various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关键词:信道复用技术 简介:信道复用技术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空分复用,统计复用,极化波复用。 一、发展背景: 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如电话、电视网之间的信号传输最初是通过模拟信号来传输的,而后出现的计算机网络间的信号传输则依赖于数字信号。由于电话、电视网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如何利用模拟信号传输数字信号信息,使得语音、图像和计算机网络数据信号在同一个网络上传输,就成为通信界自然而然研究的方向。而信道复用技术就是从不同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近几十年来,无线通信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固定到移动的重大变革。而就移动通信而言,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无线频率资源,时分多址技术(TDMA)、频分多址技术(FDMA)、码分多址技术(CDMA)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GSM和CDMA(是区别于3G的窄带CDMA)两大主要的移动通信网络。由于通信工程中用于通信线路架设的费用相当高,需要充分利用通信线路的容量;再者网络中传输介质的传输容量都会超过单一信道传输的通信量,为了充分利用传输介质的带宽,需要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建立多条通信信道。 二、信道复用技术的原理: 当一条物理信道的传输能力高于一路信号的需求时,该信道就可以被多路信号共享,列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话系统通常有数千路信号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复用就是解决如何利用这一条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的技术。其目的是为了充分的利用信道的频带或时间资源,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当然,复用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共享信道由于带宽较大因而费用也比较高,再加上复用器和分用器。)但是如果复用的信道数量较大,那么这种方法还是比较可行的。 三、信道的复用技术常用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1、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就是将用于传输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个子频带(或称子信道),每一个子信道传输1路信号。频分复用要求总频率宽度大于各个子信道频率之和,同时为了保证各子信道中所传输的信号互不干扰,应在各子信道之间设立隔离带,这样就保证了各路信号互不干扰(条件之一)。频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所有子信道传输的信号以并行的方式工作,每一路信号传输时可不考虑传输时延,因而频分复用技术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频分复用技术除传统意义上的频分复用(FDM)外,还有一种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 2、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就是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片(简称时隙),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使用,每一路信号在自己的时隙内独占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时隙事先规划分配好且固定不变,所以有时也叫同步时分复用。其优点是时隙分配固定,便于调节控制,适于数字信息的传输;缺点是当某信号源没有数据传输时,它所对应的信道会出现空闲,而其他繁忙的信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