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 2014年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O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C A. 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

A. 一元论

B.二元论

C. 唯物论

D.唯心论

3. 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 D

A. 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C. 有形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D

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 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C

A. 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 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6.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B

A.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 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

A.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 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B

A. 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 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 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 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 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B

A. 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 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A

A. 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 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13. 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C

A. 艺术

B.宗教

C. 政治

D.哲学

14.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D

A. 人的价值追求

B.人的政治立场

C. 人的情感态度

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 具体劳动 D

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6. 价值规律是 B

A. 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7. 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D

A. 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C. 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18.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D

A.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9. 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A

A. 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0. 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C

A. 生产相对过剩

B.需求绝对减少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1. 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 D

A. 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

C. 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22. 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 C

A. 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 借贷资本

D.农业资本

23. 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 A

A.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

C. 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

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

24. 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 C

A. 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

B. 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

C. 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D. 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

25.“ 过剩资本” 的出现是 C

A. 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

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

C. 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 D

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7. 下列属于 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B

A. 黑格尔

B.圣西门

C. 费尔巴哈

D.李嘉图

28.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 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 实现共产主义

29. 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B

A. 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30. 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A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C. 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

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ABCD

A.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D.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32. 除了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还有 AC

A. 质量互变规律

B.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

33. 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ABCD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4.“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在于否认了 ABCD A. 真理和谬误的严格界限 B.真理的相对性

C. 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D.真理的绝对性

35. 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ABCD

A. 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 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36. 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 ACD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

C.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37.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 ABCD

A. 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

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C. 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38. 级差地租 I 形成的条件有 AB

A. 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C. 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多少

D.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效率

39.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方式主要有 ABC

A. 国家购买一部分私人企业的股票

B. 原国有企业出卖一部分股票给私人

C. 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兴建新的企业

D. 原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

40. 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灭的“ 三大差别” 包括 ABC

A. 工农差别

B.城乡差别

C.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D.干部和群众的差别

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乏实践的观点,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114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1)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简言之,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都是客观实在,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43.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218 答核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而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主要特征: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4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 275 1.仅靠自认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意涉足的领域。 4.日益严

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5.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6.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45.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当前我们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就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迈进。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必然成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1 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 2 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3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7.什么是绝对地租?它产生的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1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包括租种劣等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即绝对地租。 (2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垄断是指农业中的有限土地被私人土地所有者占有后,别人无法再去拥有对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私有权,从而形成了对土地的私有权垄断。首先,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业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其次,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

形成绝对地租。 (3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017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释

2017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解释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世界观是(A)。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解析】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A)。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自考汉语言 【解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也不是倒退,具有不可逆性。比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等。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B)。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

全国2014年4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D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B.二元论A.一元论 D C.唯物论.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 B.自然物质的共性A.生命物质的共性 CD.有形物质的共性.一切物质的共性.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4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 .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5 A.逻辑分析法B .阶级分析法.精神分析法 D.矛盾分析法C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A .辩证否定的原理B D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对立统一的原理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 .相互作用的关系D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D.识记、联想、假说 C.分析、归纳、综合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9 .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4.10)真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有() A.邓析 B.邹衍 C.惠施 D.墨瞿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各家思想特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统计 刷题次数 : 1530 错误率 : 60% 2.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士大夫阶层的养成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统计 刷题次数 : 2295 错误率 : 51% 3.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B.玄学 C.般若学 D.涅槃学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玄学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玄学,玄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不过他们的贵无尚虚的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理想帝王人格问题,大体仍不离济世之道。 统计 刷题次数 : 2037 错误率 : 51% 4. 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两税法的作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内容核心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统计 刷题次数 : 1683 错误率 : 42% 5. 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

(完整word版)2016-2017年4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解析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 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 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 B.发展的 C.精神的 D.实践的 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 (民放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 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B,勤业C.孝梯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切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B“修身”C“平天下”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止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0.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 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 11.中国铁器的普遍使用始于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2.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是 A.民间推选制 B.官员推荐制 C.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 D.门阀世族世袭制 13.在中国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 A.人定胜天的观念 B. 物竞天择的观念 C.天人之分的观念 D.天人合一的观念 14.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 A.岩壁文 B.石鼓文 C.青铜文 D.甲骨文 1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的是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16.古代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 A.唐代初年 B.北宋初年 C.明代初年 D.清代中期 17.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A.水利开发 B.农具应用 C.农业政策 D.农耕灌溉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 文化产品 B. 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 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 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 ) A. 羌 B. 吐蕃 C.鲜卑 D. 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A. 中原文化 B. 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 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A. 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 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 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 A. 社会生活 B. 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 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A. 七百年 B. 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 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A. 政治观念 B. 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 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A. 夏朝时期 B. 商周时期 1

C.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9. 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 A. 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 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 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 《神农本草经》 B. 《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 《本草纲目》 11. 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 公元 2 世纪 B. 公元 6 世纪 C.公元 8 世纪 D. 公元 12 世纪 12. 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 宗族 B. 家庭 C.什伍里甲 D. 个人 13. 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A. 明代 B. 宋代 C.汉代 D. 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 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 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 九品中正制 15. 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周易》 B. 《管子》 C.《商君书》 D. 《韩非子》 16. 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程颐 C.王阳明 D. 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 应 ( ) A. 止于至善 B. 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 德育和智育并重 2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全国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D)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A.形象性B.能动性 C.客观性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11.生产方式包括( C)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1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 A) A.教育B.管理 C.生产资料D.自然科学 1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B) A.渔猎社会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 1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1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A)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C )

2019年4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重农主义 周人极度重视农耕生产。赋予它以某种“政道”含义。在《无逸》篇中,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含义: (1)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

(2)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重农主义”可以在西周的农耕政道中,找到它最早的根芽。 2. 血缘九族制 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3. 行业组织 是手工业者自发组成的同行业组织。其职能是互相共济,保护行业利益,也叫同业公会。(行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祖师崇拜、师徒传承、行业禁忌。 四、简答题 1. 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①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 ②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 ③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 ④“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2. 历代农书所包含的思想及生产知识 汉崔寔《四民月令》、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陆龟蒙《耒耜经》、宋陈敷《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张履祥《补农书》等。包含了官方生产管理和地方生产知识两部分的内容,并概括了一些基本的理论思想和操作方法,表现了很高的文化意识。 3. 儿童启蒙读物的特点 传统识字读物的特点: ①知名的知识分子很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 ②儿童教材流行的时间长、范围广;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绪论 一、知识题 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问答题 1、“文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文化的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culture的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人的智慧,与精神文明难以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应把握三要点:A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 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应把握三要点:A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C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所以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其特点是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以及更多的分类法(例如,有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运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北朝连接江、淮、河、海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冀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青州(渤海、泰山之间)、徐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扬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荆州(荆山以南、衡山以北)、豫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梁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雍州(西河以西、黑水以东)。[《尚书》之《禹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桢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桢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6、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野千里,山河表里。而且此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原上,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而晋北地区又与蒙古高原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个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个阶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50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

2017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6.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先验论 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 C.唯物主义反映论 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 8.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 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 10.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1.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A.实体性因索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2.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品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学识修养 13.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自考必过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 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 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 和。狭义的文化专指人 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 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 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 现,其中就含有规律 性,成为某一历史时 期、某一国家(民族或 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 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 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 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 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 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 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 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 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 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 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 公元1400年到1900年 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 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 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 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 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 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 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 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 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 立诸侯国家,史称封 建,所形成的社会制 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 (311年),匈奴贵族刘 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 虏晋朝皇帝,西晋灭 亡,史称“永嘉之乱”。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 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 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 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 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 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 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 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 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 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 佛教、道教、穆斯林、 景教、阴阳先生、萨满 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 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 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 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 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 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 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 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 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 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 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 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 的愿望。如触摸某寺庙 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 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 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 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 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 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 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 趋完备。 15.分封制:是与宗法制 密切相关的封建制度。 简言之就是分地以封 诸侯。国王将土地分封 给诸侯,诸侯将所得的 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 又将它分封给士,士则 直接组织庶人进行生 产活动。 16.春秋决狱:即以《春秋》 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 律,《春秋》经义不但成 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 性甚至还高于法律。其 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心 理动机的判定。以善恶 动机论罪,为人们的主 观臆断打开了方便之 门。 17.整体思维:是指把天 地、人、社会看做密切 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 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 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 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 互依存的联系。 18.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 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 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 维方式。 19.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 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 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 象及其变化。 20.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最高价值原则,其含 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 最高的德。 二.选择题知识点。 1.文化的界定。文:① 本义是“错画”,也 就是花纹。②引申为 后天形成的品德、修 养。③在政治领域 里,引申为“文治教 化”。④天文指的是 自然现象和规律,人 文指的是社会现象 和规律。“化”的本 义是改易。 2.广义的“文化”定义 是以人类与非人类 的分野作为立论的 依据。狭义的文化又 称人文文化。 3.中国文化又称中华 文化、华夏文化、炎 黄文化,它属于国别 文化。 4.文化的特点:民族 性、区域性、历史性、 创造性、时代性。 5.教材将文化归纳为 两个层次:上层文化 和底层文化。 6.文化的历史传播,上 层文化是以文字典 籍为媒体的,而底层 文化主要靠口头传 承。 7.文化是一个历史概 念。 8.中国传统文化,指的 是以中华文化为源 头、中国境内各民族 共同创造的、长期历 史发展所积淀的文 化。 9.文化传统具有稳定 性、延续性、普遍性、 可变性。 10.《中国文化概论》是 一门兼顾历史的关 于中国国别文化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 论课程,是中国传统 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11.教材对文化分科采 用四分法:生产生活 文化、制度文化、思 想观念与精神文化、 语言文字文化。 12.中国境内,地势西高 东低,地形呈阶梯状 分布。地势最高的是 青藏高原,号称“世 界屋脊”。 13.陕西关中地区是四 塞之地,黄河在它的 西、北、东三面环绕, 南面是秦岭山脉,西 北有六盘山、贺兰

最新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最新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0月) 第一部分代年考题 1.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2.九流十家: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人的总结,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 3.血缘九族制:(1)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 (2)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4.家天下:(1)家天下的家族统治在中国传衍了两千年之久,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家族的代兴与衰亡。 (2)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可是她并没有摆脱宗法关系的控制,她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 5.中庸:(1)“中庸”这一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中庸”的含义是指可常行常见的最高的德。 6.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7.“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8.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9.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 10.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她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11.文化内涵:社会上的许多事物,都从属于某一领域,可是根据大文化的定义,只要它们是人类创造的,同时也都能够属于文化范畴;这些事物对于文化学来说,主要关注它们人文性的一面;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12.“三皇五帝”:“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她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创造者。“五帝”是皇帝、颛顼、高辛、尧、舜。 13.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业为本的原则和指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勤农观是和统治者具备农耕灌溉与农业历法等知识结构分不开的。 14.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人们一般将隋大业三年(6 )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科举制度不但造就了中国的官僚阶层,而且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士人文化;科举制度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5.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富。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意在发掘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内涵。 16.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17.《阿房宫赋》:作者杜牧。该作品的撰写虽是带有文学夸张,但未尝没有触及历史实情:“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是对统治阶级滥砍乱伐林木,在北方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揭露。 18.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性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据此而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19.什伍里甲制度:是古代中国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最早是春秋齐国推行。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闾里治安。后代里甲制由此发展而来,并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 20.仁爱孝梯:仁者,爱人也;梯者,顺也。仁爱孝悌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处理家庭成员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基本准则,是中华

201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题(完整试卷) 含答案

201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题(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B.二元论 C.唯物论D.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lO.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