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灭绝-来自生态危机的惨痛教训

物种灭绝-来自生态危机的惨痛教训
物种灭绝-来自生态危机的惨痛教训

曾几何时,深秋抬头却不见南飞的大雁;曾几何时,指向树梢却不见麻雀的清鸣;曾几何时,夏夜没有了池塘的蛙鸣;曾几何时,草原上没有了苍狼的嘶吼……当那最后一抹轻盈的身影也消失在城市的汽笛声中时,我们才蓦然发觉,生活似乎少了什么。而前面所说的,仅仅是数量上减少的生灵,可是,还有更多曾经辉煌的生灵,却遭受了灭族绝种的危机,被历史的风尘所彻底掩埋……

其实,物种灭绝这个现象并非出现在现代,也并非是人类所创造,人类仅仅是给与了这个现象一些属于自己语言的解释罢了。生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些会适应环境而逐渐进化,有些则不适应环境,数量减少以至灭绝,这正是自然界的“适者生存”法则。

据统计,地球上大约每个小时就会有3个物种灭绝,不过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5次。

地球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而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叠纪(Triassic period)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它位于二叠纪(Permian)和侏罗纪(Jurassic)之间,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这种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三叠纪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三叠纪早期植物面貌多为一些耐旱的类型,随着气候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转变,植物趋向繁茂,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如松、苏铁等,而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三叠纪时,脊椎动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槽齿类爬行动物出现,并从它发展出最早的恐龙,三叠纪晚期,蜥臀目和鸟臀目

都已有不少种类,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了,在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与此同时,从兽孔类爬行动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但是,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批生不逢时哺乳动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直到新生代才成为地球的主宰。

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

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

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于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例如,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那次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

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恐龙就是那时消失的)

然而,我们今天在提及的,恰恰是我们所经历的第6次物种大灭绝。现在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成为罪魁祸首。专家认为,人类是否会列入其中也很难说。有人也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比如大熊猫种群目前就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

蒋志刚博士痛心地说:“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虎等这样的大型动物了。”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到1000倍。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新物种难以产生。现有的物种在不断走向衰亡,新的物种却很难产生。根据化石记录,每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高级类群。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生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所以,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就像虎一样,如果给它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自由地捕猎,它可能还会进化,产生一种类似虎的新物种,但是现在活动的空间有限,它要生存下来都很难了,就不用说进化了。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也

是其中一员。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消失,却很难像前五次那样产生新的物种,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由此可见,尽管前5次物种灭绝属于自然变化,我们现在也在经历着由我们自己所制造的第6次物种灭绝,这其中也包含着人类酿成的生态危机的恶果。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这种现象包含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倘若我们不能采取行动遏制全球的气候变暖,森林大面积减少,空气质量下降,水源安全不能保障的话,那么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由于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绝将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从现在起各国控制全球有害气体排放量的努力将能够拯救更多的物种免遭同样的命运。而转变生产方式或许是拯救地球最重要的方法,建设一种资源发展和经济发展保持双赢的生产方式才是当务之急,而这也就是我们国家现在

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同时也是我们制作这个

doc的一个重要目的,低碳生活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迅

速展开,面对物种飞速减少的数字,面对下面这一只

只可爱但却已经悄然远去的动物,同学们,我们还能

袖手旁观吗?

——袋狼

自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移民来到,袋狼的生存继而出现了危机。

大量的家畜——羊被狗伤害了。而人们误以为是袋狼所为,因为狗和袋狼都是吸羊的血。1888年,政府出赏金奖赏捕杀袋狼的人们,在那之后的二十年之中,共有2268只袋狼被捕杀了。这也是记录袋狼数量的珍贵资料。

最后一只袋狼,是于1936年9月7日死亡的。死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

人们在澳大利亚的岩石上发现了古代居民于一万年前绘成的壁画,从中我们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袋狼曾经生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奇妙的是,现在,在塔斯马尼亚岛上,有一个袋狼保护区。这样做是否表明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呢?总而言之,这么珍贵的动物——袋狼灭绝了。

尽管与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共同生活了一万年以上。但是,随着新世界被人类发现,在一瞬间,袋狼终于在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DODO

16世纪后期,带着来复枪和猎犬的欧洲人来到了毛里求斯。不会飞又跑不快的渡渡鸟厄运降临。欧洲人来到岛上后,渡渡鸟就成了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从这以后,枪打狗咬,鸟飞蛋打,大量的渡渡鸟被捕杀.就连幼鸟和蛋也不能幸免。开始时,欧洲人每天可以捕杀到几千只到上万只渡渡鸟,可是由于过度的捕杀,很快他们每天捕杀的数量越来越少,有时每天只能打到几只了。

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忍的杀害了,从此,地球上再也见不到渡渡鸟了,除非是在博物馆的标本室和画家的图画中。

——旅鸽

由于土地开垦,森林破坏,人和家畜的大量捕杀食用其肉,甚至用作肥料,到19世纪末,已减少到很难见到几只鸟的小群。当人类采取保护措施时已太迟,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杀死。1914年,最后一只人工饲养下的旅鸽——玛莎老死于辛辛那提动物园。至此,旅鸽在几十年内,由几十亿只到完全灭绝。他们焚烧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烧硫磺,让飞过上空的鸽子窒息而死。他们甚至做着火车去追赶鸽群。枪击、炮轰、放毒、网捕、火药炸......他们采用丰富想象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手段,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捕杀鸽子不仅用来食用,还用来喂猪,甚至仅仅为了取乐。曾经,一个俱乐部一周就杀了5万只旅鸽,有人一天便杀了500只。他们把这些罪恶一一记录下来——那是他们比赛的成绩。

甚至有人想出这样的方法——把一只旅鸽的眼睛缝上,绑在树枝上,张开罗网。它的同伴们闻讯赶来,于是一一落网。有时候,一次就能捉到上千只。这个方法一定传播得很广,因为他们甚至为那只不幸的旅鸽单独创造了一个名词——“媒鸽”(stool pigeon) 注明:“媒鸽”就是“告密者”最初的称呼。

“19世纪初有数十亿只旅鸽栖息于北美东部,迁徙鸟群可遮天蔽日达数天之久。後人们大量向西部迁移,每年旅鸽被杀戮者数以百万计,还用火车运到城市销售。从1870年起旅鸽数量骤然下降,当1914年9月1日旅鸽被正式定为绝灭种类。

威斯康辛州立怀厄卢辛(Wyalusing)公园立有一块旅鸽纪念碑,上书︰「该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绝灭。」

它们终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北美大陆上,每到迁徙的季节,它们成千上万遮天蔽日。当欧洲人刚踏上北美大陆时,这里有50多亿只旅鸽。可是欧洲人来到这里之后,由于旅鸽肉味鲜美,开始遭到他们大规模的围猎。从此,旅鸽也就一步步走向了灭绝。当时鸽肉在市场上轻易买到,密执安州一个季节里就捕获了750万只旅鸽。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旅鸽从几十亿猛减到濒临灭绝。

1900年2月,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贪婪的猎人打死了。,美国政府曾登出这样一个特殊悬赏:谁要是找到一只旅鸽便可得到1500美元的奖励。可是没有一个人得到奖赏。

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叫“玛莎”的雌性旅鸽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中死掉,代表着旅鸽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当时许多人围住它的身旁掉下伤心的眼泪,因为人们从此再也看不到这种美丽可爱的动物了,再也看不到它们迁徙时成千上万的壮观景象了。那只老死在动物园的旅鸽,被制成了标本送进国家博物馆。“玛莎”那永不闭合的眼睛圆瞪着,那永不饶恕的目光,似乎在谴责着人类,又似乎在提醒着人们记住往昔沉痛的教训。

……

……

……

所以,让更多的生物不再受害,为了让地球成为我们永远的家园,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善待身边的生命吧,让物种灭绝的悲剧,不再重演

高一(20)班 208室作品 2011.10

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浅谈生态危机的实质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进行,使得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物质生活,但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恶化,带来了资源的匮乏和全球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环境的现状,接着说明了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最后指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生态危机温室效应生态道德 1 . 生态环境的现状 生态危机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的。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历史的见证。公元250年玛雅文明鼎盛,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公元800年时玛雅文明开始崩溃,其后不到100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样,由于生态的原因,巴比伦文明毁灭了。1873年,伦敦出现杀人烟雾,煤烟中毒比前一年多死260人,1880年、1892年又夺去了1000多人的生命。英国的格拉斯哥、曼切斯特烟雾也造成1000多人死亡。1885年,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质砷化物的蔓延,加上1890年的洪水泛滥,致使群马、茨城等四县10几万人流离失所。进入21世纪的中国,第一天就遭遇了沙尘暴。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发生了沙尘暴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而2000年一年就发生了12次。这些事实说明,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在看到这些可悲的事实后,我们人类终于醒悟到生态危机的危害。 这种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基于这样的事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人成就,但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行为作用于自然的力度、广度急速加剧,造成沙漠的扩张与动植物灭绝、森林面积锐减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臭氧层的破坏和二氧化碳的增加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所有的这些都说明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演化成全球性的危机。恩格斯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2. 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2.1生态危机的实质 上面提到,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大大增加了认识自

生态危机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法

生态危机的成因及其 解决方法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邮编:

摘要 20 世纪后期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指导我们自身行为的思想观念,从理论的层面上寻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良策。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下生态危机的定义及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的生态危机问题;接着阐述了生态危机的的根源;最后介绍了几种解决当今生态危机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生态危机人与自然代内平等代际平等

人类进入20 世纪以来,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显示了科学技术强大的社会功能,它带来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极大进步,明显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它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人类现代文明的组成要素和内在原动力。然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并不意味着幸福、享乐和希望,它的进一步发展加剧了对外在自然的严重破坏,导致了生态问题的出现。那么何谓生态危机?关于生态危机的本质,学术界有过争论,主要是由于学科研究对象的不一致而有不同的界定。比如,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危机的实质是生态系统的一种失衡状态,这是一个狭义的自然科学问题。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在哲学视角中,所谓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污染严重。 (2)水体污染和淡水危机。 (3)森林和植被减少。 (4)土壤侵蚀和沙漠化。 (5)物种灭绝。 (6)能源和其它资源短缺。 (7)气候变暖、臭氧层变薄。 (8)生活垃圾日益严重。 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产生是人类的生存之“道”没有遵循生物演化的唯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政治课作业生态危机的根源何在

生态危机的根源何在 当今世界生态破坏已经达到了一个毋庸夸大其词的程度。我们今天正在日复一日的品尝着生态破坏带来的后果。就兰州的天气而言,在我倒兰州的这五年中,兰州沙尘天气总天数每年都在增加。从生态危机的具体表现方面讲,其主要表现为[1,2,7]:(1)气候变暖。气候变暖是由温室效应造成的。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与煤炭的燃烧,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日益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致使太阳光中辐射的红外线不容易轻易反射而热量被大气吸收从而造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的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森林大火的频繁发生以及暴雨次数的增加等对人类造成很大的损失。(2)臭氧层破坏。在距离地面10-30公里范围内的平流层存在一层臭氧保护层。它的作用是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线的辐射。是保护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有资料估计,臭氧层中臭氧浓度减少1﹪,会使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2﹪,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2﹪-5﹪。(3)酸雨蔓延。所谓“酸雨”,是指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 值小于 5.6 的酸性降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燃烧及废气的排放。酸雨若直接落在植物表面可使植物枯萎致死,若落入江河湖海那么会导致水中的鱼类以及两栖类动物会大面积死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4)水资源短缺。随着全球变暖,人口剧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进

步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为人们不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肆意污染。导致水资源急剧下降,致使全球约40%的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问题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5)此外还有土壤退化,荒漠化,固体废弃物污染,物种灭绝等等很多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生态危机的根源何在? 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学术主流学说主要有四种:(1)人类中心主义学说。众多哲学家在对人类的本性进行哲学探究的同时,将人类从大自然中独立出来。将人类独立于自然界与生态环境之外。将人类的进步体现在如何改造自然和开发自然的能力上。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中心和主宰。值得一说的是,这里人类中心说的起源有的人说是起源于基督教派的上帝拟人化[1,3,4]。将人类与自然对立。对自然资源无度的索取,对环境的肆意破坏。(2)科技异化说。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又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关键看人类怎么去应用科学技术。我认为,是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不加分辨的无度的利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我们对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恢复还得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5,6]。(3)消费异化说。在人类科学技术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温饱。而且还有精神需求以及剧增的物质需求。那么这势必造成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加剧。如果这样的索取是单向的,无度的。那么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恢复的,破坏性的。当今社会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人们的高消费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带来很大压力。(4)资本主

中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2952793.html, 中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作者:郭强 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1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上曾提出过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其中社会层面的文明、和谐以及国家层面的公正、法治的观念无一不彰显了我党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国度、实现以人为本的决心。实现以人为本,就是要给公众创造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个为人们所意识到并日渐重视的名词——“生态危机”,如今正向世人敲响警钟,这无疑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走出困境我们应从政策控制、经济调节、科技的正面引导以及道德观念宣传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社会现代化;生态危机;政策控制;经济调节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89-02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以及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目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危机程度各有不同。在我国,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黄沙漫天、空气污染、河流污浊、水土流失、旱涝频发、物种濒危等等。而且,更为严峻的是:一切还在继续恶化之中…… 当然,生态危机不是自古就有的,也绝不是凭空出世的,生态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个人认为,造成我国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可归于两大方面:人类自身的物质需求和认知层面欲统治与主宰自然的思想根深蒂固。 一 从人类自身的物质需求方面来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需要从自然界索取其所需,这本无可厚非。但若需索过度,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那接踵而来的便只有矛盾和危机了。 1.人口问题引发生态危机 自从人出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生存环境的安定、和平与富足化趋势发展,人口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资源总量上来看,我国亦是一个资源大国,但若涉及人均资源占有量问题,我们的大国地位就要拱手让人了。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引发人口数量的过多过快增长,这便要求有更多的资源与之相配套,因而对矿产的开采力度逐年加大,严重缩短了生态系统的再生

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一、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人口的急剧增长 “二战”以来,全球人口出生率急剧上升,科学家推断世界人口大约将于21世纪中期超过90亿,于21世纪末超过100亿。人口无限增长,地球将超载。人口的增长将导致需求增大。人类为了生存向自然过度索取,造成环境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缩小,产生生态危机,最终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 (二)科技的负面效应 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人类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忽略了自身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正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盲目征服自然,而忽视了科技的负面效应,使其负面效应扩大化,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失衡,最终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 (三)现代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消费主义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认为消费是人生的根本目的。消费主义支持“大 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此种方式激起的人类 欲望显然超越了地球的承受限度,这将破坏环境,造成生态危机。同时,消费主义带动的无限消费欲望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垃圾过剩,超越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转化限度。实际上,正是这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生成了现代环境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资源枯竭和废弃物剩。消费主义所采用的生活方式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四)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人为自然之主的价值观念。这是生态危机在认识上的总根源。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类主体性不断增强。这促使人类向着“主宰者”的中心地位逼近。人类视自然界及其中生物的存在价值不过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人类对自然不顾后果地掠夺、征服,自然伤痕累累。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的引导下,人类对自然一味索取而没有给予必要的补偿,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二、生态危机应对策略 根据上述生态危机产生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对应提出相关的生态危机应对策略,有四点:○1适度控制人口的增长;○2对科学技术进行正面引导;○3选择有益环境的生活方式;○4转变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人类要想长久地在地球上生存,就必须保持人口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关于科技与生态,人类可以以生态意识对科技发展进行重新评价,利用科技的潜力为治理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持,合理处理科技与生态的关系,使二者协调发展。而选择有益环境的生活方式可用循环型生产体系取代只追求经济效益的大量生产体系。同时为解决生态危机,就需要树立新的生态文明观,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人与自然是平等、共生、共存、共荣的,人对自然的改造必须遵从自然规律,考虑生态平衡问题,以自然所能承受的最大范围为限。 李约瑟之谜和钱学森之问 “李约瑟之谜”和“钱学森之问”,二者本质上并无差异。“李约瑟之谜”说的是近代中国的科技应该发达而没有发达,“钱学森之问”说的是新中国应该培养出很

生态危机的根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生态是所有人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坏境是否宜居,空气是否清新,水是否清澈,天是否蓝……晋朝陶渊明描绘的田园生活如今成了现代人追求的梦想……一个为人们所意识并日渐重视重视的名词——“生态危机”,如今正给世人重重地敲着警钟。生态危机,无疑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目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危机程度各有不同。在我国,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黄沙漫天、空气污染、河流污浊、水土流失、旱涝频发、物种濒危……而且,更为严峻的是:一切还在继续恶化之中…… 生态危机不是自古就有的,当然也绝不是凭空出世的,生态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个人认为,造成我国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可归于两大方面:人类自身的物质需求和认知层面欲统治与主宰自然的思想根源。 首先,从人类自身的物质需求方面来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需要从自然界索取其所需,这本无可厚非。但若需所过度,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那接踵而来的便只有矛盾和危机了。 1、人口问题引发生态危机。 自从人出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生存环境的安定、和平与富足化趋势发展,人口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资源总量上来看,我国亦是一个资源大国,但若涉及人均资源占有量问题,我们的大国地位就要拱手让人了。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引发人口数量的过多过快增长,这便要求有更多的资源与之相配套,因而对矿产的开采力度逐年加大,严重削短了生态系统的再生与修复时间,使得为人类提供资源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另一方面,过多的人口数量给地球造成了更多的污染与破坏。随着人口的快速、大量增长,造成了过多的废弃物排放和过多的破坏性行为,这无疑加剧了生态危机的严重程度。 2、资源发展型现代工业引发生态危机。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工农业手段日渐力不从心,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快速更加高效的手段来取而代之。因而,现代工业应运而生。我国仍处于资源型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依赖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优势。在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下,人类活动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破坏性特点。而具有大规模、快速、高效特点的现代化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进而导致人类活动的破坏性呈现明显增大趋势。这样一来,我们极易陷入“经济发展越快,生态危机就越严重”这一怪圈。人的需索与自然供给之间的矛盾有增无减,引发并加剧生态危机。 3、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引发生态危机。 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价值中立的,本身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成为能造福人类的法宝,反之,也可以成为毁灭人类的利器。造成现代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应用,这种不合理应用使之成为大量生产和利润至上的工具,放大了其负面效应,进而成为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的帮凶。 4、环境缺失的市场机制引发生态危机。 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下,企业过分注重自身利益,忽视了环境成本的计算。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只考虑经济效益,却不肯在排污设施、技术上投资,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加重生态危机。 另外,从认知层面的思想根源来看,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并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人类中心主义、过分追逐眼前利润以及生态道德意识的薄弱三方面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并加剧了生

生态危机的根源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目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危机程度各有不同。在我国,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黄沙漫天、空气污染、河流污浊、水土流失、旱涝频发、物种濒危??而且,更为严峻的是:一切还在继续恶化之中??? 生态危机不是自古就有的,当然也绝不是凭空出世的,生态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个人认为,造成我国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可归于两大方面:人类自身的物质需求和认知层面欲统治与主宰自然的思想根源。? 首先,从人类自身的物质需求方面来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需要从自然界索取其所需,这本无可厚非。但若需所过度,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那接踵而来的便只有矛盾和危机了。? 1、人口问题引发生态危机。? 自从人出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生存环境的安定、和平与富足化趋势发展,人口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资源总量上来看,我国亦是一个资源大国,但若涉及人均资源占有量问题,我们的大国地位就要拱手让人了。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引发人口数量的过多过快增长,这便要求有更多的资源与之相配套,因而对矿产的开采力度逐年加大,严重削短了生态系统的再生与修复时间,使得为人类提供资源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另一方面,过多的人口数量给地球造成了更多的污染与破坏。随着人口的快速、大量增长,造成了过多的废弃物排放和过多的破坏性行为,这无疑加剧了生态危机的严重程度。? 2、资源发展型现代工业引发生态危机。?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工农业手段日渐力不从心,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快速更加高效的手段来取而代之。因而,现代工业应运而生。我国仍处于资源型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依赖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优势。在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下,人类活动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破坏性特点。而具有大规模、快速、高效特点的现代化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进而导致人类活动的破坏性呈现明显增大趋势。这样一来,我们极易陷入“经济发展越快,生态危机就越严重”这一怪圈。人的需索与自然供给之间的矛盾有增无减,引发并加剧生态危机。? 3、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引发生态危机。? 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价值中立的,本身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成为能造福人类的法宝,反之,也可以成为毁灭人类的利器。造成现代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应用,这种不合理应用使之成为大量生产和利润至上的工具,放大了其负面效应,进而成为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的帮凶。? 4、环境缺失的市场机制引发生态危机。? 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下,企业过分注重自身利益,忽视了环境成本的计算。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只考虑经济效益,却不肯在排污设施、技术上投资,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加重生态危机。? 另外,从认知层面的思想根源来看,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并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人类中心主义、过分追逐眼前利润以及生态道德意识的薄弱三方面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并加剧了生态危机。? 1、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生态危机在认识上的总根源。? 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是指,把人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企图主宰和控制自然界,一切以人的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前提。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自身看成是自然界的主宰,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

生态危机之根源

从根本上说,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容纳量和容纳度,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原有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平衡所致。所以,生态危机的总根源在于人和人的活动。体地分析,是由人和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展开和形成的各种因素相互关联而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有人类的观念、人类的本性、工业化文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等。 一、人类观念与生态危机 对生态环境危机之根源的人类观念分析的依据是:对自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持有怎样的观念,会引导和影响人类对待自然的实际行为。人类的生态观念、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危机之间存在着内在密切的关联性。应该说,建立在现代工业文明形态上的整个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系统从本质上说是反自然、非生态化的,是以人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为价值取向,最终达到自然向人类生成、为人类目的服务的价值目标。诸如此类的观念不仅存在于思辨的哲学思想中,也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念教条。 二、人类本性与生态危机 人作为生命体存在的自然本性是有欲求的,并通过其活动满足和实现自己的欲求。并且人类的欲求在量上和质上、在满足和实现的程度和方式上,与自然界其他动、植物相比又有内在的差别。由于人类欲求

的无限性及无止境的扩张性,使得在欲求驱使下的人类活动就有可能突破自然生态系统可能提供的容纳量和容纳度,从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混乱,导致生态环境危机。 三、工业文明与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大量产生,并随现代工业文明的全球化扩张而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工业化的水平和规模的大幅度提高和扩大,也意味着人类改造自然与征服自然的效用与能力的大幅扩大和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随生产扩张而增多的各种废品、废渣、废气等污染物和有害物又向自然界排放,转嫁给自然,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危机。 四、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 对于生态环境,:技术的应用使人类增强了向自然挑战的能力,但也改变着自然的形态和结构,更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固有平衡和稳定,导致生态环境危机。 五、市场经济与生态境危机 与以往的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相比,市场经济体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在范围上是最广泛的,在程度上是最强烈的。这是由市场经济中生产的性质、目的和手段所决定的。工业化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必然伴随着对自然资料和资源的大量需求,从而带来生态

生态危机根源与治理的马克思主义观_顾钰民

生态危机根源与治理的马克思主义观 顾钰民 [摘要]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现实挑战,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国有些学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 本逻辑,是以获取利润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制度。笔者认为,这一结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生态危机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直接原因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导致的对自然巨大的获取和破坏能力,与资本逻辑和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用资本逻辑和社会制度不同不能解释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消除生态危机最终要靠人类共同努力,树立新观念、建立新模式、运用新科技,并完善制度建设。 [关键词]生态危机;根源;社会生产和生活现代化;理论困境[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5)01-0047-05 作者:顾钰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进入21世纪,全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对严峻的现实,人们反思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和实践活动,追寻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不断深化对生态危机的认识。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国有些学者(也可称为中国“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就是资本逻辑,是以获取利润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制度。笔者认为,这一结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生态危机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直接原因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导致的对自然巨大的获取和破坏能力,与资本逻辑和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用资本逻辑和社会制度不同不能解释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 一、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形成的对自然巨大 的获取和破坏能力 生态危机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管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都必须共同面对。从这一客观事实出发,我们不能只是从不同的社会制度上找原因,而应该从更一般的意义 上寻找原因。追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其根源所在,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但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国有些学者没有从这一客观事实出发来追寻生态危机的根源,而是以不同的社会制度为依据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把生态危机的根源直接与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挂钩,这一分析框架凸显的理论缺陷是把生态危机这一不是社会制度性的问题纳入制度分析的思路。 生态危机首先是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没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类获取自然资源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极大的增强,与此同时,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和垃圾也与日俱增。由此必然带来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不仅是人类获取各种生存和发展资料的源泉,而且也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要素。自然生产力、科技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三大源泉。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都要以自然为基础,都要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前提。但是,人类在依靠自然才能发展自身的时候,却

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根源

求 索/2005/1 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根源 张彭松 摘 要:从直接性来说,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是人对自然控制的无反思状态造成的。而人与人的“我与它”式的功利性关系在文化深层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它们都根植于“现代性断裂”的文化危机。只有在现代与传统互镜的基础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信念,建立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共同体,才能够缓解生态危机给人类造成的压力。 关键词:生态危机;现代性;文化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5)1-104-03 作 者: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哲学博士;河北,秦皇岛,066004 一 生态危机的直接性根源 从直接性来说,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人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使自在自然转化为人为自然,使自然的原生态受制于人的文化创造。这其中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消极的因素。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转化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前工业文明时期,人化自然处于匮乏状态,人类依赖于天然的物质资源的直接效用。到了工业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主体性,但随之现代文化的消极因素也就凸显出来。启蒙时代的哲学家卢梭早已预见到这一点,这正是他比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高明的地方。可以说,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生态危机还是属于近现代社会工业化之后的事情。 在传统社会中,人依附于自然,人对自然的基本价值观念形象地说,即“大地是母亲”。人遵循的是“万物有灵论”,也就是说,人可以和自然抗争,但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自然的内在价值始终是人不可跨越的界限。即使在近代西方的文化观念中,人对自然的态度仍然保持着泛神论。如,斯宾若莎的“实体”即是自然。而到了现代社会,人有足够的能力和手段来控制自然界,人与自然的主奴关系角色发生了根本转换,自然完全被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和自由意志“祛魔化”(disen2 chant m ent),相应地,人也就成了地道的自然界的合法操纵者和控制者。正如海德格尔所言,在现代社会中,自然赤裸裸地成了人的“加工材料”和“储备物”,它完全失去了自在自为的独立特性,随之人类自身也成了“无保护”的“被抛”于世的存在,人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拯救自然及人本身。所以,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都在竭力反抗西方近代的人道主义,即把人的价值放在上帝位置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① 在现代社会中,人对自然的工具性价值或观念推动了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是否由此就可以断定,人的这种对待自然的工具性态度或观念就是合情合理的?我们不必通过复杂的理论分析,而仅仅关注一下周围的事实世界所发生的消极性变化即可看出。大气污染,臭氧空洞,森林覆盖面积骤减、生物种类趋于单一化以及核污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等无不反映出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程度之严重性。这种急剧恶化了的自然环境正在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悲剧性的是,这种威胁根本上不是来自自然界的无情,而恰恰来自启蒙以来的现代人过于外求的先验主体性活动方式或观念。 有一种观点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咎于人的主体性的膨胀,反对以人为唯一价值标准的人类中心主义,主张返回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存在状态”。这其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问题是,在这种“自然存在状态”中人的价值何在?习惯于以工具理性的方式思考和生存的现代人又如何能够返回到以自然为本的“天人合一”状态?这都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并且,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也是基于人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一状况而强调自然相对于人的价值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优先性,然而这种理论的终极目的归根结底仍然是为了人自身的考虑,这就使非人类中心主义者陷入了自身的矛盾之中。 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正确理解现代人的主体性观念?笔者认为,非人类中心主义者所反对的主体性实际上是以工具理性为特征的现代人的主体性,是狭隘的个人意义上的占有性主体。有必要拓展主体性的内涵,以此为基础人类完全有可能形成一种更高层面、意义更宽泛的主体性理念。换言之,人保护自然是为了人自身的目的,人没有完全超越于自身之外的为“他者”的目的。从这一意义来说,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人的主体性以及与之相应的广义的人类中心主义是无法彻底取消的。但人的主体性不是单一的,而且与人的主体性概念相应的为人自身的“目的”,其内涵也是宽泛的,人可以确立比物质利益与享受更高的“目的”:伦理、审美和宗教等等精神层面的创造性与超越性。与物质利益这一外在目的相比,人的精神上的满足也许更为长久和充实。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对自 401

生态危机成因及应对措施

生态危机成因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以生态马克思主义为视角 雷雷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1) 摘要:生态危机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控制自然”观念、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以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当代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我国来说,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建立起健康正确生态观,摒除异化消费,并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字: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成因、应对措施 一、生态危机的定义及成因 1、生态危机的定义 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生态危机一旦形成,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恢复。因此,当他还处在潜伏状态时就应该提醒人们警觉起来。1 2、生态危机的成因 “生态马克思主义”(The Ecological Marxism)的危机理论不同于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把生态危机归于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观点,更多的是从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层面对生态危机的成因进行深刻的分析。2综合“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念,可以得出生态危机主要产生于以下原因: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莱斯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 威廉·莱斯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其代表作是《自然的控制》和《满足的极限》莱斯主要从技术理性批判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两个维度探讨生态危机产生根源。从技术1https://www.360docs.net/doc/6212952793.html,/view/771875.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2月15日

理性批判角度看,莱斯强调正是“控制自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非理性应用,导致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3莱斯通过考察“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演变,认为生态危机根源在于错误的自然观和技术观,而“控制自然”观念是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深层根源。莱斯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导致了人们丧失了对自然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滥用。4“控制自然”这种现代性加价值体系不仅使人们丧失了对自然的尊重,把自然看仅仅作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机械客体,把“控制自然”视为人类实现幸福的必然途径。通过科技这一工具,以“控制自然”为目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集中生产和管理过程,导致突破了生态系统的承受极限,产生严重的生态危机。 (二)、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生态马克思主义”主张应研究消费领域中出现的新变化,即异化消费。因为这种异化消费引起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形成生态危机。阿尔格尔指出:“‘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5这种消费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而只是补偿人们异化劳动的一种手段,人们不是出于真正的需求而追求商品,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的刺激下去疯狂的追求高消费。人们把这种市场强加给自己的需要当作自己的真正需求,并把消费与幸福等同起来,把消费作为自我满足的唯一手段,这使得异化劳动反而成了物质丰饶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支撑起了异化劳动。异化消费不仅支持着异化生产制度,使资本积累和再投资得以继续进行而且还是对人们所从事的,日益令人讨厌的,不能自我实现的劳动的一种补偿。因此,“异化消费”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 (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又一原因。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对自然必然采取一种敌视的态度把自然看成掠夺和获取利润的对象。资本主义为了维持自己的合法性,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人们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而在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资本主义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又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对自然 3王雨辰:《生态辩证法与解放的乌托邦——评本·阿尔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2期,转引自:包庆德、夏雪:《国内学界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根源研究述评》载《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0卷第2期。 4包庆德、夏雪:《国内学界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根源研究述评》载《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0卷第2期。 5[德]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494页,转引自:常艳:《生态危机的根源及解决路径》载《哲学百家》2009年第3期

生态危机:特征、根源及治理-精选文档

生态危机:特征、根源及治理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不断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异化,出现了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高生态危机治理能力,走出生态危机,走向生态 文明成为人类的迫切需求。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巴里?康芒纳在其 著作《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中,提出生态学的四条法 则: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去向,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没有免费的午餐。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人类从地球生态系统中取走的任何一样东西,都会再放回原处。因此,人类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带来的将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情报复。生态危机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吃老本”的线性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需要采取“吃利息”的循环发展模式。生态危机治理是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生态危机的特征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著名的研究报 告一一“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的观点。报告沉重地指出: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小而脆弱的圆球,是一幅由云彩、海洋、绿色和土壤组成的图案,人类的活动正从根本上改变着地球系统[1] 。 报告在警示我们:人类的各种活动正在使人类自身面临着生态危 机。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Carson )曾深刻地说:“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了危险的,甚至致命物质的污染。” [2]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一直采取“吃老本”的线性发展模式,毫无顾忌地挥霍着大自然的资源,肆无忌惮地污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对大自然的强大干预超过自然界的自调节能力,生态平衡被破坏,自然界已经不堪忍受人类的蹂躏。人类面临着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具有人为性、潜伏性和全球性等主要特征。 一)生态危机具有人为性

论生态危机及其根源

对于人与人和人与自然这两种关系的关联,西方的一些生态哲学家也有过论述。 莱斯(WilliamLeiss)在《自然的控制》一书中指出:“‘征服’自然的观念诱发了虚妄的希望,在这种虚妄中隐藏着现代最致命的历史动力之一:自然的控制和人的控制之间有着难以解脱的联系。”布克钦指出,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之间的相互征服。“社会生态学最基本的要义就是:我们首要的生态问题根源于社会问题。”“人统治自然绝对根源于人统治人,”例如男人统治女人,一个阶层的人统治另一个阶层的人,一个民族统治另一个民族。“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其实意味着生态学之外的更大更紧迫的社会危机,即等级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家长制的和阶级的矛盾加剧和发展。”布克钦甚至说“要解决这些社会危机,只有通过依照生态的路线、以生态哲学和生态思想作为指导来重新组织社会的方式才能实现。”凯伦·沃伦(KarenWarren)在她主编的《生态女性主义哲学》、《生态女性主义》等著作里总结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在对女性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有历史的、体验的、象征性的、理论上的重要联系。”“生态女性主义者坚信,这种统治的逻辑既被用来为人类的性别、人种、族群或阶级统治辩护,又被用来为统治自然辩护。”“生态女性主义者要分析的就是这样的两种孪生的统治——统治自然与统治女人,并思考对有色人种、儿童和下层人民的统治。” 其次,儒家生态思想对人在自然界里的巨大能动作用给予了突出的强调,而对这种能动作用的忽视,恰恰是生态整体主义的又一个缺陷。《中庸》强调了人类爱护自然的天赋责任和参与并辅助自然进程的能动性:“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辅助和保护万物依其本性充分发展,发挥能动性补足天地之化育,这是人类义不容辞的使命。作为生态系统中最具建设力和破坏力的人类,如果不能尽其自然责任,完成其自然使命,必将给整个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从这个意义上,才能较好地理解孔子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正如杜维明所指出的那样:“人就是天生要扮演一个主动自觉的角色,这个角色就是参天地之化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这个意义上,不是说他傲慢,他不谦虚,而是他有强烈的责任感。” 从儒家生态思想这个视角去考察生态整体主义,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社会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子系统,人类是生物共同体中最有能动性的物种,他既能一手造成了当今的生态危机,也能、而且只能依赖他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子系统内部的关系和谐、公平公正,是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稳定、和谐的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因此,生态整体主义不仅要强调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重要性,还必须突出强调人类在保护生态系统整体利益方面的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强调人类这个子系统的内部关系对于母系统的平衡稳定的重大作用,把人类子系统内部关系的改善——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实现、人权的保障、人与人关系的改善、社会公正的实现、生态正义(包括世界范围的、一国内部的、代际之间的生态正义)的实现、全人类的和平与合作等——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生死攸关的重大影响突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