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枕肌劳损的应用解剖及针刀治疗的商榷解读

椎枕肌劳损的应用解剖及针刀治疗的商榷解读
椎枕肌劳损的应用解剖及针刀治疗的商榷解读

椎枕肌劳损的应用解剖及针刀治疗的商榷

尹保国,沈宏友,郭家松,钟渭,欧洋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解剖学教研室,广州 510315)

摘要:目的为针刀治疗椎枕肌劳损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10具成人尸体头颈部材料上,对椎枕肌、椎动脉、第1、2颈神经后支和寰枕筋膜等进行了解剖和观测。结果①椎枕肌包括4对小肌,肌块虽小,发育良好,起止于枕骨下项线、寰椎后弓、寰椎横突和枢椎棘突。②枕动脉全程可分4段,其中第2、3段紧邻椎骨,骨质增生可影响椎动脉血流。③4对椎枕肌均由枕下神经的分支支配。④寰枕筋膜可分寰枕前、后膜,其上下高度均约1.0cm。结论长期低头作业和伏案工作,可导致中老年人椎枕肌劳损,针刀治疗应在枕骨下项线、寰椎横突和枢椎棘突等处进行。

关键词:针刀医学;椎枕肌劳损;应用解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颈部众多疾病的统称。颈椎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病变组织涉及面广,诸如肌肉的劳损,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的扭挫伤和钙化,小关节的错位,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所造成的脊髓、脊神经、椎动脉受压等。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头昏、头颈部活动受限、枕项部酸麻胀痛等。椎枕肌劳损所引起的颈椎病是为其中之一,虽少有人提及,但临床并不鲜见,且有人将其误诊为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为了配合针刀治疗椎枕肌劳损,我们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给针刀医学提供形态学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取经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头

颈部材料10具(20例),由浅至深按层次解剖,依次切断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在枕部的附着点并翻向外下,清理和修洁4对椎枕肌。观察椎枕肌的形态和起止、椎动脉在枕下三角的行程、第1和第2

颈神经后支与椎枕肌的关系。然后,正中矢状位锯开头颈部,清理观测寰枕前膜和寰枕后膜。

2 结果

2.1 椎枕肌的解剖椎枕肌包括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4对。肌块虽小,却发育良好。位置深在,均起止于枕骨的下项线与寰椎后弓、横突和枢椎棘突。

头后小直肌呈长条形,起自寰椎后结节,止于下项线的内侧部。单侧或双侧收缩均使头后仰。

头后大直肌呈三角形,起自枢椎棘突,止于下项线的外侧部。单侧收缩时头向同侧旋转,双侧同时收缩头向后仰。

头上斜肌呈梭形,起自寰椎横突,止于下项线外侧部的上方。单侧收缩时头向对侧旋转,双侧收缩头向后仰。

头下斜肌呈圆柱形,起自枢椎棘突,止于寰椎横突。单侧收缩头向同侧旋转,并向同侧屈。

2.2 椎动脉的解剖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发出后上升,一般经上位6个颈椎横突孔,再经寰椎侧块后方的椎动脉沟转向上入颅腔。根据椎动脉的行程和位置可分为4段:第一段即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至第6颈椎横突孔以前的部分。第二段为椎动脉穿经颈椎横突孔的部分。此段椎动脉在老年人可出现迂曲,因为其内侧与颈椎体相邻,若有颈椎体骨质增生,可使椎动脉管径变窄而影响脑的血供。第三段位于枕下三角内,从寰椎横突孔穿出至进入椎管内之前的部分。此段椎动脉穿出寰椎横突孔后,经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呈水平方向转向后内侧,再经寰枕后膜进入椎管。第四段是进入枕骨大孔与对侧椎动脉合成基底动脉的部分。

2.3 第1、2颈神经后支的解剖项部的肌主要由脊神经后支支配。椎枕肌由第1颈神经后支即枕下神经的分支支配。枕下神经穿过寰椎后弓与椎动脉之间进入枕下三角,分支支配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第2颈神经后支较粗大,于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之间,头下斜肌的下侧

穿出。分别发细支与第1和第3颈神经后支交通外,分为较小的外侧支和较大的内侧支。外侧支支配头最长肌、夹肌、头半棘肌。内侧支即枕大神经。枕大神经斜向后上,先后穿过头半棘肌和斜方肌腱膜,伴行椎动、静脉及其分支,布于上项线以上至颅顶部的皮肤。

2.4 寰枕筋膜的解剖寰枕筋膜是指连结寰椎前后弓与枕骨大孔前后缘之间的结

缔组织膜,包括寰枕前膜和寰枕后膜。寰枕前膜起自寰椎前弓上缘,向上附于枕骨大孔前缘,较宽阔,因有前纵韧带的移行而稍显增厚;寰枕后膜起自寰椎后弓上缘,向上附于枕骨大孔后缘。寰枕后膜与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围成一管,有椎动脉和枕下神经通过。寰枕前后膜的上下高度仅约1.0cm。

3 讨论

椎枕肌包括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四组肌肉虽然短小,却发育良好。由于它们的位置深在,浅层解剖很难观察其全貌,大体解剖教学往往忽视

此类细小的肌肉。四组小肌在防止头部过度前屈以及在头部旋转运动中发军了重要作用。在长期低头或伏案工作的人群中,尤其是中老年人,由于椎枕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积累性损伤,即通常所说的劳损。因椎枕肌长期受累,可能导致慢性无菌性炎症,进而引起肌肉痉挛、硬化和粘连,产生所谓的“动态平衡失调”。椎枕肌劳损时,患者常表现为枕项部有酸麻胀痛等不适及活动受限,特别是头部旋转运动受限明显。当头颈部用力前屈时,枕下疼痛加剧。检查时,压痛点位置深在,常在枕骨下项线、寰椎横突和枢椎棘突等处有明显压痛。

根据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

病理学的新认识[1],和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基本原理[2],我们认为对椎枕肌劳损的治疗,应在枕骨下项线、寰椎横突和枢椎棘突等压痛点范围进行无损害性操作,以恢复其动态平衡。临床上,常有人将椎枕肌劳损所引起的颈椎痛诊断为寰枕筋膜挛

缩型颈椎病[3],我们认为这是难以理解的,很可能是一种误诊。因为“挛缩”是一个病

理学术语,大致包括两方面的情况,一种是肌肉的痉挛性收缩,简称“挛缩”,常见于痉挛性脑瘫和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另一种是当肌腱、关节囊、韧带和筋膜等纤维性结缔组织长期处于松弛状态下,由于其本身所含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弹性回位,导致其长期短缩,不能正常伸展,称之为“挛缩”。寰枕筋膜是连结寰椎前后弓和枕骨大孔前后缘之间的一片结缔组织薄膜,根据连结的部位可分为寰枕前膜和寰枕后膜,其上下长度约为1.0cm,一般人生活在常态下很难发生挛缩。假设寰枕筋膜真的发生了挛缩,那么患者的头与颈之间就很难产生运动。特别是提到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容易产生寰枕后膜挛缩型颈椎病,我们认为这更是不妥。长期伏案工作只能使寰枕后膜被动地拉长,不可能产生挛缩。所以,对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的诊断或说法值得商讨。

1999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上,有的学者提出了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的诊断,并介绍了针刀治疗的

方法,而且特别强调针刀松解一定要“到位”。作者在这里敬告针刀医学的从业者,寰枕后膜仅为一薄膜,且位置深在,其深面就是延髓,如果一味强调针刀松解“到位”,倘若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损伤延髓,导致病人死亡,酿成重大医疗事故。故十分可疑针刀在此区域所发生的确切作用。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作者仅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寰枕筋膜的解剖生理特点,从组织结构和运动状态的角度,提出寰枕筋膜难以发生挛缩的看法,至于在临床上究竟有无寰枕筋膜挛缩的存在,不敢妄下结论。作者认为,对于长期低头作业和长期伏案工作的中老年人,根据临床所产生的头颈活动受限及枕项部酸麻胀痛不适等症状,结合体检发现的压痛点深在,且主要表现在枕骨下项线、寰椎横突和枢椎棘突的特点,诊断为椎枕肌劳损较为贴切。

参考文献:

[1] 朱汉章.针刀医学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病因病理学方面的新理论.中国针灸

[J].1995,15(1):47-50.

[2] 朱汉章,柳百智.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2.

[3] 潘中其.推拿治疗环枕筋膜挛缩综合征52例体会[J].按摩与导引,1998,5:8-9.

针灸、小针刀、套管针灸刀、套管针、超微针刀、刃针的区别

针灸针、刃针、超微针刀、小针刀、韩国套管针、套管针灸、套管针灸刀的区别如下: 一、针灸针,是传统疗法,直径0.16-0.35毫米\长度1.0-75毫米,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捻转行针酸胀痛麻患者不宜接受。 二、小针刀,朱汉章老师的发明专利,长度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5-1.2毫米不等。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剥离松解时疼痛大些特别初诊患者不太易接受,必须有解剖基础才可学习。 三、套管针灸刀,中国医院管理促进会理事石洪印老师的发明专利,直径仅0.3毫米,长度仅 1.5-2.0厘米,长度决定了进针深度绝对安全,前带刃不宜反弹,外带套管无痛行进针,微创引流(微创割治)原理,完全是触诊确定治疗点,针到病缓,有无针灸及解剖基础皆可学会,适合开展保健养生、针灸理疗、疼痛康复、家庭治疗。 四、刃针,专利失效,直径0.45-0.6毫米,长度2-7厘米,与针刀原理相同,只是把针刀上手柄该成针灸手柄,仍然是松解剥离手法,临床上使用刃针进行治疗各种痛证,有着满意的效果,学习此疗法必须有很好的解剖基础。 五、超微针刀,失效专利,直径0.4-0.6毫米,长度3-7厘米,针尖带刃,是运用西医运动学原理,首先确定疼痛是什么动作或什么姿势状态下参与肌群最易损伤的肌肉,然后对该肌肉的硬结及条索状物进行治疗,有一定的手上功夫才能学会。 六、韩国套管针,无保护,套管长度7-10厘米,针灸长度7-10厘米。针刺部位是肌肉组织,是肌肉刺激疗法,需有针灸基础或解剖基础才可学会。 七、套管针灸,无专利,传统针灸外加小套管,起到进针无痛的作用。

针刀治疗的概论

一、针刀疗法的作用和机制 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把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的外科手术疗法有机结合的一种“简、便、廉、验”的新疗法。 针刀的治病机制是通过针刀直刺病灶将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组织切开、松解、破坏。根据生物电原理和压电学原理分析,通过针刺使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加强局部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同时促使局部组织蛋白分解,末梢神经介质增强,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降低致痛物质在血清中的含量,使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大量阳离子被阴离子置换,以减轻镇痛的目的。 二、针刀疗法的四大核心理论 1、闭合性手术理论 闭合性手术即(针刀疗法)是不打开皮肤,直接在体内行切割、松解等操作而达到手术治疗目的的方法。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就要求掌握手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微观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动态解剖学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效地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操作时要有空间概念,手下功夫,既要有西医的精确性,又要有中医的模糊性,两者有机的结合,才可以使闭合性手术顺利开展。 2、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学理论 针刀医学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之外所有的组织,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力学特征,其损伤病理变化也有相同的规律,为顽

固慢性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软组织损伤的各种类型:包括暴力型、积累性、情绪性、隐蔽性、疲劳性、侵害性、自重性、手术性、病损性、环境性、功能性损伤十一大类。 软组织受到损伤后逐渐出现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症状,如疼痛、酸胀、麻木等。 软组织损伤疾病可致人体动态平衡失调。人体运动器官在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叫人体的“动态平衡”。反之则叫动态平衡失调。 3、骨质增生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进行研究,证实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是“力平衡失调”。如关节扭伤,不仅软组织损伤,而且关节也必错位,即中医骨错缝。这种骨错缝未得到恰当的治疗,受拉力损伤的一侧软组织松弛变长,受压力压缩的一侧,必然挛缩变短。久而久之受压力部位就会形成骨性突起,即骨刺。 4、经络实质的学说理论 经络是中医的整体观念抽象思维的产物,是神经调节系统、体液调节系统、电生理调节系统组成的人体庞大的信息反馈系统。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着巨大的作用。 三、针刀疗法的六大学说 1、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经络学说是研究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超微针刀临床实战100 例--江松论文

超微针刀临床实战100 例 -------------------江松论文 超微针刀疗法是由湖北名医胡超伟发明的一种全新概念的微创诊疗方法,是以软组织四大理论为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一套全新的针刀医学理论体系。该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临床反复实践验证,其理论与疗效已完全超出传统小针刀疗法,使治愈痛症的疗效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超微针刀疗法与软组织四大理论诊疗体系代表了当代针刀医学的最强技术与最高理论水平。该体系倡导痛症的治疗需整体观念,避开传统小针刀疗法在痛点和病灶治疗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而忽略了引发痛症的真正根源—脊椎动态力学平衡系统,这也是小针刀疗法疗效不确定和复发率高的根本原因。超微针刀疗法以四大理论为指导,以尊重动作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治疗时尽量或绝对不去理会痛点,以恢复脊柱中轴系统的链条力和正常的生理曲度为治愈痛症的根本大法,运用其独特的软组织四大理论,对治疗临床众多脊源性痛症和部分内科病,往往具有立竿见影.立起沉疴.当面痊愈的神效,这是其它任何流派疗法所做不到的奇迹,这也是胡超伟老师每日门诊量140人的真正原因,体现了当代针刀医学最前沿最高端的技术。 我从事小针刀专业十几年,为提高临床疗效,工作期间先后参加过各种针刀培训班十几期,可谓用心良苦,但临床治疗仍把握不住疗效,苦恼迷茫却从未放弃过,也许是我的赤诚之心感动上苍,才能有

幸遇上真正的名师,在随恩师学习四大理论和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时,勇于实践,勤于总结,并得恩师手把手亲传神刀绝技,在恩师的耐心教诲与鼓励下,很快掌握了四大理论的使用方法。在学习和使用超微针刀疗法前一个月时间里,就把常见痛症的治愈率提高到了80%以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奇迹。认识到四大理论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小针刀理论的全新诊疗模式,它使我对原有的陈旧又落后的小针刀理论有了彻底的悔悟和认识,从此思路大开,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和进展,临床治疗也有了充足的自信和底气,门诊量成几何倍增,也使我成为敢把治疗床搬到大街上以纯超微针刀为治疗手段进行公开义诊义治的第一人。超微针刀时代已经来临,我有幸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用超微针刀一年创造的成绩是我过去十年用小针刀的总和,真正找到了做医生的感觉。经验使我感悟到超微针刀疗法取效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所使用的是多么高级的治疗工具和掌握多么深厚的解剖学知识功底,关键是你的诊疗思路是否正确!四大理论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越是高级的东西就越简单。超微针刀疗法简单易学,操作简便,见效神速,就连一个不懂西医解剖的中医也能在两三天内掌握并发挥神效。经常有人向我打电话咨询说没有西医解剖学基础能否学会并熟练掌握运用超微针刀疗法和四大理论?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你是不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在此我想把我的经验写出来,以便帮助更多的人,临床使用成熟的部分经验在得到恩师肯定后,拙手写出与大家共享,借以抛砖引玉。

小针刀

针刀疗法是现在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在中医针灸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用于治疗因慢性软组织损伤等原因所引起疼痛性疾病的一种方法,即针与刀相结合形成的一种闭合性微创伤性手术疗法。具有见效快、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不仅具有现代医学微创技术的特点,同时也是与中医治疗技术即中医针刺疗法的完美结合。针刀主要通过手术效应、针刺效应以及综合效应等来发挥其功效。 第一节 针刀治疗原理 一、针刀的器具及消毒维护 针刀主要有13Cr和14Cr等金属材料构成,有针体和针柄两部分组成,其中在针体的远端有刀刃,刀刃和针柄处于同一平面。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使针刀负有弹性、韧性、耐磨损的特点。根据临床用途不同,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三种型号。Ⅰ型比较细,常在疼痛科使用。由于针体长度的不同,又可分为Ⅰ―1型、Ⅰ―2型、Ⅰ―3型、Ⅰ―4型4种型号,Ⅰ―1型最长约15cm,Ⅰ―4型最短约5cm。Ⅰ型的刀口宽度为0.8mm,刀柄长20mm,主要用于浅表的软组织病变。Ⅱ型、Ⅲ型针体较粗,常在骨科使用。(图6-1) 针刀有生锈或裂纹应丢弃。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检查弹性及韧性,用纱布包裹进行高压消毒,置于干燥处保存。放置时间超过一周时,应重新消毒。没有高压消毒条件时,可用器械消毒液进行浸泡30分钟,生理盐水冲洗后擦干,方可使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擦干血迹等。 二、治疗原理 (一)静态平衡与失调

人体在静止状态时,其所有组织器官都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以维持人体各部位的正常的力学状态,谓静态平衡。如果组织器官相对稳定的位置状态在某一部分遭到破坏,不能维持这一部分的力学状态,谓之静态年平衡失调。 (二)动态平横与失调 人体在活动状态下,其所有组织器官在体内有不同的活动方向、范围,以维持各种活动状态下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力学状态,谓之动态平衡。如果某一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方向、范围遭到破坏或限制,人体在活动状态下不能维持某一组织器官在体内的正常力学状态,谓之动态平衡失调。 (三)病理变化 根据针刀医学的研究,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粘连、挛缩、结疤、堵塞,可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静态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以及范围发生变化,局部静态与动态平衡被破坏,卡压、牵拉血管、神经产生疼痛。对病灶行针刀切割松解,可解除压迫、松解紧张挛缩的肌肉、恢复力学的动静态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对骨纤维管狭窄压迫管内容物的病例,应用针刀松解可解除对管内容物的压迫,明显缓解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脊柱四肢关节微小移位可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尤其是关节囊的损伤变性,用针刀切割松解变性软组织,有利于手法复位,并能防止再移位;针刀疗法是颈椎病综合治疗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切碎颈项部软组织痛性硬结 (如项韧带钙化),切割肥厚的黄韧带,扩大椎管,切开小关节囊,实施关节腔减压并扩大椎间孔,甚至直接经前路椎间孔进针刀松解粘连的神经根。 第二节 针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针刀的适应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姜国华

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姓名姜国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9 专业职称教授 最后学历/ 学位研究生/博士 招收学生 层次 硕士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办公电话82193436 从事学科 专业 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电子邮箱jgh20032002@https://www.360docs.net/doc/6314607721.html, 主要研究 方向 针药结合抗衰老机制研究 主要社会 兼职 黑龙江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 目前主持 科研课题 电针对痴呆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表达的影响省教育厅 2008-2010 主要论著人体解剖学清华大学出版社主编 2004.3 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主编 2008.2 常用穴位解剖与针灸指南科学出版社副主编 2009.2 神经解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二主编 2011.2 正常人体解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编 2012.8 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 2012.7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主编 2012.8 主要科研 成果针刺促进卒中后神经重构与神经节苷脂的关系 黑龙江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七名,2005.12 面神经损伤针刺效应与脑源性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名 2011.3 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省教育规划办三等奖第一名 2011.10 主要发表学术论文穴位电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胆碱乙酰转移 中国临床康复2006第19期第一作者 面神经损伤的针刺效应与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关系 解剖学杂志2007.8 第一作者 应用CT测量风府针刺深度的研究中国针灸 2008.1 通讯作者 电针对链脲佐菌素AD模型大鼠海马区Aβ阳性细胞表达和脑内SOD活性的影响 中国针灸 2010.12 通讯作者 前列腺Ⅰ号水丸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组织内菌落数量和NO、NOS浓度的影响 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4 通讯作者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NOS、CaMKⅡ表达的影响 针灸临床杂志2011.6 通讯作者 针刺“百会”、“大椎”、“足三里”穴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内MAO、NOS 表达的影响中医药信息2012.3 通讯作者

小针刀疗法简介

概述 小针刀疗法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音“缠”)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原理 小针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吸收现代西医及自然科学成果,再加以创造而成的医学新学科.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的治疗方法。小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小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2004年12月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会结论为:小针刀医学在理疗、技术、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创性,特别在临床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著名骨科专家尚天裕教授评价为:“针刀医学是熔中西医学于一炉的新学科,既有中医的长处、又有西医的优点。” 在理论方面,小针刀医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借鉴外科手术原理并加以创新,形成了闭合性手术的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的新理论、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理论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提高了疗效,由于小针刀医学在病因学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所以在内、妇、儿、皮等科也得到广泛应用。 操作方法 (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 天不等。(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 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临床应用 1、颈椎病:取穴:痛点为主穴。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痛配昆仑、后溪穴。方法:用直刺法。轻轻纵剥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强疗效。 2、腰椎间盘脱出症:取穴:椎间隙压痛点(椎间关节处),小腿麻木区中点或承山穴。方法:腰部在痛点中心进针刀,针刀尖到达椎间小关节韧带周围组织时进行疏通剥离3-4次,出针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纵向剥离法即可。 3.慢性腰肌劳损:取穴:腰部压痛点(肾俞)。方法:同前。

针刀医学(小针刀)考试重点浙江中医药

第一行献给度娘 第二行献给亲爱的钱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 ☆★☆★☆★☆★☆★☆★☆★☆★☆★华丽的分割线☆★☆★☆★☆★☆★☆★☆★☆ 第三行献给至今未睹真颜的叶新苗老师 ☆★☆★☆★☆★☆★☆★☆★☆★☆★华丽的分割线☆★☆★☆★☆★☆★☆★☆★☆ 针刀的课,我没上过,所整理的也是根据大纲上来的,但是 大纲貌似是老版的大纲,很多内容书上是没有的。 没有的我也就不整理了。。。。语文水平太差,这么多文字概括,蛋都快碎了 时间还有老长老长的。。24个小时。。。 以下是书上没找到的 头夹肌损伤项韧带损伤冈上/下肌腰三横突综合征竖棘肌腰段损伤臀中肌损伤 附上美图一张 预祝各位考试愉快~成不了学霸,那么就当考霸!

针刀医学定义:针刀医学是将东方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并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慢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人体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形成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当这种生理重建过程影响人体的活动时,粘连、瘢痕就变成了病理因素。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动态平衡理论:人体器官在正常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就称为人体的“动态平衡”。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学说:无菌性炎症学说、闸门学说、痹证学说、筋出槽学说、激发中心学说、气滞血瘀学说、肌筋紧张学说、筋膜间室综合征学说、神经卡压综合征学说。 闭合性手术的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 针刀手术入路方法:针刀入皮法、治疗深层组织的手术入路方法、按骨突标志的手术入路、按肋骨标志的手术入路、以横突为依据的手术入路、手法推开浅层组织,直接进入深层的手术入路、闭合性截骨的手术入路 针刀常用操作方法:纵行疏通剥离法、横行剥离法、提插切开剥离法、铲剥法、通透剥离法、注射松解剥离法、电生理线路接通法、减弱电流量法、增强电流量法、骨痂凿开法、关节内骨折复位法 针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1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2部分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等3损伤后遗症4某些脊柱相关性内脏疾病5部分关节内骨折和骨折畸形愈合5瘢痕挛缩 禁忌:1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深部有脓肿以及患者有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者,在以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施行针刀手术2处于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3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者3体质极度虚弱者5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6恶性肿瘤患者 针刀作用机理:恢复动态平衡、调节力平衡、促进能量释放和能量补充、疏通体液潴留和促进体液回流、激发生物能转变成生物电流、促进局部微循环 肩胛提肌损伤 【概述】肩胛提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大多由突然性动作造成损伤。上肢突然过度后伸,肩胛提肌突然强烈收缩,肩胛骨和肩胛提肌不能同步运动,造成肩胛骨脊柱缘的馁上角肩胛提肌附着处的损伤。 【病因病理】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使肩胛骨迅速上提和向内上旋转,肩胛提肌突然收缩,而参与肩胛骨运动的诸多肌肉不能协同收缩或舒张,常可导致肩胛提肌损伤。损伤多在肌腱部位,常影响工作和休息。 【局部解剖】肩胛提肌起自上4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止于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的上部,作用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 【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时,肩胛骨内侧缘上部有疼痛感,或在颈部上段出现疼痛、拒按。转为慢性后,患侧上肢后伸受限。肩胛骨脊柱内侧缘上端和颈上段疼痛,睡眠时,翻身困难。【诊断】1有突发性损伤史2在肩胛骨脊柱内侧缘上端及肩胛骨内上角有1-2个压痛点3在上4个颈椎横突处有压痛点4上肢后伸,并将肩胛骨上提或内旋时,引起疼痛加剧,或不能完成此动作 【治疗】针刀只要将患侧肩胛提肌起止点的粘连松解,瘢痕刮除,使颈部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此病就可痊愈 【找不到头夹肌损伤】 【找不到项韧带损伤】

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及具体操作手法知识讲解

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及具体操作手法

刃针是田纪均教授在2001年发明的一种新的微创医疗器械,在一些软组织损伤疾病治疗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关于刃针与小针刀的区别:我认为它是介于针刀和银质针(治疗功能)之间的一种治疗器具。刃针与小针刀都是以针刀医学理论指导临床的,同时,以软外理论来指导,因为,刃针在其功能、使用方式上与针刀和银质针都很相似,并且在某些软伤病的治疗上收到了好的疗效。 刃针在有些方面比针刀好一些,比如针体细一些,同样在软伤的治疗中具有针刺和铲剥功能,对病人的恐惧心里有减免作用,在治疗中患者的疼痛少一些,但有些方面比针刀也差一些,因为针体细,他的强度和弹性,还有韧性都不足。 各种治疗器械都有自己的优势,而如何发挥这种器械的最大效用,还是主要看操作的人如何使用它。 下面附件的内容是我整理在京期间的学习笔记,是关于刃针疗法的基础理论及刃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领。 刃针疗法的基础与 刃针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要领 一、理论及作用机理 中西医结合的刃针疗法,以中医学理论为主并以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物力学、脊椎病因治疗学、软件组织外科学、信息医疗学、周围神经受卡压以及肌肉所固有的外周机制理论等共同作为理论基础配合刃针疗法的作用机理来调节患处的生理环境,

恢复纤维的正常的力平衡状态和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病变软组织垂构和调整疼痛随之而解。 1 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1.1解剖学基础 解剖学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在刃针疗法中体表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等),软组织层次解剖(肌肉层次解剖、穴位层次解剖等),神经、动脉、静脉走行路径,肌肉起止及走行,筋膜起止及走行等是重点内容。 1.2生物力学基础 生物力学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恶报,是将力学与生物学、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生物力学广泛应用在医学基础研究及各科临床中。同时,也是刃针疗法重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等,起到了解决一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及改进和创新治疗法的重要作用。 1.3脊椎病因治疗学 脊椎病因治疗学是研究脊椎遭受损害后,造成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采用治脊疗法治疗的一门新学科。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引起内脏器官出现功能性症状是脊椎病因治疗学主要的理论基础。脊椎病因治疗学认为,一些疾患在合并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时会出现和加重症状,对刃针疗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软组织外科学 软组织外科学是以椎管外骨骼肌、筋腊、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或椎管内脂肪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损害(原称软组织劳损),引起疼痛和相关征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