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慧社区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面向智慧社区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面向智慧社区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 68

?ELECTRONICS WORLD ?探索与观察在物联网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其应用领域逐步渗透到传统社区环境的改善上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社区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因此,智慧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然而我国当前的智慧社区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效率还比较低下,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架构。为此,本文对面向智慧社区的物联网体系架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我国智慧社区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引言: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大部分社区仍以传统的形态为主进行建设,以人工模式实施管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联网技术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智慧社区的概念由此诞生。然而我国大部分智慧社区的建设目前仍然处于技术落后、产品单一、兼容性差、互联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完善的建设标准。物联网在智慧社区的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智慧社区体系框架,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智慧社区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对于我国智慧社区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 智慧社区架构分析当前,我国物联网技术正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智慧社区也开始由原来的点状发展逐步过渡到面状扩张,许多新技术和新模式正在不断地得到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成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认为,智慧社区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其目的是改善社区服务质量,提高生活水平,通过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来不断提升传统社区的智能化程度。智慧社区的内容十分丰富,但一般都以居民、商户、社区机构等为主体,物联网为技术核心,以各种应用平台为管理工具,实现对社区中各种社区要素进行监控。物联网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应用于智慧社区领域中有着其特殊的特点,智慧社区的总体架构可以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中间件层以及应用层。其中感知层以传感器为主要硬件设备,由各种不同的传感器组成传感网络,负责对家居设备各状态参数的采集,并通过网关设备与网络层相连;网络层处于应用层与感知层之间,主要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应用层,同时完成应用层向感知层的指令传输任务,是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数据中枢;应用层负责对硬件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最终转化为智能家庭控制所需要的各项服务。2 感知层感知层就是对社区环境的各项状态参数进行感知,实时采集各项有关数据的传感网络。其采集的物理参数可以有许多,例如温度、压强、光照、速度、血压等等,并且这些物理信息与特定的物体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因而使社区中的所有环境要素都可以得到监控。具体的感知设备主要有:(1)视频监控系统。在社区敏感区域和重要出入口应安装摄像头,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全天侯全覆盖安全监控。(2)门禁系统。在所有小区出入口安装门禁系统,任何人只能通过刷卡进出,居民每人配备一张社区一卡通实现身份验证,其它无卡人员无法进入,达到安全管理目的。(3)特殊人群跟踪。社区内有大量孤寡老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必须配备相应的血压、心跳、体温等生理参数的测量设备,同时对其实施GPS 定位,防止意外发生。(4)社区环境监测。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良好的环境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对社区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烟雾监测、温度监测、风速风向监测等等。(5)远程抄表系统。传统的人工上门服务在智慧社区运行模式中将得到彻底的抛弃,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无线通信就可以实现远程抄表,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每户人家的用水、用电、用气情况。3 网络层上述感知功能的实现都是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之上的,网络设施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网络层主要完成网络的接入和数据的传输工作,是智能家居系统的通信中枢,使采用不同通信协议的硬件设备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汇总和解析。当前,光纤入户已经十分普遍,许多家庭已经接入了调整光纤网络,甚至已经可以完成2G 、3G 、4G 和WLAN 的四网融合。为感知设备采集的少量参数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传输通道。网络层支持各种不同形式的通信技术,例如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PLC 、ZigBee 、以太网和Wi?等等;传感网络接入网络层之后,由于不同的硬件一般具有不同的通信协议,因此网络层还可以将其统一为标准的数据格式,向管理层上报。感知网络具有众多接口,为方便管理,一般多采用物联网网关作为接入层,对整个传感网络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且允许网络重构,保证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可靠运行。网络层是当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的重点之一。4 中间件物联网就是由不同的物体之间通过某种拓扑形式相互连接构成网络体系,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智能化管理和决策。但物体的种类数不胜数,其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由不同物体组成一个小型系统,更是加大的数深圳市赛元微电子有限公司 翟冠杰面向智慧社区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分析(下转第70页)

最新物联网体系架构中应用层相当于人体的资料

[标签:标题] 篇一:物联网练习题及答案 物联网基础与实践单项选择题 1. (A )针对下一代信息浪潮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 A.IBM B.NEC C.NASA D.EDTD 2.日本在(C )年提出了U-JAPAN战略。 A.2002 B.2003 C.2004 D.2005 3.韩国在(C )年提出了U-KOREA战略。 A.2004 B.2005 C.2006 D.2007 4. 2009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地震灾区重建的比重占到(B )。 A.20% B.25% C.28% D.30% 5.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D )的发展战略。 A.智慧中国 B.和谐社会 C.感动中国 D.感知中国 6.《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发表于(B )年。 A.2008 B.2009 C.2010 D.2011 7.近百年来,人类社会总共经历了(B )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 A.二 B.三 C.四 D.五 8.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A )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A.电子信息 B.生物转基因 C.空间技术 D.超级浮点计算 9.物联网的全球发展形势可能提前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也称(D )。 A.计算时代 B.信息时代 C.互联时代 D.物连时代 10.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A )环节。 A.标识 B.感知 C.处理 D.信息传送 11.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A )技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 A.射频识别 B.传感器 C.智能芯片 D.无线传输网络 12. (D )被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 A.射频识别 B.智能芯片 C.软件服务 D.物联网 13.除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之外,(C )也推动了物联网快速发展。 A.金融危机蔓延 B.其他领域发展乏力 C.技术逐步成熟 D.风投资金关注 14.条形码诞生于20世纪(B )年代。 A.10 B.20 C.30 D.40 15.条形码只能够适用于(A)领域。 A.流通 B.透明跟踪 C.性能描述 D.智能选择 16. (B )将取代传统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的最有效手段。 A.智能条码 B.电子标签 C.RFID D.智能标签 17.在射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由(C )完成的。 A.YALE B.HARV ARD C.MIT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5740951.html,BRIDGE 18.1995年,(D )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 A.沃伦.巴菲特 B.乔布斯 C.保罗.艾伦 D.比尔.盖茨 19.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的著作是(A )。 A.《未来之路》 B.《信息高速公路》 C.《扁平世界》 D.《天生偏执狂》 20.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英文简称是(A )。

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总体设计分析

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总体设计分析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较为迅速,软件开发也发生较多改变,传统软件开发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对软件生产的需求。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软件行业必须由传统体系向面向服务架构转变。随着软件应用范围不断增大,难度逐渐上升,需要通过成本手段,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通过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可提高软件行业应对敏捷性,实现软件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流水线化。 1 软件危机的表现 1.1 软件成本越来越高 计算机最初主要用作军事领域,其软件开发主要由国家相关部分扶持,因此无需考虑软件开发成本。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软件开发大多面向民用,因此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其开发成本,且计算机硬件成本出现跳水现象,由此导致软件开发成本比例不断提升。 1.2 开发进度难以控制 软件属于一种智力虚拟产品,软件与其他产品最大不同是其存在前提为内在逻辑关系。相较于计算机硬件粗生产情况,传统工作中的加班及倒班无法应用到软件开发中,提升软件开发进度无法通过传统生产方法实现。且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因素,影响软件开发流程,导致软件开发未按照预期计划展开。由此可见不仅软件项目开发难度不断增加,软件系统复杂复杂性也不断提升,即使增加

开发人手也未必能取得良好效果。 1.3 软件质量难以令人满意 软件开发另一常见问题就是在软件开发周期内将产品开发出来,但软件本身表现出的性能却未达到预期目标,难以满足用户多方位需求。该问题属于软件行业开发通病,当软件程序出现故障时会导致巨大损失。在此过程中软件开发缺乏有效引导,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往往立足于自身想法展开软件开发,因此软件开发具有较强主观性,与客户想法不一致,因此导致软件产品质量难以让客户满意。 1.4 软件维护成本较高 与硬件设施一样,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维护。软件被开发出来后首先进行公测,发现其软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重新编辑提升软件性能,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其次软件需要定时更新,若程序员在开发过程中并未按照相关标准执行会导致其缺乏技术性文档,提升软件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难度。另外在新增或更新软件过程中可能导致出现新的问题,影响软件正常使用,并可能造成新的问题。由此可见软件开发成功后仍旧需要花费较高成本进行软件维护。 2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原理 2.1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定义 面向服务体系构架从本质上是一种应用体系架构,体系所有功能均是一种独立服务,所有服务均通过自己的可调用接口与程序相连,因此可通过服务理论实现相关服务的调动。面向服务体系构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一种服务,是服务方通过一系列操作后满足被服务方需求的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pdf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 最初的物联网概念,国内普遍认为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当时还被称之为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初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到今天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物联网的概念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扶持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其含义为: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的等等的“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有限的长距离和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计算机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时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体系

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新型智慧智能方案】

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对于社区建设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推动了智慧社区建设的进程,并给予了建设工程提供基础。而同时在物联网的加持下,智慧社区的建设可谓是更“智能”。下面,我们就通过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行业背景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政府服务具体体现的代表。可以说智慧地球由智慧城市组成,但智慧城市从智慧社区起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7.35%,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抓手,并强调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充分显示了城镇化的重要地位。2014年5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智慧社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主题社区、建设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建设等。但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老龄化现象严重、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娱乐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等。而智慧社区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给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二、方案概述 “智慧社区”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实现“以智慧政务提高办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的目标。 三、方案架构 该“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网络通讯技术融入社区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从家庭无线宽带覆盖、家居安防、家居智能、家庭娱乐、到小区智能化为一体的理想生活。以信息化为驱动,推动社区生态转型,旨在通过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和开发建设模式创新,综合运用信息科学和技术、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社区范围内外资源潜力,建设生态高效、信息发达、经济繁荣新型现代化社区。 “智慧社区”要建设一个中心、构建三个体系、服务三个对象。一个中心: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三个体系: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智慧小区管理体系、智慧家庭安防体系;三个对象:政府、企业、居民。

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新型智慧

xx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对于社区建设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推动了智慧社区建设的进程,并给予了建设工程提供基础。而同时在物联网的加持下,智慧社区的建设可谓是更“智能”。 下面,我们就通过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行业背景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政府服务具体体现的代表。可以说智慧地球由智慧城市组成,但智慧城市从智慧社区起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 57.35%,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抓手,并强调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充分显示了城镇化的重要地位。2014年5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智慧社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主题社区、建设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建设等。但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老龄化现象严重、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娱乐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等。而智慧社区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给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二、方案概述 “智慧社区”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

物联网体系架构的详细解释

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通过英文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扩展到了任其用户端延伸和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第二,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整个结构可分为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两部分。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两者通过RFID空中接口通信。读写器获取产品标识后,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通讯方式将产品标识上传至信息网络系统的中间件,然后通过ONS解析获取产品的对象名称,继而通过EPC信息服务的各种接口获得产品信息的各种相关服务。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借助internet的网络系统,利用在internet基础上的发展出的通信协议和描述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是架构在internet 基础上的关于各种物理产品信息服务的总和。从应用角度来看,物联网中三个层次值得关注,也即是说,物联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二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的识别。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 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它主要由信息网络系统、射频识别系统及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体系三大部分组成。 (1)EPC编码标准 EPC编码是EP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实体及实体的相关信息进行代码化,通过统一并规范化的编码建立全球通用的信息交换语言。 (2)EPC标签 EPC标签是装载了产品电子代码的射频标签,通常EPC标签是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存储被识别对象相关信息。标签存储器中的信息可由读写器进行非接触读/写。 EPC系统特点 (1)开放的体系结构 EPC系统采用全球最大的公用的刀又TERNET网络系统。这就避免

物联网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综述

物联网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目录 一、物联网智慧社区的核心竞争力 (1) 1、低成本投入,获取更大利润 (1) 2、提升楼盘高科技水平,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 3、制造最热点的媒体宣传基础,获取社会及行业最大的关注度,提升品牌形象 (1) 4、多方合作共赢,为楼盘及消费者争取更多的商业利益 (1) 二、目前国内外智能家居的现状 (1) 三、智能化小区对于房地产的意义 (2) 四、依据国内房产消费现状智能家居建设的切入点和实施原则 (2) 智能家居≠豪华家居 (2) 智能家居≠智能小区 (3) 五、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 (3) 系统设计 (4) 系统原理 (4) 智慧之家不一样的定位 (5) 智慧之家系统组成 (5) 智慧之家的主要功能 (6) 智能灯控 (6) 智能窗帘 (6) 智能家电 (6) 智能报警 (7) 智能联动 (7) 视频监控 (7) 定时自控 (7) 无线路由 (7) 智慧之家的主要优点 (7) 智慧之家可以达到的效果 (7)

营造舒适安心高智能化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大众的要求,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如同家庭必需品一般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房产楼盘的标准配置,而在物联网概念火热的当下,是房地产开发商与智能家居生产企业合作的最佳时机也是大势所趋。一、物联网智慧社区的核心竞争力 1、低成本投入,获取更大利润 相对于时下最常见的楼盘促销手段(如赠送家具、电器、装修、汽车等),建设物联网智慧社区所需投入的成本较低,以一百平米面积的商品房为例,标准配置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成本仅约为30元/平方米左右。通过物联网产品的引入,适当提高楼盘价格,获取更高利润。 2、提升楼盘高科技水平,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打造高科技、高智能的物联网智慧社区,将使得楼盘项目的档次得以提升。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借助物联网智慧社区的独特性及实用性特点,形成与其它同行差异化竞争的巨大优势。 3、制造最热点的媒体宣传基础,获取社会及行业最大的关注度,提升品牌形象 如何针对项目制订合理的营销策略是项目运营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拥有时下最热点的物联网概念,围绕物联网智慧社区项目方案进行定位与营销策划,借助媒体的力量,无疑将使物联网智慧社区项目获得全社会及行业的关注,轻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4、多方合作共赢,为楼盘及消费者争取更多的商业利益 建设物联网智慧社区项目可与政府、运营商等组织机构合作,既能争取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又能从运营商处获得一些折扣利益。如打造物联网智慧社区示范工程项目争取政府支持;与运营商合作为业主获取运营商宽带、固话、移动业务资费折扣优惠等。 二、目前国内外智能家居的现状 在中国,智能家居产品发展到今天,历时尚短,之所以未能与房地产紧密的结合,未能获得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1、高额的产品成本,造成房地产开发商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进行批量配置; 2、复杂的安装施工过程,布线方式对装修要求高,使得项目操作难度增大;

1、物联网的内涵和体系架构

物联网地应用及前景 班级:建筑学2007级3班 姓名:高连超 学号:0715010314 物联网地应用及前景 物联网概念地问世,打破了之前地传统思维.过去地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地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地地球.故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均是智慧地球地有机构成部分.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物联网迅速普及地可能性有多大,尚难以轻言判定.毕竟RFID早已为市场所熟知,但新大陆等拥有RFID业务地相关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显示出业绩地高成长性尚未显现出来,所以,对物联网地普及速度存在着较大地分歧.但可以肯定地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地大背景下,物联网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地突破口.而且,RFID技术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所进行地一些闭环应用.在这些先行地成功案例中,物品地信息已经被自动采集并上网,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有些物联网地梦想已经部分地实现了.所以,物联网地雏形就象互联网早期地形态局域网一样,虽然发挥地作用有限,但昭示着地远大前景已经不容质疑. 1 物联网地内涵和体系架构

物联网泛指“物物相联之网”,指利用二维码标签、射频识别标签地定义,泛在网/物联网是指人和人/设备接入服务和通信地能力,即物联网不是网,或者说不是一个物理上独立存在地完整网络,而是一种架构在现有或下一代公网或专网基础上地联网

智慧物联网平台(完整版)

一、背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并不仅仅是一种网络,而是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它描述的本质是物品和网络连接在一起,并可使用单个或者多个的终端设备对它们进行各种控制和使用。 传统物联网项目开发存在的设备管理成本高昂、架构僵化、系统风险大、投入产出低、开发周期长、落地慢等痛点问题。 北京西岐网络认为,只有在物联网应用平台上,有深度的数据足够多时,才能提前预知物联设备实施运行况,以及潜在的风险,统计分析,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深层次的应用。 二、系统优势

西岐智慧物联网平台发挥自身在物联网技术、设备、数据层面的强大连接能力,打通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能力,聚焦于一站式开发服务,提供设备接入开发能力,统一标准、统一协议,通过数据积累,打通各系统信息桎梏,最终在物联网应用和物联网设备之间搭建了高效、稳定、安全的应用平台。 统一设备管理 统一设备模型,设备数据管理。统一的设备操作API,屏蔽各个厂家不同协议不同设备的差异,支持跨服务,同步(RRpc),异步的设备消息收发。 多协议适配,打造标准化 集成了各种常见的网络协议(MQTT,HTTP,TCP,UDP,CoAP)等,不同设备使用不同协议接入,并对其进行封装,实现统一管理,监控,在线调试,在线启动,停止,更新等功能,降低网络编程的复杂度。 可视化配置仪表盘 动态配置图表,折线图,饼状图,地图等,生成大屏界面。 可视化规则引擎

可视化拖拽规则引擎设计器,灵活可拓展的多种规则节点支持。可通过规则引擎在线动态配置数据,业务处理逻辑。 三、功能模块介绍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以图表的形式,统计了当前在线设备总数、今日设备消息量、CPU 使用率、JVM内存,实现了对设备数据的精准掌控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包含用户管理、权限管理、OpenApi客户端、机构管理、角色管理。

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体系结构 韩腾 1. 概述 物联网(IInternetofThings)是“传感网”在国际上的通称,是传感网在概念上的一次拓展。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 作为下一代信息浪潮的新热点,国内外政府公司和研究机构对物联网投入了极大的关注,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了“U-japan”和“U-Korea”战略,这都是从国家工业角度提出的重大信息发展战略。中国针对物联网到来的信息浪潮,提出了“感知中国”的发展战略。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纷纷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中心,以无锡为首的国内大中城市也争相建设智能城市,争取成为感知中国示范城市。 本文就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对应的技术产业链进行讲解分析。 2. 体系架构 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在业界,物联网大致被公认为有三个层次,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最上面则是内容应用层。 图1 物联网体系架构 2.1 感知层

中国电科开放物联网体系架构

中国电科开放物联网体系架构 DEFINITIONS 定义 e-Things: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注册商标。 物联港: 物联网中管理接入设备、支撑应用的基本单元。 物体标识解析系统(TNS): 物联网中用于实现物体标识、寻址、搜索以及物联港名分配与管理的系统。 物体服务: 以Web 服务形式封装呈现的物体功能。 第一章 开放物联网发展背景 1.开放是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联网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被誉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新一轮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是信息技术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目前,具有一定共识的物联网定义,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将感知识别、传输互联和计算处理有机整合,对物理世界进行动态感知和智能控制,从而实现信息在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缝对接,达到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科学管理、优化配置和生产生活的智能决策。从这个角度来看,物联网的本质,是要实现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彻底打破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更加精细和更加智慧的模式,满足社会生产高度发展和人类生活更加美好的发展需求。 从全球来看,物联网发展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将物联网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基本同步,态势良好,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应用基础,部分领域也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

但整体来看,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时候往往只被视为传统行业现行体系的信息化改造或功能补充,主要以闭环的垂直应用为主,呈现“个性化”、“碎片化”的发展特征。 随着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正在逐步走向网络化和开放化。创客空间+ 众筹平台/ 孵化器正在打造新的硬件创新环境,物联网感知信息正在连接到各种云平台,网络化制造与网络化服务呈现一体化发展,人人可参与的互联网创新模式改变着产品制造和服务提供模式,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技术、产业、应用、理念上多方位加速融合……新的发展需求对物联网本身提出严峻挑战,传统“烟囱式”的建设模式带来的技术门槛高、建设成本高、物体/ 信息共享难、应用系统互联互通难等问题逐渐凸显,难以适应物联网规模化、协同化的发展要求,很难引导和释放潜在的、爆炸式的应用价值。 为了解决“烟囱式”发展“瓶颈”,满足物联网更大规模的发展需求,建立开放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增强支持“物体网络化”和“网络物体化”的基础能力,形成跨区域、跨行业互动的开放式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开放互联”的物联网基础标准和生态环境,将是物联网发展的必然方向。 开放的网络架构和应用模式,能够降低物联网的技术门槛,提高用户参与度,促进公共资源发展;能够实现应用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和物体共享;能够打破行业壁垒,减少重复建设,降低研发成本;并将引发物体联网模式、系统建设模式和商业服务模式的变革。 物联网前景广阔,当前还处于爆炸式发展的前夜,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开放物联网是激发物联网巨大潜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是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架构是推动开放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动力 大量的工程实践告诉我们,应用系统与共性技术是相互促进、滚动发展的。开放的共性技术,是推动物联网发挥其真正潜能的基础。这些共性技术中,开放的网络架构,又是推动物联网走向开放的核心动力(互联网、万维网的发展催生了当前IT 产业大发展的现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当前,国外科研机构在物联网领域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由早期的行业物联网应用逐渐向物联网开放互联架构转移。我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也开始关注架构的研究。建立开放的物联网体系架构,推动物联网更加开放的发展,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与国际前沿技术兼容的开放的接口、协议、软件和服务等共性技术标准,能够引领和支撑我国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促进物联网产业链整合,提升物联网可持续竞争力,催生新的潜在应用,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面向服务(SOA)技术架构规范

ICS 备案号: Q/CSG 中国南方电网责任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面向服务的信息技术架构(SOA )框架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责任有限公司 发 布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与定义 (1) 3.1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1) 3.2服务 (1) 3.3企业服务总线 (1) 3.4企业资源规划 (1) 3.5企业应用集成 (1) 3.6企业信息门户 (1) 3.7SOA项目 (1) 4总则 (1) 4.1持续发展原则 (1) 4.2先进性原则 (2) 4.3实用性原则 (2) 4.4操作性原则 (2) 5SOA架构模型 (2) 5.1服务体系 (2) 5.1.1服务体系设计依据 (2) 5.1.2服务体系图 (2) 5.1.3服务体系各层定义 (3) 5.2应用体系 (4) 5.3服务部署体系 (5) 5.4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6) 5.4.1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图 (6) 5.4.2服务开发技术标准规范 (9) 5.4.3服务集成技术标准规范 (13) 5.5SOA架构模型特征 (14) 6SOA服务设计与开发 (14) 6.1服务识别 (14) 6.2服务定义 (14) 6.3服务设计 (16) 6.3.1总体设计原则 (16) 6.3.2访问服务 (16) 6.3.3数据服务 (17) 6.3.4业务服务 (17) 6.3.5流程服务 (17) 6.3.6综合服务 (17) 6.3.7展现服务 (17) 6.4服务实现 (18) 6.4.1服务封装原则 (18) 6.4.2服务封装方式 (18) 7SOA服务集成 (18) I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的跨域访问控制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_本科论文

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 学号: 11L0751156 外文出处: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ervice System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的跨域访问控制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OA) 摘要传统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不能满足面向服务的需求架构(SOA)的分布和开放,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更多细粒度访问控制,更适合SOA是敞开的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ABAC-based跨域访问控制系统中,安全域的与主题、对象属性、权力的环境属性访问决策的基础,消除集成基于SOA框架的约束RBAC,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可伸缩性和可变更性的系统,解决了跨域访问控制的问题。 关键字:SOA,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访问控制 1. 整体介绍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是一种组织方法和使用分布式资源的灵活性组织和管理资源的分布不同的管理领域[1 - 2]。越来越高的对信息集成的需求,松散耦合的、开放的SOA从业务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术界[3]。但是SOA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安全保障,以及如何整合环境检测服务和原始数据[4]。它在特定的SOA安全系统,开放性,跨域访问安全性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在一个更合适的独立的安全域,不适合跨域访问。基于主体统一服务认证系统[7],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访问跨域访问,它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跨域访问企业信息集成一定程度上,但它的基于角色的想法不能最后一个方法实现SOA的开放性和信息集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的跨域访问控制系统,该系统应用的思想属性的访问控制跨域访问控制。该系统消除过程中的缺陷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应用于SOA的作用。 2.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物联网时代中的智慧社区

本期关注 Our Eyes 物联网时代中的智慧社区 文|妙购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时代大潮已然到来,而物联网 能够为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居民带来什么样的生活呢?“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时尚便利的低碳生活!”妙购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如是说。 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搭建智能化平台,妙购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在建设智慧社区方面,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平台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即物联网电子商务、智慧生活信息发布系统、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智慧生活电子书报刊、智慧流动办公平台。 1 物联网电子商务 (1)B2C物联网超市 妙购B2C物联网超市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它通过高度整合消费终端资源直接切入到社区。B2C超市服务系统提供多种生鲜熟食、食品饮料、家庭用品、日杂用品、家电等商品,实现业主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购物的乐趣。 (2)B2C物联网商城 妙购B2C物联网商城服务系统以物联网技术模拟城市商业形态,提供百货街、家具街、电器街、汽车城等各类商业街,建造专属专卖店。 (3)旅行社服务系统 该系统提供机票、车票、船票的自助售卖;各类酒店的预订服务;景点门票、演唱会、体育赛事门票、电影票等多种票务的售卖,满足业主的旅行需求。 (4)金融保险服务系统 该系统可以购买多家保险公司的旅游保险、航空保险、意外保险等各种险种产品,为业主提供生命财产的保障。 (5)公共充值服务系统 该系统支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手机充值,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提供大部分主流游戏卡充值和支持各类公共服务缴费。 (6)物联网自助便利店 该系统提供各种食品饮料、日用品、家庭用品、应急用品及特色产品的售卖。 2 智慧生活信息发布系统 (1)政府信息发布系统 该系统为政府提供一个紧急信息发布平台。政府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之时,迅速发布预警信息,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物业信息服务系统 该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物业信息一站式服务。居民可以随时查看各种费用明细和缴纳各种水电煤气费用,还能够及时获取社区通知,为物业提供及时的管理功能,如保安巡查签到、保洁、绿化、维修任务的达成及反馈等。 (3)好邻居信息互动交流平台 为智慧社区的居民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有偿提供房屋租赁、车位出租、保姆、家教、交友等分类信息发布。妙购也可实现信息的网络发布,把小区居民关心、需要的信息及时地放在小区网页上,让小区居民可以及时了解社区的最新通知并查询各类信息,能及时安排生活和活动。 3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1)家电控制系统 26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171期

基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和面向资源体系架构(ROA)的业务组件模型

基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和面向资源体系架构(ROA)的业务组件模型多终端多技术平台可复用的组件模型 引言 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和业务组件(BC)的思考》(以下简称《 SOA 和 BC 》)一文中介绍了基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的组件模型,本文按照“分离”的原则,通过比较当前多种流行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通讯机制,进一步把业务组件进行分离,采用面向资源体系架构(ROA)把业务组件界面层和业务逻辑层分离开,构建一个多终端多技术平台可复用的组件模型 多层架构中的通讯方式 软件体系架构是沿着单机到 CS 架构,再到 BS 的三层架构甚至多层架构逐步发展过来的,关于多层架构,本文不再详细介绍,可以参考相关的资料,下面首先来分析一下当前比较流行的客户端技术以及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方式。 基于 MVC 的 J2EE 多层模型 在一个标准的基于 MVC 的 J2EE 的模型架构的代码中,从对象的类别来看,一般包含 BO、DAO、POJO 等 Java 类,另外还包含 JSP、Servlet 等,如下图所示: 图 1. 基于 MVC 的 J2EE 多层模型 POJO:简单 Java 对象(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POJO),一个中间对象,在不同阶段可以转化为 PO、DTO、VO,POJO 持久化以后就是 PO,在应用中的不同层次传递为 DTO,直接用来对应表示层就是 VO。 PO:持久对象(Persistant Object,PO),也称为 Data 对象,对应数据库中的 Entity,可以简单认为一个 PO 对应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PO 中不包含任何对数据库的操作。 VO :表现层对象(View Object,VO)主要对应界面显示的数据对象。对于一个 WEB 页面,或者 SWT、SWING 界面,用一个 VO 对象对应整个界面的值。根据业务的需要可以和表对应,也可以不对应。 DTO :数据传输对象(Data Transfer Object,DTO)主要用于远程调用等需要大量传输对象的地方。对象不应该包含业务逻辑,其仅仅需要传递需要的属性,而不是 PO 的所有属性。BO:业务对象(Business Object,BO)主要作用是把业务逻辑封装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它的对象。通常一个 BO 包含多个 PO,通常需要将 BO 转化成 PO,才能进行数据的持久化,反之,从 DB 中得到的 PO,需要转化成 BO 才能在业务层使用。BO 建议只包含业务方法,属性在 POJO 中。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

SOA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是一种架构模型,其基本思想是以服务为核心,将企业的IT资源整合成可操作的、基于标准的服务,使其能被重新组合和应用。SOA 的应用对突破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瓶颈,诸如信息孤岛、适应需求能力差、重复建设、新应用周期长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手段。 1.统一规范与标准。突破信息鸿沟制约与传统技术手段不同,SOA技术架构强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通过SOA技术架构的应用,不仅辅助企业各业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而且有效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因缺乏统一框架而带来的信息孤岛现象。为解决企业各业务部门间,部门内的互联互通难。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2.创新技术理念,提升应用水平SOA以服务为理念,通过面向眼务的方式组织开发,可以更准确地体现用户需求。服务以松耦合的状态存在于整个系统中,并可以随业务需求而变,一方面可以快速深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各业务部门中的业务冗余和重复开发。 3.改变建设模式,降低投资风险SOA基于全新的技术架构来规划产品与组织生产,将极大地变革软件生产和应用模式,从而满足用户的深层次需求。SOA提供了构建IT系统的全新方法,充分采用标准的软件产品和服务组件,最终形成高效开发、标准规范、业界支撑广、技术发展快的应用模式。 MVC

李彦宏首谈“框计算”:全新技术理念驱动产业升级 李彦宏指出,“框计算”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是一种最简单可依赖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 “框计算”驱动产业升级 首先,“框”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需求收集器和分析器。在李彦宏提出“框计算”概念之前,其实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上已经有形形色色的各种计算框,词典框、对话框、搜索框……但这些各种各样的“框”,都只是在特定语境下才有意义。比如词霸里的词典框,用户只有在获取单词释义时,才会到这个框里输入内容;同样,用户在词典框里输入别的需求,词典框也不会给用户任何有意义的反馈。而李彦宏所提到的“框计算”的“框”,用户可以输入任何类型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框”是万能的,因而也必须是“智能”的。 其次,由于“框”能在在互联网可选范围内根据用户需求自动匹配最佳的应用和服务,这个“框”又带有典型的操作系统特性。就像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上面可以运行Office、浏览器、杀毒软件等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目前,词典、计算器、日历等简单应用已经能通过百度框直接运行,视频、杀毒、游戏、购物等互联网应用近期也有可能被框直接启动,如果越来越多的应用确实能在“框计算”平台上运行,“框”将对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 “框计算”的关键技术——需求识别和应用开放 “框计算”平台听起来非常神奇,而要通过“框计算”实现真正的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有两个领域的关键技术需要突破。 首先是需求识别领域的技术突破。所谓“需求识别”,就是确定用户究竟要互联网为他做什么,这是互联网科学最复杂和最具技术含量的一个领域,下面又包括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海量计算处理等子领域。以搜索的用户需求识别为例,如有人希望从互联网得到一个“形容很开心的句子”,这个请求首先被拆成不同粒度的20个语义单位进行分析,后台要经过3亿次计算来识别这个需求,并在100亿个网页资源中检索并进行需求分配,而整个过程却需要在不到十分之一秒内完成。在用户需求识别技术方面,百度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强的,每天要从搜索框中获取超过10亿次搜索请求,并要一一在极短时间内对这些需求进行识别响应。尽管如此,当“框计算”将用户需求从搜索向其他应用领域极大程度延展时,“框计算”后台对用户需求的识别能力还需要大幅度的提升。 另一个需要突破的领域,就是“框计算”平台上的应用开放。“框计算”平台前端的需求识别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合适的应用在平台上及时响应这个需求,用户需求一站式满足的美好理想也不可能完美实现。反过来,要使更多的应用在“框计算”平台上实现就绪,光靠一两家公司肯定是不行的,而需要整个产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框计算”平台要足够开放,要建立起足够开放的产业标准和技术接口,让想加入到这个平台的应用服务商能以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加入进来;另一方面,“框计算”平台也要能为平台上的应用服务商带来更大的利益,而这主要牵涉到“框计算”上游海量用户资源和需求的分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