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备考要点课件.ppt.Convertor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备考要点课件.ppt.Convertor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备考要点课件.ppt.Convertor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备考要点

福建省南平一中蔡伟潭

古典诗词鉴赏

《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应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古代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形象的概括性、抒情性都很强,最能突出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典型意义。

高考将古代诗歌的鉴赏作为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1、从考题选料上看

2、从测试能力看

3、从试题命制看

浅易、不艰深、不晦涩

选料篇幅短小

文质皆美、脍炙人口或蕴含哲理

意象、意境、语言、

诗歌内容、写作技

巧和主旨理解

对诗歌内容、手法的认知

写一段鉴赏文字

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优劣

高考将古代诗歌鉴赏作为主观题来命制,涉及的内容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命题时会从中择取几点)

①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对诗句内涵的挖掘;

②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特别是对诗歌中抒

情主人公形象的鉴赏;

③对诗歌风格的判断,对诗歌

体裁样式的识别;

④对诗歌艺术技巧的判别、鉴赏;

⑤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理解。

(二)诗歌鉴赏题目要注重指导

理解性

问题

因“人”论诗

因“时”论诗

因“事”论诗

这“人”“时”“事”便构成“背景”。

察背景当从玩味标题、序言、注释等处入手

注意我国古典诗歌中长期使用的意象的象征意义

落花伤春、望月怀远、秋风肃杀、松柏延年、归雁思乡、愁情似水梅兰竹菊喻君子、渺茫之景寓惆怅,

……

手法性

问题

整体表现手法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具体表现手法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或说理、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情融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说理)结构方面:

主体与穿插、呼应与衔接、

统篇与显旨

修辞方面:

各种修辞格:比喻、比拟、

对比、衬托、双关、借代、

通感……

诗歌传统方面:

赋比兴,用典,虚实等

注意:

整体手法可以向具体和局部迁移,一般来说具体手法不能向整体迁移。“古诗词鉴赏”解题步骤

1、读题目

2、读作者

3、读注释

首先

其次

逐层分析“意象—意境—意旨”

再次

1、修辞手法

2、景物与情感

3、表现手法

最后

表述就诗论诗,分点答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

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范例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对诗歌形象的把握,尽可能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写作的背景、诗歌的文本内容及试题提供的相关信息材料。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至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和文下注解。

曾经是显赫的南唐后主,而作此词时是北宋的阶下囚

充溢着的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

1.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知人论世”,通过考察作者的身世、经历来研究和评价其文学作品

运用“知人”的方法读诗,往往能洞悉诗人用心,从而发微。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刘勰

要读《离骚》,必须先读屈原传记,知道他的人生见解,两度流放经历,与其内心的深刻矛盾。有了这些知识准备,这篇光彩陆离的长诗,则不难入门了。

范例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品味语言,

披文入境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浓缩化的语言,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相当于文言文的翻译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文言文的翻译。艺术创作往往是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

要在吃透整个诗境的前提下分析,切不可望文生义。

词语的附加语义

(感情色彩、语境语意)

词语的隐含信息

含蓄与凸显、词表与词里、单一与双关

古代诗词“物象”象征义的约定俗成

绵长无尽

一去不返

沟通连接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陈与义《临江仙》

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和暗示性的语言,因为长期的使用,这些敏感形象和语言一旦在诗歌中出现,就会唤起相对稳定的联想,成为一个代名词,变成一种符号、一种概念。因为它所包含的这个联想,已经被大家所熟悉了、习惯了。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所有的物都是写人

范例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夯实基础,多方勾连

对艺术技巧的判定和欣赏是建立在对各种艺术手法掌握的基础上的,因为它往往是综合运用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关于艺术技巧方面的命制,可以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也可以是表现手法。

以水喻愁,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

形式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

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语言、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

揣摩整合提高效率

2002年以前的诗歌鉴赏是以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命制的,多揣摩这类诗歌鉴赏题的选择项对诗歌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对那些选择肢的理解,来体味答题的思路,提高答题的正确率。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999年全国卷试题)

揣摩整合提高效率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999年全国卷试题)

水中月影、沙滩宿鹭

揣摩整合提高效率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999年全国卷试题)

水中月影、沙滩宿鹭

——安谧、和平的意境

揣摩整合提高效率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999年全国卷试题)

水中月影、沙滩宿鹭——安谧、和平的意境

——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揣摩整合提高效率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999年全国卷试题)

水中月影、沙滩宿鹭——安谧、和平的意境——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描写___景物表现___意境抒发___感情

列出答题要点

理解“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或表现手法),二是表达了什么内容,三是收到了什么效果。

理解“表达思想感情”的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运用了什么意象,二是营造了什么意境,三是抒发了什么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四川卷)

子规【注】[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四川卷)

子规【注】[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双关

点题

科学性的分布

●知识、能力和思维的配比

●考点的合理配比

●能力层级的分布与限制。

分布要合理,要注意知识的再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重构之间的关系。

试卷的题目的梯度:(不含作文)

送分题

主要是装饰性的,给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做,直接考知识点。送分题半卖半送。

中档题

实用性强,约50%,给上一般本科线的考生做,考知识点的联系运用。

高档题

约15%,上重点的考生做。但是,并不是高能力层级的,如探究,就是高档题。它考的是知识的重构,是智能、体验和个性风格。

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早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

(1)诗歌第一、二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2)第三句“我与山灵相对笑”,笑中既有无奈又有洒脱,结合全诗具体赏析。

答案“第一、二句,诗人又把天山人格化,(手法,拟人)作为自己寂寥西行的伴侣和向导,(内容,意象‘寂寥’‘西行’‘伴’)把天山写得有情有意。(效果)”

第二题是考查思想内容的,规范是:意象——意境——主旨

答案“诗人在被贬途中还能联想到天山的积雪如同美玉一般,又联想到自己满头银发如同天山积雪一样难消,于是与天山相对而笑,(意象,‘我与山灵’‘满头晴雪共难消’‘相对笑’)(意境,营造了天山为友相携的意境,因是‘无奈’‘洒脱’双问,省去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江苏卷)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10年湖南卷)

好事近①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2分)“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苏卷)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2012年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诗歌鉴赏

提炼观点掌握格式

有自己的某方面见解,并将其提练为自己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展开阐述。

当作一篇缩微的议论文来写,紧紧扣住诗歌本身来阐述。

毛病一

泛泛而论,架空分析

毛病二

逐句解释或翻译,不作

具体中肯的评析

选取诗歌中主要的、突出的诗句用概述性的语言来阐述

提炼观点掌握格式

渡湘江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迟日:“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本诗就是一个典型。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当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从思想内容或写作

手法任选一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100字左右)

答:

忆昔游而悲

见花鸟成愁

“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

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

提炼观点掌握格式

例一

第一句借重游旧日之地,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第二句以春花鸟鸣与自己的遭遇作比,更突出心情的惆怅。第三句再次写自己被流放的心情。第四句中“不似湘江水北流”暗写水流无情人有情,虽然自己在流放途中,但仍然想念自己的家乡。由此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这段文字首先没有自己鉴赏的角度,没有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其次,逐句翻译、没有重点。提炼观点掌握格式

例二

读完杜审言这首《渡湘江》,第一感觉是情中有景,景中生情,情景的交融晓畅自然,丝毫没有做作感,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共四句,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的“愁”字用得恰到好处,既有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哀痛,又有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落寞与无奈,远走他乡的悲思愁绪一触而发。第四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更是抒情不露声色,寓情于景,借湘江北去表达了自己怀念京国的感情。这不愧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佳作。

这段文字的弊病在于架空原文阐述自己的见解。虽然有见解、有观点,却花大量笔墨去引经

据典,没有结合诗歌的自身来阐述,显得华而不实、空泛无物。

例三

提炼观点掌握格式

在本诗中,反衬手法的运用犹为出彩。“迟日园林”本是充满着诱人的春色,“今春花鸟”本是红花绿树、鸟鸣山幽,而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到的这一切,却全都失去了光彩。一“悲”一“愁”,点出了其内心极度的苦闷。另外,在第三、四句中,诗人由眼前北流的湘江水想到了故地京国,想到了自己的被贬南国,更显出了自己的形单影只。全诗宛如游走于悲喜的边缘,在喜景中更衬出悲人悲情。

这段文字开门见山,见解(观点)突出,并能结合诗句本身展开论述,语言晓畅简洁。

精心组织,通达准确

诗歌鉴赏由客观性选择题改成主观性表述题,对考生语言能力无疑有了更高的要求。答题应当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文采。

在组织诗歌鉴赏的文字时,运用一些常见的鉴赏术语会有一定作用。比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景语皆情语”、“着此一字境界全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铺垫映衬”、“卒章显志”等等。要强调的是,这些文学评论中常用的词语并非是随处可用的万用灵膏,只有使用恰当才有效果,如果生搬硬套,就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古诗词阅读的命题点有很多,诸如对作者、时代背景的了解、字句的理解,对诗词中最传神的字句进行分析和鉴赏,对诗人思想感情、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的把握和鉴赏,对古代诗词风格流派的了解等等,几乎涵盖了诗歌的各个方面。要多角度进行复习,重点是在对古诗词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等方面。

题点

设置

1、从重点字词处设置

2、从关键语句处设置

3、从意象上设置

7、从用典处设置

5、从感情的角度设置

4、从意境上设置

6、从表达技巧上设置

1、从重点字词处设置

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字词,才能准确鉴赏诗歌。因此,重点字词,尤其是“诗眼”,成为题点设置的一个重要内容。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国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设题】

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

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

2、从关键语句处设置

读懂诗句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试题多在关键语句处设置题点。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好)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二) 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一、古诗词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主要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象征、比兴、互文、用典、倒装、渲染和烘托等。) (1)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2)描写类:动静,声寂,虚实,细节描写,白描,侧面烘托,对比,抑扬,衬托(正、反衬)、联想,比兴等。 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二、表现手法 1.典型表现手法: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用典、对写法、反衬、白描、细节描写、起兴、绘形绘色等。 例: (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观祈雨李约)对比(种田人焦虑万分地吹打着乐器到龙王庙去乞雨,而富人却在一旁看热闹,还唯恐天气阴下来乐器发出的声音不悦耳。 该诗将久旱祈雨的情景与朱门的处处歌舞升平相对举,深刻揭露出统治阶级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社会现实) (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刘攽bān)动静结合 (3)江城子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虚实相生 (4)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抑扬结合(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3、才调:才气。【韵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以小见大(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练习

专题专项突破 演练29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鉴赏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春题湖①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 ★(1)下列各句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景点做了细致描绘。 C.颔联中“排”字形象、生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排列整齐。 D.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E.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解析】选BC。B项,“西湖全部景点”概括不当;C项,颔联中“用比喻的手法”不当,“排”字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做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知识卡片】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 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 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比喻 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拟人 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对比比喻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比喻对偶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用典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 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夸张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互文 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互文 10、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比喻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拟人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13、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顶针 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拟人比喻通感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 16、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比喻 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夸张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借代 2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2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设问 2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对偶夸张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25、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反问 2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夸张借代 27、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2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29、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凭栏人·春思》反语 3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蜂恋花?答李淑一》双关 3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 3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呼告 33、马克思永远地睡着了。讳饰(婉曲) 33、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地方口音:“武兄(松)把老五(虎)打喜(死)了。”飞白 3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典对比 35、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夸张 36、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借代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教学目标 1.结合练习掌握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2.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学会赏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2.教学难点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常见的表现手法,学会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会遇到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面对这些题时,我们有时候会无从下手,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说一下表现手法以及这类题的答题技巧。 二、关于表现手法 1.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2.常见的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2)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三、结合练习,掌握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1.阅读《乱后》,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想一想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宿荒草”与“动新烟”对仗工整,“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 2.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 (2)具体写出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宿荒草”与“动新烟”对仗工整,“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3)分析该手法表达的效果以及所蕴含的感情。 3.解题的注意事项 (1)注意试题中出现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不同概念。(2)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联系。 区别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法。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喻、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 在具体的语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题之表现手法详解

古代诗歌鉴赏题之表现手法详解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修辞手法主要有: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以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 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是为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1、烘托与对比 A、概念: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

2021新高考衡水名师语文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

2021新高考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 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 考点21 表达技巧{1(2)、6(2)、8(2)、9(2)} 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1-10题的(1)小题,2~5(2)、7(2)、10(2)}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每题10分,10*10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

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豫章①翻风白日动②,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③?仲宣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注】①豫章:两种乔木。②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③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史记·春申君传》记载,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客皆蹑珠履。④仲宣:东汉末年诗人王璨的字。王璨到荆州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为纪念他作《登楼赋》建了仲宣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安慰劝勉友人王郎的,王郎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慨,诗人劝他不要悲伤。 B.“豫章”二句是说,乔木的枝叶在大风中可以摇动太阳,鲸鱼可以在苍茫大海中乘浪前行。诗人借此称赞王郎有杰出才能。 C.“仲宣”句既是实写杜甫送别王郎的时间已是春末,也是暗用王璨的典故,借此期待王郎此次西行能受到重用。 D.诗人劝说王郎放下手中的剑,乘船西下去见西蜀诸侯,诗人已经为王郎寻找到像春申君一样的人,定能重用王郎。 (2)诗歌中“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